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综析】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5级髙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的 命制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和国家考试中心新颁布的2014年《考试纲要》的 要求,准确把握了高考的命题方向,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 査,导向准确,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 求。试卷总体难度接近2014年的高考,没有偏、怪之类的题目,并且有一定的 梯度 整体来看,具有以下特色。 第一,注重基础,题型稳定。词语、病句和标点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与髙考 完全一致 第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了《观众的三种类型》和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寻 找一棵树》,题型和髙考一致,涵盖知识点较典型,概念题、筛选题、情感题等 均有涉及。 第三,注重学生能力考查。如第18、20题,在考查考生概括能力的和分析能力 的同时,还紧扣时下热点话题,引领学生思考。 第四,作文题是话题作文,“认真”的话题,内容不难理解,考生应该易于下笔, 但要写出精彩的作文有一定难度 应该说,这份试卷涵盖面较广,难度不大,有助于高考考生临考前的备考,有很 强的指导作用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题文】A0B0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殊不知名缰利锁摔跟头 shuai久假不归ji B.滞纳金拢络人心笔杆子gan阒无一人q C.三春晖衣不闭体受熏陶tao浑水摸鱼hun D.扫描版茫无头绪奢靡风m空话连篇kong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能力 层次为A(识记) 【答案解析】D解析:A项,“久假不归“应为“ji6”;B项,“拢络人心”应 为“笼络人心”;C项,“衣不闭体”应为“衣不蔽体”。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一要注意多音字的辨析,尤其是成语中的字音“久假不 归”中的“假”是“借”的意思,不是“假期”的意思,所以读“jia”;B、C 都属于音同字不同。 【题文】D0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公开营业的山寨银行,长期突兀在大街上,监管部门竟然_,不能不说是咄咄 怪事 ②裁判明明就在眼前,却对10号队员的假摔行为_,看来绿茵场还需要“绿化”。 ③《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但是 部分商家对这一禁令,依然我行我素。 A.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置若周闻B.视而不见熟视无暗置若周闻 C.熟视无踏置若周闻视而不见D.置若周闻视而不见熟视无踏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 达应用)。 【答案解析】A解析:“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 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
重庆市 2015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综析】重庆市巴蜀中学高 2015 级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的 命制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和国家考试中心新颁布的 2014 年《考试纲要》的 要求,准确把握了高考的命题方向,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 查,导向准确,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 求。试卷总体难度接近 2014 年的高考,没有偏、怪之类的题目,并且有一定的 梯度。 整体来看,具有以下特色。 第一,注重基础,题型稳定。词语、病句和标点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与高考 完全一致。 第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了《观众的三种类型》和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寻 找一棵树》,题型和高考一致,涵盖知识点较典型,概念题、筛选题、情感题等 均有涉及。 第三,注重学生能力考查。如第 18、20 题,在考查考生概括能力的和分析能力 的同时,还紧扣时下热点话题,引领学生思考。 第四,作文题是话题作文,“认真”的话题,内容不难理解,考生应该易于下笔, 但要写出精彩的作文有一定难度。 应该说,这份试卷涵盖面较广,难度不大,有助于高考考生临考前的备考,有很 强的指导作用。 一、(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题文】A0 B0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殊不知 名缰利锁 摔跟头 shuāi 久假不归 jià B.滞纳金 拢络人心 笔杆子 gǎn 阒无一人 qù C.三春晖 衣不闭体 受熏陶 táo 浑水摸鱼 hún D.扫描版 茫无头绪 奢靡风 mí 空话连篇 kōng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能力 层次为 A(识记)。 【答案解析】D 解析:A 项,“久假不归“应为“jiǎ”;B 项,“拢络人心”应 为“笼络人心”;C 项,“衣不闭体”应为“衣不蔽体”。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一要注意多音字的辨析,尤其是成语中的字音“久假不 归”中的“假”是“借”的意思,不是“假期”的意思,所以读“jiǎ”;B、C 都属于音同字不同。 【题文】D0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公开营业的山寨银行,长期突兀在大街上,监管部门竟然 ,不能不说是咄咄 怪事。 ②裁判明明就在眼前,却对 10 号队员的假摔行为 ,看来绿茵场还需要“绿化”。 ③《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但是 部分商家对这一禁令 ,依然我行我素。 A.熟视无睹 视而不见 置若罔闻 B.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置若罔闻 C.熟视无睹 置若罔闻 视而不见 D.置若罔闻 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表 达应用)。 【答案解析】A 解析:“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 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
重视或不注意。“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形 容不重视,不关心。根据句意“山寨银行,长期突兀在大街上”此处应用“熟视 无睹 裁判明明就在眼前”,所以应选“视而不见 【思路点拨】解答成语题要走好“三步”。第一步,调动知识积累,明确成语的 意义,判断成语的感情色彩和使用对象;第二步,判断成语的感情色彩与句子的 感情色彩是否一致;第三步,判断成语的使用对象与句中成语的修饰对象是否 【题文】103.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是 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 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_。因此,具有舟居 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 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只有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 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进而_。 ①寻找心灵的寄托②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③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 “高蹈世界 A.①③②B.③①②C.②③①D.②①③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B解析:由“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确定“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 高蹈世界’”,选③:由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 为人生的最后归宿,所以“舟”应是一种“心灵的寄托”,选①;由“飘泊不定 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进而”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所以选②。 【思路点拨】做此类试题可以从话题、结构、逻辑、条理及情境几个方面来进行 分析,也可以从确定相邻句入手作答。 【题文】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题文】M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 个人认为,在艺术领域里,“观众”有三个类型,对应着不同的欣赏方式,可分 别称为“看客”、“评者”和“知音”。不同类型的观众之间没有绝对的隔阂 只有不同的生活阅历和受教育水平造成的内心诉求的差异。 在艺术领域,“看客”虽然看似浅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对比较传统、唯 美或有丰富叙事性的艺术作品更感兴趣。这类艺术作品通常具有较强的“可言说 性”,不仅弥补了“看客”对于“看”的好奇心理,也使其通过“看图说话”的 方式,对作品意义进行阐释,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从而为观众进一步了解艺术 奠定基石。当然,“看客”对于艺术作品意义的构建极为受限,仅仅停留在对可 读性内容的阐释层面,对于叙事性不强的艺术作品往往束手无策。此外,观众与 艺术家的沟通也很局限,更多的是一种不平行的关系,要么是一方对另一方颐指 气使的教育,要么是一方对另一方肤浅拙劣的误读 “评者”对于艺术作品的感知则更进一步。这类观众理论上说,是具有一定艺术 修养的人,因此“评者”在看一件作品的时候,能够了解艺术作品的来龙去脉, 不仅能够解读艺术作品的内容,更能够充分感知艺术作品的语言本身,从类似 “有意味的形式”中得到快感。这种沟通方式不仅是“看”,更是一种身临其境 的曼妙体验。但是具有艺术修养的人,很可能会沉溺于对艺术作品的过度解读中 尤其是叙事性极少的作品,越是试图去解读反而会显得更加“陌生
重视或不注意。“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形 容不重视,不关心。根据句意“山寨银行,长期突兀在大街上”此处应用“熟视 无睹”。“裁判明明就在眼前”,所以应选“视而不见”。 【思路点拨】解答成语题要走好“三步”。第一步,调动知识积累,明确成语的 意义,判断成语的感情色彩和使用对象;第二步,判断成语的感情色彩与句子的 感情色彩是否一致;第三步,判断成语的使用对象与句中成语的修饰对象是否一 致。 【题文】I03.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是 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 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 。因此,具有舟居 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 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 。只有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 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进而 。 ①寻找心灵的寄托 ②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③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 “高蹈世界”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 E 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B 解析:由“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确定“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 ‘高蹈世界’”,选③;由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 为人生的最后归宿,所以“舟”应是一种“心灵的寄托”,选①;由“飘泊不定 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进而”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所以选②。 【思路点拨】做此类试题可以从话题、结构、逻辑、条理及情境几个方面来进行 分析,也可以从确定相邻句入手作答。 【题文】二、(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 【题文】M0 阅读下文,完成第 4~6 题 个人认为,在艺术领域里,“观众”有三个类型,对应着不同的欣赏方式,可分 别称为“看客”、“评者”和“知音”。不同类型的观众之间没有绝对的隔阂, 只有不同的生活阅历和受教育水平造成的内心诉求的差异。 在艺术领域,“看客”虽然看似浅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对比较传统、唯 美或有丰富叙事性的艺术作品更感兴趣。这类艺术作品通常具有较强的“可言说 性”,不仅弥补了“看客”对于“看”的好奇心理,也使其通过“看图说话”的 方式,对作品意义进行阐释,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从而为观众进一步了解艺术 奠定基石。当然,“看客”对于艺术作品意义的构建极为受限,仅仅停留在对可 读性内容的阐释层面,对于叙事性不强的艺术作品往往束手无策。此外,观众与 艺术家的沟通也很局限,更多的是一种不平行的关系,要么是一方对另一方颐指 气使的教育,要么是一方对另一方肤浅拙劣的误读。 “评者”对于艺术作品的感知则更进一步。这类观众理论上说,是具有一定艺术 修养的人,因此“评者”在看一件作品的时候,能够了解艺术作品的来龙去脉, 不仅能够解读艺术作品的内容,更能够充分感知艺术作品的语言本身,从类似 “有意味的形式”中得到快感。这种沟通方式不仅是“看”,更是一种身临其境 的曼妙体验。但是具有艺术修养的人,很可能会沉溺于对艺术作品的过度解读中, 尤其是叙事性极少的作品,越是试图去解读反而会显得更加“陌生
在艺术创作中,一个艺术家未必一定会展示出自己全部的思考,一件艺术作品呈 现的也只是片断的情绪或者片断的信息,它很难展现出艺术家个人完整的体系 艺术作品可以是非常私人化的呈现,但是它可能会因为观众的某些经历而产生共 鸣,给观众以感触,并与之在形上或神识里去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观 众因为某件艺术作品产生了感触进而有了一些小的影响,这就表明观众对艺术作 品的认可,这样的观众便是艺术家所期待的“知音”。一旦观众与艺术作品产生 共鸣,“知音”会对这样的作品进行思考,甚至从更多的同类作品中探究其内在 的特点和规律,将作品所传达的思维或情绪上升到理论层面,为艺术家的理念传 播开辟蹊径;同时,“知音”会在与艺术家的沟通上做出更进一步的反应,例如 参观艺术家工作室,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沟通,甚至产生“草根性”的赞助行为, 从而将艺术家极度个人化的情绪,展现给更多有着共同价值追求的观众。一位成 功艺术家的炼成不就是这种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果么? 综上所述,在艺术领域内,“看客”、“评者”和“知音”反映了三种不同诉求 的观众,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性并不一定是逐渐递增的关系,但是他们与艺术 家沟通的反应能力却是逐渐深入的。有的时候,阅历浅薄但感性思维活跃的“看 客”,能够比“评者”获得更多的快感,偶尔也能够像“知音”一样,被艺术 作品感动或震撼。但是“看客”终究只是“看”,快感和震撼即便是看一场电影 也能够获得,不会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举足轻重的反馈;换一个角度,艺术作品 是迈向成功的重要阶梯,艺术家仅把作品做到“好看”是远远不够的,怎样发掘 潜在的“评者”和“知音”,会是每一个艺术家思考的问题 4.下列对“看客”“评者”“知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客”往往是一些生活阅历浅、受教育水平低的人,他们对艺术作品只能 作浅层次的阐释,甚至对艺术作品误读。 B.“评者”相对于“看客”而言,艺术修养更高,他们能更深入地解读艺术作 品,能够从艺术作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因而能获得比“看客”更多的快感 C.“知音”是艺术家最期待的观众,他们不但能被艺术作品感动或震撼,而且 能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探究,为艺术家开辟蹊径,甚至给予艺术家以赞助。 D.“看客”“评者”和“知音”是艺术领域里三种不同类型的观众,他们之间 没有绝对的隔阂,欣赏水平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欣赏艺术作品的方式不同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C解析:A项,根据第一段末句看,“看客”的“生活阅历浅、受 教育水平低”说法欠妥,可以说“看客”的艺术修养要差点。B项,“评者”能 获得比“看客”更多的快感,此说法与原意不符。原文有“‘看客’能够比‘评 者’获得更多快感的字样”。D项,“欣赏水平没有高低之分”明显错误。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先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修饰语;其次要审准判断的性 质,有的是选出“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不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最恰 当”选项:再次要审准题干的“潜台词”。要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 惯。“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 在多个段落中。还要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 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最后再 甄别筛选。对概念含义的理解,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概念本质的把握上,内涵一定 要严格界定,也就是要严格审读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其次是比照分析,比照 分析是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较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 干要求
在艺术创作中,一个艺术家未必一定会展示出自己全部的思考,一件艺术作品呈 现的也只是片断的情绪或者片断的信息,它很难展现出艺术家个人完整的体系。 艺术作品可以是非常私人化的呈现,但是它可能会因为观众的某些经历而产生共 鸣,给观众以感触,并与之在形上或神识里去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观 众因为某件艺术作品产生了感触进而有了一些小的影响,这就表明观众对艺术作 品的认可,这样的观众便是艺术家所期待的“知音”。一旦观众与艺术作品产生 共鸣,“知音”会对这样的作品进行思考,甚至从更多的同类作品中探究其内在 的特点和规律,将作品所传达的思维或情绪上升到理论层面,为艺术家的理念传 播开辟蹊径;同时,“知音”会在与艺术家的沟通上做出更进一步的反应,例如 参观艺术家工作室,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沟通,甚至产生“草根性”的赞助行为, 从而将艺术家极度个人化的情绪,展现给更多有着共同价值追求的观众。一位成 功艺术家的炼成不就是这种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果么? 综上所述,在艺术领域内,“看客”、“评者”和“知音”反映了三种不同诉求 的观众,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性并不一定是逐渐递增的关系,但是他们与艺术 家沟通的反应能力却是逐渐深入的。有的时候,阅历浅薄但感性思维活跃的“看 客” ,能够比“评者”获得更多的快感,偶尔也能够像“知音”一样,被艺术 作品感动或震撼。但是“看客”终究只是“看”,快感和震撼即便是看一场电影 也能够获得,不会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举足轻重的反馈;换一个角度,艺术作品 是迈向成功的重要阶梯,艺术家仅把作品做到“好看”是远远不够的,怎样发掘 潜在的“评者”和“知音”,会是每一个艺术家思考的问题。 4.下列对“看客”“评者”“知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看客”往往是一些生活阅历浅、受教育水平低的人,他们对艺术作品只能 作浅层次的阐释,甚至对艺术作品误读。 B.“评者”相对于“看客”而言,艺术修养更高,他们能更深入地解读艺术作 品,能够从艺术作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因而能获得比“看客”更多的快感。 C.“知音”是艺术家最期待的观众,他们不但能被艺术作品感动或震撼,而且 能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探究,为艺术家开辟蹊径,甚至给予艺术家以赞助。 D.“看客”“评者”和“知音”是艺术领域里三种不同类型的观众,他们之间 没有绝对的隔阂,欣赏水平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欣赏艺术作品的方式不同。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解)。 【答案解析】C 解析:A 项,根据第一段末句看,“看客”的“生活阅历浅、受 教育水平低”说法欠妥,可以说“看客”的艺术修养要差点。B 项,“评者”能 获得比“看客”更多的快感,此说法与原意不符。原文有“‘看客’能够比‘评 者’获得更多快感的字样”。D 项,“欣赏水平没有高低之分”明显错误。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先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修饰语;其次要审准判断的性 质,有的是选出“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不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最恰 当”选项;再次要审准题干的“潜台词”。要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 惯。“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 在多个段落中。还要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 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最后再 甄别筛选。对概念含义的理解,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概念本质的把握上,内涵一定 要严格界定,也就是要严格审读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其次是比照分析,比照 分析是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较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 干要求
5.根据原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艺术作品的价值来看,叙事类的作品最低,叙事性不强的作品高于前者, 而呈现艺术家片断情绪或片断信息的作品最高 B.在艺术欣赏中,观众的艺术修养至关重要,生活阅历、受教育水平也是不可 忽视的因素。C.艺术领域里,“看客”“评者”“知音”都是不可或缺的,他 们对艺术家的创作同等重要,在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作用 D.获得快感和震撼是艺术欣赏的终极目标,快感的多少、震撼的大小是衡量“看 客”“评者”“知音”的标准。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 【答案解析】B解析:A项,无中生有。C项,错在“同等”上。D项,毫无根 据 【思路点拨】内容概括题是考査考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解题时,应先整体 感知全文内容,然后明确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或选项对照原文的相关信息,对文 本内容进行正确的概括和判断。 6.结合原文,谈谈你对文中加点的“这种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理解。(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 解) 【答案解析】①指艺术家展现自己的思考,呈现自己的情绪或信息。简言之就是 艺术家的创作。(2分)②是观众对艺术作品的解读、阐释、探究、传播和艺术 家的沟通、给艺术家以赞助等。(3分)解析:先审题目,明确要理解的语句 与要求;再审文段,找出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和前后语境;抓住关键词“智慧和 力量”到底指代什么,本段讲了两层意思,一是艺术家的创作,一是观众与艺术 家的关系;最后形成答案 【思路点拨】理解句意是理解文章的基础,而理解句意,关键是要掌握“句不离 篇”这一基本原则,要重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意 【题文】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题文】J0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 丙申秋,有太原客南贾还,策一驴,橐金可五六百。偶过中牟县境,憩道左。有 少年人,以梃(木棒)荷犬至,亦偕憩。犬向客咿哑,若望救者。客买放之。少 年窥客装重,潜蹑至僻处,以梃搏杀之,曳至小桥水滨,盖以沙苇,负橐去。 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适县令升座,衙班甚肃,犬 直前据地叫号,若哭若诉,驱之不去。令曰:“尔何冤?吾遣吏随尔。”犬导隶 出,至客死所,向水而吠。隶掀苇得尸,还报,顾无从得贼。 犬亦复至,号踯如故。令曰:“若能知贼乎?我且遣隶随尔。”犬又出,令 又遣数隶尾去。行二十余里,至一僻村人家,犬竟入,逢一少年,跳而啮其臂, 衣碎血濡。隶因绁之到县,具供杀客状。问其金,尚在,就家取之。因于橐中得 小籍,知其邑里姓字。令乃抵少年辟,而籍其橐归库 犬复至令前吠不已,令因思曰:“客死,其家固在,此橐金安属?犬吠,将 无是乎?”乃复遣隶直往太原,此犬亦随去。既至,其家方知客死,又知橐金无 恙,大感恸。客有子,束装偕隶至,贼已瘐死狱中。令乃取橐验而付之。其犬仍 尾其子至,扶榇偕返,还往数千里,旅食肆宿,与人无异。 论曰:夫人赴几在智,观变在忍。祸起仓卒,张皇震慑而不知所出,智不足 也;不忍忿忿之心,蹈义赴难,而规画疏略,志虽诚而谋卒无济,忍不足也。故
5.根据原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艺术作品的价值来看,叙事类的作品最低,叙事性不强的作品高于前者, 而呈现艺术家片断情绪或片断信息的作品最高。 B.在艺术欣赏中,观众的艺术修养至关重要,生活阅历、受教育水平也是不可 忽视的因素。C.艺术领域里,“看客”“评者”“知音”都是不可或缺的,他 们对艺术家的创作同等重要,在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作用。 D.获得快感和震撼是艺术欣赏的终极目标,快感的多少、震撼的大小是衡量“看 客”“评者”“知音”的标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析综 合)。 【答案解析】B 解析:A 项,无中生有。C 项,错在“同等”上。D 项,毫无根 据。 【思路点拨】内容概括题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解题时,应先整体 感知全文内容,然后明确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或选项对照原文的相关信息,对文 本内容进行正确的概括和判断。 6.结合原文,谈谈你对文中加点的“这种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理解。(5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 解)。 【答案解析】①指艺术家展现自己的思考,呈现自己的情绪或信息。简言之就是 艺术家的创作。(2 分)②是观众对艺术作品的解读、阐释、探究、传播和艺术 家的沟通、给艺术家以赞助等。(3 分) 解析:先审题目,明确要理解的语句 与要求;再审文段,找出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和前后语境;抓住关键词“智慧和 力量”到底指代什么,本段讲了两层意思,一是艺术家的创作,一是观众与艺术 家的关系;最后形成答案。 【思路点拨】理解句意是理解文章的基础,而理解句意,关键是要掌握“句不离 篇”这一基本原则,要重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意。 【题文】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题文】J0 阅读下文,完成第 7~9 题 丙申秋,有太原客南贾还,策一驴,橐金可五六百。偶过中牟县境,憩道左。有 少年人,以梃(木棒)荷犬至,亦偕憩。犬向客咿哑,若望救者。客买放之。少 年窥客装重,潜蹑至僻处,以梃搏杀之,曳至小桥水滨,盖以沙苇,负橐去。 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适县令升座,衙班甚肃,犬 直前据地叫号,若哭若诉,驱之不去。令曰:“尔何冤?吾遣吏随尔。”犬导隶 出,至客死所,向水而吠。隶掀苇得尸,还报,顾无从得贼。 犬亦复至,号踯如故。令曰:“若能知贼乎?我且遣隶随尔。”犬又出,令 又遣数隶尾去。行二十余里,至一僻村人家,犬竟入,逢一少年,跳而啮其臂, 衣碎血濡。隶因绁之到县,具供杀客状。问其金,尚在,就家取之。因于橐中得 小籍,知其邑里姓字。令乃抵少年辟,而籍其橐归库。 犬复至令前吠不已,令因思曰:“客死,其家固在,此橐金安属?犬吠,将 无是乎?”乃复遣隶直往太原,此犬亦随去。既至,其家方知客死,又知橐金无 恙,大感恸。客有子,束装偕隶至,贼已瘐死狱中。令乃取橐验而付之。其犬仍 尾其子至,扶榇偕返,还往数千里,旅食肆宿,与人无异。 论曰:夫人赴几在智,观变在忍。祸起仓卒,张皇震慑而不知所出,智不足 也;不忍忿忿之心,蹈义赴难,而规画疏略,志虽诚而谋卒无济,忍不足也。故
曰成事难。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 然于客无补。衔哀茹痛,疾走控旴,而于贼之窟宅未能晓识,纵令当事怜而听我 荒畦漫野,于何索之?冤难达,贼不可得也。唯明有报贼之心,而不骤起以骇之。 知县之可诉,而姑忍以候,逡巡追蹑以识其处,贼已在吾目中,而后走诉之。已 落吾彀中,而后奋怒于一啮,而仇可得,金可还,太原之问可通,而客之榇可以 归矣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房豫让 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岂独狺讼公庭,旅走数千里外之奇且壮哉?夫人孰 不怀忠,而遇变则渝;孰不负才,而应猝则乱。智取其深,勇取其沉,以此临天 下事,何弗办焉?予既悲客,又甚羡客之有是犬也而胜人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曳至小桥水滨曳:拖、拉 B.顾无从得贼顾:只是 C.令乃抵少年辟辟:通“避”,指躲避之处 D.而遇变则渝渝:改变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 解)。 【答案解析】C解析:“辟”是“罪”的意思。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试题时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 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 助推断等方法。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 /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B.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 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C.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D.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知识点】本题考查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及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 析综合) 【答案解析】D解析:先通读文句理解大意,再抓住“而”“是”“子房”等标 志词来断句。 【思路点拨】断句要依据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 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 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 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 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太原商人在回家途中被人谋财害命,他所救的一只狗两次到县衙报信求助, 最终带着衙役将罪犯捉拿归案。 B.这只狗跟随中牟县衙役前往太原,然后跟随商人的儿子回到中牟县,又跟商 人的儿子一起返回太原,往返几千里,在旅店里吃住,跟人一样
曰成事难。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 然于客无补。衔哀茹痛,疾走控吁,而于贼之窟宅未能晓识,纵令当事怜而听我, 荒畦漫野,于何索之?冤难达,贼不可得也。唯明有报贼之心,而不骤起以骇之。 知县之可诉,而姑忍以候,逡巡追蹑以识其处,贼已在吾目中,而后走诉之。已 落吾彀中,而后奋怒于一啮,而仇可得,金可还,太原之问可通,而客之榇可以 归矣。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房豫让 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岂独狺讼公庭,旅走数千里外之奇且壮哉?夫人孰 不怀忠,而遇变则渝;孰不负才,而应猝则乱。智取其深,勇取其沉,以此临天 下事,何弗办焉?予既悲客,又甚羡客之有是犬也而胜人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曳至小桥水滨 曳:拖、拉 B.顾无从得贼 顾:只是 C.令乃抵少年辟 辟:通“避”,指躲避之处 D.而遇变则渝 渝:改变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 解)。 【答案解析】C 解析:“辟”是“罪”的意思。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试题时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 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 助推断等方法。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经营细稳 / 不必痛之 / 遽伸而务 / 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 / 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 / 遂而竟遂之者也 B.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 / 遽伸而务其忠之 / 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 / 不能全子 房豫让诸人/ 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C.其经营细稳不必 / 痛之遽伸而务 / 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 / 而竟遂之者也 D.其经营细稳 / 不必痛之遽伸 / 而务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 / 而竟遂之者也 【知识点】本题考查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及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 级(分 析综合)。 【答案解析】D 解析:先通读文句理解大意,再抓住“而”“是”“子房”等标 志词来断句。 【思路点拨】断句要依据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 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 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 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 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原商人在回家途中被人谋财害命,他所救的一只狗两次到县衙报信求助, 最终带着衙役将罪犯捉拿归案。 B.这只狗跟随中牟县衙役前往太原,然后跟随商人的儿子回到中牟县,又跟商 人的儿子一起返回太原,往返几千里,在旅店里吃住,跟人一样
C.作者认为,商人的仇能够报,钱能够追回,家人能够得知消息,灵柩能够运 回,这一切主要靠的是这只狗奋不顾身,与歹徒拼死搏斗。 D.作者视角独特。在整个事件中,他关注的主要不是义狗的知恩图报,而是义 狗的智慧谋略和隐忍沉稳;目的主要不是告诫人们如何“为人”,而是怎样“临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 赏评价)。 【答案解析】C解析:主要靠的是义狗的智谋和隐忍。 【思路点拨】本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査,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 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 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 细推敲,认真比对。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4分) (2)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然 于客无补。(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1)狗看到商人死了,暗中尾随少年到了他的家,记住了它(所 在位置),回到县里去。解析:“阴”,暗中;“尾”,尾随;“识”,记住; 却”,回到:各一分 (2)假使狗在少年杀害商人的时候,猛然用力地用它的牙齿来跟歹徒角斗,被 大木棒打烂身体都不回避木棒,刚烈啊,但是对商人没有益处。解析:“使” 假使;“戕”,杀害;“角”,角斗;“糜身巨梃”,被大木棒打烂身体;“不 之避”,不回避(木棒);“于客无补”,对商人没有益处;各一分 【思路点拨】高考文言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只是辅助。因此,除非你有足 够的理由,否则一定要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照抄,省略 要补出,词类活用要准确,特殊句式要调整。尤其要有得分点意识,学会抓关键 词,书写要工整,语句要通顺,杜绝错别字。 参考译文: 丙申年秋填,有一个太原商人在南方做买卖回来,骑着一头驴,腰里装着五六百 两银子。偶然路过中牟县境内,在路边休息。有一个少年人,拿着一根木棒,带 着一条狗来到这里,也在路边休息。狗向商人发出咿哑的叫声,好像希望商人救 它。商人把狗买下放了它。少年看见商人包裹很重,偷偷跟着商人到偏僻的地方, 用木棒打杀了商人,拖着尸体到至水边的小桥旁,用沙子和芦苇覆盖,背着商人 的行囊离开了。 狗看到商人死了,暗中尾随少年到了他的家,记住了它(所在位置),回到 县里去。正好县令升堂,衙班很严肃,狗径直向前趴在地上号叫,好像哭泣又好 像倾诉,驱赶它也不离开。县令说:“你有什么冤屈?我派小吏随你去。”狗带 着衙役出来,到商人死的地方,向河水叫。衙役掀开芦苇找到尸体,回来报告县 令,只是无法找到凶手 狗又回到县衙,号叫像先前一样。县令说:“你知道凶手是谁吗?我姑且派 遣小吏随你去。”狗又出来了,县令又派遣数名衙役尾随而去。走了二十余里, 来到一个偏僻的村庄一户人家,狗竟然直接进去,遇到一个少年,狗跳起来并且 咬他的手臂,把他的衣服咬破了血濡湿了衣服。衙役捆绑他把他带到县里,,他
C.作者认为,商人的仇能够报,钱能够追回,家人能够得知消息,灵柩能够运 回,这一切主要靠的是这只狗奋不顾身,与歹徒拼死搏斗。 D.作者视角独特。在整个事件中,他关注的主要不是义狗的知恩图报,而是义 狗的智慧谋略和隐忍沉稳;目的主要不是告诫人们如何“为人”,而是怎样“临 事”。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鉴 赏评价)。 【答案解析】C 解析:主要靠的是义狗的智谋和隐忍。 【思路点拨】本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 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 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 细推敲,认真比对。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4 分) (2)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然 于客无补。(6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解)。 【答案解析】(1)狗看到商人死了,暗中尾随少年到了他的家,记住了它(所 在位置),回到县里去。 解析:“阴”,暗中;“尾”,尾随;“识”,记住; “却”,回到;各一分。 (2)假使狗在少年杀害商人的时候,猛然用力地用它的牙齿来跟歹徒角斗,被 大木棒打烂身体都不回避木棒,刚烈啊,但是对商人没有益处。 解析:“使”, 假使;“戕”,杀害;“角”,角斗;“糜身巨梃”,被大木棒打烂身体;“不 之避”,不回避(木棒);“于客无补”,对商人没有益处;各一分。 【思路点拨】高考文言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只是辅助。因此,除非你有足 够的理由,否则一定要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照抄,省略 要补出,词类活用要准确,特殊句式要调整。尤其要有得分点意识,学会抓关键 词,书写要工整,语句要通顺,杜绝错别字。 参考译文: 丙申年秋填,有一个太原商人在南方做买卖回来,骑着一头驴,腰里装着五六百 两银子。偶然路过中牟县境内,在路边休息。有一个少年人,拿着一根木棒,带 着一条狗来到这里,也在路边休息。狗向商人发出咿哑的叫声,好像希望商人救 它。商人把狗买下放了它。少年看见商人包裹很重,偷偷跟着商人到偏僻的地方, 用木棒打杀了商人,拖着尸体到至水边的小桥旁,用沙子和芦苇覆盖,背着商人 的行囊离开了。 狗看到商人死了,暗中尾随少年到了他的家,记住了它(所在位置),回到 县里去。正好县令升堂,衙班很严肃,狗径直向前趴在地上号叫,好像哭泣又好 像倾诉,驱赶它也不离开。县令说:“你有什么冤屈?我派小吏随你去。”狗带 着衙役出来,到商人死的地方,向河水叫。衙役掀开芦苇找到尸体,回来报告县 令,只是无法找到凶手。 狗又回到县衙,号叫像先前一样。县令说:“你知道凶手是谁吗?我姑且派 遣小吏随你去。”狗又出来了,县令又派遣数名衙役尾随而去。走了二十余里, 来到一个偏僻的村庄一户人家,狗竟然直接进去,遇到一个少年,狗跳起来并且 咬他的手臂,把他的衣服咬破了血濡湿了衣服。衙役捆绑他把他带到县里,,他
招供了杀害商人的经过。问他钱在哪里,钱还在,就到他家取回钱。因为在包裹 中得小户籍,知道商人的故乡和姓名。县令于是判处少年死罪,而没收商人的包 裹归于府库。 狗又到县令面前吠叫不止,县令于是思考道:“商人虽然死了,他的家还在, 这包裹里的钱该属于谁呢?狗吠叫,难道是没有道理的吗?”于是又派遣衙役径 直前往太原,这条狗也跟随离开。到了地方,商人家才知道商人死了,又知橐金 无恙,非常感恸。商人有个儿子,收拾行装跟随衙役到县里,贼人已被打死狱中。 县令于是取出包裹检验并且交给他。那条狗仍然尾随商人的儿子到来,跟随商人 的儿子扶着棺椁一起返会,往返数千里,住店吃饭,和人没有区别。 议论说:人处理事情要用智慧,遇到变故关键在忍耐。往往灾祸起于仓卒之 间,张皇震慑而不知该怎么办,这是因为智慧不足;不能够忍下忿忿的心,蹈义 赴难,而疏忽规划谋略,心思虽然是真诚的去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忍耐不足。 所以说成事难。假使狗在少年杀害商人的时候,猛然用力地用它的牙齿来跟歹徒 角斗,被大木棒打烂身体都不回避木棒,刚烈啊,但是对商人没有益处。忍着悲 伤与痛苦,奔走控诉呼喊,但是对贼人的住宅却不认识路,纵然让主事的人可怜 我而听从我,荒畦漫野,在哪里去抓凶手呢?冤屈难以伸,贼人不能抓获。只是 空有报复贼人的想法,而不能马上来抓住他。知县那里能够申诉,就姑且忍让来 等待时机,追踪跟随来认得他住的地方,贼人已在我眼中,而后我跑去告发他。 贼人已落入我的彀中,而后奋起愤怒狠狠地咬一口,我的仇可以报了,钱可以归 还了,太原之问可通,而客人的棺椁可以回家了。用这种方法处理天下的事情, 什么事办不成呢?我既悲伤客人的遭遇,又很羡慕客人有这样一条胜过很多人的 狗 【题文】K0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 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1)指出“花惊寒食,柳认清明”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惊”“认”二字 的妙处。(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重点考查炼字 【答案解析】修辞:对偶、互文。(2分)妙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见花柳 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暗抒一春郁闷。(4分)解析:要结合词句来确 定其好处,因何而“惊”,不知不觉中“寒食”已至;为何而“认”,柳树抽条, “清明”已来。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 【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 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结合全词看,作者的“病酒心情”具体指怎样的心情?(2分) 【知识点】考査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时光流逝的感慨、思乡怀人的愁绪。(2分)解析:抓住关键词 语和意象来理解。“可奈”“又是一年”,表现出时光流逝的感慨;“柳”“长 亭短亭”表现思乡怀人的愁绪
招供了杀害商人的经过。问他钱在哪里,钱还在,就到他家取回钱。因为在包裹 中得小户籍,知道商人的故乡和姓名。县令于是判处少年死罪,而没收商人的包 裹归于府库。 狗又到县令面前吠叫不止,县令于是思考道:“商人虽然死了,他的家还在, 这包裹里的钱该属于谁呢?狗吠叫,难道是没有道理的吗?”于是又派遣衙役径 直前往太原,这条狗也跟随离开。到了地方,商人家才知道商人死了,又知橐金 无恙,非常感恸。商人有个儿子,收拾行装跟随衙役到县里,贼人已被打死狱中。 县令于是取出包裹检验并且交给他。那条狗仍然尾随商人的儿子到来,跟随商人 的儿子扶着棺椁一起返会,往返数千里,住店吃饭,和人没有区别。 议论说:人处理事情要用智慧,遇到变故关键在忍耐。往往灾祸起于仓卒之 间,张皇震慑而不知该怎么办,这是因为智慧不足;不能够忍下忿忿的心,蹈义 赴难,而疏忽规划谋略,心思虽然是真诚的去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忍耐不足。 所以说成事难。假使狗在少年杀害商人的时候,猛然用力地用它的牙齿来跟歹徒 角斗,被大木棒打烂身体都不回避木棒,刚烈啊,但是对商人没有益处。忍着悲 伤与痛苦,奔走控诉呼喊,但是对贼人的住宅却不认识路,纵然让主事的人可怜 我而听从我,荒畦漫野,在哪里去抓凶手呢?冤屈难以伸,贼人不能抓获。只是 空有报复贼人的想法,而不能马上来抓住他。知县那里能够申诉,就姑且忍让来 等待时机,追踪跟随来认得他住的地方,贼人已在我眼中,而后我跑去告发他。 贼人已落入我的彀中,而后奋起愤怒狠狠地咬一口,我的仇可以报了,钱可以归 还了,太原之问可通,而客人的棺椁可以回家了。用这种方法处理天下的事情, 什么事办不成呢?我既悲伤客人的遭遇,又很羡慕客人有这样一条胜过很多人的 狗。 【题文】K0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柳梢青 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1)指出“花惊寒食,柳认清明”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惊”“认”二字 的妙处。(6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鉴赏评价), 重点考查炼字。 【答案解析】修辞:对偶、互文。(2 分)妙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见花柳 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暗抒一春郁闷。(4 分) 解析:要结合词句来确 定其好处,因何而“惊”,不知不觉中“寒食”已至;为何而“认”,柳树抽条, “清明”已来。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 【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 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结合全词看,作者的“病酒心情”具体指怎样的心情?(2 分) 【知识点】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时光流逝的感慨、思乡怀人的愁绪。(2 分) 解析:抓住关键词 语和意象来理解。“可奈”“又是一年”,表现出时光流逝的感慨;“柳”“长 亭短亭”表现思乡怀人的愁绪
【思路点拨】掌握诗人的情感,不能脱离诗句去分析。具体赏析时,或借助创作 背景去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或逐联赏析,结合诗句描述,把握景 物特征,体会语言特色,直接感受情思。解答本题,须琢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领会景物所蕴涵的情感,作者的感慨时光流逝,思乡怀人的 感情则很容易解读。 【题文】L012.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中的句子。(6分) (1)“易安”一词,可以让人联想到李清照,可以让人想到杜甫的“广厦工程”, 当然也可以让我们想起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典故来表现蜀道之难的两句是: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音渐至无声之后突变激越的两 个比喻句是: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解析】(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 天梯石栈相钩连。(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解析:注意 “膝”“栈”“迸”的书写,不要漏掉“以”“之”等字 【思路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査“名篇名句”的分析或提示,要求写出诗 文内容。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査,要求考 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更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 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的具体情况来填写句子 【题文】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题文】N2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 寻找一棵树 赵明宇 我天天在元城的大街小巷奔走,眼睛不停地搜寻。遇到几个熟人,问我找什么呢, 我低着头,没好气地说,我在寻找一棵树 今年春天,我盘算着回乡下老家看看。我想念哥哥,更想念哥哥院里的大槐树。 哥哥今年60多岁,厮守着大槐树。大槐树像我的腰一样粗,据说是我爷爷的爷 爷的爷爷栽下的,有100多岁了。 元城一带有个风俗,孩子生下来,要把孩子的胎衣埋到一棵树下,孩子就会像这 棵树一样茁壮成长。我爷爷、我爹、我和哥哥的胎衣全埋在了大槐树下面昵,你 说,我跟大槐树能没感情? 乘班车风尘仆仆赶回老家,推开那两扇熟悉的大门,我愣住了。大槐树呢?仔细 瞅瞅,房子没变,猪圈没变,院里的那口红薯窖没变。哥哥迎出来,一头白发、 脸沧桑也没变。我确认没有走错门,手里提着的小包裏滑落地上,给哥哥买的 营养品像花朵一样绽开。哥哥弯腰捡起花花绿绿的营养品,拉着满脸惊讶的我向 屋里走,给我端水喝。我一把甩开他,第一句话就是:哥,咱家的大槐树呢? 哥看看我,又把头低下,嗫嚅着吐出两个字:卖了 我一听直跺脚。哥啊,你真是老糊涂了,缺钱花找我要啊,怎么能卖掉大槐树呢! 咱爹死的时候没钱发殡都没舍得卖啊 哥说,不就是一棵树嘛,值得发那么大脾气?你不在农村,不知道村里的情况。 不是我缺钱花,而是村长出面,不卖也得卖啊 我理解哥哥的难处,可是我不甘心我的大槐树被卖掉,就来找村长
【思路点拨】掌握诗人的情感,不能脱离诗句去分析。具体赏析时,或借助创作 背景去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或逐联赏析,结合诗句描述,把握景 物特征,体会语言特色,直接感受情思。解答本题,须琢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领会景物所蕴涵的情感,作者的感慨时光流逝,思乡怀人的 感情则很容易解读。 【题文】L012.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中的句子。(6 分) (1)“易安”一词,可以让人联想到李清照,可以让人想到杜甫的“广厦工程”, 当然也可以让我们想起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 , 。”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典故来表现蜀道之难的两句是:“ , 。”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音渐至无声之后突变激越的两 个比喻句是: “ , 。”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 级(识记)。 【答案解析】(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 天梯石栈相钩连。(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解析:注意 “膝”“栈”“迸”的书写,不要漏掉“以”“之”等字 【思路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名篇名句”的分析或提示,要求写出诗 文内容。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 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更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 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的具体情况来填写句子。 【题文】五、(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 【题文】N2 阅读下文,完成第 13~17 题 寻找一棵树 赵明宇 我天天在元城的大街小巷奔走,眼睛不停地搜寻。遇到几个熟人,问我找什么呢, 我低着头,没好气地说,我在寻找一棵树。 今年春天,我盘算着回乡下老家看看。我想念哥哥,更想念哥哥院里的大槐树。 哥哥今年 60 多岁,厮守着大槐树。大槐树像我的腰一样粗,据说是我爷爷的爷 爷的爷爷栽下的,有 100 多岁了。 元城一带有个风俗,孩子生下来,要把孩子的胎衣埋到一棵树下,孩子就会像这 棵树一样茁壮成长。我爷爷、我爹、我和哥哥的胎衣全埋在了大槐树下面呢,你 说,我跟大槐树能没感情? 乘班车风尘仆仆赶回老家,推开那两扇熟悉的大门,我愣住了。大槐树呢?仔细 瞅瞅,房子没变,猪圈没变,院里的那口红薯窖没变。哥哥迎出来,一头白发、 一脸沧桑也没变。我确认没有走错门,手里提着的小包裹滑落地上,给哥哥买的 营养品像花朵一样绽开。哥哥弯腰捡起花花绿绿的营养品,拉着满脸惊讶的我向 屋里走,给我端水喝。我一把甩开他,第一句话就是:哥,咱家的大槐树呢? 哥看看我,又把头低下,嗫嚅着吐出两个字:卖了。 我一听直跺脚。哥啊,你真是老糊涂了,缺钱花找我要啊,怎么能卖掉大槐树呢! 咱爹死的时候没钱发殡都没舍得卖啊! 哥说,不就是一棵树嘛,值得发那么大脾气?你不在农村,不知道村里的情况。 不是我缺钱花,而是村长出面,不卖也得卖啊。 我理解哥哥的难处,可是我不甘心我的大槐树被卖掉,就来找村长
村长正在跟别人喝酒,看见我,给我倒了一杯说,二叔,您老回家看看?我说你 们把我家的大槐树卖到哪里去了? 我想赎回来。村长嘬嘬牙花子说,这事儿不好办,你赎不回来了 我说我加倍出钱,哪怕是他们把我的树做成了家具,我也要赎回来 村长摇晃着脑袋,吐一口酒气说,实话告诉你吧,那棵大槐树真是有福气,不仅 活得好好的,比以前还风光呢,跟你一样进城去了 我的大槐树进城了?我转身就走,把村长的招呼抛在身后。我没顾上吃哥哥为我 做好的饭就回城了。 我的大槐树,你在哪里?我的脚步踏遍了元城的每一个角落,我的目光摸遍了路 边的每一株花草。三天后的傍晚,我落魄地走在新建成的元城宾馆门前,望着金 碧辉煌的门面,不由得眼前一亮:我看到了我的大槐树。尽管它被伐掉了半个树 头,我还是能认出来。一搂粗的树身上有我童年摩挲的手印,有我用牙齿啃掉的 树皮,变作了圆圆的疤痕。还有我骑过的枝干,光光的,滑滑的。 我抱着大槐树哭了,引来好多人围观。一个穿着不俗的贵妇用睥睨的目光扫了我 一眼说,真是什么人都有!这是哪来的疯子 围观的人渐渐散去,只剩下我自己的时候,我迷迷糊糊睡着了 半夜里醒来,大槐树身上爬满了霓虹灯。我感觉脸上湿湿的,用手一摸,原来是 大槐树的泪水滴在我脸上。 天亮时,两个保安把我架走了,还把我送到家里。保安跟我儿子说,实在不行就 把你老爸送精神病医院去吧。 儿子的脸色铁青,劈头盖脸跟我说,刚才领导找我谈话了,你再去宾馆闹事儿, 我被提拔的事儿就泡汤了。你说我打拼这些年容易吗?闹不好工作也保不住。老 爸啊,我求你了,给我们留点面子吧。儿子扑通一下跪在我的面前 后来,我经常坐在宾馆对面的马路牙子上,远远地望着抽出新芽的大槐树在风中 摇晃着枝头。我知道那是大槐树跟我招手,我就泪流满面。不时有行人把我当做 乞丐,把一张张纸币扔到我脚下。我不去拣,任凭纸币被风吹得七零八落,蝴蝶 样飞舞。 13.怎样理解画线句“我爷爷、我爹、我和哥哥的胎衣全埋在了大槐树下面呢” 的含意?(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 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①“大槐树”历史悠久。②“大槐树”与我们血脉相连(或是我们 的“根”)。解析:“我爷爷、我爹、我和哥哥”说明历史悠久,年代久远; 我们的“胎衣”埋在了树下,说明“大槐树”与我们血脉相连。 。)临时意义(【思路点拨】所谓句子的含意,它包括三层意义:①表层意义, 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 义。)言外之意(③句外意义 14.仔细体会文章对“大槐树”的叙写,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 (1)请围绕“大槐树”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3分) (2)“大槐树”有何象征意义?(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对小说情节和主题的把握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 评价)。 【答案解析】(1)寻找大槐树—一大槐树被卖一一找到大槐树。(淳朴乡风或乡村 历史或中国传统文化。解析:此题考査概括小说的情节。解答时可以按照时间
村长正在跟别人喝酒,看见我,给我倒了一杯说,二叔,您老回家看看?我说你 们把我家的大槐树卖到哪里去了? 我想赎回来。村长嘬嘬牙花子说,这事儿不好办,你赎不回来了。 我说我加倍出钱,哪怕是他们把我的树做成了家具,我也要赎回来。 村长摇晃着脑袋,吐一口酒气说,实话告诉你吧,那棵大槐树真是有福气,不仅 活得好好的,比以前还风光呢,跟你一样进城去了。 我的大槐树进城了?我转身就走,把村长的招呼抛在身后。我没顾上吃哥哥为我 做好的饭就回城了。 我的大槐树,你在哪里?我的脚步踏遍了元城的每一个角落,我的目光摸遍了路 边的每一株花草。三天后的傍晚,我落魄地走在新建成的元城宾馆门前,望着金 碧辉煌的门面,不由得眼前一亮:我看到了我的大槐树。尽管它被伐掉了半个树 头,我还是能认出来。一搂粗的树身上有我童年摩挲的手印,有我用牙齿啃掉的 树皮,变作了圆圆的疤痕。还有我骑过的枝干,光光的,滑滑的。 我抱着大槐树哭了,引来好多人围观。一个穿着不俗的贵妇用睥睨的目光扫了我 一眼说,真是什么人都有!这是哪来的疯子。 围观的人渐渐散去,只剩下我自己的时候,我迷迷糊糊睡着了。 半夜里醒来,大槐树身上爬满了霓虹灯。我感觉脸上湿湿的,用手一摸,原来是 大槐树的泪水滴在我脸上。 天亮时,两个保安把我架走了,还把我送到家里。保安跟我儿子说,实在不行就 把你老爸送精神病医院去吧。 儿子的脸色铁青,劈头盖脸跟我说,刚才领导找我谈话了,你再去宾馆闹事儿, 我被提拔的事儿就泡汤了。你说我打拼这些年容易吗?闹不好工作也保不住。老 爸啊,我求你了,给我们留点面子吧。儿子扑通一下跪在我的面前。 后来,我经常坐在宾馆对面的马路牙子上,远远地望着抽出新芽的大槐树在风中 摇晃着枝头。我知道那是大槐树跟我招手,我就泪流满面。不时有行人把我当做 乞丐,把一张张纸币扔到我脚下。我不去拣,任凭纸币被风吹得七零八落,蝴蝶 一样飞舞。 13.怎样理解画线句“我爷爷、我爹、我和哥哥的胎衣全埋在了大槐树下面呢” 的含意?(2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 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①“大槐树”历史悠久。②“大槐树”与我们血脉相连(或是我们 的“根”)。 解析:“我爷爷、我爹、我和哥哥”说明历史悠久,年代久远; 我们的“胎衣”埋在了树下,说明“大槐树”与我们血脉相连。 。)临时意义(【思路点拨】所谓句子的含意,它包括三层意义: ①表层意义, 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 ,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 义。)言外之意(③句外意义 14.仔细体会文章对“大槐树”的叙写,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 分) (1)请围绕“大槐树”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3 分) (2)“大槐树”有何象征意义?(2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情节和主题的把握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鉴赏 评价)。 【答案解析】⑴寻找大槐树——大槐树被卖——找到大槐树。⑵淳朴乡风或乡村 历史或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小说的情节。解答时可以按照时间
顺序,“大槐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不难梳理出“1-3段,寻找大槐树;2-13 段,大槐树被卖;14段到结尾,找到大槐树”的情节。大槐树的象征意义要立 足全文,从“我”对大槐树的情感以及围绕寻找大槐树的情节,可以读到传统的 中国文化。 【思路点拨】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 故事发展的关键。只有理清小说的结构线索,才能准确概括小说的情节。如上文 中的线索是:寻找大槐树。 15.请各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下列人物的主要特点。(4分) (1)哥哥:(2)村长 (3)贵妇:(4)儿子: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1)软弱;②2唯利是图;(3)傲慢(冷漠);(4)自私。解析:“分析 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结合文本分析,找出表现人物形象 的区域。做好本题要从情节入手,这些人物的特点都是通过对“大槐树”的特点 来显现的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 析人物。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来表现 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所以,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 写都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②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 气质等来分析人物。小说中人物的诸多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 的性格。故分析人物绝不可忽视这些因素。③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 人物。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 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 社会意义。④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 重要。这种情感态度和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 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 16.结合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 (1)“我的目光摸遍了路边的每一株花草”一句中“摸”有何表达效果?(2 分) (2)“我抱着大槐树哭了”“远远地望着……我就泪流满面”,体现了“我” 哪些情感?(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1)“摸”,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我”寻找大槐树的艰辛和执着。(2) 痛惜、无奈、伤感、忧虑等。(“痛惜”必须,1分;其余的任答两种即可,意 同即可)解析:(1)“我”为了寻找大槐树,遍了元城的每一个角落,“摸”字 表现了“我”寻找大槐树的艰辛,以及一定要找到的执着。(2)“我”哭的原因 一是对大槐树被伐掉了半个树头的痛惜之情;一是对大槐树的情感不能被人理解 的无奈之情;还有对自己、对社会的忧虑之情等等 【思路点拨】分析语言运用,不仅要分析它是怎样运用具体性的叙事描写展开情 节的,更要分析它是怎样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的。因 此,要认真品味作品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 特征的
顺序,“大槐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不难梳理出“1-3 段,寻找大槐树;2-13 段,大槐树被卖;14 段到结尾,找到大槐树”的情节。大槐树的象征意义要立 足全文,从“我”对大槐树的情感以及围绕寻找大槐树的情节,可以读到传统的 中国文化。 【思路点拨】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 故事发展的关键。只有理清小说的结构线索,才能准确概括小说的情节。如上文 中的线索是:寻找大槐树。 15.请各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下列人物的主要特点。(4 分) (1)哥哥: (2)村长: (3)贵妇: (4)儿子: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⑴软弱;⑵唯利是图;⑶傲慢(冷漠);⑷自私。 解析:“分析 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结合文本分析,找出表现人物形象 的区域。做好本题要从情节入手,这些人物的特点都是通过对“大槐树”的特点 来显现的。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 析人物。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来表现 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所以,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 写都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②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 气质等来分析人物。小说中人物的诸多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 的性格。故分析人物绝不可忽视这些因素。③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 人物。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 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 社会意义。④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 重要。这种情感态度和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 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 示。 16.结合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 分) (1)“我的目光摸遍了路边的每一株花草”一句中“摸”有何表达效果?(2 分) (2)“我抱着大槐树哭了”“远远地望着……我就泪流满面”,体现了“我” 哪些情感?(3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⑴“摸”,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我”寻找大槐树的艰辛和执着。⑵ 痛惜、无奈、伤感、忧虑等。(“痛惜”必须,1 分;其余的任答两种即可,意 同即可) 解析:⑴“我”为了寻找大槐树,遍了元城的每一个角落,“摸”字 表现了“我”寻找大槐树的艰辛,以及一定要找到的执着。⑵“我”哭的原因, 一是对大槐树被伐掉了半个树头的痛惜之情;一是对大槐树的情感不能被人理解 的无奈之情;还有对自己、对社会的忧虑之情等等。 【思路点拨】分析语言运用,不仅要分析它是怎样运用具体性的叙事描写展开情 节的,更要分析它是怎样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的。因 此,要认真品味作品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 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