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丑 艺术家的眼晴 罗丹 感感 杨晓娥
杨晓娥 自然、美丑 与艺术家的眼睛 罗丹
作者简介 Augeuste Rodin(1840-1917)i4 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 斯·勒考克 conge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 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一贝勒斯 ( Carrier- Belleuse)的助手,去 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 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 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 《思想者》、《雨果》、《加莱义 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 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 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 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 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 《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 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 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 不逛 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
作者简介 ▪ Augeuste Rodin (1840 -1917)法 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 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 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 (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 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 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 义的创作手法。他的 《青铜时代 》 、 《思想者 》 、 《雨果 》 、 《加莱义 民 》 和 《巴尔扎克 》等作品都有新 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 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 《地狱之门 》 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 按计划实现,只完成 《思想者 》 、 《 吻 》 、 《夏娃 》等部分作品。 善 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 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生 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 有 《艺术论 》传世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 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 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 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 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 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 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 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 最初一位雕刻家。 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 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 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 思考。 ·
▪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 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 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 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 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 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 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 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 最初一位雕刻家。 ▪ 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 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 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 思考
罗丹雕刻作品欣賣 思想者 在罗丹所有的作品中,最有名的 毫无疑问就是这位伟大的思考者 子1880年到1882年为“地 狱之门”创作,这也是罗丹第 件被允许竖立在公共场合的作品 自出生以来,思考者做为智慧的 象征而被人们喜爱尔大量复制。 作品深邃的目光,单手托颌的姿 势,全神贯注的表情无异准确的 说明了他在思考一个重大的问题: 是人类的灾难?还是未来的憧憬? 思考者共有两尊,一尊竖立在罗 丹博物馆,另一件则竖立在罗丹 晕前
罗丹雕刻作品欣赏 ▪ 思想者 ▪ 在罗丹所有的作品中,最有名的 毫无疑问就是这位伟大的思考者 了。于1880年到1882年为“地 狱之门”创作,这也是罗丹第一 件被允许竖立在公共场合的作品。 自出生以来,思考者做为智慧的 象征而被人们喜爱尔大量复制。 作品深邃的目光,单手托颌的姿 势,全神贯注的表情无异准确的 说明了他在思考一个重大的问题: 是人类的灾难?还是未来的憧憬? 思考者共有两尊,一尊竖立在罗 丹博物馆,另一件则竖立在罗丹 墓前
沉思 大理石雕像,75×55×52厘米,法国雕塑 家罗丹创作于1866年,现收藏于巴黎罗丹美术 馆 罗丹的一位好友回忆道:“罗丹常常一个人 孤独地迷恋着一块大理石,对着它细细揣摩,盘 算着,静静地度过几个小时,直到从石料中幻视 就是在这种创作灵感的火花中闪现的艺术构思。 这件作品别出心裁,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 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她低着头正沉浸 在默默的沉思之中,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 的双唇,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她那恬静 执着的沉思神情,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 化出无薮美好的想象来。可是在这美丽的买部 面,却既没有肩颈身躯,也没有手足,而是一块 粗凿成方形的石头。人们在看这件作品的时候, 时会感觉好象未做完,形象似乎不完整,但渐 渐地,注意力就会完全被这个仅有头部的美丽女 性所吸引,会随着她的沉思冥想而驰骋在自己的 想象中,而不会再因为她没有手足,没有身躯而 深感困惑
▪ 沉思 ▪ 大理石雕像,75×55×52厘米,法国雕塑 家罗丹 创作于1866年,现收藏于巴黎罗丹美术 馆。 ▪ 罗丹的一位好友回忆道:“罗丹常常一个人 孤独地迷恋着一块大理石,对着它细细揣摩,盘 算着,静静地度过几个小时,直到从石料中幻视 到美好的形象时才动手。”大理石雕像《沉思》, 就是在这种创作灵感的火花中闪现的艺术构思。 这件作品别出心裁,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 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她低着头正沉浸 在默默的沉思之中,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 的双唇,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她那恬静、 执着的沉思神情,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 化出无数美好的想象来。可是在这美丽的头部下 面,却既没有肩颈身躯,也没有手足,而是一块 粗粗凿成方形的石头。人们在看这件作品的时候, 初时会感觉好象未做完,形象似乎不完整,但渐 渐地,注意力就会完全被这个仅有头部的美丽女 性所吸引,会随着她的沉思冥想而驰骋在自己的 想象中,而不会再因为她没有手足,没有身躯而 深感困惑
非同寻常的巴尔扎克像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文坛巨星,他的 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激情和批判现实主义 的精神。罗丹对他非常敬慕,塑造的巴 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 于夜间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披 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 裹着屹立的巨人 据说原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 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 布尔德尔的意见时,布尔德尔赞美地说: “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 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 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 现在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被睡袍 紧紧遮盖,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 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行走、思考。罗 丹说:“我的巴尔扎克像,他的动态和 模样使人联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会 环境,他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他 是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还认为 “巴尔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全 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理想的集 甲体现
▪ 非同寻常的巴尔扎克像 ▪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文坛巨星,他的 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激情和批判现实主义 的精神。罗丹对他非常敬慕,塑造的巴 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 于夜间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披 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 裹着屹立的巨人。 据说原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 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 布尔德尔的意见时,布尔德尔赞美地说: “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 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 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 现在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被睡袍 紧紧遮盖,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 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行走、思考。罗 丹说:“我的巴尔扎克像,他的动态和 模样使人联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会 环境,他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他 是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还认为: “巴尔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全 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理想的集 中体现
加莱义民 《加莱义民》,青铜 2085×239×190.5厘米, 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 1884-1886年,现存法国 加莱市 F 罗丹《三个影子》 《三个影子》,青 欧米哀尔 铜,法国雕塑家罗 《欧米哀 丹创作于1880 尔》,青铜,法 1881年。 国雕塑家罗丹创 作于1885年
罗丹《三个影子》 《三个影子》,青 铜,法国雕塑家罗 丹创作于1880- 1881年。 欧米哀尔 《欧米哀 尔》,青铜,法 国雕塑家罗丹创 作于1885年 加莱义民 《加莱义民》,青铜, 208.5×239×190.5厘米, 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 1884-1886年,现存法国 加莱市
罗丹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 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 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 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 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 响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 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 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 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颍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 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
▪ 罗丹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 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 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 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 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 响。 ▪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 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 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 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颍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 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
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 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 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罗丹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 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 艺术的密 罗丹 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一一罗丹 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罗丹 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 先要从人做起。 罗丹
▪ 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 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 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罗丹 ▪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 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 艺术的密。 --罗丹 ▪ 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罗丹 ▪ 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罗丹 ▪ 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 先要从人做起。 --罗丹
文章结构 (1-3)写艺术家应该如何对待自然 1.强调一个艺术家应该“像仆人似的忠实于自然”。 2.以观察模特儿进行雕塑的过程以及自己的雕塑作品为例,进 步阐述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 3.进一步强调“艺术家所见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 然 二(4-6)写艺术家如何看待美与丑 4、强调在艺术中只有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 5、进一步阐述什么是“性格”。并强调艺术家应该通过“坚定 而透彻的观察,看透事物内部所蕴含的意义。” 6、指出“自然中被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些被认为美的更显露鲜 明的性格,因而常常是在自然中越是丑的,在艺术中越是 美 三(7)强调艺术中的所谓“丑”,就是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 西
文章结构 ▪ 一(1-3)写艺术家应该如何对待自然。 1. 强调一个艺术家应该“像仆人似的忠实于自然”。 2. 以观察模特儿进行雕塑的过程以及自己的雕塑作品为例,进 一步阐述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 3. 进一步强调“艺术家所见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 然”。 ▪ 二(4-6)写艺术家如何看待美与丑。 4、强调在艺术中只有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 5、进一步阐述什么是“性格”。并强调艺术家应该通过“坚定 而透彻的观察,看透事物内部所蕴含的意义。” 6、指出“自然中被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些被认为美的更显露鲜 明的性格,因而常常是在自然中越是丑的,在艺术中越是 美”。 ▪ 三(7)强调艺术中的所谓“丑”,就是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