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第一中学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聂仲生 审题:聂歌 、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噱头(jue)勾当(gou)攻讦(je)量体裁衣( liang) B.熨帖(yu)档次(dang)慰藉(je)冠冕堂皇(guon) C.拮据(j) 逮捕(dai) 桌帏(wei)残羹冷炙(zhi) D.倾圮(pi)打烊(yong)炮烙(lu)飞来横祸heng) 答案:D(A.噱ⅹue头量 liang体裁衣;B.档dang次冠guan冕堂皇;C.逮di捕桌 帏we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朋友送给我们一条名贵的蝴蝶犬,女儿欢呼鹊跃,先生却嫌它吵,而我则因为它把家里 弄得又脏又乱而非常苦恼 我们有不少的文化管理者太急功近利,对文化遗产进行涸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 不负责任的行为 C.上海世博会“磁场”效应开始彰显。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中,共有近60万游客蜂 涌而入,这也创下了双休日入园人次的最高纪录 D.又是地震,又是灾难,近期全球地震频烦,无数人在倾刻之间失去生命,灾难带来的断 壁残垣以及残疾、孤儿现象让人心痛。 答案:B(A:鹊一一雀:C:涌一一拥;D:烦—一繁,倾一一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这家企业在危机发生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找理由推脱责任,让本可继 续下去的合作,变得很难进行。 B.虽然多数国人已是居者有其屋,但大家仍都忙于“挣钱”,唯恐钱不够用,既无安全感, 又有危机感,如此一来,便有了季孙之忧。 C.为能听到这场盼望已久的讲座,下车伊始,他就匆匆忙忙地往礼堂赶,舍不得浪费一分 钟 D.某出版社分册出版了一部散文全集,各册书的颜色、用纸都不统一。对此,责任编辑说: 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但对出版书籍的其他环节,我就望尘莫及了。” 答案:A(B项季孙之忧:比喻来自内部的忧患;C项下车伊始:旧指新官刚到任。 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D项应将“望尘莫及”改为“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鞭 长莫及”,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中国馆本身的设计容量和接待能力有一定限度,世博会开幕前,呼吁中国游客将参 观机会留给外国游客,上海本地游客将参观机会留给外地游客。 B.我国成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送入太 空,这是连续发射的我国今年的第4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C.在新课改形势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经常看书、读报,不断地参加培训学习,否则 就会对许多新事物感到陌生,说话做事也就难免贻笑大方
衡阳县第一中学 2011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命题:聂仲生 审题:聂歌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噱.头(jué) 勾.当(gòu) 攻讦.(jié) 量.体裁衣(liáng) B.熨.帖(yù) 档.次(dǎng) 慰藉.(jiè) 冠.冕堂皇(guàn) C.拮据.(jū) 逮.捕(dǎi) 桌帏.(wěi) 残羹冷炙.(zhì) D.倾圮.(pǐ) 打烊.(yàng) 炮烙.(luò) 飞来横.祸(hèng) 答案:D (A.噱.xué头 量.liàng 体裁衣;B.档.dàng 次 冠.guān 冕堂皇; C.逮.dài 捕 桌 帏.wé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朋友送给我们一条名贵的蝴蝶犬,女儿欢呼鹊跃,先生却嫌它吵,而我则因为它把家里 弄得又脏又乱而非常苦恼。 B.我们有不少的文化管理者太急功近利,对文化遗产进行涸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 不负责任的行为。 C.上海世博会“磁场”效应开始彰显。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中,共有近 60 万游客蜂 涌而入,这也创下了双休日入园人次的最高纪录。 D.又是地震,又是灾难,近期全球地震频烦,无数人在倾刻之间失去生命,灾难带来的断 壁残垣以及残疾、孤儿现象让人心痛。 答案:B (A;鹊——雀; C:涌——拥;D:烦——繁,倾——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家企业在危机发生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找理由推脱..责任,让本可继 续下去的合作,变得很难进行。 B.虽然多数国人已是居者有其屋,但大家仍都忙于“挣钱”,唯恐钱不够用,既无安全感, 又有危机感,如此一来,便有了季孙之忧 ....。 C.为能听到这场盼望已久的讲座,下车伊始 ....,他就匆匆忙忙地往礼堂赶,舍不得浪费一分 钟。 D.某出版社分册出版了一部散文全集,各册书的颜色、用纸都不统一。对此,责任编辑说: “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但对出版书籍的其他环节,我就望尘莫及 ....了。” 答案:A(B 项季孙之忧:比喻来自内部的忧患;C 项下车伊始:旧指新官刚到任。 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D 项应将“望尘莫及”改为“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鞭 长莫及”,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中国馆本身的设计容量和接待能力有一定限度,世博会开幕前,呼吁中国游客将参 观机会留给外国游客,上海本地游客将参观机会留给外地游客。 B.我国成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送入太 空,这是连续发射的我国今年的第 4 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C.在新课改形势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经常看书、读报,不断地参加培训学习,否则 就会对许多新事物感到陌生,说话做事也就难免贻笑大方
D.北大招生办公室公布了20l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办法明确,获得推荐的高 中生须“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 答案:C(A主语残缺,在“呼吁”前加上“主办方”:B语序不当,该句改为“我国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我国今 年连续发射的第4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D句子杂糅,将“了”改为“的”。) 5.下面是一则手机充电程序的说明,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将充电器插上电源再将充电插头按正确的方向与手机底部的插孔连接此时手机开始充电。 当电池充满时,充电自动停止,此时按住插头下边的按钮便可将充电插头取下。 A.电池符号会开始从右向左逐渐增长,并且屏幕会显示“正在充电”,表示正在充电,手 机顶部的状态指示灯会固定为红色。 B.屏幕会显示“正在充电”,并且电池符号会与此同时开始从右向左逐渐增长,手机顶部 的状态指示灯会相应固定为红色这一色彩,表示此时正在充电 C.屏幕会显示“正在充电”,并且电池符号会从右向左跳跃式地逐渐增长,手机顶部的状 态指示灯显示出鲜艳的红色,表示正在强有力地充电。 D.屏幕会显示“正在充电”,并且电池符号会从右向左逐渐增长,手机顶部的状态指示灯 会固定为红色,表示正在充电 答案:D。(A项句序颠倒不连贯。B项用语啰嗦不简明。C项滥用修饰不得体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书魏郑公传后曾巩 予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 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 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 取小亮①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 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 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 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书未尝 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 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 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 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 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日: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 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 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或曰:“造辟②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日: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今万一有是理, 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
D.北大招生办公室公布了 2011 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办法明确,获得推荐的高 中生须“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 答案:C(A 主语残缺,在“呼吁”前加上“主办方”;B 语序不当,该句改为“我国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我国今 年连续发射的第 4 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D 句子杂糅,将“了”改为“的”。) 5.下面是一则手机充电程序的说明,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将充电器插上电源,再将充电插头按正确的方向与手机底部的插孔连接,此时手机开始充电。 当电池充满时,充电自动停止,此时按住插头下边的按钮便可将充电插头取下。 A.电池符号会开始从右向左逐渐增长,并且屏幕会显示“正在充电”,表示正在充电,手 机顶部的状态指示灯会固定为红色。 B.屏幕会显示“正在充电”,并且电池符号会与此同时开始从右向左逐渐增长,手机顶部 的状态指示灯会相应固定为红色这一色彩,表示此时正在充电。 C.屏幕会显示“正在充电”,并且电池符号会从右向左跳跃式地逐渐增长,手机顶部的状 态指示灯显示出鲜艳的红色,表示正在强有力地充电。 D.屏幕会显示“正在充电”,并且电池符号会从右向左逐渐增长,手机顶部的状态指示灯 会固定为红色,表示正在充电。 答案:D。(A 项句序颠倒不连贯。B 项用语啰嗦不简明。C 项滥用修饰不得体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书魏郑公传后 曾巩 予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 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 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 取小亮①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 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 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 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 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书,未尝 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 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 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 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 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 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 之所以讳者,恶也, 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 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 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 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 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或曰:“造辟②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今万一有是理, 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
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三卷“欧苏古文派”,有删改) 注释:①亮:同“谅”,忠信。②辟:君主、国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 徒:仅仅 B.则思唐之所以治 治:太平 C.而始恨郑公不在世 恨:遗憾 D.成区区之小让 让:礼让 答案:A徒: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课文链接: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语文必修3》 P55《师说》:B.天下大治:C.此三者,吾遗恨也《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88《伶官传 序》:D.一家让,一国兴让《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36《大学》节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C.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造辟而言,诡辞而出 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 答案:A语气助词,表示揣测。吾其无意于人世矣(语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93《祭 十二郎文》):B.连词,和、同/介词,连同(语出《语文必修4》P63《苏武传》):C.连 词,因为/介词,因为(语出《语文必修1》P18《荆轲刺秦王》):D.连词,表顺承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语出《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59《诸子 语类》三则)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 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B.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 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C.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 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D.況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 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答案:A注意兼语的断句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立论明确,并以史实为证反复论说了什么是真正的“治国”之道。作者指出“唐之 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太宗能纳谏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B.本文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论题进行了阐述,既列举了魏征、伊尹、周公等人作为正面例 证,亦举了桀、纣等君王作为反面例证;既从为臣的角度谈进谏,亦从君王的角度谈纳谏。 C.《春秋》记史的原则是替君主、父母、贤德的人掩饰、隐瞒他们不好的行为,这种记史 的方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大臣焚烧自己谏稿的行为是符合“春秋笔法”的精神的
噫! 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三卷“欧苏古文派”,有删改) 注释:①亮:同“谅”,忠信。②辟:君主、国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 A.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 徒:仅仅 B.则思唐之所以治. 治:太平 C.而始恨.郑公不在世 恨:遗憾 D.成区区之小让. 让:礼让 答案:A 徒: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课文链接: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语文必修 3》 P55《师说》;B.天下大治;C.此三者,吾遗恨也《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88《伶官传 序》;D.一家让,一国兴让《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36《大学》节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C.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造辟而.言,诡辞而出 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 答案: A 语气助词,表示揣测。吾其.无意于人世矣(语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93《祭 十二郎文》);B.连词,和、同/介词,连同(语出《语文必修 4》P63《苏武传》);C.连 词,因为/介词,因为(语出《语文必修 1》P18《荆轲刺秦王》);D.连词,表顺承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语出《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59《诸子 语类》三则)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 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B. 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 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C. 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 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D. 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 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答案:A 注意兼语的断句。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文章立论明确,并以史实为证反复论说了什么是真正的“治国”之道。作者指出“唐之 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太宗能纳谏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B.本文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论题进行了阐述,既列举了魏征、伊尹、周公等人作为正面例 证,亦举了桀、纣等君王作为反面例证;既从为臣的角度谈进谏,亦从君王的角度谈纳谏。 C.《春秋》记史的原则是替君主、父母、贤德的人掩饰、隐瞒他们不好的行为,这种记史 的方法,被称为 “春秋笔法”。大臣焚烧自己谏稿的行为是符合“春秋笔法”的精神的
D.作者赞扬了魏征,并明确提出了公开诤谏内容以“告万世”的主张,这种行为无疑是正确 的,但客观上将会暴露封建帝王的缺点与过错,这在当时无疑要担当一定的政治风险。 9.C意思弄反了。对“春秋笔法”的理解有误,参阅《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春秋笔法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3分) 译文:极其公正的方法,不是不许别人讲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大公至正”“灭人言” 为记分点 (2)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3分) 译文:认为谏诤是应当掩盖的,这是把谏诤当作不好的事情(“以……为”、“掩”、“美” 为记分点,3分) (3)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4分) 译文:而(让后世人)必然认定那过错通常在君主身上,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自己身上, 这哪里说得上是爱护他们的君主呢?(前两个分句各1分,“岂……欤”1分,主谓倒装1 分) 参考译文 我看到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听从群臣的意见,而魏郑公这些人喜逢这个好时代,他们 感激太宗的知遇之恩,事情不论大小,没有不直言进谏的。虽然这是由于他们的忠诚,也是 因为能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这样的啊。那么,我想唐代之所以太平,太宗之所以被称为贤君 前代的君主之所以比不上太宗,根本原因大概都在这里吧。能够知道魏郑公有谏诤的事情, 是因为他的奏章还保存在 君王任用臣子,臣子侍奉君王的原则是什么呢?只是极其公正罢了。极其公正的原 不是不许别人讲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博取小信来讨好自己的君主,这是不可以做的事。还 有更不可以做的事:认为谏诤是应当掩饰的,这是把谏诤当作不好的事情,那么后代谁还会 正又将使后代的君主认为前代没有诤速的情况。这就开肩了憤怠和忌违进速风气的先河 唐太宗晚年,许多大臣明知这层意思,但不进言,致使他越来越不明白治理天下的失误,后 来出现辽东败亡的情况,才开始遗憾魏征不在世了,不曾知道他后悔的念头是从无人进谏而 引发的 那伊尹、周公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伊尹、周公恳切率直地规劝他们的君主,言辞极其深 刻,事情又非常紧迫,他们的谏词保存在《尚书》里,不曾湮没。到现在,人们还称颂太甲、 成王为贤君,伊尹、周公为良相,是因为他们的谏书还能见得到。假使当时就把谏书删减毁 弃,成就小小的谦让的名声,那么后世依据什么来谏诤?又根据什么知道他们是德才兼备的 人呢?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秦始皇这些国君的败亡,原来是他们的臣下的进谏的 言辞没有流传下来。这不是史官的遗漏,而是当时的大臣不敢进谏才这样的。那么进谏的言 辞没有流传下来,这是这几个国君的恶行更加昭然于后世的原因 有人说:“《春秋》记史的原则是替君主、父母、贤德的人掩饰隐瞒过错。”与此正好 相反。《舂秋》里所掩饰、隐瞒的都是不好的行为,接受谏诤怎么能说是不好的行为呢?又 说:“既然这样,那么,焚毁谏稿的人不对吗?”我说:“焚稿的人是谁呢?这不是伊尹、 周公做的,而是近世博取小信的人干的。那事情又不对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把焚稿当作掩 饰君主过错的方法,而让后世去传扬这件事,这就使得后世看不到奏章的正确与否,而(让 后世人)必然认定那过错通常在君主,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自己身上,这哪里说得上是爱 他们的君主呢? 又有人说:“到君主面前说的话,出来不把实话告诉别人”,与此不同。我说:这不 是圣人说过的话。即使万一有这样的理论,也是说君臣之间,议论的时候,不想对当时的人 泄漏他们的话语罢了,哪里是想杜绝告诉万世的人呢? 唉!用真实信诚要求自己、侍奉君主,而且对万世不欺瞒的人,就是郑公啊! 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D.作者赞扬了魏征,并明确提出了公开诤谏内容以“告万世”的主张,这种行为无疑是正确 的,但客观上将会暴露封建帝王的缺点与过错,这在当时无疑要担当一定的政治风险。 9.C 意思弄反了。对“春秋笔法”的理解有误,参阅《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春秋笔法”。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3 分) 译文: 极其公正的方法,不是不许别人讲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大公至正”“ 灭人言” “ 掩己过 ” , 为 记 分 点 , 3 分 ) (2)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3 分) 译文:认为谏诤是应当掩盖的,这是把谏诤当作不好的事情( “以……为”、“掩”、“ 美” 为记分点,3 分) (3)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4 分) 译文:而(让后世人)必然认定那过错通常在君主身上,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自己身上, 这哪里说得上是爱护他们的君主呢?(前两个分句各 1 分,“岂……欤” 1 分,主谓倒装 1 分) 参考译文 我看到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听从群臣的意见,而魏郑公这些人喜逢这个好时代,他们 感激太宗的知遇之恩,事情不论大小,没有不直言进谏的。虽然这是由于他们的忠诚,也是 因为能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这样的啊。那么,我想唐代之所以太平,太宗之所以被称为贤君, 前代的君主之所以比不上太宗,根本原因大概都在这里吧。能够知道魏郑公有谏诤的事情, 是因为他的奏章还保存在。 君王任用臣子,臣子侍奉君王的原则是什么呢?只是极其公正罢了。极其公正的原则, 不是不许别人讲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博取小信来讨好自己的君主,这是不可以做的事。还 有更不可以做的事:认为谏诤是应当掩饰的,这是把谏诤当作不好的事情,那么后代谁还会 去当面谏诤呢?况且前代的君主有纳谏的美德,可是后代看不见,那就不只是失掉一时的公 正,又将使后代的君主认为前代没有诤谏的情况。这就开启了惰怠和忌讳进谏风气的先河。 唐太宗晚年,许多大臣明知这层意思,但不进言,致使他越来越不明白治理天下的失误,后 来出现辽东败亡的情况,才开始遗憾魏征不在世了,不曾知道他后悔的念头是从无人进谏而 引发的。 那伊尹、周公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伊尹、周公恳切率直地规劝他们的君主,言辞极其深 刻,事情又非常紧迫,他们的谏词保存在《尚书》里,不曾湮没。到现在,人们还称颂太甲、 成王为贤君,伊尹、周公为良相,是因为他们的谏书还能见得到。假使当时就把谏书删减毁 弃,成就小小的谦让的名声,那么后世依据什么来谏诤?又根据什么知道他们是德才兼备的 人呢?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秦始皇这些国君的败亡,原来是他们的臣下的进谏的 言辞没有流传下来。这不是史官的遗漏,而是当时的大臣不敢进谏才这样的。那么进谏的言 辞没有流传下来,这是这几个国君的恶行更加昭然于后世的原因。 有人说:“《春秋》记史的原则是替君主、父母、贤德的人掩饰隐瞒过错。”与此正好 相反。《春秋》里所掩饰、隐瞒的都是不好的行为,接受谏诤怎么能说是不好的行为呢?又 说:“既然这样,那么,焚毁谏稿的人不对吗?”我说:“焚稿的人是谁呢?这不是伊尹、 周公做的,而是近世博取小信的人干的。那事情又不对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把焚稿当作掩 饰君主过错的方法,而让后世去传扬这件事,这就使得后世看不到奏章的正确与否,而(让 后世人)必然认定那过错通常在君主,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自己身上,这哪里说得上是爱 他们的君主呢?” 又有人说:“到君主面前说的话,出来不把实话告诉别人”, 与此不同。我说:这不 是圣人说过的话。即使万一有这样的理论,也是说君臣之间,议论的时候,不想对当时的人 泄漏他们的话语罢了,哪里是想杜绝告诉万世的人呢? 唉!用真实信诚要求自己、侍奉君主,而且对万世不欺瞒的人,就是郑公啊!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李弥逊 饭饱东岗晩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岀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υ。 [注]①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 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②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 (1)、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和人物构成的?请简要 概括。(4分) 答:第一问:这首诗围绕“晩步”,描绘了一幅淸新淡雅、别具田园情调的画面。(分)第 二问:画面构成:石梁秧畦、谷深道狭、栖鸟归林、行人问路、渡者唤船等。(2分) (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 赏析。(3分) 答:第一问:从整首诗来看,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乐景衬哀情也可)前六句所写的 优美的田园景象与结尾两句所写的中原战火纷飞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1分) 第二问:鲜明地突出了诗人身处江湖而心系国事的胸襟。(2分)(意思答对即可。)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塭英雄沮?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运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陶潜《归去来兮辞》) (3)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略论思维的“惰性 章炳元 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 从而预见未来。爱因斯坦依据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光线偏折、引力红移、引力辐射等科学预言 马克思依据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表明了 人类的思维具有多么惊人的科学预见性!不仅如此,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 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代化水平,充分 显示了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的巨大威力!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人类的思维除了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面外,又有保守性 和“惰性”的一面;它既能跑到实践的前面去指导实践,又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 发展。毛泽东同志曾列举当年游击战争的例子说:当斗争发展使我们离开山头跑向平地后, 我们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们的思想依然还是在山上"。这种思想落后于存在的现象 除去客观因素外,正是思维“惰性”的反映。自然界的物体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 性”,因此静止的东西你要让它动起来必须下大力,而运动着的东西你要让它停下来也必须 花大劲。人们的思想也往往这样:当一种新事物、新理论刚刚出世时,总会受到各方面的挑 剔和反对,许多新发现往往就这样被室息于呱呱坠地之时;可是,对于已经流行的观点,即 使有弊病也很难纠正。贝佛里奇在列举科学史上许多这样的事例后说:人具有一种“对新设
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东岗晚步 李弥逊①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②。 [注] ① 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 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②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 (1)、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和人物构成的?请简要 概括。(4 分) 答:第一问: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别具田园情调的画面。(2 分)第 二问:画面构成:石梁秧畦、谷深道狭、栖鸟归林、行人问路、渡者唤船等。(2 分) (2)从整首诗 ...来看,诗人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 赏析。(3 分) 答:第一问:从整首诗来看,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乐景衬哀情也可)前六句所写的 优美的田园景象与结尾两句所写的中原战火纷飞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1 分) 第二问:鲜明地突出了诗人身处江湖而心系国事的胸襟。(2 分)(意思答对即可。) 12.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1)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陶潜《归去来兮辞》) (3)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略论思维的“惰性” 章炳元 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 从而预见未来。爱因斯坦依据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光线偏折、引力红移、引力辐射等科学预言, 马克思依据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表明了 人类的思维具有多么惊人的科学预见性!不仅如此,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 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代化水平,充分 显示了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的巨大威力!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人类的思维除了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面外,又有保守性 和“惰性”的一面;它既能跑到实践的前面去指导实践,又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 发展。毛泽东同志曾列举当年游击战争的例子说:当斗争发展使我们离开山头跑向平地后, “我们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们的思想依然还是在山上”。这种思想落后于存在的现象, 除去客观因素外,正是思维“惰性”的反映。自然界的物体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 性”,因此静止的东西你要让它动起来必须下大力,而运动着的东西你要让它停下来也必须 花大劲。人们的思想也往往这样:当一种新事物、新理论刚刚出世时,总会受到各方面的挑 剔和反对,许多新发现往往就这样被窒息于呱呱坠地之时;可是,对于已经流行的观点,即 使有弊病也很难纠正。贝佛里奇在列举科学史上许多这样的事例后说:人具有一种“对新设
想的抗拒心理″。席勒在谈到这种抗拒心理时甚至这样说:"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 基本法则。 形成这种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人脑有一种依据业已流行的 传统观念,而不是依据面前的新情况作判断、论是非的强烈倾向。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 经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 的观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而爱因斯坦正是 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辐射和吸收上,创立了光的量子 学说,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 定律”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 亚里斯多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的错误观点。为此,伽利 略深有感触地说:“这些人甘心情愿做亚里斯多徳的奴隶,把他的什么话都奉为圣旨,一点 不能违反。”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 面前却步了。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 是“一片狰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看来, 正是胆怯和害怕岀错扼杀了维勒的创造性思维,使他畏缩不前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 光说得好:“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扼杀了创造性思 维,也就扼杀了科学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项开创性工作,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就要破除思维的“惰性"。倘若只 会顺着权威的思路和传统的观念去想,只会进行再生性的和习惯性的思维,那么我们的事业 就不可能有开拓和进屐。唯有跳岀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等 惰性”心理,才能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性,使创造性思维的灿烂花朵盛开,杰出丰硕的果 头。 (选自《语文读本》第五册) 1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精辟指出了人类容易产生思维惰性的三个主观原因—一因循守旧、迷信权威、怕犯 B.本文充分发挥敢于质疑的精神,对“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一一人类思维惰性产生的心理 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C.作者鼓励人们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思维桎梏,克服思维的“惰性”,让创造思维的花朵盛 开 D.文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和著名人物的许多言论,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却又无 堆砌之感 答案:B项中恩格斯所言的“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指人类的思维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而不 是“思维的惰性” 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因而能自觉地控制 思维“惰性”的产生。 B.人类只要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三种“惰性”心理, 就能充分发挥好思维的创造性。 C.人类思维常常超前于实践,又时时会落后于实践:既能指导实践,又限制新事物发展, 所以人类难以驾驭。 D.人脑中的固守现成流行的传统观念的倾向,使得人们无法对面前的新情况作出是非判断。 答案:D(A强加因果,况且,思维惰性也不能自觉控制。B文中指出的三种心理只是阻碍
想的抗拒心理”。席勒在谈到这种抗拒心理时甚至这样说:“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 基本‘法则’。” 形成这种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人脑有一种依据业已流行的 传统观念,而不是依据面前的新情况作判断、论是非的强烈倾向。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 经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 的观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而爱因斯坦正是 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辐射和吸收上,创立了光的量子 学说,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 定律”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 亚里斯多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的错误观点。为此,伽利 略深有感触地说:“这些人甘心情愿做亚里斯多德的奴隶,把他的什么话都奉为圣旨,一点 不能违反。”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 面前却步了。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 是“一片狰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看来, 正是胆怯和害怕出错扼杀了维勒的创造性思维,使他畏缩不前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 光说得好:“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扼杀了创造性思 维,也就扼杀了科学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项开创性工作,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就要破除思维的“惰性”。倘若只 会顺着权威的思路和传统的观念去想,只会进行再生性的和习惯性的思维,那么我们的事业 就不可能有开拓和进展。唯有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等 “惰性”心理,才能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性,使创造性思维的灿烂花朵盛开,杰出丰硕的果 实。 (选自《语文读本》第五册) 1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精辟指出了人类容易产生思维惰性的三个主观原因——因循守旧、迷信权威、怕犯 错误。 B.本文充分发挥敢于质疑的精神,对“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惰性产生的心理 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C.作者鼓励人们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思维桎梏,克服思维的“惰性”,让创造思维的花朵盛 开。 D.文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和著名人物的许多言论,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却又无 堆砌之感。 答案:B 项中恩格斯所言的“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指人类的思维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而不 是“思维的惰性” 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因而能自觉地控制 思维“惰性”的产生。 B.人类只要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三种“惰性”心理, 就能充分发挥好思维的创造性。 C.人类思维常常超前于实践,又时时会落后于实践;既能指导实践,又限制新事物发展, 所以人类难以驾驭。 D.人脑中的固守现成流行的传统观念的倾向,使得人们无法对面前的新情况作出是非判断。 答案:D(A 强加因果,况且,思维惰性也不能自觉控制。B 文中指出的三种心理只是阻碍
思维创造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的主观因素,二者不能构成充分条件关系。C强加因果,推不 出“人类难以驾驭”的结论) 15.作者说,人类的思维有保守性和“惰性”的一面。请分条概括其依据。(6分) 答:①毛泽东列举的游击战争时思想落后于存在的现象;②改变自然界物体运动状态比较费 力:③新理论诞生总受到流行观念的挑剔和反对:④贝佛里奇认为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 抗拒心理。(每一条2分,答对三条满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墙 梅苑 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大 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 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每次我踯躅在途中时,总觉得 这是我天中最欢愉写意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可以抛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郁闷 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恣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 蓝的云空,溶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 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 绝。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的生命的音符。但 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意为了什么?为了些什么? 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太空。让多 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让我把一切郁闷幻化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 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 坚固的墙。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我无法再将思想放纵成-匹 野马,因为它无法跃过那堵墙-那堵高高的、厚厚的、红红的、坚固的墙。 每天,我得在墙的阴影下走过,仿佛走在一条狭窄的暗道。看不见耀眼的朝阳,看不到 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这条小径也失去了昔日的僻静,因为有些人喜欢这堵墙 这堵阴阴暗暗而能躲避阳光的墙,所以,这小径变成-条普通的小路。为了避免阻碍交通 我再不能挪着极慢的步子踯躅,只像过往的行人一样匆匆来去。于是,这一段原属于欢愉的 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 这原是种微妙的意觉,我骤然由此领悟到善恶、美丑、得失相距的微少,少得有时我 们无法用肉眼去衡量。你说这堵墙是自然的破坏者吗?然而,它却是时代的产物,它能替一 些求庇护的人,挡住刺目的光线。墙又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有人的地方,必须有 墙。墙少的地方,只是落后的山区。墙越多越高的地方,是最进步繁荣的都市,你能否认这 句话的真理吗?然而,世界上许多罪恶的事,都在墙的阴影下产生,你又能否认吗?因此 你说:墙是庇护人类,还是纵容罪恶? 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何况,真理也不是绝 对的,都随着人类的思想而转移,正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墙的善恶。有时,你以为最美好 不过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完美。你最欣赏的人物,可能在别人眼中充满瑕疵。因为美丑、 善恶、得失,还没有一定的标准界线,多少要掺入一些主观。所以,我们无须要求别人符合
思维创造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的主观因素,二者不能构成充分条件关系。C 强加因果,推不 出“人类难以驾驭”的结论) 15.作者说,人类的思维有保守性和“惰性”的一面。请分条概括其依据。(6 分) 答:①毛泽东列举的游击战争时思想落后于存在的现象;②改变自然界物体运动状态比较费 力;③新理论诞生总受到流行观念的挑剔和反对;④贝佛里奇认为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 抗拒心理。(每一条 2 分,答对三条满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墙 梅苑 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大 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 以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每次我踯躅在途中时,总觉得 这是我一天中最欢愉写意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可以抛开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郁闷, 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恣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 蓝的云空,溶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 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 绝。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的生命的音符。但 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意为了什么?为了些什么? 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太空。让多 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让我把一切郁闷幻化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 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 坚固的墙。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我无法再将思想放纵成一匹 野马,因为它无法跃过那堵墙---那堵高高的、厚厚的、红红的、坚固的墙。 每天,我得在墙的阴影下走过,仿佛走在一条狭窄的暗道。看不见耀眼的朝阳,看不到 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这条小径也失去了昔日的僻静,因为有些人喜欢这堵墙, 这堵阴阴暗暗而能躲避阳光的墙,所以,这小径变成一条普通的小路。为了避免阻碍交通, 我再不能挪着极慢的步子踯躅,只像过往的行人一样匆匆来去。于是,这一段原属于欢愉的 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 这原是一种微妙的意觉,我骤然由此领悟到善恶、美丑、得失相距的微少,少得有时我 们无法用肉眼去衡量。你说这堵墙是自然的破坏者吗?然而,它却是时代的产物,它能替一 些求庇护的人,挡住刺目的光线。墙又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有人的地方,必须有 墙。墙少的地方,只是落后的山区。墙越多越高的地方,是最进步繁荣的都市,你能否认这 句话的真理吗?然而,世界上许多罪恶的事,都在墙的阴影下产生,你又能否认吗?因此, 你说:墙是庇护人类,还是纵容罪恶? 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何况,真理也不是绝 对的,都随着人类的思想而转移,正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墙的善恶。有时,你以为最美好 不过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完美。你最欣赏的人物,可能在别人眼中充满瑕疵。因为美丑、 善恶、得失,还没有一定的标准界线,多少要掺入一些主观。所以,我们无须要求别人符合
自己,也无须勉强自己去适应别人,这都是非常不智的,为什么不保持自己的独特?然而 人类就这样奇怪,总喜欢要求别人来符合自己,也喜欢委委屈屈地适应别人,这是一种多傻 的行为。像杀人吧,算是一种最罪大恶极的举动,但在战场上,杀人却是一种英雄的表现。 又如眼前这堵高高的墙,有人喜欢墙下的阴暗,而我却怪它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 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幸 而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因此,墙只能发挥它的功用 而不能恣意地贻害。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体的墙,使我们束手无策,因为它建筑 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又比一切有形体的墙更厚、更高,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 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他们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 心中建起了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 测墙外的变动,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么不会发生误解、仇视、纷争?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 墙原是人类不可缺的东西,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正如 我认为这僻静的小径,无须要建起这一堵高高的墙。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卷)》 16.文章第一、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第一、二段主要写小径给自己带来的欢愉写意。本文题目为“墙”,但开篇却从小径写起, 隐含了作者对无“墙”境界的追求,对无“墙”之美的赞赏(2分);这与下文这堵墙带来的失 落与阴暗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有关“墙”的议论作铺垫。(2分)内容和结构各一点。 17.作者说“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依据上下 文,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善恶”的界限是微妙的、模糊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 或美丑、善恶、得失的判断都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思想。 18.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请概括说明。(6分) 答:有形的墙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3分):无形的墙是人为了 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在心中建起了一堵不必要的墙(3分,)他所以说:“有人的地方, 必定有墙。”(“有行”“无形”各一点赋分) 19.在文章最后,作者说“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请结合 教材中学过的人物(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8分)这个“多余的障碍物”就像一道厚厚的障壁,它阻碍了《故乡》“我”与闰土之间 的纯真友谊:(示例:它使得《祝福》中祥林嫂的阿毛被狼吃了之后变成了人们咀嚼的谈资 它使得《我与地坛》中作者的苦痛成为了母亲遍布在园中的脚印)(举例恰当给4分)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只有相互理解,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才能有思想的交换、汲 取,才能有心灵的相印和情感的亲近。(点明自己的理解,并言之成理,给4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6分) 20.周末逛街买东西砍价很正常,但近日南京某校园出现了有组织的专业“砍价团”,他们 通过帮人砍价来赚取“砍价顾问费"。“砍价团”现在有7名成员,砍价业务主要包括数码 产品、服装、饰品等。组员利用各自对所学专业领域产品的了解来帮助买家砍价,毎次收取 1%至5%的“砍价顾问费"。有人觉得这些学生不务正业,也有人觉得这是大学生学以致用, 接触社会的方式 请你就此发表看法。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100字左右)(6分) 答案示例:
自己,也无须勉强自己去适应别人,这都是非常不智的,为什么不保持自己的独特?然而, 人类就这样奇怪,总喜欢要求别人来符合自己,也喜欢委委屈屈地适应别人,这是一种多傻 的行为。像杀人吧,算是一种最罪大恶极的举动,但在战场上,杀人却是一种英雄的表现。 又如眼前这堵高高的墙,有人喜欢墙下的阴暗,而我却怪它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 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幸 而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因此,墙只能发挥它的功用, 而不能恣意地贻害。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体的墙,使我们束手无策,因为它建筑 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又比一切有形体的墙更厚、更高,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 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他们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 心中建起了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 测墙外的变动,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么不会发生误解、仇视、纷争?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 墙原是人类不可缺的东西,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正如 我认为这僻静的小径,无须要建起这一堵高高的墙。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卷)》 16.文章第一、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 分) 答:第一、二段主要写小径给自己带来的欢愉写意。本文题目为“墙”,但开篇却从小径写起, 隐含了作者对无“墙”境界的追求,对无“墙”之美的赞赏(2 分);这与下文这堵墙带来的失 落与阴暗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有关“墙”的议论作铺垫。(2 分)内容和结构各一点。 17.作者说“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依据上下 文,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 分) 答: “善恶”的界限是微妙的、模糊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 或美丑、善恶、得失的判断都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思想。 18.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请概括说明。(6 分) 答:有形的墙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3 分);无形的墙是人为了一 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在心中建起了一堵不必要的墙(3 分,)他所以说:“有人的地方, 必定有墙。”(“有行”“无形”各一点赋分) 19.在文章最后,作者说“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 请结合 教材中学过的人物(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理解。(8 分) 答:(8 分)这个“多余的障碍物”就像一道厚厚的障壁,它阻碍了《故乡》“我”与闰土之间 的纯真友谊;(示例:它使得《祝福》中祥林嫂的阿毛被狼吃了之后变成了人们咀嚼的谈资; 它使得《我与地坛》中作者的苦痛成为了母亲遍布在园中的脚印……)(举例恰当给 4 分)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只有相互理解,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才能有思想的交换、汲 取,才能有心灵的相印和情感的亲近。(点明自己的理解,并言之成理,给 4 分) 六、选做题(2 小题任选做 1 题,6 分) 20. 周末逛街买东西砍价很正常,但近日南京某校园出现了有组织的专业“砍价团”,他们 通过帮人砍价来赚取“砍价顾问费”。“砍价团”现在有 7 名成员,砍价业务主要包括数码 产品、服装、饰品等。组员利用各自对所学专业领域产品的了解来帮助买家砍价,每次收取 1%至 5%的“砍价顾问费”。有人觉得这些学生不务正业,也有人觉得这是大学生学以致用, 接触社会的方式。 请你就此发表看法。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100 字左右)(6 分) 答案示例:
示例一:可以鼓励。“砍价团”作为一种商业行为的参谋决策服务,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专业 知识和实践能力帮助消费者规避购物风险、降低价格纠纷的发生率,是同学们购物的“好参 谋”,同时这也不失为大学生创业的新模式 示例二:应该慎重。“砍价团”走入商业化运营之后,大学生们容易以赚钱为主而忽视学业, 舍本逐末。另一方面,在相应的工商、管理法规还不健全的条件下,也容易引发一些商业纠 纷,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引导和管理,真正让这一新兴的大学生创业模式走向规 范化。 21请就下面两则新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新闻评论。 (1)《北京晨报》7月12日报道:今年高考的高分考生有多名已被北大、清华录取。 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港校火爆的招生阵势引起部分社会人土和学者的 担忧。目前关于“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的激烈争论便是明证。 (2)《新京报》7月16日报道:包括今年文科状元在内的北京90名学生入围香港大 学内地本科生录取计划名单。 答案提示:①最好的学生进入最好的大学学习,对于名校的继续发展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是双 赢:②港校内地招生有助于打破髙校垄断:③内地名校不改革将丧失优勢:④内地名校遭遇 国际化冲击:⑤港校招生必将推动高校改革:⑥百花齐放、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 良性发展;等等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眼睛达不到的地方,让心到达。请以“让心到达”为题目,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注意“眼”与“心”的关系;(2)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审题指导:本题型属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既要思考题目的关键词语,也不能忽视提示性 材料。从题目看,须思考“心”指什么,到达何处,为什么要让心到达,怎样到达;从材料的 提示看,须思考眼睛达不到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眼睛达不到的地方;思考“眼”与“心 的关系。如此,便可想到,“眼睛达不到的地方”或许是幸福,或许是理想,或许是道德境界 社会的诚信、公平、正义),或许是真理,或许是科学发现…“心到达”自然是心驰神往的 想象憧憬,重拾难忘的往事,思想的探索…..为什么“眼睛达不到”而要“让心到达”?或许是 李商隐因羁旅他乡而憧憬¨共剪西窗烛ˆ的幸福团聚:或许是陆游因遭政治排挤报国无门而追 寻“铁马冰河”的梦境:或许是屡遭贬谪,看不到现实希望的苏轼,让自己的心在江山清风 山间明月中放浪形骸;或许是马丁·路德·金因黑人遭受种族歧视的迫害而呼唤着黑人的和 平自由的“梦想”;或许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因科学的局限而向往着嫦娥奔月:或许是古今中外 无数如房龙笔下的“漫游者”,在“守旧老人”的专制统治、思想禁锢,愚弄百姓的“无知山谷 中勇敢地探索、寻找幸福的未来:或许是居里夫人在现实中看不见的元素中,用思想,用行 动去发现提炼新元素“镭”…从“眼”与“心”的辩证关系看,二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以“心”辅“眼”,用“心的到达”来慰藉“眼前的渺茫”,来增强对未来的信念。否则,富士康的 悲剧则不可避免:从发展眼光看,以“心”引“眼”,“心的到达”将会引导人们去追求新的境界, 带来眼的到达。由此可见“让心到达所闪耀的是追求真、善、美的思想的光辉,是勇敢、执 着、乐观的精神力量
示例一:可以鼓励。“砍价团”作为一种商业行为的参谋决策服务,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专业 知识和实践能力帮助消费者规避购物风险、降低价格纠纷的发生率,是同学们购物的“好参 谋”,同时这也不失为大学生创业的新模式。 示例二:应该慎重。“砍价团”走入商业化运营之后,大学生们容易以赚钱为主而忽视学业, 舍本逐末。另一方面,在相应的工商、管理法规还不健全的条件下,也容易引发一些商业纠 纷,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引导和管理,真正让这一新兴的大学生创业模式走向规 范化。 21.请就下面两则新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100 字的新闻评论。 (1)《北京晨报》7 月 12 日报道:今年高考的高分考生有多名已被北大、清华录取。 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港校火爆的招生阵势引起部分社会人士和学者的 担忧。目前关于“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的激烈争论便是明证。 (2)《新京报》7 月 16 日报道:包括今年文科状元在内的北京 90 名学生入围香港大 学内地本科生录取计划名单。 答案提示:①最好的学生进入最好的大学学习,对于名校的继续发展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是双 赢;②港校内地招生有助于打破高校垄断;③内地名校不改革将丧失优势;④内地名校遭遇 国际化冲击;⑤港校招生必将推动高校改革;⑥“百花齐放、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 良性发展;等等。 七、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眼睛达不到的地方,让心到达。请以“让心到达”为题目,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注意“眼”与“心”的关系;(2)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审题指导:本题型属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既要思考题目的关键词语,也不能忽视提示性 材料。从题目看,须思考“心”指什么,到达何处,为什么要让心到达,怎样到达;从材料的 提示看,须思考眼睛达不到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眼睛达不到的地方;思考“眼”与“心” 的关系。如此,便可想到,“眼睛达不到的地方”或许是幸福,或许是理想,或许是道德境界 (社会的诚信、公平、正义),或许是真理,或许是科学发现……“心到达”自然是心驰神往的 想象憧憬,重拾难忘的往事,思想的探索……为什么“眼睛达不到”而要“让心到达”?或许是 李商隐因羁旅他乡而憧憬“共剪西窗烛”的幸福团聚;或许是陆游因遭政治排挤报国无门而追 寻“铁马冰河”的梦境;或许是屡遭贬谪,看不到现实希望的苏轼,让自己的心在“江山清风”、 “山间明月”中放浪形骸;或许是马丁·路德·金因黑人遭受种族歧视的迫害而呼唤着黑人的和 平自由的“梦想”;或许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因科学的局限而向往着嫦娥奔月;或许是古今中外 无数如房龙笔下的“漫游者”,在“守旧老人”的专制统治、思想禁锢,愚弄百姓的“无知山谷” 中勇敢地探索、寻找幸福的未来;或许是居里夫人在现实中看不见的元素中,用思想,用行 动去发现提炼新元素“镭”……从“眼”与“心”的辩证关系看,二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以“心”辅“眼”,用“心的到达”来慰藉“眼前的渺茫”,来增强对未来的信念。否则,富士康的 悲剧则不可避免;从发展眼光看,以“心”引“眼”,“心的到达”将会引导人们去追求新的境界, 带来眼的到达。由此可见“让心到达”所闪耀的是追求真、善、美的思想的光辉,是勇敢、执 着、乐观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