湖南省湘潭市 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项中,每对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辟谣/精辟犄角掎角之势丞待解决/岌岌可危 B.殉职/徇私蹊跷/独辟蹊径量入为出/质量并重 C.暗哑谙熟角色/崭露头角载入史册/载人航天 D.剽悍/骠勇混蛋羼浑水摸鱼重在参与/与人为善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委曲 通讯社 寥若晨星事实盛于雄辩 B.杀戳 综合症 娇揉造作 可望而不可即 装潢 飨读者 毁家纾难化干戈为玉帛 D.和蔼 编者按 雪中送碳 水至清则无鱼 3.下列加点词语作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新加坡总统府举行。这次会议是在世界 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召开的,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B.夏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郑若玲教授认为:“择校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从小耳濡目染这 样的事,他们将来人用怎样的方式为人处世?
湖南省湘潭市 2010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各项中,每对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 A.辟谣/精辟 犄角/掎角之势 丞待解决/岌岌可危 B.殉职/徇私 蹊跷/独辟蹊径 量入为出/质量并重 C.暗哑/谙熟 角色/崭露头角 载入史册/载人航天 D.剽悍/骠勇 混蛋/浑水摸鱼 重在参与/与人为善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委曲 通讯社 寥若晨星 事实盛于雄辩 B.杀戳 综合症 娇揉造作 可望而不可即 C.装潢 飨读者 毁家纾难 化干戈为玉帛 D.和蔼 编者按 雪中送碳 水至清则无鱼 3.下列加点词语作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新加坡总统府举行。这次会议是在世界 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召开的,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B.夏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郑若玲教授认为:“择校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从小耳濡目染这 样的事,他们将来人用怎样的方式为人处世?
C.市民们惊喜地发现,城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对老百姓的态度有了一些变化,他们在执法 时总是先付这一笑,这让他们的工作更多地得到了市民群众的理解和配合 D.林清玄于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市,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 花开落》,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白雪少年》等文集 接连问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日本财务大臣中川昭一说,美国尽管是这场全球金融地震的源头,但各国需共同努力, 而不是寻找指责的对象。 B.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 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机的物种 C.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四川灾区人民经过一年多的重建,一座座崭新的、具有抵御8 级以上地震能力的教学楼相继竣工,为灾区教育的恢复重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D.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就不易广泛流传,国为小说创作,尤其是神话创作,能不 能得到群众的欢迎,就看它是否立足于现实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势 加以改造, ①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②不仅能重构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 ③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④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 ⑤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拔根”感
C.市民们惊喜地发现,城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对老百姓的态度有了一些变化,他们在执法 时总是先付这一笑,这让他们的工作更多地得到了市民群众的理解和配合。 D.林清玄于 1953 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市,17 岁开始发表作品,20 岁出版第一本书《莲 花开落》,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白雪少年》等文集 接连问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日本财务大臣中川昭一说,美国尽管是这场全球金融地震的源头,但各国需共同努力, 而不是寻找指责的对象。 B.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 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机的物种。 C.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四川灾区人民经过一年多的重建,一座座崭新的、具有抵御 8 级以上地震能力的教学楼相继竣工,为灾区教育的恢复重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D.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就不易广泛流传,国为小说创作,尤其是神话创作,能不 能得到群众的欢迎,就看它是否立足于现实。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势 加以改造, 。 ①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②不仅能重构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 ③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④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 ⑤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拔根”感
④②⑤③①B.③①⑤②④C.②①③⑤④D.①⑤③④② 二、文言文阅读(6-9小题12分,10小题10分,共22分)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 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 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 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A)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 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 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B)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 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 天下偏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 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 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C)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 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 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窃怪天下之诸侯(谦词,不译) B.以当虎狼之强秦(充当)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⑤② ④ C.②①③⑤④ D.①⑤③④② 二、文言文阅读(6~9 小题 12 分,10 小题 10 分,共 22 分)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 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 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 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A)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 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 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B)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 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 天下偏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 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 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C)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 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 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窃怪天下之诸侯(谦词,不译 ) B.以当虎狼之强秦(充当)
C.藉之以蔽其西(凭借) D.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困惑)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A.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 B.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C.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D.背盟败约,以自相屠杀 8.用“P给上面选文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文段断句。(3分) 9.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是 A.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六国都过分依附秦国 B.苏辙所说的“天下之势”是“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C.苏辙认为六国的“自安之计”是“厚韩亲魏以摈秦 D.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以四无事之国 佐当寇之韩、魏。” 10.把文中画线的A、B、C三句翻译与现代汉语。(10分) 、古诗文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送沈子福归江东
C.藉之以蔽其西(凭借) D.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困惑)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A.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 B.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C.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D.背盟败约,以自相屠杀 8.用“/”给上面选文第 1 自然段中划线的文段断句。(3 分) 9.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是 ( ) A.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六国都过分依附秦国。 B.苏辙所说的“天下之势”是“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C.苏辙认为六国的“自安之计”是“厚韩亲魏以摈秦”。 D.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以四无事之国, 佐当寇之韩、魏。” 10.把文中画线的 A、B、C 三句翻译与现代汉语 。(10 分) 三、古诗文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7 分) 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边际流。 [注]罟(gu)师:渔夫,这里指船夫。 (1)王诗中首句“杨柳注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具体分析。(4分) 12.古诗默写(6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荀子·劝学》) 来源学科网ZXXK]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①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边际流。 [注] 罟(gǔ)师:渔夫,这里指船夫。 (1)王诗中首句“杨柳注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3 分) (2)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具体分析。(4 分) 12.古诗默写(6 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 。(《荀子·劝学》) [来源:学科网 ZXXK]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①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
②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3、14小题每小题3分,15小题6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小题 我们知道,欧洲在17世纪就诞生了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 本因素之一。然而,西方科学进步不是单纯的技术进步,而是体现在科学内在的质的进化, 即科学合理性上。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为自然立法的精神——表现为数学化、逻辑化和理论 化—已孕育了近代科学理性的“质”。经过中世纪尤其是文艺复兴的催化,这种从宗教神权 的阴影下解脱出来的近代科学精神便实现了现代转化。可以说,推动西方三次科技浪潮的, 是其内在的科学精神。相比之下,我国的历史与现实状况颇值得深思。从第一至第十五世纪, 我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走在西方前面,其中还有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但是,步入16 世纪之后,我们却落伍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对此曾提出疑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 长期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中国文明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 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中西不同的科学和文化背景角度进行比较, 人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严重缺乏“科学精神 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先生就已意识到国人对“科学”存在失之偏颇的理 解。他指出:“那些绝对的鄙厌科学的人且不必责备,就是相对的尊重科学的人,还十个有 九个不了解科学的性质。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结果,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 我们若不拿科学精神去研究,便做哪一门学问也做不成。”梁先生将国人对科学的态度,概 括为两点:一是把科学看得太低了,太粗了;二是把科学看得太呆了,太窄了。对此,他言 辞激越,真有切肤之痛:“中国人对于科学这两种态度倘若长此不变,中国在世界上便永远 没有学问的独立,中国人不久必要成为现代被淘汰的国民。”可惜,一个哲人振聋发聩的声 音一直以来被淹没了
, 。 ②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 , 。(杜甫《登岳阳楼》)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3、14 小题每小题 3 分,15 小题 6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小题。 我们知道,欧洲在 17 世纪就诞生了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 本因素之一。然而,西方科学进步不是单纯的技术进步,而是体现在科学内在的质的进化, 即科学合理性上。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为自然立法的精神——表现为数学化、逻辑化和理论 化——已孕育了近代科学理性的“质”。经过中世纪尤其是文艺复兴的催化,这种从宗教神权 的阴影下解脱出来的近代科学精神便实现了现代转化。可以说,推动西方三次科技浪潮的, 是其内在的科学精神。相比之下,我国的历史与现实状况颇值得深思。从第一至第十五世纪, 我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走在西方前面,其中还有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但是,步入 16 世纪之后,我们却落伍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对此曾提出疑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 长期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中国文明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 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中西不同的科学和文化背景角度进行比较, 人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严重缺乏“科学精神”。 其实,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梁启超先生就已意识到国人对“科学”存在失之偏颇的理 解。他指出:“那些绝对的鄙厌科学的人且不必责备,就是相对的尊重科学的人,还十个有 九个不了解科学的性质。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结果,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 我们若不拿科学精神去研究,便做哪一门学问也做不成。”梁先生将国人对科学的态度,概 括为两点:一是把科学看得太低了,太粗了;二是把科学看得太呆了,太窄了。对此,他言 辞激越,真有切肤之痛:“中国人对于科学这两种态度倘若长此不变,中国在世界上便永远 没有学问的独立,中国人不久必要成为现代被淘汰的国民。”可惜,一个哲人振聋发聩的声 音一直以来被淹没了
后来,中国台湾学者余英时先生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五四以来所向往的西方科 学,如果细加分析即可见其中科学成份少而科技成份多,一直到今天仍然如此,甚至变 本加厉。中国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西方为真理而真理”,为知识而知识的精神。” 不久前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也借50年代科技”一词的创用,说明我们对“科学”的误读,并 指出这种误读对我们在这以后缺少科学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对科技的急功近利, 必然会窒息原本就微乎其微的“科学精神”。我们生活在充斥着高科技产品的现代社会,但这 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现代人”,因为,我们的脑子里所装的很可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 只有具备现代思想意识的人,才有资格做现代人! 13.下列表述符合文中对“科学精神”阐述的一项是 A.科学精神不是表现为技术进步,而是体现在科学的合理性上 B.科学精神促进了世界擒的形成 C.科学精神中理性的“质”,表现为一种数学化、逻辑化和理论化的自然立法精神。 D.科学精神的缺失导致了我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落伍 14.对梁启超、余时英、于光远三位先生论述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染先生认为,那些“鄙厌科学”的人,其实就是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结果而不知道 科学本身的价值的人 B.染先生认为,某些国人把“科学”看得“太窄”,是忽略了“科学”中的理性的、精神的价 C.余先生认为,自现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得更多的是科学技术所产生的成果,并未 真正认识到学习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D.于先生认为,我们把科学”理解成“科技”,体现了国人对“科学”内涵的理解不够全面 15.请根据文意,简述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的意义
后来,中国台湾学者余英时先生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五四’以来所向往的西方科 学,如果细加分析即可见其中‘科学’成份少而‘科技’成份多,一直到今天仍然如此,甚至变 本加厉。中国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西方‘为真理而真理’,‘为知识而知识’的精神。” 不久前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也借 50 年代“科技”一词的创用,说明我们对“科学”的误读,并 指出这种误读对我们在这以后缺少科学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对科技的急功近利, 必然会窒息原本就微乎其微的“科学精神”。我们生活在充斥着高科技产品的现代社会,但这 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现代人”,因为,我们的脑子里所装的很可能还是封建主 义的东西。 只有具备现代思想意识的人,才有资格做现代人! 13.下列表述符合文中对“科学精神”阐述的一项是 ( ) A.科学精神不是表现为技术进步,而是体现在科学的合理性上。 B.科学精神促进了世界擒的形成。 C.科学精神中理性的“质”,表现为一种数学化、逻辑化和理论化的自然立法精神。 D.科学精神的缺失导致了我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落伍。 14.对梁启超、余时英、于光远三位先生论述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染先生认为,那些“鄙厌科学”的人,其实就是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结果而不知道 科学本身的价值的人。 B.染先生认为,某些国人把“科学”看得“太窄”,是忽略了“科学”中的理性的、精神的价 值。 C.余先生认为,自现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得更多的是科学技术所产生的成果,并未 真正认识到学习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D.于先生认为,我们把“科学”理解成“科技”,体现了国人对“科学”内涵的理解不够全面。 15.请根据文意,简述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的意义
五、现代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黑羊 意]卡尔维诺 (1)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2)一到傍晩,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 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3)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家里偷东西 别人又再从别人家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 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騙。该国政府也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 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4)有一天 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 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国定居 到了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出门去偷,而是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5)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有进去。 (6)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该国的人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 干地过日子,可他没有理由妨碍别人干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 二天没了口粮。 (7)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 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 下流过的情形。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五、现代文学类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黑羊 [意]卡尔维诺 (1)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2)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 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3)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家里偷东西, 别人又再从别人家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 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该国政府也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 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4)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国定居。 到了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出门去偷,而是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5)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有进去。 (6)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该国的人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 干地过日子,可他没有理由妨碍别人干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 二天没了口粮。 (7)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 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 下流过的情形。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8)不到一个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有任何东西 可吃。但这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总之是他的行为使其他的人很不安。因 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家的一切却不从别人家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 现家里没被动过 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 (9)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别的人家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 糟糕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10)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 打桥下流过的情形。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 在变穷。 (11)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 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 然是贼,依然相互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12)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 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 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13)因此,在那个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盜了,而只说 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14)惟一诚实的只有那个诚实的人,但他不久便死了,是饿死的。 16.第7自然段中“这样的逻辑”指的是什么?请作解说。(4分) 17.诚实的人和富人为什么都会到桥去“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请分别简要分析其原 因。(6分)
(8)不到一个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有任何东西 可吃。但这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总之是他的行为使其他的人很不安。因 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家的一切却不从别人家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 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 (9)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别的人家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 糟糕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10)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 打桥下流过的情形。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 在变穷。 (11)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 “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 然是贼,依然相互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12)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 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 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13)因此,在那个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 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14)惟一诚实的只有那个诚实的人,但他不久便死了,是饿死的。 16.第 7 自然段中“这样的逻辑”指的是什么?请作解说。(4 分) 17.诚实的人和富人为什么都会到桥去“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请分别简要分析其原 因。(6 分)
18.黑羊用英语说就是" blacksheep°”,意为败家子,败类,害群之马”,这篇文章为什么要 以“黑羊”为题?请从某一角度说说小说《黑羊》的深刻寓意。(6分) 19.请从构思的角度,简要地赏析本文的特色。(6分) 六、选做题(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6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永远的蝴蝶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楼下躲雨, 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对面。我白色风衣大口袋里,有一封寄给南部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一把小伞呢。”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 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撄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 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楼 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躺 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 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伞?
18.黑羊用英语说就是“blacksheep”,意为“败家子,败类,害群之马”,这篇文章为什么要 以“黑羊”为题?请从某一角度说说小说《黑羊》的深刻寓意。(6 分) 19.请从构思的角度,简要地赏析本文的特色。(6 分) 六、选做题(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6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永远的蝴蝶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楼下躲雨, 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对面。我白色风衣大口袋里,有一封寄给南部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一把小伞呢。”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 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撄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 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楼 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躺 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 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