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波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第十三章一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定义: 通常是指研究200-700mm光谱区 域内,物质分子或离子对光辐射吸 收的一种方法,也称为吸光光度法 或分光光度法。 利用有色溶液对可见光的吸收 来进行定量测定,称为比色法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定义: 通常是指研究200-700nm光谱区 域内,物质分子或离子对光辐射吸 收的一种方法,也称为吸光光度法 或分光光度法。 利用有色溶液对可见光的吸收 来进行定量测定, 称为比色法
∥第十三章一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历史(1) 公元60年古希腊普里尼五倍子浸出液估测醋中Fe 十九世纪30-40年代比色是一种普遍分析方法 利用金属离子本身颜色或无机显色剂 MnO4 NH3使Cu2+C02显色 方法:目视比色法 系列标样 C3s C4s C 比较颜色深浅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历史(1) 公元60年 古希腊 普里尼 五倍子浸出液估测醋中Fe 十九世纪30-40年代 比色是一种普遍分析方法 利用金属离子本身颜色或无机显色剂 MnO4 - NH3 使Cu2+ Co2+显色 方法:目视比色法 系列标样 Cs C2s C3s C4s C5s Cx 比较颜色深浅
∥第十三章一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历史(2) 1852年Beer定律 1868年布特列洛夫 1870年杜包斯克目视比色计今浦氏光度计 1911年贝格尔 硒光电池比色计 1918年美国国家标准局 第一台分光光度计 20世纪30-40年代E.B. Sande l|"痕迹金属比色测定” 20世纪50年代 有机显色剂 近二、三十年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联用技术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历史(2) 1852年 Beer定律 1868年 布特列洛夫 1870年 杜包斯克 目视比色计 浦氏光度计 1911年 贝格尔 硒光电池比色计 1918年 美国国家标准局 第一台分光光度计 20世纪30-40年代 E.B.Sandell“痕迹金属比色测定” 20世纪50年代 有机显色剂 近二、三十年代 信息技术,高新技术,联用技术
∥第十三章一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13-1选择吸收及吸收光谱的获得 13-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类型 13-3光的吸收定律及定量分析方法 13-4显色反应与光度测量 135吸光光度的其他分析技术 13-6分光光度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13-1 选择吸收及吸收光谱的获得 1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类型 13-3 光的吸收定律及定量分析方法 13-4 显色反应与光度测量 13-5 吸光光度的其他分析技术 13-6 分光光度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一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13-1选择吸收及吸收光谱 13-2光的吸收定律及定量 分析方面 13-3光度分析的拓展及其 应用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13-1 选择吸收及吸收光谱 13-2 光的吸收定律及定量 分析方面 13-3 光度分析的拓展及其 应用
第十三章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13-1选择吸收及吸收光谱 1.选择吸收 宏观现象KMnO4、(紫红色)吸收白光中的黄绿色 CuSO4(蓝色)吸收白光中的夤包 San.B 互补色 结论 (x)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浪长的光表现出不同的吸收能 力,称之谓选择吸收现象。 (2)不同的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性质是不同的。 (3)溶液的颜色并不是某一个波长,而是一个波长带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3-1 选择吸收及吸收光谱 1. 选择吸收 宏观现象 KMnO4 (紫红色) 吸收白光中的 黄绿色 CuSO4 (蓝色) 吸收白光中的 黄色 互补色 结论 ⑴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表现出不同的吸收能 力,称之谓选择吸收现象。 ⑵不同的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性质是不同的。 ⑶溶液的颜色并不是某一个波长,而是一个波长带
谱 选择吸收 量子解释(1) 入射光的能量 能级间的能量差 hy=hc=E2E1=△E 普朗克条件 △E? ●:●:●: 一个分子的总能量E=E内能+E平动能十E电++E 转 固有连续变化量子化 △E=△E电+△E振+△转
量子解释(1) 入射光的能量 能级间的能量差 h = hc/ = E2 -E1 = E 普朗克条件 E? 一个分子的总能量 E =E内能+ E平动能+ E电+ E振+ E 转 固有 连续变化 量子化 E = E电+E振+E转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3-1 选择吸收及吸收光 谱 1. 选择吸收
谱 选择吸收 量子解释(2) △E=ΔE+△E+△ 转 l~10eV0.05~1ev1040.05eV 10 10~100 5eV±01eV士0.005eV 250mm±5m±0.25mm △J=±1△V=±1△n=±1J △J=±1△V=±1 △J=±1
量子解释(2) E = E电+E振+E转 1~10eV 0.05~1eV 10-4~0.05eV 10 10~100 5eV ± 0.1eV ±0.005eV n V 250nm ± 5nm ± 0.25nm J=±1 V=±1 n=±1 J J=±1 V=±1 J=±1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3-1 选择吸收及吸收光 谱 1. 选择吸收
选择吸收 量子解释(3) (1)物质对光呈现选择吸收的原因:单一吸光物 质的分子或离子只有有限数量的量子化能级 的缘故。 (2)选择吸收的性质:反映了分子内部结构的差 异,各物质分子能级干差万别,内部各能级 间的间隔也不相同。 (3)形成吸收带:电子跃迁时不可避免要同时发 生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量子解释(3) (1) 物质对光呈现选择吸收的原因: 单一吸光物 质的分子或离子只有有限数量的量子化能级 的缘故。 (2) 选择吸收的性质:反映了分子内部结构的差 异,各物质分子能级千差万别,内部各能级 间的间隔也不相同。 (3) 形成吸收带:电子跃迁时不可避免要同时发 生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3-1 选择吸收及吸收光 谱 1. 选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