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病理部分)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7,文件大小:143.5KB,团购合买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物 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危害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 要求概念: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重点重点: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病原真菌 难点难点:症状的具体划分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教学进度表 周次学时 教学内容 备注 2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物 2第一章植物害的病原学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发生 2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发生 2第三章植物病害防治 匚2第物治 2第四章水稻病害 2第四章水稻病害第五章小麦病害 42第五章小麦病害第六章油料作物病 52第六章油料作物病害 2第七章杂谷类、糖料作物病害

教学进度表 周 次 学时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2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物 1 2 第一章 植物害的病原学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 2 2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 2 2 第三章 植物病害防治 3 2 第三章 植物病害防治 3 2 第四章 水稻病害 4 2 第四章 水稻病害 第五章 小麦病害 4 2 第五章 小麦病害 第六章 油料作物病害 5 2 第六章 油料作物病害 5 2 第七章 杂谷类、糖料作物病害

目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物 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危害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 要求念: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重点重点: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病原真菌 难点难点:症状的具体划分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举例阐明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讲授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举例 介绍与病害有关的一些概念 四、病害发生的三因素及病害三角在植物病理学中的位置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症状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病症 1.概念 病状 2.症状类型有5种 病害对植物的影响简单介绍 、两类植物病害根据引起植物病害的因素不同,病害分为两类。 1.非传染性病害定义对定义进行解释 举例 2.传染性病害定义对定义进行解释 讲授 3.两类病害的关系两类病害的异同点和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解 第三节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图解 寄生性与致病性 1.寄生性定义 死体营养 寄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活体营养 2.致病性定义 、植物病原真菌 什么是真菌?真菌与相近的其它生物的区别 1、真菌的营养阶段 无隔菌丝 1)菌丝体 菌丝的特点 有隔菌丝

课 目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物 目 的 要 求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危害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 念;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重 点 难 点 重点: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病原真菌 难点:症状的具体划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举例阐明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二、植物病害的概念 三、介绍与病害有关的一些概念 四、病害发生的三因素及病害三角在植物病理学中的位置,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一、植物病害的症状 病症 1.概念: 病状 2.症状类型 有 5 种 二、病害对植物的影响 简单介绍 三、两类植物病害 根据引起植物病害的因素不同,病害分为两类。 1.非传染性病害 定义 对定义进行解释 2.传染性病害 定义 对定义进行解释 3.两类病害的关系 两类病害的异同点和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一、寄生性与致病性 1.寄生性 定义 死体营养 寄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活体营养 2.致病性 定义 二、植物病原真菌 什么是真菌?真菌与相近的其它生物的区别。 1、真菌的营养阶段 无隔菌丝 1)菌丝体 菌丝的特点 有隔菌丝 教学方法 讲授 举例 举例 讲授 分解 图解

真菌营养体的变态结构 教学方法 真菌营养体的结构主要讲解吸器、假根、附着孢、厚垣孢子、菌核 2、真菌的生殖阶段 1)无性生殖一产生4科类型的孢子 2)有性生殖一产生5种类型的孢他子 图解 2)真菌的生活史 3)真菌主要类群 鞭毛菌亚门 结合菌亚门 挂图 真菌主要分为五个亚门子囊菌亚门介绍特点和代表菌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4)真菌所致病害的特点及识别方法

2)真菌营养体的变态结构 真菌营养体的结构主要讲解吸器、假根、附着孢、厚垣孢子、菌核。 2、真菌的生殖阶段 1)无性生殖----产生4种类型的孢子 2)有性生殖----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 2)真菌的生活史 3)真菌主要类群 鞭毛菌亚门 结合菌亚门 真菌主要分为五个亚门 子囊菌亚门 介绍特点和代表菌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4)真菌所致病害的特点及识别方法 教学方法 图解 挂图

目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病原物第二 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原物细菌及其它病原物,掌握细菌病害的特 要求点: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 点植物病原细菌: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 难点 主要内容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教学方法 、植物病原细菌 1、细菌的一般性状1)形态2)繁殖与生存的方式3)生态条件 2、植物细菌病害发生的特点详细讲解 1)侵染途径与症状2)侵染来源及传播途径3)病害流行的条件讲授 3、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症状识别——一镜检—分离培养遵循柯赫氏法则 四、植物病原病毒 1、病毒一般性状1)形态2)组成3)生物学特性 病毒类型和症状 五、植物病原线虫1、一般性状:形态:生活史:传播方式、寄生方式 2、线虫致病作用及症状 六、寄生性种子植物简单进行讲解 挂图 七、植物病原物的鉴定柯赫氏法则的步骤与适用的范围 第二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寄主的抗病性 、病原物的致病性 1、生理小种概念2、病原物的致病性3、病原物的致病性变异 二、寄主的抗病性 概念:免疫:抗病:感病:耐病:避病 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术语描述植物的抗病性 1.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重点讲解 1)垂直抗病性的特点2)水平抗病性的特点 对比 2、寄主抗病性变异寄主本身抗病性变化:病原物的改变:;环境条件 的影响 启发 三、寄主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基因对基因概念 讲授 、稳定化选择

课 目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第二章 目 的 要 求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原物细菌及其它病原物,掌握细菌病害的特 点;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 重 点 难 点 植物病原细菌;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三、植物病原细菌 1、细菌的一般性状 1)形态 2)繁殖与生存的方式 3)生态条件 2、植物细菌病害发生的特点 详细讲解 1)侵染途径与症状 2)侵染来源及传播途径 3)病害流行的条件 3、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 症状识别---镜检---分离培养遵循柯赫氏法则 四、植物病原病毒 1、病毒一般性状 1) 形态 2) 组成 3) 生物学特性 2、病毒类型和症状 五、植物病原线虫 1、一般性状:形态;生活史;传播方式、寄生方式 2、线虫致病作用及症状 六、 寄生性种子植物 简单进行讲解 七、植物病原物的鉴定 柯赫氏法则的步骤与适用的范围 第二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寄主的抗病性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1、生理小种概念 2、病原物的致病性 3、病原物的致病性变异 二、寄主的抗病性 1、概念: 免疫;抗病;感病;耐病;避病 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术语描述植物的抗病性 1.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重点讲解 1)垂直抗病性的特点 2)水平抗病性的特点 2、寄主抗病性变异 寄主本身抗病性变化;病原物的改变;环境条件 的影响 三、 寄主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一、基因对基因概念 二、稳定化选择 教学方法 讲授 挂图 对比 启发 讲授

课目 第三章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病害发生的过程,掌握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植物病 要求害流行的因素、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 重点重点:病害的侵染过程:病害流行的因素 难点难点:病害过程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第一节病害循环 定义 病害循环分为4各阶段 场所7种 举例 病原物的越冬/夏 方式3种 环境影响 主动人为 病害发生前阶段<越冬/夏后病原物的传播 气流 例 被动昆虫 病原物和寄主接触 雨水/ 流水 病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侵染过程或病程) 定义 各种病菌侵入的途径 侵入和抗侵入 →影响侵入的条件主要湿度和温度讲授 寄主的抗侵入形态、生理、生理反应 病原物扩展 扩展和抗扩展(潜育期) 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对比 寄主的抗扩展 影响潜育期条件主要是温度 发病期 、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初次侵染 单循环病害 对比 少循环病害 再次侵染 多循环病害 四、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

课 目 第三章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目 的 要 求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病害发生的过程,掌握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植物病 害流行的因素、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 重 点 难 点 重点:病害的侵染过程 ;病害流行的因素 难点: 病害过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病害循环 定义 病害循环分为 4 各阶段 场所 7 种 病原物的越冬/夏 方式 3 种 环境影响 主动 人为 一、病害发生前阶段 越冬/夏后病原物的传播 气流 被动 昆虫 病原物和寄主接触 雨水/ 流水 二、病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侵染过程或病程) 定义 各种病菌侵入的途径 侵入和抗侵入 影响侵入的条件 主要湿度和温度 寄主的抗侵入 形态、生理、生理反应 病原物扩展 扩展和抗扩展(潜育期) 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寄主的抗扩展 影响潜育期条件 主要是温度 发病期 三、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初次侵染 单循环病害 少循环病害 再次侵染 多循环病害 四、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 教学方法 举例 举例 讲授 对比 对比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介绍几种相关的概念 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1.寄主植物决定病害是否流行的关键 讲授 1)种植感病品种 2)种植感病品种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与病害的关系 举例 2.病原物是病害流行的又一必备条件 1)病原物的毒性 2)病原物的数量 3)病原物的传播 3.环境条件与病害流行有较大关系的环境条件是温度、湿度和雨水 4.栽培管理 、病害流行类型和变化 积年流行病特点 1.病害流行的类型 对比 单年流行病特点 季节变化 2.病害流行的变化 年份变化 四、病害的监测和预报

主要内容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介绍几种相关的概念 二、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1.寄主植物 决定病害是否流行的关键 1)种植感病品种 2)种植感病品种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与病害的关系 2.病原物 是病害流行的又一必备条件 1)病原物的毒性 2)病原物的数量 3)病原物的传播 3.环境条件 与病害流行有较大关系的环境条件是温度、湿度和雨水 4.栽培管理 三、病害流行类型和变化 积年流行病 特点 1.病害流行的类型 单年流行病 特点 季节变化 2.病害流行的变化 年份变化 四、病害的监测和预报 教学方法 讲授 举例 对比

课目 第四章植物病害的防治 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掌握植物检疫、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要求栽培管理等防治的原理和具体措施 重点重点: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难点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概述 、植物检疫 原理 (一)重要性 (二)植物检疫的任务 讲解 (三)植物检疫对象 举例 (四)国内和国外检疫 优点、缺点 三、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原理 (一)选育抗病品种 (二)利用抗病品种的方法 抗病品种合理化布局 1.合理利用垂直抗病品种了抗病品种轮换 引申 利用多抗性品种 2.利用病害发展速度较慢的品种 3.利用耐病品种 优点缺点 四、栽培管理 原理6点 (一)选用无病种子、秧苗和无性繁殖器官 轮作原理注意事项 种期原理:避病 (二)耕作栽培措施〈水肥管理 启发 田园卫生 合理密植

课 目 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防治 目 的 要 求 使学生了解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掌握植物检疫、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栽培管理等防治的原理和具体措施 重 点 难 点 重点: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植物检疫 原理 (一)重要性 (二)植物检疫的任务 (三)植物检疫对象 (四)国内和国外检疫 优点、缺点 三、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原理 (一)选育抗病品种 (二)利用抗病品种的方法 抗病品种合理化布局 1.合理利用垂直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轮换 利用多抗性品种 2.利用病害发展速度较慢的品种 3.利用耐病品种 优点 缺点 四、栽培管理 原理 6 点 (一)选用无病种子、秧苗和无性繁殖器官 轮作 原理 注意事项 播种期 原理:避病 (二)耕作栽培措施 水肥管理 田园卫生 合理密植 教学方法 讲解 举例 引申 举例 启发

课目 第四章植物病害的防治 目的使学生掌握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 要求 重点重点:各种防治方法的原理和措施 难点难点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五、化学防治 (一)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保护剂 (二)农药的类型及其作用治疗剂 讲授 免疫剂 (三)杀菌剂的剂型 (四)化学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 拌种 1.种子处理〈侵种、闷种 分解法 包衣 2.土壤施药 3.植株喷药注意事项 筛选 (五)物理防治〈热处理 紫外线 (六)生物防治定义 重寄生 启发 生物防治的机制拮抗现象 交互保护现象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课 目 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防治 目 的 要 求 使学生掌握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 重 点 难 点 重点: 各种防治方法的原理和措施 难点: 主要内容 五、化学防治 (一)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保护剂 (二)农药的类型及其作用 治疗剂 免疫剂 (三)杀菌剂的剂型 (四)化学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 拌种 1.种子处理 侵种、闷种 包衣 2.土壤施药 3.植株喷药 注意事项 筛选 (五)物理防治 热处理 紫外线 (六)生物防治 定义 重寄生 生物防治的机制 拮抗现象 交互保护现象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教学方法 讲授 分解法 举例 启发

课目 第五章水稻病害 目的了解水稻稻瘟病的分布、危害程度,掌握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 要求的症状、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治。 重点重点: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的发生规律、防治 难点难点:稻瘟病的症状识别,稻瘟病的防治适期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水稻稻瘟病 (一)症状:苗瘟 叶瘟普通型病斑 图片 节瘟、穗茎瘟 (二)病原:1、病菌分类地位 挂图 (三)病害发生规律: (四)防治:1、消灭越冬菌源 2、选用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 启发 4、药剂防治 、水稻恶苗病 (一)症状:(二)病原 (三)病害循环 越冬场所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菌态,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讲授 带菌种子一→幼苗发病一→严重枯死 分生孢子萌发侵入一→芽鞘一→蔓延到全株一→分生孢子 种子带菌←—传染稻粒←一风雨传播 (四)发病条件: 五)防治:1、选用无病健种2、种子处理3、拔除病株 启发 4、防止幼苗、种子受伤 水稻立枯病:因病原种类、危害时期和环境不同,发病症状表现多 种。(一)表现症状有以下几种:1、芽腐2、针腐3、黄枯4、青枯。对比 (二)病原及侵染循环:侵染性的立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 Fusarium spp. Rhizoctonia solani.还有蠕虫菌属和腐霉菌属 (三)影响发病因素:1、气候条件2、种子质量和生活力3、秧田条 件和管理 (四)防治方法:1、精心选种与哂种,提高催芽技术 2、提高育苗技术,加强苗床管理 3、药剂防治 四、水稻其它病害

课 目 第五章 水稻病害 目 的 要 求 了解水稻稻瘟病的分布、危害程度,掌握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 的症状、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治。 重 点 难 点 重点: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的发生规律、防治。 难点:稻瘟病的症状识别,稻瘟病的防治适期。 主要内容: 一、水稻稻瘟病 (一)症状:苗瘟 叶瘟 普通型病斑 节瘟、穗茎瘟 (二)病原:1、病菌分类地位 (三)病害发生规律: (四)防治:1、消灭越冬菌源 2、选用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药剂防治 教学方法 图片 挂图 启发 二、水稻恶苗病 (一)症状:(二)病原: (三)病害循环: 越冬场所 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菌态,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带菌种子—→幼苗发病—→严重枯死 ↘ 分生孢子萌发侵入—→芽鞘—→蔓延到全株—→分生孢子 种子带菌 传染稻粒←—风雨传播 ↙ (四)发病条件: (五)防治:1、选用无病健种 2、种子处理 3、拔除病株 4、防止幼苗、种子受伤 三、水稻立枯病:因病原种类、危害时期和环境不同,发病症状表现多 种。(一)表现症状有以下几种: 1、芽腐 2、针腐 3、黄枯 4、青枯。 (二)病原及侵染循环:侵染性的立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 Fusarium spp. Rhizoctomia Solani. 还有蠕虫菌属和腐霉菌属。 (三)影响发病因素: 1、气候条件 2、种子质量和生活力 3、秧田条 件和管理 (四)防治方法:1、精心选种与晒种,提高催芽技术 2、提高育苗技术,加强苗床管理 3、药剂防治 四、水稻其它病害 讲授 启发 对比

课目 第五章水稻病害第六章小麦病害 目的了解病害的分布、危害,掌握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要求 重点重点:小麦赤霉病、小麦根腐病、散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控制 难点难点:根腐病的症状识别,病害的侵染类型。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水稻其它病害介绍 第六章小麦病害 、小麦赤霉病:介绍分布与危害。 (一)症状:幼苗、穗部、籽粒 结合挂图 (一)病原:1、学名:有性世代- Gibberella zeae(Schw.) Petch 无性世代一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 三)侵染循环:越冬菌态~子囊壳、菌丝体、分生孢子;越冬场所~ 病残体、种子。 种子带菌一→引起苗枯:土壤中病苗一→茎基腐症状。病菌主要通 过调萎的花药侵入小穗。 子囊孢子一气流风、雨传播→落在麦穗上一→侵入小穗一适宜→3~ 即可表现症状一→枯萎一→产生分生孢子一→进行再侵染 穗枯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花期的初侵染菌量和子囊孢子连续侵染。 (四)发病条件:充足的菌源,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和小麦扬期相吻合, 就会造成赤霉病的流行。 1、苗期:发病主要是种子带病程度、土壤带菌量与土温、湿度。 、穗期:①侵染时期:②菌源:③气象条件;④栽培耕作措施。 (五)防治方法: 、小麦生育期~苗期和穗期: ①消灭越冬菌源;②轮作:2~3年轮作;③种子精选:④加强田间 管理;⑤穗期喷药。 、小麦根腐病 (一)症状:1、幼苗:2、叶片一气候不同,症状有些差异:3、穗部 黑色霉层;4、籽粒一黑胚粒, (二)病原:无性世代,平脐蠕孢属。 (二)侵染循环和发病因素 (三)防治 二、小麦散黑穗病 (一)症状: (二)病原:学名一 Ustilago tritici Rostr

课 目 第五章 水稻病害 第六章 小麦病害 目 的 要 求 了解病害的分布、危害,掌握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重 点 难 点 重点:小麦赤霉病、小麦根腐病、散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控制。 难点:根腐病的症状识别,病害的侵染类型。 主要内容: 水稻其它病害介绍 第六章 小麦病害 一、小麦赤霉病:介绍分布与危害。 (一)症状:幼苗、穗部、籽粒。 (一) 病原:1、学名:有性世代-Gibberella Zeae(Schw.)Petch. 无性世代-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 (三)侵染循环:越冬菌态~子囊壳、菌丝体、分生孢子;越冬场所~ 病残体、种子。 种子带菌—→引起苗枯;土壤中病苗—→茎基腐症状。病菌主要通 过调萎的花药侵入小穗。 子囊孢子—气流风、雨传播→落在麦穗上—→侵入小穗—适宜→3~ 5d 即可表现症状—→枯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穗枯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花期的初侵染菌量和子囊孢子连续侵染。 (四)发病条件:充足的菌源,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和小麦扬期相吻合, 就会造成赤霉病的流行。 1、苗期:发病主要是种子带病程度、土壤带菌量与土温、湿度。 2、穗期:①侵染时期;②菌源;③气象条件;④栽培耕作措施。 (五)防治方法: 1、小麦生育期~苗期和穗期: ①消灭越冬菌源;②轮作:2~3 年轮作;③种子精选;④加强田间 管理;⑤穗期喷药。 二、小麦根腐病: (一)症状:1、幼苗;2、叶片-气候不同,症状有些差异;3、穗部: 黑色霉层;4、籽粒-黑胚粒。 (二)病原:无性世代,平脐蠕孢属。 (二) 侵染循环和发病因素: (三) 防治: 二、小麦散黑穗病: (一)症状: (二)病原:学名-Ustilago tritici Rostr. 教学方法 结合挂图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7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