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是一组() A.扒手/疤痕 舷梯/流涎水 觊觎/坚贞不渝 B.辍学/啜泣 教诲/大杂烩 创伤/满目疮痍 C.翡翠/菲薄 灼见/软着陆 叱咤/姹紫嫣红 D.镌刻/隽永 镣铐/瞭望台 羸弱/硕果累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因缘溜墙跟偃旗息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搏弈老皇历精兵简政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C.歉收窝囊废美仑美奂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D.吊销和事老蛛丝马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国己 多年成为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 各类事故死亡总数中,交通事故约占83% ②我看追问行人“你幸福吗”,就是空话、套话的变种,也是一种语言腐败,用 这样的 宣传十八大精神,不灵。 ③滚滚奔流的黄河水,一进入这道在晋陕之间的天堑,就变得暴 躁起来。 A.连续口吻横 日 B 连续口气横跨 C.持续口气横 D.持续口吻横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07年“嫦娥奔月”,2009年中俄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 中国的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国人拍手称快 B.钓鱼岛之争决非简单的领土争端,如果中日双方信马由缰,它将会演变成两 国赌上各自实力的新对决,甚至变成对两国历史恩怨的全面清算。 C.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 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般的哀痛和怜爱。 D.电动车生产企业认为,在技术攻克尚有难点、市场化举步维艰的背景下,政 府超前制定新能源政策,只会让企业失去在传统技术领域中的优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良好愿望出发的新交规能否收到利民出行的良好效果,仅靠通知或命令是 不够的,还需要做更加细致和耐心的工作。 B.2012年12月31日上午,停靠在大连港的中国海军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挂 上了满旗,送别自己的入役之年,迎接新的一年。 C.山西省长治市苯胺泄漏事故曝光后,邯郸市从市外紧急调度6.6万件矿泉 水,以供应市场和广大居民的生活需求 D.他们渊博的学识,深厚的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将成为我受用终生的宝 贵精神财富鞭策我,激励我
山东省菏泽一中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是一组( ) A.扒手/疤痕 舷梯/流涎水 觊觎/坚贞不渝 B.辍学/啜泣 教诲/大杂烩 创伤/满目疮痍 C.翡翠/菲薄 灼见/软着陆 叱咤/姹紫嫣红 D.镌刻/隽永 镣铐/瞭望台 羸弱/硕果累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因缘 溜墙跟 偃旗息鼓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搏弈 老皇历 精兵简政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C.歉收 窝囊废 美仑美奂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D.吊销 和事老 蛛丝马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国已 多年成为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 各类事故死亡总数中,交通事故约占 83%。 ②我看追问行人“你幸福吗”,就是空话、套话的变种,也是一种语言腐败,用 这样的 宣传十八大精神,不灵。 ③滚滚奔流的黄河水,一进入这道 在晋陕之间的天堑,就变得暴 躁起来。 A.连续 口吻 横 亘 B .连续 口气 横跨 C.持续 口气 横 亘 D.持续 口吻 横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07 年“嫦娥奔月”,2009 年中俄火星联合探测,2012 年“夸父计划”…… 中国的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国人拍手称快。 B.钓鱼岛之争决非简单的领土争端,如果中日双方信马由缰,它将会演变成两 国赌上各自实力的新对决,甚至变成对两国历史恩怨的全面清算。 C.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 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般的哀痛和怜爱。 D.电动车生产企业认为,在技术攻克尚有难点、市场化举步维艰的背景下,政 府超前制定新能源政策,只会让企业失去在传统技术领域中的优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良好愿望出发的新交规能否收到利民出行的良好效果,仅靠通知或命令是 不够的,还需要做更加细致和耐心的工作。 B.2012 年 12 月 31 日上午,停靠在大连港的中国海军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挂 上了满旗,送别自己的入役之年,迎接新的一年。 C.山西省长治市苯胺泄漏事故曝光后,邯郸市从 市外紧急调度 6.6 万件矿泉 水,以供应市场和广大居民的生活需求。 D.他们渊博的学识,深厚的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将成为我受用终生的宝 贵精神财富鞭策我,激励我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莫言获诺奖与文学生活的重建 刘忱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高兴。文学 也再一次成为公众瞩目的领域。这对中国当代文学生活的重建将产生重要的积极 意义 莫言获奖是对其本人文学才华的肯定。莫言出身农村,生活底蕴丰富,但这 只关涉他小说题材的选择,他在小说中触及人的困境和矛盾,写出了人类的普遍 性高度,这大概就是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的原因吧。 莫言获奖开拓了中国人思考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新视野。民族文化需要寻找一条与 世界连接的桥梁,让世界读懂自己,同时也让自己读懂世界。借莫言获奖的契机 中国人应该重新思考本民族文化与人类共通文化之间的关系,与全世界各民族 起,共同建设和谐的世界文化。因此,作为一个大国,应该具有开放自信、从容 淡定的气度,那种容不得异己、害怕批评的心态应该过时了。 莫言获奖还在于唤起了我国公众文学生活的重建。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开 始转型以来,文学生产创作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电脑、手机或 影像文化产品扩展了公众的 状态,可能也因为这样,文学从社会生活的中心退守边缘了。实际上,是因为社 会生活的分化,分化了文学阅读的层面,也让一些人失去了阅读文学的兴趣。最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一方面声称“不读文学书”,另一方面却痛心疾首地声 讨文学:“为什么没有可读的文学书?”这真是怪事,不读怎么知道有没有可读 的!在这种怪圈里,公众对文学越是缺少关注,对文学就越缺乏信心,文学就越 是在大家眼里“没有什么可读的”,即便文学已经提高很多。这些情绪本来与文 学无关,但文学很不幸地充当了大家的“箭垛”,简直躺着中枪!莫言的获奖, 至少把公众与当代文学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可以让公众重新评估当代文学的水 平,知道今天我们中国仍然有一大批成熟的作家和作品,拿到世界上去比也是 流的。让大家对我国的文学生产萌发出热情,鼓励热爱文学的青年去写作、去发 现,去阅读,用文学去塑造自己。 莫言的获奖对于提振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风气有积极作用。在莫言之后,还必须 思考如何解决我国当代文学生产的种种难题。培育有利于文学生产的社会环境 有利于文学大家出现的文化土壤是今天社会的责任。我们当然应该寄希望于莫言 以及更多的“莫言”,希望现有的文学生产和管理体制更宽松、更包容,文学百 花园里生机勃勃,永不凋零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有删节) 6.关于“文学生活的重建”,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家的创作要敢于触及人的困境和矛盾,社会要培育有利于文学生产和文学 大家出现的文化环境。 B.我国的民族文化要具有开放自信的气度,不要害怕批评;让世界读懂自己的 同时也让自己读懂世界。 C.我国公众可以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文学的生产创作和阅读,激发对文学生产的 热情,用文学塑造自己。 D.现有的文学生产和管理体制应该更宽松、更包容,使中国当代文学产生更多 的优秀作家和作品。[来源:学科网]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莫言获诺奖与文学生活的重建 刘忱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高兴。文学 也再一次成为公众瞩目的领域。这对中国当代文学生活的重建将产生重要的积极 意义。 莫言获奖是对其本人文学才华的肯定。莫言出身农村,生活底蕴丰富,但这 只关涉他小说题材的选择,他在小说中触及人的困境和矛盾,写出了人类的普遍 性高度,这大概就是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的原因吧。 莫言获奖开拓了中国人思考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新视野。民族文化需要寻找一条与 世界连接的桥梁,让世界读懂自己,同时也让自己读懂世界。借莫言获奖的契机, 中国人应该重新思考本民族文化与人类共通文化之间的关系,与全世界各民族一 起,共同建设和谐的世界文化。因此,作为一个大国,应该具有开放自信、从容 淡定的气度,那种容不得异己、害怕批评的心态应该过时了。 莫言获奖还在于唤起了我国公众文学生活的重建。自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社会开 始转型以来,文学生产创作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电脑、手机或 影像文化产品扩展了公众的 状态,可能也因为这样,文学从社会生活的中心退守边缘了。实际上,是因为社 会生活的分化,分化了文学阅读的层面,也让一些人失去了阅读文学的兴趣。最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一方面声称“不读文学书”,另一方面却痛心疾首地声 讨文学:“为什么没有可读的文学书?”这真是怪事,不读怎么知道有没有可读 的!在这种怪圈里,公众对文学越是缺少关注,对文学就越缺乏信心,文学就越 是在大家眼里“没有什么可读的”,即便文学已经提高很多。这些情绪本来与文 学无关,但文学很不幸地充当了大家的“箭垛”,简直躺着中枪!莫言的获奖, 至少把公众与当代文学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可以让公众重新评估当代文学的水 平,知道今天我们中国仍然有一大批成熟的作家和作品,拿到世界上去比也是一 流的。让大家对我国的文学生产萌发出热情,鼓励热爱文学的青年去写作、去发 现,去阅读,用文学去塑造自己。 莫言的获奖对于提振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风气有积极作用。在莫言之后,还必须 思考如何解决我国当代文学生产的种种难题。培育有利于文学生产的社会环境、 有利于文学大家出现的文化土壤是今天社会的责任。我们当然应该寄希望于莫言 以及更多的“莫言”,希望现有的文学生产和管理体制更宽松、更包容,文学百 花园里生机勃勃,永不凋零。 (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有删 节) 6.关于“文学生活的重建”,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家的创作要敢于触及人的困境和矛盾,社会要培育有利于文学生产和文学 大家出现的文化环境。 B.我国的民族文化要具有开放自信的气度,不要害怕批评;让世界读懂自己的 同时也让自己读懂世界。 C.我国公众可以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文学的生产创作和阅读,激发对文学生产的 热情,用文学塑造自己。 D.现有的文学生产和管理体制应该更宽松、更包容,使中国当代文学产生更多 的优秀作家和作品。[来源:学科网]
7.对文学从社会生活的中心退守边缘原因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90年代以来,电脑、手机或影像文化产品扩展了公众的阅读空间,文学生产 创作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B.虽然我国小说艺术水平逐步提高,但由于各种阅读方式普及太快,致使大家 觉得“没有什么可读的” C.社会生活的分化导致文学创作层面的分化,让一些人失去了阅读文学的兴趣, 阅读走进了一个怪圈。 D.中国当代文学虽然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家、作品,但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还 不高,影响了人们对文学的关注和热情。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莫言获奖说明中国人已经重新思考本民族文化与人类共通文化之间的关系 容不下异己,就很难共同建设和谐的世界文化 B.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和世界上一流作家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这 些作品必将成为世界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C.公众对当代文学缺乏关注和信心,严重影响了当代作家的创作水平,也影响 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D.只要我国公众对文学萌发出热情,具备了有利于文学生产的社会环境和有利 于文学大家出现的文化土壤,就会产生更多的“莫言”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靖康元年,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 执议请上执曰:“策将安出?”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 以待勤王之师。”时中忿曰:“李纲莫能将兵出战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 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 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 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朕不能留矣。”纲泣拜, 以死邀之。未几,复决意南狩,纲入见曰:“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 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 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上感悟,遂命辍行。 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纲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 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 内禅,乃退。求遣大臣至军中议和,纲请行。上遣李梲。金人须金币以千万计, 求割太原、中山、河间地,以亲王、宰相为质。梲受事,自不措一辞,还报。纲 谓:“所需金币,竭天下且不足,况都城乎?”宰执议不合,纲不能夺,求去。 上慰谕曰:“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议之。”纲退,则誓书已行,所求皆与之, 以皇弟康王、少宰张邦昌为质。 时朝廷日输金币,而金人需求不已,日肆屠掠。四方勤王之师渐有至者,种师道 姚平仲亦以泾原、秦凤兵至。纲奏言:“金人贪婪无厌,凶悖已甚,其势非用师 不可。彼以孤军入重地,犹虎豹自投槛阱中,当以计取之,不必与角一旦之力。 上深以为然,约日举事。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 营,欲生擒斡离不及取康王以归。夜半,中使传旨论纲曰:“姚平仲已举事,卿
7.对文学从社会生活的中心退守边缘原因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90 年代以来,电脑、手机或影像文化产品扩展了公众的阅读空间,文学生产 创作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B.虽然我国小说艺术水平逐步提高,但由于各种阅读方式普及太快,致使大家 觉得“没有什么可读的”。 C.社会生活的分化导致文学创作层面的分化,让一些人失去了阅读文学的兴趣, 阅读走进了一个怪圈。 D.中国当代文学虽然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家、作品,但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还 不高,影响了人们对文学的关注和热情。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莫言获奖说明中国人已经重新思考本民族文化与人类共通文化之间的关系; 容不下异己,就很难共同建设和谐的世界文化。 B.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和世界上一流作家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这 些作品必将成为世界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C.公众对当代文学缺乏关注和信心,严重影响了当代作家的创作水平,也影响 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D.只要我国公众对文学萌发出热情,具备了有利于文学生产的社会环境和有利 于文学大家出现的文化土壤,就会产生更多的“莫言”。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靖康元年,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 执议请上执曰:“策将安出?”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 以待勤王之师。”时中忿曰:“李纲莫能将兵出战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 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 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 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 朕不能留矣。”纲泣拜, 以死邀之。未几,复决意南狩,纲入见曰:“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 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 乘舆 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上感悟,遂命辍行。 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纲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 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 内禅,乃退。求遣大臣至军中议和,纲请行。上遣李梲。金人须金币以千万计, 求割太原、中山、河间地,以亲王、宰相为质。梲受事,自不措一辞,还报。纲 谓:“所需金币,竭天下且不足,况都城乎?”宰执议不合,纲不能夺,求去。 上慰谕曰:“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议之。”纲退,则誓书已行,所求皆与之, 以皇弟康王、少宰张邦昌为质。 时朝廷日输金币,而金人需求不已,日肆屠掠。四方勤王之师渐有至者,种师道、 姚平仲亦以泾原、秦凤兵至。纲奏言:“金人贪婪无厌,凶悖已甚,其势非用师 不可。彼以孤军入重地,犹虎豹自投槛阱中,当以计取之,不必与角一旦之力。” 上深以为然,约日举事。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 营,欲生擒斡离不及取康王以归。夜半,中使传旨论纲曰:“姚平仲已举事,卿
速援之。”纲率诸将旦出封丘门,与金人战幕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却之。平 仲竟以袭敌营不克,惧诛亡去。金使来,宰相李邦彦语之曰:“用兵乃李纲、姚 平仲,非朝廷意。”遂罢纲,以蔡懋代之。 (《宋史·李纲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傥使治兵,愿以死报 傥:假如 B.宰执议不合,纲不能夺 夺:夺取 C.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议之第:只管 D.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斫:击,袭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言事忤权贵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舍此欲何之 廉君宣恶言,而君避匿之 C.募壮士缒城而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D.竭天下且不足,况都城乎彼且奚适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纲舍身报国的一组是( ①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②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③纲泣拜, 以死邀之④宰执议不合,纲不能夺,求去⑤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 城而下⑥用兵乃李纲、姚平仲,非朝廷意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靖康元年,金兵渡过黄河,兵临城下,宋廷从皇帝到宰执等人打算弃城逃跑, 只有李纲坚持应该死守都城 B.钦宗皇帝决意率军南逃,李纲向他分析了形势,指出了南逃的危险后果,钦 宗才终于答应停止行动。 C.金兵求和,李纲主动请求到金营谈判,但皇帝却派遣李梲前往。李梲竟然不 置一词,全部接受了金兵提出的条件, D.李纲等人不等朝廷同意就发动反攻,姚平仲却为了邀功而提前行动,结果没 有取胜,李纲也因此而被罢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4分) 译 文 (2)当以计取之,不必与角一旦之力。(3分) 译文 (3)平仲竟以袭敌营不克,惧诛亡去。(3分 译 文
速援之。”纲率诸将旦出封丘门,与金人战幕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却之。平 仲竟以袭敌营不克,惧诛亡去。金使来,宰相李邦彦语之曰:“用兵乃李纲、姚 平仲,非朝廷意。”遂罢纲,以蔡懋代之。 (《宋史·李纲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傥使治兵,愿以死报 傥:假如 B.宰执议不合,纲不能夺 夺:夺取 C.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议之 第:只管 D.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 斫:击,袭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言事忤权贵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舍此欲何之 廉君宣恶言,而君避匿之 C.募壮士缒城而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D.竭天下且不足,况都城乎 彼且奚适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纲舍身报国的一组是( ) ①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 ②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 ③纲泣拜, 以死邀之 ④宰执议不合,纲不能夺,求去 ⑤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 城而下 ⑥用兵乃李纲、姚平仲,非朝廷意 A.①②④ B.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靖康元年,金兵渡过黄河,兵临城下,宋廷从皇帝到宰执等人打算弃城逃跑, 只有李纲坚持应该死守都城。 B.钦宗皇帝决意率军南逃,李纲向他分析了形势,指出了南逃的危险后果,钦 宗才终于答应停止行动。 C.金兵求和,李纲主动请求到金营谈判,但皇帝却派遣李梲前往。李梲竟然不 置一词,全部接受了金兵提出的条件。 D.李纲等人不等朝廷同意就发动反攻,姚平仲却为了邀功而提前行动,结果没 有取胜,李纲也因此而被罢免。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4 分) 译 文: (2)当以计取之,不必与角一旦之力。(3 分) 译 文: (3)平仲竟以袭敌营不克,惧诛亡去。(3 分) 译 文:
14.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杨花 (唐)吴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1)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本诗托物言志,诗中借杨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作答,6分 (1)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总角之宴 。(《诗经·卫风·氓》)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 牧《阿房宫赋》) ,此时无声胜有声。 居易《琵琶行》) ,处涸辙而相欢。(王 勃《滕王阁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密《陈情表》)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 躁也。(荀子《劝学》 五、(12分) 16.给下面新闻添加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4分) 从9月18日起,咸阳市政府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鼓励市民去街头捡烟头,规 定一个烟头可向政府兑换5分钱。10月27日,此活动被迫停止。 咸阳一月之内收到市民捡来烟头700多万个,兑现了200多万个, 尚有近500万个没有兑付,按照每个5分钱的奖励标准,还需要20多万元。因 为资金不到位,咸阳市部分街道办只好停止收购烟头。政策制定不完善致使这项 活动遭遇尴尬。 对此,市民张先生认为,奖励市民捡烟头这个规定很有创意,捡烟头确实净化了 咸阳城市环境,但凡事都有利有弊。如果制定政策的人考虑周全,就不会出现现 在这种尴尬,捡烟头的人基本上成为城市弱势群体的专利,甚至一些生活困难的 人把奖励当成生活来源。 17.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2014年4月25日至10月25日举行,主题为“让 生活走进自然”。右边是2014年青岛世园会会徽,会徽名为“七彩花艺”(原
14.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杨花 (唐)吴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1)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 (2)本诗托物言志,诗中借杨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作答,6 分) (1)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总角之宴, 。(《诗经·卫风·氓》)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 牧《阿房宫赋》)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 居易《琵琶行》) (3) ,处涸辙而相欢。(王 勃《滕王阁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 (李密《陈情表》)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 躁也。(荀子《劝学》) 五、(12 分) 16.给下面新闻添加一个标题,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从 9 月 18 日起,咸阳市政府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鼓励市民去街头捡烟头,规 定一个烟头可向政府兑换 5 分钱。10 月 27 日,此活动被迫停止。 咸阳一月之内收到市民捡来烟头 700 多万个,兑现了 200 多万个, 尚有近 500 万个没有兑付,按照每个 5 分钱的奖励标准,还需要 20 多万元。因 为资金不到位,咸阳市部分街道办只好停止收购烟头。政策制定不完善致使这项 活动遭遇尴尬。 对此,市民张先生认为,奖励市民捡烟头这个规定很有创意,捡烟头确实净化了 咸阳城市环境,但凡事都有利有弊。如果制定政策的人考虑周全,就不会出现现 在这种尴尬,捡烟头的人基本上成为城市弱势群体的专利,甚至一些生活困难的 人把奖励当成生活来源。 17.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 2014 年 4 月 25 日至 10 月 25 日举行,主题为“让 生活走进自然”。右边是 2014 年青岛世园会会徽,会徽名为“七彩花艺”(原
图为七种色彩),请从图中找出表现其主题和地域特征的部分并简要说明。(4 分) 18.下面是李丽写给新来同事的一则留言,请将划线的词语改为用敬语来表达 (分) 我知道你正在学习古代汉语,给你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希望该书对你有些帮助。另外,听说你爸爸近日来京,届时如能到我家一聚,本 人将非常高兴。 李丽 1月27日 六、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木雕观音 (台湾)赵云 很偶然地,我们发现了那木雕观音。 那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古董店,隐藏在一个杂乱菜市场的旁边。隔邻卖自助餐的摊 子,招来了嘤嘤嗡嗡的苍蝇和逡巡不去的野狗。行人道上,堆着几个用巨大树根 雕成的摆设:线条拙劣的飞鹰、僵硬的马和比例不太相称的人物。狭长的店面显 得很阴暗,玻璃柜里陈列着一些斑驳的古钱、晶莹的玉环和玛瑙。地上、架上, 拥挤而凌乱地放满了新的旧的雕像:在表情生动的石湾公仔旁边,带着浓厚异教 气息的泰国佛像,像章鱼那样伸出许多触手;持着笔和斗的魁星面貌狰狞,而挺 着大肚子的弥勒佛,却笑得通俗和气。一个瘦小的老人,穿着米色对襟的中国装 坐在一张原木雕就的矮桌旁,悠闲地品尝着老人茶 像一道光把我们吸引住了。那木雕观音,比人还要髙一点,庄严而古朴地站在莲 台上。身上的色彩有些已显得剥落,而那张脸,依然保持得完整光润,那是一张 没有表情的脸,不像一般庙宇或画像中的观音,流露出慈母似的拈花微笑。也不 像刚展出过的宋朝千年木雕观音,很流畅地表现出一副怡然自在表情。 就是那张没有表情的脸,使我们屏住了呼吸,默默地对他凝视。他手拈莲花,有 种遗世独立般的漠然。四周的凌乱、阴暗、拥挤,把他衬托得更高,更庄严。 看着看着,心里的纷乱和喧嚣,仿佛渐渐地平静下来,整个融进了一种明净如镜 的境界里。 不知不觉地,我们常常绕道那小小古董店前,为的是看一眼那木雕观音。 漫天的阴霾,淅沥不停地连着下了好几天雨,夏季的黄昏,宛似一个潮湿而室闷 的泥沼。他和孩子都远在台北,家遂变得空寂而冷清。那天晚上,我的情绪突然 陷进低潮,痛楚从刚动过手术的牙床中扩散开来,孤独和寂寞像一面绵绵密密的 网,无声无息地撒向我。单调的雨声,窒闷、痛梵、烦躁……形成一些看不见摸 不着的梦魇,我仿佛坠进一个无助的、黑暗的虚空中。 我渴盼着一点点能使我攀缘着的宁静
图为七种色彩),请从图中找出表现其主题和地域特征的部分并简要说明。(4 分) 18.下面是李丽写给新来同事的一则留言,请将划线的词语改为用敬语来表达。 (4 分) ××: 我知道你正在学习古代汉语,给你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希望该书对你有些帮助。另外,听说你爸爸近日来京,届时如能到我家一聚,本 人将非常高兴。 李丽 1 月 27 日 六、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18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木雕观音 (台湾)赵云 很偶然地,我们发现了那木雕观音。 那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古董店,隐藏在一个杂乱菜市场的旁边。隔邻卖自助餐的摊 子,招来了嘤嘤嗡嗡的苍蝇和逡巡不去的野狗。行人道上,堆着几个用巨大树根 雕成的摆设:线条拙劣的飞鹰、僵硬的马和比例不太相称的人物。狭长的店面显 得很阴暗,玻璃柜里陈列着一些斑驳的古钱、晶莹的玉环和玛瑙。地上、架上, 拥挤而凌乱地放满了新的旧的雕像:在表情生动的石湾公仔旁边,带着浓厚异教 气息的泰国佛像,像章鱼那样伸出许多触手;持着笔和斗的魁星面貌狰狞,而挺 着大肚子的弥勒佛,却笑得通俗和气。一个瘦小的老人,穿着米色对襟的中国装, 坐在一张原木雕就的矮桌旁,悠闲地品尝着老人茶。 像一道光把我们吸引住了。那木雕观音,比人还要高一点,庄严而古朴地站在莲 台上。身上的色彩有些已显得剥落,而那张脸,依然保持得完整光润,那是一张 没有表情的脸,不像一般庙宇或画像中的观音,流露出慈母似的拈花微笑。也不 像刚展出过的宋朝千年木雕观音,很流畅地表现出一副怡然自在表情。 就是那张没有表情的脸,使我们屏住了呼吸,默默地对他凝视。他手拈莲花,有 一种遗世独立般的漠然。四周的凌乱、阴暗、拥挤,把他衬托得更高,更庄严。 看着看着,心里的纷乱和喧嚣,仿佛渐渐地平静下来,整个融进了一种明净如镜 的境界里。 不知不觉地,我们常常绕道那小小古董店前,为的是看一眼那木雕观音。 漫天的阴霾,淅沥不停地连着下了好几天雨,夏季的黄昏,宛似一个潮湿而窒闷 的泥沼。他和孩子都远在台北,家遂变得空寂而冷清。那天晚上,我的情绪突然 陷进低潮,痛楚从刚动过手术的牙床中扩散开来,孤独和寂寞像一面绵绵密密的 网,无声无息地撒向我。单调的雨声,窒闷、痛楚、烦躁……形成一些看不见摸 不着的梦魇,我仿佛坠进一个无助的、黑暗的虚空中。 我渴盼着一点点能使我攀缘着的宁静
于是,我想去看那木雕观音,就像我有时想去看山,看云和看海 雨,仍然淅淅沥沥地一阵大一阵小。空气很浑浊,浓郁的花香,水沟升上来的腐 臭气息,和远处工厂飘过来的废气交缠在一起。我打着一把黑色的伞,路灯在雨 中泛着绿色的冷光。 马路静寂得有点凄凉。偶尔一辆摩托车驰过,溅起了一大片黑褐色的泥浆。空荡 荡的市场,像一个深深的、黑暗的泂穴。行人道上零星地摆着几个水果摊子,蒙 蒙的雨,蒙蒙的灯光,一切都显得遥远而不真实。 古董店前,那从树根中剜刻出来的巨鹰,伸展开僵硬的翅膀;作势奔腾的马和看 起来显得怪异的人物,向夜空伸张着没有生命的肢体。我站在他们所投下的庞大 阴影里,黑色的伞还在点点滴滴地滴着水珠 店里的灯光很黯淡。平日看起来凌乱、拥挤的一切,都已被幽暗所包容,隐没在 一片幽暗之海里。而那观音,却以一种遗世独立之姿,高高地从幽暗之海中浮升 起来,脸上流泛出一种淡淡的神秘的光。他仍是那样漠然地没有表情地俯视着凡 尘。我像一个孤独地走在荒野中的旅客,以渴盼的心灵仰视着那庄严宁静的脸 在光和影的游移中,他的脸笼上了一种流动的雾。隐约间,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溶解了脸上的漠然,很柔和很温暖地触向我纷乱而无助的心 我震颤了一下,突然地心中若有所悟。眼前这张脸逐渐扩大,成为一座雄伟的山, 那庄严巨大的容颜,在云环雾绕中,映着夕阳的余晖,放射着灿然的光华 人面石”,是霍桑小说中描述的情境:几块巨大的岩石,在髙插入云的峭壁上, 堆叠成一个硕大无朋的人面。当山岚和雾霭从山谷中冉冉升起,夕阳把整片山笼 上了金光。透过了迷蒙的金色雾霭,那巨大庄严的人面若隐若现,好像是山之巨 灵,气势慑人地俯瞰人间,整副容颜流泛着眩目的光晕。 山下小村落中的一个孩子,每天以崇敬的心,仰视着这个顽石的巨灵。随着他的 成长,这个像神一般庄严的面容,渐渐融进了他的生命中,他的心胸开阔,思想 也变得深广而睿智。或许是阳光和雾霭的折射,有时,他看到巨灵的嘴角隐现着 丝微笑,这浴在万道金光中的微笑,照亮了世界,也照亮了他的心灵,因而他 的心中充盈了同情与爱。 雄伟的山,粗糙岩石堆叠起来的山之巨灵,这是西洋文学作品中一个虚构的故事。 而我现在面对着的,是东方小小古董店里,一个仿古的木雕观音。二者之间,相 隔着如此遥远和迥异的时空。然而,在此一瞬间他们竟然融会在一起,交叠成 张光明祥和的脸。或许是人类心灵中本来就潜藏着某些共同的意象,一经触发, 即闪现出相类的灵光。 我对那木雕观音报以微笑。我只是一个凡人,像小说中无数瞻仰着人面石的凡人 那样,未能达到明镜无台的境界,仍需凭借外界的物象作心灵的指引,以去求取 内心的宁静。而那没有表情的脸,正蕴含着无限的延展性,就像面对着悠然飘逝 的云、茫茫无际的瀚海。[来源:学科网] 带着豁然了悟的欣喜,我从那些庞大的阴影中走出来,又一次感到心灵明净如镜 (选自《台湾散文选 萃》) 19.文中说:“我震颤了一下,突然地心中若有所悟。”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作 者悟到了什么? (4分) 20.简要分析文中对“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于是,我想去看那木雕观音,就像我有时想去看山,看云和看海。 雨,仍然淅淅沥沥地一阵大一阵小。空气很浑浊,浓郁的花香,水沟升上来的腐 臭气息,和远处工厂飘过来的废气交缠在一起。我打着一把黑色的伞,路灯在雨 中泛着绿色的冷光。 马路静寂得有点凄凉。偶尔一辆摩托车驰过,溅起了一大片黑褐色的泥浆。空荡 荡的市场,像一个深深的、黑暗的洞穴。行人道上零星地摆着几个水果摊子,蒙 蒙的雨,蒙蒙的灯光,一切都显得遥远而不真实。 古董店前,那从树根中剜刻出来的巨鹰,伸展开僵硬的翅膀;作势奔腾的马和看 起来显得怪异的人物,向夜空伸张着没有生命的肢体。我站在他们所投下的庞大 阴影里,黑色的伞还在点点滴滴地滴着水珠。 店里的灯光很黯淡。平日看起来凌乱、拥挤的一切,都已被幽暗所包容,隐没在 一片幽暗之海里。而那观音,却以一种遗世独立之姿,高高地从幽暗之海中浮升 起来,脸上流泛出一种淡淡的神秘的光。他仍是那样漠然地没有表情地俯视着凡 尘。我像一个孤独地走在荒野中的旅客,以渴盼的心灵仰视着那庄严宁静的脸。 在光和影的游移中,他的脸笼上了一种流动的雾。隐约间,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溶解了脸上的漠然,很柔和很温暖地触向我纷乱而无助的心。 我震颤了一下,突然地心中若有所悟。眼前这张脸逐渐扩大,成为一座雄伟的山, 那庄严巨大的容颜,在云环雾绕中,映着夕阳的余晖,放射着灿然的光华。 “人面石”,是霍桑小说中描述的情境:几块巨大的岩石,在高插入云的峭壁上, 堆叠成一个硕大无朋的人面。当山岚和雾霭从山谷中冉冉升起,夕阳把整片山笼 上了金光。透过了迷蒙的金色雾霭,那巨大庄严的人面若隐若现,好像是山之巨 灵,气势慑人地俯瞰人间,整副容颜流泛着眩目的光晕。 山下小村落中的一个孩子,每天以崇敬的心,仰视着这个顽石的巨灵。随着他的 成长,这个像神一般庄严的面容,渐渐融进了他的生命中,他的心胸开阔,思想 也变得深广而睿智。或许是阳光和雾霭的折射,有时,他看到巨灵的嘴角隐现着 一丝微笑,这浴在万道金光中的微笑,照亮了世界,也照亮了他的心灵,因而他 的心中充盈了同情与爱。 雄伟的山,粗糙岩石堆叠起来的山之巨灵,这是西洋文学作品中一个虚构的故事。 而我现在面对着的,是东方小小古董店里,一个仿古的木雕观音。二者之间,相 隔着如此遥远和迥异的时空。然而,在此一瞬间他们竟然融会在一起,交叠成一 张光明祥和的脸。或许是人类心灵中本来就潜藏着某些共同的意象,一经触发, 即闪现出相类的灵光。 我对那木雕观音报以微笑。我只是一个凡人,像小说中无数瞻仰着人面石的凡人 那样,未能达到明镜无台的境界,仍需凭借外界的物象作心灵的指引,以去求取 内心的宁静。而那没有表情的脸,正蕴含着无限的延展性,就像面对着悠然飘逝 的云、茫茫无际的瀚海。[来源:学科网] 带着豁然了悟的欣喜,我从那些庞大的阴影中走出来,又一次感到心灵明净如镜。 (选自《台湾散文选 萃》) 19.文中说:“我震颤了一下,突然地心中若有所悟。”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作 者悟到了什么? (4 分) 20.简要分析文中对“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21.请对文中划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 孤独和寂寞像一面绵绵密密的网,无声无息地撒向我。单调的雨声,窒闷、痛楚、 烦躁……形成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梦魇,我仿佛坠进一个无助的、黑暗的虚空中。 22.文中插入了霍桑小说“人面石”的故事,请分析其作用。(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想起了费孝通 许知远 他的身上,凝结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知识精英的智慧与道德勇气,但他的文化 遗产似渐失去传人 29岁时,费孝通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江村经济》。这部作品不 仅帮助一名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青年在学术界赢得国际声誉,还在42年后让 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获得了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 像那一代很多杰出人物一样,生于1910年的费孝通不仅身经20世纪中国的种种 磨难与挫折,更表现出那一代中国知识精英面对挑战时的生命力、智慧与道德勇 气。在《江村经济》出版的1939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在 书中,他饱含深情地写道:“不管过去的错误和当前的不幸,通过人民坚持不懈 的努力,中国将再次以一个伟大的国家屹立在世界上。”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的国家危机,知识青年开始努力 地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家。 比起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那一代知识分子,成长于三四十年代的新一代开始更 多地借助西方世界更系统的学科、方法来观察中国。借助于马林诺夫斯基开创的 人类社会学,费孝通试图通过对中国一个小小村落的研究,揭示中国广阔的、沉 默的农村世界的秘密。 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所表现出的风貌,似乎已成为旷世绝响。1938年 回国后,费孝通先后在云南大学与西南联大工作。在炮火声中,几千名年轻人与 他们的老师唱着歌,忍着饥饿,徒步从北京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昆明这个大后 方。在空袭警报中,他们创造了学术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半个世纪后,费孝通回 忆那段时光时说:“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是我一生里最值得留恋的。时隔越久, 越觉得可贵的是当时和几个年轻朋友一起工作时不顾困苦、追求理想的那一片真 情。战时内地知识分子的生活是够严酷的了,但是谁也没有叫过苦、叫过穷,总 觉得自己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对自己的事业有抱负 那种一往情深,何等可爱。这段生活在我心中一直是鲜红的,是永远不会被忘记 的 错过创造力旺盛时期的费孝通开始帮助中国开创自己的社会学传统。他先后担任 不同的学术领导职务,还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但这一切没有 什么比教书、写作、实地研究更让他兴奋的了 中国社会正从一个封闭的、乡土的、传统的社会,转变成一个开放的、现代化的, 甚至是后现代的社会。正像费孝通所说:“重大的社会改革理应在思想领域引起 相应的激情,孕育一代文章。我们不应辜负这个伟大时代。”一直到90岁时 费孝通仍在继续写作。 我总是忘不了那些场景:27岁的费孝通在伦敦经济学院外闹哄哄的街头闲 逛;躲在马林诺夫斯基的讨论会的角落里。他的苏州口音的英语暂时还插不上话, 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的各种口音的英语发音,他也经常听不懂,他只好一个劲 儿抽烟。在长期的烟雾缭绕之后,他似乎抓住了些什么
21.请对文中划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 分) 孤独和寂寞像一面绵绵密密的网,无声无息地撒向我。单调的雨声,窒闷、痛楚、 烦躁……形成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梦魇,我仿佛坠进一个无助的、黑暗的虚空中。 22.文中插入了霍桑小说“人面石”的故事,请分析其作用。(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想起了费孝通 许知远 他的身上,凝结了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知识精英的智慧与道德勇气,但他的文化 遗产似渐失去传人。 29 岁时,费孝通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江村经济》。这部作品不 仅帮助一名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青年在学术界赢得国际声誉,还在 42 年后让 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获得了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 像那一代很多杰出人物一样,生于 1910 年的费孝通不仅身经 20 世纪中国的种种 磨难与挫折,更表现出那一代中国知识精英面对挑战时的生命力、智慧与道德勇 气。在《江村经济》出版的 1939 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在 书中,他饱含深情地写道:“不管过去的错误和当前的不幸,通过人民坚持不懈 的努力,中国将再次以一个伟大的国家屹立在世界上。” 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的国家危机,知识青年开始努力 地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家。 比起 19 世纪末与 20 世纪初那一代知识分子,成长于三四十年代的新一代开始更 多地借助西方世界更系统的学科、方法来观察中国。借助于马林诺夫斯基开创的 人类社会学,费孝通试图通过对中国一个小小村落的研究,揭示中国广阔的、沉 默的农村世界的秘密。 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所表现出的风貌,似乎已成为旷世绝响。1938 年 回国后,费孝通先后在云南大学与西南联大工作。在炮火声中,几千名年轻人与 他们的老师唱着歌,忍着饥饿,徒步从北京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昆明这个大后 方。在空袭警报中,他们创造了学术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半个世纪后,费孝通回 忆那段时光时说:“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是我一生里最值得留恋的。时隔越久, 越觉得可贵的是当时和几个年轻朋友一起工作时不顾困苦、追求理想的那一片真 情。战时内地知识分子的生活是够严酷的了,但是谁也没有叫过苦、叫过穷,总 觉得自己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对自己的事业有抱负。 那种一往情深,何等可爱。这段生活在我心中一直是鲜红的,是永远不会被忘记 的。” 错过创造力旺盛时期的费孝通开始帮助中国开创自己的社会学传统。他先后担任 不同的学术领导职务,还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但这一切没有 什么比教书、写作、实地研究更让他兴奋的了。 中国社会正从一个封闭的、乡土的、传统的社会,转变成一个开放的、现代化的, 甚至是后现代的社会。正像费孝通所说:“重大的社会改革理应在思想领域引起 相应的激情,孕育一代文章。我们不应辜负这个伟大时代。”一直到 90 岁时, 费孝通仍在继续写作。 我总是忘不了那些场景:27 岁的费孝通在伦敦经济学院外闹哄哄的街头闲 逛;躲在马林诺夫斯基的讨论会的角落里。他的苏州口音的英语暂时还插不上话, 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的各种口音的英语发音,他也经常听不懂,他只好一个劲 儿抽烟。在长期的烟雾缭绕之后,他似乎抓住了些什么
我常对费孝通那一代人的亲身经历与智力冒险深感崇敬。他所留下的三项主要遗 产,似乎已经失去了传人 首先,他坚持一点,在理解一般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研究具体事例,但是在进 入具体环节时,他又未忘记其与更广阔的整体环境间的联系。其次,知识精英如 何与大众社会产生联系。他既未躲藏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未丢弃自己的原则。他 深知,知识的功能既是用来改进现实社会,也是为了完善自我。最后一点是,他 们那一代人的道德勇气。我从不相信,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若只沉迷于眼前的利 益,缺乏更具有超越性的目标,缺乏在面对压力时对道德与智力原则的坚持,这 个国家能够取得什么伟大的成就 19.阅读文本,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为什么说“作为20世纪人类最壮观的实验场,中国是所有思想与学科最理 想的研究课题”?(2分) (2)文中说:“在长期的烟雾缭绕之后,他似乎抓住了些什么”,那么,他抓 住了些什么呢?(2分) 20.本文有几处引用了费孝通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1.文中说“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所表现出的风貌,似乎已成为旷世绝响 从文章内容看,他们的风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2.文章题目是“想起了费孝通”,请简要分析这个标题的含义和作者所寄寓的 感情。(6分)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2年12月7日晚上6点左右,北京一辆120急救车在运送一名车祸伤者的途 中遭遇堵车,由于一路上鲜有车辆避让,不到3公里的路程走了40分钟。虽然 司机一直在努力开快点,随车医生也一直尽最大可能挽救伤者,但伤者最终还是 没能坚持到医院 急救车被堵在路上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的事情近年来屡见不鲜,这种现象 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5分) 1.B(A项p/ba,xian,yB项chuo,hui, chuang C项瑣i,zhuo, zha/cha D I juan/juan, liao, lei 但从语体色彩上看“口吻”更切合语境。横亘:(桥梁、山脉等)横跨, 横卧;此处形容“天堑”只能用“横卧”的意思,“横跨”不能用于描写“天 堑”。) 4.D(A项望文生义,“拍手称快”形容由于正义得到伸张而心里非常痛快时的 热烈表现。B项“信马由缰”比喻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与语境不合。C项 “穿云裂石”意思是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在句中不合对象 D项“举步维艰”形容处境或行动十分艰难。)
我常对费孝通那一代人的亲身经历与智力冒险深感崇敬。他所留下的三项主要遗 产,似乎已经失去了传人。 首先,他坚持一点,在理解一般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研究具体事例,但是在进 入具体环节时,他又未忘记其与更广阔的整体环境间的联系。其次,知识精英如 何与大众社会产生联系。他既未躲藏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未丢弃自己的原则。他 深知,知识的功能既是用来改进现实社会,也是为了完善自我。最后一点是,他 们那一代人的道德勇气。我从不相信,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若只沉迷于眼前的利 益,缺乏更具有超越性的目标,缺乏在面对压力时对道德与智力原则的坚持,这 个国家能够取得什么伟大的成就。 19.阅读文本,回答下面的问题。(4 分) (1)为什么说“作为 20 世纪人类最壮观的实验场,中国是所有思想与学科最理 想的研究课题”?(2 分) (2)文中说:“在长期的烟雾缭绕之后,他似乎抓住了些什么”,那么,他抓 住了些什么呢?(2 分) 20.本文有几处引用了费孝通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21.文中说“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所表现出的风貌,似乎已成为旷世绝响”, 从文章内容看,他们的风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 22.文章题目是“想起了费孝通”,请简要分析这个标题的含义和作者所寄寓的 感情。(6 分) 七、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2 年 12 月 7 日晚上 6 点左右,北京一辆 120 急救车在运送一名车祸伤者的途 中遭遇堵车,由于一路上鲜有车辆避让,不到 3 公里的路程走了 40 分钟。虽然 司机一直在努力开快点,随车医生也一直尽最大可能挽救伤者,但伤者最终还是 没能坚持到医院。 急救车被堵在路上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的事情近年来屡见不鲜,这种现象 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 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15 分) 1.B(A 项 pá/bā,xián, yú B 项 chuò,huì,chuāng C 项 fěi,zhuó, zhà/chà D 项 juān/juàn,liào,léi) 但从语体色彩上看“口吻”更切合语境。横亘:(桥梁、山脉等)横跨, 横卧;此处形容“天堑”只能用“横卧”的意思,“横跨”不能用于描写“天 堑”。) 4.D(A 项望文生义,“拍手称快”形容由于正义得到伸张而心里非常痛快时的 热烈表现。B 项“信马由缰”比喻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与语境不合。C 项 “穿云裂石”意思是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在句中不合对象。 D 项“举步维艰”形容处境或行动十分艰难。)
5.B(A项两面对一面,应将“能否”改为“要想”。C项“供应”与“需求” 搭配不当,应改为“以供应市场,满足居民生活需求”。D项句式杂糅,删去“鞭 策我,激励我”,或在“精神财富”后加逗号。) 二、(9分) 7.A(B项“各种阅读方式普及太快”违背原意,原文是说“我国小说…也正 以各种阅读方式普及”;大家觉得“没有什么可读的”是因为公众对文学缺少关 注。C项偷换概念,不是导致“文学创作层面的分化”,而是“文学阅读的层 面”。D项“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不合文意 8.B(A项“已经”与原文不符,原意是“应该引起”。C项无中生有,不合文 意。D项判断以偏概全,条件不充分。) 三、(12分) 9.B(夺:强行改变。) 10.C(A.第一个是介词,表原因,因为:第二个是介词,表对象,用。B.第 个是动词,去;第二个是代词,他。D.第一个是连词,尚且;第二个是副词, 将要。C.两个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11.C(①是皇帝的安排,④不能表现出“舍身”,⑥是李邦彦的污蔑之词 12.D(“不等朝廷同意”错,文中李纲献计反攻,“上深以为然,约日举事”。) 四、(24分) 13.(1)李纲极力向皇上陈述不能离去的理由,皇上稍有省悟。(4分) (2)应该用计谋俘获(攻取)他们,没有必要和他们拼一时的气力。(3分) (3)姚平仲最终因为袭击敌人军营没有取胜,害怕被杀而逃跑。(3分) 14.(1)①比喻,将杨花比喻为雪,表现其颜色洁白与自由飘飞的特点。②拟 人,“斗”“占”“恨”“爱”等词将杨花拟人化,赋予杨花人的思想品格。③ 反衬(对比),以百花的追求和品性反衬杨花的与众不同。(每个要点2分,答 出任意两点即可。) (2)通过“不斗”“不占”表现其不慕世俗的淡泊情怀;通过“自飞”“独爱” 表现其追求自由、高傲不羁的品格。(每个要点2分) 15.(1)一尊还酹江月 言笑晏晏 (2)奈何取之尽锱铢 别有幽愁暗恨生 (3)酌贪泉而觉爽 敏于事而慎于言 (4)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每句1分,错一字、漏一字则该句不得分。) 五、(12分) 16.咸阳市政府(1分)鼓励(1分)市民捡烟头活动(1分)被迫停止(1分) 17.(1)会徽核心图形符号是一个人手拿一棵树,体现了“让生活走进自然” 的主题。(2分)(2)在会徽中有“中国青岛”四个字的篆刻;另外,河流与 大海的造型设计也表现了青岛的 特殊地理位置。(2分,答出任何一点即可) 18.奉上 令尊 寒舍不胜荣幸 (每个词语1分) 六、(一)(18分) 19.作者从木雕观音若有若无的微笑中感受到了柔和与温暖;(2分)心中充盈 着爱与同情,摆脱了先前孤独、寂寞、痛楚和烦躁的情绪,得到了内心的宁静 (2分)
5.B(A 项两面对一面,应将“能否”改为“要想”。C 项 “供应”与“需求” 搭配不当,应改为“以供应市场,满足居民生活需求”。D 项句式杂糅,删去“鞭 策我,激励我”,或在“精神财富”后加逗号。) 二、(9 分) 7.A(B 项“各种阅读方式普及太快”违背原意,原文是说“我国小说……也正 以各种阅读方式普及”;大家觉得“没有什么可读的”是因为公众对文学缺少关 注。C项偷换概念,不是导致“文学创作层面的分化”,而是“文学阅读的层 面”。D项“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不合文意。) 8.B(A项“已经”与原文不符,原意是“应该引起”。C项无中生有,不合文 意。D项判断以偏概全,条件不充分。) 三、(12 分) 9.B(夺:强行改变。) 10.C(A.第一个是介词,表原因,因为;第二个是介词,表对象,用。B.第 一个是动词,去;第二个是代词,他。D.第一个是连词,尚且;第二个是副词, 将要。C.两个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11.C(①是皇帝的安排,④不能表现出“舍身”,⑥是李邦彦的污蔑之词。) 12.D(“不等朝廷同意”错,文中李纲献计反攻,“上深以为然,约日举事”。) 四、(24 分) 13.(1)李纲极力向皇上陈述不能离去的理由,皇上稍有省悟。(4 分) (2)应该用计谋俘获(攻取)他们,没有必要和他们拼一时的气力。(3 分) (3)姚平仲最终因为袭击敌人军营没有取胜,害怕被杀而逃跑。(3 分) 14.(1)①比喻,将杨花比喻为雪,表现其颜色洁白与自由飘飞的特点。②拟 人,“斗”“占”“恨”“爱”等词将杨花拟人化,赋予杨花人的思想品格。③ 反衬(对比),以百花的追求和品性反衬杨花的与众不同。(每个要点 2 分,答 出任意两点即可。) (2)通过“不斗”“不占”表现其不慕世俗的淡泊情怀;通过“自飞”“独爱” 表现其追求自由、高傲不羁的品格。(每个要点 2 分) 15.(1)一尊还酹江月 言笑晏晏 (2)奈何取之尽锱铢 别有幽愁暗恨生 (3)酌贪泉而觉爽 敏于事而慎于言 (4)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每句 1 分,错一字、漏一字则该 句不得分。) 五、(12 分) 16.咸阳市政府(1 分)鼓励(1 分)市民捡烟头活动(1 分)被迫停止(1 分) 17.(1)会徽核心图形符号是一个人手拿一棵树,体现了“让生活走进自然” 的主题。(2 分)(2)在会徽中有“中国青岛”四个字的篆刻;另外,河流与 大海的造型设计也表现了青岛的 特殊地理位置。(2 分,答出任何一点即可) 18.奉上 令尊 寒舍 不胜荣幸 (每个词语 1 分) 六、(一)(18 分) 19.作者从木雕观音若有若无的微笑中感受到了柔和与温暖;(2 分)心中充盈 着爱与同情,摆脱了先前孤独、寂寞、痛楚和烦躁的情绪,得到了内心的宁静。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