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前373—前289),名轲 孟子 战国时邹人,是孔子之 孙(子思,名伋)的再 传弟子。但在孟轲本人 的心目中,他直接继承 了孔子的师传,他继承 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把孔子侧重于个人道德 的“仁”,推演为政治 方面的仁政学说。后世 常以“孔孟”并称,均 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元文宗时封他为“亚 圣”,意思是孟子是仅 次于孔子的圣人。曾游 说齐、宋、滕、魏等国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
(前373—前289),名轲, 战国时邹人,是孔子之 孙(子思,名彶)的再 传弟子。但在孟轲本人 的心目中,他直接继承 了孔子的师传,他继承 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把孔子侧重于个人道德 的“仁”,推演为政治 方面的仁政学说。后世 常以“孔孟”并称,均 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元文宗时封他为“亚 圣”,意思是孟子是仅 次于孔子的圣人。曾游 说齐、宋、滕、魏等国,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 孟 子
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 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 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仁 政”思想:孟子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他 的“仁政”、“王道”政治学说。“人皆有 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 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E治天下奇运之掌上 c、理想人格:“人 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宝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大
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 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 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b、“仁 政”思想:孟子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他 的“仁政”、“王道”政治学说。 “人皆有 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 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c、理想人格: “人 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宝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孟子的思想
人之子圆也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学习重点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和掌握有关实词的意义 3、归纳多义词“数 发 “直”、“兵”、“胜”的义项 4、了解某些特殊句式句式
学习重点 •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 2、理解和掌握有关实词的意义 • 3 、 归纳多义词 “ 数 ” 、 “ 发 ” 、 “直” 、 “兵” 、 “胜”的义项 • 4、了解某些特殊句式句式
听录音 1、注音或写出汉字 (1)弃甲曳()兵 c(2)涂()有饿pio() (3)鸡豚()狗彘()之畜 (4)数()罟()不入W()池 (5)无()失其时 (6)谨庠()序之教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t 之义 2、试疏通文意,划出难点,小组 2交流慈结出23个重点问题
听录音 1、注音或写出汉字 • (1)弃甲曳( )兵 • (2)涂( )有饿piǎo ( ) • (3)鸡豚( )狗彘( )之畜( ) • (4)数( )罟( )不入wū ( )池 (5)无( )失其时 • (6)谨庠( )序之教 • (7)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8)申之以孝tì( )之义 2、试疏通文意,划出难点,小组 交流总结出2-3个重点问题
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异读子 词类活用特殊旬式 写惯句式结构尽次
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异读子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习惯句式 结构层次
通假字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周也 (1)无,通“毋”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2)颁,通“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涂,通“途”莩,通“殍” 通假字异读子词类活用特殊弌习愤句式结构层次
通假字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无,通“毋” (2)颁,通“斑” (3)涂,通“途”莩,通“殍” 通假字 异读子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习惯句式 结构层次
异读字 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yi,动词,穿)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wang,为王,称霸) 通假字异读子词类活用特殊弌习愤句式结构层次
异读字 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yì,动词,穿) (wàng,为王,称霸) 通假字 异读子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习惯句式 结构层次
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名词动用,击鼓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死”为动词名用,译“活着的 人”“死去的人”;“丧”名词动用, (3王弟肇多,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词用作动词,峄为“归罪”“归咎” 通假字异读子词类活用特殊弌习愤句式结构层次
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词动用,击鼓) (“生”“死”为动词名用,译“活着的 人”“死去的人”;“丧”名词动用, “为……办丧事”) (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归罪”“归咎”) 通假字 异读子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习惯句式 结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