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高淳县初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26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不亦说乎?(《论语》)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⑨古诗文中常有许多励志的名句:当人生困厄坎坷时,你可以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坚定自信或李白《行路难》中 的乐观豪迈来自勉:人生一帆风顺时,你可 以用课文《孟子>二章》中“ ”的远见卓识来自省。 2、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可以事倍功半, 蹴而就 C、自汶川发生大地震以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为营救受灾群众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D、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班级开展“寻找感动”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3-7题。 件感动世界的事】 3.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2008北京第29届奥运会早己落下帷幕,但有一种感动还久久萦绕在我们心中。百年梦想, 七年chou()备,奥运圣火熊熊点燃的那一刻,“鸟巢”的焰火冲天迸()射,给广袤() 无垠的夜空增添了无穷光彩。通过气魄宏大的文艺演出,使开幕式展示了厚重而深sui( 的中华文化,正如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的颁奖词所说:“那一夜,中 国惊艳世界” 4.文段中划线句子有一处语病和一处标点错误,请选用下列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2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U∩ 【一个感动中国的奖】 “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 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CCTV特别 节目“感动中国”把特别奖颁给了全体中国人 5、有人在网上提出一个辩论话题:感动中国年度特别奖授予全体中国人是否合情合理?你是支持 正方还是反方,请陈述你的理由。(3分)
1 2009 年度高淳县初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一(26 分) 1、古诗文默写。(10 分) ①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论语》)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7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7 。(杜牧《赤壁》) ④_______7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9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 7 。(辛弃疾《破阵子》) ⑦ 5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9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⑨古诗文中常有许多励志的名句:当人生困厄坎坷时,你可以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 中“沉 舟侧畔 千帆 过,病 树前头 万木春 ”的坚 定自信 或李白 《行 路难》中 “______________7____, ___________7________”的乐观豪迈来自勉;人生一帆风顺时,你可 以用课文《二章》中 “ 4 , 4 ”的远见卓识来自省。 2、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 ....,被责令限期整改。 B、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可以事倍功半 ...., 一蹴而就。 C、自汶川发生大地震以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夜以继日 ....地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为营救受灾群众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D、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 班级开展“寻找感动”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3-7 题。 【一件感动世界的事】 3.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 分) 2008 北京第 29 届奥运会早已落下帷幕,但有一种感动还久久萦绕在我们心中。百年梦想, 七年 chóu( )备,奥运圣火熊熊点燃的那一刻,“鸟巢”的焰火冲天迸.( )射,给广袤.( ) 无垠的夜空增添了无穷光彩。通过气魄宏大的文艺演出,使开幕式展示了厚重而深 suì( ) 的中华文化,正如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的颁奖词所说:“那一夜,中 国惊艳世界” 。 4.文段中划线句子有一处语病和一处标点错误,请选用下列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2 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一个感动中国的奖】 “2008 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 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CCTV 特别 节目“感动中国”把特别奖颁给了全体中国人。 5、有人在网上提出一个辩论话题:感动中国年度特别奖授予全体中国人是否合情合理?你是支持 正方还是反方,请陈述你的理由。(3 分)
支持( ),理由 6、右图是CCTV特别节目“感动中国”的颁奖奖杯,奖杯采用整块水晶纯手工 雕刻而成,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央电视台这一活动的主题。请你说说设计寓 意。(2分) 【一本感动你我的书】 7、一位同学阅读完高尔基的《童年》后写下了下面的感言,请根据提示回答 (3分) 读了这本书,大家可能都会认为苦难的童年会让 长大了之后也将变成一个贪婪、残 暴、自私的人,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他的生活环境是可怕的,但更多人引导着他内心的善 良,使它成为了—个善良正直的人 读过此书,最让我感动的恰恰正是这一点:毎—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不要用仇恨去泯灭善 良,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善良、坚强、勇敢的人。 (1)请在文中空缺的横线上填上这部名著的主人公: (2)请概括书中一个令你感动的情节: 二(41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3题。(16分) 【古诗阅读】 8.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干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 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2分) 长烟落日孤城闭 (2)对诗歌内容赏析有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开篇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衡阳雁去”是说连那南飞的衡阳雁也掠空而过,不愿作片刻的停留。 C.这首诗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D.词中的“长烟落日”,与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描写了塞外 壮阔苍茫的奇异风光 【古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
2 支持( ),理由: 6、右图是 CCTV 特别节目“感动中国”的颁奖奖杯,奖杯采用整块水晶纯手工 雕刻而成,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央电视台这一活动的主题。请你说说设计寓 意。(2 分) 【一本感动你我的书】 7、一位同学阅读完高尔基的《童年》后写下了下面的感言,请根据提示回答。 (3 分) 读了这本书,大家可能都会认为苦难的童年会让 长大了之后也将变成一个贪婪、残 暴、自私的人,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他的生活环境是可怕的,但更多人引导着他内心的善 良,使它成为了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读过此书,最让我感动的恰恰正是这一点:每一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不要用仇恨去泯灭善 良,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善良、坚强、勇敢的人。 (1)请在文中空缺的横线上填上这部名著的主人公: (2)请概括书中一个令你感动的情节: 二(41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3题。(16分) 【古诗阅读】 8.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 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 (2 分)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2)对诗歌内容赏析有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A.开篇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衡阳雁去”是说连那南飞的衡阳雁也掠空而过,不愿作片刻的停留。 C.这首诗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D.词中的“长烟落日”,与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都是描写了塞外 壮阔苍茫的奇异风光。 【古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文王欲伐崇,先宣言曰:“予闻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 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予将来征之,唯为民,乃伐崇。令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 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崇人闻之,因请降。(摘自《书苑指武篇》) 9、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小大之狱听狱不中 D.伐竹取道毋伐树木 10、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皆以美于徐公 11、句子翻译(4分)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崇人闻之,因请降。 12、曹刿与文王关于战争的“远谋”,其共同认识是什么?(2分) 13、甲乙两文都进行了对比,请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7题。(11分) 荷的魅力 ①荷为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莲花、芙蓉、芙蕖、菡萏等,更有凌波仙子之雅号 根状茎白色,称作藕,横生泥中,长而肥厚,截面多孔,富含淀粉;种孑椭圆形,称莲子,富有 营养;叶大而圆,绿色,可代茶饮用,又是上乘包装材料;花硕大,花样多,花色丰富,极富观 赏性。藕、藕节、叶、叶柄、莲蕊、莲房入药,能清热止血;莲心入药,能清除心火、强心降压 莲子入药,能补脾止泻、养心益肾等。可谓周身皆宝。 ②荷花是我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诗郑风》中,有“山有扶苏,湿有荷华”之句;唐代诗 人王昌龄《采莲曲》云;“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 来;把采莲女擷取碧池莲花的情景,描绘成-幅动人的图画。诗中所创造的荷叶与罗裙-色 荷花与人面难分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心驰神往;现代文学大师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荷塘 月色》,便是在朦胧月色下赏荷的感受。有光有影,有声有色,联想丰富,笔触细腻,无疑是写
3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文王欲伐崇,先宣言曰:“予闻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 均, 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予将来征之,唯为民,乃伐崇。令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 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崇人闻之,因请降。(摘自《书苑·指武篇》) 9、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 ...的一组是( )(2 分) A.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小大之狱. 听狱.不中 D.伐.竹取道 毋伐.树木 10、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2 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皆以.美于徐公 11、句子翻译(4 分)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崇人闻之,因请降。 12、曹刿与文王关于战争的“远谋”,其共同认识是什么?(2 分) 13、甲乙两文都进行了对比,请简要分析。(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4—17 题。(11 分) 荷的魅力 ①荷为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莲花、芙蓉、芙蕖、菡萏等,更有凌波仙子之雅号。 根状茎白色,称作藕,横生泥中,长而肥厚,截面多孔,富含淀粉;种子椭圆形,称莲子,富有 营养;叶大而圆,绿色,可代茶饮用,又是上乘包装材料;花硕大,花样多,花色丰富,极富观 赏性。藕、藕节、叶、叶柄、莲蕊、莲房入药,能清热止血;莲心入药,能清除心火、强心降压; 莲子入药,能补脾止泻、养心益肾等。可谓周身皆宝。 ②荷花是我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诗·郑风》中,有“山有扶苏,湿有荷华”之句; 唐代诗 人王昌龄《采莲曲》云;“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 来,”把采莲女擷取碧池莲花的情景,描绘成一幅动人的图画。诗中所创造的荷叶与罗裙一色、 荷花与人面难分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心驰神往;现代文学大师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荷塘 月色》,便是在朦胧月色下赏荷的感受。有光有影,有声有色,联想丰富,笔触细腻,无疑是写
荷的美文妙笔。 ③文学中的荷花不仅有情有境,有色有香,更难能可贵的是其有节有操。高人雅士多爱莲花, 所以其有“花中君子”之誉。战国大诗人屈原爱其超凡脱俗。他在《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 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与之相依相融,足见诗人对荷爱之深切。 ④荷花不仅入诗入文,同时也入联入画。风景名胜之有荷可赏之处,多有以荷为题的佳联。 如南京莫愁湖有“柳影绿围三亩宅,藕花红瘦半湖秋″。赞荷颂荷,诗情画意,常常使人游兴倍 增。画荷名家杰作层出不穷,如宋代佚名画家所画《出水芙蓉图》,今人齐白石《秋荷》等名画, 以不同的艺术手法,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描绘荷花冰清玉洁、天然淡泊的气息,画荷之妙绘精品 难以胜计 ⑤荷更是一种传统的装饰图形。(A今天,家具、建筑、衣服等也常用荷装饰。在乡间,至 今姑娘陪嫁的箱柜上仍绘有荷花。 ⑥莲花还是是佛教的象征物,二者有不解之缘,因其一开始便与佛祖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 系在一起。据说,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以后毎当传教说法时,惟坐“莲花座”,坐姿乃 称“莲花坐姿”,即两腿交叠,足心向上。其二,与古印度源远流长的爱莲风气有关。印度气候 炎热,而开放的莲花,给人带来无限惬意与清新之感。 ⑦而莲花之美,正可用来象征佛教之精髓。它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 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 不蔓,无挂无碍;更嚞莲子,苦心如佛;如是,谆谆教人,往生净土。唐释道世《诸经要解》云 “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B)佛经之中,莲花的身影也随 处可见,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是寺院中经常见到的吉祥物。 14、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荷什么样的魅力的?(3分)
4 荷的美文妙笔。 ③文学中的荷花不仅有情有境,有色有香,更难能可贵的是其有节有操。高人雅士多爱莲花, 所以其有“花中君子”之誉。战国大诗人屈原爱其超凡脱俗。他在《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 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与之相依相融,足见诗人对荷爱之深切。 ④荷花不仅入诗入文,同时也入联入画。风景名胜之有荷可赏之处,多有以荷为题的佳联。 如南京莫愁湖有“柳影绿围三亩宅,藕花红瘦半湖秋”。赞荷颂荷,诗情画意,常常使人游兴倍 增。画荷名家杰作层出不穷,如宋代佚名画家所画《出水芙蓉图》,今人齐白石《秋荷》等名画, 以不同的艺术手法,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描绘荷花冰清玉洁、天然淡泊的气息,画荷之妙绘精品, 难以胜计。 ⑤荷更是一种传统的装饰图形。(A)今天,家具、建筑、衣服等也常用荷装饰。在乡间,至 今姑娘陪嫁的箱柜上仍绘有荷花。 ⑥莲花还是是佛教的象征物,二者有不解之缘,因其一开始便与佛祖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 系在一起。据说,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以后每当传教说法时,惟坐“莲花座”,坐姿乃 称“莲花坐姿”,即两腿交叠,足心向上。其二,与古印度源远流长的爱莲风气有关。印度气候 炎热,而开放的莲花,给人带来无限惬意与清新之感。 ⑦而莲花之美,正可用来象征佛教之精髓。它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 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 不蔓,无挂无碍;更喜莲子,苦心如佛;如是,谆谆教人,往生净土。唐释道世《诸经要解》云: “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B)佛经之中,莲花的身影也随 处可见,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是寺院中经常见到的吉祥物。 14、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荷什么样的魅力的?(3 分)
15、下面是同学们在《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收集到的材料,请你分别补充在文 中的(A)(B)两处为例。并说说那样放的理由。(3分) 材料一:临淄商王墓岀土的青铜器,铸以荷纹,与龙、嫡等起构成华贵纹饰。 材料二:中国敦煌、云岗、龙门等佛教石窟中,以莲花为内容的艺术造型俯拾皆是,尤其 是龙门石窟宾阳洞,雕有莲花装饰图案,而莲花洞窟顶上的莲花更是独貝特色。 (A)处补充: (B)处补充 理由: 16、关于文中的引用,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②小节引用《诗·郑风》中的诗句,是为了说明荷花很早就进入文学作品中,是我国 文学中的重要题材。 B.第③小节引用《离骚》中的诗句,不仅说明荷花是我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而且常有品 质高洁之寓意。 C.第④小节引用南京莫愁湖赞荷的对联,是为了说明荷花不仅入诗入文,同时也入联入画。 D.第⑦小节引用唐释道世《诸经要解》中语句,是为了说明荷花有洁身自处,傲然独立的 高贵品质 17、请恰当引用学过的课文《爱莲说》中的语句,仿照前例,结合原文为第③小节再补写 例。(3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18-—21题。(14分) 清明夏平 此时,我的奶奶一定站在山顶的凉亭上向家里张望,眼睛不时地朝山脚下的那条水泥路上瞥 去。她知道,春风一吹,她的儿孙们就要上山来看望她了 凊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干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我的母亲早巳 从镇上买来了花花绿绿的纸,用刀把纸铰成一串串像铜钱状的飘钱,然后再用锡纸折成一个个亮 闪闪的大元宝,准备上坟时孝敬给故去的长辈。在这上面,母亲做的很大方,给故人的钱总是备 得足足的。父亲呢?则把他平时舍不得吃的好烟好酒拿岀来,准备上坟分给他的亲人们尝尝。 我们这些小孩也掰着手指在盼着清明到来,立舂、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在我们的期盼中 天天走近 阳光已有些暖了,风却还有些凉,油菜花鮮艳而明亮,在山顶凉亭上张望着的奶奶,突然撩 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再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终于看清,明媚的春光里,儿孙们真的来看望 她了。 5
5 15、下面是同学们在《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收集到的材料,请你分别补充在文 中的(A)(B)两处为例。并说说那样放的理由。(3 分) 材料一:临淄商王墓出土的青铜器,铸以荷纹,与龙、嫡等一起构成华贵纹饰。 材料二:中国敦煌、云岗、龙门等佛教石窟中,以莲花为内容的艺术造型俯拾皆是,尤其 是龙门石窟宾阳洞,雕有莲花装饰图案,而莲花洞窟顶上的莲花更是独具特色。 (A)处补充: (B)处补充: 理由: 16、关于文中的引用,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第②小节引用《诗·郑风》中的诗句,是为了说明荷花很早就进入文学作品中,是我国 文学中的重要题材。 B.第③小节引用《离骚》中的诗句,不仅说明荷花是我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而且常有品 质高洁之寓意。 C.第④小节引用南京莫愁湖赞荷的对联,是为了说明荷花不仅入诗入文,同时也入联入画。 D.第⑦小节引用唐释道世《诸经要解》中语句,是为了说明荷花有洁身自处,傲然独立的 高贵品质。 17、请恰当引用学过的课文《爱莲说》中的语句,仿照前例,结合原文为第③小节再补写一 例。(3 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 18——21 题。(14 分) 清 明 夏正平 此时,我的奶奶一定站在山顶的凉亭上向家里张望,眼睛不时地朝山脚下的那条水泥路上瞥 去。她知道,春风一吹,她的儿孙们就要上山来看望她了。 “清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千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我的母亲早巳 从镇上买来了花花绿绿的纸,用刀把纸铰成一串串像铜钱状的飘钱,然后再用锡纸折成一个个亮 闪闪的大元宝,准备上坟时孝敬给故去的长辈。在这上面,母亲做的很大方,给故人的钱总是备 得足足的。父亲呢?则把他平时舍不得吃的好烟好酒拿出来,准备上坟分给他的亲人们尝尝。 我们这些小孩也掰着手指在盼着清明到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在我们的期盼中 一天天走近。 阳光已有些暖了,风却还有些凉,油菜花鲜艳而明亮,在山顶凉亭上张望着的奶奶,突然撩 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再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终于看清,明媚的春光里,儿孙们真的来看望 她了
奶奶住的地方叫蒋山,蒋山不髙,却清幽灵秀,奶奶在世的时候就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常瘪 着嘴说,“有福之人山上搁,我老了,你们就把我送到这山上去。” 老了的奶奶是被唢呐吹吹打打送上山的。坐在小盒子里的奶奶喜滋滋地想,又做了回新娘子 呢。她的许多老姐妺们——瘪嘴老太林生娘、卖鸡蛋的老虎婆、会做裁缝的小姨娘等等,也都早 已过来了,她们的陵墓亲热地挤挨在一起,奶奶不寂寞。 现在,住到了山上的奶奶就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看着她的儿孙们一步步走上山来。 走在扫墓队伍前面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小孩了。孩子们是骑着竹马来的,手里拿着杨柳枝做的 马鞭,嘴里还得儿得儿地学着马叫,心儿早巳飞上了山。山上有杜鹃花,还有画眉鸟,最主要的 父亲的挑担里那些好吃的在勾我们的心 凊明节前,母亲总会去阡陌上割种棉茧头的草,这草用石灰和热水炝过洗净后,再和着糯 米粉揉成团,包上馅,便做成了江南凊明的时鲜棉茧头团子。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 下,香;尝一口,鮮鲜。这吃了打巴掌也不肯放的棉茧头闭子得让先人们尝过后才能归我们 先人到底吃不吃这棉茧头团子,我们不知道,就像不知母亲折的大元宝在那边能不能真当钱 用?但我爹娘却相信祖宗神灵会感知他们这份虔诚的。 娘,清明了,我们来看你老了。”爹站在奶奶坟前说。奶奶坟头的青草哗哗地响,奶奶说, “孩儿们啊,我也想你们啊。” 爹抖了抖手里拿着的鼓鼓囊囊的纸钱,底气十足地大声说,“娘,我来给你老送钱用了。″“呵 呵,有钱喉咙都大了啊。”奶奶笑着责怪道,“要这些烂纸有啥用?你就不能实在些 爹的脸一红,娘忙把挑担里的供食摆放出来,青团、水果、小菜、甜酒放了一祭台。“娘,我 包了几个青团,你来尝尝鲜巴。”一阵微风吹过,奶奶从树梢上飘然而下,似乎又闻到了田野的 花草气息,稻米的清新气息,尘俗里的甜美气息,她不禁醉了。 奶奶说,“还是媳妇贴我的心。” 醉了的何止是奶奶呢?舂风轻柔,太阳温暖,坟前的树枝摇曳,它们也都被这清明的浓浓的 亲情陶醉了吧。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在风中翩飞,坟头上的杂草已被清理,奶 奶端坐在袅袅的青烟中看着我们微笑。爹说,大家再给老祖宗磕个头。 奶奶,明年清明再来看你。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样在我们心头生 长。(选自《文苑》) 18、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我的父母为清明上坟做了哪些准备?(3分) 19、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下,香;尝一口,鲜。(赏析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2)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在我们心头生长的到 底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
6 奶奶住的地方叫蒋山,蒋山不高,却清幽灵秀,奶奶在世的时候就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常瘪 着嘴说,“有福之人山上搁,我老了,你们就把我送到这山上去。” 老了的奶奶是被唢呐吹吹打打送上山的。坐在小盒子里的奶奶喜滋滋地想,又做了回新娘子 呢。她的许多老姐妹们——瘪嘴老太林生娘、卖鸡蛋的老虎婆、会做裁缝的小姨娘等等,也都早 已过来了,她们的陵墓亲热地挤挨在一起,奶奶不寂寞。 现在,住到了山上的奶奶就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看着她的儿孙们一步步走上山来。 走在扫墓队伍前面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小孩了。孩子们是骑着竹马来的,手里拿着杨柳枝做的 马鞭,嘴里还得儿得儿地学着马叫,心儿早巳飞上了山。山上有杜鹃花,还有画眉鸟,最主要的, 父亲的挑担里那些好吃的在勾我们的心。 清明节前,母亲总会去阡陌上割一种棉茧头的草,这草用石灰和热水炝过洗净后,再和着糯 米粉揉成团,包上馅,便做成了江南清明的时鲜棉茧头团子。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 下,香;尝一口,鲜。这吃了打巴掌也不肯放的棉茧头闭子得让先人们尝过后才能归我们。 先人到底吃不吃这棉茧头团子,我们不知道,就像不知母亲折的大元宝在那边能不能真当钱 用?但我爹娘却相信祖宗神灵会感知他们这份虔诚的。 “娘,清明了,我们来看你老了。”爹站在奶奶坟前说。奶奶坟头的青草哗哗地响,奶奶说, “孩儿们啊,我也想你们啊。” 爹抖了抖手里拿着的鼓鼓囊囊的纸钱,底气十足地大声说,“娘,我来给你老送钱用了。”“呵 呵,有钱喉咙都大了啊。”奶奶笑着责怪道,“要这些烂纸有啥用?你就不能实在些!” 爹的脸一红,娘忙把挑担里的供食摆放出来,青团、水果、小菜、甜酒放了一祭台。“娘,我 包了几个青团,你来尝尝鲜巴。”一阵微风吹过,奶奶从树梢上飘然而下,似乎又闻到了田野的 花草气息,稻米的清新气息,尘俗里的甜美气息,她不禁醉了。 奶奶说,“还是媳妇贴我的心。” 醉了的何止是奶奶呢?春风轻柔,太阳温暖,坟前的树枝摇曳,它们也都被这清明的浓浓的 亲情陶醉了吧。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在风中翩飞,坟头上的杂草已被清理,奶 奶端坐在袅袅的青烟中看着我们微笑。爹说,大家再给老祖宗磕个头。 奶奶,明年清明再来看你。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 长。(选自《文苑》) 18、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我的父母为清明上坟做了哪些准备? (3 分) 19、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1)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赏析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2)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在我们心头生长的到 底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
20、文章通过回忆和多处想象性描写来刻画已故的奶奶,结合文章的描写简析奶奶是一个怎样的 人?(3分) 21、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叙写了一个普通人家在清明节的活动场景。完全是自然,安宁的生活写 B.文章以清明为题,以清明上坟为主要事件,流露出让人阴阳两隔的悲痛之情 C.本文通过生动的人物对话和行动描写,就把活灵活现的人物带到了读者的面前 D.文中写小孩子因美丽的景色和馋人的食物而急切地想上山祭扫,传达出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 E.文章引用的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诗歌和几处景物描写都明快亮丽,以乐景写哀情,很好地烘托 了人物的心情 三(50分) 22.打开一扇窗,透进一片阳光,领略一片风景;打开扇窗,迈过一道心坎,悟出一种境 界 请以“打开一扇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 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09年度高淳县初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10分)①学而时习之。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铜雀春深锁二乔。④不畏浮云遮望眼。⑤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⑥赢得生前身后名。⑦无为在歧路。⑧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⑨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分)C 3、(4分)(1)chou(筹)备深sui(邃)进(beng)射广袤(mo)无垠 4、(2分)通过气魄宏大的文艺演出,使(用删除号删除“使”)开幕式展示了厚重而深sui的中 华文化,正如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的颁奖词所说:“那一夜,中国惊 艳世界”。(用调位号调换后双引号和句号的位置) 5、(3分)示例:正方:合情合理!2008大事频出,不管是与自然灾害作斗争,还是向世界展示 华夏风采,都是全体国人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的结果!每一个中国人置身其中,都应感动,都有 获奖的资格! 反方:合情但不合理!这个奖项应该授予给为灾民伸出援助之手的中国人、为 奥运出一份力的中国人和为中国科技做出贡献的中国人,像地震中的“范跑跑”此类的人群有何 脸面和资格获此殊荣!
7 20、文章通过回忆和多处想象性描写来刻画已故的奶奶,结合文章的描写简析奶奶是一个怎样的 人?(3 分) 21、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叙写了一个普通人家在清明节的活动场景。完全是自然,安宁的生活写 照。 B.文章以清明为题,以清明上坟为主要事件,流露出让人阴阳两隔的悲痛之情。 C.本文通过生动的人物对话和行动描写,就把活灵活现的人物带到了读者的面前。 D.文中写小孩子因美丽的景色和馋人的食物而急切地想上山祭扫,传达出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 E.文章引用的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诗歌和几处景物描写都明快亮丽,以乐景写哀情,很好地烘托 了人物的心情。 三 (50 分) 22.打开一扇窗,透进一片阳光,领略一片风景;打开一扇窗,迈过一道心坎,悟出一种境 界;…… 请以“打开一扇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 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09 年度高淳县初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 文(参考答案) 1、(10 分)①学而时习之。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铜雀春深锁二乔。④不畏浮云遮望眼。⑤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⑥赢得生前身后名。⑦无为在歧路。⑧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⑨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 分)C 3、(4 分)(1)chóu ( 筹 )备 深 suì( 邃 ) 迸.(bèng)射 广袤.(mào )无垠 4、(2 分)通过气魄宏大的文艺演出,使(用删除号删除“使”)开幕式展示了厚重而深 suì的中 华文化,正如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的颁奖词所说:“那一夜,中国惊 艳世界”。(用调位号调换后双引号和句号的位置) 5、(3 分)示例:正方:合情合理!2008 大事频出,不管是与自然灾害作斗争,还是向世界展示 华夏风采,都是全体国人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的结果!每一个中国人置身其中,都应感动,都有 获奖的资格! 反方:合情但不合理!这个奖项应该授予给为灾民伸出援助之手的中国人、为 奥运出一份力的中国人和为中国科技做出贡献的中国人,像地震中的“范跑跑”此类的人群有何 脸面和资格获此殊荣!
6、(2分)奖杯采用整块水晶雕刻而成,象征这心灵的纯洁、(1分)形状为一心形,代表 了心为您感动,中国因为他们的心灵而感动的意思(1分) 7、(3分)阿廖沙(1分)示例: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 沙身上的鞭子。(2分) 8、(2分)(1)长烟1落日∥孤城∥闭(划对前两处的1分,再划对后一处得2分) 2分)(2)C(这首诗既流露出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也抒发出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慨,) 9、(2分)B 10、(2分)C 11、(4分)①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②崇人听说了这件事,于是请求投降 12、(2分)取信于民(意思对即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2分)甲文用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和曹刿的爱国热情:深谋远虑作对 比;乙文用文王的不侵害百姓利益,为民而战与崇侯不敬父兄长老,不抚恤百姓作对比 14、(2分)自然界中的荷花不仅形态美丽,功用价值也极高:文学中的荷花不仅是重要题材,而 且寓意深刻。佛教将莲花作为教义精髓的象征 15、(3分)(A)处补充:材料 (B)处补充:材料二 (1分) 理由:材料一青铜器的荷纹,正好用来说明和是一种传统的装饰图案;材料二是讲佛教石窟 中的荷花装饰图案很多,正好用来说明莲花是佛教的象征。(2分) 16、(2分)D 17、(3分)示例:到宋朝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赞美,尤其是“香远溢清,亭 亭茎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夸赞,其高尚、圣洁、祥和、宁静、高雅、善良的形象呼之欲出, 令人生敬。(引用诗句正确1分,作者正确1分,特点分析正确1分) 18、(3分)母亲准备纸钱,包青团:(2分)父亲拿出舍不得吃的好酒(1分) 19、(4分)(1)这句句子用叠词和几乎对仗的句式描写棉茧团子的香甜和我内心的向往 (2)清明接体现出来的亲人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安宁自然的生活气息。 20、(3分)奶奶为自己选墓地,把和姐妺们一起葬在山上看得如同生前一样,表现出她乐观、坦 然面对生死的态度;奶奶急切地盼望我们上山,表达出她对亲人的爱:奶奶嗔怪父亲的纸钱不如 母亲的团子实惠,表达她对生活的热爱。(答对一点2分,答对2点得3分)
8 6、(2 分).奖杯采用整块水晶雕刻而成,象征这心灵的纯洁,(1 分)形状为一心形,代表 了心为您感动,中国因为他们的心灵而感动的意思.(1 分) 7、(3 分)阿廖沙(1 分)示例: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 沙身上的鞭子。(2 分) 8、(2 分)(1)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划对前两处的 1 分,再划对后一处得 2 分) (2 分)(2)C(这首诗既流露出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也抒发出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慨,) 9、(2 分)B 10、(2 分)C 11、(4 分)①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②崇人听说了这件事,于是请求投降。 12、(2 分)取信于民(意思对即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2 分)甲文用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和曹刿的爱国热情;深谋远虑作对 比;乙文用文王的不侵害百姓利益,为民而战与崇侯不敬父兄长老,不抚恤百姓作对比 14、(2 分)自然界中的荷花不仅形态美丽,功用价值也极高;文学中的荷花不仅是重要题材,而 且寓意深刻。佛教将莲花作为教义精髓的象征。 15、(3 分)(A)处补充: 材料一 (B)处补充: 材料二 (1 分) 理由:材料一青铜器的荷纹,正好用来说明和是一种传统的装饰图案;材料二是讲佛教石窟 中的荷花装饰图案很多,正好用来说明莲花是佛教的象征。(2 分) 16、(2 分)D 17、(3 分)示例:到宋朝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赞美,尤其是“香远溢清,亭 亭茎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夸赞,其高尚、圣洁、祥和、宁静、高雅、善良的形象呼之欲出, 令人生敬。(引用诗句正确 1 分,作者正确 1 分,特点分析正确 1 分) 18、(3 分)母亲准备纸钱,包青团;(2 分)父亲拿出舍不得吃的好酒(1 分) 19、(4 分)(1)这句句子用叠词和几乎对仗的句式描写棉茧团子的香甜和我内心的向往。 (2)清明接体现出来的亲人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安宁自然的生活气息。 20、(3 分)奶奶为自己选墓地,把和姐妹们一起葬在山上看得如同生前一样,表现出她乐观、坦 然面对生死的态度;奶奶急切地盼望我们上山,表达出她对亲人的爱;奶奶嗔怪父亲的纸钱不如 母亲的团子实惠,表达她对生活的热爱。(答对一点 2 分,答对 2 点得 3 分)
21、(4分)BD
9 21、(4 分)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