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 定是盲人摸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 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 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 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 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 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 后呢”这个问题。 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而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 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 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 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 系 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 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 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 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 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 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 变的很有限。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 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业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 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 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 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 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 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摘编自郭青生《化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较文明研究需处理好整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的关系,一般而音,先关注整体再 研究个体 B.比较文明研究即使前提正当,也未必能得出有益的结论,因为比较文明研究受 伦理约束。 C.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 自己的彩陶。 D.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 的主要意义
四川省成都 2019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 定是盲人摸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 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 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 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 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 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 后呢”这个问题。 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而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 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 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 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 系。 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 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 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 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 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 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 变的很有限。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 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业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 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 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 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 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 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摘编自郭青生《化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比较文明研究需处理好整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的关系,一般而音,先关注整体再 研究个体。 B.比较文明研究即使前提正当,也未必能得出有益的结论,因为比较文明研究受 伦理约束。 C.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 自己的彩陶。 D.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 的主要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让读者全面认知比较文明,文章从多个维度全方位进行论述,层次清晰 B.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手法,以突出比较文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差异和联系 C.文章多用具体的实例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比较文明的理解 D.文章通过对微观文明比较两个范畴的阐释,论述了两个范畴不同的价值和意 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増强文化 自信。 B.要理解某一文明就不能脱离世界维度,这样才能对它理解得更加完整、更接近 真实。 C.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 价值。 D.比较文明无需关注文明是否进步与落后,这是时代和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所决 定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韩美林,写下一部现代《天书》 朱东君 北京的韩美林艺术馆里,有一幅书法作品占据了整面墙,足有3层楼髙。其上错 落排列的,字非字,画非画,更像一个个神秘的象形符号。“这就是‘天书 都是形、音、义不全的光秦文字。韩美林老师花了三四十年时间,从全国各地的 古陶厂、博物馆、古迹、古墓、古书上收集来的。”艺术馆讲解员说。开始,韩 美林只是觉得这些文字字形好看,希望“看它形,养我画”。“上世纪80年代, 韩老师在香港遇到启功先生,启功先生看到这个本子,觉得特别震撼,他鼓励韩 老师一定要把这些字集结成册,拿出来让所有人去看、去传承。”讲解员说。 没想到这个收集的过程漫长而艰辛,把它们都以艺术的手法在宣纸上表现出来, 又极其枯燥。讲解员说,“他带着写好的作品向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请教,季老 也不认识这些字,便说,就叫‘天书’吧。”当时已缠绵病榻的季羡林,还为韩 美林题写了书名。2008年,《天书》上册出版,收录了差不多1.5万例古汉字 字形。在韩美林看来,“天书”是“中华古文化给艺术一点‘提炼’,和‘概括 的启示,撼人精魂”。他出版《天书》不是要给古文字学者做研究,而是希望普 通人能感受到视觉上舒服的美。 农历猴年,中央电视台发布了春晚吉祥物“康康”,一只四肢呆板、红黄绿配色 的3D猴子,马上被网友调侃为“猴赛雷”,将韩美林完全置于负面舆论中。说 起这个,韩美林倒是一下子乐了。他让助手翻出“猴赛雷”的设计原稿,“你看 看,我们原来设计的小猴,漂亮吧?多好玩啊!”果真,这小猴圆滚滚的,萌萌 的,脸上水墨感的红绿色与皮毛的黑色非常和谐。“中央电视台找了个学生做成 3D猴子,说是我设计的,大家把我骂得厉害!如果用我的原稿,全国人民不会 骂‘猴赛雷’吧?”我们对这只萌猴爱不释手。“那您现在还生气吗?”“不生 气,随他去。” 韩美林常说:“我的创作绝对没有重复。”他指着墙上的蓝印花布说:“你可能 都不相信,我在南通一天半,设计了47个花色。”创作的速度和数量背后,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为了让读者全面认知比较文明,文章从多个维度全方位进行论述,层次清晰。 B.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手法,以突出比较文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差异和联系。 C.文章多用具体的实例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比较文明的理解。 D.文章通过对微观文明比较两个范畴的阐释,论述了两个范畴不同的价值和意 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 自信。 B.要理解某一文明就不能脱离世界维度,这样才能对它理解得更加完整、更接近 真实。 C.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 价值。 D.比较文明无需关注文明是否进步与落后,这是时代和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所决 定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韩美林,写下一部现代《天书》 朱东君 北京的韩美林艺术馆里,有一幅书法作品占据了整面墙,足有 3 层楼高。其上错 落排列的,字非字,画非画,更像一个个神秘的象形符号。“这就是‘天书’, 都是形、音、义不全的光秦文字。韩美林老师花了三四十年时间,从全国各地的 古陶厂、博物馆、古迹、古墓、古书上收集来的。”艺术馆讲解员说。开始,韩 美林只是觉得这些文字字形好看,希望“看它形,养我画”。“上世纪 80 年代, 韩老师在香港遇到启功先生,启功先生看到这个本子,觉得特别震撼,他鼓励韩 老师一定要把这些字集结成册,拿出来让所有人去看、去传承。”讲解员说。 没想到这个收集的过程漫长而艰辛,把它们都以艺术的手法在宣纸上表现出来, 又极其枯燥。讲解员说,“他带着写好的作品向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请教,季老 也不认识这些字,便说,就叫‘天书’吧。”当时已缠绵病榻的季羡林,还为韩 美林题写了书名。2008 年,《天书》上册出版,收录了差不多 1.5 万例古汉字 字形。在韩美林看来,“天书”是“中华古文化给艺术一点‘提炼’,和‘概括’ 的启示,撼人精魂”。他出版《天书》不是要给古文字学者做研究,而是希望普 通人能感受到视觉上舒服的美。 农历猴年,中央电视台发布了春晚吉祥物“康康”,一只四肢呆板、红黄绿配色 的 3D 猴子,马上被网友调侃为“猴赛雷”,将韩美林完全置于负面舆论中。说 起这个,韩美林倒是一下子乐了。他让助手翻出“猴赛雷”的设计原稿,“你看 看,我们原来设计的小猴,漂亮吧?多好玩啊!”果真,这小猴圆滚滚的,萌萌 的,脸上水墨感的红绿色与皮毛的黑色非常和谐。“中央电视台找了个学生做成 3D 猴子,说是我设计的,大家把我骂得厉害!如果用我的原稿,全国人民不会 骂‘猴赛雷’吧?”我们对这只萌猴爱不释手。“那您现在还生气吗?”“不生 气,随他去。” 韩美林常说:“我的创作绝对没有重复。”他指着墙上的蓝印花布说:“你可能 都不相信,我在南通一天半,设计了 47 个花色。”创作的速度和数量背后,是
天赋、更是勤奋。“我一天能工作18个小时。”他说。聊起自己的作品,韩美 林的眼睛越来越亮,聊到兴起:“走,我带你们看我的构思本。”在工作台尽头, 堆着58本大开本的册子。 韩美林一辈子都是“画疯子”。他小时候偶然从家旁边的土地庙里摸到几本古 书,就迷上了篆宇,用刀在石头上、木头上刻,刻得满手都是血口子。1949年 13岁的韩美林参了军,被分到烈士纪念塔建塔委员会的浮雕组,给艺术家们当 通讯员。一天,书法家陈树亮看到了韩美林满桌子的篆文,很是赞赏,韩美林得 到了莫大的鼓励。此后更是画疯了。1955年,仅读过3个月初中的韩美林考入 中央美水学院。因为备考用功过度,考完后他的眼睛竟假盲了8天。直到年事 高,每当灵感来了,韩美林还是可以白天连着黑夜画下去,经常画到进医院。准 备《天书》出版的时候,他在短短几个月里,挥毫写下1万多个古文字。高强度 的工作让他大拇指和食指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手指关节发炎,裏满纱布。 老友冯骥才评价说:“他每一次投入都是大战 眼下,韩美林仍然在战斗。“八十大展”即将开幕,他要用中国国家博物馆满满 8个展厅的作品,为自己庆生。等“八十大展”结束了,他也不会放慢脚步,因 为全情的、艺术的“战斗”,已经成为他生命的常态。 (摘编自《环球人物》 相关链接 ①韩关林,福娃之父。这位年近八旬的艺术大师,是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天才 造型艺术家。韩美林设计了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癸亥年》猪票,设计了第四轮 生肖邮票中的《丁酉年》鸡票。他的作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摘自郑心仪《时隔33年,他再次成为生肖邮票的设计师》 ②我教育学生就三点:第一做人,第二有生存本领,第三要对世界有所贡献。我 有过一个硕士生,愣是3年都没见到她。后来她要考博士,竟然还敢要我签字 我发火了,坚决不签,根本不承认她是我的硕士生。后来我定下一条规矩,没有 2/3的时间在听我的课,我最后绝对不签字。我不能培养出“水货”让全世界笑 话 (摘自许陈静《八十功名尘与土》)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美林用时多年,走遍全国收录先秦古文字,支撑他的动力之一是“看它形, 养我画” B.韩美林是一个“画疯子”,备考时眼睛假盲,年事已高经常画到进医院都证明 了这一点 C.韩美林乐观豁达,面对网友调侃的“猴赛雷”事件,他却不生气,不在意,淡 然处之。 D.韩美林设计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和生肖邮票,体现出他的作品民族特 色鲜明。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友冯骥才评价韩美林说“他每一次投入都是大战”,作者认为“战斗”已经 成为韩美林生命的常态,都表现了韩美林不服老的战斗精神。 B.启功鼓励韩美林一定要把古文字集结成册,季羡林将之命名为“天书”,还为 韩美林题写了书名,这体现出两位大师对先秦古文字的喜爱 C.韩美林拒绝为3年没见过面的研究生考博士签字,根本不承认这个学生,说明 他在育人方面严谨认真,坚守原则,有使命感和荣誉感
天赋、更是勤奋。“我一天能工作 18 个小时。”他说。聊起自己的作品,韩美 林的眼睛越来越亮,聊到兴起:“走,我带你们看我的构思本。”在工作台尽头, 堆着 58 本大开本的册子。 韩美林一辈子都是“画疯子”。他小时候偶然从家旁边的土地庙里摸到几本古 书,就迷上了篆宇,用刀在石头上、木头上刻,刻得满手都是血口子。1949 年, 13 岁的韩美林参了军,被分到烈士纪念塔建塔委员会的浮雕组,给艺术家们当 通讯员。一天,书法家陈树亮看到了韩美林满桌子的篆文,很是赞赏,韩美林得 到了莫大的鼓励。此后更是画疯了。1955 年,仅读过 3 个月初中的韩美林考入 中央美水学院。因为备考用功过度,考完后他的眼睛竟假盲了 8 天。直到年事已 高,每当灵感来了,韩美林还是可以白天连着黑夜画下去,经常画到进医院。准 备《天书》出版的时候,他在短短几个月里,挥毫写下 1 万多个古文字。高强度 的工作让他大拇指和食指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手指关节发炎,裏满纱布。 老友冯骥才评价说:“他每一次投入都是大战。” 眼下,韩美林仍然在战斗。“八十大展”即将开幕,他要用中国国家博物馆满满 8 个展厅的作品,为自己庆生。等“八十大展”结束了,他也不会放慢脚步,因 为全情的、艺术的“战斗”,已经成为他生命的常态。 (摘编自《环球人物》) 相关链接: ①韩关林,福娃之父。这位年近八旬的艺术大师,是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天才 造型艺术家。韩美林设计了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癸亥年》猪票,设计了第四轮 生肖邮票中的《丁酉年》鸡票。他的作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摘自郑心仪《时隔 33 年,他再次成为生肖邮票的设计师》) ②我教育学生就三点:第一做人,第二有生存本领,第三要对世界有所贡献。我 有过一个硕士生,愣是 3 年都没见到她。后来她要考博士,竟然还敢要我签字。 我发火了,坚决不签,根本不承认她是我的硕士生。后来我定下一条规矩,没有 2/3 的时间在听我的课,我最后绝对不签字。我不能培养出“水货”让全世界笑 话。 (摘自许陈静《八十功名尘与土》)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韩美林用时多年,走遍全国收录先秦古文字,支撑他的动力之一是“看它形, 养我画”。 B.韩美林是一个“画疯子”,备考时眼睛假盲,年事已高经常画到进医院都证明 了这一点。 C.韩美林乐观豁达,面对网友调侃的“猴赛雷”事件,他却不生气,不在意,淡 然处之。 D.韩美林设计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和生肖邮票,体现出他的作品民族特 色鲜明。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老友冯骥才评价韩美林说“他每一次投入都是大战”,作者认为“战斗”已经 成为韩美林生命的常态,都表现了韩美林不服老的战斗精神。 B.启功鼓励韩美林一定要把古文字集结成册,季羡林将之命名为“天书”,还为 韩美林题写了书名,这体现出两位大师对先秦古文字的喜爱。 C.韩美林拒绝为 3 年没见过面的研究生考博士签字,根本不承认这个学生,说明 他在育人方面严谨认真,坚守原则,有使命感和荣誉感
D.韩美林热爱创新,他的创作绝对没有重复,他在南通一天半设计了47个花色, 他一天工作18个小时,在工作台堆着58本大开本的册子就是明证 6.文章标题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背叛炊烟 胡宗波 “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怀抱 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 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 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画出的半 径 在我眼里,坎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感,无疑令 我无法抗拒。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我心里只有炊烟。 发展到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出 那时,坎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 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思的人。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是怨,是恨:恨 它营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有时还填不饱我肚子 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炊烟生病了,父母精 心呵护着,助它早日康复;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开导着,都它尽快操作。炊烟 有灵性。虔诚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它配合着父母,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 日子。 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父母领着我在日 子里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送我去读书。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他们不想 将这种苦留成“财产”,等我去继承。为了孩子长远计,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 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 气,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 活的元素。其间,父母还要顶住村人随手扔来的冷嘲热讽。那大都是些认为读书 没用的村人。站在父母的“背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肩膀上,在“背 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若干年后,我彻底“背叛”了炊烟,走出了乡村 在异乡,任我踮脚眺望,却看不到一丝炊烟。内心的空虚惆怅如冋滚着的雪球。 在炊烟的浸泡里长大的人,炊烟就是他的根。一个人,一生里烙印着三条根,那 是从国别、地域、家庭三者文化差异中沉淀出来的。“背叛”了炊烟,就斩断了 地域和家庭这两条根,我这一生,注定将处于失根后的无根状态。这时,在记忆 里存活的新鲜炊烟,仿佛一封封家书,用眼眸盖上思念的邮戳,不时呼唤着我回 去 每一年,我都会回故乡,只为亲手摸摸升腾的炊烟。摸着它,我才能暂时找回丢 失已久的乡音,才能短暂回收久违了的内心踏实
D.韩美林热爱创新,他的创作绝对没有重复,他在南通一天半设计了 47 个花色, 他一天工作 18 个小时,在工作台堆着 58 本大开本的册子就是明证。 6.文章标题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背叛炊烟 胡宗波 “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怀抱 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 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 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画出的半 径。 在我眼里,坎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感,无疑令 我无法抗拒。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我心里只有炊烟。 发展到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出。 那时,坎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 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思的人。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是怨,是恨:恨 它营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有时还填不饱我肚子。 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炊烟生病了,父母精 心呵护着,助它早日康复;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开导着,都它尽快操作。炊烟 有灵性。虔诚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它配合着父母,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 日子。 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父母领着我在日 子里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送我去读书。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他们不想 将这种苦留成“财产”,等我去继承。为了孩子长远计,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 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 气,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 活的元素。其间,父母还要顶住村人随手扔来的冷嘲热讽。那大都是些认为读书 没用的村人。站在父母的“背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肩膀上,在“背 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若干年后,我彻底“背叛”了炊烟,走出了乡村。 在异乡,任我踮脚眺望,却看不到一丝炊烟。内心的空虚惆怅如同滚着的雪球。 在炊烟的浸泡里长大的人,炊烟就是他的根。一个人,一生里烙印着三条根,那 是从国别、地域、家庭三者文化差异中沉淀出来的。“背叛”了炊烟,就斩断了 地域和家庭这两条根,我这一生,注定将处于失根后的无根状态。这时,在记忆 里存活的新鲜炊烟,仿佛一封封家书,用眼眸盖上思念的邮戳,不时呼唤着我回 去。 每一年,我都会回故乡,只为亲手摸摸升腾的炊烟。摸着它,我才能暂时找回丢 失已久的乡音,才能短暂回收久违了的内心踏实
这些年,每次回去,家乡都有变化。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开花。在欣慰 的同时,我却觉得与故乡又生疏隔膜了几分。现代化的炊具,不断打压着炊烟氤 氲的范围。我希冀的炊烟,越发地单薄瘦削。 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髙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烟 我更知道,一缕缕炊烟,终会在我记忆的窖藏中酝酿成一种乡愁,继而在我的记 忆里,站成一道道风景,更站成一位位亲人 背叛,总是要付出代价。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再也没有远道而来的消 息,能把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催生 失去了炊烟,我们注定还有别的希望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点出炊烟,总领全文,交代特定的地点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引出下文对炊 烟的“背叛” B.作者在痛苦挣扎后背叛了炊烟,文章以悠远复杂的笔触通篇叙写了作者逃离故 乡的全过程。 C.作者将记忆里的炊烟比作家书,将思念化作邮戳,形象而别致地写出了对故乡 的难忘之情。 D.面对村人的冷嘲热讽,父母冷静坚决,更能表现出父母对生活的深层理解和对 我的殷切期望。 8.结合文本,赏析画线句子“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 现代化日子改写” 9.作者在文中写到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背叛”了饮烟,结尾又说“没有了炊 烟,也就失去了故乡” 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 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 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黉舍,类受业者。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遵明 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 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 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 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 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展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于时屯 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遵共推 兴业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幸术奏曰: 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宣访询。今求就之披 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县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 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 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 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忤,便即疵毁,乃至声色 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
这些年,每次回去,家乡都有变化。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开花。在欣慰 的同时,我却觉得与故乡又生疏隔膜了几分。现代化的炊具,不断打压着炊烟氤 氲的范围。我希冀的炊烟,越发地单薄瘦削。 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烟。 我更知道,一缕缕炊烟,终会在我记忆的窖藏中酝酿成一种乡愁,继而在我的记 忆里,站成一道道风景,更站成一位位亲人。 背叛,总是要付出代价。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再也没有远道而来的消 息,能把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催生。 失去了炊烟,我们注定还有别的希望。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开头点出炊烟,总领全文,交代特定的地点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引出下文对炊 烟的“背叛”。 B.作者在痛苦挣扎后背叛了炊烟,文章以悠远复杂的笔触通篇叙写了作者逃离故 乡的全过程。 C.作者将记忆里的炊烟比作家书,将思念化作邮戳,形象而别致地写出了对故乡 的难忘之情。 D.面对村人的冷嘲热讽,父母冷静坚决,更能表现出父母对生活的深层理解和对 我的殷切期望。 8.结合文本,赏析画线句子“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 现代化日子改写”。 9.作者在文中写到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背叛”了饮烟,结尾又说“没有了炊 烟,也就失去了故乡”。 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 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 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黉舍,类受业者。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遵明, 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 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 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 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 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展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于时屯 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遵共推 兴业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幸术奏曰: “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宣访询。今求就之披 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 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 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 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忤,便即疵毁,乃至声色。 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
微,当时莫及。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 之。齐受禅,例降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 新图申奏/取定 B.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 新图/申奏取定/ C.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 新图/申奏取定/ D.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 新图申奏取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赞”指古代的学校。庠、序、郡学、太学、秘书监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 称呼 B.“校书郎”,指从三国魏开始设置的官名,掌管校对宫中所藏典籍、订正讹误 诸事。 C.节气,指时节和气候,是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 识体系。 D.“坟籍”,指《三坟》、《五典》,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为 古代典籍通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业兴专心求学,为人耿介。少年时不辞劳苦,背负书籍求师,深思好览,精 于治学,曾以《左传》大义当面责难鲜于灵馥,从此徐门学徒大盛。 B.李业兴知识广博,倍受时人推重。他曾被群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 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 C.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义气。人家有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 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倾心待之,在财务上毫不计较、吝啬 D.李业兴急躁偏狭,缺乏儒者风范。他在与人论辩的时候,髙声大气,伸拳振臂 举止粗鄙,没有风度。当时的人因为这些而厌恶他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费,不为之屈。(5分) (2)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毀,乃至声色。(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闻武均州报己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 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阜帝的陵基皆 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微,当时莫及。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 之。齐受禅,例降。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 新图申奏/取定/ B.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 新图/申奏取定/ C.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 新图/申奏取定/ D.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 新图申奏取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赞”指古代的学校。庠、序、郡学、太学、秘书监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 称呼。 B.“校书郎”,指从三国魏开始设置的官名,掌管校对宫中所藏典籍、订正讹误 诸事。 C.节气,指时节和气候,是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 识体系。 D.“坟籍”,指《三坟》、《五典》,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为 古代典籍通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业兴专心求学,为人耿介。少年时不辞劳苦,背负书籍求师,深思好览,精 于治学,曾以《左传》大义当面责难鲜于灵馥,从此徐门学徒大盛。 B.李业兴知识广博,倍受时人推重。他曾被群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 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 C.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义气。人家有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 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倾心待之,在财务上毫不计较、吝啬。 D.李业兴急躁偏狭,缺乏儒者风范。他在与人论辩的时候,高声大气,伸拳振臂, 举止粗鄙,没有风度。当时的人因为这些而厌恶他。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费,不为之屈。(5 分) (2)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毀,乃至声色。(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 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阜帝的陵基皆 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 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 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 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 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15.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联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雍也》中的“ 两句,与著名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荀子在《劝学》里曾说,即使整日思索,也“ ,这和提 起脚后跟眺望,却“ 是类似的道理。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对月祭酒这一行为表达对人生和历史无 尽感慨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其生 命力和重要影响主要是日常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哲学及文化 大相径庭。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颜李等,其学说虽然也包括对认 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 地追问“是什么、为什么” 而只是 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并且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 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 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 ),也就是“知行合一”的思 想,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论语》中的很多论述,无不 地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由于 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轻思辨的观念,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不都是 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而 是作为一种值得遵循并应该遵循的」 推向社会、推向大众。其结果就是 要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为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兴君子 文化、大倡君子之用、大行君子之道。 17.依次填入文中模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抽丝剥茧直言不讳彰明较著不二法门 B.披沙拣金直言不讳昭然若揭不二法门 C.抽丝剥茧直截了当彰明较著金科玉律 D.披沙拣金直截了当昭然若揭金科玉律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种不仅讲究“学”,更看重“用”,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理念 B.这种比起讲究“用”,更看重“学”,比起讲究“行”,更看重“知”的理念 C.这种不仅讲究“学”,也看重“用”,不仅讲究“知”,也看重“行”的理念 D.这种比起讲究“学”,也看重“用”,比起讲究“知”,也看重“行”的理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 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 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 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 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15.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联的精妙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雍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与著名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荀子在《劝学》里曾说,即使整日思索,也“______________”,这和提 起脚后跟眺望,却“______________”是类似的道理。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对月祭酒这一行为表达对人生和历史无 尽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其生 命力和重要影响主要是日常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哲学及文化 大相径庭。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颜李等,其学说虽然也包括对认 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_________地追问“是什么、为什么”, 而只是_________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并且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 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 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 ),也就是“知行合一”的思 想,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论语》中的很多论述,无不 _________地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由于 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轻思辨的观念,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不都是 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而 是作为一种值得遵循并应该遵循的_________推向社会、推向大众。其结果就是 要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为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兴君子 文化、大倡君子之用、大行君子之道。 17.依次填入文中模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抽丝剥茧 直言不讳 彰明较著 不二法门 B.披沙拣金 直言不讳 昭然若揭 不二法门 C.抽丝剥茧 直截了当 彰明较著 金科玉律 D.披沙拣金 直截了当 昭然若揭 金科玉律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种不仅讲究“学”,更看重“用”,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理念 B.这种比起讲究“用”,更看重“学”,比起讲究“行”,更看重“知”的理念 C.这种不仅讲究“学”,也看重“用”,不仅讲究“知”,也看重“行”的理念 D.这种比起讲究“学”,也看重“用”,比起讲究“知”,也看重“行”的理念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不仅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 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 B.故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不都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 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 C.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 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 D.故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 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 20.下面是某校医务室李老师给市二医院张院长的一封邀请信的正文,其中有五 处表达不妥,请指出并改正。(5分) 我是贵校医务室的小李,正值春季传染病高发期,诚挚邀请您为我校师生开展 场传染病知识讲座。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师生的传染病防疫意识。您是国内医学界 小有名气的传染病专家,如果您能略尽绵薄之力,我校将不胜感激。拜托您的答 复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材料一:某电视台播出了一则新闻:一男子因要钱不成殴打六旬母亲,遭到周围 群众的强烈谴责。面对镜头,他居然说:“来拍吧,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 比李易峰还要出名。 材料二:一学生在值日时,积极劳动,却招来某些同学“假积极”的嘲讽,让其 觉得“很受伤”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针对上面材料中男 子的言辞和学生积极劳动招致的结果,你会对两人分别说些什么呢?(每小题回 答不超过40字) (1)面对殴打母亲不以为耻的男人,你对他说: (2)面对受到讥讽深感受伤的学生,你对他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战时期,一位盟军统帅从战报中发现,盟军所牺牲的战士中有很多是因为跳伞 时降落伞出现问题而摔死的。面对盟军统帅的质询,降落伞生产的负责人汇报说, 生产已经尽力,降落伞合格率达到了99.9%,远超一般标准,创造了世界最髙 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降落伞质量,盟军统帅深思熟虑以后作出决定,以后不定 期让降落伞生产者和负责人背着新做好的降落伞从飞机上进行试跳。从那以后盟 军再也没有发生因降落伞质量而导致的伤亡事故。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答案 1.答案:B 解析:A文章并没有对整体研究和个体研究作先后主次之分, 只是强调比较文明不能脱离整体;C“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 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 2.答案:B 解析:论述比较文明两个层面时没有采用对比论证,而且也没 有突显出两个层面的差异和联系 3.答案:C 解析: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 比较有价值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不仅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 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 B.故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不都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 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 C.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 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 D.故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 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 20.下面是某校医务室李老师给市二医院张院长的一封邀请信的正文,其中有五 处表达不妥,请指出并改正。(5 分) 我是贵校医务室的小李,正值春季传染病高发期,诚挚邀请您为我校师生开展一 场传染病知识讲座。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师生的传染病防疫意识。您是国内医学界 小有名气的传染病专家,如果您能略尽绵薄之力,我校将不胜感激。拜托您的答 复。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6 分) 材料一:某电视台播出了一则新闻:一男子因要钱不成殴打六旬母亲,遭到周围 群众的强烈谴责。面对镜头,他居然说:“来拍吧,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 比李易峰还要出名。” 材料二:一学生在值日时,积极劳动,却招来某些同学“假积极”的嘲讽,让其 觉得“很受伤”。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针对上面材料中男 子的言辞和学生积极劳动招致的结果,你会对两人分别说些什么呢?(每小题回 答不超过 40 字) (1)面对殴打母亲不以为耻的男人,你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受到讥讽深感受伤的学生,你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时期,一位盟军统帅从战报中发现,盟军所牺牲的战士中有很多是因为跳伞 时降落伞出现问题而摔死的。面对盟军统帅的质询,降落伞生产的负责人汇报说, 生产已经尽力,降落伞合格率达到了 99.9%,远超一般标准,创造了世界最高 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降落伞质量,盟军统帅深思熟虑以后作出决定,以后不定 期让降落伞生产者和负责人背着新做好的降落伞从飞机上进行试跳。从那以后盟 军再也没有发生因降落伞质量而导致的伤亡事故。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试卷答案 1.答案:B 解析:A 文章并没有对整体研究和个体研究作先后主次之分, 只是强调比较文明不能脱离整体;C“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 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 2.答案:B 解析:论述比较文明两个层面时没有采用对比论证,而且也没 有突显出两个层面的差异和联系。 3.答案:C 解析: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 比较有价值
4.答案:B 解析:B项,“备考时”说法错误,原文为“考完后他的眼睛 竟假盲了8天”。 5.答案:C 解析:A项,错在“都”和“不服老”。老友冯骥才的评价重 在强调韩美林的勤奋,而作者的评价重在强调韩美林的战斗精神。“不服老”属 无中生有。B项,“这体现出两位大师对先秦古文字的喜爱”无中生有。C项 “一天工作18个小时,在工作台堆着58本大开本的册子”,体现的是他的勤奋。 6.(1)表层含义:指韩美林搜集先秦古文字出版的《天书》。(2)深层含义: 指韩美林搜集先秦古文字出版《天书》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他 的身上有种执着、创新、勤奋、战斗的精神。(3)指韩美林出版了现代《天书》, 在艺术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3点即得6分) 7.答案:B 解析:“通篇叙写了自己逃离故乡的全过程”错,文章前半部 分写作者逃离故乡饮烟,后半部分写对故乡炊烟的思念和牵挂 8.答案: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 展,故乡传统农耕生活必然会被占据绝对优势的富裕先进的现代化生活取代。(3 分)这句话蕴含作者对这种变化既欣慰、期望,又充满伤感,留恋的矛盾复杂的 情感。(2分) 9.答案:不矛盾,(1分)炊烟原本是故乡特有的景致,但故乡生活的艰辛使得 作者产生了逃离贫穷的家乡、追求富足的生活的念头,并付之行动。(2分)而 故乡的炊烟又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原点,是家和温暖的隐喻, 没有炊烟也就没有了家和温暖。(2分)这样写表现了作者虽然在行为上离开了 故乡,但在内心深处却对故乡永存着深沉的爱。(1分) 10.答案:C 解析:前几句按照句式整齐地原则“四字一断”;后面的 “具”应为全部之意,所以前面最少应该是两个方面;所字结构。 11.答案:A解析:秘书监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府设置的专掌国家藏书 与编校工作的机构和官名。 12.答案:B 解析:原文中“万门千户,所宜访询”并非主管 13.答案:(1)李业兴即使在贫苦的时候,也常常骄矜自负,如果对他的礼遇不 够,即便是面对权贵,也不会因此屈服。(矜负、纵、屈各1分,句意2分) (2)人家与他情投意合,他便能倾注身心,绝不吝啬。如果有与他相悖的地方, 他便会指责缺点加以诋毁,以至于疾言厉色。(好合、乖、疵毁各1分,句意2 分) 文言参考译文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李兴业年少年时非常正直,专心求学,背着书去求学,不 怕辛苦。深思经书中的章节句子,喜欢浏览看奇闻异说。稍大一些以徐遵明为师。 当时有渔阳人鲜于灵馥也聚徒讲学,而遵明声誉还没多高,著录尚少。业兴于是 到灵馥的学校中去,与其他求学的人一样。灵馥于是说:“李生你长久跟随徐遵 明学习,收获了什么?”业兴默不作声。等到灵馥讲说《左传》,业兴拣几条传 中大义问灵馥,灵馥无法回答。于是业兴整理衣服而起说:“遵明弟子正像我这 样!”于是扬长而归。从此以后,灵馥的学生纷纷改换门庭,来到徐遵明这里 徐遵明学生大增,全是李业兴的功劳。后来,李业兴广泛涉猎百家之学,尤其擅 长算术历法。李业兴即使在贫苦的时候,也常常骄矜自负,如果对他的礼遇不够 即便是面对权贵,也不会因此屈服。后来当王遵业的门客。被推举为孝廉,任校 书郎。由于朝廷施用的赵的《元始历》节气少算而后于天时,延昌年间,李业兴 编写了一部《戊子元历》献给朝廷。当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
4.答案:B 解析:B 项,“备考时”说法错误,原文为“考完后他的眼睛 竟假盲了 8 天”。 5.答案:C 解析:A 项,错在“都”和“不服老”。老友冯骥才的评价重 在强调韩美林的勤奋,而作者的评价重在强调韩美林的战斗精神。“不服老”属 无中生有。B 项,“这体现出两位大师对先秦古文字的喜爱”无中生有。C 项, “一天工作 18 个小时,在工作台堆着 58 本大开本的册子”,体现的是他的勤奋。 6.(1)表层含义:指韩美林搜集先秦古文字出版的《天书》。(2)深层含义: 指韩美林搜集先秦古文字出版《天书》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他 的身上有种执着、创新、勤奋、战斗的精神。(3)指韩美林出版了现代《天书》, 在艺术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 3 点即得 6 分) 7.答案:B 解析:“通篇叙写了自己逃离故乡的全过程”错,文章前半部 分写作者逃离故乡饮烟,后半部分写对故乡炊烟的思念和牵挂。 8.答案:运用拟人手法(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 展,故乡传统农耕生活必然会被占据绝对优势的富裕先进的现代化生活取代。(3 分)这句话蕴含作者对这种变化既欣慰、期望,又充满伤感,留恋的矛盾复杂的 情感。(2 分) 9.答案:不矛盾,(1 分)炊烟原本是故乡特有的景致,但故乡生活的艰辛使得 作者产生了逃离贫穷的家乡、追求富足的生活的念头,并付之行动。(2 分)而 故乡的炊烟又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原点,是家和温暖的隐喻, 没有炊烟也就没有了家和温暖。(2 分)这样写表现了作者虽然在行为上离开了 故乡,但在内心深处却对故乡永存着深沉的爱。(1 分) 10.答案:C 解析:前几句按照句式整齐地原则“四字一断”;后面的 “具”应为全部之意,所以前面最少应该是两个方面;所字结构。 11.答案:A 解析:秘书监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府设置的专掌国家藏书 与编校工作的机构和官名。 12.答案:B 解析:原文中“万门千户,所宜访询”并非主管。 13.答案:(1)李业兴即使在贫苦的时候,也常常骄矜自负,如果对他的礼遇不 够,即便是面对权贵,也不会因此屈服。(矜负、纵、屈各 1 分,句意 2 分) (2)人家与他情投意合,他便能倾注身心,绝不吝啬。如果有与他相悖的地方, 他便会指责缺点加以诋毁,以至于疾言厉色。(好合、乖、疵毁各 1 分,句意 2 分) 文言参考译文: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李兴业年少年时非常正直,专心求学,背着书去求学,不 怕辛苦。深思经书中的章节句子,喜欢浏览看奇闻异说。稍大一些以徐遵明为师。 当时有渔阳人鲜于灵馥也聚徒讲学,而遵明声誉还没多高,著录尚少。业兴于是 到灵馥的学校中去,与其他求学的人一样。灵馥于是说:“李生你长久跟随徐遵 明学习,收获了什么?”业兴默不作声。等到灵馥讲说《左传》,业兴拣几条传 中大义问灵馥,灵馥无法回答。于是业兴整理衣服而起说:“遵明弟子正像我这 样!”于是扬长而归。从此以后,灵馥的学生纷纷改换门庭,来到徐遵明这里。 徐遵明学生大增,全是李业兴的功劳。后来,李业兴广泛涉猎百家之学,尤其擅 长算术历法。李业兴即使在贫苦的时候,也常常骄矜自负,如果对他的礼遇不够, 即便是面对权贵,也不会因此屈服。后来当王遵业的门客。被推举为孝廉,任校 书郎。由于朝廷施用的赵的《元始历》节气少算而后于天时,延昌年间,李业兴 编写了一部《戊子元历》献给朝廷。当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
家各自献上一部新的历法,世宗下诏,让把它们合为一部。张洪等人于是共同推 荐李兴业为主,编成《戊子历》。正光三年(522),奏请推行新历。魏都刚迁 到邺城时,起部郎中辛术启奏说:“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是博学大儒,有广博的 知识,营造房屋这样的事,应征求他的意见。现在请求皇上让我到他那里去,展 阅图籍记录文字,考核审定正确与错误的地方,检验古今文字,择其中确定规模 制度,召集画工连同所需要的一起安排,详细地设计新图,申奏皇上裁决。臣希 望开始营造的时候,百事顺利。”皇帝下诏,同意这个意见。李业兴爱好古代典 籍,收集不停,亲手修补整治,他家里收藏的书籍,将近一万卷。而他则读书不 止,常有不同的见识,众儒者佩服他的学识渊博。李业兴性格豪爽侠义,重义气。 别人遇到急难,委身投奔他,便能得到他的收留和藏匿。人家与他情投意合,他 便能倾注身心,绝不吝啬。如果有与他相悖的地方,他便会指责缺点加以诋毁, 以至于疾言厉色。性情又很急躁偏狭,以至于论辩的时候,髙声粗语,伸拳振臂 没有儒者风度。当时的人因这一点,厌恶他。至于他学术的精深微妙,当时无人 能赶得上。他的儿子李崇祖,武定年间,任太尉外兵参军。太昌年间,李业兴把 大儿子的爵位传给了他。齐建国,归降了齐。 14.答案:D 解析: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 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故选D。 15.参考答案:①想象(虚写)。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 往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到达洛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振 兴的期待和希望。(3分)②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尾联描绘了驿道上梨花 盛开的景色,画面优美,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 之情,令人回味无穷。(3分)(从句子内容、结构、情感、语言风格等角度进 行赏析,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 如登高之博见也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7.C解析:第一空,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 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 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此处形容“追问”而与“拣选”无关,应填“抽 丝剿茧”。第二空,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 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明了,不绕弯子。语境不涉及“隐瞒”与否,而强调 简明”故填“直截了当”。第三空,彰明较著: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 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昭然若揭:形容真相毕露,所有一切都已显现了出 来,多用于形容含贬义事物。文中的主语是“‘实用理性’精神”,应填“彰明 较著”。第四空,不二法门: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金科玉律:指必须遵守,不 能变更的守则,信条。根据前文可知应填“金科玉律”。故选C 18.A 解析:根据下文“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轻思辨的观念” 可知语段认为“用”与“行”比“学”和“知”更为重要,且应二者为递进关 系,故选A。 19.D 解析:划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使”导致主语缺失, 是否定词“不”的语序不当,A、C项主语缺失,B项语序不当,故选D。 20.答案:①去掉“贵”或“贵校”改为“学校”;②去掉“为了”;③“小有 名气”改为“颇有建树”、“很有影响”、“卓有成就”等:④“略尽绵薄之力” 改为“鼎力相助”;⑤“拜托”改为“期待”、“盼望”等。(每处1分)
家各自献上一部新的历法,世宗下诏,让把它们合为一部。张洪等人于是共同推 荐李兴业为主,编成《戊子历》。正光三年(522),奏请推行新历。魏都刚迁 到邺城时,起部郎中辛术启奏说:“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是博学大儒,有广博的 知识,营造房屋这样的事,应征求他的意见。现在请求皇上让我到他那里去,展 阅图籍记录文字,考核审定正确与错误的地方,检验古今文字,择其中确定规模 制度,召集画工连同所需要的一起安排,详细地设计新图,申奏皇上裁决。臣希 望开始营造的时候,百事顺利。”皇帝下诏,同意这个意见。李业兴爱好古代典 籍,收集不停,亲手修补整治,他家里收藏的书籍,将近一万卷。而他则读书不 止,常有不同的见识,众儒者佩服他的学识渊博。李业兴性格豪爽侠义,重义气。 别人遇到急难,委身投奔他,便能得到他的收留和藏匿。人家与他情投意合,他 便能倾注身心,绝不吝啬。如果有与他相悖的地方,他便会指责缺点加以诋毁, 以至于疾言厉色。性情又很急躁偏狭,以至于论辩的时候,高声粗语,伸拳振臂, 没有儒者风度。当时的人因这一点,厌恶他。至于他学术的精深微妙,当时无人 能赶得上。他的儿子李崇祖,武定年间,任太尉外兵参军。太昌年间,李业兴把 大儿子的爵位传给了他。齐建国,归降了齐。 14.答案:D 解析:D 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 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故选 D。 15.参考答案:①想象(虚写)。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 往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到达洛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振 兴的期待和希望。(3 分)②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尾联描绘了驿道上梨花 盛开的景色,画面优美,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 之情,令人回味无穷。(3 分)(从句子内容、结构、情感、语言风格等角度进 行赏析,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 如登高之博见也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7.C 解析:第一空,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 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 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此处形容“追问”而与“拣选”无关,应填“抽 丝剿茧”。第二空,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 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明了,不绕弯子。语境不涉及“隐瞒”与否,而强调 “简明”故填“直截了当”。第三空,彰明较著: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 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昭然若揭:形容真相毕露,所有一切都已显现了出 来,多用于形容含贬义事物。文中的主语是“‘实用理性’精神”,应填“彰明 较著”。第四空,不二法门: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金科玉律:指必须遵守,不 能变更的守则,信条。根据前文可知应填“金科玉律”。故选 C。 18.A 解析:根据下文“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轻思辨的观念” 可知语段认为“用”与“行”比“学”和“知”更为重要,且应二者为递进关 系,故选 A。 19.D 解析:划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使”导致主语缺失, 二是否定词“不”的语序不当,A、C 项主语缺失,B 项语序不当,故选 D。 20.答案:①去掉“贵”或“贵校”改为“学校”;②去掉“为了”;③“小有 名气”改为“颇有建树”、“很有影响”、“卓有成就”等;④“略尽绵薄之力” 改为“鼎力相助”;⑤“拜托”改为“期待”、“盼望”等。(每处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