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二十中2011—2012学年度上期高2013级半期 语文考试试卷 总分:150分时120分钟 、积累及运用(62分) (一)语言文字基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肖像(xio)B.洿池(w)C.俨然(yan)D.矫揉造作(rou) A.执拗(ni)B.太监(jan)C.宫绦(tao)D.悄无声息(qo) A.牺醴(ⅱ)B.巉岩(chan)C.嘲哳(zh)D.力能抗鼎(kang) A.倾轧(y)B.中绳( zhong)C.贾人(gu)D.徇私舞弊(xi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梦靥歆享护身符吃一堑,长一智 B.仓皇杜撰抠字眼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C.槁暴松弛水龙头言既出,驷马难追 D.宵柝杀戮名信片有志者事竞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社会问题,其实,如果大学生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 的架子,早一点进入市场或企业,而不去谋求机关,那么,就业也许就不那么难了 在北京奥运会来临之前,“藏独”恐怖分子,一直叫嚣“藏独”,危言危行,制造恐怖 事件,遭到了许多国家的质疑和反对。 ℃.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 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网络的优势无所不至,微机将于本周四网上直播该公司的2010年度第二季度投资者 财政报告会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扔未得到制止。 B.这次地名普査工作的中心内容是补漏、改错、更新,也就是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 地名,更新过时地名。 C.旧北京城经元明两代的建造经营,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城设计的基础上,最后完成 的杰作 D.我哪里会想到,出版一本译作需要那么多人的努力才能面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被视为 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长期以来,极光的成因机理未能得到满意的解释。在相当长的
一、积累及运用(62 分) (一)语言文字基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肖.像(xiào) B.洿.池(wū) C.俨.然(yǎn) D.矫揉.造作(róu) A.执拗.(niù) B.太监.(jiān) C.宫绦.(tāo) D.悄.无声息(qiǎo) A.牺醴.(lǐ) B.巉.岩(chán) C.嘲哳.(zhā) D.力能抗.鼎(káng) A.倾轧.(yà) B.中.绳(zhòng) C.贾.人(gǔ) D.徇.私舞弊(xú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梦靥 歆享 护身符 吃一堑,长一智 B.仓皇 杜撰 抠字眼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C.槁暴 松弛 水龙头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宵柝 杀戮 名信片 有志者事竟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社会问题,其实,如果大学生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 .......” 的架子,早一点进入市场或企业,而不去谋求机关,那么,就业也许就不那么难了。 B.在北京奥运会来临之前,“藏独”恐怖分子,一直叫嚣“藏独”,危言危行 ....,制造恐怖 事件,遭到了许多国家的质疑和反对。 C.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 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D.网络的优势无所不至 ....,微机将于本周四网上直播该公司的 2010 年度第二季度投资者 财政报告会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扔未得到制止。 B.这次地名普查工作的中心内容是补漏、改错、更新,也就是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 地名,更新过时地名。 C.旧北京城经元明两代的建造经营,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城设计的基础上,最后完成 的杰作。 D.我哪里会想到,出版一本译作需要那么多人的努力才能面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 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被视为 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长期以来,极光的成因机理未能得到满意的解释。在相当长的
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 面燃起的大火,因为北极区临近地球的边缘,所以能看到这种大火。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光 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 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众说纷纭,直到20世纪60年代,将地 面观测结果与卫星和火箭测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极光的物理性描述。 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 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 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 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产生极光,这已被实际观察的事实所证明。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 做磁层。磁层好似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 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象 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 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 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 产生并形成一个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 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极光不仅是个光学现象,还是个无线电现象,可以用雷达进行探测研究,它还会辐射 出某些无线电波。有人还说,极光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以及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 极光还可以影响到气候,影响到生物学过程。当然,极光也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解开的谜 5.有关“极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极光这种特殊的光是一种高空大气现象,人们逐步能够解说此现象的成因机理。 B.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便产生了极光 C.极光的形成需要大气、磁场和太阳风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D.极光的形成与电视屏幕图像显示有着相似的过程和结果 对极光形成的原理,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被进入地磁极区高空大气层的电子束激发而发光 B.太阳喷发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被磁场汇集成束而从大气层显现出来 C.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从而形成极光 D.由太阳风粒子流形成的电子東受到电磁铁的作用而显示极光图象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用雷达进行探测研究可以在较短时期内解释极光的辐射现象。 B.人们已经认识到,极光对许多实用工程项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与弊
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 面燃起的大火,因为北极区临近地球的边缘,所以能看到这种大火。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光 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 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众说纷纭,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将地 面观测结果与卫星和火箭测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极光的物理性描述。 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 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 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 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产生极光,这已被实际观察的事实所证明。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 做磁层。磁层好似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 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象。 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 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 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 产生并形成一个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 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极光不仅是个光学现象,还是个无线电现象,可以用雷达进行探测研究,它还会辐射 出某些无线电波。有人还说,极光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以及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 极光还可以影响到气候,影响到生物学过程。当然,极光也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解开的谜。 5.有关“极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极光这种特殊的光是一种高空大气现象,人们逐步能够解说此现象的成因机理。 B.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便产生了极光。 C.极光的形成需要大气、磁场和太阳风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D.极光的形成与电视屏幕图像显示有着相似的过程和结果。 6.对极光形成的原理,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被进入地磁极区高空大气层的电子束激发而发光。 B.太阳喷发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被磁场汇集成束而从大气层显现出来。 C.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从而形成极光。 D.由太阳风粒子流形成的电子束受到电磁铁的作用而显示极光图象。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用雷达进行探测研究可以在较短时期内解释极光的辐射现象。 B.人们已经认识到,极光对许多实用工程项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与弊
C.极光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与极光对气候、生物学过程等方面都有影响相关。 D.揭开极光发出声音的谜底已经得到科学界人士的重视,不远的将来就会真相大白。 (三)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8-10题。(19分)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候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事,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 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展 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俣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 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 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诸侯将谋救燕 谋:谋划 B.我后,后来其苏苏:新生 C.诛其君而吊其民 吊:哀悼 D.系累其子弟 系:囚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谋于燕众 如之何其可也? 寡人之于国也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置群而后去之 奚为后我 吞二周而亡诸侯 身死人乎,为天下笑者,何也?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 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 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 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做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11.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3分) 译文 (2)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
C.极光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与极光对气候、生物学过程等方面都有影响相关。 D.揭开极光发出声音的谜底已经得到科学界人士的重视,不远的将来就会真相大白。 (三)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 8~10 题。(19 分)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候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事,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 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展 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傒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 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 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诸侯将谋.救燕 谋:谋划 B.傒我后,后来其苏. 苏:新生 C.诛其君而吊.其民 吊:哀悼 D.系.累其子弟 系:囚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谋于.燕众 如之何其.可也? 寡人之于.国也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置群而.后去之 奚为.后我 吞二周而.亡诸侯 身死人乎,为.天下笑者,何也?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 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 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 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做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11.翻译下列句子。(10 分) (1)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3 分) 译文: (2)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 分) A. B. C. D.
译文 将下列《师说》中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分) 译 (四)语言实际运用(12分) 12.阅读下面唐代颜真卿的《劝学》诗,完成题目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同是“劝学”,这首诗与课文的立论角度有何不同?试分别加以概括。(6分) 13.下面是一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 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6分) (五)名篇名句(10分) 1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无以至千里 《苟子·劝学》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苟子·劝学》 (4)《过秦论》中作者阐述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 (5)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6)《红楼梦》作者是 这部著作被誉为“ 、阅读与鉴赏(2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5~16题(8分) 横塘夜泊 (清)释宗渭 偶为看出山,孤舟向晚亭
译文: 将下列《师说》中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 分) 译文: (四)语言实际运用(12 分) 12.阅读下面唐代颜真卿的《劝学》诗,完成题目。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同是“劝学”,这首诗与课文的立论角度有何不同?试分别加以概括。(6 分) 答: 13.下面是一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 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6 分) 答: (五)名篇名句(10 分) 1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1)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无以至千里。 ——《苟子·劝学》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苟子·劝学》 (4)《过秦论》中作者阐述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 。 (5)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 (6)《红楼梦》作者是 ,这部著作被誉为“ ”。 二、阅读与鉴赏(28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15~16 题(8 分) 横塘夜泊 (清)释宗渭 偶为看出山,孤舟向晚亭
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欤融残雪,春潭欲乱星。 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15.简析诗中“逗”的妙处。(4分) 16.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20分) 橡胶树 傅天琳 (1)云南,我神往中的植物园。 (2)我们的车出发了,从思茅开往版纳。有着充沛的阳光和雨水,我熟悉的竹,在四 川清清秀秀,仙袂飘飘宛如村姑,在这儿却气宇轩昂 (3)一排树转过身来,小腿扎着绷带,整整齐齐,列队向我。皮肤灰白相间,浸出病 的斑迹,几粒绿粉,薄薄洒在树尖—一是橡胶树!我狱猝然一惊。 (4)它怎么长得像这个样子?这彻底的奉献者,在众多姐妹的簇拥中,它显得太可怜 太寒碜了。 5)油棕的据齿多棱,叶隙洒下碎金:槟榔树踮起光洁而修长的腿,翩翩旋转16岁的 花蕾:还有叶子花粉红胭红血红,金瀑垂悬,烂漫得要死。我进入我神往的圣地了,我愉悦 我清新,我的目光绚丽多姿。可是,那小腿扎着绷带列队向我的树呢?道旁的仪仗队没有它 公园的歌舞队没有它,而在我的意识里,挥也挥不去它。 (6)我没有看见刀,却看见了刀的痕迹;没有看见血,却看见血痂结满忧郁:看见被 辱者的悲哀,如落叶一片片趴进草丛,等待黎明。树怕剥皮,人怕伤心,我痛,压抑的痛, 受伤的橡胶树,它知道痛吗? (7)虽然一路美景蓬勃,蔷薇和蕉叶的体香再次搔我。蕨和藤和各种小灌木的柔腕再 次缠我,我仍然在自己制造的苍凉气氛中,想象乘坐的小车是一种逃亡。 (8)我是否能逃出悲剧寻到另一片乐土圣地昵? (9)眼前,勐海县的落日红得透亮。忽然一大群橡胶树涌来,可谓千军万马,可谓雷 霆万钧,绿色兵团占领了一座又一座双峰。那浩浩荡荡的独脚绑腿,那重重叠叠的悲壮神色, 那苍翠的呐喊响彻了一条亚热带。比起来,那些槟榔那些油棕,虽然到处都是,也只能算着 散兵游勇了 (10)我走进树。我看见伤痕下的白线了,在流动,流进一只碗里。是血,是乳,我分 不清楚:;是忍耐,是宽容,我分不清楚。橡胶树,我在你的血和乳里,忍耐和宽容里痛哭! (11)我还想说点什么,一个转弯,橡胶树又一掌推我至300米之外,在迎风的山口
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欤融残雪,春潭欲乱星。 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15.简析诗中“逗”的妙处。(4 分) 答: 16.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18 题。(20 分) 橡胶树 傅天琳 (1)云南,我神往中的植物园。 (2)我们的车出发了,从思茅开往版纳。有着充沛的阳光和雨水,我熟悉的竹,在四 川清清秀秀,仙袂飘飘宛如村姑,在这儿却气宇轩昂。 (3)一排树转过身来,小腿扎着绷带,整整齐齐,列队向我。皮肤灰白相间,浸出病 的斑迹,几粒绿粉,薄薄洒在树尖——是橡胶树!我狱猝然一惊。 (4)它怎么长得像这个样子?这彻底的奉献者,在众多姐妹的簇拥中,它显得太可怜 太寒碜了。 (5)油棕的据齿多棱,叶隙洒下碎金;槟榔树踮起光洁而修长的腿,翩翩旋转 16 岁的 花蕾;还有叶子花粉红胭红血红,金瀑垂悬,烂漫得要死。我进入我神往的圣地了,我愉悦 我清新,我的目光绚丽多姿。可是,那小腿扎着绷带列队向我的树呢?道旁的仪仗队没有它, 公园的歌舞队没有它,而在我的意识里,挥也挥不去它。 (6)我没有看见刀,却看见了刀的痕迹;没有看见血,却看见血痂结满忧郁;看见被 辱者的悲哀,如落叶一片片趴进草丛,等待黎明。树怕剥皮,人怕伤心,我痛,压抑的痛, 受伤的橡胶树,它知道痛吗? (7)虽然一路美景蓬勃,蔷薇和蕉叶的体香再次搔我。蕨和藤和各种小灌木的柔腕再 次缠我,我仍然在自己制造的苍凉气氛中,想象乘坐的小车是一种逃亡。 (8)我是否能逃出悲剧寻到另一片乐土圣地呢? (9)眼前,勐海县的落日红得透亮。忽然一大群橡胶树涌来,可谓千军万马,可谓雷 霆万钧,绿色兵团占领了一座又一座双峰。那浩浩荡荡的独脚绑腿,那重重叠叠的悲壮神色, 那苍翠的呐喊响彻了一条亚热带。比起来,那些槟榔那些油棕,虽然到处都是,也只能算着 散兵游勇了。 (10)我走进树。我看见伤痕下的白线了,在流动,流进一只碗里。是血,是乳,我分 不清楚;是忍耐,是宽容,我分不清楚。橡胶树,我在你的血和乳里,忍耐和宽容里痛哭! (11)我还想说点什么,一个转弯,橡胶树又一掌推我至 300 米之外,在迎风的山口
赠我一幅匍匐而不倒地的群体雕像。再看那些叶子,绿色四溅得噼噼啪啪,汪洋而慷慨,显 示风的滚动。我不再可怜橡胶树了,不是不再,是不敢,不配。人不及它。人的悲痛没有它 深,却又喊又叫:人的意志没有它坚挺,却又夸又闹。人可以利用权力和阴谋随随便便践踏 个人,可是,人不敢,不敢轻视一棵橡胶树。 (12)整整一生都受着伤害的橡胶树啊,自己为自己擦干血迹,自己为自己打好绷带, 然后,自己站起来,从容不迫,奔赴自己的厄运。在这个世界上,唯悲痛是生存的条件和力 量,力量转入内心,内心海阔天空。 (13)它活得上好。它似乎在说:你可以剐,我可以生:你可以再剐,我可以再生 (14)他说得极轻,极柔,似有似无。而我听见了。我再也无法将自己从橡胶树上剥开, 我的皮肤我的血液我的气息,我的葱茏的头发,我的汪洋恣肆的叶绿素。我与橡胶树已成为 两个自我,互相关照互相审视。我真实地清晰地看见了自己,比较满意。当韧性的根扎进生 命底层,沿着灰白斑斑的树干上升到叶片,我真正地触摸到了自己的圣地,自己的宗教,自 己的佛。 (15)“橡胶树,像打满绷带的士兵。”我曾对一个人说 (16)“橡胶树,像斜挂绶带的将军。”我再次对一个人说 (有删改) 17.作者在文中赞扬了橡胶树哪些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点简要概括。(6分) 18.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8分) (1)文中第⑧段“我是否能逃出悲剧寻到另一片乐土圣地呢?”一句中的“悲剧”具体指 什么?(3分) (2)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作答。(5分) 19.文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唯悲痛是生存的条件和力量,力量转入内心,内心海阔天空。” 请结合文意,联系现实,理解这句话的含意。(6分) 、表达与交流(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
赠我一幅匍匐而不倒地的群体雕像。再看那些叶子,绿色四溅得噼噼啪啪,汪洋而慷慨,显 示风的滚动。我不再可怜橡胶树了,不是不再,是不敢,不配。人不及它。人的悲痛没有它 深,却又喊又叫;人的意志没有它坚挺,却又夸又闹。人可以利用权力和阴谋随随便便践踏 一个人,可是,人不敢,不敢轻视一棵橡胶树。 (12)整整一生都受着伤害的橡胶树啊,自己为自己擦干血迹,自己为自己打好绷带, 然后,自己站起来,从容不迫,奔赴自己的厄运。在这个世界上,唯悲痛是生存的条件和力 量,力量转入内心,内心海阔天空。 (13)它活得上好。它似乎在说:你可以剐,我可以生;你可以再剐,我可以再生。 (14)他说得极轻,极柔,似有似无。而我听见了。我再也无法将自己从橡胶树上剥开, 我的皮肤我的血液我的气息,我的葱茏的头发,我的汪洋恣肆的叶绿素。我与橡胶树已成为 两个自我,互相关照互相审视。我真实地清晰地看见了自己,比较满意。当韧性的根扎进生 命底层,沿着灰白斑斑的树干上升到叶片,我真正地触摸到了自己的圣地,自己的宗教,自 己的佛。 (15) “橡胶树,像打满绷带的士兵。”我曾对一个人说。 (16)““橡胶树,像斜挂绶带的将军。”我再次对一个人说。 (有删改) 17.作者在文中赞扬了橡胶树哪些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点简要概括。(6 分) 答: 18.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8 分) (1)文中第⑧段“我是否能逃出悲剧寻到另一片乐土圣地呢?”一句中的“悲剧”具体指 什么?(3 分) 答: (2)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作答。(5 分) 答: 19.文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唯悲痛是生存的条件和力量,力量转入内心,内心海阔天空。” 请结合文意 ....,联系现实,理解这句话的含意。(6 分) 答: 三、表达与交流(6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
木绵,不借助橡树的高枝炫耀自己,而以红硕的花朵,挺拔的身躯展现自己的丰姿。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归纳一个中心论点,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 议论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成都二十中20112012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高2013级语文答案 (62分) (一)(12分) 1、A(B C. ging xun) 2、c〔A.魔 C.明 3、A〔A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恃某一外部条件忧越而不思主观努,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B.讲正直 的话,做正直的事,不合语境: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 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即然深谷“怪石峥嵘,溪流端急地,无路可通”,何来关口?显然 使用不当。D、没有不干的事〔多指千坏事〕 4、B〔A缺主语,去掉“对于”,C缺谓语,“是”,D句式杂樑,去掉“出版”或“才能面世” (二)(9分) 5、B(产生极光还必须具备高速带电粒子流) 6、D(是磁层中的电场和磁场的作用) 7、C(A、从原文中无法推断出“较短时间”和“辐射现象”的说法,B不能从原文中的“影响”推断出“利 与弊”两个方面,D原文说“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解开的谜”,所以说“真相大白”推断武断) (三)(9分) 8、C(慰问) 9、C(承接连词,然后A、介词,相当于,与,同、跟:介,表对象,对于,B,副词,表疑问,怎么:副 词,表大概,D、介词为了,为:介词,表被动) 10、A(B、燕王虐待百姓,大王(齐宣王)去征伐他,百姓都以为大王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所以才“食壶浆以迎王师,这是孟子回答齐宣 C齐国虽疆土扩大,但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
木绵,不借助橡树的高枝炫耀自己,而以红硕的花朵,挺拔的身躯展现自己的丰姿。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归纳一个中心论点,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一篇 议论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成都二十中 2011~2012 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高 2013 级语文答案 一、(62 分) (一)(12 分) (二)(9 分) 5、B(产生极光还必须具备高速带电粒子流) 6、D(是磁层中的电场和磁场的作用) 7、C(A、从原文中无法推断出“较短时间”和“辐射现象”的说法,B 不能从原文中的“影响”推断出“利 与弊”两个方面,D 原文说“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解开的谜”,所以说“真相大白”推断武断) (三)(9 分) 8、C(慰问) 9、C(承接连词,然后 A、介词,相当于,与,同、跟;介,表对象,对于,B,副词,表疑问,怎么;副 词,表大概,D、介词为了,为;介词,表被动) 10、A(B、燕王虐待百姓,大王(齐宣王)去征伐他,百姓都以为大王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所以才“食壶浆以迎王师,这是孟子回答齐宣王的话。C 齐国虽疆土扩大,但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
的诸候要出兵攻打齐国。而不是不用担心诸候的反映。D、天下人由于信任商汤,商汤军队每到一地一切秩 序正常,杀暴君,慰问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 11、(1)有很多诸候将要谋划攻打我,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给分点:何以,待) (2)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 队。(给分点:状后置,食壶浆,以) (3)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给孩子们(或他们)文字(或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其中(或那些) 的文句(或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老师)(给 分点:是……不是,或……不是……,之,所谓) (四)(12分) 12、这首诗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课 文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或勉厣)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 自身的行为修养。 13、示例一:人家雷锋挤的是时间,用来学习、专研、工作,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示例二 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已!或不要去做不文明、礼貌、缺乏修养的事〕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故)不积跬步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揭竿为旗赢粮而景从 6)曹雪芹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二、(28分) (一)15、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渔火(光)与青烟相互逗趣,表现了它们相映而跳动升腾的情 态,把渔火写活了,(或赋予渔火以人的情趣)给“孤舟”飘荡的诗人带来温暖的情趣。(3分) 16、采用了衬托(反衬)的表现手法,以声衬静,以清脆笛声衬托(反衬)夜空的宁静(或:那忽然传来 的划破夜空的清脆笛声),(2分)从而引发了正沉浸在横塘美景中的诗人的思绪(或使诗人思绪活跃或诗 的意味无穷)(2分) 17、①彻底的奉献精神,②忍耐、宽容(或慷慨),③坚韧(或坚挺、忍性),④从容不迫(8分) 8、(1)悲剧是指橡胶树满身刀痕,结满血痂的悲哀(或悲惨或令人同情、伤感)的生存状态(或现状或 现实处境)(3分)
的诸候要出兵攻打齐国。而不是不用担心诸候的反映。D、天下人由于信任商汤,商汤军队每到一地一切秩 序正常,杀暴君,慰问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 11、(1)有很多诸候将要谋划攻打我,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给分点:何以,待) (2)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 队。(给分点:状后置,食壶浆,以) (3)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给孩子们(或他们)文字(或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其中(或那些) 的文句(或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老师)(给 分点:是……不是,或……不是……,之,所谓) (四)(12 分) 12、这首诗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课 文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或勉厣)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 自身的行为修养。 二、(28 分) (一)15、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渔火(光)与青烟相互逗趣,表现了它们相映而跳动升腾的情 态,把渔火写活了,(或赋予渔火以人的情趣)给“孤舟”飘荡的诗人带来温暖的情趣。(3 分) 16、采用了衬托(反衬)的表现手法,以声衬静,以清脆笛声衬托(反衬)夜空的宁静(或:那忽然传来 的划破夜空的清脆笛声),(2 分)从而引发了正沉浸在横塘美景中的诗人的思绪(或使诗人思绪活跃或诗 的意味无穷)(2 分) 17、①彻底的奉献精神,②忍耐、宽容(或慷慨),③坚韧(或坚挺、忍性),④从容不迫(8 分) 18、(1)悲剧是指橡胶树满身刀痕,结满血痂的悲哀(或悲惨或令人同情、伤感)的生存状态(或现状或 现实处境)(3 分)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分)由上文抒写面对橡胶树悲剧形象时的悲痛和压抑,过渡到下文时橡胶树 的敬佩和赞美。(4分) 19、悲痛在生活中不可避免,(1分)我们要把悲痛转化为顽强的生命力(或力量),(或经历悲痛的人内心 更坚强)(2分)乐观、宽容、坚韧的生活(2分),这样我们的内心是无比宽广的。(1分 文言文译文 齐人攻打燕国,吞并了它。各国诸侯谋划着救助燕国。齐意说:“有很多诸侯将要谋划攻打我,该 怎么对付他们呢?”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见方的土地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 土地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夷就埋 怨:向南征伐,北狄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 人民企盼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汤的军队到了一地)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 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上(又)说:‘等 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现在,燕王虐待百姓,大王去征伐他,頁姓都以为您会把他 们从水送火中揉救来,所以明美感了饭:用瓦藏装了水浆,迎接太的练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 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 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 被抓的老人孩子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 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 分)由上文抒写面对橡胶树悲剧形象时的悲痛和压抑,过渡到下文时橡胶树 的敬佩和赞美。(4 分) 19、悲痛在生活中不可避免,(1 分)我们要把悲痛转化为顽强的生命力(或力量),(或经历悲痛的人内心 更坚强)(2 分)乐观、宽容、坚韧的生活(2 分),这样我们的内心是无比宽广的。(1 分) 文言文译文: 齐人攻打燕国,吞并了它。各国诸侯谋划..着救助燕国。齐宣王说:“有很多诸侯将要谋划攻打我,该 怎么对付他们呢?”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见方的土地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 土地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夷就埋 怨;向南征伐,北狄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 人民企盼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汤的军队到了一地)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 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上(又)说:‘等 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现在,燕王虐待百姓,大王去征伐他,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 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 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 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 被抓的老人孩子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 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