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名著文库 弁言 在近现代学者移译西学典籍的过程中,一些科学经典名 著也板介绍到国内来。为使前妻学者的工作承续不辍,我们在武汉 出版社的支持下,剑办《科学名著文库》,选择成书时间在16至19 世纪,其学术价值经历史检验得到公认的和学大师的代表作,约请 国内学者加以翻译,陆续出版。其中,有些著作以前曾出过节译本 或文言文译本,但绝大多数是第一次译成中文。凡已有语体文全译 本者,文库中不再收入。因文库所选,皆系经典,翻译中将尽量保持 原著风貌。 科学名著文库编委会 1991年12月
汉译者 前言 本书作者尼古拉·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1473一l543 年)是一位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太阳系日心说的创立者,也是近 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著作《天体运行论是一部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不朽巨著。恩格斯称赞这本书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宜言,并 指出由于它的问世,“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自然辩证法》)。 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C.Ptolemy)建立了完 整的地心宇宙体系,主张太阳、行星、恒星等天体都绕地球运转。为 了消除他的理论与观察事实之间的矛盾,他在所谓的“均轮”(即他 设想的太阳和行星绕地球运动的圆形轨道)上,加上一些较小的圆 形轨道,并称之为“本轮”。他还认为地球不在均轮的中心,即天体 在作偏心圆运动。这个理论与基督教《圣经》所描绘的宇宙图象不 谋而合。后来欧洲基督教会便利用它,在中世纪使之成为神学的一 个支柱。在托勒密时代,天文观测资料很粗髓,他用少量的本轮和 均轮便可使推导出的行星视运动与观测结果大致相符。可是后来 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托勒密学说的破绽日益明显。到哥白尼时 代,甚至需要用大约80个均轮和本轮才能得到与观测大致吻合的 结果。于是到16世纪初期,在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推动下,哥白尼 通过长期的犬文观测和鎮密的思考,创立了日心学说。他花费了
vi “将近四个九年的时间”去测算、校核和修改自己的理论,并撰写了 《天体运行论》。这导致天文科学的一次飞跃。 日心学说对宇宙的看法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完全相 反,《天体运行论的出版困难甚多。在这种情势下,哥白尼在序言 中声称把这本书奉献给教皇保罗三世,希望获得他的庇护。此外, 一位受哥白尼委托办理出版事宜的教士奥西安德尔(A.Osi ander),杜撰了一篇匿名序言,声称书中的理论不一定代表行星在 太空中的真实运动,只不过是为编算是历表稚预测行星位置而提 出的一种人为设计。由于采用这些掩护策略,这本书终于付印出 版。可是为日心学说耗尽心血的哥白尼,于1542年秋因中风而半 身不遂,到1543年初已顽临死亡。延至5月24日,当一本印好的 《天体运行论送到他的病榻时,他已是弥留之际了。这位已届古稀 之年的老科学家,抚摸着自己毕生心血的结晶,仅在几小时后就与 世长辞了。 尽管作者已经溘然长逝,但这本书仍被教皇宣布为禁书。日心 学说的支持者道受残酷惩办和镇压。意大利的布鲁诺(G.Bruno, 1548一1600年)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杰出的物理学家伽利咯 (G.Galileo,1564一1642)被判处终生监禁。.然而,通过开普勒(J. Kepler),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哥白尼的学说不断得 到确证和发展。恒星光行差和视差的发现,使地球绕日运动得到确 凿的佐证。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U.J.J,Le Verrier)运用日心学说 预告海王星的存在,并为尔后的天文观测所证实。这完全令人信服 地说明了哥白尼理论的正确性。就这样,《天体运行论终于成为一 部流芳百世的科学名著! 《天体运行论》于1543年在德国纽伦堡用拉丁文出版。全书共 分六卷。第一卷概述日心学说,批驳地心学说,并讲述三角学。第 二卷阐述球面天文学和天体的视运动,卷末附有星表。以后四卷用 日心学说的观念分别论述太阳、月球和行星的运行。原书本无标
vii 题,由出版者命名为《论天体旋转的六卷集》,后人简称为《天体运 行论》。四百多年来这部著作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 1973年为纪念哥白尼诞生500周年,波兰科学院用拉丁文、波兰 文、俄文、英文、法文和德文同时出版这部名著。现在呈献给读者的 这个中文译本,就是根据上述英文译本重译的。英译本附有大量注 释。这些是英译者一-爱德华·罗森(Edward Rosen)一-以及其 他研究哥白尼的专家]对书中有关内容的时代背景、历史资料、科 学内容、计箅方法等所作的详细诠释。此外,对原著的若干笔误、遗 漏和错谬作出必要的订正。考虑到这些对读者若大有裨益,译者把英 详本的这些注释基本上全部译出(以括号中的数码标出),只是在 个别地方作了少量增删。在本书翻译过程中,译者参阅了苏联科学 出版社l96A年出版的伊·恩·韦谢洛夫斯基(I.H.Becenonckin) 的俄文译本。还应谈到,这个中译本是《天体运行论的第一个中文 金译本。1973年为纪念哥白尼的500周年诞辰,中国科学院北京 天文台李启斌先生曾译出本书原序和第一卷的主要内容,由科学 出版社出版。这次在移译有关部分时,译者参阅了这个节译本。在 翻译过程中,还承刘宝琳、宣焕灿、王德昌、李文华、陈定国等先生 热情支持,多方协助,译者谨向他们致以衷心的谢意! 附带谈到,本书原本是在四百多年前撰写的。当时的科学概 念、名词术语和表达方式往往和现代有很大差异。书中有-一些早已 废弃的专业名词,它们没有标准的中文译名,译者自定了译名,此 外,英译本中有少数明显的错误,已代为更正,并在中译本中一一 注明。中译者所加注释附在每资之下,序号用阴码表示,以与英译 者注相区别。由于译者学识水平所限,译文中错落不当之处恐难避 免,切盼读者惠予指正。 译者 1985年9月 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英译本序 在1973年,值尼古拉·哥白尼五百周年延辰之际,整个文明 世界以最令人难忘的感激之情,唤起对他的深深谢意,作为自己对 这次对近代天文学奠基人的世界性纪念活动的贡献,波兰科学院 决定首次出版他的《全集》。这项工程被安排成三卷本集,用下列六 种语言出版:拉丁文、波兰文、俄文、英文,法文、德文(后面两种文 本,与适当的国家机构合作)。第一卷有六种译本,已经使用《天体 运行论》手稿的摹写体。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手稿是哥白尼亲手 写成的。第二卷的拉丁文本提供《天体运行论》正文的订正版,附存 也用拉丁文写成的注释。第二卷的其他五种文本把《天体运行论》 译成近代语言。在这些译本中,波兰文本已经出版过,接着出现的 便是这个英译本,其余的可望在适当的时候问世。最后,第三卷将 栽有哥白尼的短篇天文学论文以及关于其他学科的著作。 照他那个时代的流行作法,哥白尼撰写《天体运行论》用的是 拉丁文。经过了五百年,古罗马庄严的语言不再象哥伦布横渡大西 祥和马丁·路德公然违抗教皇的时代那样为广太知识界所通跷 了。因此在今天,把哥白尼的著作忠实地译成英文,这甚至会受到 已经读过西赛罗(Clcero)e和贺拉斯(Horace)●原著的人们的欢迎。 0 古罗马的雄辩家、政治家和哲学家 ●古罗马诗人
忠实于原著并不需要绝对化到每个细节,须知刻板硬译会使 当代读著雄于理解哥白尼的本义。举例来说,现在尽人皆知的等号 (=)是在哥白尼逝世之后才发明的。因此,在哥白尼著作的译文中 出现“二”号,会被认作一个时代错误,然而这是一个有益的而不是 有害的时代错误。对于用作数学比值的冒号(:),情况是一样的。 实际上,在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这部新译本中,只要用得上,译 者凳不犹豫地使用了哥白尼之后的一整套数学符号。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这部新英文译本,并不象已故的查尔 斯·格伦·祆利斯(Charles Glenn Wallis)的译作(即《西方世界巨 著》)第十六卷,1952年芝辑哥版)那样使哥白尼的原文强行现代 化,以致难以察觉译文与原著的相似之处。在翻译工作中,译者从 头至尾使用了卡耳·卢多耳夫·门泽尔(Carl Ludolf Menzzer)的煞 费苦心的德文译本,但充分注意到它从书名本身起就有的缺陷.例 如《天体运行论拉丁文标题的第二个字,即“Orbium”,并不是像门 泽尔所误解的那样代表天体,而是带动可见天体的(假想的)看不 见的球.这个古希腊的宇宙概念,仍然被哥白尼以及与他同时代的 人所接受。 在哥白尼之后的宇宙观中,这些虚构的球体当然被地弃了。还 有被哥白尼看作为他世界观的不可缺少成份的许多别的传统概念 亦如此。把哥白尼和我们隔离开的漫长岁月,已经把这些陈膚思维 的产物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了,以致现代的读者连它们的名 字都不熟悉了。由于这个缘故,还有别的原因,哥白尼可能欢迎注 释。这种注释已根据完全熟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及其次要著 作的学者的着作编写而成. 这些专家的长长名单从乔治·贾奇姆·.列蒂加斯(George Joachim Rheticus)开始,哥白形有幸把他招纳为一生中仅有的门 徒。后来伟大的哥白尼主义者— 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和他卓有才华的教师--迈克耳·梅斯特林(Michael
ki Maestlin,他向开普勒介绍哥白尼学说),也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英国的托马斯·狄格斯(Thomas Digges)首先把《天体运行论》部分 地意译为近代语言,新宇宙论的悲剧式的游侠畸士吉爽丹诺·布 鲁诺(Giordano Bruno),也在英国发表了雄辩的意见。另一位杰出 的意大利人物是不幸程度稍逊的伽利路·伽利莱。在荷兰有尼古 拉·米勒(Nicolas Muller),他是《天体运行论》第三版(阿姆斯特 丹,1617年)的热情主编.波兰的詹·巴兰诺夫斯基(Jan Baranows- ki),对《天体运行论的第四版〔华沙,1854年)给予了热情关注。德 国的马克西米良·库尔兹(Maximilian Curtze),还有上面提到其译 作的门泽尔,对第五版[托尔恩(Thorn),1873]同样付出了极大的 关注。更近一些,恩斯特·齐纳(Ernst Zinner),弗里获·库巴赫 (Fritz Kubach),弗朗兹·泽勒(Franz Zeller)和卡尔·泽勒(Karl Zeller)兄弟。弗里获·罗斯曼(Fr拉Rossmann),汉斯·斯毛赫 (Hans Schmauch)和威利·哈特内尔(Willy Hartner)都普在哥白尼 的葡藏园里勇敢地劳动过。法国的亚历山大·柯瓦雷(Alexandre Koyre)亦如此。在波兰,路德维科·安东尼·伯肯迈耶(Ludwik Antoni Birkenmajer)和亚里山大·伯肯迈耶(Aleksander Birkenmajer)这一对父子发表了极宝贵的讨论,这些讨论在我们这 个时代由玛丽安·比斯柯普(Marian Biskup),吉尔兹·多布茹斯 基(Jerzy Dobrzycki),卡罗尔·高尔斯基(Karol Gorski)和杰齐·札 塞(Jerzy Zafhey)等延续下来。 从这些杰出的先行者和同时代人的辛勒劳动中,尤其是从亚 历山大·伯肯迈耶和吉尔兹·多布茹斯基同时编撰的拉丁文版 中,本书译注者取得了对当代读者最大可能的裨益。对这一努力必 不可少的是本版《尼古拉·哥白尼全集》第一卷刊载的《天体运行 论》手稿的影印件。仔细察看哥白尼在他的手稿中所作的变动,包 括增删、修改、计算及其更正,似平可以深入到他头脑的思维活动 中去
xii 这种考察的一个无可争辩的结果,便是抛弃了长时期留存的 关于《天体运行论》写作的一个结论。在他的序言中,哥白尼说,《天 体运行论》“apud me pressus non in nonum annum solum,sed iam in quartum novennium latitasset'”0。以前对这段话流行的解释是,在 《天体运行论》于1543年付印前三十六年,哥白尼已经把这本书撰 写完华,而从1507年起他把写成的手稿隐裁起来。可是真理终究 能弄清楚,因为手稿明确地表示结尾部分是急促写成的,并使用了 -个哥白尼到1539年才会用上的术语。在1541年夏天,原稿还经 过订正(或扩充)。手稿的这种不够完善的状态,并不会使熟悉哥白 尼生平的人感到惊异。他不是养尊处优地在一个舒适的象牙之塔 的顶层逍遥自在。与此相反,他的成年时代大部分是在繁忙的行政 生涯中劳碌奔波,而一大帮凶恶武士的蹂躏更使他疲于奔命。《天 体运行论》并不是在沉思默想的哲学家所钟爱的那种不受干扰的 和平与宁静的环境中撰写的,而是…个耽心丢掉饭碗、偶尔能在备 受折磨的大教堂牧师会任事的职员,利用点滴的间隙写成的。 在这篇序言结束的时候,我想向我的合作者一埃尔纳·赫 耳佛斯坦(Erna Hilfstein)一-·表达我无限的谢意。如果没有他的持 续不懈的热情和无穷无尽的刻苦努力,这部译作便不可能克竞于 成。 爱德华·罗森 ①这句拉文的意思是:“对我来说,不是只花费了九年,而是四个九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