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十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凌(1ing)汛不容置喙(yuan)笑靥(ye)翘(qiao)首 B.剖(pou)析反璞(pu)归真概(kai)暂(zan)时 C.肱(gong)骨不落窠(ke)臼角(jue)色聒(guo)噪 D.缜(sh迫n)密原形毕露(1) 恫吓(he) 档(dang)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她提问时,她总会把脸转向他。她的问题不难,又同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 呼之欲出 B.商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驻地工作人员具体而微的服务十分满意,几位代表从某 酒店的大堂前走过,在他们身边的墙壁上贴满了写给酒店的感谢信 C.现在是非常时期,咱们科人手又少,只好以,当十,吃苦受累是一定的,希望大家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D.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 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 B.刚刚去世的著名科学家王选,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他推动了中国印刷 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使得汉字编排技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进了“光与电”的时代,因此 被人们称为“当代毕界” C.从“民族英雄”一夜之间沦为“科学骗子”,这种大起大落,不仅韩国克隆专家黄 禹锡本人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让整个韩国科学界为之蒙羞,更让人类的克隆科学研究遭 受了重创 D.最近,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公布了对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尸体检查所 做的初步毒物学化验,基本排除了米氏被毒死的怀疑 4.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4分) 触目惊心 答 5.学校要举办论题为“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辩论会。请运用两种论证方法为正 方(时势造英雄)或为反方(英雄造时势)写一段90字以内的辩论词。(5分) 口方:
1 2009 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十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凌(1íng)汛 不容置喙(yuán) 笑靥(yè) 翘(qiǎo)首 B.剖(pōu)析 反璞(pú)归真 气概(kài) 暂(zàn)时 C.肱(gōng)骨 不落窠(kē)臼 角(jué)色 聒(guō)噪 D.缜(shěn)密 原形毕露(lǜ) 恫吓(hè) 档(dàng)案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她提问时,她总会把脸转向他。她的问题不难,又同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 呼之欲出 ....。 B.商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驻地工作人员具体而微 ....的服务十分满意,几位代表从某 酒店的大堂前走过,在他们身边的墙壁上贴满了写给酒店的感谢信。 C.现在是非常时期,咱们科人手又少,只好以一当十 ....,吃苦受累是一定的,希望大家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D.三年来,他夙兴夜寐 ....,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8 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 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 B.刚刚去世的著名科学家王选,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他推动了中国印刷 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使得汉字编排技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进了“光与电”的时代,因此 被人们称为“当代毕界”。 C.从“民族英雄”一夜之间沦为“科学骗子”,这种大起大落,不仅韩国克隆专家黄 禹锡本人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让整个韩国科学界为之蒙羞,更让人类的克隆科学研究遭 受了重创。 D.最近,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公布了对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尸体检查所 做的初步毒物学化验,基本排除了米氏被毒死的怀疑。 4.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4 分) 触目惊心 答: 5.学校要举办论题为“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辩论会。请运用两种论证方法为正 方(时势造英雄)或为反方(英雄造时势)写一段 90 字以内的辩论词。(5 分) □方:
口口囗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 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 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馈, 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 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 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 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画竹石,亚于绂。画竹一枝,直白金一锭,然人多以馈遗得之。昶, 字仲昭,永乐十三年进士,后改庶吉士,历官太常寺卿。昶与上元张益,同中进士,同以文 名,同善画竹。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益见昶所画竹石,亦 遂不复画竹。 (节选自《明史·王绂、夏昶传》) 注:①楮(chu)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②氍毹(q迫shu):一种毯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写:摹画 B.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期:要求 C.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 颔:点头 D.昶……同以文名,同善画竹 名:名声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绂“高介绝俗”的一组是() ①“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②“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③“虽豪贵人勿顾也” ④“明旦访其人赠之” ⑤“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⑥“绂颔之而已” 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绂博学多才,不仅能善于唱歌和作诗,还爱好看书、“写山木竹石”,所以特别被 当时的人称赞。 B.王绂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时,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在长廊的粉壁上借着 酒兴尽情地挥洒 C.沐晟向王绂求画,过了几年都没有得到,最后沐晟又用自己收藏的书来换,王绂才 给他作画 D.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夏昶见到张益的《石渠阁赋》后,就不再作赋了:张益 2
2 □□□□□□□□□□□□□□□□□□□□□□□□□□□□□□□□□□□ □□□□□□□□□□□□□□□□□□□□□□□□□□□□□□□□□□□□□ □□□□□□□□□□□□□□□□□□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 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w.w.w.k.s.5.u.c.o.m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 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②馈, 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 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 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 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画竹石,亚于绂。画竹一枝,直白金一锭,然人多以馈遗得之。昶, 字仲昭,永乐十三年进士,后改庶吉士,历官太常寺卿。昶与上元张益,同中进士,同以文 名.,同善画竹。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益见昶所画竹石,亦 遂不复画竹。 (节选自《明史·王绂、夏昶传》) 注: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②氍毹(qú shū):一种毯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写:摹画 B.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期:要求 C.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 颔:点头 D.昶……同以文名.,同善画竹 名:名声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绂“高介绝俗”的一组是( ) ①“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②“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③“虽豪贵人勿顾也” ④“明旦访其人赠之” ⑤“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⑥“绂颔之而已”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绂博学多才,不仅能善于唱歌和作诗,还爱好看书、“写山木竹石”,所以特别被 当时的人称赞。 B.王绂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时,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在长廊的粉壁上借着 酒兴尽情地挥洒。 C.沐晟向王绂求画,过了几年都没有得到,最后沐晟又用自己收藏的书来换,王绂才 给他作画。 D.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夏昶见到张益的《石渠阁赋》后,就不再作赋了;张益
见到夏昶画的竹石后,也从此不再画竹。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译文: ②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译文: ③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 译文 三.古诗鉴赏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 知者动,仁者静。(《论语》) (2)蟹六跪而二螯 。(荀子《劝学》) (3)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游子吟》)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淌过大地的生命河 刘晓平 人们把大地比作母亲。这是一个伟大、智慧的比喻,是一个举世绝妙的比喻。第一个这 么比喻的人,我想他是天生绝伦的诗人,是举世无双的思想家。倘若没有壮阔、丰厚的大地 世界上的芸芸众生便是虚无的、空幻的了。没有了大地,便没有了生命,便没有了思想 因此,大地是万物之母。有了大地,便有了泉,便有了溪,便有了河流,便有了智慧和创造! 有了这样一种思想认定,我便对那些把河流比作母亲的文字,总是从心底里去加以 否定。在我的心灵里,河流不能比作母亲,河流只能是大地的儿子。河流就是生命,是大地 母亲诞生的生命: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生命,一种有骨有思想的生命
3 见到夏昶画的竹石后,也从此不再画竹。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①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译文: ②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译文: ③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 译文: 三.古诗鉴赏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 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 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 , 。知者动,仁者静。(《论语》) (2)蟹六跪而二螯, , 。(荀子《劝学》) (3)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孟郊《游子吟》)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淌过大地的生命河 刘晓平 人们把大地比作母亲。这是一个伟大、智慧的比喻,是一个举世绝妙的比喻。第一个这 么比喻的人,我想他是天生绝伦的诗人,是举世无双的思想家。倘若没有壮阔、丰厚的大地, 世界上的芸芸众生便是虚无的、空幻的了。没有了大地,便没有了生命,便没有了思想…… 因此,大地是万物之母。有了大地,便有了泉,便有了溪,便有了河流,便有了智慧和创造! 有了这样一种思想认定,我便对那些把河流比作母亲的文字,总是从心底里去加以 否定。在我的心灵里,河流不能比作母亲,河流只能是大地的儿子。河流就是生命,是大地 母亲诞生的生命;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生命,一种有骨有思想的生命
当大地上有了我的第一声啼哭,父亲便以太阳的名义给我命名叫江河。从此,我便 是一条生命河。 延生于大地,奔腾于大地,流淌于大地的生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山孩子,一个迂回奔走唱着清亮亮童谣的山孩子。那 时父亲便告诉我:“孩子,你的名字叫江河,你不要做永远的小溪。山的外面有丘陵和平原 遥远的地方是大海,大海才是你的归宿啊!”当时,我幼稚的心灵不求理解,但求牢记:我 就记下了自己的名字叫江河,我的归宿是大海。我好奇地问:“那父亲叫什么?”“父亲叫 太阳哩!就是有升有落的太阳。”父亲怕我听不懂,还给我解释了许多的道理:太阳才平凡 哩,因为平凡才有升有落:它的升落是依恋着他的儿子哩,他要看看儿子是怎样长大成江河 是怎样奔向了大海的,就为了儿子,它才平凡得永恒,永恒中有升有落。大海才伟大哩,但 那是一种平凡积蓄的伟大。翻江倒海,那是多么磅礴雄浑的气势!但是,要奔归大海,江河 得经受许多的考验。它得穿越重重山崖的阻拦,绕过层层嶂峦的困扰:它得有跨越山涧的勇 气,至死不回的豪情:它得有斩断柔情的气概,奔如走马的气势:它必须不畏悬崖断壁,不 恋风花雪月……“但我会想母亲的”。我告诉父亲。父亲说:“大地是博大的,你永远都走 不出她的胸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一想起她,母亲便会在你的身边。”我点头,记住了。 于是,我便开始长大,我便开始了兼收并蓄和包容一切清纯、浑浊的吸收:我吸收 了长大的养料,也吸收了长高的思想。当我再回首眺望母亲时,只见母亲的身躯已留下许多 沟沟壑壑一般的伤痕;所有的伤痕就是一组七音的笛孔,奏响一支美好而忧伤的歌!但我记 住了父亲的话,我得继续走下去。 有时,面对芸芸众生的世界,我常为那些美好的生命和思想,浅吟低唱、瑟瑟和弦 地奉上一曲;而身临那丑陋的人生和污浊的灵魂,我只能进行一种自我的人生挣扎和灵魂的 清洗。因为,面对汪汪的清流和汹涌的洪峰,我只有容纳和沉淀。沉淀是一种生命净化的过 程;因此,我也常常为自我丑陋的形象和污浊的思想而痛苦。歌德说:“随着每次大雨的侵 袭,总要改变幽谷的美景。”但我却想“在同样的水里,再来一下第二次游泳”。于是,我 试图着一次次人生的净化和灵魂的泅渡。可一切,却好似在平缓地带静如死水般的恍惚中走 过来了,我便一头扎进了大海 寻到了大海的归宿,自我便渺小了,才有了一种永恒的感觉。只有容入了大海,我 才知道什么叫举重若轻,何以能百川归海。一切丑陋的人生和污浊的思想,在这里都被那种 壮阔的美丽和碧蓝的清纯所包容了,人们所抒发的是那种对深沉浑厚的赞美和对宏大无边的 感叹 这时候回首,我依然是太阳下一条淌过大地的生命河。我明白了:我的归宿为什么 是大海,我的向往为什么是大海,而且只能是大海! 14、作者说:我便是“一条诞生于大地,奔腾于大地,流淌于大地的生命河”。请阐释这句 话的含意。(4分) 15、文中向我们展现出来的父亲、母亲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用简要的文字概括出他们 的特点。(6分) 答 16、“大海”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我”的归宿必定是大海?(6分) 17、本文蕴涵了很多有关人生成长的道理,作者讲述这些道理时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 题。(18分)
4 当大地上有了我的第一声啼哭,父亲便以太阳的名义给我命名叫江河。从此,我便 是一条生命河。一条诞生于大地,奔腾于大地,流淌于大地的生命河。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山孩子,一个迂回奔走唱着清亮亮童谣的山孩子。那 时父亲便告诉我:“孩子,你的名字叫江河,你不要做永远的小溪。山的外面有丘陵和平原, 遥远的地方是大海,大海才是你的归宿啊!”当时,我幼稚的心灵不求理解,但求牢记;我 就记下了自己的名字叫江河,我的归宿是大海。我好奇地问:“那父亲叫什么?”“父亲叫 太阳哩!就是有升有落的太阳。”父亲怕我听不懂,还给我解释了许多的道理:太阳才平凡 哩,因为平凡才有升有落;它的升落是依恋着他的儿子哩,他要看看儿子是怎样长大成江河, 是怎样奔向了大海的,就为了儿子,它才平凡得永恒,永恒中有升有落。大海才伟大哩,但 那是一种平凡积蓄的伟大。翻江倒海,那是多么磅礴雄浑的气势!但是,要奔归大海,江河 得经受许多的考验。它得穿越重重山崖的阻拦,绕过层层嶂峦的困扰;它得有跨越山涧的勇 气,至死不回的豪情;它得有斩断柔情的气概,奔如走马的气势;它必须不畏悬崖断壁,不 恋风花雪月……“但我会想母亲的”。我告诉父亲。父亲说:“大地是博大的,你永远都走 不出她的胸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一想起她,母亲便会在你的身边。”我点头,记住了。 于是,我便开始长大,我便开始了兼收并蓄和包容一切清纯、浑浊的吸收;我吸收 了长大的养料,也吸收了长高的思想。当我再回首眺望母亲时,只见母亲的身躯已留下许多 沟沟壑壑一般的伤痕;所有的伤痕就是一组七音的笛孔,奏响一支美好而忧伤的歌!但我记 住了父亲的话,我得继续走下去。 有时,面对芸芸众生的世界,我常为那些美好的生命和思想,浅吟低唱、瑟瑟和弦 地奉上一曲;而身临那丑陋的人生和污浊的灵魂,我只能进行一种自我的人生挣扎和灵魂的 清洗。因为,面对汪汪的清流和汹涌的洪峰,我只有容纳和沉淀。沉淀是一种生命净化的过 程;因此,我也常常为自我丑陋的形象和污浊的思想而痛苦。歌德说:“随着每次大雨的侵 袭,总要改变幽谷的美景。”但我却想“在同样的水里,再来一下第二次游泳”。于是,我 试图着一次次人生的净化和灵魂的泅渡。可一切,却好似在平缓地带静如死水般的恍惚中走 过来了,我便一头扎进了大海。 寻到了大海的归宿,自我便渺小了,才有了一种永恒的感觉。只有容入了大海,我 才知道什么叫举重若轻,何以能百川归海。一切丑陋的人生和污浊的思想,在这里都被那种 壮阔的美丽和碧蓝的清纯所包容了,人们所抒发的是那种对深沉浑厚的赞美和对宏大无边的 感叹。 这时候回首,我依然是太阳下一条淌过大地的生命河。我明白了:我的归宿为什么 是大海,我的向往为什么是大海,而且只能是大海! 14、作者说:我便是“一条诞生于大地,奔腾于大地,流淌于大地的生命河”。请阐释这句 话的含意。(4 分) 答: 15、文中向我们展现出来的父亲、母亲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用简要的文字概括出他们 的特点。(6 分) 答: 16、“大海”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我”的归宿必定是大海?(6 分) 答: 17、本文蕴涵了很多有关人生成长的道理,作者讲述这些道理时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 题。(18 分)
、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 王琪森 由于《百家讲坛》的主旨是“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主讲的作品又是流传 有绪、影响甚大的名作,再加上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或潇洒或优雅的个 人魅力,从而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 然而,当我们在肯定或是推崇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和经典普及途径时,应当注意另一种 被掩盖的倾向,不能让感性的视听愉悦代替理性的逻辑思考。美国学者克鲁克洪和凯利在《文 化的概念》中曾认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系统,既包含显形式样又包含隐形 式样。”“电视讲经”显形表现是文化的社会普及和大众接受,但正是这种通俗直观与间接 解说式的辅导传授,取代了受众直接阅读原著文本、深入感悟名作的过程,其隐性的问题也 就凸显了出来,即无数受众聆听一个人的声音、接受一个人的思想,大众放弃了零距离地进 入原作,悬搁了本体化的深入思考,而是靠文化二传手的快递和返销。这样简单是简单了 容易是容易了,速度是加快了,但直接导致的后果却是精神上的单薄缺氧和文化上的单一缺 血,即思想能力的解构弱化和人文底气的匮乏低迷。从某种意义上讲亦是社会环境中心态浮 躁、浅尝辄止、好走捷径的表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 景观。然而,现在有一种观点,即把“电视讲经”看作是一种社会求知的直接需求和知识传 播的重大改造,甚至是再造了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求知方式是“述而不作”,亦即“六经注我,我注六 经”。因此,无论是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 灭私欲”,无论是明代王阳明的“去物欲,致良知”,还是清代王夫之的“尊性达情”等, 均是注经模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历史意识形态机制和社会认知方式坐标,而今的“电视讲 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在传播方式上是运用了大众的信息反馈,在表现形 态上是采用了古今的资源通融等,但在本质属性上没有改变,依然是借题发挥、借本叙述、 嫁接延伸的“注经”模式,何来的“再造文化”?客体存在决定客观表现,这种“电视注 经”的性质就决定其是属于普及的层次、了解的需求及感性的满足,从而使绝大多数受众懒 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各地图书市场的销售就证明这一点,尽管刘心武讲《红 楼》、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的书销售火爆、飙升至天文数,引发了出版商机 然而《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等原著却“门前冷落车马稀”而乏人问津。这种现实 的文化反差和社会冷热,折射出的正是这些经典名著通过“电视讲经”使其受众范围和社会 影响是扩大了,但这些经典名著真正的思想意义、文化渊薮和知识内核却被风干、冷落和忽 略了。从而使经典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性的文化消费行为,而非是一种时代性的文化冶炼过程 儒学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就十分注重并提倡阅读原作,他多次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 近思。”(《论语》)“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刘勰在《文心雕龙·神 思》篇中也明确指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知识的获 取、文化的提高是需要花力气、下功夫、勤用功、费心血的,特别是对于人类文明的结晶- 经典名著,更是要认真阅读原作才能领悟丰富的内蕴和艺术的真谛。然而现在有一种观点, 认为走向经典名著是小众之事。这恐怕有个概念失误和定量不准的问题,阅读《红楼梦》、 《三国演义》、《论语》一类经典名著的原作绝非是小众之事,而研究考释才是小众之事。这 些书从问世之初就是大众读本,其读者群遍及社会各个层面。“电视讲经”虽然依靠填入式 的讲解,说书式的表演、即兴式的发挥推广经典名著,也仅仅是满足了受众一时一地之需, 它们无力也无法完整地提升经典的审美境界、构建名著的价值纽带、打造文化的历史品位
5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 王琪森 由于《百家讲坛》的主旨是“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主讲的作品又是流传 有绪、影响甚大的名作,再加上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或潇洒或优雅的个 人魅力,从而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 然而,当我们在肯定或是推崇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和经典普及途径时,应当注意另一种 被掩盖的倾向,不能让感性的视听愉悦代替理性的逻辑思考。美国学者克鲁克洪和凯利在《文 化的概念》中曾认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系统,既包含显形式样又包含隐形 式样。”“电视讲经”显形表现是文化的社会普及和大众接受,但正是这种通俗直观与间接 解说式的辅导传授,取代了受众直接阅读原著文本、深入感悟名作的过程,其隐性的问题也 就凸显了出来,即无数受众聆听一个人的声音、接受一个人的思想,大众放弃了零距离地进 入原作,悬搁了本体化的深入思考,而是靠文化二传手的快递和返销。这样简单是简单了, 容易是容易了,速度是加快了,但直接导致的后果却是精神上的单薄缺氧和文化上的单一缺 血,即思想能力的解构弱化和人文底气的匮乏低迷。从某种意义上讲亦是社会环境中心态浮 躁、浅尝辄止、好走捷径的表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 景观。然而,现在有一种观点,即把“电视讲经”看作是一种社会求知的直接需求和知识传 播的重大改造,甚至是再造了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求知方式是“述而不作”,亦即“六经注我,我注六 经”。因此,无论是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 灭私欲”,无论是明代王阳明的“去物欲,致良知”,还是清代王夫之的“尊性达情”等, 均是注经模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历史意识形态机制和社会认知方式坐标,而今的“电视讲 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在传播方式上是运用了大众的信息反馈,在表现形 态上是采用了古今的资源通融等,但在本质属性上没有改变,依然是借题发挥、借本叙述、 嫁接延伸的“注经”模式,何来的“再造文化”?客体存在决定客观表现,这种“电视注 经”的性质就决定其是属于普及的层次、了解的需求及感性的满足,从而使绝大多数受众懒 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各地图书市场的销售就证明这一点,尽管刘心武讲《红 楼》、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的书销售火爆、飙升至天文数,引发了出版商机, 然而《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等原著却“门前冷落车马稀”而乏人问津。这种现实 的文化反差和社会冷热,折射出的正是这些经典名著通过“电视讲经”使其受众范围和社会 影响是扩大了,但这些经典名著真正的思想意义、文化渊薮和知识内核却被风干、冷落和忽 略了。从而使经典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性的文化消费行为,而非是一种时代性的文化冶炼过程。 儒学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就十分注重并提倡阅读原作,他多次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 近思。”(《论语》)“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刘勰在《文心雕龙·神 思》篇中也明确指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知识的获 取、文化的提高是需要花力气、下功夫、勤用功、费心血的,特别是对于人类文明的结晶—— 经典名著,更是要认真阅读原作才能领悟丰富的内蕴和艺术的真谛。然而现在有一种观点, 认为走向经典名著是小众之事。这恐怕有个概念失误和定量不准的问题,阅读《红楼梦》、 《三国演义》、《论语》一类经典名著的原作绝非是小众之事,而研究考释才是小众之事。这 些书从问世之初就是大众读本,其读者群遍及社会各个层面。“电视讲经”虽然依靠填入式 的讲解,说书式的表演、即兴式的发挥推广经典名著,也仅仅是满足了受众一时一地之需, 它们无力也无法完整地提升经典的审美境界、构建名著的价值纽带、打造文化的历史品位
从而并不能为受众提供一碗营养丰富、颇有后劲的“心灵鸡汤”。如果文化传播者或是经典 解说者回避文化的本体要义及思想的终极依据,把这种传播或解说当作“麦当劳”或“肯德 基”式的快餐出售,那么其效果及意义必然是有限的。 (选自2007年2月13日《文汇报》,有删节) 16.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视讲经”被肯定或是推崇后,理性的逻辑思考将会被感性的视听愉悦所代替 B.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或潇洒或优雅的个人魅力,是《百家讲坛》 受到广大观众青睐和好评的主要原因 C.“电视讲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 求知方式在本质上有所不同 D.文章认为阅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和研究考证是小众之事,所以一般大众不需要去读名著 17.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的一项是( (3分 A.“电视讲经”让经典变成快餐推销,疏离受众走向原著文本。 B.“电视讲经”采用的仍是“述而不作”的“注经模式”,无法完整地提升经典的审美境 界、构建名著的价值纽带、打造文化的历史品位 C.“电视讲经”是一种社会求知的直接需求和知识传播的重大改造 D.“电视讲经”的性质决定其属于普及感性的满足。 18.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并说明文章引用孔子的这些言论,想达到什么样的表达 效果。(6分) 答 19.自从《百家讲坛》风靡电视荧屏以来,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的出现,完全突 破了学术只属于少数人的常规,是让学术走向生活、走向寻常百姓的一大创举,是创新之 举。而本文作者却认为“其效果及意义必然是有限的”。二者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的大 意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白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银牌,重似金牌 ①在2006年冬季奧运会昨晚(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的花样滑冰比赛中,俄罗斯名将托特 米安尼娜/马列宁以总成绩204.48分夺得双人滑冠军,中国选手张丹/张昊受伤获得银牌, 申雪/赵宏博获得铜牌 ②意大利都灵时间13日21时21分。意大利著名的《蝴蝶夫人》乐曲在都灵帕拉维拉 体育馆响起,分别身穿黑白衣服的赵宏博、申雪深情对望,顺畅滑行、有力的起跳、优美的 螺旋线……在短暂的动作稍紧后,赵宏博和申雪完全进入了状态。在一道完美的弧线后,赵 宏博腾空而起,如一道黑色闪电,转体三周,稳稳地落到冰面一一令人担心的后外点冰三周
6 从而并不能为受众提供一碗营养丰富、颇有后劲的“心灵鸡汤”。如果文化传播者或是经典 解说者回避文化的本体要义及思想的终极依据,把这种传播或解说当作“麦当劳”或“肯德 基”式的快餐出售,那么其效果及意义必然是有限的。 (选自 2007 年 2 月 13 日《文汇报》,有删节) 16.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电视讲经”被肯定或是推崇后,理性的逻辑思考将会被感性的视听愉悦所代替。 B.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或潇洒或优雅的个人魅力,是《百家讲坛》 受到广大观众青睐和好评的主要原因。 C.“电视讲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 求知方式在本质上有所不同。 D.文章认为阅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和研究考证是小众之事,所以一般大众不需要去读名著。 17.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的一项是( ) (3 分) A.“电视讲经”让经典变成快餐推销,疏离受众走向原著文本。 B.“电视讲经”采用的仍是“述而不作”的“注经模式”,无法完整地提升经典的审美境 界、构建名著的价值纽带、打造文化的历史品位。 C.“电视讲经”是一种社会求知的直接需求和知识传播的重大改造。 D.“电视讲经”的性质决定其属于普及感性的满足。 18.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并说明文章引用孔子的这些言论,想达到什么样的表达 效果。(6 分) 答: 19.自从《百家讲坛》风靡电视荧屏以来,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的出现,完全突 破了学术只属于少数人的常规,是让学术走向生活、走向寻常百姓的一大创举,是创新之 举。而本文作者却认为“其效果及意义必然是有限的”。二者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的大 意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 ㈡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银牌,重似金牌 ①在 2006 年冬季奥运会昨晚(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的花样滑冰比赛中,俄罗斯名将托特 米安尼娜/马列宁以总成绩 204.48 分夺得双人滑冠军,中国选手张丹/张昊受伤获得银牌, 申雪/赵宏博获得铜牌。 ②意大利都灵时间 13 日 21 时 21 分。意大利著名的《蝴蝶夫人》乐曲在都灵帕拉维拉 体育馆响起,分别身穿黑白衣服的赵宏博、申雪深情对望,顺畅滑行、有力的起跳、优美的 螺旋线……在短暂的动作稍紧后,赵宏博和申雪完全进入了状态。在一道完美的弧线后,赵 宏博腾空而起,如一道黑色闪电,转体三周,稳稳地落到冰面——令人担心的后外点冰三周
跳就这样轻松地成功了。之后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五次热烈的掌声响起,为的是这个脚腱 断裂后才半年就站立在冰面上的刚强汉子。音乐终止,掌声、欢呼声长达数十秒。 ③“124.59!”自由滑分列在已经出场的15位选手的首位,加上短节目的62.32分,他 们的总分也排到了首位。不过十几分钟后,最后的决斗开始了。短节目中成绩最好的四对选 手依次上场,倒数第二个出场的俄罗斯王牌组合托特米安尼娜/马列宁顶住压力,以近乎完 美的表演得到高于赵/申组合的分数。中国队花样滑冰金牌的突破希望,寄托在了三对中国 选手中最年轻的张丹/张昊身上 ④22岁的张昊轻松地微笑出场,21岁的张丹则神情有些严肃。表演开始不久,意外发 生了:张丹在完成被认为唯一可以击败强大对手的秘密武器—一抛四周跳时失败,她重重地 摔在冰面上,再飞速滑行撞向挡板。张丹想站起来,又重重地倒了下去,她左腿内侧已经严 重拉伤。 ⑤音乐突然停止,观众哗然。张昊轻轻拉起张丹,“还能滑吗?”这位清秀的哈尔滨姑 娘点了点头,然而刚站起来又疼得蹲了下去。张吴把她扶到出口处,他已经不打算再上场比 赛了。体育馆很静,观众都在关切地注视着张丹,掌声一阵响过一阵。两分钟后,张丹对拍 档再次点头:我行! ⑥音乐再次响起。那是《龙的传人》。张丹忍着剧痛滑向场中央。他们开始只是慢慢地 滑,慢慢地做动作。顷刻,张丹加速了!张昊跟上,节奏又回来了!重新开始的表演是那么完 美,那三周接两周跳、抛三周跳,张丹都完成得那样精彩出色。他们就在没有停过的掌声中 完成了也许是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表演。 ⑦张丹在张昊的搀扶下滑到打分区,一直咬牙完成比赛的姑娘一见到教练姚滨,眼泪才 簌簌淌下来:“对不起!”等候比分时,张丹的左腿已被队医包扎得严严实实。 ⑧“189.74分”,张丹/张昊超越了申雪/赵宏博夺得银牌!一旁的托特米安妮娜/马列 宁如释重负地拥抱在一起,观众却把更热烈的掌声给了张丹和一旁的赵宏博。因为那一刻, 他们感动了全世界。(2006年2月14日《羊城晚报》,记者周方平) 16.选出对本文的章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这是一篇新闻报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导言,作用是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B.文中对赵宏博与张丹的报道都比较详细,先后形成了情节上的主高潮与次高潮 C.第④节写张丹出场时“神情有些严肃”,这为下文写张丹摔倒受伤埋下了伏笔。 D.文章的最后一句,具有四两拨千金的作用,蕴含着文章的主旨,堪称豹尾之笔 选出对本文的音乐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作者刻意说明赵宏博、申雪比赛时响起的音乐是《蝴蝶夫人》,是因为他们的动作 如蝴蝶般美丽轻盈 B.作者没有说明俄罗斯选手比赛时用的是哪一支乐曲,那是因为他们的比赛不是报 道的重点。 C.“音乐突然停止”一句一方面说明比赛中途停止了,而另一方面又为下文“音乐再 次响起”一句作了铺垫 D.张丹再次出场时,作者特意说明赛场响起的音乐是《龙的传人》,这种写法具有含 义深刻的暗示作用 18.本文为塑造两对中国选手的形象,不仅刻画了他们精彩感人的动作,而且反复写到观众 们的反应,这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9.本文题为“银牌,重似金牌”,请概括说明这一文题的内涵。(6分)
7 跳就这样轻松地成功了。之后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五次热烈的掌声响起,为的是这个脚腱 断裂后才半年就站立在冰面上的刚强汉子。音乐终止,掌声、欢呼声长达数十秒。 ③“124.59!”自由滑分列在已经出场的 15 位选手的首位,加上短节目的 62.32 分,他 们的总分也排到了首位。不过十几分钟后,最后的决斗开始了。短节目中成绩最好的四对选 手依次上场,倒数第二个出场的俄罗斯王牌组合托特米安尼娜/马列宁顶住压力 ,以近乎完 美的表演得到高于赵/申组合的分数。中国队花样滑冰金牌的突破希望,寄托在了三对中国 选手中最年轻的张丹/张昊身上。 ④22 岁的张昊轻松地微笑出场,21 岁的张丹则神情有些严肃。表演开始不久,意外发 生了:张丹在完成被认为唯一可以击败强大对手的秘密武器——抛四周跳时失败,她重重地 摔在冰面上,再飞速滑行撞向挡板。张丹想站起来,又重重地倒了下去,她左腿内侧已经严 重拉伤。 ⑤音乐突然停止,观众哗然。张昊轻轻拉起张丹,“还能滑吗?”这位清秀的哈尔滨姑 娘点了点头,然而刚站起来又疼得蹲了下去。张昊把她扶到出口处,他已经不打算再上场比 赛了。体育馆很静,观众都在关切地注视着张丹,掌声一阵响过一阵。两分钟后,张丹对拍 档再次点头:我行! ⑥音乐再次响起。那是《龙的传人》。张丹忍着剧痛滑向场中央。他们开始只是慢慢地 滑,慢慢地做动作。顷刻,张丹加速了!张昊跟上,节奏又回来了!重新开始的表演是那么完 美,那三周接两周跳、抛三周跳,张丹都完成得那样精彩出色。他们就在没有停过的掌声中 完成了也许是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表演。 ⑦张丹在张昊的搀扶下滑到打分区,一直咬牙完成比赛的姑娘一见到教练姚滨,眼泪才 簌簌淌下来:“对不起!”等候比分时,张丹的左腿已被队医包扎得严严实实。 ⑧“189.74 分”,张丹/张昊超越了申雪/赵宏博夺得银牌!一旁的托特米安妮娜/马列 宁如释重负地拥抱在一起,观众却把更热烈的掌声给了张丹和一旁的赵宏博。因为那一刻, 他们感动了全世界。(2006 年 2 月 14 日《羊城晚报》,记者周方平) 16.选出对本文的章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 A.这是一篇新闻报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导言,作用是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B.文中对赵宏博与张丹的报道都比较详细,先后形成了情节上的主高潮与次高潮。 C.第④节写张丹出场时“神情有些严肃”,这为下文写张丹摔倒受伤埋下了伏笔。 D.文章的最后一句,具有四两拨千金的作用,蕴含着文章的主旨,堪称豹尾之笔。 17.选出对本文的音乐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 A.作者刻意说明赵宏博、申雪比赛时响起的音乐是《蝴蝶夫人》,是因为他们的动作 如蝴蝶般美丽轻盈。 B.作者没有说明俄罗斯选手比赛时用的是哪一支乐曲,那是因为他们的比赛不是报 道的重点。 C.“音乐突然停止”一句一方面说明比赛中途停止了,而另一方面又为下文“音乐再 次响起”一句作了铺垫。 D.张丹再次出场时,作者特意说明赛场响起的音乐是《龙的传人》,这种写法具有含 义深刻的暗示作用。 18.本文为塑造两对中国选手的形象,不仅刻画了他们精彩感人的动作,而且反复写到观众 们的反应,这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19.本文题为“银牌,重似金牌”,请概括说明这一文题的内涵。(6 分)
七、(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名女工莫名其妙地被老板炒了鱿鱼,叫她下午去结算工资。中午,她坐在公园的长椅 上黯然神伤。一个小孩站在旁边一直不走,她奇怪地问:“你站在这里干什么?”小孩回答: “这条长椅背刚刷过油漆,我想看看你站起来背上是什么样子。”女工忽然恍悟,如同这双 眼睛想看她背上的油漆一样,她的那些同事也会想要窥视她的落魄和失意。她决不能在失去 工作的同时,也失去自己的笑容和尊严 请以“伤害和尊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或材料中心范围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 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十一参考答案 1.CA喙hui B概gaiD缜zhen 2.D.(A.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也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B形体齐备而规模较 小。C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3.BA搭配不当,“凝结…劳动成果”可改为“凝结……劳动汗水”:C缺介词,在“不 仅”后加“对”;D宾语残缺,“公布……化验”可改为“公布……化验结果”。 4.内容:远处工厂的废水蜿蜒而来,废水边的人惊愕地发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成了一具骷 髅。(2分)寓意:环境污染严重危及着人类的生存和生命。(2分) 5.答案示例 我方认为时势造就英雄。冰天雪地锻造出傲骨腊梅,惊涛骇浪成就了勇敢的弄潮儿。 纵观社会发展,清朝末期,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从而造就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 我方认为英雄造就时势。一缕春风能吹绿大江南北,一轮明月能照亮如漆黑夜。 一代伟人邓小平睿智地制定出富国强民的改革开放政策,从而造就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社 会主义新时代 (评分标准:观点鲜明1分;恰当运用两种论证方法,2分;语言流畅、论证有力2分; 字数每超过5个字扣一分。) 6、D(应为“闻名”。) 7、D(“高介绝俗”的意思是“清高耿直,不随流俗”。由此可推知应为D项。) 8、B(A项对“工歌诗”和“能书”的解释有误:C项对“晟复以书来”的解释有误:D项 中“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脱离了文意,原因应是“自谓不如”。) 9、①由于擅长书法在文渊阁任职 ②王绂说:“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 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 ③后来,夏昶看到了张益写的《石渠阁赋》,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就不再写作赋了 参考译文
8 。 七、(7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一名女工莫名其妙地被老板炒了鱿鱼,叫她下午去结算工资。中午,她坐在公园的长椅 上黯然神伤。一个小孩站在旁边一直不走,她奇怪地问:“你站在这里干什么?”小孩回答: “这条长椅背刚刷过油漆,我想看看你站起来背上是什么样子。”女工忽然恍悟,如同这双 眼睛想看她背上的油漆一样,她的那些同事也会想要窥视她的落魄和失意。她决不能在失去 工作的同时,也失去自己的笑容和尊严。 请以“伤害和尊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或材料中心范围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 题目自拟。(5)不少于 800 字。(6)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十一参考答案 1. C A 喙 huì B 概 gài D 缜 zhěn 2..D.(A.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也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B 形体齐备而规模较 小。C 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3.B A 搭配不当,“凝结……劳动成果”可改为“凝结……劳动汗水”;C 缺介词,在“不 仅”后加“对”;D 宾语残缺,“公布……化验”可改为“公布……化验结果”。 4.内容:远处工厂的废水蜿蜒而来,废水边的人惊愕地发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成了一具骷 髅。(2 分)寓意:环境污染严重危及着人类的生存和生命。(2 分) 5.答案示例: 正方: 我方认为时势造就英雄。冰天雪地锻造出傲骨腊梅,惊涛骇浪成就了勇敢的弄潮儿。 纵观社会发展,清朝末期,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从而造就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 反方: 我方认为英雄造就时势。一缕春风能吹绿大江南北,一轮明月能照亮如漆黑夜。 一代伟人邓小平睿智地制定出富国强民的改革开放政策,从而造就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社 会主义新时代。 (评分标准:观点鲜明 1 分;恰当运用两种论证方法,2 分;语言流畅、论证有力 2 分; 字数每超过 5 个字扣一分。) 6、D(应为“闻名”。) 7、D(“高介绝俗”的意思是“清高耿直,不随流俗”。由此可推知应为 D 项。) 8、B(A 项对“工歌诗”和“能书”的解释有误;C 项对“晟复以书来”的解释有误;D 项 中“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脱离了文意,原因应是“自谓不如”。) 9、①由于擅长书法在文渊阁任职。 ②王绂说:“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 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 ③后来,夏昶看到了张益写的《石渠阁赋》,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就不再写作赋了。 参考译文:
王绂,字孟端,是无锡县人。他博学多才,善于作诗,字写得好,画山水、树木、和竹 石,(技艺)高超称绝一时。洪武年间,因牵累获罪被发配戍守朔州。永乐初年,因为被举 荐,由于擅长书法在文渊阁任职。过了很久,升任为中书舍人 王绂没做官之前,和吴县人韩奕是朋友,隐居在九龙山,于是自称为九龙山人。对书法 往往用古人来要求自己。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的时候,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握着画 笔,在长廊的粉壁上尽情地挥洒。遇有用金钱来购买他的字画的人,往往拂袖而起(拒绝), 或者闭门不接纳,即使是富豪和地位尊贵的人他也不顾忌。有人劝说王绂(不要这样),王 绂回答:“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 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住在京城的时候,在月色之下听到(有人)吹箫的声音,就乘 兴画了一幅《石竹图》,第二天早晨,寻访到那个人(把画)赠给了他,那人却是个商人。 商人用约色的毯子作为赠物,请求再画写一枝(竹子)配成双幅,王绂要回先前的赠画撕碎 了它,退还了(商人)馈赠的礼物。一天退朝后,黔国公沐晟从后面喊王绂的表字,王绂没 有回答。同事告诉他说:“(喊你的)这个人是黔国公。”王绂回答:“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 声,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画罢了。”沐晟跑过来赶上了王绂,果然用作画的事来请求王绂, 王绂对他点点头而已。过了几年,沐晟又来信(催促),王绂才为他作画。过了不久说:“我 的画直接送给黔国公不好。黔国公的宾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因为朋友的关系(把画)送 给平仲微,等黔国公冋他要就行了。”他就像这样淸髙耿直,不随流俗。 昆山人夏昶,也善于画竹石,(名声)低于王绂。他画一枝竹子,价值白银一锭,但是 别人大多通过赠送给他礼物得到他的画。夏昶,字叫仲昭,永乐十三年的进士,后改为庶吉 士,历任官职到太常寺卿。夏昶和上元人张益,一起中的进士,都凭借文章而知名,又都善 于画竹子。后来,夏昶看到了张益写的《石渠阁赋》,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就不再写作赋 了。张益见到了夏昶所画的竹石,(自己也认为比不上,)也就不再画竹子了。 10、(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2分) 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诗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 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灾等景物的描写,展现的是 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 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赏析 朱敦儒曾作渔父词六首,这首是其中之 绍兴二年,朝廷“访求山林不仕贤者”(《二老堂诗话》),作者被召,回到临安,先 后任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官及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官职。后又被劾,罪名是“专立异论, 与李光交通”。(《宋史·朱敦儒传》)李光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而遭排斥,朱敦儒也 因此止仕。陆游说他“居嘉禾,与朋侪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倾之,棹小舟而至,则与 俱归。”(周密《澄怀录》)他自己也有词《好事近》记道:“失却故山云,索手指空为客, 莼菜鲈鱼留我,住鸳鸯湖侧……”过着远离世俗的生活。 这首词的开头“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写出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 放的襟怀。“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 在词作中描写渔父的形象,在敦煌曲子词中就有了。如:“倦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笠 执渔竿。棹向碧波深处,几重滩。”(《浣溪沙》),这实际上是徜徉山水的隐士生活的写
9 王绂,字孟端,是无锡县人。他博学多才,善于作诗,字写得好,画山水、树木、和竹 石,(技艺)高超称绝一时。洪武年间,因牵累获罪被发配戍守朔州。永乐初年,因为被举 荐,由于擅长书法在文渊阁任职。过了很久,升任为中书舍人。 王绂没做官之前,和吴县人韩奕是朋友,隐居在九龙山,于是自称为九龙山人。对书法, 往往用古人来要求自己。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的时候,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握着画 笔,在长廊的粉壁上尽情地挥洒。遇有用金钱来购买他的字画的人,往往拂袖而起(拒绝), 或者闭门不接纳,即使是富豪和地位尊贵的人他也不顾忌。有人劝说王绂(不要这样),王 绂回答:“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 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住在京城的时候,在月色之下听到(有人)吹箫的声音,就乘 兴画了一幅《石竹图》,第二天早晨,寻访到那个人(把画)赠给了他,那人却是个商人。 商人用约色的毯子作为赠物,请求再画写一枝(竹子)配成双幅,王绂要回先前的赠画撕碎 了它,退还了(商人)馈赠的礼物。一天退朝后,黔国公沐晟从后面喊王绂的表字,王绂没 有回答。同事告诉他说:“(喊你的)这个人是黔国公。”王绂回答:“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 声,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画罢了。”沐晟跑过来赶上了王绂,果然用作画的事来请求王绂, 王绂对他点点头而已。过了几年,沐晟又来信(催促),王绂才为他作画。过了不久说:“我 的画直接送给黔国公不好。黔国公的宾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因为朋友的关系(把画)送 给平仲微,等黔国公向他要就行了。”他就像这样清高耿直,不随流俗。 昆山人夏昶,也善于画竹石,(名声)低于王绂。他画一枝竹子,价值白银一锭 ,但是 别人大多通过赠送给他礼物得到他的画。夏昶,字叫仲昭,永乐十三年的进士,后改为庶吉 士,历任官职到太常寺卿。夏昶和上元人张益,一起中的进士,都凭借文章而知名,又都善 于画竹子。后来,夏昶看到了张益写的《石渠阁赋》,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就不再写作赋 了。张益见到了夏昶所画的竹石,(自己也认为比不上,)也就不再画竹子了。 10、(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2 分) 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诗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 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 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灾等景物的描写,展现的是 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 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 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 分) [赏析] 朱敦儒曾作渔父词六首,这首是其中之一。 绍兴二年,朝廷“访求山林不仕贤者”(《二老堂诗话》),作者被召,回到临安,先 后任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官及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官职。后又被劾,罪名是“专立异论, 与李光交通”。(《宋史·朱敦儒传》)李光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而遭排斥,朱敦儒也 因此止仕。陆游说他“居嘉禾,与朋侪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倾之,棹小舟而至,则与 俱归。”(周密《澄怀录》)他自己也有词《好事近》记道:“失却故山云,索手指空为客, 莼菜鲈鱼留我,住鸳鸯湖侧……”过着远离世俗的生活。 这首词的开头“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写出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 放的襟怀。“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 在词作中描写渔父的形象,在敦煌曲子词中就有了。如:“倦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笠 执渔竿。棹向碧波深处,几重滩。”(《浣溪沙》),这实际上是徜徉山水的隐士生活的写 照
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晚年的写照。他长期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 所谓“醒醉无时”、“披霜冲雪”,都是指安闲自得,自由自在。 下片写的晚景,更是景色迷人。请看,夜晚来临,一轮新月升起在天空,月光洒满大地 水天一色,万籁俱寂,只有孤鸿的身影时隐时现。在这样一幅山水画中,一位渔夫,也是作 者自己,在静静地垂钓……。 作者所描绘的鸳鸯湖,即浙江嘉兴南湖,那儿“波平岸远,酒酽鱼肥”,渔舟泛浪,萎 荷沁香,引得许多画家、文人讴歌之。唐人张志和有渔父词,元代画家吴镇曾“笔之成图”, 并写下八首《酒泉子》,“鸳湖春晓”,即其中一景: 湖合鸳鸯,一道长虹横跨水。涵波塔影见中流。终日射渔舟。彩云依傍真如墓。长水塔 前有奇树。雪峰古甃冷于秋。策杖几经过。 与这些词作相比,朱敦儒的这首渔父词,当然是上乘的山水风物词。只是词人退隐之后 对于国事的关切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惋惜的。他曾月夜泛舟吴江垂虹亭,留连忘返:“放船 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 我成三客。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念奴娇》)进一步表示要“洗尽凡心,相忘世尘” 而不再是当年在“南海西头”时,“无酒可销忧,但说皇州……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 (《浪淘沙》)那种痛心中原沦陷敌手的悲恨心情了。 1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作者将母亲比作大地,将“我”比作“生命河”,母亲像大地给了河流生命一样也给了 “我”生命,“我”在母亲的怀抱中成长,在母亲的关注下走向人生,走向社会。(能说 清作者以“大地”来比喻“母亲”、以“生命河”来比喻“我”所表达的意思即可。4 分) 13、父亲:平凡、伟大,是儿女人生的导师,具有为儿女健康成长献身的精神。(3分) 母亲:胸怀博大,永远记挂着儿女的成长,为儿女无私付出而伤痕累累。(3分) 14、(1)大海是一种美丽而清纯、深厚而宏大的人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2)①父亲的指 引和激励,②母亲的奉献和牺牲,③“我”的挣扎和追求。 15、运用比喻(或象征),通过具体的形象寄寓人生的道理。(手法2分,好处2分) (一)16.A(B项“主要原因”错:C项“本质相同”;D项原文是“阅读经典名著的原作 绝非是小众之事”) 17.C(这是作者批驳的观点) 18.学而不思则罔。一是增强自己观点的力度,说明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提高是需要花力气 费心血的,特别是对于经典名著,更要认真阅读原作才能领悟丰富的内蕴和艺术的真谛。 二是批驳错误观点,说明阅读经典名著的原作绝非是小众之事,而研究考证才是小众之事。 19.不矛盾。只是论说的角度不同。前者是从《百家讲坛》出现的意义来说,认为它终于打 破了少数人的界限,使学术放下了神圣的架子,“飞入寻常百姓家”,既使学术得到了更多 人的了解,又丰富了入民大众的精神生活,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期,是一大创举。本文作 者是从《百家讲坛》的性质和经典解说者的做法谈起,说明如果回避文化的本体要义及思 想的终极依据,把解说当做快餐出售,就不能为受众提供“心灵鸡汤”,其效果及意义必 然是有限的。 (二)16.(3分)B(本文最主要的是报道张丹,其次才是赵宏博,因此“主高潮”与“次 高潮”两者应互换位置。)
10 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晚年的写照。他长期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 所谓“醒醉无时”、“披霜冲雪”,都是指安闲自得,自由自在。 下片写的晚景,更是景色迷人。请看,夜晚来临,一轮新月升起在天空,月光洒满大地, 水天一色,万籁俱寂,只有孤鸿的身影时隐时现。在这样一幅山水画中,一位渔夫,也是作 者自己,在静静地垂钓……。 作者所描绘的鸳鸯湖,即浙江嘉兴南湖,那儿“波平岸远,酒酽鱼肥”,渔舟泛浪,萎 荷沁香,引得许多画家、文人讴歌之。唐人张志和有渔父词,元代画家吴镇曾“笔之成图”, 并写下八首《酒泉子》,“鸳湖春晓”,即其中一景: 湖合鸳鸯,一道长虹横跨水。涵波塔影见中流。终日射渔舟。彩云依傍真如墓。长水塔 前有奇树。雪峰古甃冷于秋。策杖几经过。 与这些词作相比,朱敦儒的这首渔父词,当然是上乘的山水风物词。只是词人退隐之后, 对于国事的关切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惋惜的。他曾月夜泛舟吴江垂虹亭,留连忘返:“放船 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 我成三客。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念奴娇》)进一步表示要“洗尽凡心,相忘世尘”。 而不再是当年在“南海西头”时,“无酒可销忧,但说皇州……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 (《浪淘沙》)那种痛心中原沦陷敌手的悲恨心情了。 1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作者将母亲比作大地,将“我”比作“生命河”,母亲像大地给了河流生命一样也给了 “我”生命,“我”在母亲的怀抱中成长,在母亲的关注下走向人生,走向社会。(能说 清作者以“大地”来比喻“母亲”、以“生命河”来比喻“我”所表达的意思即可。4 分) 13、父亲:平凡、伟大,是儿女人生的导师,具有为儿女健康成长献身的精神。(3 分) 母亲:胸怀博大,永远记挂着儿女的成长,为儿女无私付出而伤痕累累。(3 分) 14、(1)大海是一种美丽而清纯、深厚而宏大的人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2)①父亲的指 引和激励,②母亲的奉献和牺牲,③“我”的挣扎和追求。 15、运用比喻(或象征),通过具体的形象寄寓人生的道理。(手法 2 分,好处 2 分) (一)16.A(B 项“主要原因”错;C 项“本质相同”;D 项原文是“阅读经典名著的原作 绝非是小众之事”) 17.C(这是作者批驳的观点) 18.学而不思则罔。一是增强自己观点的力度,说明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提高是需要花力气, 费心血的,特别是对于经典名著,更要认真阅读原作才能领悟丰富的内蕴和艺术的真谛。 二是批驳错误观点,说明阅读经典名著的原作绝非是小众之事,而研究考证才是小众之事。 19.不矛盾。只是论说的角度不同。前者是从《百家讲坛》出现的意义来说,认为它终于打 破了少数人的界限,使学术放下了神圣的架子,“飞入寻常百姓家”,既使学术得到了更多 人的了解,又丰富了入民大众的精神生活,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期,是一大创举。本文作 者是从《百家讲坛》的性质和经典解说者的做法谈起,说明如果回避文化的本体要义及思 想的终极依据,把解说当做快餐出售,就不能为受众提供“心灵鸡汤”,其效果及意义必 然是有限的。 (二)16.(3 分)B(本文最主要的是报道张丹,其次才是赵宏博,因此“主高潮”与“次 高潮”两者应互换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