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
白居易f介 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 人。贞元进士,补校书郎。元和年 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以言事贬 江州(今九江)司马,徙忠州(今 重庆忠县)刺史。历杭、苏二州刺 史。后做过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 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自号醉 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 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 号刘白。其诗通俗易懂,但又经过 千锤百炼,传播久远
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 人。贞元进士,补校书郎。元和年 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以言事贬 江州(今九江)司马,徙忠州(今 重庆忠县)刺史。历杭、苏二州刺 史。后做过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 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自号醉 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 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 号刘白。其诗通俗易懂,但又经过 千锤百炼,传播久远。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的艺术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了诗者:根情,苗 华声,实义。 诗的功用: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白居易的艺术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者:根情,苗言, 华声,实义。 诗的功用: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新乐府运动 亼中唐诗歌流派。 △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 用古乐府名称。 “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 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 亼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 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 政的作用 Δ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 △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
新乐府运动 △中唐诗歌流派 。 △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 用古乐府名称。 “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 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乐府诗集》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 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 政的作用. △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 △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
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唐湖春行】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杭州春望】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唐湖春行】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杭州春望】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长歌 学习要点 1、体会此诗丰富多重的主旨意蕴。 2、学习此诗将叙事、写景、抒情完美结 合的构想艺术,用心欣赏其婉转的韵律和 华美的词采
长 恨 歌 学习要点 1、体会此诗丰富多重的主旨意蕴。 2、学习此诗将叙事、写景、抒情完美结 合的构想艺术,用心欣赏其婉转的韵律和 华美的词采
、背景 陈鸿《长恨歌传》载:“元和元年 (806)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 于周至,鸿与琅耶王质夫家于是邑,暇 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 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 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 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 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 歌》
一 、背景 陈鸿《长恨歌传》载: “元和元年 (806)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 于周至,鸿与琅耶王质夫家于是邑,暇 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 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 ‘夫希代之事, 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 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 为 歌 之 , 如 何 ? ’ 乐 天 因 为 《 长 恨 歌》。
二、《长恨歌冫 讲析 △杨妃专宠 △马嵬兵变 △玄宗思念 △仙境出现 △寄物传情
二、《长恨歌》 讲析 △杨妃专宠 △马嵬兵变 △玄宗思念 △仙境出现 △寄物传情
白居易《长恨歌》 主题分析: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比较有 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1、讽喻说; 2、爱情说; 3、双重主题说。李、杨作为爱情的承受者 作者对他们是深表同情的;而李、杨作为爱情悲 剧的制造者,作者对他们又是有所谴责的
白居易《长恨歌》 • 主题分析: •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比较有 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 1、讽喻说; • 2、爱情说; • 3、双重主题说。李、杨作为爱情的承受者, 作者对他们是深表同情的;而李、杨作为爱情悲 剧的制造者,作者对他们又是有所谴责的
双重主题说: 《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 判,又有同情歌颂。1、从作品描写的事件来看, 写了两个互为因果的悲剧 △政治悲剧;作者是持有讽喻态度 △爱情悲剧:作者对李杨悲剧结局的同情 和对真挚爱情的赞颂。对第二个悲剧的描写,无论 是从篇幅上还是力度上,显然都超过了前者. 2、从作者在诗歌中投入的感情来看,开始虽无疑 含有一定的讽喻,但最感人的部分是对李杨爱情的 歌颂与同情
双重主题说: 《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 判,又有同情歌颂。 1、从作品描写的事件来看, 写了两个互为因果的悲剧: △政治悲剧;作者是持有讽喻态度 △爱情悲剧:作者对李杨悲剧结局的同情 和对真挚爱情的赞颂。对第二个悲剧的描写,无论 是从篇幅上还是力度上,显然都超过了前者. 2、从作者在诗歌中投入的感情来看,开始虽无疑 含有一定的讽喻,但最感人的部分是对李杨爱情的 歌颂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