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四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教学检测2 2014/2/19 第Ⅰ卷(共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坐落 浑水摸鱼 渐染(jan) 翘辫子(qiao) B.抽搐 要言不繁 粘贴(zhan) 酵母菌 C.禀赋 循私舞弊 笼统(l6ng) 抱佛脚(f6) D.恻隐 挑肥拣瘦 眩晕(yun) 户口簿(bu)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许多科学技术正是在登月行动的刺激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并最终走向成 熟, 在商业上得到广泛运用 ②这家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开发出了能随时令变化、适 应不同区域消费习惯和消费 的快速产品组合,赢得了市场。 ③细雨交织,竹林婆娑,山清水秀。这里没有喧嚣,只有」 没有奸诈, 只有简单。这份经过大自然锤炼而来的静谧,却恰恰让人震撼 A.继而嗜好寂静 B.既而癖好寂静 既而嗜好宁静 D.继而癖好宁静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杨洁篪强调,安倍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消除其严重错误的恶劣影响,我们奉 劝安倍打消任何幻想,改弦更张,否则必将进一步失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B.广州恒大是如何从无到有,硬生生地变出一支足球超级劲旅的答案是“重 金投入”。恒大的“挥金如土”不仅引领中国足坛,而且改变了亚洲足坛的格局。 C.整体衣柜的优点在于量身定做,可以按照个人需求进行设计,既彰显个性、 节省空间,又可做到与整体装修风格天衣无缝。 D.从二年级开始,刘老师就不胜其烦地教她怎样把鞋带穿进眼里,怎样打结, 解开一一系上一一解开,每天示范多少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考题中包括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与空气污染、PM2.5 等“中国式难题”,有一道选择题问考生“钓鱼岛的归属权在以下哪些文件中体 现 B.一项名为《2013中国人年度感受》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的最大感受就 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当然,也有人“累并快乐”或“累并 幸福”着。 C.薄皮核桃、美国凯特杏、澳大利亚秋红油桃、欧洲榛子、乌克兰大樱桃…… 在万邦珍果园,尝一口异国他乡的果实、再闻一缕花香,这是山间独有的香甜, D.李白诗中的“愁”有长度:“自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一水牵愁万里长(《横江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新近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对车票所记载身份信息与所持身 份证件或者真实身份不符的持票人,铁路运输企业有权拒绝进站乘车
莱芜四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教学检测 2 2014/2/19 第Ⅰ卷(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坐落 浑水摸鱼 渐.染(jiān) 翘.辫子(qiào) B.抽搐 要言不繁 粘.贴(zhān) 酵.母菌(jiào) C.禀赋 循私舞弊 笼.统(lǒng) 抱佛.脚(fó) D.恻隐 挑肥拣瘦 眩晕.(yūn) 户口簿.(bù)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许多科学技术正是在登月行动的刺激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并最终走向成 熟, 在商业上得到广泛运用。 ②这家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开发出了能随时令变化、适 应不同区域消费习惯和消费 的快速产品组合,赢得了市场。 ③细雨交织,竹林婆娑,山清水秀。这里没有喧嚣,只有 ;没有奸诈, 只有简单。这份经过大自然锤炼而来的静谧,却恰恰让人震撼。 A.继而 嗜好 寂静 B.既而 癖好 寂静 C.既而 嗜好 宁静 D.继而 癖好 宁静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杨洁篪强调,安倍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消除其严重错误的恶劣影响,我们奉 劝安倍打消任何幻想,改弦更张 ....,否则必将进一步失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B.广州恒大是如何从无到有,硬生生地变出一支足球超级劲旅的答案是“重 金投入”。恒大的“挥金如土 ....”不仅引领中国足坛,而且改变了亚洲足坛的格局。 C.整体衣柜的优点在于量身定做,可以按照个人需求进行设计,既彰显个性、 节省空间,又可做到与整体装修风格天衣无缝 ....。 D.从二年级开始,刘老师就不胜其烦 ....地教她怎样把鞋带穿进眼里,怎样打结, 解开——系上——解开,每天示范多少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考题中包括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与空气污染、PM2.5 等“中国式难题”,有一道选择题问考生“钓鱼岛的归属权在以下哪些文件中体 现”。 B.一项名为《2013 中国人年度感受》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的最大感受就 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当然,也有人“累并快乐”或“累并 幸福”着。 C.薄皮核桃、美国凯特杏、澳大利亚秋红油桃、欧洲榛子、乌克兰大樱桃…… 在万邦珍果园,尝一口异国他乡的果实、再闻一缕花香,这是山间独有的香甜。 D.李白诗中的“愁”有长度:“自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一水牵愁万里长(《横江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新近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对车票所记载身份信息与所持身 份证件或者真实身份不符的持票人,铁路运输企业有权拒绝进站乘车
B.在我国中东部广大地区,雾霾天气似乎还有继续蔓延之势,这再一次为我 们敲响了警钟,先污染再治理的路子注定是行不通的。 C.元月3日,明尼苏达州气温降至零下38度,这一数字创下美国有气象记 录以来除阿拉斯加州之外的最低温度 D.曾多次被秦火火造谣中伤的资深媒体人杨澜表示,任何人在享受自由的同 时,都应当遵守法律和道德底线,否则人人都会成为受害者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跟帖文化”的长与短 张颐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跟帖文化”开始流行。它已经不仅仅存在于网上,而 且逐渐扩展到纸媒,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所谓“跟帖文化”,其实就是在 网上的正文之后跟进点评的一种文化现象。“跟帖”跟在新闻、评论和博客文章 等之后,每个人看完正文之后都有机会插一句话:讲一点看法。这种跟帖最好地 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参与诉求 现在网络讨论问题,往往是由纸媒先“爆料”,抛出一个话题,然后网上的 跟帖”再反应。“跟帖文化”类似于“评点文化”,“跟帖”有点像传统 的“评点”,往往只是一两句话,点明自己对于上面正文的看法,或赞同,或反 对,或激起互相讨论。这些跟帖往往是口无遮拦,臧否人物和事件态度鲜明,观 点清楚。“跟帖”无需署名,几乎不必为言论负责,基本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现在许多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并不是在新闻报道发表或者文章发表之后,而 是在大量的跟帖形成了一种让任何人忽视不得的网络“公意”之后,一个“事 件”就突然被凸现了出来。“跟帖文化”最好地反映了互联网文化的特色.,也 给了原来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太多向社会发言的机会的人一个最好的机会。现在的 “草根”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跟帖”浮现出来的“群体意识”,显示了任何人 不可小觑的力量。 “跟帖文化”的特色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瞬间性,也就是在新闻或者文章发 表后的一瞬间就会有反应:好恶是非的判断,道德高下的评判。由于是在互联网 上,原来仅仅靠电视和纸媒难以传播的事情,今天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会迅 速变成人难以控制的影响。其次是直觉性,网民的判断并不是依赖全面资讯的理 性分析,而是从感觉和经验出发的推断。第三是群体性,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匿 名跟帖谁也不会注意,但一旦形成来势汹汹的“公意”潮流,而且被视为“民 意”,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种“跟帖文化”当然是一种文化民主的展现。也是公众发表意见的一个渠 道。它当然也就是一种另类的舆论监督,让社会的一些问题和毛病在这种看起来 虚拟却又有许多现实性的“公意”之下无所遁形。对于是非对错一眼就能看明白 的事情,跟帖文化的力量能够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 跟帖文化”也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事实相当容易被扭曲, 观点容易被误导,往往大家慷慨激昂了半天,原始的事实却没有根据,不仅浪费 了大家的义愤,而且给当事人造成伤害。这其实也给某些人刻意地误导公众的情 绪带来了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种非理性反而使得公众理性讨论问题的空间缩 小,往往两种或多种意见不可能得到坦诚平等的交流。世界上许多事情是非并不 那么分明,价值有正负两面,牵扯面广,而且很复杂和很难处理。“跟帖文化” 在这时候就往往具有负面的作用,它经常会压抑不同意见,让心里有自己另外想 法的人看到势头不对就噤声不言。有些观点和问题其实是值得更加理性地认知和
B.在我国中东部广大地区,雾霾天气似乎还有继续蔓延之势,这再一次为我 们敲响了警钟,先污染再治理的路子注定是行不通的。 C.元月 3 日,明尼苏达州气温降至零下 38 度,这一数字创下美国有气象记 录以来除阿拉斯加州之外的最低温度。 D.曾多次被秦火火造谣中伤的资深媒体人杨澜表示,任何人在享受自由的同 时,都应当遵守法律和道德底线,否则人人都会成为受害者。 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跟帖文化”的长与短 张颐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跟帖文化”开始流行。它已经不仅仅存在于网上,而 且逐渐扩展到纸媒,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所谓“跟帖文化”,其实就是在 网上的正文之后跟进点评的一种文化现象。“跟帖”跟在新闻、评论和博客文章 等之后,每个人看完正文之后都有机会插一句话:讲一点看法。这种跟帖最好地 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参与诉求。 现在网络讨论问题,往往是由纸媒先“爆料”,抛出一个话题,然后网上的 “跟帖”再反应。“跟帖文化”类似于“评点文化”, “跟帖”有点像传统 的“评点”,往往只是一两句话,点明自己对于上面正文的看法,或赞同,或反 对,或激起互相讨论。这些跟帖往往是口无遮拦,臧否人物和事件态度鲜明,观 点清楚。“跟帖”无需署名,几乎不必为言论负责,基本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现在许多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并不是在新闻报道发表或者文章发表之后,而 是在大量的跟帖形成了一种让任何人忽视不得的网络“公意”之后,一个“事 件”就突然被凸现了出来。“跟帖文化”最好地反映了互联网文化的特色.,也 给了原来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太多向社会发言的机会的人一个最好的机会。现在的 “草根”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跟帖”浮现出来的“群体意识”,显示了任何人 不可小觑的力量。 “跟帖文化”的特色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瞬间性,也就是在新闻或者文章发 表后的一瞬间就会有反应:好恶是非的判断,道德高下的评判。由于是在互联网 上,原来仅仅靠电视和纸媒难以传播的事情,今天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会迅 速变成人难以控制的影响。其次是直觉性,网民的判断并不是依赖全面资讯的理 性分析,而是从感觉和经验出发的推断。第三是群体性,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匿 名跟帖谁也不会注意,但一旦形成来势汹汹的“公意”潮流,而且被视为“民 意”,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种“跟帖文化”当然是一种文化民主的展现。也是公众发表意见的一个渠 道。它当然也就是一种另类的舆论监督,让社会的一些问题和毛病在这种看起来 虚拟却又有许多现实性的“公意”之下无所遁形。对于是非对错一眼就能看明白 的事情,跟帖文化的力量能够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 “跟帖文化”也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事实相当容易被扭曲, 观点容易被误导,往往大家慷慨激昂了半天,原始的事实却没有根据,不仅浪费 了大家的义愤,而且给当事人造成伤害。这其实也给某些人刻意地误导公众的情 绪带来了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种非理性反而使得公众理性讨论问题的空间缩 小,往往两种或多种意见不可能得到坦诚平等的交流。世界上许多事情是非并不 那么分明,价值有正负两面,牵扯面广,而且很复杂和很难处理。“跟帖文化” 在这时候就往往具有负面的作用,它经常会压抑不同意见,让心里有自己另外想 法的人看到势头不对就噤声不言。有些观点和问题其实是值得更加理性地认知和
讨论的。但不同意见。旦变成了“跟帖”抨击的对象,往往就遭到道德的讨伐 最后消失。结果问题仍然存在,并不可能因为“跟帖”的痛斥而消失。同时由于 跟帖文化的草根性格,草根网民对于问题的理解往往并不全面,就依靠拉高道德 上的尺度来显示自己发言的合法性和力度,使得发言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些纸媒 也难免由于这样的声势而跟进,使得理性探讨的空阿被压缩,使得更多可能有专 业意见或其他看法的人被“震慑”而选择沉默。最近许多人批评跟帖文化是“络 暴力”,此说过于偏激,但也确实反映出“跟帖文化”明显的弱点。 (有删改) 6.下列关于“跟帖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跟帖文化”是网民在新闻、评论和博客文章等之后,用简短的语句跟帖发 表自己的看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B.“跟帖文化”是一种文化民主的展现,它给人们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的一个 互动平台,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参与诉求 C.“跟帖文化”类似于“评点文化”,虽然可以激浊扬清,可以臧否人物和事件, 但纸媒的观点往往起决定作用。 D.“跟帖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有瞬间性、直觉性特点,又有群体 性、草根性的特点 7.下列表述,不属于“跟帖文化”的局限性的一项是 A.跟帖往往在新闻或文章发表后的一瞬间就出现,而且在互联网上不受时空的 限制,人难以控制,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B.网民往往难以对事情的真榴进行全面了解和理性分析,而是仅凭感觉和经验 推断就轻易跟帖进行道德评判,容易为人误导 C.网民非理性跟帖压缩了公众理性讨论的空间,使得不同意见茬网络上很难得 到坦诚平等的交流,有的问题难以得到真正解决。 D.革根性出身决定很多网民对问题的理解往往不全面不深刻,网民经常将言语上 升到道德的高度来党同伐异。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跟帖无需署名,所以网民不必为言论负责,在讨论时臧否人物和事件态度 鲜明,观点清楚,容易激起互相讨论 B.在“跟帖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须借助大量网络跟帖形 成网络“公意”,而依靠传统的新闻报道或发表文章很难达到这一效果。 C.“跟帖文化”能够针砭时弊,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让丑恶现象无所遁形, 并能促进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D.网络“跟帖”形成的群体性力量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声势,会迫使一些持不同看 法甚至是专业意见的人选择沉默,也会吸引一些纸媒关注和跟进。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宜黄何尉序 陆九渊 民甚宜其尉,甚不宜其令;吏甚宜其令,甚不宜其尉,是令、尉之贤否不难 知也。尉以是不善于其令,令以是不善于其尉,是令、尉之曲直不难知也。东阳 何君坦尉宜黄,与其令臧氏子不相善,其贤否曲直,盖不难知者。夫二人之争, 至于有司,有司不置白黑于其间,遂以俱罢。县之士民,谓臧之罪,不止于罢 而幸其去;谓何之过,不至于罢,而惜其去。臧贪而富,且自知得罪于民,式①
讨论的。但不同意见。旦变成了“跟帖”抨击的对象,往往就遭到道德的讨伐, 最后消失。结果问题仍然存在,并不可能因为“跟帖”的痛斥而消失。同时由于 跟帖文化的草根性格,草根网民对于问题的理解往往并不全面,就依靠拉高道德 上的尺度来显示自己发言的合法性和力度,使得发言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些纸媒 也难免由于这样的声势而跟进,使得理性探讨的空阿被压缩,使得更多可能有专 业意见或其他看法的人被“震慑”而选择沉默。最近许多人批评跟帖文化是“络 暴力”,此说过于偏激,但也确实反映出“跟帖文化”明显的弱点。 (有删改) 6.下列关于“跟帖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跟帖文化”是网民在新闻、评论和博客文章等之后,用简短的语句跟帖发 表自己的看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B.“跟帖文化”是一种文化民主的展现,它给人们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的一个 互动平台,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参与诉求。 C.“跟帖文化”类似于“评点文化”,虽然可以激浊扬清,可以臧否人物和事件, 但纸媒的观点往往起决定作用。 D.“跟帖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有瞬间性、直觉性特点,又有群体 性、草根性的特点。 7.下列表述,不属于“跟帖文化”的局限性的一项是 A.跟帖往往在新闻或文章发表后的一瞬间就出现,而且在互联网上不受时空的 限制,人难以控制,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B.网民往往难以对事情的真榴进行全面了解和理性分析,而是仅凭感觉和经验 推断就轻易跟帖进行道德评判,容易为人误导。 C.网民非理性跟帖压缩了公众理性讨论的空间,使得不同意见茬网络上很难得 到坦诚平等的交流,有的问题难以得到真正解决。 D.革根性出身决定很多网民对问题的理解往往不全面不深刻,网民经常将言语上 升到道德的高度来党同伐异。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跟帖无需署名,所以网民不必为言论负责,在讨论时臧否人物和事件态度 鲜明,观点清楚,容易激起互相讨论。 B.在“跟帖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须借助大量网络跟帖形 成网络“公意”,而依靠传统的新闻报道或发表文章很难达到这一效果。 C.“跟帖文化”能够针砭时弊,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让丑恶现象无所遁形, 并能促进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D.网络“跟帖”形成的群体性力量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声势,会迫使一些持不同看 法甚至是专业意见的人选择沉默,也会吸引一些纸媒关注和跟进。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送宜黄何尉序 陆九渊 民甚宜其尉,甚不宜其令;吏甚宜其令,甚不宜其尉,是令、尉之贤否不难 知也。尉以是不善于其令,令以是不善于其尉,是令、尉之曲直不难知也。东阳 何君坦尉宜黄,与其令臧氏子不相善,其贤否曲直,盖不难知者。夫二人之争, 至于有司,有司不置白黑于其间,遂以俱罢。县之士民,谓臧之罪,不止于罢, 而幸其去;谓何之过,不至于罢,而惜其去。臧贪而富,且自知得罪于民,式①
遄其归矣;何廉而贫,无以振②其行李,县之士民,哀其穷而为之裹囊以饯之, 思其贤而为之歌诗以送之,何之归亦荣矣! 比干剖心,恶来知政;子胥鸱夷③,宰誣谋国。爵刑舛施,德业④倒植,若 此者班班见于书传。今有司所以处臧、何之贤否曲直者,虽未当乎人心,然揆之 舛施倒植之事,岂不远哉?况其民心士论,有以慰荐扶持如此其盛者乎?何君尚 何憾! 鲁士师如柳下惠,楚令尹如子文⑤,其平狱治理之善,当不可胜纪,三黜三 已之间,其为曲直多矣!而《语》《孟》所称独在于遗逸不怨,厄穷不悯,仕无 喜色,已无愠色。况今天子重明丽正,光辉日新。大臣如德星御阴辅阳,以却氛 祲⑥。下邑一尉,悉力卫其民,以迕墨令,适用吏文,与令俱罢,是岂终遗逸厄 穷而已者乎?何君尚何憾! 虽然,何君誉处若此其盛者,臧氏子实为之也。何君之志,何君之学,遽可 如是而已乎?何君是举亦勇矣!诚率是勇以志乎道,进乎学,必居广居,立正位, 行大道,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吾所望于何君者。不然, 何君固无憾,吾将有憾于何君矣!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古代卷》) 【注】①式:通“轼”,装上车。②振:通“整”,整治,置办。③鸱夷:本意 是皮囊,这里指沉尸河中。④业:恶业,罪孽。⑤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掌 管刑狱,三次被贬。子文:春秋时楚国令尹,曾三次被贬。⑥祲:古代迷信的人 所说的不祥之气。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以是不善于其令 善:友好 B.爵刑舛施,德业倒植 舛:相违背,错乱 C.其平狱治理之善 狱:监牢 D.以却氛祲 却:退,驱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以是不善于其尉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哀其穷而为之裹囊以饯之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C.今有司所以处臧、何之贤否曲直者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吾将有憾于何君矣 故燕王欲结于君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认为何坦应无憾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有司不置白黑于其间,遂以俱罢②县之士民,哀其穷而为之裹囊以饯之 ③揆之舛施倒植之事,岂不远哉④其平狱治理之善,当不可胜纪 ⑤何之归亦荣矣 ⑥是岂终遗逸厄穷而已者乎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阳人何坦担任宜黄县尉,正直清廉,与贪赃枉法的县令不和,却与县令 同被上司罢免 B.在作者看来,评价官员贤否曲直的标准是民心向背,何坦因受处罚而赢得 了民心,实在是一件好事。 C.作者拿柳下惠和楚子文多次被贬却能保持平和心态来开导何坦,并认为他 将来仍可施展才华
遄其归矣;何廉而贫,无以振②其行李,县之士民,哀其穷而为之裹囊以饯之, 思其贤而为之歌诗以送之,何之归亦荣矣! 比干剖心,恶来知政;子胥鸱夷③,宰噽谋国。爵刑舛施,德业④倒植,若 此者班班见于书传。今有司所以处臧、何之贤否曲直者,虽未当乎人心,然揆之 舛施倒植之事,岂不远哉?况其民心士论,有以慰荐扶持如此其盛者乎?何君尚 何憾! 鲁士师如柳下惠,楚令尹如子文⑤,其平狱治理之善,当不可胜纪,三黜三 已之间,其为曲直多矣!而《语》《孟》所称独在于遗逸不怨,厄穷不悯,仕无 喜色,已无愠色。况今天子重明丽正,光辉日新。大臣如德星御阴辅阳,以却氛 祲⑥。下邑一尉,悉力卫其民,以迕墨令,适用吏文,与令俱罢,是岂终遗逸厄 穷而已者乎?何君尚何憾! 虽然,何君誉处若此其盛者,臧氏子实为之也。何君之志,何君之学,遽可 如是而已乎?何君是举亦勇矣!诚率是勇以志乎道,进乎学,必居广居,立正位, 行大道,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吾所望于何君者。不然, 何君固无憾,吾将有憾于何君矣!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古代卷》) 【注】①式:通“轼”,装上车。②振:通“整”,整治,置办。③鸱夷:本意 是皮囊,这里指沉尸河中。④业:恶业,罪孽。⑤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掌 管刑狱,三次被贬。子文:春秋时楚国令尹,曾三次被贬。⑥祲:古代迷信的人 所说的不祥之气。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以是不善.于其令 善:友好 B.爵刑舛.施,德业倒植 舛:相违背,错乱 C.其平狱.治理之善 狱:监牢 D.以却.氛祲 却:退,驱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以.是不善于其尉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哀其穷而为.之裹囊以饯之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C.今有司所以处臧、何之.贤否曲直者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吾将有憾于.何君矣 故燕王欲结于.君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认为何坦应无憾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有司不置白黑于其间,遂以俱罢 ②县之士民,哀其穷而为之裹囊以饯之 ③揆之舛施倒植之事,岂不远哉 ④其平狱治理之善,当不可胜纪 ⑤何之归亦荣矣 ⑥是岂终遗逸厄穷而已者乎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阳人何坦担任宜黄县尉,正直清廉,与贪赃枉法的县令不和,却与县令 一同被上司罢免。 B.在作者看来,评价官员贤否曲直的标准是民心向背,何坦因受处罚而赢得 了民心,实在是一件好事。 C.作者拿柳下惠和楚子文多次被贬却能保持平和心态来开导何坦,并认为他 将来仍可施展才华
D.作者对何坦不仅仅是安慰,还对他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希望他成为 高尚有为的人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之士民,谓臧之罪,不止于罢,而幸其去;谓何之过,不至于罢,而惜 其去。(5分) (2)而《语》《孟》所称独在于遗逸不怨,厄穷不悯,仕无喜色,已无愠色。 (5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魏八 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1)请赏析颔联“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的妙处。(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分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论语·雍也》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酋)》 (3)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君子生非异也 。(苟子《劝学》)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 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12分) 1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按要求分别写一句话。(4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也称柳泉居士。山东省淄川县(今 淄博市淄川区)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他少负才华,年轻时即考取秀才,但以后 多次参加科举,到老未中举人。家境贫寒,长期做私塾先生。自谓“喜人谈 鬼”“雅爱搜神”,闲时坐于村口,供人茶水,与之闲谈,搜集大量素材,创作 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全书共490余篇,现在已有日、英、法、德、意 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20多种语言的译本。 (1)突出蒲松龄的身份,不超过25字。(2分) (2)突出蒲松龄的成就,不超过25字。(2分)
D.作者对何坦不仅仅是安慰,还对他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希望他成为 高尚有为的人。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县之士民,谓臧之罪,不止于罢,而幸其去;谓何之过,不至于罢,而惜 其去。(5 分) (2)而《语》《孟》所称独在于遗逸不怨,厄穷不悯,仕无喜色,已无愠色。 (5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送魏八 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1)请赏析颔联“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的妙处。(4 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 分) (l)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酋)》) (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苟子《劝学》) (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 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12 分) 1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按要求分别写一句话。 (4 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也称柳泉居士。山东省淄川县(今 淄博市淄川区)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他少负才华,年轻时即考取秀才,但以后 多次参加科举,到老未中举人。家境贫寒,长期做私塾先生。自谓“喜人谈 鬼”“雅爱搜神”,闲时坐于村口,供人茶水,与之闲谈,搜集大量素材,创作 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全书共 490 余篇,现在已有日、英、法、德、意、 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 20 多种语言的译本。 (1)突出蒲松龄的身份,不超过 25 字。(2 分) (2)突出蒲松龄的成就,不超过 25 字。(2 分)
17.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 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青 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写一段文字描述漫画的内容 (2分) (2)用一句话揭示漫画的寓意。(2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永远的曼德拉 于杰飞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5日辞世,享年95岁。噩耗传来, 南非举国悲痛,世界同声哀悼。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于南非东南部特兰斯凯地区的一个部落酋长 家庭。当时的南非到处弥漫着种族主义的血腥味,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强烈不满, 在曼德拉心里种下了对平等和自由的渴望。他决心,不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 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怀揣着这个理想,1944年,年轻律师曼德拉加入了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 国大”)。1952年,借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经验,曼德拉成功组织并领导 “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1953年,曼德拉在非国大会议上发表了《自由之路 无坦途》的演讲,公开宣布非暴力反抗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然而,面对这份非暴 力宣言,南非政府却选择了暴力回应。在和平斗争无暴的情况下,1961年6月, 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以暴力对抗暴力。1962年,曼德拉 被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5年监禁 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 我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 想……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这段演说是曼德拉在所谓的“叛国案”中的自我辩护。1964年6月,南非政 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这年他45岁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判决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但对于曼德拉而言,斗争才 刚刚开始
17.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4 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 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青 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1) 写一段文字描述漫画的内容。 (2 分) (2) 用一句话揭示漫画的寓意。 (2 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永远的曼德拉 于杰飞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 12 月 5 日辞世,享年 95 岁。噩耗传来, 南非举国悲痛,世界同声哀悼。 1918 年 7 月 18 日,曼德拉出生于南非东南部特兰斯凯地区的一个部落酋长 家庭。当时的南非到处弥漫着种族主义的血腥味,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强烈不满, 在曼德拉心里种下了对平等和自由的渴望。他决心,不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 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怀揣着这个理想,1944 年,年轻律师曼德拉加入了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 国大”)。1952 年,借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经验,曼德拉成功组织并领导 “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1953 年,曼德拉在非国大会议上发表了《自由之路 无坦途》的演讲,公开宣布非暴力反抗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然而,面对这份非暴 力宣言,南非政府却选择了暴力回应。在和平斗争无暴的情况下,1961 年 6 月, 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以暴力对抗暴力。1962 年,曼德拉 被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 5 年监禁。 “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 我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 想……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这段演说是曼德拉在所谓的“叛国案”中的自我辩护。1964 年 6 月,南非政 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这年他 45 岁。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判决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但对于曼德拉而言,斗争才 刚刚开始
罗本岛是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4.5平方米的狱室,勉强可以躺下,曼德拉 在这里一待就是27年。 27年,曼德拉忍受了每天到采石场做苦工的折磨,忍受了惨无人道的羞辱和 拷打。漫长的监狱生活,曼德拉在孤独中苦苦思索。“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 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他意识到,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 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他感受到肩上沉重的使命,他决心把这种理念传递给每 个南非人,只有这样,他的彩虹之国才有希望。于是,他开始坚持锻炼身体, 整日以书为伴。“我不会绝望,也不会自暴自弃。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作为一个 自由人,行走在阳光下。” 1990年2月11日,南非白人总统德克拉克迫于压力最终宣布无条件释放曼 德拉。这一年,德克拉克和曼徳拉同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1年,延续300 多年的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从法律上被废除。为这一天,曼德拉等了73年。 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曼德拉成为南非首 位黑人总统。而当时的南非正处在激烈的种族对抗中,如何将这个国家解救出来, 全世界的眼睛都注视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职典礼上,曼德拉出人意料地邀 请了当年在罗本岛看守他的3名狱警,并向他们鞠躬致敬。“当我走出囚室迈向 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 其。实我仍在狱中,”“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能繁荣发展。”全场报以 掌声,世界报以掌声。 在曼德拉的努力下,南非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曼德拉告诫人们 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 斗争。在他的感召下,获得自由的黑人放下了武器,失去特权的白人守住了基本 权利。南非共和国实现了全国和解 当声誉达到巅峰的时候,曼德拉却决定隐退,他毕竟已经80岁髙龄。“我已 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 国大主席一职,1999年6月,辞去总统一职。曼德拉,终于把自己还给了家人。 从今往后,我的生活添加了两个重要内容,第一个是格拉萨,第二个是到莫桑比 克吃大虾。”曼德拉与莫桑比克前总统遗孀格拉萨相伴晩年,而她也是领导反对 种族歧视视运动的杰出女性。 隐退也是一种领导”。81岁髙龄的曼德拉开始投身慈善事业。他发起大型 抗击艾滋病慈善音乐会,呼吁全世界共同关注艾滋病,积极采取行动消除贫困, 疾病和饥饿。出席2010年南非世界杯闭幕式,是曼德拉最后一次谢幕 曼德拉走了,希望曼德拉留下的精神财富能永远传承下去 (文字有删改) 19.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2分) ②曼德拉,终于把自己还给了家人。(2分) 20.文章倒数第三段的内容是不是与文章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为什么?(4分) 21.结合全文,简析题目“永远的曼德拉”的含义和作用。(4分)
罗本岛是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4.5 平方米的狱室,勉强可以躺下,曼德拉 在这里一待就是 27 年。 27 年,曼德拉忍受了每天到采石场做苦工的折磨,忍受了惨无人道的羞辱和 拷打。漫长的监狱生活,曼德拉在孤独中苦苦思索。“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 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他意识到,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 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他感受到肩上沉重的使命,他决心把这种理念传递给每 一个南非人,只有这样,他的彩虹之国才有希望。于是,他开始坚持锻炼身体, 整日以书为伴。“我不会绝望,也不会自暴自弃。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作为一个 自由人,行走在阳光下。” 1990 年 2 月 11 日,南非白人总统德克拉克迫于压力最终宣布无条件释放曼 德拉。这一年,德克拉克和曼德拉同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1 年,延续 300 多年的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从法律上被废除。为这一天,曼德拉等了 73 年。 1994 年 4 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曼德拉成为南非首 位黑人总统。而当时的南非正处在激烈的种族对抗中,如何将这个国家解救出来, 全世界的眼睛都注视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职典礼上,曼德拉出人意料地邀 请了当年在罗本岛看守他的 3 名狱警,并向他们鞠躬致敬。“当我走出囚室迈向 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 其。实我仍在狱中,”“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能繁荣发展。”全场报以 掌声,世界报以掌声。 在曼德拉的努力下,南非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曼德拉告诫人们, 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 斗争。在他的感召下,获得自由的黑人放下了武器,失去特权的白人守住了基本 权利。南非共和国实现了全国和解! 当声誉达到巅峰的时候,曼德拉却决定隐退,他毕竟已经 80 岁高龄。“我已 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1997 年 12 月,曼德拉辞去非 国大主席一职,1999 年 6 月,辞去总统一职。曼德拉,终于把自己还给了家人。 从今往后,我的生活添加了两个重要内容,第一个是格拉萨,第二个是到莫桑比 克吃大虾。”曼德拉与莫桑比克前总统遗孀格拉萨相伴晚年,而她也是领导反对 种族歧视视运动的杰出女性。 “隐退也是一种领导”。81 岁高龄的曼德拉开始投身慈善事业。他发起大型 抗击艾滋病慈善音乐会,呼吁全世界共同关注艾滋病,积极采取行动消除贫困, 疾病和饥饿。出席 2010 年南非世界杯闭幕式,是曼德拉最后一次谢幕。 曼德拉走了,希望曼德拉留下的精神财富能永远传承下去。 (文字有删改) 19.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 分) ①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2 分) ②曼德拉,终于把自己还给了家人。 (2 分) 20.文章倒数第三段的内容是不是与文章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为什么?(4 分) 21.结合全文,简析题目“永远的曼德拉”的含义和作用。(4 分)
22在曼德拉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对自己的怀疑 和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 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 惊的成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 作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22.在曼德拉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七、作文 (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对自己的怀疑 和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 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 惊的成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 作抄袭,字数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