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教案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诸葛亮论苏轼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 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 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 东据许、衮,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 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 闻孔明之风,宜其千甲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 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 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 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 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丕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 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 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 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 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 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髙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 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 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 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 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 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鸣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 也 (选自《苏轼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得逞其奸 逞:实现 B.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取信 C.曹、刘之不敌 敌:实力相当 D.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 全:成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是 A.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因衰乘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罪 C.乃始治兵振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以绝曹氏之手足 作《师说》以贻之 7.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A.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 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
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教案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诸葛亮论 苏轼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 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 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 东据许、衮,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 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 特以威劫而强臣之, 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 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 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 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 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 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 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 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 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 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 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 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 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 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 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 也。 (选自《苏轼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得逞其奸 逞:实现 B.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取信 C.曹、刘之不敌 敌:实力相当 D.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 全:成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是 ( ) A.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因衰乘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罪 C.乃始治兵振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以绝曹氏之手足 作《师说》以贻之 7.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 ) A. 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 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
B.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 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 C.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 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 D.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 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 8.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苏轼的这篇文章独辟蹊径,其独特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思。第一段 开宗明义地指出孔明失败的原因是“仁义诈力杂用”。 B.在第二段中,苏轼认为孔明口头上讲仁义,实际上却是使用诈力,而且他认 为孔明和曹操的做法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C.第三段是说孔明既不能全信义,就应该用智谋,而且提到只有汤、武才能用 大义”,其他的人都不能用。 D.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出说空话是毫无实际价值的,而且举了两件事来说明孔 明的想法和说法都是脱离实际的。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4分) (2)宜其屡战而屡却哉!(3分) (3)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3分) 、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10分) 5.B信:通“伸”,伸张 6.DA.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乘着”;“经由”C. 副词,“才”;副词,“竟然”D.连词,“来” 7.A 8C原文的意思是说“敌人有可乘之机,却不去利用,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 情那是施行大义,不是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就是丧失时机”,而不是说其他 的人不能用仁义 9.(1)只是因为被威势胁迫而勉强向他臣服,听闻孔明的高风亮节,应该在千 里之外也有响应者啊 (2)他当然就屡战屡败了 (3)那么天下人怎么会因为一句空话而对他肃然起敬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共22分,5-8题每题3分,第9题 10分) 心术(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 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 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 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九;小胜益急
B.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 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 C. 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 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 D. 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 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 8.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苏轼的这篇文章独辟蹊径,其独特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思。第一段 开宗明义地指出孔明失败的原因是“仁义诈力杂用”。 B.在第二段中,苏轼认为孔明口头上讲仁义,实际上却是使用诈力,而且他认 为孔明和曹操的做法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C.第三段是说孔明既不能全信义,就应该用智谋,而且提到只有汤、武才能用 “大义”,其他的人都不能用。 D.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出说空话是毫无实际价值的,而且举了两件事来说明孔 明的想法和说法都是脱离实际的。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4 分) (2)宜其屡战而屡却哉!(3 分) (3)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3 分)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 10 分) 5.B 信:通“伸”,伸张 6.D A.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B.“乘着”;“经由” C. 副词,“才”;副词,“竟然”D. 连词,“来” 7.A 8 C 原文的意思是说“敌人有可乘之机,却不去利用,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 情那是施行大义,不是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就是丧失时机”,而不是说其他 的人不能用仁义。 9.(1)只是因为被威势胁迫而勉强向他臣服,听闻孔明的高风亮节,应该在千 里之外也有响应者啊。 (2)他当然就屡战屡败了。 (3)那么天下人怎么会因为一句空话而对他肃然起敬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共 22 分,5—8 题每题 3 分,第 9 题 10 分) 心 术(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 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 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①,严 斥堠②,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
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 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 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凡将欲智而严凡 土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十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 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 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 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 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 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 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 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 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 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 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 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选 自《古文观止》) 【注】①烽燧:即烽灭,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 ‘‘燧”。在这里泛指军队的警戒工作。②斥堠:古代用来嘹望敌情的土堡,这 里指放哨、嘹望。③袒裼: tan xi,脱去上衣露出身体。④乌获:古代大力士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 瞬:眨眼 瞬也敌勇 B.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 殆:懈怠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 尝:曾经 D.故一忍可以支百 抵御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1)夫惟义可以怒士 (2)云无心以 出岫 B.(1)怒不尽则有余勇 (2)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 C.(1)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 (2)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D.(1)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2)故舍汝而旅食 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 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 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凡将欲智而严凡 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 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 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 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 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 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 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 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 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 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 者,可以将矣。袒裼③而案剑,则乌获④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 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选 自《古文观止》) 【注】①烽燧:即烽灭,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 ‘‘燧”。在这里泛指军队的警戒工作。②斥堠:古代用来嘹望敌情的土堡,这 里指放哨、嘹望。③袒裼:tǎn xī,脱去上衣露出身体。④乌获:古代大力士。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 瞬 瞬:眨眼 B.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 也 殆:懈怠 C.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 敌 尝:曾经 D.故一忍可以支百 勇 支 :抵御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⑴夫惟义可以怒士 ⑵云无心以 出岫 B.⑴怒不尽则有余勇 ⑵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 C.⑴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 ⑵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D.⑴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⑵故舍汝而旅食 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以治心(即将帅的思想与军事素养)为核心,包含 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 建权术。 B.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需设暴 短阴长之奇,有意显露自己的短处,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有意隐藏自己的长处, 使敌人麻痹大意而落人圈套 C.作者认为“无所顾”,就是作好了战争的充分的物质准备;所谓“有所恃” 就是战争的正义性激发起来的为国牺牲的精神。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只有做好充 分的物质准备,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D.文章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为全篇纲领,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全文 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文笔洗练,又多用排比与对偶,增强了气势;而战例和设 喻的插入,又增强了形象感和说服力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 不愚? B.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 安得不愚? C.凡将欲智/而严凡土/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 安得不愚? D.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 安得不愚?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3分) (2)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4分) (3)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5-8题每题3分,第9题10分) 5、C。尝:试探 6、D。D(1)(2)“而”不译,连词,表顺承。A()“以”用,介词;(2)“以”修饰, 副词(应为连词)。B(1)“则”就,假设关系;(2)“则”就,并列关系。C(1)“之 不译,结构助词;(2)“之”往、到,动词 7、C。所谓“无所顾”,就是战争的正义性激发起来的为国牺牲的精神;所谓“有 所恃”,就是作好了战争的充分的物质准备。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只有做好充分 的物质准备,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8、A。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 夫安得不愚?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3分) (1)、大凡用兵,应当崇尚正义,如果不义,即使于我有好处,也不轻易举动。(评 分:上,虽,句意各一分。) 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4分)
A.本文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以治心(即将帅的思想与军事素养)为核心,包含 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 建权术。 B.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需设暴 短阴长之奇,有意显露自己的短处,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有意隐藏自己的长处, 使敌人麻痹大意而落人圈套。 C.作者认为“无所顾”,就是作好了战争的充分的物质准备;所谓“有所恃”, 就是战争的正义性激发起来的为国牺牲的精神。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只有做好充 分的物质准备,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D.文章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为全篇纲领,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全文 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文笔洗练,又多用排比与对偶,增强了气势;而战例和设 喻的插入,又增强了形象感和说服力。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 不愚? B.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 安得不愚? C.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 安得不愚? D.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 安得不愚?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3 分) ⑵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4 分) ⑶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5—8 题每题 3 分,第 9 题 10 分) 5、C。尝:试探。 6、D。D⑴⑵“而”不译,连词,表顺承。A⑴“以”用,介词;⑵“以”修饰, 副词(应为连词)。B⑴“则”就,假设关系;⑵“则”就,并列关系。C⑴“之” 不译,结构助词;⑵“之”往、到,动词。 7、C。所谓“无所顾”,就是战争的正义性激发起来的为国牺牲的精神;所谓“有 所恃”,就是作好了战争的充分的物质准备。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只有做好充分 的物质准备,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8、A。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 夫安得不愚?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3 分) ⑴、大凡用兵,应当崇尚正义,如果不义,即使于我有好处,也不轻易举动。(评 分:上,虽,句意各一分。) ⑵、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4 分)
(2)译文: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用这来养精蓄锐。(评 分,犒:犒赏,旧指用酒食或财物慰劳将士。优游:使动,闲暇自得的样子。所 以:用来) (3)、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3分) (3)我军的短处;我掩藏起来搁置一边,而敌军却偏要与我较量,怎么办呢?(评 分:角,句式,句意各1分) 【附】参考译文: 当将领的道理,首先应当培养智谋胆略,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要脸不改色 麋鹿在前面突然出现,也要眼睛不眨,这样才可以控制战争形势有利与不利的变 化,才可以应付敌人 大凡用兵,应当崇尚正义,如果不义,即使于我有好处,也不轻易举动 并不是一动就会造成失败,而是怕将来会弄到手足无措的地步。只有正义才能激 怒士卒,当士卒激起义愤时,就可驱使他们百战而不殆。 切战争的道理是:战前要积蓄财力物力,临战时要养精蓄锐,战争打 响后要鼓足勇气,胜利后要保持斗志。谨慎地做好警报工作,严密地做好侦察瞭 望工作,使得耕种者一心生产,用这样积蓄财力物力;给士兵丰厚的给养,使他 们得到休息,用这来养精蓄锐;打了小胜仗不松劲,吃了小败仗更要加强锻炼, 用这来提高士气;用人时不要一下子满足他的欲望,用这来保持其斗志。所以, 用兵就是要使士兵常常胸怀义愤,心中有欲望而总不满足。义愤不能全部爆发就 勇气十足,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继续追求。所以即使统一了天下,而士兵仍不厌 战,这就是黄帝经历了七十多次战争后,他的士兵依然斗志不衰的原因。如果不 保持斗志,只要打了一次胜仗,这军队就用不得了。 凡是作将帅的,必须足智多谋而又威严;当士兵的,应当愚昧一点。足 智多谋就使人感到莫测髙深,威严就使人感到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就能使士兵都 紧跟将帅而听从号令,这样,怎么不要求士兵愚昧一点呢?只有士兵愚昧了,将 帅才能够与他们同生共死。 凡是军事行动,必须了解敌方的主帅,了解敌方的其他将领,然后可以 进行冒险行动。邓艾用绳索挂着士兵翻山越岭,偷袭蜀国,如果不是刘禅的昏庸 那么百万大军就会束手被擒,邓艾本来就是觉得可以轻视他们才冒险行动的。所 以,古时候贤明的将帅,既能以自己的兵力去试探敌人,又能以敌人来检验自己 的军队,因此,可以决断自己军队的行止。 凡是担任主将的法则是:必须通晓事理后才可以起兵,了解作战形势后 才可以打仗,知道节制后才可以指挥军事。通晓事理则理不亏,了解作战形势则 能保持不败,知道节制则不会陷入困境。见了小利不发兵,见了小患不避让,因 为这些小利小患,不值得我施展才略,只有这样然后才能对付大利大患。只有留 手而不轻易施展本领的才能无敌于天下。所以一个忍字可以对付各种轻率的勇 猛,一个静字可以镇定各种轻举妄动。 军队各有长处及短处,无论是敌军或我军都是一样。那么请教:“我军 的长处,我拿出来发挥它,但敌军不与我较量;我军的短处;我掩藏起来搁置一 边,而敌军却偏要与我较量,怎么办呢?”回答说:“我军的短处,我把它显眼 地暴露出来,使敌军疑虑而退却;我军的长处,我暗中藏起保护起来,让敌军轻 率大意而落入我的圈套,这就是善用长处及短处的策略。” 善于用兵的,要使士卒既要无所顾恋而又有所依赖。无所顾恋,就知道死不 足惜;有所依赖,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中有了短棍,碰上猛虎,就会大声
⑵译文: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用这来养精蓄锐。(评 分,犒:犒赏,旧指用酒食或财物慰劳将士。优游:使动,闲暇自得的样子。所 以:用来) ⑶、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3 分) ⑶我军的短处;我掩藏起来搁置一边,而敌军却偏要与我较量,怎么办呢?(评 分:角,句式,句意各 1 分) 【附】参考译文: 当将领的道理,首先应当培养智谋胆略,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要脸不改色; 麋鹿在前面突然出现,也要眼睛不眨,这样才可以控制战争形势有利与不利的变 化,才可以应付敌人。 大凡用兵,应当崇尚正义,如果不义,即使于我有好处,也不轻易举动。 并不是一动就会造成失败,而是怕将来会弄到手足无措的地步。只有正义才能激 怒士卒,当士卒激起义愤时,就可驱使他们百战而不殆。 一切战争的道理是:战前要积蓄财力物力,临战时要养精蓄锐,战争打 响后要鼓足勇气,胜利后要保持斗志。谨慎地做好警报工作,严密地做好侦察瞭 望工作,使得耕种者一心生产,用这样积蓄财力物力;给士兵丰厚的给养,使他 们得到休息,用这来养精蓄锐;打了小胜仗不松劲,吃了小败仗更要加强锻炼, 用这来提高士气;用人时不要一下子满足他的欲望,用这来保持其斗志。所以, 用兵就是要使士兵常常胸怀义愤,心中有欲望而总不满足。义愤不能全部爆发就 勇气十足,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继续追求。所以即使统一了天下,而士兵仍不厌 战,这就是黄帝经历了七十多次战争后,他的士兵依然斗志不衰的原因。如果不 保持斗志,只要打了一次胜仗,这军队就用不得了。 凡是作将帅的,必须足智多谋而又威严;当士兵的,应当愚昧一点。足 智多谋就使人感到莫测高深,威严就使人感到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就能使士兵都 紧跟将帅而听从号令,这样,怎么不要求士兵愚昧一点呢?只有士兵愚昧了,将 帅才能够与他们同生共死。 凡是军事行动,必须了解敌方的主帅,了解敌方的其他将领,然后可以 进行冒险行动。邓艾用绳索挂着士兵翻山越岭,偷袭蜀国,如果不是刘禅的昏庸, 那么百万大军就会束手被擒,邓艾本来就是觉得可以轻视他们才冒险行动的。所 以,古时候贤明的将帅,既能以自己的兵力去试探敌人,又能以敌人来检验自己 的军队,因此,可以决断自己军队的行止。 凡是担任主将的法则是:必须通晓事理后才可以起兵,了解作战形势后 才可以打仗,知道节制后才可以指挥军事。通晓事理则理不亏,了解作战形势则 能保持不败,知道节制则不会陷入困境。见了小利不发兵,见了小患不避让,因 为这些小利小患,不值得我施展才略,只有这样然后才能对付大利大患。只有留 一手而不轻易施展本领的才能无敌于天下。所以一个忍字可以对付各种轻率的勇 猛,一个静字可以镇定各种轻举妄动。 军队各有长处及短处,无论是敌军或我军都是一样。那么请教:“我军 的长处,我拿出来发挥它,但敌军不与我较量;我军的短处;我掩藏起来搁置一 边,而敌军却偏要与我较量,怎么办呢?”回答说:“我军的短处,我把它显眼 地暴露出来,使敌军疑虑而退却;我军的长处,我暗中藏起保护起来,让敌军轻 率大意而落入我的圈套,这就是善用长处及短处的策略。” 善于用兵的,要使士卒既要无所顾恋而又有所依赖。无所顾恋,就知道死不 足惜;有所依赖,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中有了短棍,碰上猛虎,就会大声
喊叫,用棍去击虎;两手空空,遇到一条四脚蛇,也会吓得脸上变色而后退。这 是一般人的通常心理。明白这道理的,就可以带兵了。脱掉上衣露出胸臂而手执 利剑,则连乌获也不敢逼近;戴着头盔,身穿战甲,却靠着武器睡大觉,那么连 小孩也能弯弓射箭把他杀死。所以善于用兵的能利用形势来巩固军队的阵容。能 够利用形势来巩固自己的,那么战斗力就会无穷无尽。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分析题3分;翻译 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 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 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 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己未年(金章宗承安四年),河朔地区大旱,远近的禾苗都枯焦了,人民失去了 依靠。镇阳大帅言说自己心忧农事,督促下属祈求上天下雨很是急切。即使是祈 祷解除灾难的小法术,也没有不做的,但终究都没有效果。时间一长,一些怪异 的、毫无根据的说法就流传开了。恰逢一户人家有一头才产下的白驴,有人就指 着这头驴说:“它就是天旱的缘由啊。云刚刚兴起聚集,驴就仰起脖子大叫,云 就完全散去,一丝也不留。这头驴不死,走旱怎么会停呢?”一个人胡乱提倡, 许多人就随声附和。镇阳大帅听说了,认为说的很对,就下令赶快牵来,将要用 火烧死它。 驴见焚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 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 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祸有存乎天,由困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 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 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 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 其不然!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 也敢私以诉。 白驴托梦给帅府属下的某个人说:“(你们要)烧死我,我冤枉啊!天灾流行, 是你们人类自己遭受的灾难,与我又有什么相干呢?我很不幸托生不成人类,又 很不幸堕为牲畜。人们骑着我,或让我驮重物或让我驾车,我都听人的命令;驱 赶我,呵斥我,用鞭子抽打我,也任由他们施加。在劳累和羞辱中终了一生,我 的本分就是这祥。可像水旱这一类的事睛,哪里是我所能知道的,(你们)怎么 会想用这种酷刑来处置我?什么人诬陷我,而大帅竞听从了他的话!有些祸是上 天造成的,有些祸是由人造成的,人制造的祸患可以自己解决,而上天制造的祸 患可以听之任之。殷朝大旱,就在桑林祈祷,祈祷的话一出口就下了雨;卫国大 旱,就有了讨伐邢国的战争,军队一出师就下了雨:汉朝大旱,卜式请求以烹煮 的刑罚处置弘羊;唐朝大旱,李中敏请求斩杀郑注。拯救大旱的方法多了,为什 么不寻求汉唐的这些做法呢?找不到天旱的原由,没有可以归咎的地方,那就是 上天的原因,听之任之罢了。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归结为天祸,凭借毫无 根据的说法,就说是我的罪孽。嘿,那不是这样的啊!找来巫师去驱赶旱神,已 经是迂腐的做法了,现在这样做,恐怕再没有比这更愚蠢的吧?杀了我如果对人
喊叫,用棍去击虎;两手空空,遇到一条四脚蛇,也会吓得脸上变色而后退。这 是一般人的通常心理。明白这道理的,就可以带兵了。脱掉上衣露出胸臂而手执 利剑,则连乌获也不敢逼近;戴着头盔,身穿战甲,却靠着武器睡大觉,那么连 小孩也能弯弓射箭把他杀死。所以善于用兵的能利用形势来巩固军队的阵容。能 够利用形势来巩固自己的,那么战斗力就会无穷无尽。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分析题 3 分;翻译 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 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 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 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己未年(金章宗承安四年),河朔地区大旱,远近的禾苗都枯焦了,人民失去了 依靠。镇阳大帅言说自己心忧农事,督促下属祈求上天下雨很是急切。即使是祈 祷解除灾难的小法术,也没有不做的,但终究都没有效果。时间一长,一些怪异 的、毫无根据的说法就流传开了。恰逢一户人家有一头才产下的白驴,有人就指 着这头驴说:“它就是天旱的缘由啊。云刚刚兴起聚集,驴就仰起脖子大叫,云 就完全散去,一丝也不留。这头驴不死,走旱怎么会停呢?”一个人胡乱提倡, 许多人就随声附和。镇阳大帅听说了,认为说的很对,就下令赶快牵来,将要用 火烧死它。 驴见焚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 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 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祸有存乎天,由困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 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 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 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 其不然!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 也敢私以诉。” 白驴托梦给帅府属下的某个人说:“(你们要)烧死我,我冤枉啊!天灾流行, 是你们人类自己遭受的灾难,与我又有什么相干呢?我很不幸托生不成人类,又 很不幸堕为牲畜。人们骑着我,或让我驮重物或让我驾车,我都听人的命令;驱 赶我,呵斥我,用鞭子抽打我,也任由他们施加。在劳累和羞辱中终了一生,我 的本分就是这祥。可像水旱这一类的事睛,哪里是我所能知道的,(你们)怎么 会想用这种酷刑来处置我?什么人诬陷我,而大帅竟听从了他的话!有些祸是上 天造成的,有些祸是由人造成的,人制造的祸患可以自己解决,而上天制造的祸 患可以听之任之。殷朝大旱,就在桑林祈祷,祈祷的话一出口就下了雨;卫国大 旱,就有了讨伐邢国的战争,军队一出师就下了雨;汉朝大旱,卜式请求以烹煮 的刑罚处置弘羊;唐朝大旱,李中敏请求斩杀郑注。拯救大旱的方法多了,为什 么不寻求汉唐的这些做法呢?找不到天旱的原由,没有可以归咎的地方,那就是 上天的原因,听之任之罢了。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归结为天祸,凭借毫无 根据的说法,就说是我的罪孽。嘿,那不是这样的啊!找来巫师去驱赶旱神,已 经是迂腐的做法了,现在这样做,恐怕再没有比这更愚蠢的吧?杀了我如果对人
有益,我哪里会吝惜一死呢?如果没有益处,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来増添罪恶呢? 滥杀无辜是不仁,轻信惑言是不智,不仁不智,大帅怎么会采取这样的做法呢? 先生您是他的下属,因此冒昧私下里向您申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 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这个人向驴道歉后就醒了,(于是)向大帅请求并释放了驴。人们心里一开始不 髙兴。不久就下了雨,下雨就整月不停,涝灾泛滥伤害禾苗,这年于是没有收成, 没有人再议论这头驴了。 (据四部丛刊本《滹南遗老集》) 【注】①厌禳(rang):祭犯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小数:此指小法术。②暴巫 投魃(ba)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民家有产白驴者 适:正巧 B.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委:委托 C.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爱:吝惜 D.人情初不怿也 怿:高兴 5.B(委:顺随,即听任不管,听之任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人臆倡,众万以附 ②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③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④潦溢伤禾,岁率以空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6.B(①副词,表顺承,可译为“于是”“就”;②连词,表修饰;③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④连词,表修饰 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B.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7.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文章是一篇寓言故事,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寓意。(3分) 8.这篇寓言假托一个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1分)讥讽当权者迷信愚 妄、不仁不智的本性,揭露统治者才是致祸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揭示了无知妄 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寓意3点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可得2分。)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4分) (2)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3分) (3)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3分) 9.(1)(你们要)烧死我,我冤枉啊!天灾流行,是你们人类自己遭 受的灾难,与我又有什么相干呢?(“冤哉焚也”,倒装句式1分;“罹”1分; “吾何预焉”2分,译成“关我什么事呢”亦可。) (2)已经是迂腐的做法了,现在这样做,恐怕再没有比这更愚蠢的吧?(“既”1 分;“兹”1分;“无乃复甚”,凝固短语句式1分,句意1分;满分为止。)
有益,我哪里会吝惜一死呢?如果没有益处,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来增添罪恶呢? 滥杀无辜是不仁,轻信惑言是不智,不仁不智,大帅怎么会采取这样的做法呢? 先生您是他的下属,因此冒昧私下里向您申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 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这个人向驴道歉后就醒了,(于是)向大帅请求并释放了驴。人们心里一开始不 高兴。不久就下了雨,下雨就整月不停,涝灾泛滥伤害禾苗,这年于是没有收成, 没有人再议论这头驴了。 (据四部丛刊本《滹南遗老集》) 【注】①厌禳(ráng):祭犯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小数:此指小法术。②暴巫 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民家有产白驴者 适:正巧 B.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委:委托 C.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爱:吝惜 D.人情初不怿也 怿:高兴 5.B(委:顺随,即听任不管,听之任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人臆倡,众万以附 ②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③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④潦溢伤禾,岁率以空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6.B(①副词,表顺承,可译为“于是”“就”;②连词,表修饰;③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④连词,表修饰。) 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B.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7.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8.文章是一篇寓言故事,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寓意。(3 分) 8.这篇寓言假托一个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1 分)讥讽当权者迷信愚 妄、不仁不智的本性,揭露统治者才是致祸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揭示了无知妄 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寓意 3 点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可得 2 分。)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4 分) (2)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3 分) (3)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3 分) 9.(1)(你们要)烧死我,我冤枉啊!天灾流行,是你们人类自己遭 受的灾难,与我又有什么相干呢?(“冤哉焚也”,倒装句式 1 分;“罹”1 分; “吾何预焉”2 分,译成“关我什么事呢”亦可。) (2)已经是迂腐的做法了,现在这样做,恐怕再没有比这更愚蠢的吧?(“既”1 分;“兹”1 分;“无乃复甚”,凝固短语句式 1 分,句意 1 分;满分为止。)
(3)这个人向驴道教后就醒了,(于是)向大帅请求并释放了驴。(“谢而觉”2 分;兼词“诸”1分,连词“而”1分;“释”1分;满分为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题3分) 任光禄竹溪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 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 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 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 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 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 “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 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 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 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 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 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 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 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 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选自《古 文鉴赏辞典》)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薪:这里是“当作柴 草 B.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探求 C.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胜景 D.固有不能间也欤 间:参与。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 ②而母立于兹 B.①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 C.①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 ②不能容于远近 D.①甥其为我记之 ②其孰能讥 之乎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任光禄志趣高雅的一组是 ①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②竹间作一小楼, 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3)这个人向驴道教后就醒了,(于是)向大帅请求并释放了驴。(“谢而觉”2 分;兼词“诸”1 分,连词“而”1 分;“释”1 分;满分为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2 分,每题 3 分) 任光禄竹溪 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 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 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 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 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 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 “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 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 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 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 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 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 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 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 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选自《古 文鉴赏辞典》)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薪:这里是“当作柴 草”。 B. 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探求 C. 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胜景 D. 固有不能间也欤 间:参与。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 ②而母立于兹 B.①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 C.①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 ②不能容于远近 D.①甥其为我记之 ②其孰能讥 之乎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任光禄志趣高雅的一组是 ①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②竹间作一小楼, 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③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④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 ⑤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⑥竹固可以不出江 南而取贵也哉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游京师显贵人家之园的见闻感受,那里奇花异石屡见不鲜,惟竹 不可得 B.任光禄虽然身处江南,但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而是在荆溪之上治园,“遍 治以竹” C.这篇小品文,多记竹溪景物,并借题发挥,对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贱竹 的怪现象作了针砭,也赞扬了任光禄孤高独立的人品 D.《竹溪记》名为记,实际是一篇议论文。所记中心事件是作者舅父任光禄治园 植竹一事,但文章并没有记叙事件的始末,却把重点放在了议论上 13.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3分) (2)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 (4分) (3)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3分 9.D(间:间隔,阻止) 10.B(B乃:作副词,竟。A而:前者连词,表递进,并且;后者代词,你的。C 于:前者介词,比;后者介词,被。D其:前者语气副词,表祈请:后者语气副 词,表反问) 11.B(①句写京师人把竹子当作宝;④句是写任光禄的凛然气节;⑥句写竹子) 12.C(简记或不记竹溪景物) 13.(1)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 花置石的地方” (2)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 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 (3)既然这样,那么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搜集, 然后心里才高兴。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2分)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 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 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 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 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①,发甲卒为穿圹, 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 “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 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⑥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 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
③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④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 ⑤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⑥竹固可以不出江 南而取贵也哉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 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游京师显贵人家之园的见闻感受,那里奇花异石屡见不鲜,惟竹 不可得。 B. 任光禄虽然身处江南,但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而是在荆溪之上治园,“遍 治以竹”。 C. 这篇小品文,多记竹溪景物,并借题发挥,对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贱竹 的怪现象作了针砭,也赞扬了任光禄孤高独立的人品。 D.《竹溪记》名为记,实际是一篇议论文。所记中心事件是作者舅父任光禄治园 植竹一事,但文章并没有记叙事件的始末,却把重点放在了议论上。 13. 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3 分) (2) 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 (4 分) (3) 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3 分) 9. D(间:间隔,阻止) 10.B(B 乃:作副词,竟。A 而:前者连词,表递进,并且;后者代词,你的。C 于:前者介词,比;后者介词,被。D 其:前者语气副词,表祈请;后者语气副 词,表反问) 11. B(①句写京师人把竹子当作宝;④句是写任光禄的凛然气节;⑥句写竹子) 12. C (简记或不记竹溪景物) 13. (1)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 花置石的地方”。 (2)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 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 (3)既然这样,那么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搜集, 然后心里才高兴。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22 分)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 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 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 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 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①,发甲卒为穿圹, 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 “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 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⑥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 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
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 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 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 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 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 “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 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 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 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 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题凑:古代贵族死后,椁室用厚木累积而成,木的头端都向内,称题 凑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群臣丧之丧:为……服丧 B.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叮嘱 C.赍以姜枣 赍:购买 D.于是庄王谢优孟 谢:感谢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 ②有敢以马谏者 B.①马者王之所爱也 ②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①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②如孙叔敖之为楚相 D.①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②封之寝丘四百户,以 奉其祀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 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B.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 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C.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 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D.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 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优孟,是楚国的乐工。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用委婉幽默的方式对君王进 行讽谏,这种讽谏效果颇佳。 B.孙叔敖是楚国的宰相,在生时,竭诚尽忠,廉洁奉公,以此来治理楚国,楚 国因此而得以称霸。他死后,他儿子穷得要卖柴度生。 C.优孟请求用六畜之道来安葬楚王的爱马,采用火化的方式,用铜锅作棺椁, 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祭祀它。 D.优孟曾得到楚相孙叔敖的赏识厚待,当他知道了孙叔敖的儿子贫困得要卖柴 为生时,他知恩图报,帮孙叔敖及其儿子讨回了公道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 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 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 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 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 “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 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 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 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 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题凑:古代贵族死后,椁室用厚木累积而成,木的头端都向内,称题 凑。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使群臣丧之 丧:为……服丧 B.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叮嘱 C.赍以姜枣 赍:购买 D.于是庄王谢优孟 谢:感谢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 ②有敢以马谏者 B.①马者王之所爱也 ②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C.①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②如孙叔敖之为楚相 D.①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②封之寝丘四百户,以 奉其祀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 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B.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 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C.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 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D.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 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优孟,是楚国的乐工。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用委婉幽默的方式对君王进 行讽谏,这种讽谏效果颇佳。 B.孙叔敖是楚国的宰相,在生时,竭诚尽忠,廉洁奉公,以此来治理楚国,楚 国因此而得以称霸。他死后,他儿子穷得要卖柴度生。 C.优孟请求用六畜之道来安葬楚王的爱马,采用火化的方式,用铜锅作棺椁, 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祭祀它。 D.优孟曾得到楚相孙叔敖的赏识厚待,当他知道了孙叔敖的儿子贫困得要卖柴 为生时,他知恩图报,帮孙叔敖及其儿子讨回了公道。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