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铁矿石还原控制步骤与数学模型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8,文件大小:674.8KB,团购合买
简要综述了铁矿石还原控制步骤与数学模型的研究状况,分析了纯机理模型的不足及动力学模型与复合控制模型形式近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半机理——半经验模型的原则和方法,根据确立的影响还原速率的各因素,建立了实验室条件下的移动床还原数学模型。
半经验模型保留了机理模型的优点,又能仅用少量简单实验确定必要的参数,模型的求解大为简化,而在实用范围内有足夠准确性。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D0I:10.13374/j.issn1001053x.1981.03.034 北京钢铁学院学报 1981年第3期 论 选 铁矿石还原控制步骤与数学模型 炼铁教研室豪民生谢两堃 摘 要 简要综述了铁矿石还原控制步聚与数学模型的研究状况,分析了纯机理模型的 不足及动力学模型与复合控制模型形式近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半机理 一一半经验模型的原则和方法,根据确立的影响还原速率的各因素,建立了实验室 条件下的移动床还原数学模型。 半经验模型保留了机理模型的优点,又能仅用少量简单实验确定必要的参数, 模型的求解大为简化,而在实用范围内有足约准确性。 煤气还原铁矿石的速率控制,是炼铁反应过程的重要课题,这种无触媒型气一固相反应 由一系列步骤构成。决定总反应速度和反应特征的步骤称为速率控制步骤。一般认为,在实 际过程中,外扩散(气体分子穿过边界层)、内扩散(气体分子穿过反应层)及化学反应是 最可能出现的三种控制步骤。 Mcke wan于1958年导出了反应界面呈壳缩进程时局部化学反应的还原模型【,并作 为动力学控制的依据: 0=K〔1-(1-R))r。 而且证明,在680℃用CO还原1~4毫米矿石时符合这一模型。Themelis t2,等统计了大量 数据,发现各种条件下铁矿石还原都符合这一模型,因而认为铁矿石的气体还原都是动力学 控制。Bicknose【3」等更进一步证明,高炉条件下的铁矿石还原属于动力学控制。 1962年川畸等导出了扩散控制的还原模型41, Wr A(P/-Pe)3 1-(1-R) )- r。+8 =K 式中P'一矿石外部空间还原气压力,P一反应面固一固相间的还原气压力,并证 明C0在870~1200℃时还原2.8毫米矿石属于扩散控制。 当边界层扩散阻力很小,边界层当量厚度ǒ忽略时,上式简化为: r。2〔(1/2-2/3R-1/2(1-R)23)=K0 此式常用作确定扩散控制的依据。 0本文1980年10月15日收到。 106

北 京 钢 铁 学 院 学 报 年第 期 乎瓜 £么 币 熬室 乎那 又刀、 辛 文 孙 乡 哈少 份今 毛湛丫丫矛霭 攫丢 、 苗八叮霭于 铁矿石还原控制步骤与数学模型 ’ 炼 铁 教 研 室 秦民 生 谢 用塑 摘 要 简要 综述 了铁 矿石 还 原 控 制步骤 与数 学模型 的研 究状 况 , 分 析 了纯机理 模型 的 不 足 及 动 力学模型 与复合 控 制模型 形 式近似 的原 因 , 在 此基 础上提 出了建 立 半机理 — 半经验模型 的原 和 方法 , 根据确立 的影响还 原速率 的各 因素 , 建 立 了实验 室 条件 下 的移 动床还 原 数 学模型 。 半经验 模型 保 留 了机理 模型 的 优 点 , 又 能仅用少量 简单实验 确定必 要 的参 数 , 模 型 的求解 大为简化 , 而在实用范 围 内有足 约准确性 。 煤 气还原 铁矿石的速率 控制 , 是炼铁反应 过 程 的 重要课题 , 这种无触媒型 气一 固相反应 由一 系列 步骤 构成 。 决定 总反应 速度和反 应 特征 的 步骤 称 为速率 控制 步骤 。 一 般认为 , 在实 际过 程 中 , 外扩 散 气体分子穿过 边 界层 、 内扩 散 气体分子穿过 反应层 及化学反应 是 最可能 出现 的三种 控制 步骤 。 于 年导 出了反应 界面 呈壳缩进 程 时 局 部化学反应 的 还原 模 型 ” , 并作 为动力学控制 的 依据 〔 一 一 云 〕 。 而且证 明 , 在 ℃ 用 还原 毫 米矿石 时 符合这一模 型 。 艺 , 等统计 了大量 数据 , 发现 各种 条件下铁矿石还原都符合 这一 模型 , 因而认为铁矿石 的气体还原都是 动 力学 控制 。 等更进一 步证 明 , 高炉条件下 的 铁矿石 还 原属于 动力学控 制 。 年川 畸等导 出了扩 散控制 的还 原模型 ‘ ’ , 口 一 。 。 产 、、 , , , 、 奋 、 下一 丁、 了下一一 石二灭 、 一 矛 一 、 一 、 , 一 “ 、 ‘ ’ 一 二 七 少气 爪 各 式 中 了 — 矿石外 部空 间还原气 压 力, 一 反应 面 固一 固相 间 的还原气压 力 , 并证 明 在 ℃ 时还原 毫米矿石 属于扩散控 制 。 当边界层 扩 散阻力很小 , 边 界层 当量 厚 度 乙忽略时 , 上式 简 化为 。 〔〔 牙一 一 一 昌 〕 此式常用作确定扩 散控制 的 依据 。 本 文 年 月 日 收到 。 DOI :10.13374/j .issn1001—53x.1981.03.034

Bogdandy【s:认为反应层中气体分子扩散常是还原矿石的控制步骤,而Edstǒm提出 固相扩散控制在FeO一Fe还原阶段起重大作用。 此后,多数研究者进一步认识到还原过程不是由单一步骤控制,而是由两个或几个步骤 综合影响。但对参予控制的具体步骤理解并不一致。卢维高「,与Sth【7I等认为是局部化 学反应一内扩散的复合控制,并导出了这种控制模型。Landler【8等认为FeO一Fe还原阶 段是动力学一固相扩散的复合控制。Spitzer「9等与鞭巖【1,等提出了外扩散、内扩散及 ,:动力学三种阻力都起作用的复合控制模型。以Spitzer的推导较广被引用: 6=-Re8。tP-P/Ke) dri_ C0=铁矿石中还原氧的浓度,克分子O2/厘米5。 kov=为综合反应速度常数, kov = r 2 +r(otr)+1’ roB K。Kn(A)Km()- a=Ke.Km()+Km(A) K。DRDB B=K。Dg+D庆’ ,=化学用力,。=外扩散限力,“吉)=内扩散阻力。 roB 鞭巖复合控制模型为: 还原速度V。=元djN273(C-CA/22.4t 公斤分子氧 1/km+d(1-R)-1)/2Dc+(1-R)k(1+K。)-’ 米3小时 随后.Spitzer1'、Yagi t4」、Hara【1s1等又分别提出三反应面还原模型,即还原过 程按Fe2O,一Fe3O4、FeO4一Fe0、FeO一Fe三个界面还原考虑,总还原度R=0.111RM +0.1889Rw+0.7Rpe,各反应界面上的还原速度VM、Vw、V,用相应的方程式表达。 由于理论推导的机理模型适应性广可以外推,在炼铁反应工程学中宁愿使用机理模 型18,但是三界面的复合控制模型需要计算一大堆系数,而确定这些系数的计算公式大多 仍是经验模型,因此纯机理模型是不可能的。虽然计算机的应用解决了这些系数的复杂运算, 但主要的问题是用不同方法(公式)确定的系数有很大差别。例如活化能E值可自4200千卡 /克分子到103000千卡/克分子,相差达20倍。有些理论模型与实际结果不符合。例如温度的作 用实际上比理论反应速度常数k所表示的要小得多。甚而原则相同的Spitzer模型与鞭岩模 型可有不同的结论,一个认为外扩散阻力相当大,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忽视,另一个认为外扩 散阴力不大可以忽略。由此看来,机理模型也并非完全可靠。 机理模型由两类因子构成,一类是纯由理论导出其规律性的影响因子,如还原度R,煤气· 成份C及粒度d等。另一类则是反映矿石特性与煤气特性的各种系数,如反应速度常数中的活 .化能E及频率因子A、扩散系数D及矿石孔隙和迷官度,煤气粘度及传质系数km等项,它们 ·:的误差是机理模型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然而Spitzer(9证明当还原度R小于98%时,复 107

〔 ‘ , 认为反应层 中气体分子扩 散常是还原矿石的 控制步骤 , 而 提出 固相 扩散控 制在 一 还 原 阶段 起重 大作用 。 此后 , 多数研究 者 进一 步认识 到还原过程不是 由单一步骤控制 , 而 是 由两个或几个步骤 综 合影 响 。 但 对 参予控 制 的具体步骤 理解并 不一致 。 卢 维 高 。 , 与 等认为是 局部化 学反应一 内扩 散的 复合 控 制 , 并 导 出 了这种控制 模型 。 , 等认为 一 还原阶 段是动 力学一 固相扩 散的 复 合 控制 。 「,, 等 与鞭服 【 ‘ 。 ‘ 等提 出了外扩 散 、 内扩 散及 动 力学三种 阻 力都起作 用的 复合 控 制 模型 。 以 的推 导较广被 引用 《 渝 二 一 淑 、 一 〔‘ ” 一 日 , 〕 。 铁矿石 中还原 氧的 浓度 , 克分 子 厘 米 吕 。 为综 合反 应 速 度 常数 , 日 十 。 一知 。 · 。 , 丝皿 ,, 。 。 口 不 久 二 蕊 艾 , 、 、 , 、 ‘ 二 二 , , , 借七字 户凡刀 , 一二了万 夕卜刃 献 户巳刀 , 一 一二一 百 卜 护 且 铸 二 卜, 内扩 散阻力 。 鞭服 复合控 制模 型 为 还 原 速 度 , 二 含 一 ‘ 一 又 , 。 〔 一 一 吞一 〕 。 〔 一 一 奋 。 〕 一 , ’ 公斤 分子氧 米 小 时 随后 ‘ ” 、 “ 、 【 ‘ 等又 分 别提 出三 反应 面还 原模 型 , 即还原过 程按 一 ‘ 、 。 ‘ 一 、 一 三 个界面 还 原考虑 , 总还原度 。 , 各反应 界面 上 的 还原速度 、 、 用 相 应 的 方 程式 表 达 。 由于理论 推 导 的机 理模 型适应 性广可 以 外推 , 在炼 铁反 应 工 程学 中宁愿 使 用机理模 型 ‘ “ , , 但 是三 界面 的 复合控制模 型需要计 算一 大堆 系数 , 而确定这些 系数的计 算公 式大 多 仍 是经 验 模 型 , 因此纯机理模 型是 不可能 的 。 虽然计 算机 的应 用解决 了这些 系数 的 复杂运算 , 但主要 的 问题是 用 不 同方 法 公 式 确定的 系数 有很 大差 别 。 例如活 化能 值可 自 千卡 克分 子 到 。千卡 克 分子 , 相 差达 倍 。 有些 理论模型 与实际结 果 不 符合 。 例 如 温度的 作 用实际 上 比 理论反应 速 度常数 所 表 示 的 要小得 多 。 甚 而原 则 相 同的 模 型 与鞭岩模 型可 有不 同的 结论 , 一个认 为外扩 散阻 力相 当大 , 在 任何情 况下 不能 忽视 另一 个认 为外扩 散限 力 不 大可 以忽 略 。 由此看 来 , 机理模型也 并非完全可靠 。 机理模 型 由两 类因子 构成 , 一 类 是纯 由理论 导 出其规律 性的 影响 因子 , 如 还原度 , 煤气 成份 及粒 度 等 。 另一 类则 是反映矿石 特 性与煤气 特 性的 各种 系数 , 如 反应 速 度常数 中的 活 件 , 化能 及频 率 因子 、 扩 散 系数 及矿石孔 隙和 迷 宫度 , 煤 气粘度 及 传质 系数 等项 , 它们 ’ 的误 差是机理模 型 产生 偏差 的主 要原 因 。 然而 ‘” 证 明 当还 原 度 小于 时 , 复

合控制模型与动力学控制模型非常接近,即日=K〔1一(1-R)')。这也说明反映矿石与煤 气特性的综合系数K在整个还原过程中近似常数(图1)。那么用实验方法确定这一综合效应 常数K就很容易,而凡比计算方法确定更为准确可靠。这样就有可能建立一种半机理推导一 半经验归纳的还原模型,即用实验测定方法确定综合系数K,而仍用理论推导得出的规律性 建立还原模型。 对于工程计算,完全可用动力学护制模型 0.98 的形式代替复合控制模型,因为炼铁过程中气 0.G (2) 体还原都在R<98%以内进行,两种控制模型 0.9 微小的偏差完全可以忽略。 (1) 0.4 0.8 由0=K'〔1-(1-R)1), 0.6 dR 如以表示还原速率,即 0.2 (3) 0.1 0.2 d0(I-RdR 图1,Spitzer计算得出的复合控制模 dR 3 dg=K7×(1-R)21月 型(1)与动力学控制模型(2),(3)为 复合控制下其他因素影响介于于动力学控制与 修正系数后的动力学控制模型〔9) dR 扩敢控制之间。对于温度,按绝对反应速度理论在动力学范围,0cT,如煤气浓 dR E E 度按常用的体积浓度,则0心Texp(一RT)×下=exp(-RT)。但实际上,由于温 度升高引起的矿石粘结、相变等原因,温度作用要小得多。根据实验资料,在气体还原的温 度区间(400~900℃),晋。cT,m=1~3,在扩散拉制并使用体积浓度时,按Andruss0 公式,m=0.78,按Fu11er公式,m=0.75。 由于还原煤气中通常有H,及CO,而氧化煤气有H2O及CO2,为了简化计算,以纯H, 为100%,提出煤气修正系数中。 中=H:+mC0 H2+C0,p为CO相当H,还原能力的系数,根据实验数据s1折算, H: 当H,+C0=0~20%时, p=0.4, Hi H2+C0=20~80%时, p=0.6g H2 H2+C0=80~100%时, p=0.8。 同理,平衡常数K。也按还原煤气中Hz:CO比取平均值e, H: CO re=KH,×H2+Co+Kco×H2+C0 则半经验复合控制还原模型的形式为: 108

合控制 模型 与动力学控 制模型 非常接近 , 即 。 〔 一 一 ’ ’ 〕 。 这 也说 明反映矿石 与煤 气特性的综 合系数 在 整个还 原过 程 中近似 常数 图 。 那 么用实验 方 法确定 这一 综 合效 应 常数 就 很容 易 , 而且 比计 算方法确定更为准确 可靠 。 这 样就 有 可能 建立一种 半机 理推 导一 半经 验归 纳的还 原 模型 , 即用 实验 测定 方 法确定综 合 系数 , 而仍 用理论推 导得 出 的 规律 性 建立还原模型 。 ︵ 、乙国︶认· 对于工 程计 算 , 完全可 用 动力学拎 制模型 的形式代替复合 控 制模型 , 因为炼 铁过 程 中气 体还原 都在 以 内进行 , 两种 控制模型 微小的偏差完 全可 以忽 略 。 由 尹 〔 一 一 ’ ‘ , 〕 , 如 以 共 表 示还 原速率 , 即 二云一 一 一 名 。 二 灭了 一 盆 复合控 制 下 其他 因素影响介于于 动 力学 控制 与 图 计算得 出的复合 控 制模 型 与动力学控制模型 , 为 修 正 系数后 的动力学控制模型 幻 塑 扩散控制之 间 。 对于温度 , 按绝对反应 逮度理论在 动力学 范 围 , 一 , , ,, 、 , , 度伙 吊 用 阴 体积浓度 , 则 一 百石 一 “ 一 而 个 “ 一 器 一 一汽 如煤 气浓 晶 但实 际 上 , 由 于温 度升高引起的矿石粘结 、 相变等原 因 , 度 区 间 。 。 一。 。 。 ℃ , 华 , 二 温度作用要小得 多 。 根据实验 资料 , 在 气体还原的 温 。 在扩 散控制 并使 用体 积浓 度时 , 按 ,。 公式 , , 按 公式 , 。 由于还原煤 气 中通 常有 及 , 而氧 化煤气有 及 , 为了简化计 算 , 以纯 , 为 , 提 出煤气修正 系数 小 。 小 甲 甲为 相 当 还原 能 力的 系数 , 根 据实验数据 ‘ 折算 当 时 , 甲 二 二 时 , 甲 , 玩 ” 一’ ” ” 时 , 甲 。 同理 , 平衡 常数 。 也按还原煤气 中 比取 平均值 可 , , , 入 ” , 汗牙不厄石 人 “ 百 则半经验复合控 制还原模型 的形式为

=是(g((广-R.c-c,/尾.4 (1) 式中n=1~2,m=0.75~3,u=0~1,均可由简单实验测定。如实验测定时的矿石粒 径do,温度To,R力P。与实际使用的dTP愈接近,则nmu所起的作用就愈小。当do=d, T。=T,P。=P时。可不需测定nmu。 如确定是纯扩散控制,半机理模型为: 6=(八(不)”.冲 (2) 总结还原模型建立程序: (1)用100%H2在临界速度之上用减重法进行矿石还原实验,矿石粒度d。,还原温度T。 及压力P。尽可能与实际条件接近。 (2)作0≈(1-(1-R)'/3)与0~(1/2-2/3R-1/2(1-R)2/3)曲线,确定控制步骤和模 型形式。 。 (3)由两个不同粒径的还原实验定,两个不同温度实验定m,两个不同压力实验定u。 并由确定的6~f(R)直线斜率定出K'。 为了便于应用还原模型求解微分方程,应将还原模型变为一维的形式,这就需要根据反 应器的状态确定还原模型中必要的变数,并找出这些变数与还原度R的关系式。下面提出几 种情况下还原模型的应用。 1.在实验室进行减重法或其他还原试验时,保持压力、温度、煤气成分不变,如为复 合控制, $(y(八fm器 。 =(8)广-(平)尸(B八7RC-c)1-1-Ryg)() 模型给出的予报值与实验资料有好的一致性。 2,竖炉还原模型:直接还原竖炉中,还原煤气多为富H:煤气,还原反应为复合控制,还 原过程中矿石粒度d与压力P可视作常数,而温度T与煤气成分C及C:则随还原过程变化。 竖炉中予热段时间很短,可把予热段内的还原并入还原段计算,而以还原段时间代替还 原一予热时间。 由物料平衡确定C′一R关系 C'=H,+C0+4CH,-0.4FeCR'-R) Vg C/n=H:O+CO:+0.4Fe(R/-R) Ve 则 C'A-C'a/r。=a+hR a称作剩余还原成分 a=H,+c0+4CH,-(H0+C0:+0,MFe+,)R) 109

孔 ’ 几 “ 一 ,’ “ · ‘一 ‘ 日 ‘ · 九 ” “ , ︸ ‘吸了户、 一 一, 一 式 中 二 , , 二 , 均可 由简单实验 测定 。 如 实验 测定 时的矿石粒 径 。 , 温度 。 , 汇 力 。 与实际使 用的 愈接近 , 则 。 所起 的 作用就愈小 。 当 。 二 , 。 二 , 。 二 时 。 可 不需 测定 。 如确定 是纯扩 散控 制 , 半机 理模型 为 扰 二 。牙 , · 半 ’ · 会 。 ” “ · , 一 产。 天 。 中 〔 一 一 ‘ 一 〕 总结还 原模型 建立程 序 用 在 临界速度之 上用 减重法 进行矿石 还原 实验 , 矿 石粒 度 。 , 还 原 温度 。 及压 力 。 尽可 能 与实际 条件接近 。 作 竺 〔 一 一 ‘ , 〕与 〔一 一 一 一 “ 。 〕曲线 , 确定控 步骤 和 模 型 形 式 。 由两个 不 同粒径 的还 原 实验定 , 两个不 同温度实验 定 , 两个 不 同压 力实验定 。 并由确定的 直 线斜率定 出 ‘ 。 为了便 于应 用还原模 型求解微 分方程 , 应 将还原 模 型 变 为一维 的形 式 , 这就需 要根据反 应 器 的状态 确定还 原模 型 中必 要 的 变数 , 并找出这 些 变数 与还原 度 的 关 系式 。 下面 提 出几 种情 况下还原模 型 的应 用 。 在 实验 室 进 行减重 法 或 其他还原试验 时 , 保 持压 力 、 温度 、 煤 气成分不 变, 如为复 合 控制 , 牛 · 贵 · 一 今户令 ‘ ’ · 石 厄万百 ’ 七 叮 一 一 ‘ 二 一卫二一 一 幼 · 今 “ · 攀 生 · 、 一 。 ,。 〔‘ 一 “ 一 ,’ , 、了 〕 ‘ ” 模型给出的予报值 与实验 资料 有好 的一 致 性 。 竖护还原模 型 直 接还 原 竖 炉中 , 还 原煤气 多为富 煤气 , 还原反应 为复合 控制 , 还 原过 程 中矿石粒 度 与压 力 可视 作 常数 , 而 温 度 与煤气 成分’ 及’ 。 则随还 原过程 变化 。 竖 炉中予热段 时间很短 , 可 把予热 段 内的还 原 并入 还 原段计 算 , 而以 还 原段 时间代替还 原— 予热 时间 。 由物料平衡确定 产 一 关 系 , 二 十 ‘ 一 卫卫生翼三坠 ‘ 。 淤卫里旦 一 则 , 一 ,。 雳 。 称作剩余还原 成分 二 ‘ 一 〔卫 兰处 凶 三 么 可 。 尹 可

,称作消耗的煤气成份 b=0.4Fe(1+) Vgr。 根据热平衡找出T一R关系 R tM≈tg,而tg=tg'+(tg”-tg')Ri H2 CO tg'= VeSute”-10 ooS.tg”-Fe(Q:×H2+Co+Qc。×H,+Co)R'-Qc Vg.Sg R 令Tg'=273+tg' h=(tg”-tg)×R' H2 CO 则h= 1000 Sr..tg"+Fe(Qm:×H,+C0+Qc。×H2+Co)-Qe Vg.Sg.R T。=Tg'+hR,代入(1)式得竖炉还原公式: dR 图2示出模型予报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 tg'=离开还原带煤气温度℃,tg”=进入 .0 ··实测 还原带煤气温度,℃ 一校彩了报 R'=矿石入炉还原度 米1.5 R"=予定海绵铁还原度 R tg 3.高炉间接还原模型:高炉间接还原模 型仍可采用(4)式,但应用求解较为复杂。因为: (1)予热带时间较长,无法根据热平衡确定 0.5 R一T关系式,'(2)间接还原区原始煤气成分 决定于直接还原度,即与求解的还原度有关, (3)由于热交换“滞区”存在,间接还原的时 0o04R06080 6200006008001000 间不易确定。 tg.0℃ 下面提出分段进行计算的方法。 图2竖炉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实测值 (a)予热段还原度R:。根据热交换确定予 引自文献〔16)计算值根据本文模型确定) 热段时间01,规定高炉上部热交换完成时,TM=0.95Tg,则: ) ay-(1-Wg W 然后根据己知:由(4)式求出予热段还原度R:。 dn R dR 0KPR1-R)7(CA-C). (5) 110

称 作消耗 的煤 气成份 孟 二 一 一一一节下 一气不尸 根据热 平衡 找出 一 关系 、 , 而 , , 一 ‘ , 者 尸 一 , , 一 而 。 , 一 , , 一 ‘ 〕 顶 矛 。 。 。 … · · · 。 兴 。 。 。 畏 。 卜 。 一 尹 。 梦 , 代入 式得 竖 炉还原公式 “ 。 、 ,’ , 一二二 一 , ‘ 一二 , 】 仁 一 沂一 气尸了芍一亡下丁丁不节竺什下下, 。 申 , 、 一 几 、 ’ 十 “ 几 以 一 几 一 忆象赵岁 图,曰 竖引炉自模文型献计以算的 值计与算 图 示 出模型予报值 与实测值 的一 致 性 产 离开还 原带煤 气 温度 ℃ , ’ 进 入 还原带煤气温度 , ℃ 尹 矿石入 炉还 原度 护 予定海绵铁还 原度 高炉间接还 原模 型 高炉间接还原模 型仍可采用 式 , 但应 用 求解较为复杂 。 因为 予热带时间 较长 , 无 法根据 热 平衡确定 一 关系式, 间接 还 原 区原始 煤 气成分 决定于直接还原度 , 即 与求解的还原度有关, 由于热交换 “ 滞 区” 存在 , 间接还原的 时 间不易确定 。 下面提出分段进 行计算的 方法 。 予热 段还原度 。 根据热交换确定予 热段 时 间 , 规定 高炉上部 热交 换完 成时 , 二 ‘ 欠 一 枚 取 子报 , 实 测值 比较 实 测值 值根 据本 文模型 确定 , 则 二二 — 补 “ 然后根据 己知 由 式求出予热段还 原度 , 一 面汤 一 爪 八 中 ’ 。 一 ’ 吕 , 一 ‘ 万 ·

由于高炉予热段内C及T是变数,需要找出T一R及C-R关系式。先求T一R关系式。 由热交换得出: av (Tg-TM)de=WydTM 而由热平衡得出: Wg (Tg-Tg)=WM (TM-273) 将Tg=Tg+W(Tw-273)代入热交换方程式得, dθ WM dT 4-273)+ av(Tg"+(Wg Ws-1)Tw W dR 按化学动力学方程式0=gT州 (g=温度影响系数) dR do dR gWw·Tm dT=dT×dθ W4×273)+(Wg av(Tg"-(W Wo-1)TR) 分离变量后积分得到R一T关系式: R=- 0--[r-0×m] av Wg N“.×273)+(Wg一1)下阳1 个"-(W In- T”-( 4×273) Wg 此式为隐函数,可根据R一Tm作图求出Tm=f(R)的函数式 再求C一R关系式如下: %xc0+Hg-81+eR-R)-91+eR-R 区。 将T一R及C-一R关系式代入(5)式可求出9:。 (b)求间接还原度Rz。根据热交换算出下部热交换时间。。 3 03= av(WM.-1) WM Wg 在间接还原区炉料温度基本恒定。 设Tm=273+850=J123°K,则 R2 dR 0:=Kp,T-R,(I-R7(-C7。 式中 (CA-C/R。=C0°+Hg-00e(1+Re)XR,-R1) Vg反e CO°+H?=炉缸煤气中CO和H2成份(包括Fe.Si.Mn等的直接还原)。 计算时需要先假定R:,求出炉缸煤气成份,並假定R,及R:,然后比较予定的R:、R:与 111

由于 高炉予热段 内 及 是 变数 , 需 要 找出 一 及 一 关 系式 。 先求 一 关系式 。 由热交 换得 出 一 而 由热 平衡得 出 一 , 、 一 二 、 , 将 “ “ 耐 ” , , 一 “ ” 代入热交 换方 程 式 得 二 〔 · 斋管 一 瓷 一 〕 按 化学 动力学 方程 式 昌署 温度影 响 系数 , · · 舀 · 〔 一 御 · 卜 撇 一 、 丁称 一 “ 、 火 ﹄ 一 , 分 离变量 后 积 分得 到 一 关系式 · , 《 , 、 一 一 几万节一一一一 一 一 气 , ‘ 一 曰 、 。 ’ 气万百于竺 一 少 一 气 斋 一 一「一 斋一 , 〕 一 要置 一 要置 一 一 ‘箫 此式 为隐 函数 , 可 根据 一 作图求出 的 函数式 再求 一 关 系式如 下 ,一 , 盆 一 ”耀会 · · 一 ,一 卫错蔚 旦 ‘ · ,‘ 一 “ ’ 将 一 及 一 关 系式代 入 式 可 求出 , 。 求间接还原度 。 根 据热交 换算出下部热交 换 时间 。 。 吸, 、 , , 试 ‘ 拼鳖 一 ‘ , 在 间接还 原 区炉料 温度 基本恒定 。 设 ” , 则 。 ” 二、 , 二 二乒 一二石二 一 、 甘 一 。 ,一 击 。 ” 。 ,。 、 一 甲 一 ‘ 一 ‘ 一 式 中 ,, 一 ,。 窟 。 怪 一 “ ,、 一 ,。 盆 粉 “ ‘ · , “ 一 “ ’ “ 笠 炉缸煤气 中 和 成份 包括 等的 直接还原 。 计算时需要先似定 , 求出炉缸煤气成份 , 业 假定 及 ,, 然后 比较予 定的 、 与

计算的R及R:,再用证近法计算。 结 论 煤气还原铁矿石的过程系复合控制,在应用范围内复合控制还原模型与动力学控制模型 在形式上近似。据此发展了一个半机理一一半经验的一维还原模型,提出的模型保持了机理 模型的优点,又能只用少量实验室实验测定模型中的矿石特性系数,可使模型的计算及应用 大大简化。应用提出的模型可以确定各种条件下还原时间与还原度的关系,并能定量估计各 种影响还原过程的因素。 使用符号 A=面积 A。=矿石原始扩散面积 a=剩余还原成份 h=消耗还原成份 C=克分子浓度 C=体积浓度 C。=平衡克分子浓度 D=扩散系数 C'=还原气体体积浓度 C。'=氧化气体体积浓度 D°=有效扩散系数 d=矿石粒径 d。=实验测定时粒径 E=活化能 J=矿粒形状因子 K=反映矿石特性的综合系数 Ke=平衡常数 。=CO及H2的平均平衡常数 km=传质系数 kov=综合反应速度系数 kr=反应速度常数 m=温度效应因子 N=每米料容矿粒数 ·=粒度影响因子 P=压力 P。=实验测定用压力 Q=热量 Qc=热量损失 QH,=H:还原氧化铁反应热 Qc0=CO还原氧化铁反应热 R=还原度 R'=矿石入炉时还原度 R"=产品子定还原度 R」=直接还原度 R°=气体常数 r=半径 ro=矿粒原始半径 r;=矿石未还原核心半径 S=比热 T=绝对温度,K T。=实验测定用绝对温度 t=温度℃ μ=压力影响因子 V=还原速度 W=重量或水当量 W。=矿样原始重量 av=体积给热系数 8=边界层当量厚度 p=密度 中=煤气成份修正因子 单=CO相当于H,还原能力系数 0=时间 ,=竖炉(高炉)予热时间 ,=竖炉(高炉)还原段时间 日,=高炉直接还原段时间 脚注符号 A=还原气体B=氧化气体 M=热料g=煤Fe=铁O2=氧气 C=碳 112

计 算的 工及 , 再用 遇近法计算 。 结 论 煤气还原 铁矿石 的过程 系复合控制 , 在应 用 范围 内复 合控制还原模型 与动力学控 制模型 在 形式 上近似 。 据此 发展 了一个半机 理— 半经 验的一维 还 原模型 , 提 出的模 型保持了机理 模型的 优点 , 又 能只 用 少量 实验 室 实验 测定模 型 中的矿石特性 系数 , 可 使模型 的计 算及应 用 大大简化 。 应 用 提 出的 模 型可 以确定 各种 条件 下还 原时间与还 原度的 关 系 , 并能定量 估计 各 种影响还原过程 的 因素 。 使用符号 二 面积 。 二 矿石原 始扩 散面积 “ 剩余还原 成份 消耗 还原成份 克分子浓度 尹 二 体积浓度 。 平衡克 分子浓 度 扩 散系数 ’ 还原气体体积浓 度 尸 氧 化气体体积浓 度 有效扩 散 系数 矿石粒径 。 实验 测定 时粒径 活 化能 矿 粒形状 因子 反 映矿石特性的综合 系数 平衡常数 可 。 二 及 的平均平衡常数 。 传质 系数 二 综 合反应 速 度 系数 反应 速度常数 温度效 应 因子 每米 料容矿粒 数 粒度影响 因子 压力 。 气实验 测 定用压 力 热量 。 热量 损失 , ‘ 遗原氧侈铁反应热 一 叩 还原氧 化铁反应热 还原度 ‘ 、 一 几 产 二 矿 石入炉时诬 原度 代 护 产品予定还原度 二 直接还原度 。 气体常数 半径 二 矿粒原始半径 , 二 矿石未还原核 心 半径 比热 绝 对温度 , 。 实验 测定用绝 对温度 二 温度 ℃ 卜 压 力影响 因子 ‘ 还原 速度 二 重量 或水 当量 。 矿 样原 始重量 二 体积 给热 系数 各 二 边 界层 当量 厚度 二 密度 一 小 二 煤气成份修正 因子 甲 相 当于 还 原 能力 系数 二 时间 竖 炉 高炉 予热 时 间 一 二 竖炉 高炉 还原段 时间 。 高炉直 接还原段 时间 脚注符号 二 还原气体 二 氧化气体 二 热料 二 煤气 二 铁 氧气 ” 碳 多

参考文献 (1)W.M.Mcke wan Trans-A IML Vo1.212,P791(1958). (2)N.J.Themelis etal.Trans-AIMI Vo1,227,P290(19g3). ::(3)E.Bich nose etal.Trans-AIME Vo1.23g,P2(1966). (4)E.Ka wasaki etal.AIChE 8.48(1962). (5)L.V.Bogdandy and H.e.Eegell "The Reduction of iron ore Springer Verlay (1971)Newyork. (6)W.K.1u Trans-AIME Vo1.227,P203(1963). (7)B.L.Seth etal.Trans-AIME Vol 236,P180(1965). (8)E.J.Landler etal.Trans-AIME Vol.236,P138(1966). (9)R.H.Spitzcr ctal.Met-Trans Vol.236,P726(1966). 〔10)鞭巖等Trans1SIJ1966Vo1.7,P223-237, (11)R'H.Spitzer etal.Met-AIME Vol.236,P1715(1966) (12)P.C.Hayer Met-AIME Vo1.1013,(1979). 〔13)鞭搬等“冶金反应工学东京养贤堂,1970. (14)Yagi etal.Trans ISIT 18,1968.377. (15)Hara etal.TeTsn-ta-Hagane.1976 62 315 (16)T Yanagiya etal Iron making and steelmaking Vo6No3 1979 P93 加稀土钢水口结瘤原因分析 余宗森赵万留谢逸凡于其海 我国稀土资源极为丰富。钢中加入稀土可以改善钢的多方面性能,这已为大家所公认, 但是加入稀土之后往往产生稀土结瘤,从而造成短锭和钢水报废。因此加稀土钢的水口结瘤 问题就成了推广稀土在钢中应用的一个严重障碍。本文在于通过耐火材料的模拟试验和分析 一些稀土钢结瘤的样品,对结瘤的原因作一分析。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都有进行1~12一25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儿点: 1.稀土钢结瘤中瘤粉的主要组成物为钢中的夹杂物,即RE2O2S或RE2O2S与 REA1O3(式中RE代表稀土元素)。 2、水口耐火材料对结瘤影响很大,高铝质耐火材料水口易于结榴,粘土质水口次之, 石粘土不易结榴。熔融石英水口不结瘤,浇铸稀土钢时反而会扩大。 3.减少钢中加铝量可以减少结瘤倾向。 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搞清稀土钢结瘤的某些机制,从而回答稀土铝酸盐和稀土硫氧化 物为什么能聚集在水口内?不同的耐火材料为什么结瘤的倾向不同?为此我们分析了两类样 品,一是将各种耐火材料浸入到含稀土的钢液中,然后分析其表面的反应产物。二是分析实 际生产中结瘤的样品。通过金相、岩相、电子探针和X一射线结构分析等得出如下认识: 113

参 考 文 献 〔 〕 入 一 上几 飞 , 〔 〕 一 月 , 〔 〕 一 三 , 〔 〕 。 〕 。 ,’ ” 〔 〕 一 , 〔 〕 一 , 〔 〕 一 , 〔 〕 一 , 〕 鞭 麒 等 , 一 〔 〕 ’ 一 , 〔 〕 一 一 , 〕 鞭锻等 “ 冶 金反 应 工 学 “ 东京养贤堂 , 〔 〕 , 〔 〕 一 一 〔 〕 加稀土钢水口 结瘤原 因分析 余宗 森 赵万 智 谢逸 凡 于其海 我 国稀 土 资源极为丰富 。 钢 中加入 稀土可 以 改 善钢 的 多方面 性能 , 这 己为大家 所公 认 , 但是加 入稀土 之后 往往 产生 稀土 结瘤 , 从 而造 成短锭 和 钢水报废 。 因此 加稀土 钢 的水 口 结瘤 问题 就 成了推广稀 土 在 钢 中应 用 的一 个严 重障碍 。 本 文 在于 通 过 耐 火材料的 模 拟 试验 和 分析 一些 稀土 钢结瘤 的 样品 , 对 结瘤 的原 因作 一 分 析 。 关于 这方面 的研究 , 国 内外 都有进 行 ’ 一 ’ ‘ “ ’ 一 ” 归 纳起 来主 要 育以 下几 点 稀 土 钢结 瘤 中瘤 粉 的 主要 组 成物 为 钢 中 的夹 杂 物 , 即 或 与 式 中 代 表稀 土 元素 。 水 口 耐 火材 料对 结瘤影 响很 大 , 高铝质耐 火材料 水 口 易于结瘤 , 粘土 质 水 口 次之 , 花 一 ’ 石舀粘土 不 易结瘤 。 熔融 石英水 口 不结瘤 , 浇铸 稀土 钢 时反而会扩 大 。 减少 钢 中加 铝量可 以减少结瘤倾向 。 在此 基础上需要 进 一 步搞清稀土 钢 结瘤 的某些 机制 , 从而 回 答稀土 铝 酸盐 和 稀土 硫氧化 物为什么能聚集在水 口 内 不 同的 耐 火材料为什 么结 瘤的倾 向不 同 为此 我们分析了 两类样 品 , ‘ 是将 各种耐 火材 料浸 入 到 含稀土 的 钢 液 中 , 然后 分析 其表 面 的反 应产物 。 二 是 分析实 际虫产 中结瘤 的 样品 。 通 过 金相 、 岩 相 、 电子 探 针和 一射 线 结 构 分析 等得 出如 下认识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