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江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月考(一)试卷 (本试卷分六大题,12页共1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古代诗文阅读(27+7=34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盲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卖酒者传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 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 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醵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 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 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 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 博,以嬴钱买酒肉相饮瞰。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 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 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 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 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 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 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 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土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1橐tuo口袋2平事:评议事情。3子母:利息和本金。4责券:求取借据。5 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2.词法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诸君何为数聚饮 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
1 子江中学 2010 届高三语文月考(一)试卷 (本试卷分六大题,12 页共 15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7=34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l.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 。(《蜀道难》) (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 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 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醵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 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 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 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 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 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 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 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 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 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 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 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1 橐 tuó 口袋 2 平事:评议事情。3 子母:利息和本金。4 责券:求取借据。5 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2.词法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 分) 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诸君何为数.聚饮 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 ②.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忧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客偿博所负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C.若中心愿之乎非曰能之,原学焉 D.至夜分,乃散去良乃入,具告沛公 3.文意理解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 ①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3分 (1)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2)吾侪保甲贷乙金 (3)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4)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5)尽取所偿负还之 (6)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1)(3)(4)B.(2)(5)(6)C.(1)(3)(5)D.(2)(4)(6) 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 格贏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 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 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 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3分) (2)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4分)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分) (三)古诗鉴赏6分 5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6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2 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 ②.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 )3 分 A.何忧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客偿博所.负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C.若中心愿之.乎 非曰能之.,原学焉 D.至夜分,乃.散去 良乃.入,具告沛公 3.文意理解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 分) ①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3 分 (1)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2)吾侪保甲贷乙金 (3)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4)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5)尽取所偿负还之 (6)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1)(3)(4) B.(2)(5)(6) C.(1)(3)(5) D. (2)(4)(6) 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 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 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 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 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3 分) (2)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4 分)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 分) (三)古诗鉴赏 6 分 5.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6 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3 分)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 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3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建安四年,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率兵十余万南下。曹操兵少粮缺,以劣势迎击袁 绍,两军相峙于官渡。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许攸弃袁绍而投降曹操。曹 操采纳许攸的计谋;领兵抢走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 投降,降将中有张邰和高览等。(《三国演义》) B.酒毕,布教取弓箭来。玄德暗祝曰:“只愿他射得中便好!"只见吕布挽起袍袖, 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三国 演义》袁术派纪灵领兵驻扎沛县东南,欲擒刘备。刘备急忙求救于吕布。吕布于是设计 于辕门箭射画戟,与双方约定:只要自己一箭射中画戟小枝,两家就罢兵:如射不中, 两家再战不迟。吕布一箭果然射中画戟,纪灵只好罢兵而去。 C.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 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 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D.欧也妮是个悲剧人物。她的堂弟査理曾热烈追求过她,她慷慨地资助了六千法郎 私蓄让他到印度谋生,可是查理后来却一去不回。欧也妮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后:她继 承了巨额遗产,生活上却很寂寞孤单。她始终没有结婚,拒绝了一个又一个别有用心贪 图钱财的人,连名义上的丈夫也没有。她成了金钱的牺牲品。(《欧也妮·葛朗台》) E.当葛朗台太太断气后,葛朗台对女儿十分的温柔,十分的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 午 饭,神情慈祥地望着她,常在女儿面前哆嗦,大家以为这是他的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 担心他有些器官己经衰退,其实他古怪行为的答案是为了使欧也妮放弃对母亲财产的继 承权 7.名著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 ①(1)请从下面三个标题中选一个,简述《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情节 A水淹七军 B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C三国归晋 ②欧也妮在读者眼中,是一个善良而软弱的人,但再软弱的人也有它强硬的一面, 请简述表现欧也妮强硬的情节 选做第()题
3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 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 ...的两项是( )( )(5 分) A.建安四年,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率兵十余万南下。曹操兵少粮缺,以劣势迎击袁 绍,两军相峙于官渡。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许攸弃袁绍而投降曹操。曹 操采纳许攸的计谋;领兵抢走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 投降,降将中有张邰和高览等。(《三国演义》) B.酒毕,布教取弓箭来。玄德暗祝曰:“只愿他射得中便好!”只见吕布挽起袍袖, 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三国 演义》袁术派纪灵领兵驻扎沛县东南,欲擒刘备。刘备急忙求救于吕布。吕布于是设计 于辕门箭射画戟,与双方约定:只要自己一箭射中画戟小枝,两家就罢兵;如射不中, 两家再战不迟。吕布一箭果然射中画戟,纪灵只好罢兵而去。 C.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 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 门而出.得以逃脱。 (《三国演义》) D.欧也妮是个悲剧人物。她的堂弟查理曾热烈追求过她,她慷慨地资助了六千法郎 私蓄让他到印度谋生,可是查理后来却一去不回。欧也妮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后;她继 承了巨额遗产,生活上却很寂寞孤单。她始终没有结婚,拒绝了一个又一个别有用心贪 图钱财的人,连名义上的丈夫也没有。她成了金钱的牺牲品。(《欧也妮·葛朗台》) E.当葛朗台太太断气后,葛朗台对女儿十分的温柔,十分的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 午 饭,神情慈祥地望着她,常在女儿面前哆嗦,大家以为这是他的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 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 其实他古怪行为的答案是为了使欧也妮放弃对母亲财产的继 承权。 7.名著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5 分) ①(1)请从下面三个标题中选一个,简述《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情节。 A 水淹七军 B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C 三国归晋 ②欧也妮在读者眼中,是一个善良而软弱的人,但再软弱的人也有它强硬的一面, 请简述表现欧也妮强硬的情节。 选做第(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邹与鲁讧①。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 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日:“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 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④而残⑤下也。曾子日:‘戒之戒之!出乎尔 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梁惠王下》) 【注】①讧: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③转:弃尸的意思。④慢:轻慢。⑤残: 残害。⑥尤:责备、归罪。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 尽节。孟子认为这根子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有司与百 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 巧取豪夺。这种亳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 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离娄下》),孟子说的也是投桃报李的 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 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 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 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熲问:我们还需要读书吗 还需要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理由”也可以举出很多。 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更应该成为今天的种 时尚。 至于为什么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 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
4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邹与鲁讧①。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 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日:“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 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④而残⑤下也。曾子日:‘戒之戒之!出乎尔 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梁惠王下》) 【注】①讧: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③转:弃尸的意思。④慢:轻慢。⑤残: 残害。⑥尤:责备、归罪。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 尽节。孟子认为这根子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有司与百 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 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 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离娄下》),孟子说的也是投桃报李的 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3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 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 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 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需要读书吗? 还需要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理由”也可以举出很多。 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更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 时尚。 至于为什么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 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
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儒化的 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 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 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 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 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 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 文化精神,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 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 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营造 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尤为重要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现今的时代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人们因角度、侧面不同而作的解读也 不同 B.虽然很多人已不喜欢读书,但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仍应成为今天的时尚 C.阅读承载着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文本,是承继传统文化的一种必要方式。 D.在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中,我们要胸襟宽广,对不同的文化要兼收并蓄 E.倡导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首要任务。 10.文章最后一段提到要“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请 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1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还要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原因都有哪些?(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不败的秘密 ①肖华刚上大学,师姐就告诉他:校门口有两家糖炒栗子店,斜对门开着。一家店 的糖炒栗子每斤6元,另一家是5元,质量差不多。当然,学生们通过性价比,卖5: 斤的那家店生意特别好,每天车水马龙排长队;而另一家店则生意清淡,偶有情佀经 过,或是怕排队耽误时间的,或死认“-分价钱一分货”的人才会光顾一下 ②生意不好的那家店老板非常麻利的翻炒栗子,把那糖炒栗子的香味溢得满街都是 边还大声吆喝:“好吃来,又甜又香的糖炒栗子!”但吆喝来的人上前一问价,侧眼看
5 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儒化的 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 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 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 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 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 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 文化精神,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 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 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营造 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尤为重要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9.以下说法不正确 ...的两项是(5 分) ( )( ) A.现今的时代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人们因角度、侧面不同而作的解读也 不同。 B.虽然很多人已不喜欢读书,但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仍应成为今天的时尚。 C.阅读承载着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文本,是承继传统文化的一种必要方式。 D.在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中,我们要胸襟宽广,对不同的文化要兼收并蓄。 E.倡导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首要任务。 10.文章最后一段提到要“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请 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答: 1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还要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原因都有哪些?(4 分) 答: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不败的秘密 梁 刚 ①肖华刚上大学,师姐就告诉他:校门口有两家糖炒栗子店,斜对门开着。一家店 的糖炒栗子每斤 6 元,另一家是 5 元,质量差不多。当然,学生们通过性价比,卖 5 元 一斤的那家店生意特别好,每天车水马龙排长队;而另一家店则生意清淡,偶有情侣经 过,或是怕排队耽误时间的,或死认“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人才会光顾一下。 ②生意不好的那家店老板非常麻利的翻炒栗子,把那糖炒栗子的香味溢得满街都是, 一边还大声吆喝:“好吃来,又甜又香的糖炒栗子!”但吆喝来的人上前一问价,侧眼看
见斜对面排着长队的那家店,便折身过去问价,这一问,就坚定不移地排到这店的队伍 后去了。这店的老板并不吆喝,他只在店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质量更好,价 格更低!糖炒栗子毎斤5元。两家店较着劲开了三年,也没见哪家关门大吉。肖华就有 些好奇,肖华是学营销专业的,他知道扎堆原理,但他不明白生意好坏如此悬殊的两家 店怎么开到了一起? ③于是他就去问那家少人问津的店老板:“生意这么清淡你怎么维持呀?”老板笑着 说:我没闲着,生意很好呀!″肖华疑惑了,明明是们门前冷落车马稀”,怎么说好呢? 老板看了肖华一眼说:“有人愿意买5元一斤的糖炒栗子,也有人愿意买6元的,这没什 么稀奇的。”肖华想想也对,市场消费是多元的,但问题是,剔除成本,边际利润必须等 于或大于边际成本,根据其客流估算,他不可能盈利,除非他另有销路 ④老板笑而不答,肖华更加疑惑。继之,肖华又去问生意特别好的那家店老板:“你 的糖炒栗子比对面毎斤贱卖1元,质量是否会有问题?`老板说:怎么可能呢,我是薄 利多销,而且我的货销售得越多,进货价格就会越便宜,货销得越快,就会越新鲜越好。 肖华暗想:这个老板的营销方法是符合营销学原理的。 ⑤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两家店还是毫无悬念地继续对峙着,一家店照例是生 意红火,一家店依然是门庭冷落,但两家店的糖炒栗子都一样地毫无空闲地在不停翻炒, 那香味一阵阵飘过学校教室,把学生们的馋虫引诱得满肚子翻腾。 ⑥但肖华心中的疙瘩却一直未解开,四年大学就将毕业,他将独自面对市场,但他 始终无法明白那家生意清淡的糖炒栗子店为啥能倸持不败,这不符合市场营销学原理。 为了弄清楚这家店背后的秘密和生存之道,他决定再次一探究竟。这天肖华装成一个卖 报者在这家生意清淡的店门前逗留,一边暗中打量老板的经营过程。店门前人流不断 有问价后折身走开的,也有毫不在乎掏钱就买的,但老板似乎并不在意他的生意,他的 眼睛不停地扫视着斜对面的经营状况,他炒完-锅装岀几小袋之后,全部将其倒入一个 大桶,托进内屋,然后重新将麻袋中的生栗子倒入锅中,重新开始加工。肖华不知那些 被拖到屋内去的栗子怎么处理,他突然灵机—动,决定绕到店后去看个究竟,这一看让 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只见一个工人将刚才那个装有熟栗子的大桶搬上黄鱼车,然后推着 走了。绕过一个大弯,肖华见黄鱼车拐进了对面那家糖炒栗子店的后门,肖华恍然大悟 原来他们是一家的呀! ⑦肖华拍着脑门暗道:这种营销方法绝对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直接写到有两家糖炒栗子店,一家生意特别好,每天车水马龙排长队; 而另一家店则生意清淡,“门前冷落车马稀”,体现了小小说的语言简洁、要言不繁的 特点 B.“生意不好的那家店老板非常麻利的翻炒栗子,把那糖炒栗子的香味溢得满街 都是”,一个“溢”字,似乎让人能够感受到糖炒栗子的香味,用词非常的准确 C.于是他就去问那家少人问津的店老板:“生意这么清淡你怎么维持呀?”老板 笑着说:“我没闲着,生意很好呀!”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充分展示老板的性格。 D.两家店还是毫无悬念地继续对峙着;两家店的糖炒栗子都一样地毫无空闲地在
6 见斜对面排着长队的那家店,便折身过去问价,这一问,就坚定不移地排到这店的队伍 后去了。这店的老板并不吆喝,他只在店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质量更好,价 格更低!糖炒栗子每斤 5 元。两家店较着劲开了三年,也没见哪家关门大吉。肖华就有 些好奇,肖华是学营销专业的,他知道扎堆原理,但他不明白生意好坏如此悬殊的两家 店怎么开到了一起? ③于是他就去问那家少人问津的店老板:“生意这么清淡你怎么维持呀?”老板笑着 说:“我没闲着,生意很好呀!”肖华疑惑了,明明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怎么说好呢? 老板看了肖华一眼说:“有人愿意买 5 元一斤的糖炒栗子,也有人愿意买 6 元的,这没什 么稀奇的。”肖华想想也对,市场消费是多元的,但问题是,剔除成本,边际利润必须等 于或大于边际成本,根据其客流估算,他不可能盈利,除非他另有销路。 ④老板笑而不答,肖华更加疑惑。继之,肖华又去问生意特别好的那家店老板:“你 的糖炒栗子比对面每斤贱卖 1 元,质量是否会有问题?”老板说:“怎么可能呢,我是薄 利多销,而且我的货销售得越多,进货价格就会越便宜,货销得越快,就会越新鲜越好。” 肖华暗想:这个老板的营销方法是符合营销学原理的。 ⑤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两家店还是毫无悬念地继续对峙着,一家店照例是生 意红火,一家店依然是门庭冷落,但两家店的糖炒栗子都一样地毫无空闲地在不停翻炒, 那香味一阵阵飘过学校教室,把学生们的馋虫引诱得满肚子翻腾。 ⑥但肖华心中的疙瘩却一直未解开,四年大学就将毕业,他将独自面对市场,但他 始终无法明白那家生意清淡的糖炒栗子店为啥能保持不败,这不符合市场营销学原理。 为了弄清楚这家店背后的秘密和生存之道,他决定再次一探究竟。这天肖华装成一个卖 报者在这家生意清淡的店门前逗留,一边暗中打量老板的经营过程。店门前人流不断, 有问价后折身走开的,也有毫不在乎掏钱就买的,但老板似乎并不在意他的生意,他的 眼睛不停地扫视着斜对面的经营状况,他炒完一锅装出几小袋之后,全部将其倒入一个 大桶,托进内屋,然后重新将麻袋中的生栗子倒入锅中,重新开始加工。肖华不知那些 被拖到屋内去的栗子怎么处理,他突然灵机一动,决定绕到店后去看个究竟,这一看让 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只见一个工人将刚才那个装有熟栗子的大桶搬上黄鱼车,然后推着 走了。绕过一个大弯,肖华见黄鱼车拐进了对面那家糖炒栗子店的后门,肖华恍然大悟: 原来他们是一家的呀! ⑦肖华拍着脑门暗道:这种营销方法绝对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开篇直接写到有两家糖炒栗子店,一家生意特别好,每天车水马龙排长队; 而另一家店则生意清淡,“门前冷落车马稀”,体现了小小说的语言简洁、要言不繁的 特点。 B.“生意不好的那家店老板非常麻利的翻炒栗子,把那糖炒栗子的香味溢得满街 都是”,一个“溢”字,似乎让人能够感受到糖炒栗子的香味,用词非常的准确。 C.于是他就去问那家少人问津的店老板:“生意这么清淡你怎么维持呀?”老板 笑着说:“我没闲着,生意很好呀!”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充分展示老板的性格。 D.两家店还是毫无悬念地继续对峙着;两家店的糖炒栗子都一样地毫无空闲地在
不停翻炒:小说写到这里,已经在告诉我们这两家店铺有可能就是一家,秘密揭开了 E.为解开心中的疙瘩,了解生意清淡的糖炒栗子店为啥能保持不败的秘密,肖华 再次一探究竟,最终让他发现了秘密,原来他们就是一家的 3.“肖华就有些好奇”“肖华疑惑了”“肖华更加疑惑”,请从写作的角度简析 这样写的作用。(4分) 14.对糖炒栗子店的营销方法,众说纷纭,评价不一,你是如何评价糖炒栗子店的 营销方法的,字数60字以上。(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科学家与首相 在十九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有一天,他和自己的妻子带着 只有7岁的儿子正在田里收拾农活。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发出呼救的哭泣声 他和妻手立即放下手中的农具,迅速跑到泥沼地边,发现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孩子 已经被粪水污泥淹到了胸,眼看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就要被吞没了。他毫不顾忌地跳了 下去;奋力将那个男孩救起来。妻子赶快提来了清水把孩子身上的污泥冲洗干净,孩子 脱离了生命危险 孩子告诉农夫,他跟随家人从这里经过,父母看到这里风光很好就让他随处走走, 没有想到不小心掉到了粪池里。农夫看着孩孑向父母所在的地方走去,然后埋头继续收 拾自己的农活 不久,一位高雅的绅土驾着一辆华丽的马车来到了弗莱明所住的农舍,彬彬有礼地 自我。介绍说,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特地前来道谢的。他的太太感激不尽地从马车 上拿下来很多名贵的礼品。这位绅土表示要以优厚的礼金报答他对儿子的救命之恩。农 夫却坚持不受,一再申明:“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我们这里的任何一个 人遇到了都会这样做的 他们正在互相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突然从外面走进屋来。绅土瞥了一眼便问道 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髙兴地点点头说:“正是。″绅土接着说道:“那好,你既 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让我们订个协议吧,请允许我把你的 儿子带走,我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他父亲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 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鉴于绅土的诚意,农夫只好答应了他的提议 绅土非常讲信誉,不但把农夫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且一直供他到圣玛利医学院 上学 这个农夫的孩于不是别人,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1928年,弗莱明在实验室硏究葡萄球菌时,因为没有盖好仪器盖子,致使楼上培养 的青霉菌飘落到仪器中。奇迹发生了,因为青霉菌的到来,葡萄球菌竞然全部不见了 弗莱明经过进一步的试验证实,青霉菌当中的“青霉素”,是葡萄球菌的克星,并能杀 灭多种细菌。于是,第一种抗生素就这样被发明岀来了。后来又经过英国病理学家弗洛 里和德国生物学家钱恩的进一步硏究浣完善,于1941年开始用于临床,并于1943年逐渐 加以推广。青霉素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和雷达相并列的第三个重大发
7 不停翻炒;小说写到这里,已经在告诉我们这两家店铺有可能就是一家,秘密揭开了。 E.为解开心中的疙瘩,了解生意清淡的糖炒栗子店为啥能保持不败的秘密,肖华 再次一探究竟,最终让他发现了秘密,原来他们就是一家的。 13.“肖华就有些好奇”“肖华疑惑了”“肖华更加疑惑”,请从写作的角度简析 这样写的作用。(4 分) 答: 14.对糖炒栗子店的营销方法,众说纷纭,评价不一,你是如何评价糖炒栗子店的 营销方法的,字数 60 字以上。(6 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科学家与首相 在十九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有一天,他和自己的妻子带着 只有 7 岁的儿子正在田里收拾农活。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发出呼救的哭泣声。 他和妻手立即放下手中的农具,迅速跑到泥沼地边,发现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孩子 已经被粪水污泥淹到了胸,眼看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就要被吞没了。他毫不顾忌地跳了 下去;奋力将那个男孩救起来。妻子赶快提来了清水把孩子身上的污泥冲洗干净,孩子 脱离了生命危险。 孩子告诉农夫,他跟随家人从这里经过,父母看到这里风光很好就让他随处走走, 没有想到不小心掉到了粪池里。农夫看着孩子向父母所在的地方走去,然后埋头继续收 拾自己的农活。 不久,一位高雅的绅士驾着一辆华丽的马车来到了弗莱明所住的农舍,彬彬有礼地 自我。介绍说,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特地前来道谢的。他的太太感激不尽地从马车 上拿下来很多名贵的礼品。这位绅土表示要以优厚的礼金报答他对儿子的救命之恩。农 夫却坚持不受,一再申明:“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我们这里的任何一个 人遇到了都会这样做的。” 他们正在互相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突然从外面走进屋来。绅土瞥了一眼便问道: “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高兴地点点头说:“正是。”绅士接着说道:“那好,你既 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让我们订个协议吧,请允许我把你的 儿子带走,我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他父亲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 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鉴于绅士的诚意,农夫只好答应了他的提议。 绅士非常讲信誉,不但把农夫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且一直供他到圣玛利医学院 上学。 这个农夫的孩于不是别人,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1928 年,弗莱明在实验室研究葡萄球菌时,因为没有盖好仪器盖子,致使楼上培养 的青霉菌飘落到仪器中。奇迹发生了,因为青霉菌的到来,葡萄球菌竟然全部不见了。 弗莱明经过进一步的试验证实,青霉菌当中的“青霉素”,是葡萄球菌的克星,并能杀 灭多种细菌。于是,第一种抗生素就这样被发明出来了。后来又经过英国病理学家弗洛 里和德国生物学家钱恩的进一步研究完善,于 1941 年开始用于临床,并于 1943 年逐渐 加以推广。青霉素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和雷达相并列的第三个重大发
明。青霉素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发明以来,挽救病人生命数以亿计。弗莱明也因此获得 诺贝尔医学奖,并被公认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位名人之一。而那个绅士,就是英 国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那个被农夫从粪池里救起的儿子,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政治家, 二战时期的盟军领袖,首相丘吉尔爵士。 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出访非洲时,不幸罹患肺炎,生命垂危。 肺炎在当时属绝症,医师均束手无策。紧急时刻,弗莱明从英国赶来,使用自己刚刚发 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丘吉尔紧紧握住弗莱明的手说:“谢谢你,给了我两 次生命。”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 的父亲救了你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农夫弗莱明亳不犹豫地跳进粪池里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一件再普通不 过的小事情,却未料到后来会对人类世界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B.掉进粪池孩子的父母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险些让孩子丧命,为了减轻自己的罪 过,不惜用优厚的礼金收买农夫以封嘴,不让事态扩大 C.绅土知恩图报,带走农家少年亚历山大·弗莱明,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终于使 他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后来发现了青霉素,发明了抗生素,为人类造福。 D.丘吉尔大难不死,终有后福。他成为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二战时期的盟军领袖, 英国首相。这是农夫弗莱明有先见之明,所以当年舍身救人,在所不惜 E.本文通过记叙弗莱明、丘吉尔两家人互助互爱、与人为善的真实故事,重点勾勒 了弗莱明父子俩可亲可爱、朴实无华的慈善人家的感人形象 13.农夫弗莱明坚持不受厚礼,却同意让绅士带走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原文 概括回答。(4分) 14.这里所叙述的事情,经历并不复杂,但却很感人,从某种角度说,它对人类进程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章的内容阐述了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 么启迪?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3分) 15.2008年,子江中学高三年蓝丽娟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2009年,我们年段高二年蓝 宇同学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这是我校办学以来的两大辉煌。请就这两件事对对 子。(3分) 上联:育英才子江孕育清华学子下联 六、写作(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有人说要敬畏法律,因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惩恶扬善的同时,又能给人警戒;有
8 明。青霉素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发明以来,挽救病人生命数以亿计。弗莱明也因此获得 诺贝尔医学奖,并被公认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位名人之一。而那个绅士,就是英 国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那个被农夫从粪池里救起的儿子,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政治家, 二战时期的盟军领袖,首相丘吉尔爵士。 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出访非洲时,不幸罹患肺炎,生命垂危。 肺炎在当时属绝症,医师均束手无策。紧急时刻,弗莱明从英国赶来,使用自己刚刚发 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丘吉尔紧紧握住弗莱明的手说:“谢谢你,给了我两 次生命。”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 的父亲救了你。”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两项是( )( )(5 分) A.农夫弗莱明毫不犹豫地跳进粪池里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一件再普通不 过的小事情,却未料到后来会对人类世界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B. 掉进粪池孩子的父母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险些让孩子丧命,为了减轻自己的罪 过,不惜用优厚的礼金收买农夫以封嘴,不让事态扩大。 C.绅土知恩图报,带走农家少年亚历山大·弗莱明,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终于使 他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后来发现了青霉素,发明了抗生素,为人类造福。 D.丘吉尔大难不死,终有后福。他成为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二战时期的盟军领袖, 英国首相。这是农夫弗莱明有先见之明,所以当年舍身救人,在所不惜。 E. 本文通过记叙弗莱明、丘吉尔两家人互助互爱、与人为善的真实故事,重点勾勒 了弗莱明父子俩可亲可爱、朴实无华的慈善人家的感人形象。 13.农夫弗莱明坚持不受厚礼,却同意让绅士带走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原文 概括回答。(4 分) 答: 14.这里所叙述的事情,经历并不复杂,但却很感人,从某种角度说,它对人类进程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章的内容阐述了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 么启迪?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3 分) 15.2008 年,子江中学高三年蓝丽娟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2009 年,我们年段高二年蓝 宇同学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这是我校办学以来的两大辉煌。请就这两件事对对 子。(3 分) 上联:育英才子江孕育清华学子 下联: 六、写作(70 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 分) 有人说要敬畏法律,因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惩恶扬善的同时,又能给人警戒;有
人说要敬畏自然,因为自然造福人类,也能报复人类;有人说.….你敬畏什么呢? 请以“敬畏”为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答题卷 考场座位号 古代诗文阅读(27+7分) (一)名句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杜甫《登高》) (《蜀道难》) (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每小题3分,共12分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1) (2) 4分 3分 (三)古诗鉴赏(6分) 5.(1)答 (2)答:
9 人说要敬畏自然,因为自然造福人类,也能报复人类;有人说……你敬畏什么呢? 请以“敬畏”为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 语 文 试 卷 答 题 卷 考场座位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7 分) (一)名句默写(6 分) l.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 , (杜甫《登高》) (2) , ____________ (《蜀道难》) (3) , (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 2.① ② 3.① ② (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 分) ( 1 ) 3 分 ( 2 ) 4 分 (3) 3 分 (三)古诗鉴赏(6 分) 5.(1)答: (3 分) (2 )答: (3 分) 班级 座号 姓名 密 封 线
文学名着、文化经典阅读(16分) 6.名著选择题( )(5分) 7.选答第()题(5分) 8.文化经典阅读(6分)(1)()(3分) (2)答: (3分) 现代文阅读(12分) 9.(5分)( 答 (3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选答( ()()(5分) 3.答 (4分) 14.答:
10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6.名著选择题( )( )(5 分) 7.选答第( )题(5 分) 答: 8.文化经典阅读(6 分) (1)( ) (3 分) (2)答: (3 分) 三、现代文阅读(12 分) 9.(5 分) ( )( ) 10.答: (3 分) 11.答: (4 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 分) 选答( )题 12.( )( )(5 分) 13.答: (4 分) 14.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