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4 一、心理咨询的内涵 心理咨询的内涵,国内外研究者对此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均强调咨询既是一种特殊 的人际关系,又是一个过程。借助这种人际关系能够使咨询对象发生改变,以便更好地面对 自己的问题,更好地成长:借助这一过程,帮助咨询对象增强适应能力,使潜能得以充分地 发展。 心理咨询是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工作。心理咨询是借助于一种特殊 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就咨询 对象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二、心理咨询的特征 心理咨询工作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心理咨询工作不是一般的助人行为。它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心理上 为咨询对象提供帮助的活动。咨询人员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职业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人 们也可以进行互相帮助,通过聊天、谈心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但这是一种日常交往而不是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有其特定的目的和任务、特定的操作过程和手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 的职业行为。 (2)心理咨询强调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咨询员和咨询对象之间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相 互信任和理解,咨询对象才肯坦白自己的问题,接受咨询员的帮助。咨询员对咨询对象的态 度是诚恳的,帮助和理解是真诚的,这是促使咨询对象发生变化的前提。但咨询员与咨询对 象之间的关系又不同于社会生活中的朋友或其他人际关系。在这一点上,咨询人员应把握好 尺度,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自己能够客观地对待问题,有效地寻求解决的手段,确保咨询 过程的顺利进行。 (3)心理咨询解决的是咨询对象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具 体问题,也不是治疗精神类病症。例如,一个因考试焦虑来访的学生,希望咨询员帮他交涉 缓考问题:一个严重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要求咨询员对该患者进行治疗…这些都是由于咨询 对象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所造成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咨询员应耐心加以解释,并引导咨询对 象把解决问题的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咨询调整消极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咨询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这种学习和成长主要表现为人格方面的成长,即心 理成熟、增强自主性和自我完善等。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是产生心理困扰的重要根源, 通过心理咨询使咨询对象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从而减少内心世界出现的矛盾和冲突。 三、小学生心理咨询 小学生心理咨询是指在小学开展的心理咨询工作,教育和发展是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核心 内容。 从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来看,它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小学是一个人一生心理发展 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发展阶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在成年人看来是微 不足道的,但由于小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心理脆弱,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则可能是不可逾越 的,很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弛们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较 好地完成发展的任务,也就是说,小学生心理咨询是在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他 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4 一、心理咨询的内涵 心理咨询的内涵,国内外研究者对此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均强调咨询既是一种特殊 的人际关系,又是一个过程。借助这种人际关系能够使咨询对象发生改变,以便更好地面对 自己的问题,更好地成长;借助这一过程,帮助咨询对象增强适应能力,使潜能得以充分地 发展。 心理咨询是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工作。心理咨询是借助于一种特殊 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就咨询 对象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二、心理咨询的特征 心理咨询工作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心理咨询工作不是一般的助人行为。它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心理上 为咨询对象提供帮助的活动。咨询人员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职业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人 们也可以进行互相帮助,通过聊天、谈心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但这是一种日常交往而不是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有其特定的目的和任务、特定的操作过程和手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 的职业行为。 (2)心理咨询强调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咨询员和咨询对象之间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相 互信任和理解,咨询对象才肯坦白自己的问题,接受咨询员的帮助。咨询员对咨询对象的态 度是诚恳的,帮助和理解是真诚的,这是促使咨询对象发生变化的前提。但咨询员与咨询对 象之间的关系又不同于社会生活中的朋友或其他人际关系。在这一点上,咨询人员应把握好 尺度,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自己能够客观地对待问题,有效地寻求解决的手段,确保咨询 过程的顺利进行。 (3)心理咨询解决的是咨询对象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具 体问题,也不是治疗精神类病症。例如,一个因考试焦虑来访的学生,希望咨询员帮他交涉 缓考问题;一个严重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要求咨询员对该患者进行治疗……这些都是由于咨询 对象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所造成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咨询员应耐心加以解释,并引导咨询对 象把解决问题的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咨询调整消极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咨询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这种学习和成长主要表现为人格方面的成长,即心 理成熟、增强自主性和自我完善等。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是产生心理困扰的重要根源, 通过心理咨询使咨询对象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从而减少内心世界出现的矛盾和冲突。 三、小学生心理咨询 小学生心理咨询是指在小学开展的心理咨询工作,教育和发展是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核心 内容。 从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来看,它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小学是一个人一生心理发展 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发展阶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在成年人看来是微 不足道的,但由于小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心理脆弱,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则可能是不可逾越 的,很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弛们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较 好地完成发展的任务,也就是说,小学生心理咨询是在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他 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从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效能看,由于小学生群体是个大群体,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也是大量的,因此,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工作也是大量而经常的。它伴随于小学生学习、生活 的整个过程。由于学校的管理比较集中、规范、系统、正规:也使得小学生心理咨询通过与 学校各项工作的紧密结合,成为一项较为正规、规范和系统韵工作,从而大大地提高工作效 能和作用。 (一)什么是小学生心理咨询?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咨询,指心理咨询人员根据前来 求助的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通过与小学生谈话、讨论等形式,在与 小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改 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小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与 成长 (二)小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与特点 小学生心理咨询从其目标和内容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 1、适应性咨询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 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 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 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 期的学习任务。 适应性咨询具有以下特点。 (1)咨询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正常,但带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或者说“在适 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 (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或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与其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 突,大部分工作是在咨询对象的认识水平上加以帮助。 (③)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咨询对象理性的作用,咨询人员并不是要亲自帮助其直接去 解决问题,满足其需要,而是帮助他分析情况,提出合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强调发掘、利 用其潜在积极因素,自己解决问题。对于环境的改善,也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 (4)适应性咨询的工作侧重于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等方面,主要解决学生在 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涉及一些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 (⑤)适应性咨询伴随学生学校生涯的整个过程,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支持和帮助他们 适应各阶段的学校生活,指导他们完成各年龄段的自我发展任务。 2、发展性咨询主要是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面的认 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发展性咨询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 境的能力。它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人的认识发展规律,通过有针对性的 教育和训练,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成为一代适应现代 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发展性咨询具有以下特点。 ()咨询的对象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但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 素质尚待完善。 (2)心理咨询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更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 能。而这种潜能的开发因为更具有突破自我认识局限性的特征,往往使学生在能力发展、信 心重建等方面,实现一定的飞跃,使自己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强调发展的原则。发展性咨询虽然也对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等问题给予指导与 帮助,但更侧重在“发展”方面,即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它对学生所做的一切工作,包括
从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效能看,由于小学生群体是个大群体,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也是大量的,因此,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工作也是大量而经常的。它伴随于小学生学习、生活 的整个过程。由于学校的管理比较集中、规范、系统、正规;也使得小学生心理咨询通过与 学校各项工作的紧密结合,成为一项较为正规、规范和系统韵工作,从而大大地提高工作效 能和作用。 (一)什么是小学生心理咨询?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咨询,指心理咨询人员根据前来 求助的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通过与小学生谈话、讨论等形式,在与 小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改 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小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与 成长 (二)小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与特点 小学生心理咨询从其目标和内容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 1、适应性咨询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 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 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 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 期的学习任务。 适应性咨询具有以下特点。 (1)咨询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正常,但带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或者说“在适 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 (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或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与其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 突,大部分工作是在咨询对象的认识水平上加以帮助。 (3)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咨询对象理性的作用,咨询人员并不是要亲自帮助其直接去 解决问题,满足其需要,而是帮助他分析情况,提出合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强调发掘、利 用其潜在积极因素,自己解决问题。对于环境的改善,也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 (4)适应性咨询的工作侧重于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等方面,主要解决学生在 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涉及一些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 (5)适应性咨询伴随学生学校生涯的整个过程,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支持和帮助他们 适应各阶段的学校生活,指导他们完成各年龄段的自我发展任务。 2、发展性咨询主要是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面的认 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发展性咨询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 境的能力。它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人的认识发展规律,通过有针对性的 教育和训练,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成为一代适应现代 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发展性咨询具有以下特点。 (1)咨询的对象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但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 素质尚待完善。 (2)心理咨询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更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 能。而这种潜能的开发因为更具有突破自我认识局限性的特征,往往使学生在能力发展、信 心重建等方面,实现一定的飞跃,使自己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强调发展的原则。发展性咨询虽然也对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等问题给予指导与 帮助,但更侧重在“发展”方面,即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它对学生所做的一切工作,包括
指导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改善精神状态、建立自信等,都是以学生更好、更充分的发展为 目标的。 (4)发展性咨询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都分,将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实 施过程中,如安排一定的课程,学习有关知识,参加有关训练,有目的地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和咸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作为小学生心理咨询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性咨询主要解决学生与环境的协调问题(这 里的环境包括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而发展性咨询则致力于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带到一个新 的高度,它侧重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面对具体的咨询对象时,或是在选择咨询方式时, 视情形有所侧重,二者彼此衔接、相互渗透,但在实际的咨询工作中,几乎是融合在一起的。 比如要解决适应性问题的时候,其目标是指向发展的,而要解决发展的问题,只有在良好适 应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在实际操作中,单一的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往往是不完整的, 也难以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应将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整体优势。 四、心理咨询的一般过程 (一)开始阶段 开始阶段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整个心理咨询的基础。开始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有 三项,即建立咨询关系、掌握来访学生的资料及进行分析、诊断。 1.建立咨询关系 咨询教师与来访学生必须建立起信任、真诚、接纳的咨询关系。这是心理咨询的起点 和基础,这种关系有助于咨询教师真实了解学生的情况,准确确定咨询目标并有效达到目标: 对学生而言,基于这种积极的关系,才会与咨询教师积极合作,对心理咨询抱有热情和信心, 从而有助于提高咨询效果。此外,这种积极的关系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范 例,使其能在咨询环境之外加以运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一能否建立起积极的咨询关系, 咨询教师担负着重要责任。 在初次会谈时,咨询教师要向来寻求指导和帮助的学生进行简明扼要的自我介绍。在 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可以允许有短暂的沉默,主要目的在于给来访学生一个整理思绪的机会, 使他能完整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在初次会谈时,咨询教师可以就咨询的性质、限度、角色、目标以及特殊关系等向对 方作出解释。解释的内容包括时间的限制、会谈的次数、保密性、正常的期望等。对这些问 题的说明,可以减少对方的困惑,消除因此而引发的焦虑,也使对方不致对咨询产生不当或 过高的期望。在初次会谈中,有必要澄清保密性的问题:对咨询过程中必要的记录给予说明, 对所谈内容和隐私权的保密与尊重作出肯定性承诺,以此消除来访学生的戒备心理。 对来访学生要热情有礼、耐心慎重,装束整洁得体,行为举止落落大方。初次会谈, 来访学生往往比较紧张、局促,因此咨询教师的态度会对其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热情友好 的态度给人以亲切感,可有效拉近双方的距离,特别是他们在受心理困扰时,热情友好的态 度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希望、一种安慰,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焦虑水平。 要建立并保持积极的咨询关系,还需要咨询教师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无条件的积 极尊重、准确的共情和真诚。 2.掌握来访学生的资料 收集与来访学生有关的各种资料,通过会谈、观察、倾听、心理测验等方式,了解对 方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心理问题。 来访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班级、家庭及社会生活背景、自身的生活经历、 兴趣爱好、学习生活近况及有无心理咨询经验等。通过对基本情况的了解,掌握其过去、现 在等各方面的活动及生活方式。对来访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有助于对其主要心理问题的把 握
指导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改善精神状态、建立自信等,都是以学生更好、更充分的发展为 目标的。 (4)发展性咨询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都分,将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实 施过程中,如安排一定的课程,学习有关知识,参加有关训练,有目的地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和咸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作为小学生心理咨询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性咨询主要解决学生与环境的协调问题(这 里的环境包括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而发展性咨询则致力于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带到一个新 的高度,它侧重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面对具体的咨询对象时,或是在选择咨询方式时, 视情形有所侧重,二者彼此衔接、相互渗透,但在实际的咨询工作中,几乎是融合在一起的。 比如要解决适应性问题的时候,其目标是指向发展的,而要解决发展的问题,只有在良好适 应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在实际操作中,单一的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往往是不完整的, 也难以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应将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整体优势。 四、心理咨询的一般过程 (一)开始阶段 开始阶段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整个心理咨询的基础。开始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有 三项,即建立咨询关系、掌握来访学生的资料及进行分析、诊断。 1. 建立咨询关系 咨询教师与来访学生必须建立起信任、真诚、接纳的咨询关系。这是心理咨询的起点 和基础,这种关系有助于咨询教师真实了解学生的情况,准确确定咨询目标并有效达到目标; 对学生而言,基于这种积极的关系,才会与咨询教师积极合作,对心理咨询抱有热情和信心, 从而有助于提高咨询效果。此外,这种积极的关系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范 例,使其能在咨询环境之外加以运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能否建立起积极的咨询关系, 咨询教师担负着重要责任。 在初次会谈时,咨询教师要向来寻求指导和帮助的学生进行简明扼要的自我介绍。在 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可以允许有短暂的沉默,主要目的在于给来访学生一个整理思绪的机会, 使他能完整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在初次会谈时,咨询教师可以就咨询的性质、限度、角色、目标以及特殊关系等向对 方作出解释。解释的内容包括时间的限制、会谈的次数、保密性、正常的期望等。对这些问 题的说明,可以减少对方的困惑,消除因此而引发的焦虑,也使对方不致对咨询产生不当或 过高的期望。在初次会谈中,有必要澄清保密性的问题:对咨询过程中必要的记录给予说明, 对所谈内容和隐私权的保密与尊重作出肯定性承诺,以此消除来访学生的戒备心理。 对来访学生要热情有礼、耐心慎重,装束整洁得体,行为举止落落大方。初次会谈, 来访学生往往比较紧张、局促,因此咨询教师的态度会对其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热情友好 的态度给人以亲切感,可有效拉近双方的距离,特别是他们在受心理困扰时,热情友好的态 度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希望、一种安慰,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焦虑水平。 要建立并保持积极的咨询关系,还需要咨询教师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无条件的积 极尊重、准确的共情和真诚。 2.掌握来访学生的资料 收集与来访学生有关的各种资料,通过会谈、观察、倾听、心理测验等方式,了解对 方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心理问题。 来访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班级、家庭及社会生活背景、自身的生活经历、 兴趣爱好、学习生活近况及有无心理咨询经验等。通过对基本情况的了解,掌握其过去、现 在等各方面的活动及生活方式。对来访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有助于对其主要心理问题的把 握
认识来访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确定心理咨询目标的基础。这一般比收集基本情况要复杂 得多,因为来访学生一般心存顾虑,往往不愿直截了当地把面临的心理问题如实暴露出来, 或是他们自己也弄不清问题的实质,只是感觉到困扰,希望改变现状。需要了解的心理问题 涉及多方面,咨询教师要通过收集有关资料弄清心理问题的性质、持续时间及产生原因。 3.进行分析、诊断 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分析、诊断就己相伴出现:分析、诊断是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心理问题的实质、程度及原因,并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估。分析、诊断包括下列内 容。 (1)确定心理问题的类型及性质,决定咨询的适应性。咨询教师首先要确定心理问题的 性质,是属于学习问题,还是人际关系问题,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是属于发展性问题、 适应性问题,还是障碍性问题。考虑心理咨询的适应性对于心理咨询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因为有些问题不属于一般心理咨询能解决的,如属于器质性疾病,应及时介绍到医院就 诊:如属于精神疾病,应及时转送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如属于障碍性心理问题,也可介绍到 综合医院开设的心理咨询门诊接受心理治疗。 (2)分析心理问题的程度,以区别对待:心理咨询的对象有的存在适应性问题,有的存 在发展性问题。虽然这两类来访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正常,但仍然有程度上的差别。:前者在 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可以通过个别咨询等方式予以必要的指导:而后 者可能并未对自身的心理问题产生自觉的意识,因此,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讲座、课程等方式, 予以指导与训练,强化其心理品质。 (3)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原因是诊断来访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造 成来访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两个不同侧面人手,即一般原因分析和深层 原因分析。一般原因分析就是针对心理问题形成的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全方位的 搜索。深层原因分析是对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心理原因进行剖析。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 法,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并发现心理问题的根源。如精神分析理论重视从无意识的矛盾冲 突、幼年生活经历中寻找根源:行为主义理论重视对行为的分析,发现原因:认知理论认为 不良情绪、反应是认知错误造成,来访学生的非理性认知是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人本主 义理论认为人有各种需要,而造成心理失调的原因是人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从而自我意识 发生扭曲,内在潜能不能发挥出来。如果能够把握住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将为心理问 题的解决奠定最重要的基础。 (二)指导与帮助阶段 经过开始阶段,心理咨询进入了解决问题阶段,即指导与帮助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完 成的任务有三项:制订咨询目标,选择咨询方案,实施指导与帮助。 1.制订咨询目标 心理咨询的目标,就是心理咨询所追求的结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咨询目标的确立, 在咨询过程中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它使咨询双方都清楚地意识到努力的方向,从而不仅能 详细制订实施方案,而且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目标对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其次,它有助于咨询双方的积极合作。有了明确的目标,使来访学生看到了希望,增 强了咨询信心与动力。由于方向明确,来访学生成为咨询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使咨询双方能 积极合作,协调一致。 再次,它使心理咨询的评估成为可能。通过咨询目标,来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 的变化,从而认识到心理咨询在自我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咨询双方也可以借此评价咨询方 案的适用性及确定心理咨询的进展程度。为保证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制订咨询目标应遵循 一些基本的原则
认识来访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确定心理咨询目标的基础。这一般比收集基本情况要复杂 得多,因为来访学生一般心存顾虑,往往不愿直截了当地把面临的心理问题如实暴露出来, 或是他们自己也弄不清问题的实质,只是感觉到困扰,希望改变现状。需要了解的心理问题 涉及多方面,咨询教师要通过收集有关资料弄清心理问题的性质、持续时间及产生原因。 3.进行分析、诊断 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分析、诊断就已相伴出现;分析、诊断是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心理问题的实质、程度及原因,并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估。分析、诊断包括下列内 容。 (1)确定心理问题的类型及性质,决定咨询的适应性。咨询教师首先要确定心理问题的 性质,是属于学习问题,还是人际关系问题,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是属于发展性问题、 适应性问题,还是障碍性问题。考虑心理咨询的适应性对于心理咨询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因为有些问题不属于一般心理咨询能解决的,如属于器质性疾病,应及时介绍到医院就 诊;如属于精神疾病,应及时转送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如属于障碍性心理问题,也可介绍到 综合医院开设的心理咨询门诊接受心理治疗。 (2)分析心理问题的程度,以区别对待;心理咨询的对象有的存在适应性问题,有的存 在发展性问题。虽然这两类来访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正常,但仍然有程度上的差别。:前者在 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可以通过个别咨询等方式予以必要的指导;而后 者可能并未对自身的心理问题产生自觉的意识,因此,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讲座、课程等方式, 予以指导与训练,强化其心理品质。 (3)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原因是诊断来访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造 成来访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两个不同侧面人手,即一般原因分析和深层 原因分析。一般原因分析就是针对心理问题形成的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全方位的 搜索。深层原因分析是对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心理原因进行剖析。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 法,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并发现心理问题的根源。如精神分析理论重视从无意识的矛盾冲 突、幼年生活经历中寻找根源;行为主义理论重视对行为的分析,发现原因;认知理论认为 不良情绪、反应是认知错误造成,来访学生的非理性认知是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人本主 义理论认为人有各种需要,而造成心理失调的原因是人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从而自我意识 发生扭曲,内在潜能不能发挥出来。如果能够把握住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将为心理问 题的解决奠定最重要的基础。 (二)指导与帮助阶段 经过开始阶段,心理咨询进入了解决问题阶段,即指导与帮助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完 成的任务有三项:制订咨询目标,选择咨询方案,实施指导与帮助。 1.制订咨询目标 心理咨询的目标,就是心理咨询所追求的结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咨询目标的确立, 在咨询过程中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它使咨询双方都清楚地意识到努力的方向,从而不仅能 详细制订实施方案,而且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目标对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其次,它有助于咨询双方的积极合作。有了明确的目标,使来访学生看到了希望,增 强了咨询信心与动力。由于方向明确,来访学生成为咨询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使咨询双方能 积极合作,协调一致。 再次,它使心理咨询的评估成为可能。通过咨询目标,来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 的变化,从而认识到心理咨询在自我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咨询双方也可以借此评价咨询方 案的适用性及确定心理咨询的进展程度。为保证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制订咨询目标应遵循 一些基本的原则
(1)必须由咨询双方共同制订目标。咨询目标的制订,必须要咨询教师和来访学生共同 配合、互相交流并最终达成一致。这样的咨询目标才比较客观、真实,才能使双方共同努力 去实现目标。共同制订咨询目标,首先要求咨询双方在心理问题的把握和原因分析上取得一 致意见,为此咨询教师要鼓励并引导来访学生全面、深入地倾述和反映,同时咨询教师也必 须将自己的认识、看法、结论反馈给来访学生。其次,咨询教师要引导和鼓励来访学生思考 和提出自己的要求,坦诚提出对咨询目标的看法。若双方意见有分歧,应认真分析,是表述 上的不同还是内容上的差异,是掌握材料不够还是看问题角度不同,是不是局部目标与整体 目标上的差异等,在此基础上逐步达成一致。 (2)保证心理咨询目标的针对性。咨询目标的针对性,即解决心理问题而不是其他问题。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如学生经济上发生困难、考试 不及格等。这些问题虽然使来访学生感到不安,但心理咨询的目标只能是帮助来访学生调整 认知和心态而不是直接解决这些问题本身。 (3)中间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统一。中间目标是心理咨询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而 终极目标则是实现人的心理健康、潜能的充分发掘和人格的完善。中间目标是向终极目标发 展的步骤。确定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强调中间目标与终极目标的辩证统一,即咨询双方不仅 要解决来访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更应该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发掘潜能、促进 人格发展着眼,把终极目标融于中间目标,以终极目标导中间目标,通过中间目标的实现 达到终极目标的完成。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要实现两种目标的统一,咨询双方不仅要发现 具体的心理问题及引发原因,还要就此发掘其人格特点、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不仅使来 访学生在具体问题上掌握心理调节的技能与方法,而且能使这些技能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 去。 (4)心理咨询目标必须具体、可行。来访学生的表述有时比较具体、明确,如考试焦虑、 失眠问题等,但有时比较笼统、抽象,如希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善于交往等。这样的目标 因大而空泛,既难以操作、落实,又无从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因此,心理咨询很难进行。 这就需要咨询双方经过商讨,共同将抽象的目标具体化,模糊的目标清晰化。总之,咨询目 标必须具有可行性。 2.选择咨询方案 选择咨询方案,包括咨询方法的选定以及为实施这些方法而制定的具体计划。解决来 访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许多咨询方法可供利用,如“支持与安慰”“内省 与领悟”“训练与学习”“疏导与宣泄”“暗示”等。每种咨询方法对解决心理问题均有一 定的针对性,并有其相应的实施过程。选择咨询方案,首先要根据心理咨询的目标,选取相 应的咨询方法,然后按其实施过程的要求制定具体操作计划。选择咨询方案应明确下列内容: (1)所采取咨询方法的目标:(2)该方法的实施要求,即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不做什么: (3)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4)告诉来访学生必须对心理咨询的过程抱有足够的耐 心,这些方法不可能立即产生奇迹,所有的改变都是循序渐进的。 3.实施指导与帮助 实施指导与帮助,不同的咨询方法有不同的要求与做法。可灵活运用鼓励、指导与解 释,对来访学生的积极方面给予真诚的表扬、鼓励和支持,增强来访学生的自信,促进其积 极行为的增长:可以直接指导来访学生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可以通过 解释,使来访学生从一个全新、全面的角度面对自己的问题,重新认识自己及周围的环境, 从而提高认识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问题的解决。 (三)巩固和结束阶段 经过前两阶段咨询双方的共同努力,基本达到既定的咨询目标后,即进人心理咨询的 巩固与结束阶段。这一阶段心理咨询的工作主要是巩固效果和追踪调查
(1)必须由咨询双方共同制订目标。咨询目标的制订,必须要咨询教师和来访学生共同 配合、互相交流并最终达成一致。这样的咨询目标才比较客观、真实,才能使双方共同努力 去实现目标。共同制订咨询目标,首先要求咨询双方在心理问题的把握和原因分析上取得一 致意见,为此咨询教师要鼓励并引导来访学生全面、深入地倾述和反映,同时咨询教师也必 须将自己的认识、看法、结论反馈给来访学生。其次,咨询教师要引导和鼓励来访学生思考 和提出自己的要求,坦诚提出对咨询目标的看法。若双方意见有分歧,应认真分析,是表述 上的不同还是内容上的差异,是掌握材料不够还是看问题角度不同,是不是局部目标与整体 目标上的差异等,在此基础上逐步达成一致。 (2)保证心理咨询目标的针对性。咨询目标的针对性,即解决心理问题而不是其他问题。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如学生经济上发生困难、考试 不及格等。这些问题虽然使来访学生感到不安,但心理咨询的目标只能是帮助来访学生调整 认知和心态而不是直接解决这些问题本身。 (3)中间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统一。中间目标是心理咨询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而 终极目标则是实现人的心理健康、潜能的充分发掘和人格的完善。中间目标是向终极目标发 展的步骤。确定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强调中间目标与终极目标的辩证统一,即咨询双方不仅 要解决来访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更应该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发掘潜能、促进 人格发展着眼,把终极目标融于中间目标,以终极目标引导中间目标,通过中间目标的实现 达到终极目标的完成。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要实现两种目标的统一,咨询双方不仅要发现 具体的心理问题及引发原因,还要就此发掘其人格特点、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不仅使来 访学生在具体问题上掌握心理调节的技能与方法,而且能使这些技能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 去。 (4)心理咨询目标必须具体、可行。来访学生的表述有时比较具体、明确,如考试焦虑、 失眠问题等,但有时比较笼统、抽象,如希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善于交往等。这样的目标 因大而空泛,既难以操作、落实,又无从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因此,心理咨询很难进行。 这就需要咨询双方经过商讨,共同将抽象的目标具体化,模糊的目标清晰化。总之,咨询目 标必须具有可行性。 2.选择咨询方案 选择咨询方案,包括咨询方法的选定以及为实施这些方法而制定的具体计划。解决来 访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许多咨询方法可供利用,如“支持与安慰”“内省 与领悟”“训练与学习”“疏导与宣泄”“暗示”等。每种咨询方法对解决心理问题均有一 定的针对性,并有其相应的实施过程。选择咨询方案,首先要根据心理咨询的目标,选取相 应的咨询方法,然后按其实施过程的要求制定具体操作计划。选择咨询方案应明确下列内容: (1)所采取咨询方法的目标;(2)该方法的实施要求,即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不做什么; (3)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4)告诉来访学生必须对心理咨询的过程抱有足够的耐 心,这些方法不可能立即产生奇迹,所有的改变都是循序渐进的。 3.实施指导与帮助 实施指导与帮助,不同的咨询方法有不同的要求与做法。可灵活运用鼓励、指导与解 释,对来访学生的积极方面给予真诚的表扬、鼓励和支持,增强来访学生的自信,促进其积 极行为的增长;可以直接指导来访学生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可以通过 解释,使来访学生从一个全新、全面的角度面对自己的问题,重新认识自己及周围的环境, 从而提高认识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问题的解决。 (三)巩固和结束阶段 经过前两阶段咨询双方的共同努力,基本达到既定的咨询目标后,即进人心理咨询的 巩固与结束阶段。这一阶段心理咨询的工作主要是巩固效果和追踪调查
1.巩固效果 巩固已取得的咨询效果,是结束咨询之前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具体工作有以下几项。 (1)咨询教师应向来访学生指出其已经取得的成绩与进步,说明已基本达到既定的咨询 目标。咨询教师和来访学生对此应达成共识。来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对他不仅是巨大 的鼓舞,也是一种暗示,即预示着心理咨询的过程即将结束,使来访学生对此做好心理准备。 为此,咨询教师应耐心、具体地分析来访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指导来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已 的进步。 (2)咨询教师应和来访学生一同就其心理问题和咨询过程进行回顾总结。重新审视来访 学生心理问题的前因后果,以及据此确定的咨询目标、咨询方法、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 进展等,对前两个阶段进行总结。这有助于帮助来访学生加深对自己。问题的认识,总结咨 询经验,了解努力的方向,获得有益的启示。这种总结本身就具有巩固、优化咨询效果的意 义。总结最好是通过咨询教师的启发由来访学生作出。 (③)指导来访学生巩固己有的进步,将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并逐步稳定、 内化为来访学生的观念、行为方式和能力,使之能独立有效地适应环境。应指出从学习“经 验”到运用“经验”尚有一段距离。通常来访学生在咨询教师的指导下,在特定条件下能表 现其习得的经验,但当其独立面对实际生活环境时,又显得难以应付。这既有经验掌握尚未 牢固的原因,也有其自信心不足的心理因素。能否顺利完成这一过渡,是能否实现“结束” 咨询的前提条件。 2.追踪调查 为了了解来访学生能否运用获得的经验适应环境,进而最终了解整个咨询过程是否成 功,咨询教师必须对来访学生进行追踪调查。追踪调查应在咨询基本结束后的数月至一年间 进行。时间过短,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时间太长,亦不能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 同时也增加了调查工作的难度。在学校心理咨询中,追踪调查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填写信息反馈表。信息反馈表一般是由心理咨询机构统一印制,咨询教师应嘱咐来 访学生定期填写并反馈给咨询教师。 (2)约请来访学生定期前来面谈。咨询教师与来访学生面谈是直接了解咨询效果的有效 方式。这种方式获得的信息量大,容易深入,也便于咨询教师及时察觉问题,并适时予以进 一步指导。 (3)访问他人。向了解来访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的人,如父母、班主任、同学、关系 密切的朋友等了解来访学生现在的适应状况。这种做法一般比较客观。如果能将这种方式所 获得的信息与其他方式反馈的信息综合起来考察,得出的结论将更全面、真实。运用这种方 法时,必须注意维护来访学生的利益,保护其自尊和隐私,注意保密原则,因此,有时需要 以间接、委婉的方式进行。 经过追踪调查,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咨询效果显著,即来访学生的问题已 经解决,此时可结束心理咨询过程:二是咨询有效果,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三是咨询效果 不大,问题基本没有解决。若是后两种情况,则应继续咨询过程。咨询结束的过程并非是一 蹴而就的,仍需掌握一定的结束咨询过程的技巧。在整个咨询过程即将结束之前:应让来访 学生明白咨询关系即将终止,从而使其对结束有心理准备,对结束后的生活有一定的心理准 备。为此,必须向来访学生说明其心理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通过咨询来访学生己获得了经 验,增长了能力,已经能够应付生活环境,继续保持咨询关系将不利于其成长。同时,如有 必要,心理咨询机构还会再次给予关心和帮助。向来访学生说明结束咨询时,应尽可能以交 谈的方式进行,暗示来访学生结束咨询是件自然、平常的事情
1.巩固效果 巩固已取得的咨询效果,是结束咨询之前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具体工作有以下几项。 (1)咨询教师应向来访学生指出其已经取得的成绩与进步,说明已基本达到既定的咨询 目标。咨询教师和来访学生对此应达成共识。来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对他不仅是巨大 的鼓舞,也是一种暗示,即预示着心理咨询的过程即将结束,使来访学生对此做好心理准备。 为此,咨询教师应耐心、具体地分析来访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指导来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已 的进步。 (2)咨询教师应和来访学生一同就其心理问题和咨询过程进行回顾总结。重新审视来访 学生心理问题的前因后果,以及据此确定的咨询目标、咨询方法、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 进展等,对前两个阶段进行总结。这有助于帮助来访学生加深对自己。问题的认识,总结咨 询经验,了解努力的方向,获得有益的启示。这种总结本身就具有巩固、优化咨询效果的意 义。总结最好是通过咨询教师的启发由来访学生作出。 (3)指导来访学生巩固已有的进步,将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并逐步稳定、 内化为来访学生的观念、行为方式和能力,使之能独立有效地适应环境。应指出从学习“经 验”到运用“经验”尚有一段距离。通常来访学生在咨询教师的指导下,在特定条件下能表 现其习得的经验,但当其独立面对实际生活环境时,又显得难以应付。这既有经验掌握尚未 牢固的原因,也有其自信心不足的心理因素。能否顺利完成这一过渡,是能否实现“结束” 咨询的前提条件。 2.追踪调查 为了了解来访学生能否运用获得的经验适应环境,进而最终了解整个咨询过程是否成 功,咨询教师必须对来访学生进行追踪调查。追踪调查应在咨询基本结束后的数月至一年间 进行。时间过短,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时间太长,亦不能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 同时也增加了调查工作的难度。在学校心理咨询中,追踪调查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填写信息反馈表。信息反馈表一般是由心理咨询机构统一印制,咨询教师应嘱咐来 访学生定期填写并反馈给咨询教师。 (2)约请来访学生定期前来面谈。咨询教师与来访学生面谈是直接了解咨询效果的有效 方式。这种方式获得的信息量大,容易深入,也便于咨询教师及时察觉问题,并适时予以进 一步指导。 (3)访问他人。向了解来访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的人,如父母、班主任、同学、关系 密切的朋友等了解来访学生现在的适应状况。这种做法一般比较客观。如果能将这种方式所 获得的信息与其他方式反馈的信息综合起来考察,得出的结论将更全面、真实。运用这种方 法时,必须注意维护来访学生的利益,保护其自尊和隐私,注意保密原则,因此,有时需要 以间接、委婉的方式进行。 经过追踪调查,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咨询效果显著,即来访学生的问题已 经解决,此时可结束心理咨询过程;二是咨询有效果,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三是咨询效果 不大,问题基本没有解决。若是后两种情况,则应继续咨询过程。咨询结束的过程并非是一 蹴而就的,仍需掌握一定的结束咨询过程的技巧。在整个咨询过程即将结束之前;应让来访 学生明白咨询关系即将终止,从而使其对结束有心理准备,对结束后的生活有一定的心理准 备。为此,必须向来访学生说明其心理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通过咨询来访学生已获得了经 验,增长了能力,已经能够应付生活环境,继续保持咨询关系将不利于其成长。同时,如有 必要,心理咨询机构还会再次给予关心和帮助。向来访学生说明结束咨询时,应尽可能以交 谈的方式进行,暗示来访学生结束咨询是件自然、平常的事情
逐渐结束的方式也常被运用。逐渐结束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拉长两次会谈的时间,如 果原来是每周会谈一次,到咨询末期改为两周甚至一月一次:二是减少每次会谈的时间,即 由原来每次会谈一小时缩短为每次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 五、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是指在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它既是心理咨询工作的规律概括和经验总结,也是对小学生心理咨询的一般要求,同时也是 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顺利开展,并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结合,共同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的基本保证。 (一)整体性原则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个体身心因素与外界环境的制 约性、协调性,来全面考察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同时也要协调学校、 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展开。心理咨询的整体性 原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小学生心理咨询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学生个体的整体性发展,即 通过帮助和指导使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小学生的 心理也能得以健康发展:二是追求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各种模式、方法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 的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把学生作为主体。对学生的各种指导、帮助 并不是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影响的客体,而是通过学生的“自助”即学生自我理解、自我指 导能力的提高,实现心理咨询的目标。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求心理咨询人员要尊重学生的主 体地位:要从学生的自身需要出发:要采取有效方法并用鼓励、商量的语气让学生发表看法, 宣泄情感,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应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 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相信他们的诚意和谈话内容,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 式的友好信赖关系,以确保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的结果。 (三)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咨询要重视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实践活动是个体心理发 生、发展的基础,小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其个性的完善及 社会适应性的提高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交往、劳动等实践活动。因此,针对小学生的问题 所展开的辅导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上,应让学生在各种模拟与实际情境中去讨论、体 验、训练等。调动学生的自觉主动精神,会取得积极的、有效的心理咨询效果。 (四)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原则 面向全体是指小学生心理咨询的价值在于小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这是由学校教 育的本质决定的。小学生群体因其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 共同的心理咨询任务。提高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集 体心理咨询就是针对小学生共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展开的。 个别对待是指心理咨询中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不同 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程度、持续时间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心理咨询必须要针对每个学生 身心发展特点及具体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辅导策略与方法,因势利导。小学生心理咨询坚 持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原则,在实际操作时要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个案资料,提 高个别辅导的实效。与此同时,要注意学生群体共性问题的研究,积累群体资料,提高团体 辅导的实效。 也就是说,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表现和一般规律,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特点 和规律,又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个性差异等,因人而异,努 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
逐渐结束的方式也常被运用。逐渐结束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拉长两次会谈的时间,如 果原来是每周会谈一次,到咨询末期改为两周甚至一月一次;二是减少每次会谈的时间,即 由原来每次会谈一小时缩短为每次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 五、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是指在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它既是心理咨询工作的规律概括和经验总结,也是对小学生心理咨询的一般要求,同时也是 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顺利开展,并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结合,共同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的基本保证。 (一)整体性原则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个体身心因素与外界环境的制 约性、协调性,来全面考察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同时也要协调学校、 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展开。心理咨询的整体性 原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小学生心理咨询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学生个体的整体性发展,即 通过帮助和指导使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小学生的 心理也能得以健康发展;二是追求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各种模式、方法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 的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把学生作为主体。对学生的各种指导、帮助 并不是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影响的客体,而是通过学生的“自助”即学生自我理解、自我指 导能力的提高,实现心理咨询的目标。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求心理咨询人员要尊重学生的主 体地位;要从学生的自身需要出发;要采取有效方法并用鼓励、商量的语气让学生发表看法, 宣泄情感,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应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 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相信他们的诚意和谈话内容,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 式的友好信赖关系,以确保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的结果。 (三)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咨询要重视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实践活动是个体心理发 生、发展的基础,小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其个性的完善及 社会适应性的提高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交往、劳动等实践活动。因此,针对小学生的问题 所展开的辅导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上,应让学生在各种模拟与实际情境中去讨论、体 验、训练等。调动学生的自觉主动精神,会取得积极的、有效的心理咨询效果。 (四)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原则 面向全体是指小学生心理咨询的价值在于小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这是由学校教 育的本质决定的。小学生群体因其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 共同的心理咨询任务。提高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集 体心理咨询就是针对小学生共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展开的。 个别对待是指心理咨询中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不同 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程度、持续时间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心理咨询必须要针对每个学生 身心发展特点及具体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辅导策略与方法,因势利导。小学生心理咨询坚 持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原则,在实际操作时要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个案资料,提 高个别辅导的实效。与此同时,要注意学生群体共性问题的研究,积累群体资料,提高团体 辅导的实效。 也就是说,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表现和一般规律,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特点 和规律,又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个性差异等,因人而异,努 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
(五)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是小学生心理咨询中一项重要原则。小学生心理咨询就其基本 功能来看是适应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但应看到,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属 于正常范围内的发展和适应问题,但也有一些小学生由于心理脆弱,基于不良社会生活事件 及应激等而出现一些心理疾患与行为偏差。一旦出现严重心理疾患与行为偏差,就会对学生 个体、家庭及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后果。及时预防学生心理疾患及行为偏差的产生对于从总体 上提高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 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就是德 育工作的一部分,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在心理咨 询过程中,要通晓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论与技巧,善于运用言语表达、情感交流和教育手段理 解学生心灵,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改变。贯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在实际工作中 要注意心理咨询的关键时期。第一,在个体心理未定型、可塑性较大的时期开展心理咨询具 有明显的预防作用。第二,给予社会环境处于不利地位、生活发生重大变故、自我期望值偏 高而又屡遭挫折的学生以特殊关照,早期干预,可以取得一定的预防作用。第三,小学生心 理咨询人员针对正常学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学生应付挫折、适应变化的能力。 (六)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 非指示性原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提出的。他认为心理辅 导应以双方的真诚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启发或促进成长的 关系。人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变化的巨大潜能,心理咨询的任务 就在于启发和鼓励这种潜能的发挥,并促进其成熟或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地进行解释和指 导。所谓非指示性,只意味着以非指示性的形式实现对教育者的“指示”,在心理咨询中非 指示性原则比早期的指示性辅导更具科学性。 (七)保密性原则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 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教师要充分认识解决心理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树立坚持不 懈、不怕反复的思想,这才有利于心理咨询效果的巩固与提高。 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方法 (一)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 的心理过程将其“召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状消失。 通过挖掘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找到致病的症结,并把它们带到意识领 域中来,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得以纠正和消除,从而建立良好、健 康的心理结构,达到心理健康。其咨询的基本目标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 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或重建人格,克服其潜意识冲突。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要相互信任, 又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来访者产生某种形式的抗拒。 精神分析疗法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方法,是在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以后,让来访者躺在 一个安静、光线适当的房间内或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咨询者站在或坐在其后而不是前面,然 后让来访者打消顾虑,尽情倾诉他想要说的话。咨询者不要随意打断来访者的话,对他所讲 的内容不加评论,鼓励其大胆地说,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引导。 2.疏导宣泄
(五)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是小学生心理咨询中一项重要原则。小学生心理咨询就其基本 功能来看是适应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但应看到,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属 于正常范围内的发展和适应问题,但也有一些小学生由于心理脆弱,基于不良社会生活事件 及应激等而出现一些心理疾患与行为偏差。一旦出现严重心理疾患与行为偏差,就会对学生 个体、家庭及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后果。及时预防学生心理疾患及行为偏差的产生对于从总体 上提高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 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就是德 育工作的一部分,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在心理咨 询过程中,要通晓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论与技巧,善于运用言语表达、情感交流和教育手段理 解学生心灵,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改变。贯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在实际工作中 要注意心理咨询的关键时期。第一,在个体心理未定型、可塑性较大的时期开展心理咨询具 有明显的预防作用。第二,给予社会环境处于不利地位、生活发生重大变故、自我期望值偏 高而又屡遭挫折的学生以特殊关照,早期干预,可以取得一定的预防作用。第三,小学生心 理咨询人员针对正常学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学生应付挫折、适应变化的能力。 (六)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 非指示性原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 R. Rogers)提出的。他认为心理辅 导应以双方的真诚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启发或促进成长的 关系。人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变化的巨大潜能,心理咨询的任务 就在于启发和鼓励这种潜能的发挥,并促进其成熟或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地进行解释和指 导。所谓非指示性,只意味着以非指示性的形式实现对教育者的“指示”,在心理咨询中非 指示性原则比早期的指示性辅导更具科学性。 (七)保密性原则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 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教师要充分认识解决心理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树立坚持不 懈、不怕反复的思想,这才有利于心理咨询效果的巩固与提高。 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方法 (一)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 的心理过程将其“召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状消失。 通过挖掘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找到致病的症结,并把它们带到意识领 域中来,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得以纠正和消除,从而建立良好、健 康的心理结构,达到心理健康。其咨询的基本目标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 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或重建人格,克服其潜意识冲突。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要相互信任, 又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来访者产生某种形式的抗拒。 精神分析疗法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方法,是在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以后,让来访者躺在 一个安静、光线适当的房间内或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咨询者站在或坐在其后而不是前面,然 后让来访者打消顾虑,尽情倾诉他想要说的话。咨询者不要随意打断来访者的话,对他所讲 的内容不加评论,鼓励其大胆地说,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引导。 2.疏导宣泄
疏导宣泄是通过痛快淋漓的倾诉,将心头的郁闷和内心深处的隐私痛快地诉说出来, 一吐为快,从而恢复心理平衡,防止发生身心疾病。要有效地引导患者倾诉心中的苦闷,以 达到心理宣泄的目的。 3.认知与领悟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前心理疾病的根源在过去的经历之中,甚至可以回溯到幼年时 期。过去的焦虑经验因种种原因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而使患者“遗忘”。通过精神分析,引 起来访者的回忆、联想,将潜意识层中的病因“召回”到意识领域,使之意识到这些心灵深 处的“病根”与当前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理智上、情感上真正达到认识和领悟,这时症 状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自然消失。当然,这种领悟是通过医生的分析、解释和治疗而实现 的。 4.暗示疗法 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 及行为产生影响。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是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暗示疗法 在癔病治疗中经常使用,其疗效非常明显。暗示内容应当针对来访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 地选择语言和方式,灵活机智地使用暗示性语言。 精神分析疗法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要慎用,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 理发育还不成熟,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还无法作出正确的估计。对小学生使用精神分析疗法要 视具体情形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二)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也叫行为矫正法,它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其基本认 识是: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训练后天培养而获得的,自然也可以通过学 习和训练来改变或消失。 行为疗法是所有心理咨询方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其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具体方法。 1.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在行为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出导 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的 目的。其基本原理是,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 出现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系统脱敏法一般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排列出焦虑的等级层 次表,即找出使来访者感到焦虑的事件,并用0~100表示出对每一事件感到焦虑的主观程 度。其中,。为心情平静,25为轻度焦虑,50为中度焦虑,75为高度焦虑,100为极度焦 虑。然后将标出的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弱到强依次排列。二是进行放松训练,以全身肌肉 能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一般要6~10次练习,每次需时30分钟,每天12次。三是进 入系统脱敏过程,进行焦虑反应与肌肉放松技术的结合训练。系统脱敏可分为想象系统脱敏 和现实系统脱敏。想象系统脱敏的过程即让来访者处于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由咨询者口头 描述,让来访者进行想象,从最低层开始,想象30秒,停止想象时报告此时感到主观焦虑 的等级分数,以不感到紧张害怕为止,再进入下一个层次,如此渐进直到通过最后一个层次。 系统脱敏法可以治疗学生考试焦虑和社交恐惧。 2.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也叫暴露疗法、冲击疗法。同系统脱敏法类似之处都是鼓励来访者去接触自 己敏感的对象,在接触中实现脱敏:不同之处是开始就让来访者进入自己最恐惧或焦虑的情 境之中,给他一个强烈的冲击,同时不允许其采取堵耳、闭眼、哭喊等逃避行为。其基本原 理是,快速、充分地向来访者呈现他害怕的刺激,实际体验后他感到并不是那么害怕,恐惧 感就会慢慢消除。刺激的出现要坚持到来访者对此刺激习以为常为止。采用满灌疗法应事先 将治疗方式与来访者讲清,征得同意后方可进行。满灌疗法适合于对有焦虑和恐惧倾向的来
疏导宣泄是通过痛快淋漓的倾诉,将心头的郁闷和内心深处的隐私痛快地诉说出来, 一吐为快,从而恢复心理平衡,防止发生身心疾病。要有效地引导患者倾诉心中的苦闷,以 达到心理宣泄的目的。 3.认知与领悟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前心理疾病的根源在过去的经历之中,甚至可以回溯到幼年时 期。过去的焦虑经验因种种原因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而使患者“遗忘”。通过精神分析,引 起来访者的回忆、联想,将潜意识层中的病因“召回”到意识领域,使之意识到这些心灵深 处的“病根”与当前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理智上、情感上真正达到认识和领悟,这时症 状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自然消失。当然,这种领悟是通过医生的分析、解释和治疗而实现 的。 4.暗示疗法 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 及行为产生影响。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是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暗示疗法 在癔病治疗中经常使用,其疗效非常明显。暗示内容应当针对来访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 地选择语言和方式,灵活机智地使用暗示性语言。 精神分析疗法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要慎用,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 理发育还不成熟,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还无法作出正确的估计。对小学生使用精神分析疗法要 视具体情形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二)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也叫行为矫正法,它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其基本认 识是: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训练后天培养而获得的,自然也可以通过学 习和训练来改变或消失。 行为疗法是所有心理咨询方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其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具体方法。 1.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在行为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出导 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的 目的。其基本原理是,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 出现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系统脱敏法一般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排列出焦虑的等级层 次表,即找出使来访者感到焦虑的事件,并用 0~100 表示出对每一事件感到焦虑的主观程 度。其中,。为心情平静,25 为轻度焦虑,50 为中度焦虑,75 为高度焦虑,100 为极度焦 虑。然后将标出的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弱到强依次排列。二是进行放松训练,以全身肌肉 能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一般要 6~10 次练习,每次需时 30 分钟,每天 12 次。三是进 入系统脱敏过程,进行焦虑反应与肌肉放松技术的结合训练。系统脱敏可分为想象系统脱敏 和现实系统脱敏。想象系统脱敏的过程即让来访者处于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由咨询者口头 描述,让来访者进行想象,从最低层开始,想象 30 秒,停止想象时报告此时感到主观焦虑 的等级分数,以不感到紧张害怕为止,再进入下一个层次,如此渐进直到通过最后一个层次。 系统脱敏法可以治疗学生考试焦虑和社交恐惧。 2.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也叫暴露疗法、冲击疗法。同系统脱敏法类似之处都是鼓励来访者去接触自 己敏感的对象,在接触中实现脱敏;不同之处是开始就让来访者进入自己最恐惧或焦虑的情 境之中,给他一个强烈的冲击,同时不允许其采取堵耳、闭眼、哭喊等逃避行为。其基本原 理是,快速、充分地向来访者呈现他害怕的刺激,实际体验后他感到并不是那么害怕,恐惧 感就会慢慢消除。刺激的出现要坚持到来访者对此刺激习以为常为止。采用满灌疗法应事先 将治疗方式与来访者讲清,征得同意后方可进行。满灌疗法适合于对有焦虑和恐惧倾向的来
访者使用。具体运用时,要考虑来访者的文化程度、受暗示程度、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身 体状态等多种因素。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承受能力差的来访者,要慎用这种方法 3.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需改变的行为症 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其基本原理是,将来访者的不良行为与 某些不愉快的、令人厌恶的刺激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条件反射,用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 进而最终消除这种不良行为。常用的厌恶性刺激有物理刺激(如电击、橡皮圈弹痛等)、化学 刺激(如呕吐剂等)和想象中的厌恶性刺激(如口述某些厌恶情境,然后与想象中的刺激联系 在一起)。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的强度,通过刺激能使来访者产生 痛苦或厌恶反应,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 4.代币法 代币法又称奖励强化法,是一种通过奖励(即强化)而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适应性行为 的方法,即当来访者一出现某种预期的良好表现时,立即给予奖励,使该行为得以强化。代 币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为物品的券,可以是小红旗、有分值的小卡片等。咨 询者用代币作为奖励,强化来访者的期待行为,然后来访者可以用获得的代币换取自己喜欢 的东西。要注意将代币与来访者感兴趣并想得到的东西联系起来,并建立一定的代币兑换规 则。 5.放松疗法 放松训练的基本原理是,放松状态下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兴奋性降低,全身肌 肉放松,紧张情绪得到缓解,以增进身心健康。放松训练的基本步骤是:(1)选择一个安静 整洁、光线柔和的房间,让来访者舒服地躺在沙发上,闭上眼睛:(2)体验紧张、放松的感 觉,然后逐步进行主要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练习。每一部分肌肉群的训练过程为集中注意一肌 肉紧张一保持紧张一解除紧张一肌肉松弛。 行为疗法在小学生心理咨询中经常使用。恰当地使用行为疗法矫治小学生的不良行为 习惯,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儿童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人本主义疗法 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疗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患者中心治疗,一般用于有心理冲突或心 理疾病的来访者:二是通过交朋友小组进行小团体治疗,主要解决交往障碍和社会生活中存 在的心理问题。 患者中心疗法指在人本主义治疗思想指导下的个别谈话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贯彻非指 导性原则,讨论问题的思路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中的中心人物是来访者而不是咨询者。 非指导性的患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自身内部有理解自己并改造自我概念和指导自 己行为的广阔能源: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这些能源就能开发出来。这种适宜的气氛主 要有三条:真诚、无条件关怀和移情的理解。在咨询过程中要求咨询者努力创造这种适宜的 环境气氛,使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 并在咨询者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朋友小组的成员由背景或问题相似的人组成,如不善于与人交往、有一定社交恐惧 心理的人,或不习惯与异性相处和交往的人等。参加人数在十人左右。参加者虽然有一定心 理障碍,但病情不太严重,他可以坐下来参加小组的谈话而不会因为有妄想或奇异行为而影 响集体行动。交朋友小组一般由咨询人员担任主持人。主持人的作用在于促进组内成员之间 的建设性关系,建立融洽而无拘束的气氛,使参加小组活动的人逐渐消除防范心理,达到能 相互吐露真情,建立较深的感情关系。通过交朋友小组的活动,消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 康
访者使用。具体运用时,要考虑来访者的文化程度、受暗示程度、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身 体状态等多种因素。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承受能力差的来访者,要慎用这种方法 3.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需改变的行为症 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其基本原理是,将来访者的不良行为与 某些不愉快的、令人厌恶的刺激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条件反射,用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 进而最终消除这种不良行为。常用的厌恶性刺激有物理刺激(如电击、橡皮圈弹痛等)、化学 刺激(如呕吐剂等)和想象中的厌恶性刺激(如口述某些厌恶情境,然后与想象中的刺激联系 在一起)。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的强度,通过刺激能使来访者产生 痛苦或厌恶反应,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 4.代币法 代币法又称奖励强化法,是一种通过奖励(即强化)而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适应性行为 的方法,即当来访者一出现某种预期的良好表现时,立即给予奖励,使该行为得以强化。代 币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为物品的券,可以是小红旗、有分值的小卡片等。咨 询者用代币作为奖励,强化来访者的期待行为,然后来访者可以用获得的代币换取自己喜欢 的东西。要注意将代币与来访者感兴趣并想得到的东西联系起来,并建立一定的代币兑换规 则。 5.放松疗法 放松训练的基本原理是,放松状态下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兴奋性降低,全身肌 肉放松,紧张情绪得到缓解,以增进身心健康。放松训练的基本步骤是:(1)选择一个安静 整洁、光线柔和的房间,让来访者舒服地躺在沙发上,闭上眼睛;(2)体验紧张、放松的感 觉,然后逐步进行主要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练习。每一部分肌肉群的训练过程为集中注意一肌 肉紧张一保持紧张一解除紧张一肌肉松弛。 行为疗法在小学生心理咨询中经常使用。恰当地使用行为疗法矫治小学生的不良行为 习惯,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儿童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人本主义疗法 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疗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患者中心治疗,一般用于有心理冲突或心 理疾病的来访者;二是通过交朋友小组进行小团体治疗,主要解决交往障碍和社会生活中存 在的心理问题。 患者中心疗法指在人本主义治疗思想指导下的个别谈话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贯彻非指 导性原则,讨论问题的思路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中的中心人物是来访者而不是咨询者。 非指导性的患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自身内部有理解自己并改造自我概念和指导自 己行为的广阔能源;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这些能源就能开发出来。这种适宜的气氛主 要有三条:真诚、无条件关怀和移情的理解。在咨询过程中要求咨询者努力创造这种适宜的 环境气氛,使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 并在咨询者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朋友小组的成员由背景或问题相似的人组成,如不善于与人交往、有一定社交恐惧 心理的人,或不习惯与异性相处和交往的人等。参加人数在十人左右。参加者虽然有一定心 理障碍,但病情不太严重,他可以坐下来参加小组的谈话而不会因为有妄想或奇异行为而影 响集体行动。交朋友小组一般由咨询人员担任主持人。主持人的作用在于促进组内成员之间 的建设性关系,建立融洽而无拘束的气氛,使参加小组活动的人逐渐消除防范心理,达到能 相互吐露真情,建立较深的感情关系。通过交朋友小组的活动,消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