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 Physics PHYS300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 学分 4学分 学时 72学时 主讲教师 须萍 修订日期 2021年6月 指定教材汪志诚,热力学·统计物理(第6版)[0,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19.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并结合实际应用,对其研究问题的一些公认的、成熟的进展有所了解。理解热力学和统计物 理学研究方法的区别和研究目的和结论的统一,能分析、比较与物质热运动有关的物理事实, 找出共同特征,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研究热性质的宏观和微观的 基本方法,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解决实际 问题打下基础。能运用所学热运动物理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阅读与教材水平相 近的研究论文,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知道一些学者、科学家勇于探索无私泰献的爱国 主义精神,激发求知欲望和建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应用数学方法, 通过逻辑演绎得出物质各种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热运动必然影响到宏观物理系 统的演化,对热力学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掌握热力学处理问题的方法。 课程目标2:了解宏观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以及热力学理论的普适性和局限性。掌 握热力学理论的逻辑推理方法,理解热力学的统计本质。应用统计物理学理论得出具体物质 的特性,理解其微观机理,掌握概率法、系综法等统计方法,以及统计分布律的意义及应用。 充分认识到统计物理在现代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1
1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课程代码 PHYS3002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 学 分 4 学分 学 时 72 学时 主讲教师 须萍 修订日期 2021 年 6 月 指定教材 汪志诚,热力学·统计物理(第 6 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并结合实际应用,对其研究问题的一些公认的、成熟的进展有所了解。理解热力学和统计物 理学研究方法的区别和研究目的和结论的统一。能分析、比较与物质热运动有关的物理事实, 找出共同特征,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研究热性质的宏观和微观的 基本方法,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解决实际 问题打下基础。能运用所学热运动物理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阅读与教材水平相 近的研究论文,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知道一些学者、科学家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爱国 主义精神,激发求知欲望和建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应用数学方法, 通过逻辑演绎得出物质各种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热运动必然影响到宏观物理系 统的演化,对热力学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掌握热力学处理问题的方法。 课程目标 2:了解宏观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以及热力学理论的普适性和局限性。掌 握热力学理论的逻辑推理方法,理解热力学的统计本质。应用统计物理学理论得出具体物质 的特性,理解其微观机理,掌握概率法、系综法等统计方法,以及统计分布律的意义及应用。 充分认识到统计物理在现代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课程目标3:了解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在概念、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上的重要进展,了解 与本课程相关的最新科学前沿发展,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创新性学习 的能力。提高学生物理直觉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创新性思维。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 界观和由确定论的方法改变为概率论的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勇于在物理学前沿及 交义领域探索、创新与攀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2:掌握数学、物 第一章热力学基本规律 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物 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第二章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具有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 课程目标1 第三章单元系的相变 法解决问题、解释或理解物 理规律。 第四章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 毕业要求8:具有自主学习 学平衡热力学第三定律 和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 应能力 毕业要求2:掌握数学、物 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物 理实哈方法和实哈技能 第六章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 具有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 希 法解决问题、解释或理解物 理规律。 课程目标2 第七章玻耳兹曼统计 毕业要求7:具有课题调研、 第八章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 设计、数据处理和学术交流 第九章系综理论 能力。 毕业要求8:具有自主学 和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 过能力。 第三章单元系的相变 毕业要求3:了解物理学前 第四章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 沿和发展动态,新技术中的 物理思想,熟悉物理学新发 课程目标3 学平衡热力学第三定律 现、新理论、新技术对社会 第七章玻耳兹曼统计 的影。 第八章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 毕业要求7:具有课题调研
2 课程目标 3:了解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在概念、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上的重要进展,了解 与本课程相关的最新科学前沿发展,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创新性学习 的能力。提高学生物理直觉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创新性思维。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 界观和由确定论的方法改变为概率论的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勇于在物理学前沿及 交叉领域探索、创新与攀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第一章 热力学基本规律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第三章 单元系的相变 第四章 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 学平衡 热力学第三定律 毕业要求 2:掌握数学、物 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物 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 具有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 法解决问题、解释或理解物 理规律。 毕业要求 8:具有自主学习 和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 应能力 课程目标 2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 布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 第八章 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 第九章 系综理论 毕业要求 2:掌握数学、物 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物 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 具有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 法解决问题、解释或理解物 理规律。 毕业要求 7:具有课题调研、 设计、数据处理和学术交流 能力。 毕业要求 8:具有自主学习 和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 应能力。 课程目标 3 第三章 单元系的相变 第四章 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 学平衡 热力学第三定律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 第八章 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 毕业要求 3:了解物理学前 沿和发展动态,新技术中的 物理思想,熟悉物理学新发 现、新理论、新技术对社会 的影响。 毕业要求 7:具有课题调研
第九章系综理论 设计、数据处理和学术交流 能力。 毕业要求8:具有自主学习 和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 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热力学基本规律 1.教学目标 了解热力学温标的建立,热力学基本方程的意义: 理解热平衡定律和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箱和嫡增加原理 掌握平衡态,几种物质的物态方程,根据条件求系统的物态方程,各种条件下做功的表 达式,热力学基本方程,嬸的计算和熵增加原理的应用,内能、熵、自由能、焓、吉布斯函 数的定义和意义。 2.教学重难点 物态方程的求解:熵的性质、熵的计算和嫡增加原理的应用:热力学基本方程,内能、 烙、熵、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 3.教学内容 3.1热力学系统的平衡状态及其描述 掌握平衡态、状态参量的基本概念:描述物质的状态的参量有哪些 3.2热平衡定律和温度 掌握热平衡定律,理解定律的物理意义:了解经验温标、理想气体温标、热力学温标 3.3物态方程 理解体胀系数、等温压缩系数、压强系数的概念:掌握气体、简单液体和固体、顺磁性 固体的物态方程 3.4功 掌握体积功的计算;推导表面张力做功、电介质极化做功、磁介质磁化做功 3.5热力学第一定律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能量守恒和转化 3.6热容和烙 掌握热容和烙的概念:理解热容与态函数的关系 3.7理想气体的内能
3 第九章 系综理论 设计、数据处理和学术交流 能力。 毕业要求 8:具有自主学习 和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 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热力学基本规律 1.教学目标 了解热力学温标的建立,热力学基本方程的意义; 理解热平衡定律和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和熵增加原理; 掌握平衡态,几种物质的物态方程,根据条件求系统的物态方程,各种条件下做功的表 达式,热力学基本方程,熵的计算和熵增加原理的应用,内能、熵、自由能、焓、吉布斯函 数的定义和意义。 2.教学重难点 物态方程的求解;熵的性质、熵的计算和熵增加原理的应用;热力学基本方程,内能、 焓、熵、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 3.教学内容 3.1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状态及其描述 掌握平衡态、状态参量的基本概念;描述物质的状态的参量有哪些 3.2 热平衡定律和温度 掌握热平衡定律,理解定律的物理意义;了解经验温标、理想气体温标、热力学温标 3.3 物态方程 理解体胀系数、等温压缩系数、压强系数的概念;掌握气体、简单液体和固体、顺磁性 固体的物态方程 3.4 功 掌握体积功的计算;推导表面张力做功、电介质极化做功、磁介质磁化做功 3.5 热力学第一定律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能量守恒和转化 3.6 热容和焓 掌握热容和焓的概念;理解热容与态函数的关系 3.7 理想气体的内能
理解焦耳实验的意义:推导理想气体的内能表达式 3.8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推导绝热过程的方程 3.9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 推导卡诺循环的效率公式 3.10热力学第二定律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开氏表述和克氏表述的等效性:理解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 3.11卡诺定理 理解卡诺定理及推论 3.12热力学温标 证明热力学温标和理想气体温标的一致性 3.13克劳修斯等式和不等式 理解克劳修斯等式和克劳修斯不等式的意义 3.14熵和热力学基本方程 掌握熵的概念:推导热力学基本方程 3.15理想气体的熵 推导理想气体的熵函数 3.16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 根据克氏等式和不等式推导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理解熵增加原理 3.17熵增加原理的简单应用 掌握几个不可逆过程的熵变的计算 3.18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 掌握自由能、吉布斯函数的概念:理解最大功、最小功原理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结合,学生自主学习汇报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课后阅读,小组讨论汇报 第二章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1.教学目标 了解气体的节流过程和绝热膨胀过程,平衡辐射和磁介质的热力学性质:
4 理解焦耳实验的意义;推导理想气体的内能表达式 3.8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推导绝热过程的方程 3.9 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 推导卡诺循环的效率公式 3.10 热力学第二定律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开氏表述和克氏表述的等效性;理解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 3.11 卡诺定理 理解卡诺定理及推论 3.12 热力学温标 证明热力学温标和理想气体温标的一致性 3.13 克劳修斯等式和不等式 理解克劳修斯等式和克劳修斯不等式的意义 3.14 熵和热力学基本方程 掌握熵的概念;推导热力学基本方程 3.15 理想气体的熵 推导理想气体的熵函数 3.16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 根据克氏等式和不等式推导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理解熵增加原理 3.17 熵增加原理的简单应用 掌握几个不可逆过程的熵变的计算 3.18 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 掌握自由能、吉布斯函数的概念;理解最大功、最小功原理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结合,学生自主学习汇报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课后阅读,小组讨论汇报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1.教学目标 了解气体的节流过程和绝热膨胀过程,平衡辐射和磁介质的热力学性质;
理解基本热力学函数,特性函数: 掌握内能、培、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麦克斯韦关系及其简单应用,基本热力 学函数的确定,会分析用热力学偏导数表达的一些物理效应,特性函数及其应用, 2.教学重难点 麦克斯韦关系的简单应用,特性函数和基本热力学函数的应用,气体的节流过程和绝热 膨胀过程,平衡辐射的热力学性质,磁介质的热力学性质 3.教学内容 3.1内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 掌握偏导数的概念:推导内能、格、自由能、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表达式 3.2麦氏关系的简单应用 推导麦氏关系:理解内能方程、内能的附属方程、格方程、焓的附属方程:掌握导数变 换运 3.3气体的节流过程和绝热膨胀过程 理解节流过程的焦汤效应,绝热膨胀过程的降温效应:推导焦汤系数 3.4基本热力学函数的确定 推导简单系统的基本热力学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3.5特性函数 理解特性函数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推导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 3.6热辐射的热力学理论 理解辐射能量密度、辐射压强、辐射的内能密度、辐射通量密度等概念:推导斯特藩 玻耳兹曼定律:理解黑体辐射 3.7磁介质的热力学 理解磁介质的热力学函数的全微分:推导磁介质的麦氏关系 3.8获得低温的方法 了解获得低温的几种有效方法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结合,阅读讨论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补充习题,课后阅读 第三章单元系的相变 1.教学目标
5 理解基本热力学函数,特性函数; 掌握内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麦克斯韦关系及其简单应用,基本热力 学函数的确定,会分析用热力学偏导数表达的一些物理效应,特性函数及其应用。 2.教学重难点 麦克斯韦关系的简单应用,特性函数和基本热力学函数的应用,气体的节流过程和绝热 膨胀过程,平衡辐射的热力学性质,磁介质的热力学性质 3.教学内容 3.1 内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 掌握偏导数的概念;推导内能、焓、自由能、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表达式 3.2 麦氏关系的简单应用 推导麦氏关系;理解内能方程、内能的附属方程、焓方程、焓的附属方程;掌握导数变 换运算 3.3 气体的节流过程和绝热膨胀过程 理解节流过程的焦汤效应,绝热膨胀过程的降温效应;推导焦汤系数 3.4 基本热力学函数的确定 推导简单系统的基本热力学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3.5 特性函数 理解特性函数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推导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 3.6 热辐射的热力学理论 理解辐射能量密度、辐射压强、辐射的内能密度、辐射通量密度等概念;推导斯特藩- 玻耳兹曼定律;理解黑体辐射 3.7 磁介质的热力学 理解磁介质的热力学函数的全微分;推导磁介质的麦氏关系 3.8 获得低温的方法 了解获得低温的几种有效方法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结合,阅读讨论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课后阅读 第三章 单元系的相变 1.教学目标
了解相变的分类。理解:范德瓦尔斯等温线,单元系相图: 掌握单元复相系的热动平衡判据、复相平衡条件及平衡稳定性条件,弯曲液面下相变平 衡条件,克拉珀龙方程及应用,范德瓦耳斯方程并用其讨论气液相变的性质。 2.教学重难点 热动平衡判据的应用,范德瓦尔斯方程讨论气液两相的转变,液滴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 程,过热液体和过饱和蒸气。 3.教学内容 3.1热动平衡判据 理解熵判据、自由能判据、吉布斯函数判据:根据平衡判据推导平衡条件和平衡的稳定 性条 3.2开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 掌握开系的热力学函数的全微分:理解化学势、巨热力势的概念 3.3单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 用熵判据推导复相平衡的条件:理解热平衡、力学平衡、相变平衡条件的意义 3.4单元复相系的平衡性质 理解平衡相变的相图:推导平衡相变的克拉珀龙方程:推导蒸气压方程 3.5临界点和气液两相的转变 理解二氧化碳的等温线:根据范氏方程讨论液气相变的临界点 3.6液滴的形成 讨论表面相对液气相变过程的影响:理解液滴的形成:理解过饱和蒸气、过热液体 3.7相变的分类 掌提一级相变的特征:掌握二级相变的特征 3.8临界现象和临界指数 理解临界现象、临界指数的概念:理解液气系统、铁磁系统的临界现象的实验规律 3.9朗道连续相变理论 理解序参量、对称破缺的概念:推导铁磁系统的序参量、临界指数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结合,阅读讨论等 5.教学评价 课后习题,课后阅读 第四章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热力学第三定律
6 了解相变的分类。理解:范德瓦尔斯等温线,单元系相图; 掌握单元复相系的热动平衡判据、复相平衡条件及平衡稳定性条件,弯曲液面下相变平 衡条件,克拉珀龙方程及应用,范德瓦耳斯方程并用其讨论气液相变的性质。 2.教学重难点 热动平衡判据的应用,范德瓦尔斯方程讨论气液两相的转变,液滴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 程,过热液体和过饱和蒸气。 3.教学内容 3.1 热动平衡判据 理解熵判据、自由能判据、吉布斯函数判据;根据平衡判据推导平衡条件和平衡的稳定 性条件 3.2 开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 掌握开系的热力学函数的全微分;理解化学势、巨热力势的概念 3.3 单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 用熵判据推导复相平衡的条件;理解热平衡、力学平衡、相变平衡条件的意义 3.4 单元复相系的平衡性质 理解平衡相变的相图;推导平衡相变的克拉珀龙方程;推导蒸气压方程 3.5 临界点和气液两相的转变 理解二氧化碳的等温线;根据范氏方程讨论液气相变的临界点 3.6 液滴的形成 讨论表面相对液气相变过程的影响;理解液滴的形成;理解过饱和蒸气、过热液体 3.7 相变的分类 掌握一级相变的特征;掌握二级相变的特征 3.8 临界现象和临界指数 理解临界现象、临界指数的概念;理解液气系统、铁磁系统的临界现象的实验规律 3.9 朗道连续相变理论 理解序参量、对称破缺的概念;推导铁磁系统的序参量、临界指数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结合,阅读讨论等 5.教学评价 课后习题,课后阅读 第四章 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热力学第三定律
1.教学目标 了解混合理想气体的性质,热力学第三定律:: 理解化学平衡条件,吉布斯相律的物理意义,质量作用律: 掌握多元复相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多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吉布斯相律及其应用。 2.教学重难点 多元复相系的相变平衡条件,吉布斯相律物理意义及应用,化学平衡条件的应用。 3.教学内容 3.1多元系的热力学函数和热力学方程 理解偏摩尔物理量的概念:掌握欧勒定理:掌握多元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推导吉布斯 米 3.2多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 应用吉布斯函数判据推导多元系的相变平衡条件:理解多元系的平衡条件的意义 3.3吉布斯相律 理解强度量、广延量的概念:掌握吉布斯相律 3.4二元系相图举例 理解金银合金相图:理解镉-铋合金相图 3.5化学平衡条件 掌握单相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条件:理解化学平衡条件的意义 3.6混合理想气体的性质 理解道尔顿分压定律;推导混合理想气体的内能、熵:理解吉布斯佯谬 3.7理想气体的化学平衡 掌握平衡常量的概念:理解质量作用律 3.8热力学第三定律 掌握热力学第三定律:理解能氏定理:根据能氏定理讨论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物质的 些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 5.教学评价 课后作业,补充习题 第六章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7
7 1.教学目标 了解混合理想气体的性质,热力学第三定律;; 理解化学平衡条件,吉布斯相律的物理意义,质量作用律; 掌握多元复相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多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吉布斯相律及其应用。 2.教学重难点 多元复相系的相变平衡条件,吉布斯相律物理意义及应用,化学平衡条件的应用。 3.教学内容 3.1 多元系的热力学函数和热力学方程 理解偏摩尔物理量的概念;掌握欧勒定理;掌握多元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推导吉布斯 关系 3.2 多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 应用吉布斯函数判据推导多元系的相变平衡条件;理解多元系的平衡条件的意义 3.3 吉布斯相律 理解强度量、广延量的概念;掌握吉布斯相律 3.4 二元系相图举例 理解金-银合金相图;理解镉-铋合金相图 3.5 化学平衡条件 掌握单相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条件;理解化学平衡条件的意义 3.6 混合理想气体的性质 理解道尔顿分压定律;推导混合理想气体的内能、熵;理解吉布斯佯谬 3.7 理想气体的化学平衡 掌握平衡常量的概念;理解质量作用律 3.8 热力学第三定律 掌握热力学第三定律;理解能氏定理;根据能氏定理讨论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物质的一 些性质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 5.教学评价 课后作业,补充习题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1.教学目标 了解利用统计处理问题的方法,经典统计的困难,建立量子统计的历史,玻耳兹曼和爱 因斯坦等物理学家对统计物理的贡献 理解粒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系统微观状态的描述,等概率原理,分布和微观状态的 关系,最概然分布: 堂据微观状态数、分布的概今,白由拉子、线性谐振子和转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玻 耳兹曼系统、玻色系统、费米系统在确定分布下的微观状态数的计算,三种分布的关系,经 典极限条件。 2.教学重难点 分布和微观状态的关系,玻耳兹曼系统、玻色系统、费米系统在确定分布下的微观状态 数的计算,三种分布的导出以及关系 3.教学内容 3.1粒子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 理解相空间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自由粒子、线性诰振子、转子的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 3.2粒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 理解德布罗意关系、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的意义:掌握自旋、自由粒子、线性诰振 子、转子的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理解简并度、相空间的量子化、态密度 3.3系统微观运动状态的描述 理解近独立粒子、全同粒子的概念:掌握微观粒子全同性原理:掌握微观粒子的分类及 占据量子态的不同方式:掌握系统微观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量子描述 3.4等概率原理 理解宏观状态、微观运动状态的概念:理解等概率原理 35分布和微观状态 理解宏观分布、微观状态的概念:推导玻耳兹曼系统、玻色系统、费米系统的微观状态 3.6玻耳兹曼分布 理解最概然分布的概念:推导玻耳兹曼系统粒子的最概然分布:掌握拉氏乘子法 3.7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 推导玻色系统中粒子的最概然分布:推导费米系统中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3.8三种分布的关系 理解经典极限条件或非简并条件;掌握三种分布的关系 4.教学方法
8 1.教学目标 了解利用统计处理问题的方法,经典统计的困难,建立量子统计的历史,玻耳兹曼和爱 因斯坦等物理学家对统计物理的贡献; 理解粒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系统微观状态的描述,等概率原理,分布和微观状态的 关系,最概然分布; 掌握微观状态数、分布的概念,自由粒子、线性谐振子和转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玻 耳兹曼系统、玻色系统、费米系统在确定分布下的微观状态数的计算,三种分布的关系,经 典极限条件。 2.教学重难点 分布和微观状态的关系,玻耳兹曼系统、玻色系统、费米系统在确定分布下的微观状态 数的计算,三种分布的导出以及关系。 3.教学内容 3.1 粒子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 理解相空间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自由粒子、线性谐振子、转子的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 3.2 粒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 理解德布罗意关系、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的意义;掌握自旋、自由粒子、线性谐振 子、转子的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理解简并度、相空间的量子化、态密度 3.3 系统微观运动状态的描述 理解近独立粒子、全同粒子的概念;掌握微观粒子全同性原理;掌握微观粒子的分类及 占据量子态的不同方式;掌握系统微观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量子描述 3.4 等概率原理 理解宏观状态、微观运动状态的概念;理解等概率原理 3.5 分布和微观状态 理解宏观分布、微观状态的概念;推导玻耳兹曼系统、玻色系统、费米系统的微观状态 数 3.6 玻耳兹曼分布 理解最概然分布的概念;推导玻耳兹曼系统粒子的最概然分布;掌握拉氏乘子法 3.7 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 推导玻色系统中粒子的最概然分布;推导费米系统中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3.8 三种分布的关系 理解经典极限条件或非简并条件;掌握三种分布的关系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后推导练习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恩,补充系统,课堂练习 第七章玻耳兹曼统计 1.教学目标 了解玻耳兹曼统计处理问题的方法,经典统计的困难,固体热容量的爱因斯坦理论 理解配分函数的意义和作用,能量均分定理: 掌握由配分函数表示的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由玻耳兹曼分布导出理想气体的物态方 程、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能量均分定理及其应用,玻耳兹曼量子统计解决经典统计遇到的 几个困难。 2.教学重难点 相对论时空观:相对论四维形式 3.教学内容 3.1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 掌握配分函数的概念:推导内能、广义作用力、熵的统计表达式 3.2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确定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配分函数:推导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理解经典极限条件的 意 3.3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推导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理解最概然速率、方均根速率、平均速案:推导碰壁数 3.4能量均分定理 证明能量均分定理:应用能量均分定理讨论一些物质系统的内能和热容:应用能量均分 定理讨论平衡辐射问题 3.5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热容 确定平动配分函数、转动配分函数、振动配分函数:讨论平动、转动、振动对内能、热 容的贡献 3.6理想气体的熵 推导单原子理想气体的熵 3.7固体热容的爱因斯坦理论 用量子理论讨论固体的内能、热容:理解周体热容随温度下降 3.8顺磁性固体
9 课堂讲授、课后推导练习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系统,课堂练习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 1.教学目标 了解玻耳兹曼统计处理问题的方法,经典统计的困难,固体热容量的爱因斯坦理论; 理解配分函数的意义和作用,能量均分定理; 掌握由配分函数表示的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由玻耳兹曼分布导出理想气体的物态方 程、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能量均分定理及其应用,玻耳兹曼量子统计解决经典统计遇到的 几个困难。 2.教学重难点 相对论时空观;相对论四维形式 3.教学内容 3.1 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 掌握配分函数的概念;推导内能、广义作用力、熵的统计表达式 3.2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确定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配分函数;推导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理解经典极限条件的 意义 3.3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推导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理解最概然速率、方均根速率、平均速率;推导碰壁数 3.4 能量均分定理 证明能量均分定理;应用能量均分定理讨论一些物质系统的内能和热容;应用能量均分 定理讨论平衡辐射问题 3.5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热容 确定平动配分函数、转动配分函数、振动配分函数;讨论平动、转动、振动对内能、热 容的贡献 3.6 理想气体的熵 推导单原子理想气体的熵 3.7 固体热容的爱因斯坦理论 用量子理论讨论固体的内能、热容;理解固体热容随温度下降 3.8 顺磁性固体
确定顺磁性固体的配分函数:推导顺磁性固体的磁化强度、内能、熵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结合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系统,课后阅读讨论 第八章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 1.教学目标 了解粒子间的量子统计关联对系统性质的影响,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现象: 理解光子气体服从量子统计研究平衡辐射,金属中自由电子的热容量激起他性质: 掌握巨配分函数,玻色系统和费米系统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平衡辐射,0K时自由 电子气体。 2.教学重难点 统计关联,光子气体,金属中自由电子气体的热力学性质。 3.教学内容 3.1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 掌握巨配分函数的概念:推导内能、广义作用力、嫡的统计表达式 3.2弱简并理想玻色气体和费米气体 推导系统的内能和总分子数:理解量子统计关联导致的附加内能 3.3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了解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现象:推导临界温度:了解实现玻色凝聚现象的实验方法 3.4光子气体 掌捏普朗克公式:推导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推导维恩位移定律 3.5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气体 绝对零度时电子的分布:推导费米能级、费米动量、费米温度:了解自由电子对热容的 贡献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作业 第九章系综理论 10
10 确定顺磁性固体的配分函数;推导顺磁性固体的磁化强度、内能、熵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结合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系统,课后阅读讨论 第八章 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 1.教学目标 了解粒子间的量子统计关联对系统性质的影响,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 理解光子气体服从量子统计研究平衡辐射,金属中自由电子的热容量激起他性质; 掌握巨配分函数,玻色系统和费米系统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平衡辐射,0K 时自由 电子气体。 2.教学重难点 统计关联,光子气体,金属中自由电子气体的热力学性质。 3.教学内容 3.1 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 掌握巨配分函数的概念;推导内能、广义作用力、熵的统计表达式 3.2 弱简并理想玻色气体和费米气体 推导系统的内能和总分子数;理解量子统计关联导致的附加内能 3.3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了解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推导临界温度;了解实现玻色凝聚现象的实验方法 3.4 光子气体 掌握普朗克公式;推导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推导维恩位移定律 3.5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气体 绝对零度时电子的分布;推导费米能级、费米动量、费米温度;了解自由电子对热容的 贡献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作业 第九章 系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