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2016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儒家廉德思想 任松峰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何 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的问题上,儒家有一套系统阐释, 关于“廉”的含义,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廉,棱也。引申 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大致可知,“廉”的本义为侧边、棱角,后来引 申为正直、清廉、俭朴、收敛、廉耻的意思。而这些含意也正是儒家所追求的道 德修养。儒家如何释“廉”呢?《论语》中,孔子虽仅有一次用到“廉”字,但 实际上“行己有耻”“欲而不贪”等思想中已包含了“廉”的内容。可以说,先 秦时期,儒家主要是从道德伦理层面来认识“廉”的,认为“廉”是君子所具有 的一种基本道德操守。汉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 行为联系在一起。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出现了专门的举廉科,将“廉”作为官员 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儒家学说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儒家倡“廉”,主要基于内圣与外王的需要。从 内圣来看,“廉”是个人修身、成就完美品格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孔子心中的圣 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道德操守。从外王 来看,“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晋书·阮种传》中说:“夫廉耻 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廉洁对于为政 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和雨露于生物之必不可少,一旦失去,政权终会倾覆,为官 者的廉洁是实现政权稳固持久的客观需要。 实现“廉”的目标,为政者既需“修身以德”,也需“为政以德”。《大学》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上至天 子、下到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本。孟子“仁政”思想,论及的是如何做一名好官。 在儒家思想中,包含着这样的逻辑:要做一名好官,先要做一个好人。所以,为 政者只有先修身以德,才能“安人”“安百姓”。当然,成为一个好人并不意味 着就能当一个好官,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还需把廉德运用到 政治实践中。为政以德,既要有崇公抑私、立公去私的公心,又要有义利面前舍 利取义的勇气;既需“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地举贤任能,也需“居之无倦, 行之以忠”地勤政守职;既有为政俭约、“节用而爱人”的品行,更需有涵养一 腔浩然正气的节操。如此,才能实现《论语·为政》中描述的“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那般的清明气象。 儒家廉德思想形成于古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对历史上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 现起到过积极作用。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天下莫非王土、四海皆是王臣,以廉 为政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这也使封建臣子在践行“廉”的过程 中遭遇局限和困境。但是,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这些都不妨碍今天我们从中汲 取有益启示。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
四川省成都 2016 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 第 I 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儒家廉德思想 任松峰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何 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的问题上,儒家有一套系统阐释。 关于“廉”的含义,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廉,棱也。引申 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大致可知,“廉”的本义为侧边、棱角,后来引 申为正直、清廉、俭朴、收敛、廉耻的意思。而这些含意也正是儒家所追求的道 德修养。儒家如何释“廉”呢?《论语》中,孔子虽仅有一次用到“廉”字,但 实际上“行己有耻”“欲而不贪”等思想中已包含了“廉”的内容。可以说,先 秦时期,儒家主要是从道德伦理层面来认识“廉”的,认为“廉”是君子所具有 的一种基本道德操守。汉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 行为联系在一起。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出现了专门的举廉科,将“廉”作为官员 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儒家学说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儒家倡“廉”,主要基于内圣与外王的需要。从 内圣来看,“廉”是个人修身、成就完美品格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孔子心中的圣 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道德操守。从外王 来看,“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晋书·阮种传》中说:“夫廉耻 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廉洁对于为政 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和雨露于生物之必不可少,一旦失去,政权终会倾覆,为官 者的廉洁是实现政权稳固持久的客观需要。 实现“廉”的目标,为政者既需“修身以德”,也需“为政以德”。《大学》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上至天 子、下到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本。孟子“仁政”思想,论及的是如何做一名好官。 在儒家思想中,包含着这样的逻辑:要做一名好官,先要做一个好人。所以,为 政者只有先修身以德,才能“安人”“安百姓”。当然,成为一个好人并不意味 着就能当一个好官,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还需把廉德运用到 政治实践中。为政以德,既要有崇公抑私、立公去私的公心,又要有义利面前舍 利取义的勇气;既需“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地举贤任能,也需“居之无倦, 行之以忠”地勤政守职;既有为政俭约、“节用而爱人”的品行,更需有涵养一 腔浩然正气的节操。如此,才能实现《论语·为政》中描述的“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那般的清明气象。 儒家廉德思想形成于古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对历史上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 现起到过积极作用。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天下莫非王土、四海皆是王臣,以廉 为政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这也使封建臣子在践行“廉”的过程 中遭遇局限和困境。但是,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这些都不妨碍今天我们从中汲 取有益启示。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4 年 3 月 28 日)
1.下列各项中,言行不属于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的一项是 A.孔子主张把俭朴的生活与远大的理想相统一,如他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B.墨子认为“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要想赢得好的名声,就必须加 强自身修养,做到“志强智达,言信行果” C.诸葛亮强调,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 风来培养品德的,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D.清朝陕西蒲城知县蔡信芳离仼时,作《罢郡》一诗来抒发情感:“罢郡轻舟回 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正直、清廉、知廉耻等是儒家所追求的廉德思想,它们既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 德,也是儒家重要的政治伦理思想。 B.汉代以后,儒家对“廉”的认识由道德层面转到政治层面,把“廉”这种基本 的道德操守转化为为政的根本。 C.在汉代依据察举制度中的举廉科,有廉德的人可以被选拔、任用为官员,可见 当时的统治者对廉德思想非常重视。 D.廉是一种基本道德操守,也是为政之本,从修身、成就完美品德和治国理政的 要求出发,儒家积极倡导廉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从“内圣外王”的角度倡“廉”,“内圣”侧重个人修养,而“外王”强 调“廉”则政兴,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怎么做到“廉”的问题 B.《晋书·阮种传》中形象地说明了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意义,只有为官者廉洁 才能保证政权稳固持久,一旦失去廉洁,政权早晚会灭亡 C.儒家思想认为:“做好官”的前提条件是“做好人”,但这还不够,还要在政 治实践中贯彻运用“廉德”,做到有公心、有节操等 D.尽管封建官员在践行“廉”的过程中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廉德思想对清明的社 会局面也起到过积极作用,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答案】 BBA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此项论述的是“信”,不属于 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原文说“汉代以后,随着 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由此可知“转 到”“转化”等表述错误 3.本题考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怎 么做到‘廉’的问题”错。“内圣外王”解释的是“为何廉”的问题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卖厨刀 刘明 早晨有雾,淡淡的
1.下列各项中,言行不属于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的一项是 A.孔子主张把俭朴的生活与远大的理想相统一,如他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B.墨子认为“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要想赢得好的名声,就必须加 强自身修养,做到“志强智达,言信行果”。 C.诸葛亮强调,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 风来培养品德的,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D.清朝陕西蒲城知县蔡信芳离任时,作《罢郡》一诗来抒发情感:“罢郡轻舟回 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正直、清廉、知廉耻等是儒家所追求的廉德思想,它们既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 德,也是儒家重要的政治伦理思想。 B.汉代以后,儒家对“廉”的认识由道德层面转到政治层面,把“廉”这种基本 的道德操守转化为为政的根本。 C.在汉代依据察举制度中的举廉科,有廉德的人可以被选拔、任用为官员,可见 当时的统治者对廉德思想非常重视。 D.廉是一种基本道德操守,也是为政之本,从修身、成就完美品德和治国理政的 要求出发,儒家积极倡导廉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从“内圣外王”的角度倡“廉”,“内圣”侧重个人修养,而“外王”强 调“廉”则政兴,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怎么做到“廉”的问题。 B.《晋书·阮种传》中形象地说明了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意义,只有为官者廉洁 才能保证政权稳固持久,一旦失去廉洁,政权早晚会灭亡。 C.儒家思想认为:“做好官”的前提条件是“做好人”,但这还不够,还要在政 治实践中贯彻运用“廉德”,做到有公心、有节操等。 D.尽管封建官员在践行“廉”的过程中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廉德思想对清明的社 会局面也起到过积极作用,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答案】 1.B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此项论述的是“信”,不属于 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原文说“汉代以后,随着 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由此可知“转 到”“转化”等表述错误。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怎 么做到‘廉’的问题”错。“内圣外王”解释的是“为何廉”的问题。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卖厨刀 刘明 早晨有雾,淡淡的
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 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缓缓流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远远望去,水傍青 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露 正是起早赶露水集的时候。来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乡民们,肩上挑着柴禾,手 里提着鸡婆、绳头串着蘑菇,盆里盛着活鱼,从四面八方涌λ这个小镇。 桐庐镇仅有的这条直街上热闹起来了,热闹得就像一锅正在滚动着的粥。卖韭菜 的放开嗓子直着吼叫:“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过草!”卖金针木耳 的吆喝起来顿挫抑扬,如同唱戏文一般:“黄针—一木耳,蘑菇一一生姜!”卖 藤条锅刷的吆喝声很有些特别,前声十二分地拖长,而到后半部分却喊得出奇的 短:“卖藤—一条!”卖葱煎包子的把平底锅沿敲得梆梆响;卖鸡的鼓圆腮帮吹 开鸡婆的尾毛,两指捺着滚圆的鸡屁股直伸到买主的鼻尖,正和买主作激烈持久 的讨价还价。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 唯有市场西边的一根电线杆子下,一个穿黑袄的汉子一声不响地蹲着,跟前放着 二十多把厨刀。汉子抬起胡子拉碴的脸朝喧闹的人群望了一眼,从他兜里摸出 块砚台大小的铁块和一团筷子粗的铁丝放在地下,捡起一把厨刀,低下头,“咔 咔咔”砍起铁丝来了 “是在变戏法儿吗?”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挤。 “他怎么不说话?”里圈的人直纳闷 见人多了,黑袄汉子从他兜里摸出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行工工整整的柳体大字 自家打的厨刀,每把两元。 “哼,店里张小泉剪刀厂出的厨刀也只卖一块六。”有人摇着头冷言冷语 “不过,这厨刀的刚火倒是硬碰硬的。”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黑袄汉子一声不响,低着头又砍起铁丝来。“咔咔咔”铁丝都断成了一厘米长短 的小段 “嘿,这厨刀砍铁丝就像切粉丝一样,我买一把!”有人把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 来 “慢!”一个工人模样的青年挤到黑袄汉子跟前,从地上另捡起一把厨刀:“你 换一把砍砍看。”众人都投来赞佩的眼光。 黑袄汉子好像没听见,依旧埋头只顾自己砍。 “唔一一?是个哑巴?”工人模样的青年把厨刀递到黑袄汉子的手里,比比划划 做了一阵手势。 黑袄汉子接过厨刀,“咔咔咔”,一气砍了三十几下。青烟飘起,火星四溅,砍 断的铁丝飞了一地。 工人模样的青年夺过刀来,仔细地瞄了瞄闪着寒光的锋口,扔下两元钱,心满意 足地走了。 人群哄地一下炸了。“我买一把!”“我买一把!”几十只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 来 “砍得硬的厨刀不一定切得软!”刚才说风凉话的人又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 众人迟疑了,有几只捏着钞票的手缩了回去。 黑袄汉子慢慢站起身来,髙眉脊下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光来,直瞪着说 风凉话的人的脸。瞪着瞪着,一言不发的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 跟 众人吓了个大跳,哗地撒开了个大圈。只见黑袄汉子不慌不忙举刀在下巴上刮了 几下。“嚓嚓嚓”,胡须纷纷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儿
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 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缓缓流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远远望去,水傍青 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露。 正是起早赶露水集的时候。来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乡民们,肩上挑着柴禾,手 里提着鸡婆、绳头串着蘑菇,盆里盛着活鱼,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镇。 桐庐镇仅有的这条直街上热闹起来了,热闹得就像一锅正在滚动着的粥。卖韭菜 的放开嗓子直着吼叫:“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过草!”卖金针木耳 的吆喝起来顿挫抑扬,如同唱戏文一般:“黄针——木耳,蘑菇——生姜!”卖 藤条锅刷的吆喝声很有些特别,前声十二分地拖长,而到后半部分却喊得出奇的 短:“卖藤——条!”卖葱煎包子的把平底锅沿敲得梆梆响;卖鸡的鼓圆腮帮吹 开鸡婆的尾毛,两指捺着滚圆的鸡屁股直伸到买主的鼻尖,正和买主作激烈持久 的讨价还价。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 唯有市场西边的一根电线杆子下,一个穿黑袄的汉子一声不响地蹲着,跟前放着 二十多把厨刀。汉子抬起胡子拉碴的脸朝喧闹的人群望了一眼,从他兜里摸出一 块砚台大小的铁块和一团筷子粗的铁丝放在地下,捡起一把厨刀,低下头,“咔 咔咔”砍起铁丝来了。 “是在变戏法儿吗?”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挤。 “他怎么不说话?”里圈的人直纳闷。 见人多了,黑袄汉子从他兜里摸出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行工工整整的柳体大字: 自家打的厨刀,每把两元。 “哼,店里张小泉剪刀厂出的厨刀也只卖一块六。”有人摇着头冷言冷语。 “不过,这厨刀的刚火倒是硬碰硬的。”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黑袄汉子一声不响,低着头又砍起铁丝来。“咔咔咔”铁丝都断成了一厘米长短 的小段。 “嘿,这厨刀砍铁丝就像切粉丝一样,我买一把!”有人把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 来。 “慢!”一个工人模样的青年挤到黑袄汉子跟前,从地上另捡起一把厨刀:“你 换一把砍砍看。”众人都投来赞佩的眼光。 黑袄汉子好像没听见,依旧埋头只顾自己砍。 “唔——?是个哑巴?”工人模样的青年把厨刀递到黑袄汉子的手里,比比划划 做了一阵手势。 黑袄汉子接过厨刀,“咔咔咔”,一气砍了三十几下。青烟飘起,火星四溅,砍 断的铁丝飞了一地。 工人模样的青年夺过刀来,仔细地瞄了瞄闪着寒光的锋口,扔下两元钱,心满意 足地走了。 人群哄地一下炸了。“我买一把!”“我买一把!”几十只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 来。 “砍得硬的厨刀不一定切得软!”刚才说风凉话的人又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 众人迟疑了,有几只捏着钞票的手缩了回去。 黑袄汉子慢慢站起身来,高眉脊下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光来,直瞪着说 风凉话的人的脸。瞪着瞪着,一言不发的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 跟前。 众人吓了个大跳,哗地撒开了个大圈。只见黑袄汉子不慌不忙举刀在下巴上刮了 几下。“嚓嚓嚓”,胡须纷纷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儿
说风凉话的人嗫嚅着,似乎还想说几句什么,但人们一拥而上,早把他挤出了人 圈。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搭上搭兜,走到 卖葱煎包子的摊前:“喂,买四个葱煎包子。” 两个刚买了厨刀的人听见他说话,大感惊讶: 咦,他会说话,他不是哑巴! 他会说话,做买卖为什么硬是一声也不吆喝? 太阳升髙了,晨露散尽了,桐庐镇幽雅的轮廓清楚地显露出来了。前面是奔流的 江水,背后是兀立的青山,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黑袄汉子背着搭兜,手 里托着四个刚出锅的葱煎包子,大踏步地走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桐庐镇比做鲜嫰碧绿的荷 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庐镇的勃勃生机。 B.“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真实地写出了集市人声鼎沸的情 形,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 C.小说将卖刀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们开始以为有人在变戏法,后来才发 现是卖刀;开始怀疑菜刀有假,后来又争抢买刀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如“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不但 众人下了个大跳”,就是读者也为之心惊 E.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看似普通但 又与众不同的“黑袄汉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说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黑袄汉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4)小说中黑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CD (②)①描绘出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烘托出黑袄汉子质朴内敛的人物形象;②具有 象征意味,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或表达作者对喧嚣浮躁世风的 种否定);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的环境描写,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3)①寡言内敛;②质朴沉稳;③自尊心强;④颇有自信。 (4)①从情节设计上看,黑袄汉子“一声也不吆喝”的经营方式使小说的情节逐 步展开并达到高潮,具有表现力;②从形象塑造上看,与别人大声叫卖的方式形 成对比,突出黑袄汉子内敛质朴,厚道真诚的人物形象;③从思想内涵上看,黑 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凸 显小说的主题;④从实际阅读效果上看,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作品可 读性。 【解析】(1)本题考査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原句说“远 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 露”。这里把傍水青山比作荷叶,将雾中古城比作露珠。B.“表现了作者对日常 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错。原文没有此意。E.“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 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错。原文中语言描写不突出。 (2)本题考査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待时间地 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文章主旨。本篇中最 后一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桐庐镇“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的美,烘托黑袄 汉子对自己的厨刀质量的自信及卖完厨刀的喜悦心情,同时表达了文章主旨,即
说风凉话的人嗫嚅着,似乎还想说几句什么,但人们一拥而上,早把他挤出了人 圈。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搭上搭兜,走到 卖葱煎包子的摊前:“喂,买四个葱煎包子。” 两个刚买了厨刀的人听见他说话,大感惊讶: “咦,他会说话,他不是哑巴!” “他会说话,做买卖为什么硬是一声也不吆喝?” 太阳升高了,晨露散尽了,桐庐镇幽雅的轮廓清楚地显露出来了。前面是奔流的 江水,背后是兀立的青山,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黑袄汉子背着搭兜,手 里托着四个刚出锅的葱煎包子,大踏步地走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桐庐镇比做鲜嫩碧绿的荷 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庐镇的勃勃生机。 B.“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真实地写出了集市人声鼎沸的情 形,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 C.小说将卖刀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们开始以为有人在变戏法,后来才发 现是卖刀;开始怀疑菜刀有假,后来又争抢买刀。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如“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不但 “众人下了个大跳”,就是读者也为之心惊。 E.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看似普通但 又与众不同的“黑袄汉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说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黑袄汉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4)小说中黑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CD (2)①描绘出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烘托出黑袄汉子质朴内敛的人物形象;②具有 象征意味,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或表达作者对喧嚣浮躁世风的 一种否定);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的环境描写,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3)①寡言内敛;②质朴沉稳;③自尊心强;④颇有自信。 (4)①从情节设计上看,黑袄汉子“一声也不吆喝”的经营方式使小说的情节逐 步展开并达到高潮,具有表现力;②从形象塑造上看,与别人大声叫卖的方式形 成对比,突出黑袄汉子内敛质朴,厚道真诚的人物形象;③从思想内涵上看,黑 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凸 显小说的主题;④从实际阅读效果上看,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作品可 读性。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原句说“远 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 露”。这里把傍水青山比作荷叶,将雾中古城比作露珠。B.“表现了作者对日常 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错。原文没有此意。E.“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 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错。原文中语言描写不突出。 (2) 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待时间地 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文章主旨。本篇中最 后一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桐庐镇“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的美,烘托黑袄 汉子对自己的厨刀质量的自信及卖完厨刀的喜悦心情,同时表达了文章主旨,即
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从结构上看,与文首江溪交错、水傍青山、雾缭古城 的桐庐镇美景呼应,结构圆合。 (3)本题考査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塑造黑袄的汉子的形象时,主要运用 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分析人物时,要抓住“‘咔咔咔’砍起铁丝”“嚓嚓嚓” 刮胡须,“射出两道光来”的眸子、“瞪着瞪着”等精彩的刻画,从而概括出人 物形象,答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简要概括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对小说进行个性化 赏析,一般从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主题、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等方面入手 黑袄汉子始终“一声也不吆喝”做买卖的方式,是为了引出用行动证明他的厨刀 无比锋利的情节,并在最后“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使情节达到 高潮。而他“一声也不吆喝”的经营方式与别人形成对比,突出黑袄汉子质朴、 沉稳、内敛的性格,也表明黑袄汉子对自己厨刀自信;当然,这种与众不同的经 营方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个与众不同的人最后能把他的刀卖出去 吗”这个问题一直吊着读者的胃口;另外,作者这样写黑袄汉子,也是为了和本 文描绘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的景美相统一,突岀桐庐镇的古朴民风,蕴含着作者对 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 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 屠杀共产党人而遭 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 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 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 民族抗战。 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 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 达100余种30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 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 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 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 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 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 访问的台湾髙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 充满激情地说:“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 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 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
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从结构上看,与文首江溪交错、水傍青山、雾缭古城 的桐庐镇美景呼应,结构圆合。 (3) 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塑造黑袄的汉子的形象时,主要运用 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分析人物时,要抓住“‘咔咔咔’砍起铁丝”“嚓嚓嚓” 刮胡须,“射出两道光来”的眸子、“瞪着瞪着”等精彩的刻画,从而概括出人 物形象,答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简要概括”。 (4)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对小说进行个性化 赏析,一般从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主题、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等方面入手。 黑袄汉子始终“一声也不吆喝”做买卖的方式,是为了引出用行动证明他的厨刀 无比锋利的情节,并在最后“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使情节达到 高潮。而他“一声也不吆喝”的经营方式与别人形成对比,突出黑袄汉子质朴、 沉稳、内敛的性格,也表明黑袄汉子对自己厨刀自信;当然,这种与众不同的经 营方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个与众不同的人最后能把他的刀卖出去 吗”这个问题一直吊着读者的胃口;另外,作者这样写黑袄汉子,也是为了和本 文描绘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的景美相统一,突出桐庐镇的古朴民风,蕴含着作者对 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1910 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 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 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 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 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 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 民族抗战。 1948 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 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 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 达 100 余种 3000 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 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 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 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 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 年 4 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9 月 12 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 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 40 年后首位赴大陆 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 充满激情地说:“20 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 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 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
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 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 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 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 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 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 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 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 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 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 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 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 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 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 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 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作等 身,达100多种3000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 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 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年5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 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 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 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 (谢远笋《胡秋原一一大家精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 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作铺垫。 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 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 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 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反对,但 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 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 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 年 9 月 21 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 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 50 年的国民党党籍。 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 36 天的观光访问后,于 10 月 18 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 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 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 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 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一 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 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 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990 年 5 月 27 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 80 寿辰演讲会,时年 91 岁的陈 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 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 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作等 身,达 100 多种 3000 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 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 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 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 年 5 月 4 日,94 岁的胡秋原荣获“中 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 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 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 (谢远笋《胡秋原——大家精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 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作铺垫。 B.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 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 年 9 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 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 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反对,但 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 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E 2)①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唇亡齿寒(或台湾是大陆的屏障,大陆 是台湾的根)。②在国际强权环境下,台湾搞分裂,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 都不允许,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③统一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筹谋, 是走向民族富强之道(或两岸统一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3)①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担任荣誉主席。②无视台湾当局“ 不”政策,赴大陆访问,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③不顾困难,奔走四方,宣 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4)①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和“开除党籍”“法 办”等威胁;②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一生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 四方;③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公开去内地,公开发表演说,光明地回去,坦然 面对一切:④高瞻远瞩,胸怀天下,能放眼民族未来,清醒认识到两岸统一的历 史意义 【解析】(1)本题考査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突出了他 的学术成就”错误。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B.“因为海峡 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错。前后没有 因果关系,只是并列关系。C.“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 湾人士”错,原文说“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 士”,选项范围扩大了。 (2)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两岸必须统一的原 因”,找到相关信息:“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 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台湾想离开大陆 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 是台湾民众”“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统一是全体中 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把这些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先围绕“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 的努力”找到相关信息:“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 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是为海峡两 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髙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 人’”“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 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 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 之后再概括出答案 (4)本题考査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人物 的人格魅力,结合人物的行为就能把握人物的人格。如:无视台湾当局“三不” 政策和“开除党籍”“法办”等威胁,说明他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一生为促 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说明他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他公开去内 地,公开发表演说,光明地回去,说明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他清醒认识到两 岸统一的历史意义,说明他髙瞻远瞩,胸怀天下。 评卷人得分 、古诗文阅读
(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 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E (2)①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唇亡齿寒(或台湾是大陆的屏障,大陆 是台湾的根)。②在国际强权环境下,台湾搞分裂,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 都不允许,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③统一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筹谋, 是走向民族富强之道(或两岸统一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3)①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担任荣誉主席。②无视台湾当局“三 不”政策,赴大陆访问,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③不顾困难,奔走四方,宣 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4)①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和“开除党籍”“法 办”等威胁;②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一生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 四方;③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公开去内地,公开发表演说,光明地回去,坦然 面对一切;④高瞻远瞩,胸怀天下,能放眼民族未来,清醒认识到两岸统一的历 史意义。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突出了他 的学术成就”错误。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B.“因为海峡 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错。前后没有 因果关系,只是并列关系。C.“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 湾人士”错,原文说“是为海峡两岸隔绝 40 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 士”,选项范围扩大了。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两岸必须统一的原 因”,找到相关信息:“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 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台湾想离开大陆 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 是台湾民众”“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统一是全体中 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把这些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先围绕“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 的努力”找到相关信息:“1988 年 4 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 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是为海峡两 岸隔绝 40 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 人’”“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 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 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 36 天的观光访问后,于 10 月 18 日凯旋返台”。 之后再概括出答案。 (4)本题考查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人物 的人格魅力,结合人物的行为就能把握人物的人格。如:无视台湾当局“三不” 政策和“开除党籍”“法办”等威胁,说明他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一生为促 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说明他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他公开去内 地,公开发表演说,光明地回去,说明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他清醒认识到两 岸统一的历史意义,说明他高瞻远瞩,胸怀天下。 评卷人 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褚赑(sha),字谋远,少以才干称,袭爵关内侯。于时长沙王乂擅权,成都、河 间阻兵于外,赑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后河北有寇难,复还乡里。河南 尹举行本县事。及天下鼎沸,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赑与荥 阳太守郭秀共保万氏台,秀不能绥众,与将陈抚、郭重等构怨,遂相攻击。赑惧 祸及,谓抚等曰:“诸君所以在此,谋逃难也。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 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 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骃非一宦深思之。”抚等悔悟,与秀交和。 时数万口赖赑获全 建兴初,复为梁郡司马。时部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常优遇之。梁郡太傅 王玄为政既急,赑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曰:“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 慎之。”玄纳赑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会迁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奴 余党聚众杀玄。梁郡既有内难,而徐州贼张平等欲掩袭之。郡人遑惑,将以郡归 平。抚之,众心乃定 成帝初,为左卫将军。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燙为侍中,典征讨军事。既而王 师败绩,司徒王导谓曰:“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卖即入上阁,躬 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升御床抱帝,赑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时百官奔散,殿 省萧然。峻兵既入,叱赑令下。赑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 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时京邑焚荡,人物凋 残,凝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咸康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卫将军,谥曰穆。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6.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 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B.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 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C.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 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D.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 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7.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侯”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 B.“建兴”“成帝”“咸康”都是帝王年号。“年号”是指古代皇帝纪年的名 号 C.“至尊”是对皇帝的敬称,此外还有“陛下”“万岁”“主上”“圣上”等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很有才干。和荥阳太守郭秀一起保卫万氏台时,他及时化解了郭秀与部将 陈抚、郭重等人之间的矛盾,保全了数万人的生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褚翜(shà),字谋远,少以才干称,袭爵关内侯。于时长沙王乂擅权,成都、河 间阻兵于外,翜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后河北有寇难,复还乡里。河南 尹举翜行本县事。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翜与荥 阳太守郭秀共保万氏台,秀不能绥众,与将陈抚、郭重等构怨,遂相攻击。翜惧 祸及,谓抚等曰:“诸君所以在此,谋逃难也。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 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 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抚等悔悟,与秀交和。 时数万口赖翜获全。 建兴初,复为梁郡司马。时部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梁郡太傅 王玄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曰:“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 慎之。”玄纳翜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会迁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奴 余党聚众杀玄。梁郡既有内难,而徐州贼张平等欲掩袭之。郡人遑惑,将以郡归 平。翜抚之,众心乃定。 成帝初,为左卫将军。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既而王 师败绩,司徒王导谓翜曰:“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阁,躬 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升御床抱帝,翜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时百官奔散,殿 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 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时京邑焚荡,人物凋 残,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咸康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卫将军,谥曰穆。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6.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 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B.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 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C.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 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D.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 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7.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侯”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 等。 B.“建兴”“成帝”“咸康”都是帝王年号。“年号”是指古代皇帝纪年的名 号。 C.“至尊”是对皇帝的敬称,此外还有“陛下”“万岁”“主上”“圣上”等。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翜很有才干。和荥阳太守郭秀一起保卫万氏台时,他及时化解了郭秀与部将 陈抚、郭重等人之间的矛盾,保全了数万人的生命
B.褚赑善于安抚。梁郡太傅王玄在褚劝说下放过了专权的耿奴;当徐州贼人张 平想趁机突袭梁郡时,褚赑安抚百姓,使之安定。 C.褚赑敢作敢为。苏峻作乱率军攻入皇宫时,褚赑亲自抱着皇帝登上太极前殿, 大声呵斥进犯的士兵,苏峻的士兵因此未敢上殿 D.褚为国尽心。苏峻执政之后,京城被焚烧扫荡,人口财物凋敝残败,担任侍 中的褚凝收集四散逃亡的百姓,对晋朝颇有贡献。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2)因戒之曰:“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 【答案】 6.D 7.B 8.B 9.(1)现在应当合力防备贼人,幸而没有外部攻击,可是内部自己人互相攻击, 这是躲开了大坑又掉落到了井里 (2)(禇赑)于是就告诫他说:“您凭借自己的威势杀人已经很多了,可是人心难 以一致,您应该更加慎重地对待政事。” 【解析】 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时,可以结合虚词,语气词,句式对称等 规律,还要注意培养语感,一句相对完整的意思后才可停顿。如:胡贼“闻之” 的主语是“胡贼”,所以不能断开。 7.本题考查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B.“成帝”是帝号,不是帝王年号。 8.本题考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梁郡太傅王玄在褚殒劝 说下放过了专权的耿奴”错。由原文“会迁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可知王 玄还是杀掉了耿奴。 9.本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要在准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翻译 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关键词的解释,特殊句式等。此题翻译 时需注意的关键词:(1)“宜”“备”“戮力”“幸”“是”;(2)“戒”“威 杀”“人情”“ 深慎 【备注】【参考译文】 褚赑字谋远,年轻时就以有才干被称道,继承爵位任关内侯。当时长沙王司马乂 专权,成都王、河间王也拥兵在外,褚殒知道内乱将起,就弃官到幽州躲避。后 来河北发生寇乱,褚赑又回到乡里。河南尹推举褚爰管理本县事务。等到天下动 乱时,褚赑召集志同道合的人,计划渡江,先转移到阳城边界住下。褚和荥阳 太守郭秀一起保卫万氏台,郭秀不能安抚众人,与部将陈抚、郭重等结怨,于是 互相攻击。褚赑担心灾祸降临,就对陈抚等人说:“大家之所以在这里,是为了 逃避灾祸。现在应当合力防备贼人,幸而没有外部攻击,可是内部自己人互相攻 击,这是躲开了大坑又掉落到了井里。即使郭秀确实违背了事理,也应当暂且容 忍。如果不控制怨恨,城中自己溃乱,胡贼听到消息后,一定会来突然袭击。各 位即使杀了郭秀,也无法防住胡贼的进犯,忧患危害很多,应当仔细考虑这件事 啊。”陈抚等人悔悟,与郭秀和好。当时数万人依靠禇赑得以保全。 建兴初年,又担任梁郡司马。当时部将耿奴很得人心,于是专权跋扈,褚媞常常 优待他。梁郡太傅王玄处理政事很急躁,禇赑知道他不能容下耿奴,(禇赑)于是 就告诫他说:“您凭借自己的威势杀人已经很多了,可是人心难以一致,您应该
B.褚翜善于安抚。梁郡太傅王玄在褚翜劝说下放过了专权的耿奴;当徐州贼人张 平想趁机突袭梁郡时,褚翜安抚百姓,使之安定。 C.褚翜敢作敢为。苏峻作乱率军攻入皇宫时,褚翜亲自抱着皇帝登上太极前殿, 大声呵斥进犯的士兵,苏峻的士兵因此未敢上殿。 D.褚翜为国尽心。苏峻执政之后,京城被焚烧扫荡,人口财物凋敝残败,担任侍 中的褚翜收集四散逃亡的百姓,对晋朝颇有贡献。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2)因戒之曰:“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 【答案】 6.D 7.B 8.B 9.(1)现在应当合力防备贼人,幸而没有外部攻击,可是内部自己人互相攻击, 这是躲开了大坑又掉落到了井里。 (2)(褚翜)于是就告诫他说:“您凭借自己的威势杀人已经很多了,可是人心难 以一致,您应该更加慎重地对待政事。” 【解析】 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时,可以结合虚词,语气词,句式对称等 规律,还要注意培养语感,一句相对完整的意思后才可停顿。如:胡贼“闻之” 的主语是“胡贼”,所以不能断开。 7.本题考查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B.“成帝”是帝号,不是帝王年号。 8.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梁郡太傅王玄在褚翜劝 说下放过了专权的耿奴”错。由原文“会迁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可知王 玄还是杀掉了耿奴。 9.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要在准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翻译, 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关键词的解释,特殊句式等。此题翻译 时需注意的关键词:(1)“宜”“备”“戮力”“幸”“是”;(2)“戒”“威 杀”“人情”“一”“深慎”。 【备注】【参考译文】 褚翜字谋远,年轻时就以有才干被称道,继承爵位任关内侯。当时长沙王司马乂 专权,成都王、河间王也拥兵在外,褚翜知道内乱将起,就弃官到幽州躲避。后 来河北发生寇乱,褚翜又回到乡里。河南尹推举褚翜管理本县事务。等到天下动 乱时,褚翜召集志同道合的人,计划渡江,先转移到阳城边界住下。褚翜和荥阳 太守郭秀一起保卫万氏台,郭秀不能安抚众人,与部将陈抚、郭重等结怨,于是 互相攻击。褚翜担心灾祸降临,就对陈抚等人说:“大家之所以在这里,是为了 逃避灾祸。现在应当合力防备贼人,幸而没有外部攻击,可是内部自己人互相攻 击,这是躲开了大坑又掉落到了井里。即使郭秀确实违背了事理,也应当暂且容 忍。如果不控制怨恨,城中自己溃乱,胡贼听到消息后,一定会来突然袭击。各 位即使杀了郭秀,也无法防住胡贼的进犯,忧患危害很多,应当仔细考虑这件事 啊。”陈抚等人悔悟,与郭秀和好。当时数万人依靠褚翜得以保全。 建兴初年,又担任梁郡司马。当时部将耿奴很得人心,于是专权跋扈,褚翜常常 优待他。梁郡太傅王玄处理政事很急躁,褚翜知道他不能容下耿奴,(褚翜)于是 就告诫他说:“您凭借自己的威势杀人已经很多了,可是人心难以一致,您应该
更加慎重地对待政事。”王玄听取了褚灵的意见,表面上笼络耿奴,却心怀忿恨。 恰逢王玄升为陈留太守,将要出发,就把耿奴抓来杀了。耿奴的同党聚众杀死了 王玄。梁郡内部动乱,徐州贼人张平等想趁机突袭。郡人惊惧疑虑,想举郡投降 张平。褚安抚他们,众人的心意才安定下来。 成帝初年,褚赑担任左卫将军。苏峻作乱时,朝廷严密防范,任命禇赑为侍中 主管征讨等军事事务。不久朝廷军队打了败仗,司徒王导对禇赑说:“皇帝应当 坐在正殿上,您可以禀告皇帝,请他赶紧出来。”褚就进入上大阁,亲自抱着 皇帝登上太极前殿。王导登上御床抱着皇帝,禇赑和钟雅、刘超等在两旁侍立。 当时百官奔逃四散,皇宫内萧条冷清。苏峻的士兵入宫后,呵斥褚赑让他退下。 褚灵直立不动,呵斥他们说:“苏将军来觐见皇帝,士兵怎么能侵犯逼迫!”因 此士兵不敢上殿。等到苏峻执政,依然让禇赑担任侍中。当时京城被焚烧扫荡, 人口财物凋残,褚赑收集四散逃亡的百姓,很有政绩 咸康七年禇赑去世,享年67岁,追赠卫将军,谥号为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0.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11.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0.“独”是孤独之意,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的情态,透露出朋 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11.这两句运用了虚写(或想象,或对面着笔)的手法。词人从对方的角度着笔, 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 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一想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远方 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解析】 10.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考查某字的表达效果,一般有这几个 步骤:先解释词意,然后把字放在句中解释句意,最后答运用此字达到了什么效 果。如果有修辞,一并答出来。如:“独”是孤独之意,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 人倚栏眺望的情态,透露出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1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先明确是什么手法,再说为什么是这种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达到了什么 效果。“故人早晩上髙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两句运用了虚写(或想象 或对面着笔)的手法,词人从对方的角度着笔,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 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 这种手法也叫对写法,表达的感情更含蓄蕴藉。它透露出因朋友远离、触景而生 的孤独惆怅之感。 评卷人「得分 、名篇名句默写
更加慎重地对待政事。”王玄听取了褚翜的意见,表面上笼络耿奴,却心怀忿恨。 恰逢王玄升为陈留太守,将要出发,就把耿奴抓来杀了。耿奴的同党聚众杀死了 王玄。梁郡内部动乱,徐州贼人张平等想趁机突袭。郡人惊惧疑虑,想举郡投降 张平。褚翜安抚他们,众人的心意才安定下来。 成帝初年,褚翜担任左卫将军。苏峻作乱时,朝廷严密防范,任命褚翜为侍中, 主管征讨等军事事务。不久朝廷军队打了败仗,司徒王导对褚翜说:“皇帝应当 坐在正殿上,您可以禀告皇帝,请他赶紧出来。”褚翜就进入上大阁,亲自抱着 皇帝登上太极前殿。王导登上御床抱着皇帝,褚翜和钟雅、刘超等在两旁侍立。 当时百官奔逃四散,皇宫内萧条冷清。苏峻的士兵入宫后,呵斥褚翜让他退下。 褚灵直立不动,呵斥他们说:“苏将军来觐见皇帝,士兵怎么能侵犯逼迫!”因 此士兵不敢上殿。等到苏峻执政,依然让褚翜担任侍中。当时京城被焚烧扫荡, 人口财物凋残,褚翜收集四散逃亡的百姓,很有政绩。 咸康七年褚翜去世,享年 67 岁,追赠卫将军,谥号为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 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0.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11.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0.“独”是孤独之意,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的情态,透露出朋 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11.这两句运用了虚写(或想象,或对面着笔)的手法。词人从对方的角度着笔, 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 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一想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远方 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解析】 10.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考查某字的表达效果,一般有这几个 步骤:先解释词意,然后把字放在句中解释句意,最后答运用此字达到了什么效 果。如果有修辞,一并答出来。如:“独”是孤独之意,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 一人倚栏眺望的情态,透露出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1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先明确是什么手法,再说为什么是这种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达到了什么 效果。“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两句运用了虚写(或想象, 或对面着笔)的手法,词人从对方的角度着笔,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 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 这种手法也叫对写法,表达的感情更含蓄蕴藉。它透露出因朋友远离、触景而生 的孤独惆怅之感。 评卷人 得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