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龙华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一)(09.021.0.3) 1 中医内科学(二)(09.021.0.4) 15 中医外科学(09.041.0.1)… 29 曙光临床医学院 内科学(09.003.0.1)… 78 诊断学(09.031.0.1)… 133 中医妇科学(09.071.0.1)… 163 岳阳临床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导论(09.011.0.1)… 187 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进展(09.021.0.6) 192 西医外科学(09.051.0.1)… 197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09.065.0.1)… 221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09.075.0.1)… 236 听力学(18.066.02)… 259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27.002.0.1)… 268 市中医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09.031.0.7) 297 中医儿科学(09.061.0.1)… 332 临床医学基础(内科)(20.010.0.3) ..e 367 临床医学基础(外妇儿科)(20.010.0.4) 382 普陀临床医学院 影像诊断学(09.031.0.2)… 399 西医外科学总论(09.051.0.3)… 409 西医外科学各论(09.051.0.4)…423 市七临床医学院 公共管理学(08.045.0.1)…436 灾难护理学(17.062.0.1) 443 -1
- 1 - 龙华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一)(09.021.0.3) …………………………………………… 1 中医内科学(二)(09.021.0.4) …………………………………………… 15 中医外科学(09.041.0.1)…………………………………………………… 29 曙光临床医学院 内科学(09.003.0.1)………………………………………………………… 78 诊断学(09.031.0.1)………………………………………………………… 133 中医妇科学(09.071.0.1)…………………………………………………… 163 岳阳临床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导论(09.011.0.1)……………………………………………… 187 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进展(09.021.0.6)…………………………………… 192 西医外科学(09.051.0.1)…………………………………………………… 197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09.065.0.1)…………………………………………… 221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09.075.0.1)………………………………………… 236 听力学(18.066.0.2)………………………………………………………… 259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27.002.0.1)…………………………………… 268 市中医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09.031.0.7)………………………………………………………… 297 中医儿科学(09.061.0.1)…………………………………………………… 332 临床医学基础(内科)(20.010.0.3) ……………………………………… 367 临床医学基础(外妇儿科)(20.010.0.4) ………………………………… 382 普陀临床医学院 影像诊断学(09.031.0.2)…………………………………………………… 399 西医外科学总论(09.051.0.3)……………………………………………… 409 西医外科学各论(09.051.0.4)……………………………………………… 423 市七临床医学院 公共管理学(08.045.0.1)…………………………………………………… 436 灾难护理学(17.062.0.1)…………………………………………………… 443 目 录
《中医内科学(一)》教学大纲 一、课程一般信息 课程编号:09.021.0.3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 开课学院:龙华临床医学院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学分:5学分 学时:69学时。课堂授课54学时,见习15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二、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门主要临床学科,是其他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在很大 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水平。它以前期各门学科为基础,运用中医理论研究并阐述内科疾病 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以及预后转归与调摄护理规律,指导中医内科临床实践,系统地反映中 医临床思维及辨证论治的规律。 The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s one of the main clinical disciplines in TCM. It is also the basis of other clinical disciplines.To a great extent,its academic level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CM clinical disciplines.Basing on the early subjects,it elaborates medical diseases's pathogeny, pathogenesis,diagnosis,differentiation,treatment,prognosis and nursing,by using the theory of TCM edicine. It is used to guide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CM.At the same time,both the TCM clinical thinking and the rule of treatment are reflected systematically 三、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证候特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知识, 熟悉中医临床思维及实际操作过程序,了解部分病证的现代进展及历代有关论述。同时,用中医独特的 魅力、文化精髓,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 (二)教学策略设计 祖国医学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辨证思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 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 滋养。因此作为其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中医内科学,必须加强对其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其中 的思想精华,并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为此, 本课程教学内容将主要介绍中医内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各脏腑系统主要疾病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概要介绍了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 中医内科的病、证、症概念,中医内科辨病与辨证,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要点,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方 法的程序。各论介绍了51个病证的概述、病因病机、类证鉴别、辨证论治、演变与预后、预防与调理, 并在各个病证后附有学习参考、辨治实例举要、现代进展、历代医家有关论述。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或七年制学生,前期已完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 药学》、《方剂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对本课程涉及的相关知识已有了初步掌握,这为顺利完 -1-
- 1 - 一、课程一般信息 课程编号 :09.021.0.3 课程名称 :中医内科学㈠ 开课学院 :龙华临床医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学分 :5 学分 学时 :69 学时。课堂授课 54 学时,见习 15 学时 前期课程 :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 授课对象 :中医学专业 二、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门主要临床学科,是其他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在很大 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水平。它以前期各门学科为基础,运用中医理论研究并阐述内科疾病 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以及预后转归与调摄护理规律,指导中医内科临床实践,系统地反映中 医临床思维及辨证论治的规律。 The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one of the main clinical disciplines in TCM. It is also the basis of other clinical disciplines. To a great extent, its academic level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CM clinical disciplines. Basing on the early subjects, it elaborates medical diseases’s pathogen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prognosis and nursing, by using the theory of TCM edicine. It is used to guide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CM. At the same time, both the TCM clinical thinking and the rule of treatment are reflected systematically. 三、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证候特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知识, 熟悉中医临床思维及实际操作过程序,了解部分病证的现代进展及历代有关论述。同时,用中医独特的 魅力、文化精髓,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 (二)教学策略设计 祖国医学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辨证思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 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 滋养。因此作为其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中医内科学,必须加强对其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其中 的思想精华,并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为此, 本课程教学内容将主要介绍中医内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各脏腑系统主要疾病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概要介绍了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 中医内科的病、证、症概念,中医内科辨病与辨证,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要点,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方 法的程序。各论介绍了 51 个病证的概述、病因病机、类证鉴别、辨证论治、演变与预后、预防与调理, 并在各个病证后附有学习参考、辨治实例举要、现代进展、历代医家有关论述。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或七年制学生,前期已完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 药学》、《方剂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对本课程涉及的相关知识已有了初步掌握,这为顺利完 《中医内科学(一)》教学大纲
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学生还多数处于记忆性的知识储存阶段,缺乏系统连贯的认识和实 践经验中的升华,所以教学中应予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回顾性、概括性的 分析,并结合临床实际应用,以及与现代科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新旧知识很好的衔接,并在融会贯通 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根据本科院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联系中医学专业特点,“以学生为 主体”、“以能力为重”的教学与引导、合作、探究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上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临床思维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对具体中医病证多方式、多角度、 多层次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提升课堂学习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从“鱼”到“渔”实现由“教”到“学” 的转变。 根据多年中医内科教学实践经验,并紧密结合中医内科临床实际情况,为充分体现出中医整体观、 辨证论治的特色,本课程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各种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理论授课,主要有系统串讲、 PBL教学、传统章节式、案例式教学等。其中,系统串讲模式指打破以往惯有的章节授课方式,将中医 内科学分为:肺系、心系、脾胃系、肝胆系、脑系、肢体经络系、肿瘤系、气血津液系、肾系这九大系 统进行理论授课,提炼出每一病系中病证与病证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特点,使授课对象更能直观地掌握并 理解中医内科知识点。授课时各组病证共性的内容集中讲解,不再分别论述,各章难点要点则详讲精讲, 突出重点,加强各知识点间的相关性、联系性,便于学生将前后知识点理解记忆、融会贯通。在提高学 生对中医内科病症理解认识的同时,建立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式,亦为其他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多课堂 教学资源。 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过程中,重视渗透中医独具特色的辨证思想,侧重规律性探 索和中医思维的培养,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强调学生的主观参与,团队合作,以主动学 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 生对问题的思考及探究答案的欲望,从而最大限度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师生恰当互动,达到良 好的教学效果。 为切合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意见,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实现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亦可将部分课程安排为PBL教学,将学生以小组 讨论的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和引导下,围绕某一复杂的、多场景的、基于实际问题的专题或病例进 行问题的提出、讨论和学习。在此过程中,始终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讨论为主体,故可积极培养学生 把基本的科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实际中的能力,发展学生临床推理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同时亦有助于发 展学生多学科(包括医学、公共卫生、道德伦理和法律)问题整合能力,发展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 终身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沟通技巧,熟悉与临床实践相关的期刊论文,发展阅读 文献和做读书报告的能力,在学生成为当代社会主义特色新医学人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具体课件准备上,为体现中医内科学的临床特点,教师课件多以图示、动画配合理论知识说明的 形式,加深学生对内科疾病典型表现的直观认识。结合病案、突现临床诊断要点及相互鉴别诊断方式, 传授临床诊治经验,适当将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充分挖掘理论联系实际的内涵意义。 在师生间的交流方式上,也不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现已建设完善了“爱课程”网站平台,方 便教师与学生的实时沟通,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提问。且经过多年的管理运行调试,中医内科 学网络沟通平台己在学生群体中营造了一定的影响力,对课程的辅助意义较大,可继续开展延续。 本课程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学习型人才。在新的教育人才观的指导下, 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探究与创新能力。 为配合全面开展培养创新型、学习型人才这一课程目标,不仅在课程建设上有所革新,课程考核方 式也将有所变革。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改革。在随堂测试中,以摸底 考或小组讨论案例分析、PPT汇报的方式,计入平时成绩。见习部分则以考勤、小组讨论的方式,计入成绩。 -2-
- 2 - 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学生还多数处于记忆性的知识储存阶段,缺乏系统连贯的认识和实 践经验中的升华,所以教学中应予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回顾性、概括性的 分析,并结合临床实际应用,以及与现代科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新旧知识很好的衔接,并在融会贯通 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根据本科院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联系中医学专业特点,“以学生为 主体”、“以能力为重”的教学与引导、合作、探究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上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临床思维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教师对具体中医病证多方式、多角度、 多层次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提升课堂学习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从“鱼”到“渔”实现由“教”到“学” 的转变。 根据多年中医内科教学实践经验,并紧密结合中医内科临床实际情况,为充分体现出中医整体观、 辨证论治的特色,本课程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各种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理论授课,主要有系统串讲、 PBL 教学、传统章节式、案例式教学等。其中,系统串讲模式指打破以往惯有的章节授课方式,将中医 内科学分为 :肺系、心系、脾胃系、肝胆系、脑系、肢体经络系、肿瘤系、气血津液系、肾系这九大系 统进行理论授课,提炼出每一病系中病证与病证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特点,使授课对象更能直观地掌握并 理解中医内科知识点。授课时各组病证共性的内容集中讲解,不再分别论述,各章难点要点则详讲精讲, 突出重点,加强各知识点间的相关性、联系性,便于学生将前后知识点理解记忆、融会贯通。在提高学 生对中医内科病症理解认识的同时,建立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式,亦为其他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多课堂 教学资源。 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过程中,重视渗透中医独具特色的辨证思想,侧重规律性探 索和中医思维的培养,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强调学生的主观参与,团队合作,以主动学 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 生对问题的思考及探究答案的欲望,从而最大限度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师生恰当互动,达到良 好的教学效果。 为切合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意见,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实现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亦可将部分课程安排为 PBL 教学,将学生以小组 讨论的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和引导下,围绕某一复杂的、多场景的、基于实际问题的专题或病例进 行问题的提出、讨论和学习。在此过程中,始终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讨论为主体,故可积极培养学生 把基本的科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实际中的能力,发展学生临床推理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同时亦有助于发 展学生多学科(包括医学、公共卫生、道德伦理和法律)问题整合能力,发展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 终身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沟通技巧,熟悉与临床实践相关的期刊论文,发展阅读 文献和做读书报告的能力,在学生成为当代社会主义特色新医学人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具体课件准备上,为体现中医内科学的临床特点,教师课件多以图示、动画配合理论知识说明的 形式,加深学生对内科疾病典型表现的直观认识。结合病案、突现临床诊断要点及相互鉴别诊断方式, 传授临床诊治经验,适当将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充分挖掘理论联系实际的内涵意义。 在师生间的交流方式上,也不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现已建设完善了“爱课程”网站平台,方 便教师与学生的实时沟通,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提问。且经过多年的管理运行调试,中医内科 学网络沟通平台已在学生群体中营造了一定的影响力,对课程的辅助意义较大,可继续开展延续。 本课程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学习型人才。在新的教育人才观的指导下 , 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是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探究与创新能力。 为配合全面开展培养创新型、学习型人才这一课程目标,不仅在课程建设上有所革新,课程考核方 式也将有所变革。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改革。在随堂测试中,以摸底 考或小组讨论案例分析、PPT 汇报的方式,计入平时成绩。见习部分则以考勤、小组讨论的方式,计入成绩
课程考核形式为笔试,采用考卷作答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10%,见习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中医内科学整体课程建设倡导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拟推动中医内科学教学整体发展, 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将课堂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学三者有机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及综 合运用能力,为提高综合型中医中科学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为价值目标,以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取向,以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 准则的合格中国公民。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总论 【目的要求】 1.知晓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发展简史,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 作用。 1.对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要点、辨证论治方法的程序有系统性认识。 2.能对中医内科的病、证、症进行鉴别,区别辨病与辨证。 【教学内容】 1.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 2.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 3.中医内科的病、证、症概念 4.中医内科辨病与辨证。 5.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要点。 6.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方法的程序。 【教学方式】 自学。 各论 第一章感冒 【目的要求】 1.对感冒的常见病因病机、致病途径知晓后,能对普通感冒、时行感冒进行鉴别, 2.对感冒的源流、辨证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知晓各证型之 间的转化、演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感冒的定义,感冒的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3-
- 3 - 课程考核形式为笔试,采用考卷作答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 10%,见习成绩占 20%,期中考试成绩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 40%。 中医内科学整体课程建设倡导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拟推动中医内科学教学整体发展, 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将课堂教学 - 见习教学 - 实习教学三者有机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及综 合运用能力,为提高综合型中医中科学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为价值目标,以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取向,以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 准则的合格中国公民。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总论 【目的要求】 1. 知晓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发展简史,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 作用。 1. 对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要点、辨证论治方法的程序有系统性认识。 2. 能对中医内科的病、证、症进行鉴别,区别辨病与辨证。 【教学内容】 1.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 2.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 3.中医内科的病、证、症概念。 4.中医内科辨病与辨证。 5.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要点。 6.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方法的程序。 【教学方式】 自学。 各论 第一章 感冒 【目的要求】 1.对感冒的常见病因病机、致病途径知晓后,能对普通感冒、时行感冒进行鉴别, 2.对感冒的源流、辨证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知晓各证型之 间的转化、演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感冒的定义,感冒的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章咳嗽 【目的要求】 1.对咳嗽的定义、常见病因病机、病位在肺、与其它脏腑的关系知晓后,能区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咳嗽与喘证及肺痨。 2.对咳嗽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知晓各证型 之间的转化、演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咳嗽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三章哮病 【目的要求】 1.对哮病的定义、历代病名、《金匮要略》、《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医学正传》有关哮病的论述、 常见病因病机、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与其它脏腑的关系知晓后,能区分哮病与喘证及痰饮。 2.对哮病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和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知晓哮病的 演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哮病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四章喘证 【目的要求】 1.对喘证的定义、历代病名、常见病因病机、发病部位、涉及脏腑、病理性质、喘脱的病机知晓后, 能区分喘证与哮病及气短。 2.对喘证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喘证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4
- 4 - 第二章 咳嗽 【目的要求】 1. 对咳嗽的定义、常见病因病机、病位在肺、与其它脏腑的关系知晓后,能区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咳嗽与喘证及肺痨。 2. 对咳嗽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知晓各证型 之间的转化、演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咳嗽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三章 哮病 【目的要求】 1.对哮病的定义、历代病名、《金匮要略》、《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医学正传》有关哮病的论述、 常见病因病机、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与其它脏腑的关系知晓后,能区分哮病与喘证及痰饮。 2. 对哮病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和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知晓哮病的 演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哮病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四章 喘证 【目的要求】 1. 对喘证的定义、历代病名、常见病因病机、发病部位、涉及脏腑、病理性质、喘脱的病机知晓后, 能区分喘证与哮病及气短。 2. 对喘证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喘证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五章肺痨 【目的要求】 1.对肺痨的定义、历代病名、病因病机、发病部位、涉及脏腑、病理性质知晓后,能区分肺痨与虚 劳及肺痿。 2.对肺痨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肺痨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六章肺痈 【目的要求】 1.对肺痈的定义、病因病机、分期、病理演变过程知晓后,能区分肺痈与风温 2.对肺痈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肺痈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七章肺胀 【目的要求】 1对肺胀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发病部位、涉及脏腑、病理因素、病理性质知晓后,能区分肺 胀与哮病及喘证。 2.对肺胀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5
- 5 -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五章 肺痨 【目的要求】 1. 对肺痨的定义、历代病名、病因病机、发病部位、涉及脏腑、病理性质知晓后,能区分肺痨与虚 劳及肺痿。 2. 对肺痨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肺痨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六章 肺痈 【目的要求】 1. 对肺痈的定义、病因病机、分期、病理演变过程知晓后,能区分肺痈与风温。 2. 对肺痈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肺痈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七章 肺胀 【目的要求】 1. 对肺胀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发病部位、涉及脏腑、病理因素、病理性质知晓后,能区分肺 胀与哮病及喘证。 2. 对肺胀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肺胀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十四章湿阻 【目的要求】 1.对湿阻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知晓后,能区分湿阻与湿温。 2.对湿阻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湿阻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十五章呃逆 【目的要求】 1.对呃逆的源流、古称、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知晓后,能区分呃逆与干呕 及嗳气。 2.对呃逆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呃逆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自学 第十六章呕吐 【目的要求】 1,对呕吐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知晓后,能区分呕吐与反胃及噎膈。 -6
- 6 - 1.概述 :肺胀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十四章 湿阻 【目的要求】 1. 对湿阻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知晓后,能区分湿阻与湿温。 2. 对湿阻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湿阻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十五章 呃逆 【目的要求】 1. 对呃逆的源流、古称、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知晓后,能区分呃逆与干呕 及嗳气。 2. 对呃逆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呃逆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自学 第十六章 呕吐 【目的要求】 1. 对呕吐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知晓后,能区分呕吐与反胃及噎膈
2.对呕吐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呕吐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十八章胃痛 【目的要求】 1.对胃痛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古代各家对胃痛证治的认识知晓后, 能区分胃痛与胃痞、胁痛、腹痛及真心痛。 2.对胃痛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胃痛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十九章泄泻 【目的要求】 1.对泄泻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古代各家对泄泻证治的认识知晓后, 能区分泄泻与痢疾及霍乱。 2.对泄泻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泄泻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7
- 7 - 2. 对呕吐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呕吐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十八章 胃痛 【目的要求】 1. 对胃痛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古代各家对胃痛证治的认识知晓后, 能区分胃痛与胃痞、胁痛、腹痛及真心痛。 2. 对胃痛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胃痛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十九章 泄泻 【目的要求】 1. 对泄泻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古代各家对泄泻证治的认识知晓后, 能区分泄泻与痢疾及霍乱。 2. 对泄泻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泄泻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十章痢疾 【目的要求】 1.对痢疾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刘河间、张景岳对痢疾证治的认 识知晓后,能区分痢疾与泄泻。 2.对痢疾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痢疾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十一章腹痛 【目的要求】 1.对腹痛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金匮要略》对腹痛证治的认识知晓后, 能区分腹痛与其它内科、妇科及外科腹痛。 2.对腹痛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腹痛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十二章便秘 【目的要求】 1.对便秘的源流、古称别名、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知晓。 2.对便秘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便秘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 8 - 第二十章 痢疾 【目的要求】 1. 对痢疾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刘河间、张景岳对痢疾证治的认 识知晓后,能区分痢疾与泄泻。 2. 对痢疾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痢疾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十一章 腹痛 【目的要求】 1. 对腹痛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金匮要略》对腹痛证治的认识知晓后, 能区分腹痛与其它内科、妇科及外科腹痛。 2. 对腹痛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腹痛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十二章 便秘 【目的要求】 1. 对便秘的源流、古称别名、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知晓。 2. 对便秘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便秘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十三章胁痛 【目的要求】 1.对胁痛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知晓后,能区分胁痛与胃痛及悬饮。 2.对胁痛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胁痛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十四章黄疸 【目的要求】 1.对黄疸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历代对黄疸治疗的完善过程知晓后, 能区分黄疸与痿黄。 2.对黄疸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黄疸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十五章积聚 【目的要求】 1.对积聚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景岳全书》、《医宗金鉴》如何 运用攻补法治疗积聚知晓后,能区分积聚与痞满及积聚。 2.对积聚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积聚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9
- 9 -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十三章 胁痛 【目的要求】 1. 对胁痛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知晓后,能区分胁痛与胃痛及悬饮。 2. 对胁痛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胁痛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十四章 黄疸 【目的要求】 1. 对黄疸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历代对黄疸治疗的完善过程知晓后, 能区分黄疸与痿黄。 2. 对黄疸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黄疸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 2.病因病机。 3.类证鉴别。 4.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辨证分型和治疗。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5.演变与预后。 6.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十五章 积聚 【目的要求】 1. 对积聚的源流、定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景岳全书》、《医宗金鉴》如何 运用攻补法治疗积聚知晓后,能区分积聚与痞满及积聚。 2. 对积聚的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有系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能知晓其演 变与预后,预防调护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积聚的定义、源流、主要相关的西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