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北卷)语文试题解析 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拜谒/枯竭冲锋枪/冲击波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倒胃口/倒栽葱崇山峻岭/怙恶不悛 C.梗概/田埂 迫击炮/迫切性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空白点/空城计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解析】B(A.项的读音分别是:ye/ jie chong/ chong zi/zi:B.项的读音分别是: in/ xun dao/ dao jun/quan:C.项的读音分别是:geng/ geng pai/podi/t:D.项的读音分 别是: zhuan/ chuan kong/ kang yu/y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以逸待劳分庭抗理 信口雌黄 哄堂大笑 B.漫不经心和颜悦色 见微知著 推心至腹 C.突如其来接踵而至 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 D.张灯结彩休戚与共 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 【解析】C(A.分庭抗理-分庭抗礼,B.推心至腹溶-推心置腹,D.估名钓誉沽名钓誉)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传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 谧 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C.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D.水面镶嵌在高峡深谷中,平滑得像绸缎一般,稍微抖一抖,波纹便荡漾起来,精致 且迷人。 【解析】B(特立独行: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也泛指 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这里用来指历史,对象错误。)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 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 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 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解析】D(A.“受……等因素的影响”和“……造成的”两种表述杂糅重复:B.“通 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后缺宾语中心语“的表演”;C.“名人字画、 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有些不属于“工艺品”范畴,所以应该改为“商品”。)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 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 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2009 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北卷)语文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拜谒/枯竭 冲锋枪/冲击波 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 倒胃口/倒栽葱 崇山峻岭/怙恶不悛 C.梗概/田埂 迫击炮/迫切性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 空白点/空城计 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解析】B (A.项的读音分别是:yè/jié chōng/chōng zì/zī;B.项的读音分别是:y ǔn/xūn dǎo/dào jùn/quān;C.项的读音分别是:gěng/gěng pǎi/pò dì/tí;D.项的读音分 别是:zhuàn/chuán kòng/kāng yú/y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以逸待劳 分庭抗理 信口雌黄 哄堂大笑 B.漫不经心 和颜悦色 见微知著 推心至腹 C.突如其来 接踵而至 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 D.张灯结彩 休戚与共 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 【解析】C (A.分庭抗理-分庭抗礼,B.推心至腹溶-推心置腹,D.估名钓誉-沽名钓誉)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传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 谧。 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C.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D.水面镶嵌在高峡深谷中,平滑得像绸缎一般,稍微抖一抖,波纹便荡漾起来,精致 且迷人。 【解析】B (特立独行: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也泛指 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这里用来指历史,对象错误。)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 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 月 4 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 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 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解析】D (A.“受……等因素的影响”和“……造成的”两种表述杂糅重复;B.“通 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后缺宾语中心语“的表演”;C.“名人字画、 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有些不属于“工艺品”范畴,所以应该改为“商品”。)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 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 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 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一一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志,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 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解析】D(A.是陈述句,所以句末应该用句号:B.冒号表示列举的时候应该是完全列 举,后面也就不能跟“等等”,所以“如”后冒号应该删去;C.括号应在引号外,括号内容 只是注释引用语的出处而非引用语,所以不能在引号内。)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数字海洋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建设数字海洋,就是充 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实现海洋信息化。在科学家们看来,数字海洋是 通过立体化、网络化、持续性的全面观测海洋,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 它能够将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要素数据变成人类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有效工具:并通 过对当前海洋景观的直接表达和对未来海洋场景的预测、预现,促使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 方式更趋合理。 数字海洋建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对海洋的立体观 测包括空间观测,即利用各类遥感新技术,对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海洋特性进行 全面观测:海面观测,即由海面观测网对海洋实行全天候观测:海底观测,即由海底工作平 台等智能终端组成海底观测网,对海洋深处的各种海洋要素数据进行精确而持续的采集。现 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使得这种立体观测能够长时间持续进行。二是信息网格集成。数字海 洋通过网格技术协同数据采集、集成信息处理、统一运行计算,使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合力工 作,从而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海洋活动中的各种复杂计算,建立功能强大的各种应用与 决策模型,实现对海洋的深入精确认识。三是知识综合应用。不同用户对海洋信息的需求和 应用不尽相同。建设完整的数字海洋体系,必须在海量信息集成平台上,搭建公共性强、综 合性广、功能齐全的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按照资源合理开发 利用的原则,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各家共用的理想目标。不同 用户既可从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专业信息,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 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首先,海洋是一个变化复 杂的整体,仅仅依靠海洋观测站等传统方式,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往住是有限的、滞后的,缺 乏对海洋变化过程的了解。数字海洋的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以及信息网格集成,使科 学家能够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实现人类对海洋认识的质的飞跃。其次,现代海洋管理包 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三类海洋行政管理。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 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例如在维护海洋权益上,数字海洋的实时立体观测体系,能够对 我国沿海200海里内的经济专属区海域进行全天候无遗漏的实时监测,任何违反我国法律的 海洋活动,都将在第一时间内被反映到我国海监指挥中心,以便及时形成维权决策,确保国 家海洋极益不受侵犯。最后,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以获取和控制资源为目标的 海洋开发历来是沿海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数字海洋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 可以为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 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这既避免了海 洋开发的盲目性,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6.下列对“数字海洋”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 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志,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 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解析】D (A.是陈述句,所以句末应该用句号;B.冒号表示列举的时候应该是完全列 举,后面也就不能跟“等等”,所以“如”后冒号应该删去;C.括号应在引号外,括号内容 只是注释引用语的出处而非引用语,所以不能在引号内。)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数字海洋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建设数字海洋,就是充 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实现海洋信息化。在科学家们看来,数字海洋是 通过立体化、网络化、持续性的全面观测海洋,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 它能够将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要素数据变成人类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有效工具;并通 过对当前海洋景观的直接表达和对未来海洋场景的预测、预现,促使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 方式更趋合理。 数字海洋建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对海洋的立体观 测包括空间观测,即利用各类遥感新技术,对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海洋特性进行 全面观测;海面观测,即由海面观测网对海洋实行全天候观测;海底观测,即由海底工作平 台等智能终端组成海底观测网,对海洋深处的各种海洋要素数据进行精确而持续的采集。现 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使得这种立体观测能够长时间持续进行。二是信息网格集成。数字海 洋通过网格技术协同数据采集、集成信息处理、统一运行计算,使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合力工 作,从而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海洋活动中的各种复杂计算,建立功能强大的各种应用与 决策模型,实现对海洋的深入精确认识。三是知识综合应用。不同用户对海洋信息的需求和 应用不尽相同。建设完整的数字海洋体系,必须在海量信息集成平台上,搭建公共性强、综 合性广、功能齐全的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按照资源合理开发 利用的原则,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各家共用的理想目标。不同 用户既可从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专业信息,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 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首先,海洋是一个变化复 杂的整体,仅仅依靠海洋观测站等传统方式,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往住是有限的、滞后的,缺 乏对海洋变化过程的了解。数字海洋的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以及信息网格集成,使科 学家能够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实现人类对海洋认识的质的飞跃。其次,现代海洋管理包 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三类海洋行政管理。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 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例如在维护海洋权益上,数字海洋的实时立体观测体系,能够对 我国沿海 200 海里内的经济专属区海域进行全天候无遗漏的实时监测,任何违反我国法律的 海洋活动,都将在第一时间内被反映到我国海监指挥中心,以便及时形成维权决策,确保国 家海洋极益不受侵犯。最后,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以获取和控制资源为目标的 海洋开发历来是沿海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数字海洋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 可以为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 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这既避免了海 洋开发的盲目性,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6.下列对“数字海洋”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持续地观测海洋,从而采集到的有关海洋世界的 各种数据。 B.数字海洋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对海洋信息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一个虚 拟海洋世界 C.数字海洋拥有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有关海洋世界的多种信息,能够为不同用户 提供服务 D.数字海洋不仅可以直接反映现实的海洋世界,还可以根据有关需求预测未来海洋世 界的状况 【解析】A(原文第1段说“就是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 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而非“各种数据”。) 7.下列有关数字海洋建设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建立海面观测、海底观测的完整的立体观测体系 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信息网格集成来建立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各种复杂 计算 C.建设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二次开 发。 D.建设数字海洋要注意完整性,以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和 各家共用。 【解析】D(A.项原文“建立空间观测、海面观测和海底观测三个方面的完整的立体观 测体系”;B.项“通过信息网格集成”建立“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进而“完成传统方式无 法完成的各种复杂计算”,刚好把两者之间的先后逻辑关系搞反了,与原文不符:C.项对应 原文是数字海洋可以为不同用户使用,“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 8.下列对“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的理解,不 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数字海洋使人类以全新的方式观测海洋、获取信息,为人类深入地认识海洋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B.通过数字海洋建设,采用信息网格集成来处理观测数据,科学家实际掌握海洋变化 过程就能成为现实 C.建设数字海洋适应了时代需要,通过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 成了海洋管理任务。 D.通过数字海洋建设所提供的有效手段,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更趋合理,从而保障 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C(建设数字海洋只是一个虚拟应对系统,是庞大的“海洋管理任务”中的 部分,而不是终极完成庞大的“海洋管理任务”。)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数字海洋之所以能对未来海洋场景进行预测、预现,与它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 示功能有关系。 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并不存在矛盾,因为数字海洋可提供科学的开发和保 护海洋的最佳方案 C.海洋资源受海洋权益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我们 应当具有这种意识 D.只有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有人类自身 的可持续发展
A.数字海洋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持续地观测海洋,从而采集到的有关海洋世界的 各种数据。 B.数字海洋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对海洋信息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一个虚 拟海洋世界。 C.数字海洋拥有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有关海洋世界的多种信息,能够为不同用户 提供服务。 D.数字海洋不仅可以直接反映现实的海洋世界,还可以根据有关需求预测未来海洋世 界的状况。 【解析】A (原文第 1 段说“就是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 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而非“各种数据”。) 7.下列有关数字海洋建设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建立海面观测、海底观测的完整的立体观测体系, 进行数据采集。 B.通过信息网格集成来建立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各种复杂 计算。 C.建设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二次开 发。 D.建设数字海洋要注意完整性,以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和 各家共用。 【解析】D (A.项原文“建立空间观测、海面观测和海底观测三个方面的完整的立体观 测体系”;B.项“通过信息网格集成”建立“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进而“完成传统方式无 法完成的各种复杂计算”,刚好把两者之间的先后逻辑关系搞反了,与原文不符;C.项对应 原文是数字海洋可以为不同用户使用,“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 8.下列对“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的理解,不 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数字海洋使人类以全新的方式观测海洋、获取信息,为人类深入地认识海洋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B.通过数字海洋建设,采用信息网格集成来处理观测数据,科学家实际掌握海洋变化 过程就能成为现实。 C.建设数字海洋适应了时代需要,通过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 成了海洋管理任务。 D.通过数字海洋建设所提供的有效手段,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更趋合理,从而保障 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C (建设数字海洋只是一个虚拟应对系统,是庞大的“海洋管理任务”中的一 部分,而不是终极完成庞大的“海洋管理任务”。)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之所以能对未来海洋场景进行预测、预现,与它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 示功能有关系。 B.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并不存在矛盾,因为数字海洋可提供科学的开发和保 护海洋的最佳方案。 C.海洋资源受海洋权益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我们 应当具有这种意识。 D.只有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有人类自身 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B(原文最后一段信息说“可以为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 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 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而非“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传【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 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 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 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 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 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 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 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 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 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 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 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译文: 孟德 传【宋】苏辙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 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 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 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 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 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 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 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 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 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 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 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 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 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 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
【解析】B (原文最后一段信息说“可以为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 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 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而非“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 三、文言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孟 德 传 【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 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 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 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 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 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 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 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 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 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 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 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译文: 孟 德 传 【宋】苏辙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 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 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 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 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 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 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 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 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 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 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 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 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 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 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
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 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书《孟德传》 后【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 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 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觚触,庶几其一惧,而儿 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译文 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 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 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 妇人白天把二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妇人很慌张地 沉进水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 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意料老虎 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 加的地方了吗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紙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解析】D(庶几:希望、企图的意思)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解析】C(A.叙述了孟德的内心思乡状况:B.前者是孟德的生活状况艰难,后者是孟 德介绍猛兽情况:D.前者介绍孟德的后来境况,后者是作者的评论感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解析】B(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 四、文言翻译、诗歌鉴赏和填空(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3分) 翻译:(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3分)
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 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书《孟德传》 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 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 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 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译文: 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 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 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 妇人白天把二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妇人很慌张地 沉进水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 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意料老虎 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 加的地方了吗?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解析】D (庶几:希望、企图的意思)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解析】C (A.叙述了孟德的内心思乡状况;B.前者是孟德的生活状况艰难,后者是孟 德介绍猛兽情况;D.前者介绍孟德的后来境况,后者是作者的评论感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解析】B (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 四、文言翻译、诗歌鉴赏和填空(24 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3 分) 翻译:(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3 分)
翻译: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4分) 翻译: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 了吧?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 张先 院声生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 句,并加以说明。(4分) 答: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 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 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 写,紧扣“西溪”二 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 波纹不起。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 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 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 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 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末联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 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 之处就在此。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 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 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 “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应该说 此诗“浮萍破处见山影”也一样精彩。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张先(990-1078)北宋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 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 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 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 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 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
翻译: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4 分) 翻译: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 了吧?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题西溪无相 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 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 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 句,并加以说明。(4 分) 答: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 分) 答: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 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 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 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 波纹不起。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 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 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 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 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末联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 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 之处就在此。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 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 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 “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应该说, 此诗“浮萍破处见山影”也一样精彩。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张先(990─1078)北宋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 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 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 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 巧。 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 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
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 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 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 《一丛花令》中有「沉思细想,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 为细腻生动。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诗歌在当代也享有盛名 其词含蓄项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里影响巨大,在词由小令向慢词 的过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正堂清末词家陈廷焯云:“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 堍此则为晏殊欧阳修、为温庭筠韦应物,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观柳永、为 苏轼辛弃疾、为周邦彦姜夔,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白 雨斋词话》培一)。《词学通论》中引吴梅评价云?“子野上结晏、欧之局,下开苏秦之垌, 在北宋诸家中适得其平,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蠊亦不似豪苏腻柳 规模既正,气格亦堤,非诸家能及也。”南宋中后期“醇项”派中姜夔的词受其影响极大。 《词柳辑评》中先著提到:“(子野)白描领手,为姜白石之先驱。”张先一生宠享富贵 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苠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燠燕忙”为其生活写照。 据传张先在八占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宠上,苏轼再度赋诗调侃:“十八新娘 尭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叠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15.填空,补充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① 还有《蜀 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②”。(郁乎苍苍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③”,还有《阿 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④”。(焚百家之言多于南亩之农夫) (3)雨果是19世纪⑤(国别)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悲惨世 界》《九三年》等。(法国) (4)我国现代小说中,祥林嫂、翠翠、方鸿渐依次是《祝福》《边城》 中的主人公。(《围城》)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书房的窗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 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 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 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 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 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 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 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 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 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浄,使 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
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 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 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 《一丛花令》中有「沉思细想,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 为细腻生动。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诗歌在当代也享有盛名。 其词含蓄项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里影响巨大,在词由小令向慢词 的过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正堂清末词家陈廷焯云:“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 堍此则为晏殊欧阳修 、为温庭筠韦应物 ,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 秦观柳永 、为 苏轼辛弃疾、为周邦彦姜夔,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白 雨斋词话》堷一)。《词学通论》中引吴梅评价云?“子野上结晏、欧之局,下开苏秦之堈, 在北宋诸家中适得其平,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蠊亦不似豪苏腻柳。 规模既正,气格亦堤,非诸家能及也。”南宋中后期“醇项”派中姜夔的词受其影响极大。 《词栁辑评》中先著提到:“(子野)白描领手,为姜白石之先驱。” 张先一生宠享富贵, 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苠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燠燕忙”为其生活写照。 据传张先在八占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宠上,苏轼再度赋诗调侃:“十八新娘 兠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叠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15.填空,补充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 分) (1)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 ① ”,还有《蜀 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② ”。(郁乎苍苍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 ③ ”,还有《阿 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 ④ ”。(焚百家之言 多于南亩之农夫) (3)雨果是 19 世纪 ⑤ (国别)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悲惨世 界》《九三年》等。(法国) (4)我国现代小说中,祥林嫂、翠翠、方鸿渐依次是《祝福》《边城》《 ⑥ 》 中的主人公。(《围城》)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书房的窗 子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 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 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 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 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 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 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 “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 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 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 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
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 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 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 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 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 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 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 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 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 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 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 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 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 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 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 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 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 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 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 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改) 【赏析】 杨振声(1890-1956)字金甫,又作今甫,山东蓬莱人。他的少年时代是在家乡度过的, 北方渔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四运动期间,他正在北京大学读书,是“新潮 社的主要骨干之一,曾因为火烧赵家楼、怒打章宗祥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与冯友兰、何 思源等人一同负笈美国,入哥仑比亚大学攻读心理学专业;学成回国后,先后在中山大学、 武汉大学、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罗家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他与朱自清一起筹办了 中文系,并担任系主任。20年代末,作为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人选,他离开清华,出任青 岛大学校长,与闻一多、梁实秋等人一道,给这所大学带去勃勃生机 杨振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曾发表在《新潮》《现代评论》《新 月》《大公报》《国闻周报》等刊物上。其中有《玉君》《渔家》《一个兵的家》《贞女》 《阿兰的母亲》《她的第一次的爱》《抛锚》《报复》和《荒岛上的故事》等。杨振声虽然 比胡适还大一岁,但是在《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可以看到,作为学生,他对自己的老师是非 常敬重的:他的小说《玉君》之所以获得较大成功,与胡适对他的鼓励和指导有关。 汪曾祺的老师是沈从文,沈从文的老师是杨振声,杨振声的老师是蔡元培 《书房的窗子》是一篇学者散文,处出透漏露出学者的情怀 本文题为“书房的窗子”,文章开篇却说“既无书房,又何从说到书房的窗子”,岂不 怪哉!原来,这书房,这书房的窗子,都只存在于作者的想像之中,这想像中的窗子又是怎 样的呢?南窗、东窗、西窗各有情致,作者却独偏好北窗,只因北窗光线清淡而隐约,能引
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 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 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 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 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 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 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 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 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 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 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 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 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 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 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 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 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 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 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 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2 年版,有删改) 【赏析】 杨振声(1890─1956)字金甫,又作今甫,山东蓬莱人。他的少年时代是在家乡度过的, 北方渔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四运动期间,他正在北京大学读书,是“新潮” 社的主要骨干之一,曾因为火烧赵家楼、怒打章宗祥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与冯友兰、何 思源等人一同负笈美国,入哥仑比亚大学攻读心理学专业;学成回国后,先后在中山大学、 武汉大学、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罗家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他与朱自清一起筹办了 中文系,并担任系主任。20 年代末,作为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人选,他离开清华,出任青 岛大学校长,与闻一多、梁实秋等人一道,给这所大学带去勃勃生机。 杨振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曾发表在《新潮》《现代评论》《新 月》《大公报》《国闻周报》等刊物上。其中有《玉君》《渔家》《一个兵的家》《贞女》 《阿兰的母亲》《她的第一次的爱》《抛锚》《报复》和《荒岛上的故事》等。杨振声虽然 比胡适还大一岁,但是在《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可以看到,作为学生,他对自己的老师是非 常敬重的;他的小说《玉君》之所以获得较大成功,与胡适对他的鼓励和指导有关。 汪曾祺的老师是沈从文,沈从文的老师是杨振声,杨振声的老师是蔡元培。 《书房的窗子》是一篇学者散文,处出透漏露出学者的情怀。 本文题为“书房的窗子”,文章开篇却说“既无书房,又何从说到书房的窗子”,岂不 怪哉!原来,这书房,这书房的窗子,都只存在于作者的想像之中,这想像中的窗子又是怎 样的呢?南窗、东窗、西窗各有情致,作者却独偏好北窗,只因北窗光线清淡而隐约,能引
人沉思,给人想像的空间,“我们想像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 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能让人产生独立的个性,而窗外的一行疏竹更平添了 几许灵性。而所有这些,都源于窗子能“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我喜欢冬日里的南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那清幽 的光辉映照着人的心灵,清爽、温适,满足感油然而生 你喜欢哪扇窗呢? 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答: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 象中北窗的景象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 简要赏析。(6分) 答: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 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 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或: 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 具有古典韵味。) 18.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 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5分) 答: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濛灵动。 ②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就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分) 答:①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 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 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 ③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六、语言运用(12分) 20.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 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 数不超过30字。(4分) 示例: 《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 (2)《荷花淀》中的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 答案示例 (1)(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 (2)(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家乡白洋淀,保卫了白洋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21.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 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4分)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 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
人沉思,给人想像的空间,“我们想像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 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能让人产生独立的个性,而窗外的一行疏竹更平添了 几许灵性。而所有这些,都源于窗子能“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我喜欢冬日里的南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那清幽 的光辉映照着人的心灵,清爽、温适,满足感油然而生。 你喜欢哪扇窗呢? 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 分) 答: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 象中北窗的景象。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 简要赏析。(6 分) 答: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 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 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或: 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 具有古典韵味。) 18.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 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5 分) 答: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濛灵动。 ②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就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 分) 答:①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 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 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 ③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六、语言运用(12 分) 20.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 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 数不超过 30 字。(4 分) 示例: 《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 (2)《荷花淀》中的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 答案示例: (1)(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 (2)(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家乡白洋淀,保卫了白洋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21.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 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 30 字。(4 分)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 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
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 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 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 列的地位。 答案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22.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 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4 分) 我喜欢的书名:《 理由: 答案示例: 我喜欢的书名:《献给母亲的歌》 理由: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 答案示例二 我喜欢的书名:《山河岁月欢乐颂》 理由:山河是祖国的代表,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 七、写作(60分) 23.请以《站在 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 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 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 列的地位。 答案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22.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 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4 分) 我喜欢的书名:《 》 理由: 答案示例: 我喜欢的书名:《献给母亲的歌》 理由: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 切。 答案示例二: 我喜欢的书名:《山河岁月欢乐颂》 理由:山河是祖国的代表,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 七、写作(60 分) 23.请以《站在___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60 分)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