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1140-1207)
辛 弃 疾 (1140—1207)
、生平 辛弃疾,原子 改字幼安 弓稼轩 居士,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第一期(1140-1162)沦陷及起义期 第二期(1162-1181)南渡初期 第三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时期 第四期(1203-1207)晚年再起,参予北伐时期
一、生平 辛弃疾,原字达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居士,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第一期(1140-1162)沦陷及起义期 第二期(1162—1181)南渡初期 第三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时期 第四期(1203—1207)晚年再起,参予北伐时期
、稼轩词的特色 1.主观感情的浓烈、主观观念的执着 2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无意不可入,无 事不可言。” 现存600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 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 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字样式的东西,他都 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二、稼轩词的特色 1.主观感情的浓烈、主观观念的执着 2.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无意不可入,无 事不可言。 ” 现存600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 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 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字样式的东西,他都 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3语言技巧的开拓 有非常通俗雅拙的民间语言,也有夹杂许多虚词语 助的文言句式;有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乃至呼唱, 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 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较长,大量使 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 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 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
3.语言技巧的开拓 有非常通俗雅拙的民间语言,也有夹杂许多虚词语 助的文言句式;有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乃至呼唱, 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 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较长,大量使 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 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 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
4稼轩词的缺点 有时过分散文化 议论太多 掉书袋
4.稼轩词的缺点 有时过分散文化 议论太多 掉书袋
《破阵子》 ●醉里挑灯 看剑,梦回 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 下炙,五十 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 l 醉里挑灯 看剑,梦回 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 下炙,五十 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l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 事,嬴得生前 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l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 事,赢得生前 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 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 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 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 (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 被人弹劾罢官
1.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 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 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 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 (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 被人弹劾罢官
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 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 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 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 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 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 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 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 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2.讲析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 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最后结 句戛然而止,但却遗音缭绕,余味无穷。此句内 涵丰富,可结合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的思想感 情
2.讲析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 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最后结 句戛然而止,但却遗音缭绕,余味无穷。此句内 涵丰富,可结合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的思想感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