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自治州2017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及其意义 刘铮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迁 的历程,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人民共同兴修水 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 隋唐五代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后伴随着第二次人口南迁, 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史称“天下 大计,仰于东南”。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靖康之乱”后, 随着第三次的人口南迁的高峰出现,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与 规模、商业贸易、城镇数量都超过了北方,江浙一带已经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 大的纺织中心和商业中心,同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也终于完成。 北方人口南迁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 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从《吕氏春秋》、《四民 月令》等文献资料中可以清楚看到,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技 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 则要落后得多,北方人口南迁将黄河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带到长江流域, 必然推动这一地区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有些南方地区开始实行区种法,并开始 采取轮作复种制。这些进步虽不能完全归功于北方移民,但是北方移民所起的突 出作用,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南迁过程中,能够 顺利到达南方地区并且能生存下来的,多为一些青壮年,他们能够承受一路南迁 的颠簸与艰辛,同时他们也是廉价的劳动力。当时南方的士族地主阶级具有从事 土地开发的强烈冲动,他们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增强南 方的军事力量。北方南迁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而政府无 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所以士族有需要劳动力来开发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 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在这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终于使南方地区 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和其所带来的中国经济重心的南 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 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 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深远 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 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并且南方经济的发展 也拉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人口的南迁促进 了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使各族人民交错杂居,接触频繁,甚至互通婚姻,大大 促进了民族融合 (摘编自中“国国学网”作者同题文章,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 2017 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 10 页,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及其意义 刘铮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迁 的历程,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人民共同兴修水 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 隋唐五代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后伴随着第二次人口南迁, 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史称“天下 大计,仰于东南”。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靖康之乱”后, 随着第三次的人口南迁的高峰出现,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与 规模、商业贸易、城镇数量都超过了北方,江浙一带已经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 大的纺织中心和商业中心,同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也终于完成。 北方人口南迁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 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从《吕氏春秋》、《四民 月令》等文献资料中可以清楚看到,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技 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 则要落后得多,北方人口南迁将黄河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带到长江流域, 必然推动这一地区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有些南方地区开始实行区种法,并开始 采取轮作复种制。这些进步虽不能完全归功于北方移民,但是北方移民所起的突 出作用,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南迁过程中,能够 顺利到达南方地区并且能生存下来的,多为一些青壮年,他们能够承受一路南迁 的颠簸与艰辛,同时他们也是廉价的劳动力。当时南方的士族地主阶级具有从事 土地开发的强烈冲动,他们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增强南 方的军事力量。北方南迁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而政府无 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所以士族有需要劳动力来开发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 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在这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终于使南方地区 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和其所带来的中国经济重心的南 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 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 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深远 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 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并且南方经济的发展 也拉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人口的南迁促进 了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使各族人民交错杂居,接触频繁,甚至互通婚姻,大大 促进了民族融合。 (摘编自中“国国学网”作者同题文章,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不是人们的主动行为,而是战 争、动乱等原因被迫进行的。 B.从北方迁往南方的人员都是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而具有一定权力的 官员没有迁移到陌生的南方。 .从北方迁到南方,路途遥远,需要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因此, 老人和小孩子能顺利到达南方的很少。 D.原先,北方地区的经济要比南方地区的经济更发达,但随着三次大规模人口 南迁,南方地区的经济超过了北方地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随着南方地区的开发、发展,南方逐渐改变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 的原始状态,经济后来居上,打破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经济格局 B.面对一无所有的大量南迁人员,南方当地政府无力解决他们的生计问 题,此时,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刚好迫切需要劳动力。 C.一直以来,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要 发达得多,这一点,《吕氏春秋》等文献资料中有明确的记载 D.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人口南迁而向南传播,再向边疆地区渗 透,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作了贡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隋唐五代时 期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有了较大发展。 B.古代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南迁带来的不仅是南方经济的崛起,也使我国 古代各民族之间频繁互通,从而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具有开发江南的积极性和北方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 生计问题的积极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D.虽然在经济重心南移前南方地区的劳动经验等与北方劳动人民的相比 要逊色很多,但是前者有些技术比后者先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桦:文学是我的生命 舒 白桦,1930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文学成为他寻找人生道路的火炬 “我最初接触的是坊间的线装书,其中有经典,也有史籍。我既希望文学照 亮自己,也希望文学照亮别人。 1942年至1945年,白桦离开家乡去潢川就读初中,晚上在姐姐家的织布作 坊帮忙织布。作坊里什么人都有,白桦目睹难民们所受的苦难,创作了第一首诗 歌《织工》,发表在《豫南日报》。那一年,白桦15岁。他热心参加爱国学生 运动,激愤的文字和尖锐的言谈,引起了特务的注意与跟踪。1947年,白桦逃 离国统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白桦参军后,写一些报道,把战斗故事刻印成画,发给下面的连队;但宣传 用的快板,离文学还是比较远 新中国成立初期,白桦随军驻守云南边境;1952年,任昆明军区创作组组 长,在部队开始了诗歌和小说创作
A.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不是人们的主动行为,而是战 争、动乱等原因被迫进行的。 B.从北方迁往南方的人员都是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而具有一定权力的 官员没有迁移到陌生的南方。 C.从北方迁到南方,路途遥远,需要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因此, 老人和小孩子能顺利到达南方的很少。 D.原先,北方地区的经济要比南方地区的经济更发达,但随着三次大规模人口 南迁,南方地区的经济超过了北方地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南方地区的开发、发展,南方逐渐改变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 的原始状态,经济后来居上,打破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经济格局。 B.面对一无所有的大量南迁人员,南方当地政府无力解决他们的生计问 题,此时,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刚好迫切需要劳动力。 C.一直以来,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要 发达得多,这一点,《吕氏春秋》等文献资料中有明确的记载。 D.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人口南迁而向南传播,再向边疆地区渗 透,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作了贡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隋唐五代时 期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有了较大发展。 B.古代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南迁带来的不仅是南方经济的崛起,也使我国 古代各民族之间频繁互通,从而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具有开发江南的积极性和北方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 生计问题的积极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D.虽然在经济重心南移前南方地区的劳动经验等与北方劳动人民的相比 要逊色很多,但是前者有些技术比后者先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白桦:文学是我的生命 舒心 白桦,1930 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文学成为他寻找人生道路的火炬 ——“我最初接触的是坊间的线装书,其中有经典,也有史籍。我既希望文学照 亮自己,也希望文学照亮别人。” 1942 年至 1945 年,白桦离开家乡去潢川就读初中,晚上在姐姐家的织布作 坊帮忙织布。作坊里什么人都有,白桦目睹难民们所受的苦难,创作了第一首诗 歌《织工》,发表在《豫南日报》。那一年,白桦 15 岁。他热心参加爱国学生 运动,激愤的文字和尖锐的言谈,引起了特务的注意与跟踪。1947 年,白桦逃 离国统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白桦参军后,写一些报道,把战斗故事刻印成画,发给下面的连队;但宣传 用的快板,离文学还是比较远。 新中国成立初期,白桦随军驻守云南边境;1952 年,任昆明军区创作组组 长,在部队开始了诗歌和小说创作
1953年,白桦的短篇小说《山间铃响马帮来》被改编成电影剧本。第二年, 白桦的《无铃的马帮》又被拍成电影《神秘的旅伴》。王晓棠饰演女一号,由此 而一举成名。 1953年5月,白桦和胡风初次相识。两年后,他曾约另一位朋友一起去看 望过胡风,为此,在后来的“肃反运动”中,他解释了几十次都没法交代清楚 1955年,白桦成为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的创作员。其间先后出版了《边 疆声音》等小说集,《金沙江的怀念》等抒情诗集,成为20世纪50年代前期知 名的部队作家之一。 1957年,27岁的白桦被划为“右派”,打入另册,当过好几年钳工。在“文革” 中他的作品还一律作为毒草加以批判斗争。 “挫折使我发誓放弃文学,甚至把所有的笔记、日记全部毁掉,扔掉所有的笔。” 白桦说。但是,“文革”结束的第二天,白桦只用一周时间就写出话剧《曙光》 1980年底,根据白桦的电影剧本《苦恋》摄制成的《太阳和人》,又引起 场全国性的大震荡。故事讲述黄永玉等一大批劫后余生的中国艺术家,经历了 各种生活的折磨,但对祖国的爱始终不渝,表达了对祖国的爱,是苦苦的爱恋。 1981年,对于白桦来说,是沉重的一年,举国上下卷入这场沸沸扬扬的批《苦 恋》的事件。“《苦恋》有自己经历种种波折后悲凉的情绪。今天回想起来,这 场批判是一场观念的较量,是‘文革’后最为激烈的一次,它检验了很多人的观 念和勇气。”白桦说。 1982年,白桦写了一部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这部作品因其以全新的 角度重新审视吴越争霸历史,引起了巨大思考和争议。33年后,这部作品得以 重排,作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89岁的蓝天野终于看到了作品重新上演。 数十年来,白桦的家庭由于他的缘故屡遭不幸。1984年他的儿子曾劝他改变生 活方式。白桦复信说:“我不能,因为文学是我的生命。一个有生命的人怎么能 不重视自己生命的意义呢! 2009年,长诗《从秋瑾到林昭》的发表是白桦看重的事情,因为这首诗他花费 了十年的心血。在云南玉溪开颁奖会时,白桦激动地流泪说:“流了八十年的眼 泪,泉水依然涌动,这八十年的泪水,把我这双眼睛洗涤得像儿童那样明亮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白桦是一位军人,解放韧期,随军驻守云南边境,后任昆明军区创作 组组长,开始诗歌和小说创作。 B.本文没有写白桦在文革时期—一六七十年代,及九十年代的创作,这 是因为这期间由于政治的原因白桦没有进行创作。 C.本文的选材十分集中,把焦点聚集在白桦的文学创作上,而对于白桦 其他方面的事情则很少提及 D.本文在叙述白桦所经历的事件时基本上写出了具体的时间,还多次引 用其本人的话语等,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这一特点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白桦的短篇小说《山间铃响马帮来》被改编成电影剧本,《无铃的马 帮》被拍成电影《神秘的旅伴》,白桦由此一举成名。 B.白桦读初中时,在她姐姐家的织布作坊帮忙织布,因创作发表反映难 民们所受的苦难的《织工》而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与跟踪
1953 年,白桦的短篇小说《山间铃响马帮来》被改编成电影剧本。第二年, 白桦的《无铃的马帮》又被拍成电影《神秘的旅伴》。王晓棠饰演女一号,由此 而一举成名。 1953 年 5 月,白桦和胡风初次相识。两年后,他曾约另一位朋友一起去看 望过胡风,为此,在后来的“肃反运动”中,他解释了几十次都没法交代清楚。 1955 年,白桦成为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的创作员。其间先后出版了《边 疆声音》等小说集,《金沙江的怀念》等抒情诗集,成为 20 世纪 50 年代前期知 名的部队作家之一。 1957 年,27 岁的白桦被划为“右派”,打入另册,当过好几年钳工。在“文革” 中他的作品还一律作为毒草加以批判斗争。 “挫折使我发誓放弃文学,甚至把所有的笔记、日记全部毁掉,扔掉所有的笔。” 白桦说。但是,“文革”结束的第二天,白桦只用一周时间就写出话剧《曙光》。 1980 年底,根据白桦的电影剧本《苦恋》摄制成的《太阳和人》,又引起 一场全国性的大震荡。故事讲述黄永玉等一大批劫后余生的中国艺术家,经历了 各种生活的折磨,但对祖国的爱始终不渝,表达了对祖国的爱,是苦苦的爱恋。 1981 年,对于白桦来说,是沉重的一年,举国上下卷入这场沸沸扬扬的批《苦 恋》的事件。“《苦恋》有自己经历种种波折后悲凉的情绪。今天回想起来,这 场批判是一场观念的较量,是‘文革’后最为激烈的一次,它检验了很多人的观 念和勇气。”白桦说。 1982 年,白桦写了一部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这部作品因其以全新的 角度重新审视吴越争霸历史,引起了巨大思考和争议。33 年后,这部作品得以 重排,作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89 岁的蓝天野终于看到了作品重新上演。 数十年来,白桦的家庭由于他的缘故屡遭不幸。1984 年他的儿子曾劝他改变生 活方式。白桦复信说:“我不能,因为文学是我的生命。一个有生命的人怎么能 不重视自己生命的意义呢!……” 2009 年,长诗《从秋瑾到林昭》的发表是白桦看重的事情,因为这首诗他花费 了十年的心血。在云南玉溪开颁奖会时,白桦激动地流泪说:“流了八十年的眼 泪,泉水依然涌动,这八十年的泪水,把我这双眼睛洗涤得像儿童那样明亮。”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白桦是一位军人,解放韧期,随军驻守云南边境,后任昆明军区创作 组组长,开始诗歌和小说创作。 B.本文没有写白桦在文革时期——六七十年代,及九十年代的创作,这 是因为这期间由于政治的原因白桦没有进行创作。 C.本文的选材十分集中,把焦点聚集在白桦的文学创作上,而对于白桦 其他方面的事情则很少提及。 D.本文在叙述白桦所经历的事件时基本上写出了具体的时间,还多次引 用其本人的话语等,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这一特点。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白桦的短篇小说《山间铃响马帮来》被改编成电影剧本,《无铃的马 帮》被拍成电影《神秘的旅伴》,白桦由此一举成名。 B.白桦读初中时,在她姐姐家的织布作坊帮忙织布,因创作发表反映难 民们所受的苦难的《织工》而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与跟踪
C.白桦的作品饱受争议,1981年举国上下都卷入了沸沸扬扬的批《苦恋》的事 件;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也引起了巨大的思考和争议。 D.白桦和胡风相识,曾约另一位朋友一起去看望过胡风,在“肃反运动” 中遭到刁难,白桦的家庭由此而在数十年间屡遭不幸。 E.长诗《从秋瑾到林昭》花费了白桦十年的心血,于2009年发表,白桦 非常看重这件事,在云南玉溪开颁奖会时,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6.白桦写过电影剧本《苦恋》,有人说,“苦恋”又何尝不是其文学人生的写 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杭州巷10号 夏阳 幸福路作为一条商业步行街,每天人流密集,左边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岔路, 叫平安街,顺着平安街进去百余米,一拐弯,眼前生出一条南北向小巷,便是杭 州巷。 杭州巷狭窄细长,仅容得下两人并行,麻石板铺就的巷道,伴随着墙脚一线湿湿 的青苔,一直延伸到尽头。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荒凉,被圈在高高的院墙内 透过门缝,可隐约窥见一些雕梁画栋,当然还有断壁残垣。小巷里,渺无人烟, 只有寂寞的风,顺着寂寞的巷道穿过,轻轻吹拂着墙头几株寂寞的茅草。步行在 小巷里,抬眼望去,四周就像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沉睡不醒。 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杭州巷10号,那也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我去的时候,正 值深秋,碧空如镜。上午的阳光嫩黄羞怯,在墙头瓦瓴上探头探脑,却无法照进 小巷。行走在小巷里,头上是一片金灿灿的阳光,人却站在岁月的阴凉中。驻足 10号门前,我感慨颇多,犹豫良久,那两扇厚重的木门还是被我轻轻地叩响了。 须臾,一个老太太站在门口。她的目光和善,完全没有都市人惯有的那种警惕。 我结结巴巴地说自己是摄影发烧友,爱好用镜头来捕捉历史。老太太把我迎进院 内。院子很大,里面种了不少花草。秋天的菊花开得正艳,五彩缤纷,白如雪, 粉似霞,而黄的,则黄得热闹,亦黄得伤感。院内飞檐斗角,回廊石阶,曲径通 幽。难以置信,在现代都市林立的髙楼大厦脚下,竟然藏着这样的深居大院。 老太太说自己有八十高龄,有个留学海外的儿子,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明年也 将花甲之年了……老太太说她姓李,从十八岁结婚那年起,已经在这院子里生活 了六十多年。六十多年里,女儿夭折,儿子客死他乡,佣人被遣散,老伴过世, 个个亲人相继离去,昔日门庭喧闹的大宅子里,最后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子了。 老太太说这话时表情恬淡,似乎是在谈论别人家的事情,看不出有任何的悲伤。 我问:“这巷子为何叫杭州巷,和杭州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老太太说:“现在知道这巷子来历的人应该不多了。说来话长,早在清朝末年 有一批杭商集体迁移来此,他们开茶庄、丝绸店和当铺等。买卖做大了,赚钱了, 在这里扎根,抱团买地置业,于是就有了这杭州巷。你可别小看这巷子,它可是 当年这座城市的心窝窝呢。巷道之所以修得这么窄,就是为了减少闲杂人员的进 入。无论多大的官来访,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皇帝来了,也得老老实实从 巷子口步行进来。”说到这里,老太太得意地笑了 我吃了一惊,没想到杭州巷在当年是如此的尊贵显赫。望着老太太一脸甜蜜而略 带羞涩的回忆神情,我依稀看到了当年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被浩大的迎亲 队伍捧进了这杭州巷
C.白桦的作品饱受争议,1981 年举国上下都卷入了沸沸扬扬的批《苦恋》的事 件;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也引起了巨大的思考和争议。 D.白桦和胡风相识,曾约另一位朋友一起去看望过胡风,在“肃反运动” 中遭到刁难,白桦的家庭由此而在数十年间屡遭不幸。 E.长诗《从秋瑾到林昭》花费了白桦十年的心血,于 2009 年发表,白桦 非常看重这件事,在云南玉溪开颁奖会时,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6.白桦写过电影剧本《苦恋》,有人说,“苦恋”又何尝不是其文学人生的写 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杭州巷 10 号 夏 阳 幸福路作为一条商业步行街,每天人流密集,左边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岔路, 叫平安街,顺着平安街进去百余米,一拐弯,眼前生出一条南北向小巷,便是杭 州巷。 杭州巷狭窄细长,仅容得下两人并行,麻石板铺就的巷道,伴随着墙脚一线湿湿 的青苔,一直延伸到尽头。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荒凉,被圈在高高的院墙内。 透过门缝,可隐约窥见一些雕梁画栋,当然还有断壁残垣。小巷里,渺无人烟, 只有寂寞的风,顺着寂寞的巷道穿过,轻轻吹拂着墙头几株寂寞的茅草。步行在 小巷里,抬眼望去,四周就像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沉睡不醒。 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杭州巷 10 号,那也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我去的时候,正 值深秋,碧空如镜。上午的阳光嫩黄羞怯,在墙头瓦瓴上探头探脑,却无法照进 小巷。行走在小巷里,头上是一片金灿灿的阳光,人却站在岁月的阴凉中。驻足 10 号门前,我感慨颇多,犹豫良久,那两扇厚重的木门还是被我轻轻地叩响了。 须臾,一个老太太站在门口。她的目光和善,完全没有都市人惯有的那种警惕。 我结结巴巴地说自己是摄影发烧友,爱好用镜头来捕捉历史。老太太把我迎进院 内。院子很大,里面种了不少花草。秋天的菊花开得正艳,五彩缤纷,白如雪, 粉似霞,而黄的,则黄得热闹,亦黄得伤感。院内飞檐斗角,回廊石阶,曲径通 幽。难以置信,在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脚下,竟然藏着这样的深居大院。 老太太说自己有八十高龄,有个留学海外的儿子,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明年也 将花甲之年了……老太太说她姓李,从十八岁结婚那年起,已经在这院子里生活 了六十多年。六十多年里,女儿夭折,儿子客死他乡,佣人被遣散,老伴过世, 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昔日门庭喧闹的大宅子里,最后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子了。 老太太说这话时表情恬淡,似乎是在谈论别人家的事情,看不出有任何的悲伤。 我问:“这巷子为何叫杭州巷,和杭州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老太太说:“现在知道这巷子来历的人应该不多了。说来话长,早在清朝末年, 有一批杭商集体迁移来此,他们开茶庄、丝绸店和当铺等。买卖做大了,赚钱了, 在这里扎根,抱团买地置业,于是就有了这杭州巷。你可别小看这巷子,它可是 当年这座城市的心窝窝呢。巷道之所以修得这么窄,就是为了减少闲杂人员的进 入。无论多大的官来访,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皇帝来了,也得老老实实从 巷子口步行进来。”说到这里,老太太得意地笑了。 我吃了一惊,没想到杭州巷在当年是如此的尊贵显赫。望着老太太一脸甜蜜而略 带羞涩的回忆神情,我依稀看到了当年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被浩大的迎亲 队伍捧进了这杭州巷
在杭州巷10号,如置身于山野的一处宅院里,都市的喧嚣和车流的嘈杂似乎远 去。空气里,有花的阵阵清香,在明朗的阳光下,微微发酵。和老太太坐在一块 儿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告别老太太,告别杭州巷10号,重新回到巷子里。我默默 退出杭州巷时,一个磨刀师傅正挑着担子站在巷子口,高声叫喊着:“磨剪子嘞, 戗菜刀!”他抑扬顿挫的叫喊声跌落在小巷里,溅起一巷子清脆的回音。磨刀师 傅喊了数声,站了片刻,却没有走进小巷。 我回到单位。主任问我:“老太太同意拆迁了?” 我默默地望着主任难看的脸色。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 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我向主任建议道:“按照老太太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要不, 我们等到明年开春再说,如何?” 主任沉默不语。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人物不多,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但非常注重营造小说的环境氛 围,并设置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B.杭州巷10号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小说将户主老太太与其他已经迁 走的住户进行对比,体现了老太太的不近人情 C.小说结尾只有一句话,写主任沉默不语,但主任内心可能并不平静, 结尾意蕴悠长,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我”在征求户主老太太是否同意拆迁时,非带犹豫,既体现了拆迁 工作的难度,也体现了“我”对老太太的同情。 8.小说第二自然段对杭州巷的环境进行了描写,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9.小说写了关于城市拆迁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石邦宪,字希尹。嘉靖七年嗣世职为指挥使。累功,进署都指挥佥事,充铜仁参 将。苗龙许保、吴黑苗叛,总督张岳议征之,而贼陷印江、石阡,邦宪坐逮问。 岳以铜仁贼巢穴,而邦宪有谋勇,乃奏留之。邦宪遂与川、湖兵进贵州,破苗寨 十有五。窜山箐者,搜戮殆尽。邦宪功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 府李允简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蜡尔山 黑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千户安大朝等邀之,斩获大半,尽夺其辎重,贼 不能军。邦宪乃使使购老榖、老革等执许保送军门,而黑苗窜如故。复以计购乌 朗土官田兴邦等斩黑苗,贼尽平。 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 真州苗卢阿项为乱,邦宪以兵七千编筏渡江,直抵磨子崖。策贼必夜袭,先设备。 贼至,击败之。贼求援于播州吴鲲。诸将惧,邦宪曰:“水西宣慰安万铨,播州 所畏也。吾调水西兵攻乌江,声杨烈纵鲲助逆罪,烈奚暇救人乎?”已,水西兵 至。邦宪进逼其巢,乘风纵火,斩关而登,贼大奔溃,擒贼首父子,斩获四百七 十余人。进署都督同知
在杭州巷 10 号,如置身于山野的一处宅院里,都市的喧嚣和车流的嘈杂似乎远 去。空气里,有花的阵阵清香,在明朗的阳光下,微微发酵。和老太太坐在一块 儿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告别老太太,告别杭州巷 10 号,重新回到巷子里。我默默 退出杭州巷时,一个磨刀师傅正挑着担子站在巷子口,高声叫喊着:“磨剪子嘞, 戗菜刀!”他抑扬顿挫的叫喊声跌落在小巷里,溅起一巷子清脆的回音。磨刀师 傅喊了数声,站了片刻,却没有走进小巷。 我回到单位。主任问我:“老太太同意拆迁了?” 我默默地望着主任难看的脸色。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 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我向主任建议道:“按照老太太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要不, 我们等到明年开春再说,如何?” 主任沉默不语。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人物不多,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但非常注重营造小说的环境氛 围,并设置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B.杭州巷 10 号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小说将户主老太太与其他已经迁 走的住户进行对比,体现了老太太的不近人情。 C.小说结尾只有一句话,写主任沉默不语,但主任内心可能并不平静, 结尾意蕴悠长,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我”在征求户主老太太是否同意拆迁时,非带犹豫,既体现了拆迁 工作的难度,也体现了“我”对老太太的同情。 8.小说第二自然段对杭州巷的环境进行了描写,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 分) 9.小说写了关于城市拆迁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石邦宪,字希尹。嘉靖七年嗣世职为指挥使。累功,进署都指挥佥事,充铜仁参 将。苗龙许保、吴黑苗叛,总督张岳议征之,而贼陷印江、石阡,邦宪坐逮问。 岳以铜仁贼巢穴,而邦宪有谋勇,乃奏留之。邦宪遂与川、湖兵进贵州,破苗寨 十有五。窜山箐者,搜戮殆尽。邦宪功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 府李允简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蜡尔山 黑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千户安大朝等邀之,斩获大半,尽夺其辎重,贼 不能军。邦宪乃使使购老穀、老革等执许保送军门,而黑苗窜如故。复以计购乌 朗土官田兴邦等斩黑苗,贼尽平。 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 真州苗卢阿项为乱,邦宪以兵七千编筏渡江,直抵磨子崖。策贼必夜袭,先设备。 贼至,击败之。贼求援于播州吴鲲。诸将惧,邦宪曰:“水西宣慰安万铨,播州 所畏也。吾调水西兵攻乌江,声杨烈纵鲲助逆罪,烈奚暇救人乎?”已,水西兵 至。邦宪进逼其巢,乘风纵火,斩关而登,贼大奔溃,擒贼首父子,斩获四百七 十余人。进署都督同知
寻与巡抚吴维岳招降平州叛酋杨珂,剿平龙里卫贼阿利等。当是时,水西宣慰安 国亨恃众跋扈,谒上官,辞色不善,鼓众噪而出。邦宪召责之曰:“尔欲反耶? 吾视尔釜中鱼尔。尔兵孰与云、贵、川、湖多?尔四十八酋长,吾铸四十八印畀 之。朝下令,夕灭尔矣。”国亨叩头谢,为敛戢。 邦宪生长黔土,熟苗情。善用兵,大小数十百战,无不摧破。前后进秩者四 赉银币十有三。所得俸赐,悉以飨士,家无嬴资。为总兵官十七年,部内帖然 威镇蛮中。明年卒官。赠左都督 (节选自《明史·石邦宪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 蜡尔山黑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 B.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 蜡尔山黑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 C.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 蜡尔山黑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 D.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 蜡尔山黑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嗣世职,文中指继承上代人传下的世袭职位。古时,如战功、爵位等 荣誉职务或特殊官位可以让子辈继承。 B.巡抚,文中指官名,是封建时代由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以 “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 C.我国古代将南方各少数民族泛称为“蛮”,将北方的少数民族泛称为 夷”。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还有“戎”“狄”等。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常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 称号。文中是指皇上对石邦宪加封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邦宪有军事才能。卢阿项作乱时,石邦宪用七千士兵编竹筏渡江, 又估计卢阿项会派人来夜袭,于是预先作防备,贼寇来后,就打败了他们 B.石邦宪很有威严。他做总兵官时,部内之人很服帖:安国亨专横跋扈, 还煽动兵众脱逃,石邦宪谴责他,说随时可以灭了他,使其大为收敛。 C.石邦宪很有计谋。安大朝邀请石邦宪对黑苗与龙许保进行打击,斩杀 许多敌人,石邦宪用计重金收买田兴邦等人斩杀了黑苗,于是赋寇被平定。 D.石邦宪爱抚士兵。他因战功先后四次进升官阶,十三次赏赐银币锦帛 但他把所得的俸赐,全部用来招待部下士兵,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邦宪乃使使购老穀、老革等执许保送军门,而黑苗窜如故。(5分) (2)尔欲反耶?吾视尔釜中鱼尔。尔兵孰与云、贵、川、湖多?(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寻与巡抚吴维岳招降平州叛酋杨珂,剿平龙里卫贼阿利等。当是时,水西宣慰安 国亨恃众跋扈,谒上官,辞色不善,鼓众噪而出。邦宪召责之曰:“尔欲反耶? 吾视尔釜中鱼尔。尔兵孰与云、贵、川、湖多?尔四十八酋长,吾铸四十八印畀 之。朝下令,夕灭尔矣。”国亨叩头谢,为敛戢。 邦宪生长黔土,熟苗情。善用兵,大小数十百战,无不摧破。前后进秩者四, 赉银币十有三。所得俸赐,悉以飨士,家无赢资。为总兵官十七年,部内帖然, 威镇蛮中。明年卒官。赠左都督。 (节选自《明史•石邦宪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 蜡尔山黑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 B.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 蜡尔山黑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 C.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 蜡尔山黑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 D.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 蜡尔山黑苗合/欲攻石阡/不克还/过省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嗣世职,文中指继承上代人传下的世袭职位。古时,如战功、爵位等 荣誉职务或特殊官位可以让子辈继承。 B.巡抚,文中指官名,是封建时代由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以 “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 C.我国古代将南方各少数民族泛称为“蛮”,将北方的少数民族泛称为 “夷”。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还有“戎”“狄”等。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常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 称号。文中是指皇上对石邦宪加封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石邦宪有军事才能。卢阿项作乱时,石邦宪用七千士兵编竹筏渡江, 又估计卢阿项会派人来夜袭,于是预先作防备,贼寇来后,就打败了他们。 B.石邦宪很有威严。他做总兵官时,部内之人很服帖;安国亨专横跋扈, 还煽动兵众脱逃,石邦宪谴责他,说随时可以灭了他,使其大为收敛。 C.石邦宪很有计谋。安大朝邀请石邦宪对黑苗与龙许保进行打击,斩杀 许多敌人,石邦宪用计重金收买田兴邦等人斩杀了黑苗,于是赋寇被平定。 D.石邦宪爱抚士兵。他因战功先后四次进升官阶,十三次赏赐银币锦帛。 但他把所得的俸赐,全部用来招待部下士兵,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邦宪乃使使购老穀、老革等执许保送军门,而黑苗窜如故。(5 分) (2)尔欲反耶?吾视尔釜中鱼尔。尔兵孰与云、贵、川、湖多?(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②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 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 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 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 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D.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 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E.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 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15.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 情感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一句,写出了蜀道旁崖 谷雷鸣的奇险场景。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两句 描写了春天鸟儿们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活动 (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慨叹“人生 短促,人很渺小”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当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相挂钩,我们可以预见,一个井然有序、进退维 谷的文明网络将会更好地服务生活,推进文明进步,推动网络的长远发展 ②对于高洪波的辞职,于洪臣表示既突然又水到渠成,“竞技体育的成绩 和教练的责任相挂钩,作为主教练的高洪波提出辞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③秋季房产交易博览会在会展中心开幕,此次参展的房企数量与春季房交 会相比有所减少,与上半年的春季房变会热闹相比,秋季房交会显得不温不火 ④我区一男子洗澡时把黄金项链、手镯、手链等首饰方在卫生间里,结果 洗完澡后发现这些价值2万余元的首饰不胫而走。 ⑤在杭州女子弯弯于北京和颐酒店遇袭事件后,有人提出疑问,假如你目 睹此类恶性事件,你会像事件里的酒店保安和旁观者那样冷漠或者明哲保身吗? ⑥本来应该是客观准确、唯一答案的,却常常大相迴异,各说各话;本来 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却总是陈陈相因,千篇一律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②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 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 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 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 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D.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 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E.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 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15.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 情感有何不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一句,写出了蜀道旁崖 谷雷鸣的奇险场景。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 ”两句 描写了春天鸟儿们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活动。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慨叹“人生 短促,人很渺小”。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当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相挂钩,我们可以预见,一个井然有序、进退维 谷的文明网络将会更好地服务生活,推进文明进步,推动网络的长远发展。 ②对于高洪波的辞职,于洪臣表示既突然又水到渠成,“竞技体育的成绩 和教练的责任相挂钩,作为主教练的高洪波提出辞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③秋季房产交易博览会在会展中心开幕,此次参展的房企数量与春季房交 会相比有所减少,与上半年的春季房变会热闹相比,秋季房交会显得不温不火。 ④我区一男子洗澡时把黄金项链、手镯、手链等首饰方在卫生间里,结果 洗完澡后发现这些价值 2 万余元的首饰不胫而走。 ⑤在杭州女子弯弯于北京和颐酒店遇袭事件后,有人提出疑问,假如你目 睹此类恶性事件,你会像事件里的酒店保安和旁观者那样冷漠或者明哲保身吗? ⑥本来应该是客观准确、唯一答案的,却常常大相迥异,各说各话;本来 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却总是陈陈相因,千篇一律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际金融论坛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大学教授肖耿6日在北京出席国 际金融论坛年会时认为,中国不应花过多努力考虑经济增长率。 B.到非洲打拼了近40年,胡介国不仅拼得了数亿身家,还成为中国和尼 日利亚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尼日利亚成为名人。 C.快节奏的社会,一些人轻视书写错误,倘有人认真追究错误则往往被 视为“不识趣”,这实际上代表了一些人遇事不认真且反对“较真”。 D.只要还有一个人乃至一家一户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 之若素;只要群众对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奋斗。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的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①真实存 在,②母亲身高比较多地影响后代的身高。③事情并不绝对,个别 情况下④存在相对较矮的妈妈有高个子子女的现象。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 主任医师伍学焱表示,“娘矮矮一窝”一说太过绝对,⑤子女身高的确跟 母亲的身高有关,⑥这种遗传因素是受父母双方影响,母亲的遗传贡献率 并不高多少。 □o②④|⑤⑥ A或者也许然而/也许因此 B要么况且所以于是/那么 C的确即但也「/不过 D/大概且或许那么但是 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树木每年都会增长形成一圈年轮,通过①,科学家可以确定树木的 年龄。树木年轮的差异②,直径较大的年转暗示着当年树木处于较好的生 长季节。研究人员发现,树木生长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存在着反向关系。冬 季我们看到树木健康生长,③ 21.下面是转出团关系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 准确,语言连贯,120字左右。(6分) 转出团员 是否有团员证、志愿书 开具团籍证明 持团员证到校团委 办理团关系转出 团证明或团员证、志愿书装入团员档案袋 及时上交接收单位 四、写作(60分)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国际金融论坛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大学教授肖耿 6 日在北京出席国 际金融论坛年会时认为,中国不应花过多努力考虑经济增长率。 B.到非洲打拼了近 40 年,胡介国不仅拼得了数亿身家,还成为中国和尼 日利亚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尼日利亚成为名人。 C.快节奏的社会,一些人轻视书写错误,倘有人认真追究错误则往往被 视为“不识趣”,这实际上代表了一些人遇事不认真且反对“较真”。 D.只要还有一个人乃至一家一户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 之若素;只要群众对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奋斗。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的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 ① 真实存 在, ② 母亲身高比较多地影响后代的身高。 ③ 事情并不绝对,个别 情况下 ④ 存在相对较矮的妈妈有高个子子女的现象。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 主任医师伍学焱表示,“娘矮矮一窝”一说太过绝对, ⑤ 子女身高的确跟 母亲的身高有关, ⑥ 这种遗传因素是受父母双方影响,母亲的遗传贡献率 并不高多少。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或者也许然而 / 也许因此 B 要么况且所以于是 / 那么 C 的确 即 但 也 / 不过 D / 大概 且 或许那么但是 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5 分) 树木每年都会增长形成一圈年轮,通过 ① ,科学家可以确定树木的 年龄。树木年轮的差异 ② ,直径较大的年转暗示着当年树木处于较好的生 长季节。研究人员发现,树木生长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存在着反向关系。冬 季我们看到树木健康生长, ③ 。 21.下面是转出团关系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 准确,语言连贯,120 字左右。(6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6年6月27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位英雄葛 振林、宋学义的后人葛长生、宋福保起诉《炎黄春秋》杂志社前执行主编洪振快 侵害名誉权、荣誉权案作出一审判央:判决被告洪振快停止侵害名誉,赔礼道歉, 消除影响。法院认为,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洪振快表文章对“狼牙山五壮 士”作出似是而非的推测、质疑乃至评价,否认了主要史实的真实性,降低了这 类英雄群体的英勇形象和精神价值。文章经过互联网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不仅侵害了“琅牙山五壮士”中两位英雄葛振林、宋学义的个人名誉,而且侵害 了相应的公共利益。 阅读上面的材料后,对洪振快被起诉这一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自己的感 受和思考作文。 要求: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L.B从文中“北方人口南迁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的信息可知,不只是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可能也会有 官员南迁,只是数量少) 2.C(文中有“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的信息,因此并不是一直妇此,另外,《吕氏春秋》等资料也并未明确 地对南北两地作出比较) 3.D理解错误,“前者有些技术比后者先进”不恰当,文中有“这些进步虽不能完全归功于北方移民”的信 息,只是说这是一个进少,并没有说有些技术比北方的要先进) 4.B“由于政治的原因白桦没有进行创作”错误话割《光》是在“文革”结束的第二天,白棒用一周时间写 出的,即是在七十年代写的;另外,“由于政治的原四”于文无据) 5.C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A项,一举成名的是王晓棠面不是白桦,B项,引起国民党特 务的注意与跟踪“不是因创作发表反映难民们所受的苦难的织工》”,D项,“白桦和胡风相识曾约另 一位朋友一起去看望过胡风”只是“白的家庭在数十年间厦遭不幸“其中的一个原因) 6.①苦恋》述的是动后余生的中国艺术家,经历了各种生活的折磨,但对祖国的爱始终不渝,是苦苦的爱 恋。(1分)②白桦也是因为其进行的文学创作直遇到了生活的种种磨难,但他视文学为自己的生命。(2 分)即使在他发暂放弃文学,甚至把所有的笔记、日记全部级掉,扔掉所有的笔,可仍在“文革”结束的第 天仅用一周时间又创作了话割《诺光》;还花了十年的心血创作了长诗《从秋瑾到林昭》,(2分 7.CA项并设置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错误,本文以散文化的笔法弱化了故事情节。B项,“进行对比 体现了老太太的不近人情”错误,杭州巷10号成为最后一户主要体现的是老太太对其的恋,而不是不 近人情。D项,我”没有征求老太太是否同意拆迁,“我”非常犹像主要是因为“我”对这里的历史和传统 文化也有春恋 8.①所指绘的环境南深、古朴、荒凉,体现了杭州巷浓厚的古文化气息,引导读者思考有关历史文明与文化 传承的问题。②引发“我”的感叹,为下文写老太太成为杭州巷唯一的住户作铺垫,③杭州糖的落突材托 出下文州巷10号的静谧清雅,能更好地凸显老太太对旧居的深厚情感。(每点2分给满5分为止 9.主旨:在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如问看待与处理现代文明和历史文明之间的 冲突的问题,如何保护历史文明和传承传统文化。(2分)情感取向:①对历史文明的敬畏。②对历史文 明被冷落的伤感。③对现代文明的发达导致历史文明消失的无奈。④对处于拆迁中的老太太现状的担 忧。(4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2016 年 6 月 27 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位英雄葛 振林、宋学义的后人葛长生、宋福保起诉《炎黄春秋》杂志社前执行主编洪振快 侵害名誉权、荣誉权案作出一审判央:判决被告洪振快停止侵害名誉,赔礼道歉, 消除影响。法院认为,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洪振快表文章对“狼牙山五壮 士”作出似是而非的推测、质疑乃至评价,否认了主要史实的真实性,降低了这 一类英雄群体的英勇形象和精神价值。文章经过互联网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不仅侵害了“琅牙山五壮士”中两位英雄葛振林、宋学义的个人名誉,而且侵害 了相应的公共利益。 阅读上面的材料后,对洪振快被起诉这一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自己的感 受和思考作文。 要求: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B原文标点:邦宪急道,夺之妇。坐是停俸献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广蜡尔山黑苗合,欲攻石 阡。不克,还过省溪,) 11.C(“将北方的少数民族泛称为夷”错,应是将东方的少数民族泛称为“夷”) 12.C(“安大相邀请石邦宪对黑苗与龙许保进行打击”错误,文中“千户安大朝等盖之”中的”速”是阻击的意 思,石形宪并没参与此次战事) 13.(1)石邦宪于是让使者重金收买老毂、老革等人擒住龙许保送到军门,而黑苗像过去一样逃窜了。(得分 点:第一个“使”和“执”各1分,“窜如故”状语后置1分,句意2分) (2)你想造反吗?我看你如锅中的鱼罢了。你的兵与云、贵、川湖的兵相比哪一个多?(得分点:“尔 耶签”孰与”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石邦宪,字希尹。嘉七年承世职为指挥使。多次立功,升任看都指挥金事,充任钥仁参将,苗人龙 诗保、吴黑苗反板,总督张会提议征讨他们,而贼寇攻陷印江、石阡,石邦宪犯事被摘审问。张要因为饲 仁是贼的巢穴,而石邦宪有历有谋,于是上留用石邦宪。石邦宪于是与川、湖之兵共同进攻资州,攻 苗家十五座。逃审在山中竹林里的人,也几乎被找捕杀尽。石邦宪功劳居第一没有来得及评议,而龙许保 等人突然攻入思州,捉住知府李允简而离开。石邦宪紧急拦士,将李九简夺回来了,石邦宪四此获罪,被停 止俸禄戴罪立功。贼寇攻破思州后,又纠集余党,与湖广蜡尔山黑苗会合,想攻打石阡。没有攻克,返回经 过省溪。千户安大朝等人半路拦击他们,杀件获做人大丰,夺下贼寇的全邯幅重,世人溃不成军。石邦宽 于是让使者重金收买老靛、老革等人擒住龙许保送到军门,而黑苗像过去一样选窜了,石邦宪又用计重全 收买乌期土官回兴邦等人斩杀黑苗,敌贼于是全部被平定 播州宣慰稀烈杀长官王,工的同党李保等人出兵相互政打特近有十年,总督鸿岳与石邦宪讨伐平 定他们,真州苗人卢阿项作乱,石邦宪用兵七千脑竹渡江,直抵磨子星,估计贼寇必定来乘夜囊士,预先 防各。贼寇到达后,被他们击默。贼寇向楼州吴然求。诸将感到思惧,石邦宪说:“水西宣慰安万铨,播州 人畏怕地,我调水西之兵攻鸟江,声讨烈就纵吴鲺帮助逆之罪,杨哪有空救人呢?”不久,水西之兵 到达,石邦完进递敌人的采穴,乘风状火,攻破头口而堡城,贼寇大溃,读住战贼首领父于,斩杀停获曰百 七十多人,石邦宪升任都督同知 不久石邦宪与抚吴维岳招降平州反首领杨阿,别平龙里卫敌贼阿利等人,在这个时候,水西空慰 安国亨依仗人多专横政扈,拜见上司时,言辞神色不友善,还端动兵众鼓嗓脱逃。石邦宪召见责备他说:“你 想造反吗?我看你如锅中的鱼甚了,你的兵与云,贵,用、湖的兵相比哪一个多?你有曰十八个西长,我先 铸造曰十八个印幸给他们。早上下今,台晚就把你给灭了。”安国亨甲头谢罪,收敛了跋息行为 石邦完生长在黔地,共悉苗人风土人情。他备于用兵,经历过的战平大小有数十远百次,无不被他棕毁 攻破。先后进升官阶有四次,需赐银币锦名十三次。他所得的体赐,全部用来犒劳士兵,家中设有多余的 财。做总兵官十七年,部内之人对他服鼠帖,威镇窗中,第二年死在官任上。赠为左都督 14.C.D,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多答不给分。(C项“情景交融”错,此两句井没有写景,D项这 两句并非真的是诗人与友人的问答,而是诗人的想象、假设,是虚写) 15.①本诗表现了作者而对萧瑟之眾时的伤秋之情,抒发了自己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宽之情 (3分)②王勃《送杜少之任蜀州》中既有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之情;还有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 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3分) 16.(1)转石万壑雷 (2)几处早常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寄好于天地沧海之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