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寒假读练专号二 背诗文名句 1、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一同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同上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同上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钱塘湖舂春行》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同上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杜牧 读经典名著 1、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 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 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 的故事 3、古代的“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4、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 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蒲松龄。他的一部著作《聊斋 志异》。 文言文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 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 被绮绣,戴朱缓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 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 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n)粥不充⑤,日昃(ze)⑥始食, 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10 年中考语文寒假读练专号二 背诗文名句 1、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同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同上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同上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同上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杜牧 读经典名著 1、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 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 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 的故事。 3、古代的“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4、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 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 蒲松龄。他的一部著作《聊斋 志异》。 文言文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 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 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 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 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 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 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 《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腰白玉之环()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媵人持汤沃灌() (4)感泣辞母()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 3.翻译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译文: 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 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乙文范仲淹是:②。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要求填写 参考答案 1.(1)用作动词,“腰佩”或“腰上佩带”:(2)通“披”,“穿”或“穿着”:(3)热水:(4)辞别。(答 出意思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2.C(A①连词,“却”:②连词,“就”。B①助词,取消独立性; ②动词,“到”。C①和②都是介词,都当“用”讲。D①人称代词,“他们的”:②加强反问语气。)(2 分)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2分,大意正确Ⅰ分,关键词语翻译错误酌情扣分。4.① 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1分)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1分)③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 光画荻凿壁等(要求填写两个,一个1分) 现代文阅读 信仰之光 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 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 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 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例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 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 《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腰白玉之环(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媵人持汤沃灌( ) (4)感泣辞母( )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 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 (选自《愚公移山》) 3.翻译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 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 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乙文范仲淹是:②。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要求填写 两个)。 参考答案 1.(1)用作动词,“腰佩”或“腰上佩带”;(2)通“披”,“穿”或“穿着”;(3)热水;(4)辞别。(答 出意思即可,每小题 l 分,共 4 分。)2.C(A①连词,“却”;②连词,“就”。B①助词,取消独立性; ②动词,“到”。C①和②都是介词,都当“用”讲。D①人称代词,“他们的”;②加强反问语气。)(2 分)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2 分,大意正确 l 分,关键词语翻译错误酌情扣分。4.① 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1 分)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1 分)③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 光画荻凿壁等(要求填写两个,一个 1 分) 现代文阅读 信仰之光 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 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 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 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例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
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 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有一回,我到佛教胜地普陀山旅游。在山上一座大庙里,和尚们正为一个施主做法事,中间休息 个小和尚走来与我攀谈。我问他:“做法事很累吧!”他随口答道:“是啊,挣钱真不容易……”一句话表 明了他并不真信佛教,皈依佛门只是谋生的手段。这个小和尚毕竞直率得可爱。如今,天下寺庙,处处香 火鼎盛,可是你若能听见那些烧香拜佛的人许的愿,就会知道,他们几乎都是在向佛索求非常具体的利益 没有几人是真有信仰的。 在同一次旅程中,我还遇见另一个小和尚。当时,我正乘船航行。船舱里异常闷热,乘客们纷纷挤到 舱内唯一的自来水管旁洗脸。他手拿毛巾,静静等候在一旁。终于轮到他了,又有一名乘客夺步上前,把 他挤开。他面无愠色,退到旁边,礼貌地以手示意:“请,请。”我目睹了这一幕,心中肃然起敬,相信 眼前这个身披青灰色袈裟的年轻僧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后来,通过交谈,这一直觉得到了证实,我发现 他谈吐不俗,对佛理和人生有很深的领悟。 其实,真正有信仰不在于相信佛、上帝、真主或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 超出世俗的理想和目标。如果说宗教真的有一种价值,那也仅仅在于为这种追求提供了一种容易普及的方 式。但是,一普及就容易流于表面的形式,反而削弱甚至丧失了追求的精神内涵。所以,真正看重信仰的 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 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 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 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 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 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 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 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 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 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事实上,在一个普遍丧失至朝拜信仰的时代,也许唯有在这些真诚 的寻求者和迷惘者中才能找到真正有信仰的人呢 阅读训练 1在第1段中,作者是如何解释“信仰”之“仰”与“信念”之“念”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第6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本段中哪个句子可以概括第5、6两段的大意?
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 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有一回,我到佛教胜地普陀山旅游。在山上一座大庙里,和尚们正为一个施主做法事,中间休息,一 个小和尚走来与我攀谈。我问他:“做法事很累吧!”他随口答道:“是啊,挣钱真不容易……”一句话表 明了他并不真信佛教,皈依佛门只是谋生的手段。这个小和尚毕竟直率得可爱。如今,天下寺庙,处处香 火鼎盛,可是你若能听见那些烧香拜佛的人许的愿,就会知道,他们几乎都是在向佛索求非常具体的利益, 没有几人是真有信仰的。 在同一次旅程中,我还遇见另一个小和尚。当时,我正乘船航行。船舱里异常闷热,乘客们纷纷挤到 舱内唯一的自来水管旁洗脸。他手拿毛巾,静静等候在一旁。终于轮到他了,又有一名乘客夺步上前,把 他挤开。他面无愠色,退到旁边,礼貌地以手示意:“请,请。”我目睹了这一幕,心中肃然起敬,相信 眼前这个身披青灰色袈裟的年轻僧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后来,通过交谈,这一直觉得到了证实,我发现 他谈吐不俗,对佛理和人生有很深的领悟。 其实,真正有信仰不在于相信佛、上帝、真主或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 超出世俗的理想和目标。如果说宗教真的有一种价值,那也仅仅在于为这种追求提供了一种容易普及的方 式。但是,一普及就容易流于表面的形式,反而削弱甚至丧失了追求的精神内涵。所以,真正看重信仰的 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 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 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 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 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 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 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 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 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 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事实上,在一个普遍丧失至朝拜信仰的时代,也许唯有在这些真诚 的寻求者和迷惘者中才能找到真正有信仰的人呢。 阅读训练 1 在第 1 段中,作者是如何解释“信仰”之“仰”与“信念”之“念”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 第 6 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本段中哪个句子可以概括第 5、6 两段的大意?
3作者为什么说“在一个普遍丧失甚至嘲侮信仰的时代,也许唯有在这些真诚的寻求者和迷惘者中才 能找到真正有信仰的人呢”?请分点作答。 4文中写道:“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请你举出实例 进行说明,并对该例略作评析 参考答案 1作者对于“信仰”之“仰”与“信念”之“念”作出了个性化的解释。文章指出,信仰“像日月星 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仰望它,此为“仰”:信仰是眼睛看不见而存在于心中的一种观念,此为 “念”。2(1)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2)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 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3在作者看来,①有真诚的 态度,是确立信仰的前提;②那些真诚的寻求者和迷惘者,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③在当今这个信仰宗教的人多而真有信仰的人极少的时代,持有真诚的态度显得尤为可贵。4实例:如鲁 迅由信奉进化论思想,到实现了“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的彻底转变:又如鲁迅的“弃医从文”等。评析:
3 作者为什么说“在一个普遍丧失甚至嘲侮信仰的时代,也许唯有在这些真诚的寻求者和迷惘者中才 能找到真正有信仰的人呢”?请分点作答。 4 文中写道:“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请你举出实例 进行说明,并对该例略作评析。 参考答案 1 作者对于“信仰”之“仰”与“信念”之“念”作出了个性化的解释。文章指出,信仰“像日月星 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仰望它,此为“仰”;信仰是眼睛看不见而存在于心中的一种观念,此为 “念”。2 (1)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2)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 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3 在作者看来,①有真诚的 态度,是确立信仰的前提;②那些真诚的寻求者和迷惘者,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③在当今这个信仰宗教的人多而真有信仰的人极少的时代,持有真诚的态度显得尤为可贵。4 实例:如鲁 迅由信奉进化论思想,到实现了“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的彻底转变;又如鲁迅的“弃医从文”等。评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