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 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 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 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赴于 “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 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成“入仕”。按这个特征 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 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 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 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 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 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 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 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 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 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得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 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 及文化现象。 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 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 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 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 鼎 言兴邦”的社会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合了诸子学说的“士文 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 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他会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 生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 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代的“共产主义” 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 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 代的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这所以取得成 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 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 达1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 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 (节选自《中国的“士”与“士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云南省昆明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第 I 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 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 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 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赴于 “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 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成“入仕”。按这个特征 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 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 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 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 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 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 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 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 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 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得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 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 及文化现象。 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 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 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 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 鼎”“一言兴邦”的社会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合了诸子学说的“士文 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 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他会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 生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 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代的“共产主义”。 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 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 代的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这所以取得成 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 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 达 1300 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 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 (节选自《中国的“士”与“士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也不以财富 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不倨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 B.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对 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阐述与评价。 C.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即类似今天诸如卫生界 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学而不仕”的知识分子,范围很广 D.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 重义轻利,重操守,心忧天下,志在天下,把个人与国家联系一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士人讲究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故当权者对 士的态度往往也是优礼有加,“礼贤下士”之风也会成为历史美谈。 B.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迁腐的“书呆子” 但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官兴邦”。 C.中国的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种博大精 深的文化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和充满人性和理性,具有刚柔并济的智慧 D.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 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 B.中国的士人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 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交科学合理的建议 C.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 它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 D.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 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 【答案】1.B2.B3.D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査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 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对这 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简述与评价”错误,混淆范围,第一段第二句话 并没有对“士文化”的内涵特点进行简述。“升华和瑰宝”“精神食粮”“民族 精神”都是从意义作用的角度进行评价。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从第三段内容判断,B项 “无势”是无中生有,也与后文内容矛盾。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 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 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毛 汪曾祺
A. 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也不以财富 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不倨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 B. 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对 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阐述与评价。 C. 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即类似今天诸如卫生界、 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学而不仕”的知识分子,范围很广。 D. 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 重义轻利,重操守,心忧天下,志在天下,把个人与国家联系一起。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士人讲究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故当权者对 士的态度往往也是优礼有加,“礼贤下士”之风也会成为历史美谈。 B. 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 但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官兴邦”。 C. 中国的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种博大精 深的文化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和充满人性和理性,具有刚柔并济的智慧。 D.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 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 B. 中国的士人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 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交科学合理的建议。 C. 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 它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 D. 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 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 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 项,“对这一 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简述与评价”错误,混淆范围,第一段第二句话 并没有对“士文化”的内涵特点进行简述。“升华和瑰宝”“精神食粮”“民族 精神”都是从意义作用的角度进行评价。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从第三段内容判断,B 项 “无势”是无中生有,也与后文内容矛盾。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 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 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 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 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 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 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 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 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 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 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 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 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 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 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 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 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 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 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 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 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 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 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 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 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 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 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 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一一她知道这 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 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 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 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 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 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 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 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 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 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 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 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 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 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 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 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 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 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 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 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 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 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 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 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 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 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 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 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 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 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 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 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 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 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 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 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 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 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 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 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 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 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 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 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 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 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 哭了出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 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 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 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 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E.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 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5.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4.BE5.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 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 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 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 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④以“鸡 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6.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 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 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③细节描 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 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 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 漓尽致。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B项,“冷酷无情”错误,由文中“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 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可知,这里表现的时人情的自私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 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 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 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 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 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 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 哭了出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 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 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 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 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 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E. 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 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5. 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4. BE 5.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 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 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 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 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④以“鸡 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6. 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 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 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③细节描 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 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 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 漓尽致。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B 项,“冷酷无情”错误,由文中“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 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可知,这里表现的时人情的自私
“冷酷无情”过于夸大;E项,“语言轻松诙谐”错误。本文语言简洁自然,深 刻的揭露最真实的人性。 (2)试题分析:题干“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 析”,答题关键词“好处”,这是对小说标题作用的考査,解答此题,可根据标 题的常见作用,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从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 分析作答。本题中,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 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由此可 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从读者的角度答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 趣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 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 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 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 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 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 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3)试题分析:题干“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题关键词“如何塑造”“简要分析”。答题时,首先点出手法,然后结合小说 具体细节分析表达效果。答题首先筛选塑造人物形象的相关语句,主要集中在文 章6、10、11三节中。第六节中“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 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 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 “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讽刺 了人物怪癖和丑态;第十一节中“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 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更是将金昌焕的自私、卑 鄙、丑恶与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此题答题时, 重点分析“讽刺”“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的手法。 点睛: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 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 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 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此题重点分析 “讽刺”“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的手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 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 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 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 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
“冷酷无情”过于夸大;E 项,“语言轻松诙谐”错误。本文语言简洁自然,深 刻的揭露最真实的人性。 (2)试题分析:题干“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 析”,答题关键词“好处”,这是对小说标题作用的考查,解答此题,可根据标 题的常见作用,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从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 分析作答。本题中,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 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由此可 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从读者的角度答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 趣”。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 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 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 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 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 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 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3)试题分析:题干“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题关键词“如何塑造”“简要分析”。答题时,首先点出手法,然后结合小说 具体细节分析表达效果。答题首先筛选塑造人物形象的相关语句,主要集中在文 章 6、10、11 三节中。第六节中“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 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 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 “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讽刺 了人物怪癖和丑态;第十一节中“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 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更是将金昌焕的自私、卑 鄙、丑恶与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此题答题时, 重点分析“讽刺”“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的手法。 点睛: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 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 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 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此题重点分析 “讽刺”“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的手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 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 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 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 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
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 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 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 “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 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 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 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 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由语文老 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 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 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 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 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 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査报告(节选)》,2015年1 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 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 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 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 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 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 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 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 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査 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 査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 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 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 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 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 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 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 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 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 “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 年 10 月 25 日 12 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 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 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 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 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 18.77%,由语文老 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 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 25.6%,没有配 备书法教师的占 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 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 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 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 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 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 年 1 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 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 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 “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 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 35 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 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 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 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 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 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 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 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 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 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 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 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 年 03 月 06 日 7 版,有删改)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 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 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 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 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 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 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査报告,数据分析 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 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E.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 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答案】7.A8.CE 9.①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 ②寻求社会支持。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③提高书法地位。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④提髙书法教师地位。设 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 【解析】 7.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 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 圈出相关的文字,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梳理,不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项,根据材料一第二段“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 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 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 好”,“‘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也是书写不工整、 美观的原因,由此可知,学生书写不工整、美观的原因除了缺乏写好字的习惯外, 还有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 8.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恰当的两项”,要求 选出的是“恰当的”“两项”。A项,“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有 误,选项于文无据。B项,“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有误,没有调査数据,不能证明“客观性略微欠缺”。D项 则材料的背 后,……也是中小学生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小学 生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上述材料,简述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 主要举措”。这是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题干问的是解决书法“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材料二第三段“要解决书法
A. 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 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 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 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 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 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 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 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 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 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 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 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E. 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 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答案】7. A 8. CE 9. ①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 ②寻求社会支持。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③提高书法地位。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④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 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 【解析】 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 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 圈出相关的文字,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梳理,不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 项,根据材料一第二段“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 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 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 好”,“‘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也是书写不工整、 美观的原因,由此可知,学生书写不工整、美观的原因除了缺乏写好字的习惯外, 还有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 8.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恰当的两项”,要求 选出的是“恰当的”“两项”。A 项,“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有 误,选项于文无据。B 项,“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有误,没有调查数据,不能证明“客观性略微欠缺”。D 项,“三则材料的背 后,……也是中小学生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小学 生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上述材料,简述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 主要举措”。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题干问的是解决书法“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材料二第三段“要解决书法
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 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 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材料三“建立相应的督导 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 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 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 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 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 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从教育主 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 正落到实处”,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 谏大夫。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 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 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 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 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 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 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 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 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而非 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 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 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 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⑤ 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 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盖宽饶传》,有删节 [注]①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②奸:同“千”。③太子庶子:官职。 ④刑余:指宦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⑤中书二千石:官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 B.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 C.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 D.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 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 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材料三“建立相应的督导 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 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 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 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 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 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从教育主 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 正落到实处”,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 谏大夫。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 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 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 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 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 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 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 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 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而非 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 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 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 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⑤。 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 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盖宽饶传》,有删节) [注]①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 ②奸:同“干”。 ③太子庶子:官职。 ④刑余:指宦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 ⑤中书二千石:官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 B.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 C.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 / D.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 为为君主侍从之官 B.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 钱三,何独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 D.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 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宽饶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升任谏议大夫后,曾 向皇帝检举揭发彭过殿门不下车及其父卫将军张安世居髙位而无补朝政之事。 B.宽饶任司马一职时,善待士卒,年终按例交接更换士卒时,数千人叩头自请, 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宽饶受到宣帝嘉奖,升任为太中大夫,巡察各地风俗。 C.宽饶为司隶后,刺举无所回避,与公卿贵戚结怨甚多;又好借事批评朝政, 冒犯皇上意旨,因此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对此他很是失意不 快 D.宽饶性格刚直,高风亮节,志在奉公。同时他又为人苛刻,好陷害他人。太 子庶子王生赞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写信劝他,宽饶却始终没 有采纳他的意见。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 (2)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答案】10.A11.C12.C 13.(1)提升为司隶校尉之后,揭发不加回避,官职不分大小一律举报,被检 举揭发的人很多 (2)皇上不听,就把盖宽饶交给御吏。盖宽饶举刀在北阙下面自杀,众人无不 怜惜他。 【解析】 10.试题解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 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 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名词“中尚书宦官(官 职)、刑法、宽饶(人名)、圣道、儒术″等,动词“信任、浸废、行”等。文言 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 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 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 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解析:C项,“奉钱”在此是“俸禄”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 常识的了解,这需要考生平时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 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 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 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试题解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 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
A. 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 为为君主侍从之官。 B. 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 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 钱三,何独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 D. 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 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宽饶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升任谏议大夫后,曾 向皇帝检举揭发彭过殿门不下车及其父卫将军张安世居高位而无补朝政之事。 B. 宽饶任司马一职时,善待士卒,年终按例交接更换士卒时,数千人叩头自请, 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宽饶受到宣帝嘉奖,升任为太中大夫,巡察各地风俗。 C. 宽饶为司隶后,刺举无所回避,与公卿贵戚结怨甚多;又好借事批评朝政, 冒犯皇上意旨,因此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对此他很是失意不 快。 D. 宽饶性格刚直,高风亮节,志在奉公。同时他又为人苛刻,好陷害他人。太 子庶子王生赞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写信劝他,宽饶却始终没 有采纳他的意见。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 (2)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答案】10. A 11. C 12. C 13. (1)提升为司隶校尉之后,揭发不加回避,官职不分大小一律举报,被检 举揭发的人很多。 (2)皇上不听,就把盖宽饶交给御吏。盖宽饶举刀在北阙下面自杀,众人无不 怜惜他。 【解析】 10. 试题解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 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 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名词“中尚书宦官(官 职)、刑法、宽饶(人名)、圣道、儒术”等,动词“信任、浸废、行”等。文言 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 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 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 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1. 试题解析:C 项,“奉钱”在此是“俸禄”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 常识的了解,这需要考生平时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 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 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 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12. 试题解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 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
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 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C项,宽饶被同列后进超越, 失意不快,并非因降职所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试题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 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 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擢”是“提升”;“刺”是“揭发”;“举”是“检 举”;“劾奏〃是“检举揭发”之意。第(2)句中的“上”指“皇上”;“引”指“举”;“莫” 指“无、没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被推 举为方正,对策被定为优等,升任为谏议大夫。弹劾卫将军张安世的儿子彭祖过 殿门不下车,并牵连到张安世居官位而无补朝政。彭祖当时实际上下了车,宽饶 因犯上奏大臣不实的罪,被贬职为卫司马。 宽饶刚任司马一职时,亲自巡视士卒住室,察看他们的饮食情况,有疾病的亲自 探视慰问,并送来医药,对待士卒很有恩德。年终按例交接事务时,数千士卒叩 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来报答宽饶的厚德。汉宣帝嘉奖他,让宽饶做太 中大夫,派他巡察各地风俗,査出的多数上报,有的被提拔,有的被降职或免职, 接受使命做事适合皇上的心意。提升为司隶校尉之后,揭发不加回避,官职不分 大小一律举报,被检举揭发的人很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官吏出使到长安,都恐惧 不敢触犯法令,京城因此而清静 宽饶为人性格刚直,高风亮节,志在奉公。家中贫困,每月俸禄几千钱,其中 半赏给当耳目送消息的吏民。身为司隶,他的儿子经常步行前去戍守北方边境 公正廉洁如此。然而他又为人苛刻,好陷害他人,在位官员及贵戚人人跟他结 怨,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旨意。同僚后进有的官至九卿,宽饶自以为行 为清廉,才能过人,有益于国家,却被平庸之辈超越,更加失意不快,多次上疏 谏诤。太子庶子王生赞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写信对他说:“英 明君主知道你廉洁公正,不畏强暴,所以把司察的官职授命给你,把奉行使命的 大权交付给你,高官厚禄也给了你。你应该日夜思虑当世急务,执行法律,宣扬 教化,担忧天下,即使日日办好事,月月有功劳,还是没有很好地称职报恩。 宽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这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信任重用中尚书宦官,宽饶上奏说:“如今圣人之道 渐渐废弃,儒家的学说不被推行,拿宦官当周公、召公,用法律代替《诗》《书》。 皇上因为宽饶怨谤始终不改,把他的奏书交给中二千石官吏处理。谏议大夫郑昌 怜悯宽饶忠直忧国,因为奏事不适合皇帝的心意而被文官诋毁侮辱,上书称赞宽 饶。皇上不听,就把宽饶交给御吏。宽饶举刀在北阙下面自杀,众人无不怜惜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 韩愈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 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 C 项,宽饶被同列后进超越, 失意不快,并非因降职所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3. 试题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 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 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擢”是“提升”;“刺”是“揭发”;“举”是“检 举”;“劾奏”是“检举揭发”之意。第(2)句中的“上”指“皇上”;“引”指“举”;“莫” 指“无、没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文言文翻译】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被推 举为方正,对策被定为优等,升任为谏议大夫。弹劾卫将军张安世的儿子彭祖过 殿门不下车,并牵连到张安世居官位而无补朝政。彭祖当时实际上下了车,宽饶 因犯上奏大臣不实的罪,被贬职为卫司马。 宽饶刚任司马一职时,亲自巡视士卒住室,察看他们的饮食情况,有疾病的亲自 探视慰问,并送来医药,对待士卒很有恩德。年终按例交接事务时,数千士卒叩 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来报答宽饶的厚德。汉宣帝嘉奖他,让宽饶做太 中大夫,派他巡察各地风俗,查出的多数上报,有的被提拔,有的被降职或免职, 接受使命做事适合皇上的心意。提升为司隶校尉之后,揭发不加回避,官职不分 大小一律举报,被检举揭发的人很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官吏出使到长安,都恐惧 不敢触犯法令,京城因此而清静。 宽饶为人性格刚直,高风亮节,志在奉公。家中贫困,每月俸禄几千钱,其中一 半赏给当耳目送消息的吏民。身为司隶,他的儿子经常步行前去戍守北方边境, 公正廉洁如此。然而他又为人苛刻,好陷害他人,在位官员及贵戚 人人跟他结 怨,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旨意。同僚后进有的官至九卿,宽饶自以为行 为清廉,才能过人,有益于国家,却被平庸之辈超越,更加失意不快,多次上疏 谏诤。太子庶子王生赞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写信对他说:“英 明君主知道你廉洁公正,不畏强暴,所以把司察的官职授命给你,把奉行使命的 大权交付给你,高官厚禄也给了你。你应该日夜思虑当世急务,执行法律,宣扬 教化,担忧天下,即使日日办好事,月月有功劳,还是没有很好地称职报恩。” 宽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这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信任重用中尚书宦官,宽饶上奏说:“如今圣人之道 渐渐废弃,儒家的学说不被推行,拿宦官当周公、召公,用法律代替《诗》《书》。” 皇上因为宽饶怨谤始终不改,把他的奏书交给中二千石官吏处理。谏议大夫郑昌 怜悯宽饶忠直忧国,因为奏事不适合皇帝的心意而被文官诋毁侮辱,上书称赞宽 饶。皇上不听,就把宽饶交给御吏。宽饶举刀在北阙下面自杀,众人无不怜惜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 韩愈 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