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 性文化。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 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 的特殊认识。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 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 对人的细膩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 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 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 其中代表。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蒙古民族第一部史 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 念异常鲜明。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 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 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史记·匈奴列传》 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 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北方草原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由于生 产力水平低下,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 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对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 力较农业文化更主动、更积极。这在元代西域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 学者刘大杰曾称元代萨都刺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活力与变化的趋势”。也由于 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多了一种实践意 识和冒险精神。忧患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成熟的标志, 就农业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往往侧重于对深厚精神苦闷的自我消解、自我提升 自我肯定、自我壮大是农业社会忧患意识的主体内容。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 识,虽然也是在生存困扰下的一种自我拯救、自我飞扬,也充满了焦虑、深痛之 感,但并不专力于自我精神领域的别有洞天,而是将原始初民时期产生的朴素的 天人合一”观念加以发展,剔除了其中包含着的精神层面的穷力追逐,进而催 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 摘编自温斌《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方草原与南方山水虽然空间地理位置不同,但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 致的。 B.草原文化精神既体现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又显现着极浓郁的生态 观念。 C.北方草原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因此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自发性、独立性的 文化 D.不同于农业文化,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还催生了 行为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湖南省湘潭市 2018 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 性文化。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 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 的特殊认识。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 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 对人的细膩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 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 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 其中代表。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蒙古民族第一部史 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 念异常鲜明。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 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 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史记·匈奴列传》 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 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北方草原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由于生 产力水平低下,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 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对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 力较农业文化更主动、更积极。这在元代西域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 学者刘大杰曾称元代萨都刺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活力与变化的趋势”。也由于 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多了一种实践意 识和冒险精神。忧患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成熟的标志, 就农业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往往侧重于对深厚精神苦闷的自我消解、自我提升; 自我肯定、自我壮大是农业社会忧患意识的主体内容。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 识,虽然也是在生存困扰下的一种自我拯救、自我飞扬,也充满了焦虑、深痛之 感,但并不专力于自我精神领域的别有洞天,而是将原始初民时期产生的朴素的 “天人合一”观念加以发展,剔除了其中包含着的精神层面的穷力追逐,进而催 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 (摘编自温斌《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北方草原与南方山水虽然空间地理位置不同,但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 致的。 B.草原文化精神既体现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又显现着极浓郁的生态 观念。 C.北方草原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因此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自发性、独立性的 文化。 D.不同于农业文化,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还催生了 行为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先点出草原文化是进取性文化,再从草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崇拜 英雄的观念、开放性、忧患意识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匈奴歌》的例子,证明草原文学注重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并将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统一起来。 C.文中所提的冒顿单于和札木合两个人都是被草原民族崇拜的英雄,以此二人 为例主要是论证草原文学具有崇拜英雄的观念。 D.文章提到了元代西域文人,以此不仅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 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北方草原不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历史,那么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的 关系,可能就不会有特殊认识。 B.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缘于其生存环境的严酷、 险恶、千变万化。 C.草原民族崇拜英雄的观念的形成,与其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 的力量、智慧、意志力有关。 D.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交流、融合的动机 和活力也更主动、更积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守望心灵的高地 陈世旭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推移,岁月像水一样流逝。而山川依旧 北国原野是怎样的一个所在?仅仅是清新、古老与富饶吗?抑或只是遥远? 原野上有两种声音。 个欢快,吟唱着尘世的演变。对生命充满感激 人类的生息和繁衍,朝代的兴衰和更迭,全球化与城市化,雾凇和冰雕,古禅寺 和旅游岛,滑雪场和度假村,火山温泉和森林浴,啤酒节和音乐会,人参、鹿茸 和杀猪菜,红肠、列巴和苏波汤… 个严肃,沉思着人性的里程,对生命有更深沉的敬畏。 北国原野,远离繁华激荡的中心,在世纪的末梢舞蹈。略带伤感的节拍流露出舒 缓和飘逸。原野上的心灵只渴望飞翔。诗人们以草原、寂寞、候鸟、江水和波涛 命名。饮下整夜的黑,一条河流的疼痛和曲折,抵达诗人们的内心并且变得深刻。 上升,或下沉,周而复始。从屈原开始的艺术高贵,至少在这里没有失落。岸边 簇生的芦苇,细长的苇叶剪碎了天空的深蓝,新月是刚出鞘的银刀。江河,是诗 人们的黑美人,在诗歌的怀中静静酣睡 爱和坚守都与山河有关。精神探求者们足踏在哲人向往的自由而新鲜的土地,在 北国原野守望着心灵的髙地。他们以特有的沉静和从容,义无反顾地追随着河流 行走。岸边的村庄,迤逦于自然的河流形态,曾经的风情气韵激荡,拖拽着明明 灭灭的故事。 离别北国原野的那个早晨,我在江边徘徊。 迷蒙的亮光缓缓地从地平线升起,渐渐点燃了丝丝缕缕柔软的云,投向淡紫色的 江面。笼罩在紫丁香般晨曦中的江水,带着无言的欢欣,奔流在静谧中。 大江用千里长线,携带着广袤北国的豪放和夏天的纯净,追逐地平线。地平线不 断呈露出一处处闪耀在灰蓝色远方的诱人的天地
A.文章先点出草原文化是进取性文化,再从草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崇拜 英雄的观念、开放性、忧患意识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匈奴歌》的例子,证明草原文学注重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并将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统一起来。 C.文中所提的冒顿单于和札木合两个人都是被草原民族崇拜的英雄,以此二人 为例主要是论证草原文学具有崇拜英雄的观念。 D.文章提到了元代西域文人,以此不仅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 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北方草原不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历史,那么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的 关系,可能就不会有特殊认识。 B.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缘于其生存环境的严酷、 险恶、千变万化。 C.草原民族崇拜英雄的观念的形成,与其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 的力量、智慧、意志力有关。 D.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交流、融合的动机 和活力也更主动、更积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守望心灵的高地 陈世旭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推移,岁月像水一样流逝。而山川依旧。 北国原野是怎样的一个所在?仅仅是清新、古老与富饶吗?抑或只是遥远? 原野上有两种声音。 一个欢快,吟唱着尘世的演变。对生命充满感激。 人类的生息和繁衍,朝代的兴衰和更迭,全球化与城市化,雾凇和冰雕,古禅寺 和旅游岛,滑雪场和度假村,火山温泉和森林浴,啤酒节和音乐会,人参、鹿茸 和杀猪菜,红肠、列巴和苏波汤…… 一个严肃,沉思着人性的里程,对生命有更深沉的敬畏。 北国原野,远离繁华激荡的中心,在世纪的末梢舞蹈。略带伤感的节拍流露出舒 缓和飘逸。原野上的心灵只渴望飞翔。诗人们以草原、寂寞、候鸟、江水和波涛 命名。饮下整夜的黑,一条河流的疼痛和曲折,抵达诗人们的内心并且变得深刻。 上升,或下沉,周而复始。从屈原开始的艺术高贵,至少在这里没有失落。岸边 簇生的芦苇,细长的苇叶剪碎了天空的深蓝,新月是刚出鞘的银刀。江河,是诗 人们的黑美人,在诗歌的怀中静静酣睡。 爱和坚守都与山河有关。精神探求者们足踏在哲人向往的自由而新鲜的土地,在 北国原野守望着心灵的高地。他们以特有的沉静和从容,义无反顾地追随着河流 行走。岸边的村庄,迤逦于自然的河流形态,曾经的风情气韵激荡,拖拽着明明 灭灭的故事。 离别北国原野的那个早晨,我在江边徘徊。 迷蒙的亮光缓缓地从地平线升起,渐渐点燃了丝丝缕缕柔软的云,投向淡紫色的 江面。笼罩在紫丁香般晨曦中的江水,带着无言的欢欣,奔流在静谧中。 大江用千里长线,携带着广袤北国的豪放和夏天的纯净,追逐地平线。地平线不 断呈露出一处处闪耀在灰蓝色远方的诱人的天地
随意而潇洒,风无声地掠过大地,像琴弦低声细语的倾诉。江水应着风的节拍, 为无形的风所牵制着驾驭着呼唤着。风,是江河自由的侣伴 这样的静谧让我觉得什么地方有一个人像我一样,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我所听不见 的一些声音。他凝神屏息,睁大眼睛。有种东西在使他激动,让他马上就要打开 自己的胸怀,对着一种巨大的、无边无际的、我所看不见的东西。他倾听着七月 的黎明的音响,吮吸正在消失的夏夜的气息。沉默使他感到沉重。在这样的早晨 不应该沉默,在这样的早晨要唱歌!这冲动不仅仅是来自歌喉,而是一种心的深 处发出的东西,一种最能唤起别人同样的激情,最能使人吐露最隐秘的心曲的东 西 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 我喜欢在这样的早晨眺望原野。独自一人,面对着一片无声的闪亮的流水,一片 无声的闪亮的绿色,听着一个想象中动听的声音讲述一个温柔的故事。在水凝滞 在宁静的沉思中的地方,一切都像天空一样灿然。 朝霞燃烧起来,远处最髙的山峰最先射出金色的光芒,一只不知名的鸟像个圆点 悬在空中,仿佛一颗心脏似的颤动不已。一阵细雨般的、馥郁而温馨的花粉,不 知从什么地方袭来,悄悄飘扬。凭这股香味儿可以闻到有无数的花在忽然之间盛 开。一切都极其真实,就像朋友陪伴在我身边。我是风,想象着我已经蜕变,像 蝴蝶脱棹衣衫,轻盈穿过原野,为漫长的河流欥起绸缎般的涟漪,为所有的人弹 起竖琴。 不必费心地杜撰任何神话。再没有什么能比一会儿以温情、一会儿以力量、一会 儿以安静、一会儿以快乐来触动人的心弦的北方原野更庄严神圣的了。在这个宁 静的北方原野上的早晨,我比任何时候都清晰地感到一种依恋,并且许诺,要努 力地领会和创造其中的意义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采用设问修辞,并巧妙运用选择问句进行回答。既引起了读者的思考 又含蓄表达了北国原野不只是清新、古老、富饶和遥远的存在 B.文章善于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如对朝霞 的描写,最后一段的议论,这样写法更灵活,增强了感染力。 C.“原野上有两种声音”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文详细地描述了“吟唱着尘世 的演变”和“沉思人性、敬畏生命”这两种声音。 D.文章最后一段“我比任何时候都清晰地感到一种依恋”一句,表达了我对北 方原野的依恋,北方原野用它的“自然静谧而神圣”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5.请赏析文章中画线句子。(5分) 6.文章强调“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但描述“那个人”时却又采用 了第三人称“他”。请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用意。(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约1.42亿人,家长翻倍,要是算上祖父母、外祖父 母,以及老师们,被裹挟进“作业”洪流中的成年人,称得上浩浩荡荡。中国基 础教育负担过重,几乎成为全民痛点,以至于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 “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列为非解决不可的“民生短板
随意而潇洒,风无声地掠过大地,像琴弦低声细语的倾诉。江水应着风的节拍, 为无形的风所牵制着驾驭着呼唤着。风,是江河自由的侣伴。 这样的静谧让我觉得什么地方有一个人像我一样,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我所听不见 的一些声音。他凝神屏息,睁大眼睛。有种东西在使他激动,让他马上就要打开 自己的胸怀,对着一种巨大的、无边无际的、我所看不见的东西。他倾听着七月 的黎明的音响,吮吸正在消失的夏夜的气息。沉默使他感到沉重。在这样的早晨 不应该沉默,在这样的早晨要唱歌!这冲动不仅仅是来自歌喉,而是一种心的深 处发出的东西,一种最能唤起别人同样的激情,最能使人吐露最隐秘的心曲的东 西。 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 我喜欢在这样的早晨眺望原野。独自一人,面对着一片无声的闪亮的流水,一片 无声的闪亮的绿色,听着一个想象中动听的声音讲述一个温柔的故事。在水凝滞 在宁静的沉思中的地方,一切都像天空一样灿然。 朝霞燃烧起来,远处最高的山峰最先射出金色的光芒,一只不知名的鸟像个圆点 悬在空中,仿佛一颗心脏似的颤动不已。一阵细雨般的、馥郁而温馨的花粉,不 知从什么地方袭来,悄悄飘扬。凭这股香味儿可以闻到有无数的花在忽然之间盛 开。一切都极其真实,就像朋友陪伴在我身边。我是风,想象着我已经蜕变,像 蝴蝶脱掉衣衫,轻盈穿过原野,为漫长的河流吹起绸缎般的涟漪,为所有的人弹 起竖琴。 不必费心地杜撰任何神话。再没有什么能比一会儿以温情、一会儿以力量、一会 儿以安静、一会儿以快乐来触动人的心弦的北方原野更庄严神圣的了。在这个宁 静的北方原野上的早晨,我比任何时候都清晰地感到一种依恋,并且许诺,要努 力地领会和创造其中的意义。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二段采用设问修辞,并巧妙运用选择问句进行回答。既引起了读者的思考, 又含蓄表达了北国原野不只是清新、古老、富饶和遥远的存在。 B.文章善于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如对朝霞 的描写,最后一段的议论,这样写法更灵活,增强了感染力。 C.“原野上有两种声音”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文详细地描述了“吟唱着尘世 的演变”和“沉思人性、敬畏生命”这两种声音。 D.文章最后一段“我比任何时候都清晰地感到一种依恋”一句,表达了我对北 方原野的依恋,北方原野用它的“自然静谧而神圣”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5.请赏析文章中画线句子。(5 分) 6.文章强调“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但描述“那个人”时却又采用 了第三人称“他”。请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用意。(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约 1.42 亿人,家长翻倍,要是算上祖父母、外祖父 母,以及老师们,被裹挟进“作业”洪流中的成年人,称得上浩浩荡荡。中国基 础教育负担过重,几乎成为全民痛点,以至于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 “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列为非解决不可的“民生短板
面对“痛点”,教育界一直在想办法,比如重庆教育局刚刚出台新政:学校不得 要求家长代批作业,试点每周无作业日。这些年,教育界隔三差五便会有数瓢凉 水泼向沉重的课业负担,却效果不明显,甚至火上浇油。比如:小升初统一考试 取消了,名校选拔却偷偷考上奥数、英语了;学校减负了,社会上补课考证热却 在飙升,培训班四处“占坑”,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学生负担不降反升……原因 何在?终点高悬着应试大锤,“谁减负谁倒霉”啊!教师们一边诉苦一边留下如 山的作业,家长们一边吐槽一边陪娃爬“山”。令人遗憾的是,亿万家长亿万娃, 耗费心力做的这一切,却可能是无用功。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针对课业负 担的教育改革,不再是“技”的掂量,而是“道”的抉择。教育者再不转身,再 不警醒,就不只是误人子弟那么简单了。 (摘编自《靠什么纾解“作业压力”》 材料 过去三年,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稍有缓解,但写作业时长仍为全球平均水平近三倍无论是北上广,还是三四线城市 学生写作业时长已渐趋一致 中国日均世界日均 中 二线城市 日均写作业 写作业时长 写作业时长 303h295h282h 2.82 法国102b 神德国094h 国058h 知2尔兰 285h 墨西哥104h 本076三四线城市 日均写作业 贵阳 西班牙080 287h 澳 亚1.20h三亚 2.4h 黄冈 201520162017 (摘编自《2017年中国中小学生写作业压力报告》) 材料三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教育存在课业压力大、学习时间长的问题。课时多、作业 多、课程多、教辅多、补课多、考试多,睡眠少、休息少、活动少等现象,导致 部分中小学生出现心理疾病,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实行“减负”政策 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生作业减少了,心理负担却没有减轻:以成绩和升 学率为指标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得老师与家长们不敢轻易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等等 我们应该看到,中小学生负担背后关联的是一系列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包括教 育评价方式,招生考试制度、学习模式、教育公平等等。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需 要系统的变革,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们的素 质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更加活泼,得 到全面的发展。 (摘编自《我国中小学课业压力仍繁重》 材料四:
面对“痛点”,教育界一直在想办法,比如重庆教育局刚刚出台新政:学校不得 要求家长代批作业,试点每周无作业日。这些年,教育界隔三差五便会有数瓢凉 水泼向沉重的课业负担,却效果不明显,甚至火上浇油。比如:小升初统一考试 取消了,名校选拔却偷偷考上奥数、英语了;学校减负了,社会上补课考证热却 在飙升,培训班四处“占坑”,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学生负担不降反升……原因 何在?终点高悬着应试大锤,“谁减负谁倒霉”啊!教师们一边诉苦一边留下如 山的作业,家长们一边吐槽一边陪娃爬“山”。令人遗憾的是,亿万家长亿万娃, 耗费心力做的这一切,却可能是无用功。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针对课业负 担的教育改革,不再是“技”的掂量,而是“道”的抉择。教育者再不转身,再 不警醒,就不只是误人子弟那么简单了。 (摘编自《靠什么纾解“作业压力”》) 材料二: (摘编自《2017 年中国中小学生写作业压力报告》) 材料三: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教育存在课业压力大、学习时间长的问题。课时多、作业 多、课程多、教辅多、补课多、考试多,睡眠少、休息少、活动少等现象,导致 部分中小学生出现心理疾病,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实行“减负”政策 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生作业减少了,心理负担却没有减轻;以成绩和升 学率为指标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得老师与家长们不敢轻易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等等。 我们应该看到,中小学生负担背后关联的是一系列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包括教 育评价方式,招生考试制度、学习模式、教育公平等等。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需 要系统的变革,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们的素 质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更加活泼,得 到全面的发展。 (摘编自《我国中小学课业压力仍繁重》) 材料四:
芬兰人崇尚“少即是多”的理念。他们认为,学习占用的是儿童生命中比较关键 的时期,而这段时期更重要的是激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并开发其创造力。为了弱 化同学之间竞争,使中小学生远离压力,芬兰中小学生普遍没有课后作业。即便 是高中生,每天作业最多也不会超过30分钟并且没有补课的习惯。学校为同学 们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芬兰的中小学生们经常在课后参加形式多样的阅读活 动。据“国际学生能力测评计划”结果显示,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突出。这 与学校在课余时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所营造的浓厚的阅读氛围密 不可分。 大部分日本中小学生在暑假期间需要完成名为“自由研究”的特色作业。它包括 手工制作、社会调查、自然观测等。网上有各种各样的网站指导学生如何挑选“自 由研究”的题目、如何开展研究,书店里也有各类相关图书和图册出售。秋季开 学后,日本中小学会举办“自由研究展”,展示学生自制的大型海报等。 在马来西亚,家长也很少让孩子参加补习或者特长班。真正吸引马来西亚中小学 生的是参加“制服团体”。“制服团体”包括童子军、少年警察、少年军等等, 是马来西亚中小学生组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完成技能考核过程中,中小学生 们可以扩充自己的急救知识储备,提高野外生存能力、自理能力等。 (摘编自《盘点国外学生如何做作业》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几年我国教育界面对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情况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 不大,学生负担不降反升。 B.我国中小学生课业压力大、学习时间长等问题,影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这 是当前“减负”政策执行不力造成的。 C.要想让中小学生负担真正地减轻,就必须对教育问题进行系统的变革,而不 能片面地进行减负 D.马来西亚的“制服团体”项目是一项令中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它可以让中 小学生掌握一些生存技能。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针对课业负担的教育改革,不仅是“技”的掂 量,也是“道”的抉择,否则将误人子弟。 B.材料二表明,我国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近三年来虽逐年下降,但仍然远超 世界各国日均写作时长,或居世界第一。 C.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各大城市教育资源失衡,但中小学生写作业的 日均时长普遍较长,作业压力基本相当。 D.芬兰的学校和社会特别重视阅读,中小学生经常在课后参加形式多样的阅读 活动,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受益很多。 9.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应如何进行作业减负。(6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复圭字审言,通判澶州。北使道澶,民主驿率困惫。豪杜氏十八家,诡言唐相 如晦后,每赇吏脱免,复圭按籍役之。知滑州。兵匠相忿阋,挥所执铁椎,椎杀 争者于厅事,立斩之。徙知相州 自太宗时,聚夏人降者五指挥,号“厅子马”,子弟相承,百年无它役。复圭斥 不如格者,选能骑射士补之。为度支判官、知泾州。始时二税之入,三司移折已
芬兰人崇尚“少即是多”的理念。他们认为,学习占用的是儿童生命中比较关键 的时期,而这段时期更重要的是激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并开发其创造力。为了弱 化同学之间竞争,使中小学生远离压力,芬兰中小学生普遍没有课后作业。即便 是高中生,每天作业最多也不会超过 30 分钟并且没有补课的习惯。学校为同学 们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芬兰的中小学生们经常在课后参加形式多样的阅读活 动。据“国际学生能力测评计划”结果显示,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突出。这 与学校在课余时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所营造的浓厚的阅读氛围密 不可分。 大部分日本中小学生在暑假期间需要完成名为“自由研究”的特色作业。它包括 手工制作、社会调查、自然观测等。网上有各种各样的网站指导学生如何挑选“自 由研究”的题目、如何开展研究,书店里也有各类相关图书和图册出售。秋季开 学后,日本中小学会举办“自由研究展”,展示学生自制的大型海报等。 在马来西亚,家长也很少让孩子参加补习或者特长班。真正吸引马来西亚中小学 生的是参加“制服团体”。“制服团体”包括童子军、少年警察、少年军等等, 是马来西亚中小学生组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完成技能考核过程中,中小学生 们可以扩充自己的急救知识储备,提高野外生存能力、自理能力等。 (摘编自《盘点国外学生如何做作业》)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几年我国教育界面对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情况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 不大,学生负担不降反升。 B.我国中小学生课业压力大、学习时间长等问题,影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这 是当前“减负”政策执行不力造成的。 C.要想让中小学生负担真正地减轻,就必须对教育问题进行系统的变革,而不 能片面地进行减负。 D.马来西亚的“制服团体”项目是一项令中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它可以让中 小学生掌握一些生存技能。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针对课业负担的教育改革,不仅是“技”的掂 量,也是“道”的抉择,否则将误人子弟。 B.材料二表明,我国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近三年来虽逐年下降,但仍然远超 世界各国日均写作时长,或居世界第一。 C.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各大城市教育资源失衡,但中小学生写作业的 日均时长普遍较长,作业压力基本相当。 D.芬兰的学校和社会特别重视阅读,中小学生经常在课后参加形式多样的阅读 活动,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受益很多。 9.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应如何进行作业减负。(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复圭字审言,通判澶州。北使道澶,民主驿率困惫。豪杜氏十八家,诡言唐相 如晦后,每赇吏脱免,复圭按籍役之。知滑州。兵匠相忿阋,挥所执铁椎,椎杀 争者于厅事,立斩之。徙知相州。 自太宗时,聚夏人降者五指挥,号“厅子马”,子弟相承,百年无它役。复圭斥 不如格者,选能骑射士补之。为度支判官、知泾州。始时二税之入,三司移折已
重,转运使又覆折之,复圭为奏免,民立生祠。历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 西、成都六转运使。浙民以给衙前役,多破产,复圭悉罢遣归农,令出钱助长名 人承募,民便之。濒海人赖蛤沙地以生,豪家量受税于官而占为己有,复圭奏 其税,分以予民。 熙宁初,进直龙图阁、知庆州。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 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岀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又欲澡前耻,遺别将 破其金汤、白豹、西和市,斩首数千级。后七日,秉常举国入寇。御史谢景温劾 复圭擅兴,致士卒死伤,边民流离,谪保静军节度副使。岁余,知光化军。张商 英言:“夏人谋犯塞之日久矣,与破金汤适相值,非复圭生事。”乃召判吏部流 内铨,知曹、蔡、沧州,还为盐铁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知荆南,卒。 复圭临事敏决,称健吏,与人交不以利害避。然轻率躁急,无威重,喜以语侵人, 独为王安石所知,故既废即起 (选自《宋史·李复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 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 B.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 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 C.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 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 D.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 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所取,供长辈呼唤。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 B.太宗,皇帝的庙号。通常情况下,开国皇帝为太祖,第二代帝王为太宗 C.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不同朝代有所不同。 D.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称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复圭公正果断,处事干脆利落。他在澶州任通判期间,发现杜氏大户谎称 名相的后代,通过贿赂官吏的手段来逃避官府差役,李复圭让他们正常服役 B.李复圭关爱百姓,能够为民着想。在泾州任职时,赋税的收入经过三司、转 运使的折扣后,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李复圭奏请免除,百姓为他立生祠表谢 C.李复圭处事有方,恰当解决问题。两浙的百姓因为服衙前役,无暇顾及农业 生产,所以破产的很多,李复圭全部放他们回去,让他们出钱代役 D.李复圭建功心切,遭弹劾而被贬。他在升直龙图阁、任庆州知州时,两次对 夏采取军事行动,结果连遭败绩,损失惨重,受到御史弹劾而被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濒海人赖沙地以生,豪家量受税于官而占为己有,复圭奏蠲其税,分以予 民。(5分 (2)夏人谋犯塞之日久矣,与破金汤适相值,非复圭生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重,转运使又覆折之,复圭为奏免,民立生祠。历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 西、成都六转运使。浙民以给衙前役,多破产,复圭悉罢遣归农,令出钱助长名 人承募,民便之。濒海人赖蛤沙地以生,豪家量受税于官而占为己有,复圭奏蠲 其税,分以予民。 熙宁初,进直龙图阁、知庆州。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 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又欲澡前耻,遣别将 破其金汤、白豹、西和市,斩首数千级。后七日,秉常举国入寇。御史谢景温劾 复圭擅兴,致士卒死伤,边民流离,谪保静军节度副使。岁余,知光化军。张商 英言:“夏人谋犯塞之日久矣,与破金汤适相值,非复圭生事。”乃召判吏部流 内铨,知曹、蔡、沧州,还为盐铁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知荆南,卒。 复圭临事敏决,称健吏,与人交不以利害避。然轻率躁急,无威重,喜以语侵人, 独为王安石所知,故既废即起。 (选自《宋史·李复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 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 B.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 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 C.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 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 D.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 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所取,供长辈呼唤。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 B.太宗,皇帝的庙号。通常情况下,开国皇帝为太祖,第二代帝王为太宗。 C.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不同朝代有所不同。 D.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称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复圭公正果断,处事干脆利落。他在澶州任通判期间,发现杜氏大户谎称 名相的后代,通过贿赂官吏的手段来逃避官府差役,李复圭让他们正常服役 B.李复圭关爱百姓,能够为民着想。在泾州任职时,赋税的收入经过三司、转 运使的折扣后,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李复圭奏请免除,百姓为他立生祠表谢 意。 C.李复圭处事有方,恰当解决问题。两浙的百姓因为服衙前役,无暇顾及农业 生产,所以破产的很多,李复圭全部放他们回去,让他们出钱代役。 D.李复圭建功心切,遭弹劾而被贬。他在升直龙图阁、任庆州知州时,两次对 夏采取军事行动,结果连遭败绩,损失惨重,受到御史弹劾而被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濒海人赖沙地以生,豪家量受税于官而占为己有,复圭奏蠲其税,分以予 民。(5 分) (2)夏人谋犯塞之日久矣,与破金汤适相值,非复圭生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竟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 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题目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和目的。“留别”是诗人写诗赠给离别的人以作纪念。 B.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有难舍之情,突出为离别而感到愁苦。 C.第四句中的“竟”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D.第五句写诗人的高兴,第六句写诗人劝慰田翁们要好好生活,不要互相思念。 E.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15.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三句从眼前斜阳照射的 街道和树木写起,又写及跟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风流人物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两句写溪流曲曲折折,若隐若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提起诸如宾利等英国汽车品牌,大家如数家珍,但一些如雷贯耳的汽车品牌已不 属于英国。 西方强国通过殖民与掠夺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已成为明日黄花,不可能复制也不会 重现 曾经在乡间公路上,常会看到很多筚路蓝缕的老乡坐在旧房前,但是如今到处焕 然一新 对于彩灯制作的工作,他一丝不苟,脚踏实地,雕琢作品的同时也雕琢着自己的 匠心。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在此次冬奥赛事的直播、转播和报道方面独 占鳌头。 巨额买进,天价卖出,这种翻云覆雨的大手笔体现出一个有实力、有气魄的投资 家的远见。 A. B. C. D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期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阴山岩画是雕凿在阴山山脉岩石上的图像,分布 地域广泛题材涉及动物、人物、神灵、器物、天体等。 B.根据世界环球飞行组织的数据,迄今为止,人类共完成了350多次轻型飞机 环球飞行,却还没有一次从中国起飞完成环球飞行 C.为实现对新生儿遗传病的早干预、早诊断、早发现,中国遗传学会联合复旦 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制订中国新生儿基因组计划 D.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钦州港经开区深化改革,努力设立办事更便捷、 审批更高效、管理更规范、服务更满意的发展环境。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竟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 太城:成都。 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题目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和目的。“留别”是诗人写诗赠给离别的人以作纪念。 B.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有难舍之情,突出为离别而感到愁苦。 C.第四句中的“竟”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D.第五句写诗人的高兴,第六句写诗人劝慰田翁们要好好生活,不要互相思念。 E.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15.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 ”三句从眼前斜阳照射的 街道和树木写起,又写及跟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风流人物。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写溪流曲曲折折,若隐若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提起诸如宾利等英国汽车品牌,大家如数家珍,但一些如雷贯耳的汽车品牌已不 属于英国。 西方强国通过殖民与掠夺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已成为明日黄花,不可能复制也不会 重现。 曾经在乡间公路上,常会看到很多筚路蓝缕的老乡坐在旧房前,但是如今到处焕 然一新。 对于彩灯制作的工作,他一丝不苟,脚踏实地,雕琢作品的同时也雕琢着自己的 匠心。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在此次冬奥赛事的直播、转播和报道方面独 占鳌头。 巨额买进,天价卖出,这种翻云覆雨的大手笔体现出一个有实力、有气魄的投资 家的远见。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近期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阴山岩画是雕凿在阴山山脉岩石上的图像,分布 地域广泛题材涉及动物、人物、神灵、器物、天体等。 B.根据世界环球飞行组织的数据,迄今为止,人类共完成了 350 多次轻型飞机 环球飞行,却还没有一次从中国起飞完成环球飞行。 C.为实现对新生儿遗传病的早干预、早诊断、早发现,中国遗传学会联合复旦 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制订中国新生儿基因组计划。 D.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钦州港经开区深化改革,努力设立办事更便捷、 审批更高效、管理更规范、服务更满意的发展环境。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老师,感谢你百忙中抽出时间,洗耳恭听我的倾诉,郁闷了好多天的心情, 终于开朗了。 B.我的同学王华博览群书,文思敏捷,不到半小时,一篇作文就一挥而就,真 让人久仰。 C.我正和老孙聊天,家里来电话,说来了客人,我忙说“失陪,失陪”,起身 向老孙告辞。 D.中国是深受文物盗窃和非法贩运之害的国家,国人强烈要求西方把中国文物 奉还中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深海里有一种神秘的特殊环境一一热液。:海水渗入洋壳内部,受炽热的熔岩 影响,形成海底热液。热液生态系统主要有细菌、双壳类、铠甲虾等。这一群落 随着“热液”的长消而岀没,,这一群落也随着消失;当热液产生时,又能形 成新的群落。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热液活动的产物,是具有,被誉为21世纪人 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具有很好的科研与商业应用前景。 21.某市为推进饮食文化建设,同时推动本市“全域旅游”发展,拟举办“新美 味”美食故事征文活动。请拟写一则征文启事。要求:围绕主题,内容得当,语 言连贯,只写正文,不超过10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现在我们却面临着一些乡土方言消亡的尴 尬。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在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讲方言的人也越 来越少。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如果一个方言使用得越来越少,就难逃衰落的 命运。另一方面,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讲普通话。其实,讲普通话 方便人们交流,这是国家的战略,也是一件促进人们更好交流的好事情,但是如 何在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及其代表的文化之间求得平衡,寻找到最大公约数, 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对于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项“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致的”分析错误,文中有“它不似江南山 水对人的细腻轻抚……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的信息,因此并不一致 C项“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自发性、独立性的文化”错误,文中有“草原文化从 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因此它并非是自发性、独立性的。D 项“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错,草原文化并不侧重于自 我精神领域) 2.D(“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 和冒险精神”分析有误,论证的应是“草原文化所具有的开放、积极、主动的特 3.D(“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错,文章只在交 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的主动、积极性上与农业文化作了比较,文章并未写到农 业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没有必然性)
A.老师,感谢你百忙中抽出时间,洗耳恭听我的倾诉,郁闷了好多天的心情, 终于开朗了。 B.我的同学王华博览群书,文思敏捷,不到半小时,一篇作文就一挥而就,真 让人久仰。 C.我正和老孙聊天,家里来电话,说来了客人,我忙说“失陪,失陪”,起身 向老孙告辞。 D.中国是深受文物盗窃和非法贩运之害的国家,国人强烈要求西方把中国文物 奉还中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深海里有一种神秘的特殊环境—一热液。_ :海水渗入洋壳内部,受炽热的熔岩 影响,形成海底热液。热液生态系统主要有细菌、双壳类、铠甲虾等。这一群落 随着“热液”的长消而出没, ,这一群落也随着消失;当热液产生时,又能形 成新的群落。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热液活动的产物,是具有 ,被誉为 21 世纪人 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具有很好的科研与商业应用前景。 21.某市为推进饮食文化建设,同时推动本市“全域旅游”发展,拟举办“新美 味”美食故事征文活动。请拟写一则征文启事。要求:围绕主题,内容得当,语 言连贯,只写正文,不超过 100 字。 (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现在我们却面临着一些乡土方言消亡的尴 尬。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在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讲方言的人也越 来越少。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如果一个方言使用得越来越少,就难逃衰落的 命运。另一方面,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讲普通话。其实,讲普通话 方便人们交流,这是国家的战略,也是一件促进人们更好交流的好事情,但是如 何在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及其代表的文化之间求得平衡,寻找到最大公约数, 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对于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 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 2018 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 项“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致的”分析错误,文中有“它不似江南山 水对人的细腻轻抚……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的信息,因此并不一致。 C 项“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自发性、独立性的文化”错误,文中有“草原文化从 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因此它并非是自发性、独立性的。D 项“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错,草原文化并不侧重于自 我精神领域) 2.D(“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 和冒险精神”分析有误,论证的应是“草原文化所具有的开放、积极、主动的特 点”) 3.D(“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错,文章只在交 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的主动、积极性上与农业文化作了比较,文章并未写到农 业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没有必然性)
4.C(“原野上有两种声音”并非文章的文眼,文眼是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的文 字,此句不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文章也并没有详细描述“吟唱着尘世的演变” 这种声音) 5.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将我写成一阵轻凤,为河流带来自由,为人们 带来乐声,带来快乐。(2分 表达了我渴望和北方原野融为一体的想法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写出了我对 北方原野的热爱之情。(3分) 6.运用第三人称便于展开叙述,使内容更客观、有说服力。由第一人称转化为第 三人称使行文富于变化。最后交代“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这样加强了 强调的意味,更能表达我被北方原野激发出的充满力量的主观感受。(每点2分 7.B(“这是当前‘减负’政策执行不力造成的”分析错误,从材料三可知这是更 深层次的教育问题造成的) 8.A(“不仅是‘技’的掂量,也是‘道’的抉择”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不再是 技’的掂量,而是道’的抉择”) 9.进一步落实“减负”政策,完善“减负”措施。对一系列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 进行改革。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借鉴国外作业布置 方式。(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 10.C(原文标点: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 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 11.A(古时男子举行加冠礼、女子举行及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 友称呼。名则是幼年时由父母来命,供长辈呼唤) 12.D(“连遭败绩”表述有误,第二次进攻取得了胜利) 13.(1)沿海一带的人依赖泥沙地来生活,有权势的人家打算向官府纳税来占为已 有,李复圭奏请免除他们的赋税,把土地分给百姓。(得分点:濒、量、蠲各1 分,句意2分) (2)夏国谋划侵犯边塞的时间很久了,与攻破金汤之事正好遇上,并不是李复圭 惹出事端。(得分点:谋、适值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复圭字审言。任澶州通判。契丹来的使者经过澶州,百姓负责驿事所用大多困 乏。有大户杜氏十八家,假称是唐朝宰相杜如晦的后代,每次都贿赂官吏得以解 脱,李复圭按照簿籍役使他们。任滑州知州。制作兵器的工匠互相忿怒争执,李 复圭就挥动手中的铁椎,将争执的人在厅事上击杀,并立刻斩首。调任相州知州 从太宗之时,就把投降朝廷的夏兵合为五指挥,号称“厅子马”,子弟互相承袭 百多年来没有其他的人充役。李复圭斥退那些不合标准的人,而挑选善于骑马 射箭的士兵来代替他们。任度支判官、泾州知州。起初,租赋税收的收入,三司 折扣已经很重,转运使又加以折扣,李复圭奏请免除,百姓们为他立了生祠。历 任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六路转运使。两浙的百姓因服衙前役, 破产的很多,李复圭把他们全部放回去从事农业生产,而让他们出钱帮助官府招 募衙前差役,百姓们感到便利。沿海一带的人依赖泥沙地来生活,有权势的人家 打算向官府纳税来占为己有,李复圭奏请免除他们的赋税,把土地分给了百姓。 熙宁初年,升为直龙图阁、庆州知州。夏人在边境上修筑营垒,并没有侵犯宋朝 土地。李复圭贪图边功,派大将李信率领三千士兵,教授给他作战方略,让他从 荔原堡夜间出发袭击夏兵,大败而归,李复圭把李信斩首,来为自己解脱罪责。 又想洗刷前耻,就派另外的将领攻破了夏国的金汤、白豹、西和市,杀了几千人
4.C(“原野上有两种声音”并非文章的文眼,文眼是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的文 字,此句不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文章也并没有详细描述“吟唱着尘世的演变” 这种声音) 5.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将我写成一阵轻凤,为河流带来自由,为人们 带来乐声,带来快乐。(2 分) 表达了我渴望和北方原野融为一体的想法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写出了我对 北方原野的热爱之情。(3 分) 6.运用第三人称便于展开叙述,使内容更客观、有说服力。由第一人称转化为第 三人称使行文富于变化。最后交代“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这样加强了 强调的意味,更能表达我被北方原野激发出的充满力量的主观感受。(每点 2 分) 7.B(“这是当前‘减负’政策执行不力造成的”分析错误,从材料三可知这是更 深层次的教育问题造成的) 8.A(“不仅是‘技’的掂量,也是‘道’的抉择”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不再是 ‘技’的掂量,而是道’的抉择”) 9.进一步落实“减负”政策,完善“减负”措施。对一系列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 进行改革。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借鉴国外作业布置 方式。(答对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5 分,四点 6 分) 10.C(原文标点: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 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 11.A(古时男子举行加冠礼、女子举行及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 友称呼。名则是幼年时由父母来命,供长辈呼唤) 12.D(“连遭败绩”表述有误,第二次进攻取得了胜利) 13.(1)沿海一带的人依赖泥沙地来生活,有权势的人家打算向官府纳税来占为己 有,李复圭奏请免除他们的赋税,把土地分给百姓。(得分点:濒、量、蠲各 1 分,句意 2 分) (2)夏国谋划侵犯边塞的时间很久了,与攻破金汤之事正好遇上,并不是李复圭 惹出事端。(得分点:谋、适值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李复圭字审言。任澶州通判。契丹来的使者经过澶州,百姓负责驿事所用大多困 乏。有大户杜氏十八家,假称是唐朝宰相杜如晦的后代,每次都贿赂官吏得以解 脱,李复圭按照簿籍役使他们。任滑州知州。制作兵器的工匠互相忿怒争执,李 复圭就挥动手中的铁椎,将争执的人在厅事上击杀,并立刻斩首。调任相州知州。 从太宗之时,就把投降朝廷的夏兵合为五指挥,号称“厅子马”,子弟互相承袭, 一百多年来没有其他的人充役。李复圭斥退那些不合标准的人,而挑选善于骑马 射箭的士兵来代替他们。任度支判官、泾州知州。起初,租赋税收的收入,三司 折扣已经很重,转运使又加以折扣,李复圭奏请免除,百姓们为他立了生祠。历 任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六路转运使。两浙的百姓因服衙前役, 破产的很多,李复圭把他们全部放回去从事农业生产,而让他们出钱帮助官府招 募衙前差役,百姓们感到便利。沿海一带的人依赖泥沙地来生活,有权势的人家 打算向官府纳税来占为己有,李复圭奏请免除他们的赋税,把土地分给了百姓。 熙宁初年,升为直龙图阁、庆州知州。夏人在边境上修筑营垒,并没有侵犯宋朝 土地。李复圭贪图边功,派大将李信率领三千士兵,教授给他作战方略,让他从 荔原堡夜间出发袭击夏兵,大败而归,李复圭把李信斩首,来为自己解脱罪责。 又想洗刷前耻,就派另外的将领攻破了夏国的金汤、白豹、西和市,杀了几千人
七天后,秉常举全国之力入侵。御史谢景温弹劾李复圭擅自用兵,致使士兵死伤, 边民流离失所,贬为保静军节度副使。一年多后,任光化军知军。张商英上奏说: “夏国谋划侵犯边塞的时间很久了,与攻破金汤之事正好遇上,并不是李复圭惹 出事端。”于是召任他掌管吏部流内官员的铨选,任曹、蔡、沧三州知州,回朝 后任盐铁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的身份知荆南,去世 李复圭遇事处理敏捷果断,称为健吏,与人交往不因利害而退避。但是他的性格 轻率急躁,没有威严,喜欢用言语冒犯他人,只是受到王安石的赏识,因此能够 在被废黜之后马上起用。 14.B、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B“突出为离别而感到愁苦”赏析 不恰当,应是“诗人将要远行时,虽有离别之苦,但更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D不要互相思念”赏析错误,应是“不要思念我”。“相”在诗中的意思是 我”) 15.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艺术手法,(2分)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 动的沟渠水,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2分)表达诗人对 成都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2分)先指出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阐释诗句的 含义,最后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 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 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 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 16.(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7.B(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使用对象不当。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 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用于形容 人的服饰,属望文生义。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独占鳌头:借指居首位或第 名。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感情色彩不当) 18.A(B成分残缺,可在“完成环球飞行”后加“的纪录”。C语序不当或不合逻 辑,应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D搭配不当,“设立”与“环境”不搭 配) 19.C(A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B久仰:客套话,仰慕已 久,用于与人初次见面时。D奉还:敬辞,归还) 20.海底热液形成的原理是 当热液停止喷发时 巨大开发远景的资源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示例: 为了推进饮食文化建设,梳理、积淀本土饮食文化,鼓励更多的市民一起记录、 讲述地域、家族、个人的美食故事,同时以美食为桥梁推动本市“全域旅游”发 展,特举办“新美味”美食故事征文活动,欢迎踊跃投稿。 22.参照201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乡土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并非彼此对立,互相排斥。方言是地方文 化的“活化石”,是汉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各地方文化的结晶,如果方言消 失了,其所承载的文化也会消亡。普通话方便人们交流,是国家的战略,也是 件促进人们更好交流的好事情。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据此我们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立意:维护方言的多样性和国家战略毫不矛盾,反而是文化多元性的
七天后,秉常举全国之力入侵。御史谢景温弹劾李复圭擅自用兵,致使士兵死伤, 边民流离失所,贬为保静军节度副使。一年多后,任光化军知军。张商英上奏说: “夏国谋划侵犯边塞的时间很久了,与攻破金汤之事正好遇上,并不是李复圭惹 出事端。”于是召任他掌管吏部流内官员的铨选,任曹、蔡、沧三州知州,回朝 后任盐铁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的身份知荆南,去世。 李复圭遇事处理敏捷果断,称为健吏,与人交往不因利害而退避。但是他的性格 轻率急躁,没有威严,喜欢用言语冒犯他人,只是受到王安石的赏识,因此能够 在被废黜之后马上起用。 14.B、D(答对一项给 2 分,答对两项给 5 分)(B“突出为离别而感到愁苦”赏析 不恰当,应是“诗人将要远行时,虽有离别之苦,但更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D 不要互相思念”赏析错误,应是“不要思念我”。“相”在诗中的意思是 “我”) 15.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艺术手法,(2 分)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 动的沟渠水,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2 分)表达诗人对 成都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2 分)先指出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阐释诗句的 含义,最后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 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 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 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 16.(1)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7.B(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使用对象不当。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 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用于形容 人的服饰,属望文生义。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独占鳌头:借指居首位或第 一名。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感情色彩不当) 18.A(B 成分残缺,可在“完成环球飞行”后加“的纪录”。C 语序不当或不合逻 辑,应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D 搭配不当,“设立”与“环境”不搭 配) 19.C(A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B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 久,用于与人初次见面时。D 奉还:敬辞,归还) 20.海底热液形成的原理是 当热液停止喷发时 巨大开发远景的资源 (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示例: 为了推进饮食文化建设,梳理、积淀本土饮食文化,鼓励更多的市民一起记录、 讲述地域、家族、个人的美食故事,同时以美食为桥梁推动本市“全域旅游”发 展,特举办“新美味”美食故事征文活动,欢迎踊跃投稿。 22.参照 2017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乡土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并非彼此对立,互相排斥。方言是地方文 化的“活化石”,是汉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各地方文化的结晶,如果方言消 失了,其所承载的文化也会消亡。普通话方便人们交流,是国家的战略,也是一 件促进人们更好交流的好事情。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据此我们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立意:维护方言的多样性和国家战略毫不矛盾,反而是文化多元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