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Email:9501985@Dqq.com 5、杜甫诗三首 【作者作品简介】 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这是第一首。唐玄宗 开元二十四至二十八年(736-740)间,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因由 此作。当时他还没有登过泰山。东岳泰山,主峰在今山东泰安北)。 作者简介参见七年级(下册)《江南逢李龟年》。 【课文全解】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 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齐鲁青未了1iao]意思是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齐,指泰 山以北地区,春秋时属齐。鲁,指泰山以南地区,春秋时属鲁。青,指山色。未了,不尽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大自然将天地间神奇秀美的景色聚集在这里,山北山南如同被分割成黄昏与白昼 [造化钟神秀]意思是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阴阳割 昏晓]意思是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泰山极高,南 面受日光,故明亮:北面阳光照不到,故昏暗 ☆评析:这两句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诗人以 山南山北分割“昏晓”的景象描写出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雄伟险峻,表达出诗人对泰 山的崇敬赞美之情。 荡胸生 云,决眦入归鸟。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荡胸]心胸摇荡。[曾]通“层”。[决毗z1]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上眼睛远望 归鸟入山所致。眦,眼角。 会当凌绝顶 览众山 小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绝顶]最高峰。这里指泰山极顶。[览]看的意思。[众]所有的。 ☆评析:这两句既写出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抒发了诗人昂扬 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课文简析】 1.主题 《望岳》描写了东岳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了诗人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2.结构与写作 诗的第一句以设问起句: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写出诗人仰慕泰山之久。接着描述东 岳泰山的范围,从齐国延伸到鲁国,犹然“青未了”,写出泰山面积之大之广,然后从几个 方面渲染山景的神奇秀美:一写山南明而山北暗,是因为高耸的山峦把阳光遮住了;二写 山中的云雾,层云荡胸;三写远处丛林,归鸟入巢;四写设想登山的感受。全是没有一个 “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进,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设想将来的 登岳,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此诗层次清晰,语言凝练而形象;谢景抒情,相交辉映。 、《春望》 【作者作品简介】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 Email:9501985@qq.com 1 25、杜甫诗三首 【作者作品简介】 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这是第一首。唐玄宗 开元二十四至二十八年(736—740)间,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因由 此作。当时他还没有登过泰山。东岳泰山,主峰在今山东泰安北)。 作者简介参见七年级(下册)《江南逢李龟年》。 【课文全解】 一、《望岳》 岱 宗 夫 如何,齐 鲁 青 未 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齐鲁青未了 liǎo]意思是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齐,指泰 山以北地区,春秋时属齐。鲁,指泰山以南地区,春秋时属鲁。青,指山色。未了,不尽。 造 化 钟 神 秀, 阴 阳 割 昏 晓。 这是大自然将天地间神奇秀美的景色聚集在这里,山北山南如同被分割成黄昏与白昼。 [造化钟神秀]意思是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阴阳割 昏晓]意思是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泰山极高,南 面受日光,故明亮;北面阳光照不到,故昏暗。 ☆评析:这两句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诗人以 山南山北分割“昏晓”的景象描写出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雄伟险峻,表达出诗人对泰 山的崇敬赞美之情。 荡 胸 生 曾 云, 决 眦 入 归 鸟。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荡胸]心胸摇荡。[曾]通“层”。 [决眦 zì]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上眼睛远望 归鸟入山所致。眦,眼角。 会 当 凌 绝 顶, 一览 众 山 小。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绝顶]最高峰。这里指泰山极顶。[览]看的意思。[众]所有的。 ☆评析:这两句既写出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抒发了诗人昂扬 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课文简析】 1.主题 《望岳》描写了东岳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了诗人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2.结构与写作 诗的第一句以设问起句: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写出诗人仰慕泰山之久。接着描述东 岳泰山的范围,从齐国延伸到鲁国,犹然“青未了”,写出泰山面积之大之广,然后从几个 方面渲染山景的神奇秀美:一写山南明而山北暗,是因为高耸的山峦把阳光遮住了;二写 山中的云雾,层云荡胸;三写远处丛林,归鸟入巢;四写设想登山的感受。全是没有一个 “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进,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设想将来的 登岳,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此诗层次清晰,语言凝练而形象;谢景抒情,相交辉映。 二、《春望》 【作者作品简介】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Email:9501985@Dqq.com 本诗是诗人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写的。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安 史叛军政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玄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的消息,使把老小安 顿在酈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想后前往灵武投奔萧宗。途中,他被叛军俘获,后困局长 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之情。 作者简介参见七年级下册的《江南逢李龟年》。 【课文全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国破]指京城长安沦陷。国,国都,京城,指长安。[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深]茂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毎毎惊心, [溅泪]流泪。 烽火 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烽火]战火。[连三月]接连三月。[抵]值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搔]用指甲挠。[浑欲不胜簪zan]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浑,简直。簪,一种束发的首饰。胜, 禁得住。 【课文简析】 1.主题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沦陷的长安。诗人于暮春三月遥望沦陷的长安破败景象,不 禁感时伤别,忧国思亲。 2.内容与写作特色 诗的前四句写了春城败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思念亲人,充满离情。 诗中以景衬情,记忆京城的荒凉景象作正衬,又以春天的美好景象作反衬,处处照应 意在言外。其中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使人感到意味无穷 三、《石壕吏》 【作者作品简介】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 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 派来援军,加上唐朝内部矛盾重重,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奔 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是恰好从洛阳回华州, 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石壕,也叫石壕镇,在今 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作者简介参见七年级下册的《江南逢李龟年》 【课文全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晩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晩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暮]傍晚。[投]投宿。[吏]差役。[逾yu]越过。[走]跑 ☆评析:这几句写石壕吏乘夜抓丁。“暮投”写诗人行止,说明以下所叙事实是诗人亲眼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 Email:9501985@qq.com 2 本诗是诗人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写的。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安 史叛军政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玄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的消息,使把老小安 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想后前往灵武投奔萧宗。途中,他被叛军俘获,后困局长 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之情。 作者简介参见七年级下册的《江南逢李龟年》。 【课文全解】 国 破 山 河 在, 城 春 草 木 深。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国破]指京城长安沦陷。国,国都,京城,指长安。[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深]茂盛。 感 时 花 溅 泪,恨 别 鸟 惊 心。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溅泪]流泪。 烽 火 连 三月, 家 书 抵 万金。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烽火]战火。[连三月]接连三月。[抵]值。 白 头 搔 更 短, 浑 欲 不 胜 簪。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搔]用指甲挠。[浑欲不胜簪 zān]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浑,简直。簪,一种束发的首饰。胜, 禁得住。 【课文简析】 1.主题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沦陷的长安。诗人于暮春三月遥望沦陷的长安破败景象,不 禁感时伤别,忧国思亲。 2.内容与写作特色 诗的前四句写了春城败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思念亲人,充满离情。 诗中以景衬情,记忆京城的荒凉景象作正衬,又以春天的美好景象作反衬,处处照应, 意在言外。其中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使人感到意味无穷 三、《石壕吏》 【作者作品简介】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 1979 年版) 公元 758 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 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 派来援军,加上唐朝内部矛盾重重,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奔 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是恰好从洛阳回华州, 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石壕,也叫石壕镇,在今 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作者简介参见七年级下册的《江南逢李龟年》。 【课文全解】 暮 投石壕村,有吏 夜 捉人。老翁逾 墙 走,老妇出门 看。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暮]傍晚。[投]投宿。[吏]差役。[逾 yú]越过。[走]跑。 ☆评析:这几句写石壕吏乘夜抓丁。“暮投”写诗人行止,说明以下所叙事实是诗人亲眼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Email:9501985@Dqq.com 所见。“夜”写出乘人不备,“捉人”说明服役的强迫性质。“老翁逾墙走”说明壮丁抓尽,老 从也无法幸免。最后是老妇出场,开门应付差吏。这一生活图景,从侧面反映了战事的紧迫 和人民的惊恐不安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一何]多么。 ☆评析:差役的“怒”“呼”与老妇的“苦”“啼”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出百姓在官府 压迫下的凄苦生活情状。下面写老妇的致词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 致词]走上前 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 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 [新]最近。[且]尚且,还。[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 人了。 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惟]只。[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有孙母未去](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无 完裙]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晩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 [老妪yu]老妇。[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请,请让我。[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 役。应,应征。[犹得]还能够 备晨炊 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评析:本段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到“死者长已矣!)写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出征,两 个儿子战死的情况,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作出巨大牺牲。老妇的这一番话,意在引起差 役的同情,但未达到目的,由此引出下面的内容。 第二层(到“出入无完裙”)这几句写老妇陈述家庭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每一句都是乞 求差役不要再从她家要人,但最终没能得到同情,于是便有了下面的结果 第三层(到这一自然段完)这几句写老妇自请应役。她的举动有难言之苦,是出于无奈 被差役逼出来的,照应了开头“捉人”一词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妤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 [夜久语声绝]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绝,断,这里是说没有了。[泣幽咽ye](有人)低声 地哭。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天明登前途](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 与老翁别。 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独与老翁别]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评析:这几句是写老妇被抓走后这一家的凄苦情状,并表达了诗人的沉重心情 【课文简析】 1.主题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 Email:9501985@qq.com 3 所见。“夜”写出乘人不备,“捉人”说明服役的强迫性质。“老翁逾墙走”说明壮丁抓尽,老 从也无法幸免。最后是老妇出场,开门应付差吏。这一生活图景,从侧面反映了战事的紧迫 和人民的惊恐不安。 吏 呼一何 怒, 妇 啼 一何 苦!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一何]多么。 ☆评析:差役的“怒”“呼”与老妇的“苦”“啼”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出百姓在官府 压迫下的凄苦生活情状。下面写老妇的致词。 听 妇 前 致词:三 男 邺 城 戍。一男 附 书 至,二男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 [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戍 shù]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 战 死。 存 者 且 偷 生, 死 者 长已矣! 室中更无 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 [新]最近。[且]尚且,还。[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 人了。 人,惟有 乳下孙。 有 孙 母 未 去, 出 入 无 完 裙。 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惟]只。[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有孙母未去](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无 完裙]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老妪 力 虽 衰, 请 从 吏 夜 归, 急 应 河阳 役, 犹 得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 [老妪 yù]老妇。[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请,请让我。[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 役。应,应征。[犹得]还能够。 备 晨 炊。 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评析:本段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到“死者长已矣!)写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出征,两 个儿子战死的情况,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作出巨大牺牲。老妇的这一番话,意在引起差 役的同情,但未达到目的,由此引出下面的内容。 第二层(到“出入无完裙”)这几句写老妇陈述家庭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每一句都是乞 求差役不要再从她家要人,但最终没能得到同情,于是便有了下面的结果。 第三层(到这一自然段完)这几句写老妇自请应役。她的举动有难言之苦,是出于无奈 被差役逼出来的,照应了开头“捉人”一词。 夜久 语 声 绝, 如 闻 泣 幽 咽。 天明 登 前途,独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 [夜久语声绝]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绝,断,这里是说没有了。[泣幽咽 yè](有人)低声 地哭。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天明登前途](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 与 老翁 别。 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独与老翁别]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评析:这几句是写老妇被抓走后这一家的凄苦情状,并表达了诗人的沉重心情。 【课文简析】 1.主题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Email:9501985@Dqq.com 《石壕吏》这首诗描述石壕村一家人被强迫征兵以致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唐代 的“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写作特点 这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情节完整,抒情、议论;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语言精 炼。详略得当 【理解性背诵】 望月 1、抒发人生哲言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 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 览众山小。” 5、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6、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8、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杜甫的《望岳》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望岳》中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空阔的两句诗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二、春望 1、用拟人手法写作者感时伤世感情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 4、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表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9、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字中;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 (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平时能引起人们 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引用《春望》中原文回答。) 10、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1、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 1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 抵万金。 1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 Email:9501985@qq.com 4 《石壕吏》这首诗描述石壕村一家人被强迫征兵以致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唐代 的“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写作特点 这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情节完整,抒情、议论;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语言精 炼。详略得当。 【理解性背诵】 一、望月 1、抒发人生哲言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 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 5、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6、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8、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杜甫的《望岳》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望岳》中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空阔的两句诗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二、春望 1、用拟人手法写作者感时伤世感情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 心 ”。 4、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5、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6、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表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9、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字中; 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 (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平时能引起人们 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 引用《春望》中原文回答。) 10、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1、诗人感时伤别、 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 1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 抵万金。 1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Email:9501985@Dqq.com 14、诗中用拟人手法写望见花鸟时的心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忧时伤经乱,忧国思家的 感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5、作者用反衬手法写出荒凉残破的景象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6、《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7、以乐景写哀表现诗人忧国之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8、杜甫在《春望》中用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火不断、盼望家中亲人 消息的迫切心情。 三、石壕吏 1、写妇人与官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句子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邺城戍 4、说明战争之惨烈:二男新战死 5、战争破坏之严重:出入无完裙 6、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哪两句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官吏的强暴与老妇的悲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诗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口矣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 Email:9501985@qq.com 5 14、诗中用拟人手法写望见花鸟时的心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忧时伤经乱,忧国思家的 感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5、作者用反衬手法写出荒凉残破的景象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6、《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7、以乐景写哀表现诗人忧国之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8、杜甫在《春望》中用诗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战火不断、盼望家中亲人 消息的迫切心情。 三、石壕吏 1、写妇人与官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句子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邺城戍 4、说明战争之惨烈:二男新战死 5、战争破坏之严重:出入无完裙 6、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哪两句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官吏的强暴与老妇的悲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诗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 炊。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