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3届高三摸底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积累与应用’(共36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22分) 1.C(C项每对词语分别读“si”“zhi”“ke”;A项“偌大/诺言”分别读“ruo/nuo";B 项“饯别/栈道”分别读“jian/zhan”;D项“峥嵘岁月/字斟句酌”分别读“ zheng/zhen”) 2.D(A项“谐奏曲”应为“协奏曲”;B项“安祥”应为“安详”;C项“轻歌慢舞”应 为“轻歌曼舞”) 3B(A项捉摸应为“琢磨”,“捉摸”侧重“猜测”“预料’,“琢磨”则是“反复思考”; C中“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D项“同日而语”主要指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比较, 多用于否定) 4.B(A项成分残缺,在“自主创新”后加“能力”;’C项偷换主语,将“自从’提到“高 中新课程改革”之前;D项前后矛盾,“近’’和“以上’’任意去掉一个) 5.(4分)参考示例: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水泊聚义;红楼梦,梦木石前盟,金陵还 (符合对联要求2分,内容恰当2分) 6.(6分)参考示例:立足民族才能走向世界。王澍的职业生涯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和地方特色,从民族的文化底蕴中吸取养分,用建筑的语言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口(观点明确 2分,有理有据2分,语言通顺2分口如果从其他方面谈,只要符合题干要求也可) (二)名篇名句(6分) .(6分)(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②)羁鸟恋旧林(3)丛菊两开他日泪(4)泣孤舟之 嫠妇(5)莫道不销魂(6)树犹如此 (三)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8分) (4分)每点2分。参考示例: 内容变化的特点:内容变化具有时代性。(或“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映出所 处时代的社会热点问题) 折射出的心理:生存问题是不同时期人们关注的话题。(或民生问题是不同时期人们关注 的话题或“对民生问题忧虑的心理”) 9.(4分)(1)(1分)克劳狄斯(2)(3分)文中我即哈姆莱特的主要性格是犹豫、 拖延。如当他偶遇仇人祈祷时,本已拔出佩剑准备复仇,却进入了再三的思考之中,这充分 体现了他犹豫、拖延的性格特征。(性格特点把握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2分) 、阅读与鉴赏(共54分) (一)(8分) 10.(4分)全诗写了寺外之景、寺内之景和梦中之景。(1分)诗中先描绘云门寺的周围 景象,写出了云门寺的幽静:;随后写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及卧床环顾的景象,写出了云门寺 的高远与古老。(2分)最后描写凌空遨游的梦境,营造了朦胧恍惚、似有若无的境界。(1分) (如果从“现实之景’’和“梦中之景”两个角度回答也可) 11.(4分)写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1分)写“悬灯”可以烛照千山夜色,写“卷 幔”可以看到(想象)“五湖秋色”;诗人不为夜幕和斗室所限,放笔天地,万物无所隐藏, 如此壮美的诗句,表现了诗人的宽阔胸怀。(3分,分析恰当即可) (二)(14分) 12.D(疾:憎恨) 13.D(均为指示代词,这;A项,连词,因为/连词,来;B项,代词,他/语气 词,不译:C项,副词,于是,就/介词,依靠)j
成都市 2 0 1 3 届高三摸底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应用’(共 36 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22 分) 1.C(C 项每对词语分别读“sù”“zh씓ke”;A 项“偌大/诺言”分别读“ruò/nuò";B 项“饯别/栈道”分别读“jiàn/zhàn”;D 项“峥嵘岁月/字斟句酌”分别读“zhēng/zhēn”) 2.D(A 项“谐奏曲”应为“协奏曲”;B 项“安祥”应为“安详”;C 项“轻歌慢舞”应 为“轻歌曼舞”) 3B(A 项 捉摸应为“琢磨”,“捉摸”侧重“猜测”“预料’’,“琢磨”则是“反复思考”; C 中“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D 项“同日而语”主要指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比较, 多用于否定) 4.B(A 项成分残缺,在“自主创新”后加“能力”;’C 项偷换主语,将“自从’’提到“高 中新课程改革”之前;D 项前后矛盾,“近’’和“以上’’任意去掉一个) 5.(4 分)参考示例: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水泊聚义;红楼梦,梦木石前盟,金陵还 泪 (符合对联要求 2 分,内容恰当 2 分) 6.(6 分)参考示例:立足民族才能走向世界。王澍的职业生涯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和地方特色,从民族的文化底蕴中吸取养分,用建筑的语言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口(观点明确 2 分,有理有据 2 分,语言通顺 2 分口如果从其他方面谈,只要符合题干要求也可) (二)名篇名句(6 分) 7.(6 分)(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羁鸟恋旧林 (3)丛菊两开他日泪 (4)泣孤舟之 嫠妇 (5)莫道不销魂 (6)树犹如此 (三)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8 分) (4 分)每点 2 分。参考示例: 内容变化的特点:内容变化具有时代性。(或“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映出所 处时代的社会热点问题) 折射出的心理:生存问题是不同时期人们关注的话题。(或民生问题是不同时期人们关注 的话题或“对民生问题忧虑的心理”) 9.(4 分)(1)(1 分)克劳狄斯 (2)(3 分)文中我即哈姆莱特的主要性格是犹豫、 拖延。如当他偶遇仇人祈祷时,本已拔出佩剑准备复仇,却进入了再三的思考之中,这充分 体现了他犹豫、拖延的性格特征。(性格特点把握准确计 1 分,分析恰当计 2 分) 一、阅读与鉴赏(共 54 分) (一)(8 分) 10.(4 分)全诗写了寺外之景、寺内之景和梦中之景。(1 分)诗中先描绘云门寺的周围 景象,写出了云门寺的幽静;随后写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及卧床环顾的景象,写出了云门寺 的高远与古老。(2 分)最后描写凌空遨游的梦境,营造了朦胧恍惚、似有若无的境界。(1 分) (如果从“现实之景’’和“梦中之景”两个角度回答也可) 11.(4 分)写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1 分)写“悬灯”可以烛照千山夜色,写“卷 幔”可以看到(想象)“五湖秋色”;诗人不为夜幕和斗室所限,放笔天地,万物无所隐藏, 如此壮美的诗句,表现了诗人的宽阔胸怀。(3 分,分析恰当即可) (二)(1 4 分) 12.D(疾:憎恨) 13.D(均为指示代词,这;A 项,连词,因为/连词,来;B 项,代词,他/语气 词,不译;C 项,副词,于是,就/介词,依靠) j .
14.C(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这一信息错误。原文是曹节等矫诏诛武等) 15.(8分)(1)(5分)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刻就向朝廷检举上书,另选 清正廉明,能够颁布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大意正确3分,落实举,颁两字的各1分) (2)(3分他们认为远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大 意正确1分,落实遁世,退两处的各1分) 【参考译文】 陈蕃,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 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 后来公府征举方正,都不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缪,高洁之 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剐 他安放一张床,周缪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 送 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 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 后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 又 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 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争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 为 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 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 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 有 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 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 上 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竞禄勋。 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 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 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 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 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 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髙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 上疏尽力辞让。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 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 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 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 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 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奔走于艰 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 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 的,却更加坚定。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 (三)(3分)
14. C(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这一信息错误。原文是曹节等矫诏诛武等) 15. (8 分)(1)(5 分)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刻就向朝廷检举上书,另选 清正廉明,能够颁布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大意正确 3 分,落实举,颁两字的各 1 分) (2) (3 分)他们认为远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大 意正确 1 分,落实遁世,退两处的各 1 分) 【参考译文】 陈蕃,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 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 后来公府征举方正,都不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缪,高洁之 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剐 他安放一张床,周缪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 送 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 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 后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 又 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 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争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 为 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 暗 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 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 有 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 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 上 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竞禄勋。 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 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 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 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 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 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 上疏尽力辞让。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 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 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 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 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 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奔走于艰 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 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 的,却更加坚定。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 (三)(3 分)
16.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 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断对三处给1分,如果“夫正直 者”’和“有学问者”后面未断不扣分) (四)(9分) 17.(3分)C(逻辑关系错误,原文为“只有具备了生态审美能力的人,才能 题干偷换为:只要具备了生态审美能力,就能 18.(3分)C(开创了世界历史上生态美学的先河,在原文无依据) 19.(3分)参考示例:庄子“适性为美”观点以为,万物都应顺应自己生命的本性。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强调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才能收到“天者全而 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种“顺天致性”的观点,正与“适性为美”的观点相一致 (“适性为美”观点正确1分,举例正确1分,阐述恰当1、分) h--/,,, (五)(共20分) 20.(4分)BE(B项,文章的主旨应该是通过羞涩丧失的现象,表达现代物质社会的 人对回归生命本质以及恪守生括的信念与:纯靖固隐钓蝎望。E项,描述远古女子的羞涩, 说明了真正的羞涩不是做作和粉饰,它蕴含了对信念和希望的恪守;选对一项计2分,超过 两项不得分) 21.(5分)描写了夏夜的闷热沉郁(1分)与都市的繁华(1分),烘托出作者的郁 闷心情(1分),为后文写现代物质社会羞涩的丧失及对羞涩的向往作铺垫(2分) 22.(7分)(1)(3分)现代社会追求物质利益,人们不再关心内心的不安与生涩(人 们失去了浪漫的情怀),而羞涩是浪漫的表现,是稀有的、美好的、令人感动的。(每个要点 1分;意思相近即可)(②)(4分)表达内心的迟疑(或“矜持”),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 与不安,对亲情与母性的赞美,表现了内心的善良灵秀私沉静素美口(每个要点1分;意思 相近即可) 23.(4分)参考示例一:现代社会人的性格普遍外向造成羞涩丧失。性格外向的人 更为开朗活泼,少了矜持与羞涩。而现代社会的孩子性格养成方面普遍趋于外向,,从而导致 羞涩丧失。 参考示例二:社会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造成羞涩丧失。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 高,交流沟通更加快捷全面,人们对自身或外界信息抱着更加开放的态度,很难对某些人和 事保持矜持与不安,从而导致羞涩丧失 参考示例三: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造成羞涩丧失.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生活日益 丰富,人们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更加自信开放,从而导致羞涩丧失 (观点恰当2分,阐述合理2分;意思恰当即可给分) 、表达与交流(共60分) 附评分标准 级 得分 1分二等(15-11三等(10-6四等(5-0 分) 分)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偏离题意 容充实 感情真挚 内容较充实 中心基本 内容20分 感情真实 明确 中心不明或 内容单立意不当 基础等级 感情基本没有什么内 真实
16.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 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断对三处给 1 分,如果“夫正直 者’’和“有学问者”后面未断不扣分) (四)(9 分) 17.(3 分)C(逻辑关系错误,原文为“只有具备了生态审美能力的人,才能……”, 题干偷换为:只要具备了生态审美能力,就能……) 18.(3 分)C(开创了世界历史上生态美学的先河,在原文无依据) 19.(3 分)参考示例:庄子“适性为美”观点以为,万物都应顺应自己生命的本性。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强调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才能收到“天者全而 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种“顺天致性”的观点,正与“适性为美”的观点相一致。 (“适性为美”观点正确 1 分,举例正确 1 分,阐述恰当 1、分) ._’h--/,,, (五)(共 20 分) 20.(4 分)BE(B 项,文章的主旨应该是通过羞涩丧失的现象,表达现代物质社会的 人对回归生命本质以及恪守生括的信念与:纯靖固隐钓蝎望。E 项,描述远古女子的羞涩, 说明了真正的羞涩不是做作和粉饰,它蕴含了对信念和希望的恪守;选对一项计 2 分,超过 两项不得分) 21.(5 分)描写了夏夜的闷热沉郁(1 分)与都市的繁华(1 分),烘托出作者的郁 闷心情(1 分),为后文写现代物质社会羞涩的丧失及对羞涩的向往作铺垫(2 分)。 22.(7 分)(1)(3 分)现代社会追求物质利益,人们不再关心内心的不安与生涩(人 们失去了浪漫的情怀),而羞涩是浪漫的表现,是稀有的、美好的、令人感动的。(每个要点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2)(4 分)表达内心的迟疑(或“矜持”),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 与不安,对亲情与母性的赞美,表现了内心的善良灵秀私沉静素美口(每个要点 1 分;意思 相近即可) 23.(4 分)参考示例一:现代社会人的性格普遍外向造成羞涩丧失。性格外向的人 更为开朗活泼,少了矜持与羞涩。而现代社会的孩子性格养成方面普遍趋于外向,,从而导致 羞涩丧失。 参考示例二:社会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造成羞涩丧失。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 高,交流沟通更加快捷全面,人们对自身或外界信息抱着更加开放的态度,很难对某些人和 事保持矜持与不安,从而导致羞涩丧失。 参考示例三: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造成羞涩丧失.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生活日益 丰富,人们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更加自信开放,从而导致羞涩丧失。 (观点恰当 2 分,阐述合理 2 分;意思恰当即可给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60分) 附评分标准 等级 得分 一等(20 一 1 6 分) 二等(1 5—1 1 分) 三等(10 一 6 分) 四等(5 一 O 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 意 中心基本 明确一 内容单 薄 感情基本 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 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 容
感情虚假 大体符合文体要基本符合文不符合 结构严谨 表达20分语言流畅 求 体要求 字体工整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乱结构混 语言通顺整语言基本|语言不通顺 字体较工整 通顺、 语病多 字迹潦草 字迹清楚|难辨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点深刻 有文采 较有文采略显文采个别细节例 发展等级特征20分有创意 较有创意略显创意 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 精彩 略显个性 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 文体”为 重点;基础等级中的内容项判为四等的作文,表达项、发展等级可在三等及其以下酌情给 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个评分点,选择其中的突出点,按 等缀给分,甚至满分。发展等级分以“有文采”“有创意力为重点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a 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如确认为“套 作”,可适当扣分。 4)缺标题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3分为止 5)标点符号酌情扣分,一逗到底扣2分,扣满2分为止。 6)文章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感情虚假 表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大体符合文体要 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 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 整 语言基本 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 要求 结构混 乱 语言不通顺, 语病多 字迹潦草 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 点深刻 个别细节例 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 精彩 略显个性 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 “文体”为 重点;基础等级中的内容项判为四等的作文,表达项、发展等级可在三等及其以下酌情给 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个评分点,选择其中的突出点,按 等缀给分,甚至满分。发展等级分以“有文采”“有创意力为重点。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a 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如确认为“套 作”,可适当扣分。 4)缺标题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3分为止。 5)标点符号酌情扣分,一逗到底扣2分,扣满2分为止。 6)文章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