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阅读复习专项训练 )至于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A)前者呼,后者应,(B)往来而不绝着,滁游人也 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③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C)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D)④苍 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伛偻提携”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2.下面对文中画线处文字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是说滁州游山人中间那些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唱歌。 B.②处是说太守宴上的酒食都产于当地,这也是游宴之乐的原因之 C.③处是说酒宴上的欢乐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大家都能尽情的自娱自乐。 D.④处是说酒宴上大家都欢乐,惟独太守精神不振以致自饮自醉 3.能表明本段内容的核心的一项是( A.滁人游B.太守宴C.众宾欢D.太守醉 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 B.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形 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D.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的情形 对本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描写暗示了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本段描写了太守与民同乐的场面 C.本段刻画了一个嗜酒如命、整日沉迷于宴饮之中的太守形象。 D.本段暗示了太守与下属融洽、无拘无束的亲密关系 (二)阅读《岳阳楼记》选段“若夫霪雨霏霏……吾谁与归”,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而或长烟一空()②至若春和景明()③连月不开()④去国怀乡()⑤薄暮冥 冥()⑥沙鸥翔集()⑦山岳潜行()⑧属予作文() 2.在选文第③段找出四对反义词 (1), 3.在第②段中找出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面悲者矣”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 答 4.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6.选文第一二段都是写景的名段,却表达了作者不同的心情。第一段写了 的景色,表 达了作者 的心情:第二段写了 景色,表达了 的心情。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 8.“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 做自己的好朋友。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C表达了自己做人 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怅
1 第六单元阅读复习专项训练 (一)至于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A)前者呼,后者应,(B)往来而不绝着,滁游人也。 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③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C)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D)④苍 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伛偻提携”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下面对文中画线处文字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处是说滁州游山人中间那些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唱歌。 B.②处是说太守宴上的酒食都产于当地,这也是游宴之乐的原因之一。 C.③处是说酒宴上的欢乐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大家都能尽情的自娱自乐。 D.④处是说酒宴上大家都欢乐,惟独太守精神不振以致自饮自醉。 3.能表明本段内容的核心的一项是 ( ) A.滁人游 B.太守宴 C.众宾欢 D.太守醉 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 B.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形 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D.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的情形 5.对本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段描写暗示了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B.本段描写了太守与民同乐的场面。 C.本段刻画了一个嗜酒如命、整日沉迷于宴饮之中的太守形象。 D.本段暗示了太守与下属融洽、无拘无束的亲密关系。 (二)阅读《岳阳楼记》选段“若夫霪雨霏霏……吾谁与归”,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而或长烟一空( ) ②至若春和景明 ( ) ③连月不开( ) ④去国怀乡( ) ⑤薄暮冥 冥 ( ) ⑥沙鸥翔集( ) ⑦山岳潜行( ) ⑧属予作文( ) 2.在选文第③段找出四对反义词: ⑴ , ⑵ , ⑶ , ⑷ , 。 3.在第②段中找出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面悲者矣”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 答: 。 4.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 5 . 作 者 认 为 , 一 个 人 应 当 具 有 怎 样 的 抱 负 才 能 做 到 “ 不 以 物 喜 , 不 以 己 悲 ” ? 答: 。 6.选文第一二段都是写景的名段,却表达了作者不同的心情。第一段写了 的景色,表 达了作者 的心情;第二段写了 景色,表达了 的心情。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__________________。 8.“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 做自己的好朋友。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C.表达了自己做人 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怅
9.对本文写作目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应朋友之托,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 B.借作记之机,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C当时作者和滕子京都在被贬之时,作者要借此文与 朋友共勉。D描写巴陵胜状,抒发览物之情,评说迁客骚人。 (三)阅读“庆历四年春……得无异乎”,做题 1.选文第一段中的“今人”指的是 朝人;第二段中的“骚人”指的是 其含义来 源于 2.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应是 ,这句话在文中的 作用是 (五)阅读《醉翁亭记》,做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 之心而寓之酒也( )临于泉上者()伛偻提携()宴酣之乐()颓 然乎其间者 2.第一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3.第一段文字的写景部分有一定的顺序。作者首先写 其次写 ,最后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5.第二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6.第二段中“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7.第二段开头“若夫”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8.第三段可以分为四层。每层的意思都可以用文中语句概括。第一层写的是:第二层写 的是 第三层写的是 第四层写的是 9.本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10.第三段中“太守醉”中“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酒喝醉了”,另一层意思是 ,表现了 11.第三段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第四段中“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1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1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1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1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六)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做下面的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云归而岩穴暝()南极潇湘() 2.甲段中的“前人之述备矣”之中的“前人之述”是指上一节的 (用文中语句回答) 3.选出与乙段中“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 9.对本文写作目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应朋友之托,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 B.借作记之机,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C.当时作者和滕子京都在被贬之时,作者要借此文与 朋友共勉。D.描写巴陵胜状,抒发览物之情,评说迁客骚人。 (三)阅读“庆历四年春……得无异乎”,做题。 1.选文第一段中的“今人”指的是 朝人;第二段中的“骚人”指的是 ,其含义来 源于 。 2.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 。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应是 ,这句话在文中的 作用是 。 (五)阅读《醉翁亭记》,做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蔚然而深秀者(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 临于泉上者( )伛偻提携( ) 宴酣之乐 ( ) 颓 然乎其间者( ) 2.第一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3.第一段文字的写景部分有一定的顺序。作者首先写 ,其次写 ,最后 写 。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5.第二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6.第二段中“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7.第二段开头“若夫”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8.第三段可以分为四层。每层的意思都可以用文中语句概括。第一层写的是 ;第二层写 的是 ;第三层写的是 ;第四层写的是 。 9.本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10.第三段中“太守醉”中“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酒喝醉了”,另一层意思是 ,表现了 。 11.第三段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12.第四段中“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1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1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1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1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17.“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六)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做下面的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云归而岩穴暝( ) 南极潇湘( ) 2.甲段中的“前人之述备矣”之中的“前人之述”是指上一节的 (用文中语句回答) 3.选出与乙段中“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甲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联系下文,这个“异”写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5.有一个成语出自乙段,请用这个成语造句。 6.甲、乙两段均为写景语段,甲描写了 景。乙描写了 景,两者写景的角度有 何不同? 7.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中的“乐”与甲段“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 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七)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①而或长烟一空()②至若春和景明()③连月不开() ④去国怀乡()⑤薄暮冥冥 )⑥沙鸥翔集() 2.在文中第③段找出四对反义词(2分) (2) 3.在第②段中找出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面悲者矣”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 (2分) 答 4.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译文: 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答6的 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是指上文中的 ,“退”是指上文中 。(2分) 7.“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2分)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 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 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怅 8.对本文写作目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应朋友之托,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 B.借作记之机,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C.当时作者和滕子京都在被贬之时,作者要借此文与朋友共勉。 D.描写巴陵胜状,抒发览物之情,评说迁客骚人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3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甲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联系下文,这个“异”写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5.有一个成语出自乙段,请用这个成语造句。 6.甲、乙两段均为写景语段,甲描写了 景。乙描写了 景,两者写景的角度有 何不同? 7.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中的“乐”与甲段“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 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七)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 分) ①而或长烟一空.( ) ②至若春和景.明 ( ) ③连月不开.( ) ④去国.怀乡( ) ⑤薄.暮冥冥 ( ) ⑥沙鸥翔集.( ) 2.在文中第③段 找出四对反义词(2 分) ⑴ , ⑵ , ⑶ , ⑷ , 。 3.在第②段中找出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面悲者矣”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 (2 分) 答: 。 4.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 分) 译文: 。 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分) 答: 。 6.“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是指上文中的 ,“退”是指上文中 的 。(2 分) 7.“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 )(2 分)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 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 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怅。 8.对本文写作目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应朋友之托,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 B.借作记之机,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C.当时作者和滕子京都在被贬之时,作者要借此文与朋友共勉。 D.描写巴陵胜状,抒发览物之情,评说迁客骚人。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解释下列词语 增 制 属 胜: 际涯: 大观: 骚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重修岳阳楼的缘由是(原文句子回答) 4、“前人之述备矣”一句的“前人之述”具体指的是 5、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用原文的话回答) 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 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l、解释下列词语 若夫 排空 薄 景 惊: 何极: 把 2、翻译以下句子 1)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解释下列词语 增: 制: 属: 胜: 际涯: 晖: 大观: 骚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重修岳阳楼的缘由是(原文句子回答) 。 4、“前人之述备矣”一句的“前人之述”具体指的是 。 5、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用原文的话回答) 。 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 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下列词语 若夫: 开: 排空: 薄: 景: 惊: 何极: 把: 2、翻译以下句子 1)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这两段文字描写了“迁客搔人”的“览物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简要回答: 1)第一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 抒发的感情是 2)第二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 抒发的感情是 4、这两段文字构成了鲜明的 ,其作用是 5、这两段文字写“迁客搔人”在岳阳楼上“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的原因是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求 为 居: 然则: 先 微 2、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微斯人,吾谁与归? 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4、文段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和 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原文的话回答) 6、文段所用的修辞方法有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这两段文字描写了“迁客搔人”的“览物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简要回答: 1)第一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 ,抒发的感情是 ; 2)第二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 ,抒发的感情是 。 4、这两段文字构成了鲜明的 ,其作用是 5、这两段文字写“迁客搔人”在岳阳楼上 “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的原因是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求 : 为 : 居: 是: 然则: 先: 微: 归: 2、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微斯人,吾谁与归? 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4、文段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和 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原文的话回答) 6、文段所用的修辞方法有 。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 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 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 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蔚然:( )翼然( 暝( 佳木秀( 翼然临于泉上( )伛偻提携( )临溪而渔( 杂然而前陈者( )宴酣之乐( 觥筹交错( )弈者胜 树林阴翳( )已而( 2、翻译下列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6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 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 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 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蔚然..:( ) 翼然( ) 暝( ) 佳木秀.( ) 翼然临.于泉上( ) 伛偻..提携( ) 临溪而渔.( ) 杂然而前陈.者( ) 宴酣.之乐( ) 觥.筹交错( ) 弈.者胜 ( ) 树林阴翳. ( ) 已而( ) 2、翻译下列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3、在第一段划横线处按原文填上句子,从这句话中概括出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什么? 4、第(2)段从哪些方面描绘醉翁亭的自然景色? 5、“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 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 5、第(3)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②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来指代。 6、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政治理想?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l、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7 3、在第一段划横线处按原文填上句子,从这句话中概括出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什么? 4、第(2)段从哪些方面描绘醉翁亭的自然景色? 5、“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 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3)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 ,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来指代。 6、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政治理想?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可 佁然 翕忽 俶尔 2、翻译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4、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5、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从听水声“心之乐”,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幽邃”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7、对第二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话虽然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写 出了水的清澈 B、作者写鱼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虽只写动态,但描绘精细,呈现出 幅幅特写镜头 C、末句把自己的喜悦心情跟鱼儿结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意趣盎然 D、这段话只用了40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和游鱼的美景。 《小石潭记》 1解释句子中划线的实词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菶披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伯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8 尤: 可: 佁.然: 翕忽..: 邃: 俶尔: 2、翻译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4、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5、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6、从听水声“心之乐”,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 幽邃”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7、对第二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段话虽然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写 出了水的清澈。 B、作者写鱼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虽只写动态,但描绘精细,呈现出一 幅幅特写镜头。 C、末句把自己的喜悦心情跟鱼儿结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意趣盎然。 D、这段话只用了 40 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和游鱼的美景。 《小石潭记》 1.解释句子中划线的实词。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虚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血去。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1)怎样描写小石谭的石岸? (2)怎样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 (3)前文与第五段中的“四面竹树环合”相照应的句子有哪些?
9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虚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1)怎样描写小石谭的石岸? (2)怎样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 (3)前文与第五段中的“四面竹树环合”相照应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