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一中2009年下学期 高二学科竞赛 语文试题 衡阳县第一中学聂仲生
衡阳县一中2009年下学期 高二学科竞赛 语 文 试 题 衡阳县第一中学 聂仲生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 A.拔擢(zhu6)接榫(sin)蕴藉(j) 怏(yang)怏不乐 B.熟稔(ren)迤(y逦髭(z)须 载(zai)歌载舞 C.逋(b)慢叨(dao)陪付梓(z) 命运多舛( chuan) D.坍(tan)塌舳(zhu)舻毗(bi)邻 模棱(ing)两可 B(A,藉一je;c,叨-tao;D,毗-pi.棱-l6ng)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3分) • A.拔擢(zhuó) 接榫(sǔn) 蕴藉(jí) 怏(yàng)怏不乐 • B.熟稔(rěn) 迤(yǐ)逦 髭(zī)须 载(zài)歌载舞 • C.逋(bū)慢 叨(dāo)陪 付梓(zǐ) 命运多舛(chuǎn) • D.坍(tān)塌 舳(zhú)舻 毗(bǐ)邻 模棱(líng)两可 1.B(A,藉-jiè ;C,叨-tāo;D,毗-pí.棱-léng)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尺牍盘缠碎琼乱玉臭名昭著 B.笼统下塌冥顽不灵皇天厚土 C.拮据筹划不及不离不落窠臼 D.矫首希冀安然无恙哀声叹气 2.A(B,塌一榻.厚一后;C,及一即;D,哀一唉)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尺牍 盘缠 碎琼乱玉 臭名昭著 • B.笼统 下塌 冥顽不灵 皇天厚土 • C.拮据 筹划 不及不离 不落窠臼 • D.矫首 希冀 安然无恙 哀声叹气 2.A(B,塌-榻.厚-后;C,及-即;D,哀—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群中年人相遇相识在深圳;十年后, 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B.区别这些商品的真伪并不困难,然而在极 低的价格诱惑面前,许多人仍对假冒商品趋之若 C.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 幅画三下两下便一魔历就了 D.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厉行节约,甚至 应做到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3.B,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追逐 (不好的事物),贬义词。不能用于中性的形容对某一事物感兴趣。 (A,萍水相逢:指不相识人的相遇,应为“不期而遇” C,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应为“一挥而就”;一挥而就:适用于写文章.书画等。 D,锱铢必较:对极小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不是精打细算的意思)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这一群中年人相遇相识在深圳;十年后, 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 B.区别这些商品的真伪并不困难,然而在极 低的价格诱惑面前,许多人仍对假冒商品趋之若 鹜。 • C.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 一幅画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了。 • D.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厉行节约,甚至 应做到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3. B,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追逐 (不好的事物),贬义词。不能用于中性的形容对某一事物感兴趣。 (A,萍水相逢:指不相识人的相遇,应为“不期而遇”。 C,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应为“一挥而就”;一挥而就:适用于写文章.书画等。 D,锱铢必较:对极小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不是精打细算的意思)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 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 特别重大。 B.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 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 进行了整顿。 C.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 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 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D.年轻人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 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4.C(A结构混乱,可将“的意义特别重大”改为“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B句式杂糅,把“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和“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杂糅在一起; 可以改为“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或“在技术革新中 公司组织有关人员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D句式杂糅,去掉“一定要”或“很有必要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 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 特别重大。 • B.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 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 进行了整顿。 • C.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 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 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 D.年轻人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 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4. C(A结构混乱,可将“的意义特别重大”改为“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B句式杂糅,把“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和“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杂糅在一起; 可以改为“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或“在技术革新中, 公司组织有关人员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D句式杂糅,去掉“一定要”或“很有必要”)
·5.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 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 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B.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至 窆最 项羽,不肯过江东 “江栾”指长江以套地竖;,《本壁 》:“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C.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 以示区分,比如《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此指的 是孟秋九月 D.“名字”古今的理解不同。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后 般由父亲命名;而字,则是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名和字是有关 联的:恕道夢亮字孔明:杜甫宅子差:氩巨字为同词,作解释 司马迁 长 韩愈字 退之 与字 为反义 词,从 面作解 5.C(“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指的是季秋九月)
• 5.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 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 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 B. 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至 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而《赤壁 之战》:“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 C. 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 以示区分,比如《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此指的 是孟秋九月。 • D. “名字”古今的理解不同。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后 一般由父亲命名;而字,则是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名和字是有关 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杜甫字子美,名与字为同义词,互作解释; 司马迁字子长.韩愈字退之,名与字则为反义词,从反面作解。 5.C(“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指的是季秋九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学“和”之道的诠释与反思 人 和”是儒学之 二个 “和”并非孔子的发明。出现在青铜铭文中的汉字“和”由一株植物 与一张口组成。不过这一汉字常常被用来表征一个更古老、更复杂的由 “龠”与“禾”组成的汉字“穌”。8B在甲骨文中 象形文字的 指示着种乐器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汉字 可是在种雙享两中覆票定第薺 6B远古时期,人们普遍认为音乐是与“和”紧密关联的,8C如《礼记》 蹰喜东是祭該芎扯贪者轟分乐耄的潠蒿榨用确隻亨霜:兕初乐 者为同,礼者为异 相亲,异则相敬。”进而,礼乐也具有了形而 无曾醌子傳 音乐在良好品性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认 人的情感,7A而直能够子混乱中致有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 儒学“和”之道的诠释与反思 • “天”、“人”、“和”是儒学之道的三个构成性要素;7B天道、人 道、和道是儒家训义的三个最根本方面。“和”是儒学之道的最高点, 成为天道与人道有机结合的支撑点。 • “和”并非孔子的发明。出现在青铜铭文中的汉字“和”由一株植物 与一张口组成。不过这一汉字常常被用来表征一个更古老、更复杂的由 “龠”与“禾”组成的汉字“龢”。8B在甲骨文中,作为象形文字的 “龠”指示着一种乐器,可能是一种短笛或有两个或三个管孔的排萧。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汉字“龢”在《说文解字》中被界定为“和众声”。 • 6B 远古时期,人们普遍认为音乐是与“和”紧密关联的,8C如《礼记》 所言:“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在古代,原初 的音乐是宗教与社会仪式的一部分。礼与乐的共同作用确立了和:7C“乐 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进而,礼乐也具有了形而 上的意义。孔子相信音乐在良好品性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认 为音乐不仅能够调节人的情感,7A而且能够于混乱中致有序
从音乐的角度看,7D“和”被扩展而意味着一种不同元素的结合过程,通过 这一过程,一个新的统一体得以产生。儒家学者有意识地将“和”与“同” 区分开来,认为两个事物间的“同”是对一事物 具有的特性的简单复制 而“和”则是创造新的事物。在这一意义上,“和”就是“生”、“化” 大 表现在人的品性中,“和”是一种内在状态,即所有情感的表达都遵循中 道原则。儒家认为,在内心修习“和”,我们就会更有德行;若反其道而行 则必*握晝德行这样,和加献箐回于羡德,并被视为所有美德中最重要 “和”对于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安宁是必不可少的。有序与和平的实现必须 内外兼修。正如儒家学者将政治视为教化的一部分,“和”也成为道德修习 的一项重要丙容和主要目的。《周礼》记载,周主“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 教之和。”要于内在外在中体觉“和”,人们就必须在重塑和改造自身的 过程中更具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深化自身对世界的理解,克服育我的性。 息相关。在这盒义片,和有时也被称为“中和2透过中和”概 ·早期大儒们宜扬的“和”的学说在后期新儒家那里获得了发展。6A新儒家学 者不仅将“和”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还将它视为一种激发儒家学术的精神 份德动酒羡究毁烦的动们相信,“和是所有关系的粮本性法则,是
• 从音乐的角度看,7D“和”被扩展而意味着一种不同元素的结合过程,通过 这一过程,一个新的统一体得以产生。儒家学者有意识地将“和”与“同” 区分开来,认为两个事物间的“同”是对一事物业已具有的特性的简单复制, 而“和”则是创造新的事物。在这一意义上,“和”就是“生”、“化”、 “大”。 • 表现在人的品性中,“和”是一种内在状态,即所有情感的表达都遵循中 道原则。儒家认为,在内心修习“和”,我们就会更有德行;若反其道而行, 则必将损害德行。这样,“和”就等同于美德,并被视为所有美德中最重要 者。在儒家学者看来,德行天生就具有政治上的意义。6C作为最高美德, “和”对于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安宁是必不可少的。有序与和平的实现必须 内外兼修。正如儒家学者将政治视为教化的一部分,“和”也成为道德修习 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主要目的。《周礼》记载,周王“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 教之和。”要于内在、外在中体觉“和”,人们就必须在重塑和改造自身的 过程中更具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深化自身对世界的理解,克服自我的本性。 6D如此,作为最高理想的“和”就与自然、政治、伦理及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息息相关。在这一意义上,“和”有时也被称为“中和”。透过“中和”概 念,儒家表明,“和”是一切存在和行为的中心,具有先天的中心性与均衡 性。 • 早期大儒们宣扬的“和”的学说在后期新儒家那里获得了发展。6A新儒家学 者不仅将“和”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还将它视为一种激发儒家学术的精神, 一种策动儒家实践的活力。他们相信,“和”是所有关系的根本性法则,是 一切德行得以完全实现的动因
6.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儒家早期宣扬的“和” 的理论的一项是()。(3分) A.认为“和”是所有关系的根本性法则,是 切德行得以完全实现的动因。 B.认为“和”与音乐紧密关联,而音乐在良好 品性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C.认为“和”是最高美德,对于个人、家庭和 国家的安宁是必不可少的。 D.认为“和”是最高理想,与自然、政治、伦 理及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息息相关。 6.A根据最后一段,后期新儒家把”和”看成是“一切德行得 以完全实现的动因
• 6.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儒家早期宣扬的“和” 的理论的一项是( )。(3分) • A.认为“和”是所有关系的根本性法则,是一 切德行得以完全实现的动因。 • B.认为“和”与音乐紧密关联,而音乐在良好 品性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C.认为“和”是最高美德,对于个人、家庭和 国家的安宁是必不可少的。 • D.认为“和”是最高理想,与自然、政治、伦 理及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息息相关。 6.A 根据最后一段,后期新儒家把”和”看成是“一切德行得 以完全实现的动因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和”的理想,能激励着人们为了获得安宁 和谐而不断地纠正混乱、无序 B.在儒家看来,“和”是天道与人道有机结合 的支撑点,是儒学之道的最高点。 C.“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 敬。”人们相亲相敬也就有了社会的和谐。 D.两个事物间的“和”,是对事物各自特性的 相加。 7.D“和”不是对事物特性的简单相加,而是创造新的事物
•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A.“和”的理想,能激励着人们为了获得安宁 和谐而不断地纠正混乱、无序。 • B.在儒家看来,“和”是天道与人道有机结合 的支撑点,是儒学之道的最高点。 • C.“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 敬。”人们相亲相敬也就有了社会的和谐。 • D.两个事物间的“和”,是对事物各自特性的 相加。 7.D “和”不是对事物特性的简单相加,而是创造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