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13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不吾知其亦已 (屈原《离骚》) (2) ,初为《霓裳》后《六 幺》。(白居易《琵琶行》) (3)寻寻觅觅,冷冷清 。(李清照《声声 慢》 4)鼎铛玉石 ,弃掷 逦迤。(杜牧《阿房宫赋》) (5)亭亭净 植 。(周敦颐《爱莲说》) (6)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游丰台记 [清]方苞 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花时,都人士群往游焉。余 六至京师,未得一造观。戊戌夏四月,将赴塞门,而寓安之上党,过其寓为别。 曰:“盍为丰台之游?”遂告嘉定张朴村、金坛王篛林、余宗弟文辀、门生刘师 向,共载以行。 其地最盛者称王氏园,扃闭不得入。周览旁舍,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从者曰: “止此矣!”问之土人,始知初植时,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所以为 异观也。其后居人渐多,各为垣墙篱落以限隔之。树木丛生,花虽繁,隐而不见 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久之始得圃者宅后 小亭而憩休焉。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 能归,盖余数年中未有蘸游若此之适者。 余平生钝直寡谐,相知深者,二十年来凋零过半;其存者,诸君子居其半矣。诸 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多者数年,少亦历岁移时,岂非事之难 期而可幸者乎?然寓安之行也,以旬日为期矣。其官罢而将归者,则文辀也;事 毕而欲归者,朴村也;守选而将出者,刘生也;惟篛林当官,而行且告归。计明 年花时滞留于此者,惟余独耳。岂惟余之衰疾羁孤,此乐难再?即诸君子踪迹乖 分,栖托异向,虽山川景物之胜什百于斯,而耆艾故人,天涯群聚、欢然握手如 兹游者,恐亦未可多遘也。因各述以诗,而余为之记 (选自《方苞文选》,有修改) [注]①醮:同“宴”。②遘:遭遇。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福建省宁德市 2013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 12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 分) (1)不吾知其亦已 兮, 。 (屈原《离骚》) (2) ,初为《霓裳》后《六 幺》。(白居易《琵琶行》) (3)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 。(李清照《声声 慢》) (4)鼎铛玉石, ,弃掷 逦迤。(杜牧《阿房宫赋》) (5)亭亭净 植, 。(周敦颐《爱莲说》) (6)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游丰台记 [清]方苞 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花时,都人士群往游焉。余 六至京师,未得一造观。戊戌夏四月,将赴塞门,而寓安之上党,过其寓为别。 曰:“盍为丰台之游?”遂告嘉定张朴村、金坛王篛林、余宗弟文辀、门生刘师 向,共载以行。 其地最盛者称王氏园,扃闭不得入。周览旁舍,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从者曰: “止此矣!”问之土人,始知初植时,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所以为 异观也。其后居人渐多,各为垣墙篱落以限隔之。树木丛生,花虽繁,隐而不见。 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久之始得圃者宅后 小亭而憩休焉。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 能归,盖余数年中未有醼①游若此之适者。 余平生钝直寡谐,相知深者,二十年来凋零过半;其存者,诸君子居其半矣。诸 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多者数年,少亦历岁移时,岂非事之难 期而可幸者乎?然寓安之行也,以旬日为期矣。其官罢而将归者,则文辀也;事 毕而欲归者,朴村也;守选而将出者,刘生也;惟篛林当官,而行且告归。计明 年花时滞留于此者,惟余独耳。岂惟余之衰疾羁孤,此乐难再?即诸君子踪迹乖 分,栖托异向,虽山川景物之胜什百于斯,而耆艾故人,天涯群聚、欢然握手如 兹游者,恐亦未可多遘②也。因各述以诗,而余为之记。 (选自《方苞文选》,有修改) [注]①醼:同“宴”。 ②遘:遭遇。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未得一造观 造:到 B.五色间厕 则 同“侧”,旁边 C.盖余数年中未有醚游若此之适者 适:适意 D.即诸君子踪迹乖分 乖:分离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直接表现“丰台之游”的一组是(3分) ①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 ②扃闭不得入 ③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 ④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 ⑤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 ⑥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②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交代丰台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出游时间与同游者姓名,并以寓安之问引 出丰台之游。 B.作者与朋友先是一起赏花,然后在道旁老树下饮酒为乐,自由自在,直至傍晚 依然流连忘返。 C.在写丰台游乐之后,第三段表达了人生聚少离多,良辰美景难常有的感慨,感 情真挚动人。 D.本文语言古雅、精炼,无秾词俪语,句式参差错落;叙写真事,抒发真情,朴 质无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3分) 译文 (2)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3分) 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宋]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因朋党之祸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②画角:古代乐器名,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 (1)请简析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A.未得一造观 造:到, 往 B.五色间厕 厕: 同“侧”,旁边 C.盖余数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适者 适:适意 D.即诸君子踪迹乖分 乖:分离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直接表现“丰台之游”的一组是(3 分) ①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 ②扃闭不得入 ③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 ④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 ⑤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 ⑥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A.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③⑤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段交代丰台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出游时间与同游者姓名,并以寓安之问引 出丰台之游。 B.作者与朋友先是一起赏花,然后在道旁老树下饮酒为乐,自由自在,直至傍晚 依然流连忘返。 C.在写丰台游乐之后,第三段表达了人生聚少离多,良辰美景难常有的感慨,感 情真挚动人。 D.本文语言古雅、精炼,无秾词俪语,句式参差错落;叙写真事,抒发真情,朴 质无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3 分) 译 文: (2)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3 分) 译 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宋]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因朋党之祸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②画角:古代乐器名,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 ⑴请简析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在全诗中的作用。(3 分)
(2)此诗写于作者贬于滁州时,后人评价它“自有一种傲岸不可摧抑之气”。请结 合本诗颔联或颈联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彻底失败后的吴荪甫回到了家中,他倒在沙发上,直瞪眼,喘粗气,蓦地一声 狞笑,跳起来抢到书桌旁,拉开抽屉,抓起一只手枪来。但他最终没有勇气自杀。 (《子夜》) B.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珏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慧对长辈还有 所期待,要去讲道理;觉新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民态 度坚决,主张反抗。(《家》) C.欧也妮偷看了査理写给律师的信件,更加引起她对破产堂弟的同情。她把自己 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堂弟做盘缠。査理回赠给她一条母亲留给她的项链。他们 私定了终身。(《欧也妮·葛朗台》) D.聂赫留朵夫又去探望玛丝洛娃,他把早年二人的一张合照给玛丝洛娃,并告知 她不久要去彼得堡为她申请撤销原判,玛丝洛娃被聂赫留朵夫的真心和坚持打 动,心灵上发生了至关重要的变化。(《复活》) E.就在乞丐们攻打圣母院的时候,克洛德副主教诱骗甘果瓦将爱斯梅拉达骗出了 圣母院的小屋。然后他又甩掉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带到格雷沃广场的绞刑架下, 并且逼她在绞刑架和克洛德中选择一个。(《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5分) 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道:“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 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 “老爷”是谁?请简述“一件为难的事”这一情节的始末。 (2)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5分) 玄德带回,令拜云长、翼德为叔。云长曰:“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 “螟蛉”指谁?他在“败走麦城”事件中有何表现?请简述。 选答第()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 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 (1)请简要概括孔子对“自省”的看法。(3分)
⑵此诗写于作者贬于滁州时,后人评价它“自有一种傲岸不可摧抑之气”。请结 合本诗颔联或颈联简要分析。(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彻底失败后的吴荪甫回到了家中,他倒在沙发上,直瞪眼,喘粗气,蓦地一声 狞笑,跳起来抢到书桌旁,拉开抽屉,抓起一只手枪来。但他最终没有勇气自杀。 (《子夜》) B.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珏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慧对长辈还有 所期待,要去讲道理;觉新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民态 度坚决,主张反抗。(《家》) C.欧也妮偷看了查理写给律师的信件,更加引起她对破产堂弟的同情。她把自己 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堂弟做盘缠。查理回赠给她一条母亲留给她的项链。他们 私定了终身。(《欧也妮•葛朗台》) D.聂赫留朵夫又去探望玛丝洛娃,他把早年二人的一张合照给玛丝洛娃,并告知 她不久要去彼得堡为她申请撤销原判,玛丝洛娃被聂赫留朵夫的真心和坚持打 动,心灵上发生了至关重要的变化。(《复活》) E.就在乞丐们攻打圣母院的时候,克洛德副主教诱骗甘果瓦将爱斯梅拉达骗出了 圣母院的小屋。然后他又甩掉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带到格雷沃广场的绞刑架下, 并且逼她在绞刑架和克洛德中选择一个。(《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5 分) 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道:“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 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 “老爷”是谁?请简述“一件为难的事”这一情节的始末。 ⑵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5 分) 玄德带回,令拜云长、翼德为叔。云长曰:“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 “螟蛉”指谁?他在“败走麦城”事件中有何表现?请简述。 选答第( )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 (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 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 (1)请简要概括孔子对“自省”的看法。(3 分)
(2)如何理解孟子的“反求诸己”?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论潇洒 姚雪垠 (1)潇洒,无论在中国人的生活上或艺术上,都是个好的形容词。它的含义是闲散、 清雅和飘逸。究竟什么时候它就被用作代表一种美的观念,我们没有完备的词典 时很难査出;大概说来,它被人们热烈地提倡、崇拜,是开始在魏晋时代。在 当时,它是以反抗礼教与权臣髙压而出现,和清谈有着同样的意义。虽然清谈受 老庄的影响最大,潇洒是由于五石散的服用,但清谈之祖也就是最先服用五石散 的何晏,这就明白地告诉我们二者的关系了。 (2)据鲁迅先生的研究,五石散几乎等于清末的鸦片,成了一种很普遍的嗜好。服 了五石散以后,须吃冷食,喝热酒,并以冷水浇身和出外散步。服五石散的人, 因皮肤易于擦破,便不穿鞋而穿屐;因身上发热,便宽衣缓带。至于服了五石散 的人是否就清瘦起来,鲁迅先生虽没有说明,但想来是不会不清瘦的。人一清瘦 了,再宽衣缓带起来,又不参加筋肉劳作,于是就自然潇洒了。所以提到“潇洒 二字,我们便不由地联想到隐士、诗人,和魏晋人物来。鲁迅先生说魏晋时服五 石散的都不是穷人;其实不惟不是穷人,连商人也同样不配。因为过去的文化是 封建地主的文化,大腹商人被认做恶浊俗物,讲潇洒的只是封建地主阶级,尤其 是由这阶级出身的士大夫之流。 (3)潇洒不仅以反抗的姿态在历史上出现,并且直接与封建的身份观念相关联,也 和封建地主的物质生活密切地结合着。在封建时代,地主阶级的生活是闲散的, 且以参加筋肉劳作为有失身份,比如养长指甲,和男人的包脚,穿长衫,都是要 表示他自己是有闲的,有身份的人。生活规定习尚,习尚影响美的观念,于是在 那时,一切闲散的嗜好,如品茗,养鸟,赋诗,以及琴、棋、书、画之类,都成 为高雅的了。在绘画上,山水画特别发达,又被人重视,便表现了人们对于潇洒 生活的向往。山水画是地主阶级对于闲散欲求的扩展,希望摆脱扰攘的尘寰,到 山林里边与清风明月共处。他们又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竹子就成为潇洒的 代表;可怜的渔夫樵子也都是美的诗画题材了 (4)在音乐方面,我们看见在历史上清唱与箫板之特别流行。中国音乐以缠绵和清 雅为正宗,一方面是由于地主与士大夫生活之优美的关系,一方面不能不是受爱 潇洒观念的影响。唐朝人歌七言绝句,旗亭画壁的故事,千古令人神往。至于提 到宋朝人歌诗时,我们便马上会想到月明之夜,诗人们携妓泛舟,和“小红低唱 我吹箫”的情景来。宋以后,散曲取代了词的地位。但它也以缠绵清雅为主,多 是文静细曲,唱时没有锣鼓和科白,所以又叫做清曲。最讲究潇洒的袁中郎在《虎 丘记》上说:“比至夜深,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坊,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 彻云际。”这是多么的清雅! (5)潇洒表现在文学上,是冲淡和性灵两种风格相结合。本来二者原是互相关联 很难单独分开。在历史上,这二者都有着反抗的意义。陶渊明和袁中郎,都是当 时文艺上的叛徒。在陶渊明时代,宫廷文人把文学领到一条死路上去,徒有华丽 的躯壳而没有灵魂。在袁中郎时代,摹古之风特盛,文人作文,也忘掉了还有个
(2)如何理解孟子的“反求诸己”?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论潇洒 姚雪垠 ⑴潇洒,无论在中国人的生活上或艺术上,都是个好的形容词。它的含义是闲散、 清雅和飘逸。究竟什么时候它就被用作代表一种美的观念,我们没有完备的词典, 一时很难查出;大概说来,它被人们热烈地提倡、崇拜,是开始在魏晋时代。在 当时,它是以反抗礼教与权臣高压而出现,和清谈有着同样的意义。虽然清谈受 老庄的影响最大,潇洒是由于五石散的服用,但清谈之祖也就是最先服用五石散 的何晏,这就明白地告诉我们二者的关系了。 ⑵据鲁迅先生的研究,五石散几乎等于清末的鸦片,成了一种很普遍的嗜好。服 了五石散以后,须吃冷食,喝热酒,并以冷水浇身和出外散步。服五石散的人, 因皮肤易于擦破,便不穿鞋而穿屐;因身上发热,便宽衣缓带。至于服了五石散 的人是否就清瘦起来,鲁迅先生虽没有说明,但想来是不会不清瘦的。人一清瘦 了,再宽衣缓带起来,又不参加筋肉劳作,于是就自然潇洒了。所以提到“潇洒” 二字,我们便不由地联想到隐士、诗人,和魏晋人物来。鲁迅先生说魏晋时服五 石散的都不是穷人;其实不惟不是穷人,连商人也同样不配。因为过去的文化是 封建地主的文化,大腹商人被认做恶浊俗物,讲潇洒的只是封建地主阶级,尤其 是由这阶级出身的士大夫之流。 ⑶潇洒不仅以反抗的姿态在历史上出现,并且直接与封建的身份观念相关联,也 和封建地主的物质生活密切地结合着。在封建时代,地主阶级的生活是闲散的, 且以参加筋肉劳作为有失身份,比如养长指甲,和男人的包脚,穿长衫,都是要 表示他自己是有闲的,有身份的人。生活规定习尚,习尚影响美的观念,于是在 那时,一切闲散的嗜好,如品茗,养鸟,赋诗,以及琴、棋、书、画之类,都成 为高雅的了。在绘画上,山水画特别发达,又被人重视,便表现了人们对于潇洒 生活的向往。山水画是地主阶级对于闲散欲求的扩展,希望摆脱扰攘的尘寰,到 山林里边与清风明月共处。他们又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竹子就成为潇洒的 代表;可怜的渔夫樵子也都是美的诗画题材了。 ⑷在音乐方面,我们看见在历史上清唱与箫板之特别流行。中国音乐以缠绵和清 雅为正宗,一方面是由于地主与士大夫生活之优美的关系,一方面不能不是受爱 潇洒观念的影响。唐朝人歌七言绝句,旗亭画壁的故事,千古令人神往。至于提 到宋朝人歌诗时,我们便马上会想到月明之夜,诗人们携妓泛舟,和“小红低唱 我吹箫”的情景来。宋以后,散曲取代了词的地位。但它也以缠绵清雅为主,多 是文静细曲,唱时没有锣鼓和科白,所以又叫做清曲。最讲究潇洒的袁中郎在《虎 丘记》上说:“比至夜深,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坊,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 彻云际。”这是多么的清雅! ⑸潇洒表现在文学上,是冲淡和性灵两种风格相结合。本来二者原是互相关联, 很难单独分开。在历史上,这二者都有着反抗的意义。陶渊明和袁中郎,都是当 时文艺上的叛徒。在陶渊明时代,宫廷文人把文学领到一条死路上去,徒有华丽 的躯壳而没有灵魂。在袁中郎时代,摹古之风特盛,文人作文,也忘掉了还有个
自我存在。因此陶渊明和袁中郎都尽力地追求自然。自然有二:一是风物上的自 然,一是人性上的自然。偏于风物上的自然,便多表现山水田园的爱好。偏于人 性上的自然,便反对摹古与无谓的规律。二者结合起来,便是现实桎梏的解脱, 便是潇洒之极致。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集粹》,有删改 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1)自然段解释了“潇洒”一词的含义,指出它代表一种美的观念,并点明它 被人们提倡和崇拜的大概时期,强调它与清谈一样具有反抗的意义。 B.作者认为中国山水画特别发达,被人重视,正是人们向往潇洒生活的体现;而 中国音乐以缠绵和清雅为正宗,也正是受潇洒观念所决定的。 C.封建时代品茗,养鸟,赋诗,琴、棋、书、画等一切闲散的嗜好都成为髙雅的, 作者列举这些现象,旨在证明“生活规定习尚,习尚影响美的观念”的观点 D.第(5)自然段列举陶渊明和袁中郎的事例,论证了潇洒在文学上表现为冲淡与性 灵两种风格相结合这一观点,作者还强调二者的结合便是潇洒的极致。 11.第(5)自然段说“陶渊明和袁中郎,都是当时文艺上的叛徒”,请结合该段, 指出“叛徒”这一词语的具体内涵。(3分) 12.本文题为“论潇洒”,作者围绕“潇洒”这一话题,主要阐述了哪些见解? 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新安游记 孙犁 (1)在端村,人们对新安的印象是:那里的人好吃懒做,闹排场,男人们坐茶馆, 女人们梳妆打扮。在端村的旧货摊上,我见过华贵的屋内陈设的木器和华丽的妇 女们穿过的衣服,据说也是从新安清算出来的。有些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就该有 些人过着另外一样生活。 (2)我到了新安。它四面被水包围,人们串亲也坐着拖床。街道很长,但已经看不 见这里繁华的痕迹。街上没有什么茶馆,也看不见穿绸挂缎的妇女。新安只剩下 了一条大街,此外的房舍,全部被敌人烧毁成为瓦砾。 (3)我顺着拆毁的城墙走到东北角上,城外水很深,并且有船只停泊,想是一个渡 口。城墙里面一道深沟,过去是一处髙大的宅院,这宅院选择的地势十分险要。 河边,一个十五六的女孩子正在擦抹着她家的船只。经她指点,我才知道这就是 大汉奸恶霸熊万东的住宅。那时候,新安的除奸团很厉害,可是除不了熊万东 他深宅大院,房后就是城墙,前院驻扎着日本宪兵队 (4)老汉奸以为是保了险的,整天不出大门一步 (5)八月十五晚上,老汉奸酒足饭饱,坐在客厅里赏月,一把盒子枪放在他手边的 乌漆八仙桌上。后院里,他的儿媳妇正陪着日本宪兵队长打牌取乐,嘻嘻哈哈的 声音,不时传过来。老汉奸以为他的江山,简直是万世基业了 (6)忽然帘子一动,闪进一个人来。老汉奸一抓盒子问:“谁?
自我存在。因此陶渊明和袁中郎都尽力地追求自然。自然有二:一是风物上的自 然,一是人性上的自然。偏于风物上的自然,便多表现山水田园的爱好。偏于人 性上的自然,便反对摹古与无谓的规律。二者结合起来,便是现实桎梏的解脱, 便是潇洒之极致。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集粹》,有删改) 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⑴自然段解释了“潇洒”一词的含义,指出它代表一种美的观念,并点明它 被人们提倡和崇拜的大概时期,强调它与清谈一样具有反抗的意义。 B.作者认为中国山水画特别发达,被人重视,正是人们向往潇洒生活的体现;而 中国音乐以缠绵和清雅为正宗,也正是受潇洒观念所决定的。 C.封建时代品茗,养鸟,赋诗,琴、棋、书、画等一切闲散的嗜好都成为高雅的, 作者列举这些现象,旨在证明“生活规定习尚,习尚影响美的观念”的观点。 D.第⑸自然段列举陶渊明和袁中郎的事例,论证了潇洒在文学上表现为冲淡与性 灵两种风格相结合这一观点,作者还强调二者的结合便是潇洒的极致。 11.第⑸自然段说“陶渊明和袁中郎,都是当时文艺上的叛徒”,请结合该段, 指出“叛徒”这一词语的具体内涵。(3 分) 12.本文题为“论潇洒”,作者围绕“潇洒”这一话题,主要阐述了哪些见解? 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新安游记 孙犁 ⑴在端村,人们对新安的印象是:那里的人好吃懒做,闹排场,男人们坐茶馆, 女人们梳妆打扮。在端村的旧货摊上,我见过华贵的屋内陈设的木器和华丽的妇 女们穿过的衣服,据说也是从新安清算出来的。有些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就该有 一些人过着另外一样生活。 ⑵我到了新安。它四面被水包围,人们串亲也坐着拖床。街道很长,但已经看不 见这里繁华的痕迹。街上没有什么茶馆,也看不见穿绸挂缎的妇女。新安只剩下 了一条大街,此外的房舍,全部被敌人烧毁成为瓦砾。 ⑶我顺着拆毁的城墙走到东北角上,城外水很深,并且有船只停泊,想是一个渡 口。城墙里面一道深沟,过去是一处高大的宅院,这宅院选择的地势十分险要。 河边,一个十五六的女孩子正在擦抹着她家的船只。经她指点,我才知道这就是 大汉奸恶霸熊万东的住宅。那时候,新安的除奸团很厉害,可是除不了熊万东。 他深宅大院,房后就是城墙,前院驻扎着日本宪兵队。 ⑷老汉奸以为是保了险的,整天不出大门一步。 ⑸八月十五晚上,老汉奸酒足饭饱,坐在客厅里赏月,一把盒子枪放在他手边的 乌漆八仙桌上。后院里,他的儿媳妇正陪着日本宪兵队长打牌取乐,嘻嘻哈哈的 声音,不时传过来。老汉奸以为他的江山,简直是万世基业了。 ⑹忽然帘子一动,闪进一个人来。老汉奸一抓盒子问:“谁?
(7)“是我,大伯。”进来的人安静地低声说 (8)老汉奸并没放松,他把身子一闪,就要射击,但在月亮底下,他看得清清楚楚, 他的侄儿手里什么东西也没有,并且低着头,非常温顺。老汉奸又喝道:“你来 找死?” (9)“愿意把我打死也可以。”他侄儿显得十分可怜地说,“全凭大伯。我在外面 也实在混不了!” 0“为什么混不了?你不是参加了除奸团,很红吗?” aD“我怎么也斗不过大伯。日本人到处抓我,逼得我走投无路,我还是得回来求 大伯你。 02“求我干吗?去求你的上级呀!” 3“我决心不干了。新安这地方,我不能站脚,我想到天津去,求大伯给我一点 盘费。 040“我一个大也没有!”老汉奸退回来,坐在椅子上,忽然大声喊:“你掏什 5侄儿从腰里抽出一把盒子,笑着说:“我带来了一支盒子,这是一支顶好的枪, 送给大伯。大伯有钱,也难讨换这么一件家伙! 06他倒拿着枪,交给他的大伯:“我求大伯看在这支枪面子上,借给我五十块 钱 ①老汉奸把侄子的枪拿过来,走到钱柜那里去,他想把枪支藏起,叫他滚蛋。 ⑩8他一猫腰,他的脑袋掉下来,砸在钱柜上。一把明亮的刀在黑影里一闪。那个 侄儿把两支枪带好,就到了上房。 ⑩⑨在上房,他一刀砍死日本宪兵队长,又用枪逼着他的堂弟和堂弟妹来到客厅 他命令:“张包!” ω他堂弟扯起大衣襟,他在钱柜上抓起一件东西放进去:“走!” (21)“大哥,我爹哩?” (2)“不要找他!走!上房!你哭,我砍了你!”他对他堂弟妹说。 (23)他带着两个汉奸男女上房,下房,过壕沟上城墙。 (24)城墙外边有一只小船等在那里,他们来到船上 (25)“大哥,我爹哩 (26)“你看包里是什么?”汉奸兄弟解开包一看,皓月当空照见他爹的人头, 他咳呀一声。小船箭一样开走了 (27)这就是有名的熊氏三杰的英雄故事中间的一个 (28)“他为什么杀了他的大伯?”在解放区,是没人发这样糊涂的问题的。这 位英雄不久牺牲在新安城下。他吃醉了酒,受了奸人的骗:“要拿新安了!”他 跳下炕来就奔着县城跑去,他爬上城墙,敌人打中了他,翻身跌了下来。伙伴说: “你挂了彩,我背你回去!” (29)他一摆手,说:“不用!我是没用的人了。这样也就够本了!”他举枪打 死了自己。 (30)其实,敌人只打折了他的左腿 (31)关于他的两条腿,有很多传说,新安一带,都说他是飞毛腿。有人说,飞 毛不飞毛不知道,反正他走路特别溜撒,孩童的时候,常见他沿着城墙垛口飞跑。 (32)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只坏了一条腿就打死自己?这问题就很难答复。为 什么不残废地活着?我好像听说,有一只鹰,非常勇猛,损坏了一根羽翎,它就 自己碰死在岩石上。为什么它要碰死?
⑺“是我,大伯。”进来的人安静地低声说。 ⑻老汉奸并没放松,他把身子一闪,就要射击,但在月亮底下,他看得清清楚楚, 他的侄儿手里什么东西也没有,并且低着头,非常温顺。老汉奸又喝道:“你来 找死?” ⑼“愿意把我打死也可以。”他侄儿显得十分可怜地说,“全凭大伯。我在外面 也实在混不了!” ⑽“为什么混不了?你不是参加了除奸团,很红吗?” ⑾“我怎么也斗不过大伯。日本人到处抓我,逼得我走投无路,我还是得回来求 大伯你。” ⑿“求我干吗?去求你的上级呀!” ⒀“我决心不干了。新安这地方,我不能站脚,我想到天津去,求大伯给我一点 盘费。” ⒁“我一个大也没有!”老汉奸退回来,坐在椅子上,忽然大声喊:“你掏什 么?” ⒂侄儿从腰里抽出一把盒子,笑着说:“我带来了一支盒子,这是一支顶好的枪, 送给大伯。大伯有钱,也难讨换这么一件家伙!” ⒃他倒拿着枪,交给他的大伯:“我求大伯看在这支枪面子上,借给我五十块 钱。” ⒄老汉奸把侄子的枪拿过来,走到钱柜那里去,他想把枪支藏起,叫他滚蛋。 ⒅他一猫腰,他的脑袋掉下来,砸在钱柜上。一把明亮的刀在黑影里一闪。那个 侄儿把两支枪带好,就到了上房。 ⒆在上房,他一刀砍死日本宪兵队长,又用枪逼着他的堂弟和堂弟妹来到客厅, 他命令:“张包!” ⒇他堂弟扯起大衣襟,他在钱柜上抓起一件东西放进去:“走!” (21)“大哥,我爹哩?” (22)“不要找他!走!上房!你哭,我砍了你!”他对他堂弟妹说。 (23)他带着两个汉奸男女上房,下房,过壕沟上城墙。 (24)城墙外边有一只小船等在那里,他们来到船上。 (25)“大哥,我爹哩?” (26)“你看包里是什么?”汉奸兄弟解开包一看,皓月当空照见他爹的人头。 他咳呀一声。小船箭一样开走了。 (27)这就是有名的熊氏三杰的英雄故事中间的一个。 (28)“他为什么杀了他的大伯?”在解放区,是没人发这样糊涂的问题的。这 位英雄不久牺牲在新安城下。他吃醉了酒,受了奸人的骗:“要拿新安了!”他 跳下炕来就奔着县城跑去,他爬上城墙,敌人打中了他,翻身跌了下来。伙伴说: “你挂了彩,我背你回去!” (29)他一摆手,说:“不用!我是没用的人了。这样也就够本了!”他举枪打 死了自己。 (30)其实,敌人只打折了他的左腿。 (31)关于他的两条腿,有很多传说,新安一带,都说他是飞毛腿。有人说,飞 毛不飞毛不知道,反正他走路特别溜撒,孩童的时候,常见他沿着城墙垛口飞跑。 (32)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只坏了一条腿就打死自己?这问题就很难答复。为 什么不残废地活着?我好像听说,有一只鹰,非常勇猛,损坏了一根羽翎,它就 自己碰死在岩石上。为什么它要碰死?
(33)冰连地结的新安,有一种强烈的悲壮的风云,使人向往不止。 1947年3月 (选自中国现代名作家名著珍藏本《诗意小说》) 1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②)自然段描写新安街萧条、冷清、败落的景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 背景。 B.“新安的除奷团很厉害,可是除不了熊万东”,主要是因为熊万东谨小慎微、 深居简出 C.第(24)自然段写小船等候接运,表现英雄对除奸行动计划缜密,环环相扣, 可见其机智。 D.面对大汉奸持枪威逼,英雄从谦恭温顺到果断锄奷,经历了从懦弱到勇敢的心 理转变过程。 E.小说多处运用简洁的人物对话,展现了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 发展。 14文章第(31)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5.阅读第(33)自然段,请结合全文探析小说这样结尾的用意。(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惊心动魄35分钟 空军特级试飞员梁万俊成功迫降某新型国产科研样机纪实 谭洁张金玉 (1)今年7月1日13时40分,成都某机场被紧张气氛所笼罩。 (2)塔台上,机场边,飞机设计单位领导、空军某试飞大队领导、飞机总设计师、 科研技术人员……数百人一齐把焦灼的目光投向骄阳似火的万里晴空。 (3)此刻,一架失去动力的战机在万米高空正以极大的俯角高速向机场滑降而来! (4)这不是一架普通的飞机。它是我国正在研制的一种新型战机的科研样机,价值 上亿元人民币。 (5)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它是该型飞机在定型关键阶段的一次试飞,结论对飞 机改进意义重大。 6)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飞机在1.2万米髙空试飞,因意外情况燃油漏光, 飞机发动机停车。为保全科研样机,试飞员决定从距机场20多公里远的地方空 滑迫降。 ⑦)下落航线与跑道呈70度夹角,下降速度400公里/小时左右,一旦失误,该机 就可能冲出跑道坠毁。 (8)惊天一落,危险空前。驾驶战鹰迫降的,就是空军某试飞大队副大队长、特级 试飞员梁万俊。 (9)″近了,近了……"转眼间,梁万俊驾驶战机俯冲直下。地面上,所有的人一齐 屏住了呼吸。 α013时44分,战鹰陡然降落,在进跑道450米处接地。在接近跑道的一刹那, 机头一昂,〃哧!"轮子在水泥跑道剧烈摩擦,划出两条刺眼的火龙!
(33)冰连地结的新安,有一种强烈的悲壮的风云,使人向往不止。 1947 年 3 月 (选自中国现代名作家名著珍藏本《诗意小说》) ⒔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第⑵自然段描写新安街萧条、冷清、败落的景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 背景。 B.“新安的除奸团很厉害,可是除不了熊万东”,主要是因为熊万东谨小慎微、 深居简出。 C.第(24)自然段写小船等候接运,表现英雄对除奸行动计划缜密,环环相扣, 可见其机智。 D.面对大汉奸持枪威逼,英雄从谦恭温顺到果断锄奸,经历了从懦弱到勇敢的心 理转变过程。 E.小说多处运用简洁的人物对话,展现了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 发展。 ⒕文章第(31)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⒖阅读第(33)自然段,请结合全文探析小说这样结尾的用意。(6 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惊心动魄 35 分钟 ——空军特级试飞员梁万俊成功迫降某新型国产科研样机纪实 谭洁 张金玉 ⑴今年 7 月 1 日 13 时 40 分,成都某机场被紧张气氛所笼罩。 ⑵塔台上,机场边,飞机设计单位领导、空军某试飞大队领导、飞机总设计师、 科研技术人员……数百人一齐把焦灼的目光投向骄阳似火的万里晴空。 ⑶此刻,一架失去动力的战机在万米高空正以极大的俯角高速向机场滑降而来! ⑷这不是一架普通的飞机。它是我国正在研制的一种新型战机的科研样机,价值 上亿元人民币。 ⑸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它是该型飞机在定型关键阶段的一次试飞,结论对飞 机改进意义重大。 ⑹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飞机在 1.2 万米高空试飞,因意外情况燃油漏光, 飞机发动机停车。为保全科研样机,试飞员决定从距机场 20 多公里远的地方空 滑迫降。 ⑺下落航线与跑道呈 70 度夹角,下降速度 400 公里/小时左右,一旦失误,该机 就可能冲出跑道坠毁。 ⑻惊天一落,危险空前。驾驶战鹰迫降的,就是空军某试飞大队副大队长、特级 试飞员梁万俊。 ⑼"近了,近了……"转眼间,梁万俊驾驶战机俯冲直下。地面上,所有的人一齐 屏住了呼吸。 ⑽13 时 44 分,战鹰陡然降落,在进跑道 450 米处接地。在接近跑道的一刹那, 机头一昂,"哧!"轮子在水泥跑道剧烈摩擦,划出两条刺眼的火龙!
0D500米、800米、1000米……飞机一气冲出1700米,在距离跑道尽头300米 处戛然停住。 ①⑦″成功了!"欢呼声震动机场。梁万俊走下座舱,飞机总设计师与他紧紧拥抱 激动地说:"你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①3惊天一落救新鹰 ω这一落,挽救了价值上亿元的科研样机;这一落,为试飞员处理类似险情创造 了成功先例;这一落,飞出了新机优异的空滑性能。 ①5让我们把时钟倒拨35分钟 ⑩这一天13时09分,梁万俊驾驶着该型国产科研样机跃升到1.2万米高空。当 他按照预定的科研试飞计划刚刚做完一个规定动作后,突然发现油泵指示灯急剧 闪烁。紧接着,油量表指针一路下跌。两分钟之内,指针指向"0″刻度。 0梁万俊报告:"发动机空中停车!" ⑩⑧一级空中特情!空军相关条例规定:此时,作为试飞员梁万俊可以视情做出不 同选择一一跳伞或迫降。 ⑩⑨面对这种极为罕见的危险情况,跳伞无可指责,只需0.01秒,便能远离危险。 但是,凝聚科研人员无数心血的战鹰就会坠毁,故障原因就难以准确査找,新机 型的改进就缺乏依据……没有任何犹豫,梁万俊便做出抉择:危险再大,也要尽 切可能把科硏样杋保住。决心定下,梁万俊很快镇定下来,他娴熟而机敏地调 整飞机的位置和高度,以争取每一秒的时间 ω飞机像大铁砣似的向机场上空逼近。机场上,所有应急车辆全部到位,所有人 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指挥塔台里静得让人窒息,只听见指挥员下达指令的声音: 保持好飞机状态,控制高度、速度,做好迫降准备。 (21)梁万俊心里很明白,要想将飞机空滑回去,必须准确地通过高度来换取速 度,用势能来换取动能。他根据地面指挥员的命令,随时判断飞机状态,修正速 度和高度偏差。 (2)飞机滑到机场1100米上空。梁万俊下降飞机高度加入航线,在跑道头3 公里,放起落架,操纵飞机对正跑道,100米、50米… (23)"准备迫降!"″明白!"天地间,惊人地默契 (24)于是,机场上出现了惊心动魄的成功一落! (25)英雄壮举绝非偶然。仰望蓝天,人们看到了梁万俊出生入死、挑战试飞极 限的一道道闪光航迹。 (26)1998年,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梁万俊,从成空某飞行团副团长的岗位上 来到空军某试飞大队。 (27)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群体,承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战机科研试飞重任 曾有多名试飞员壮烈牺牲。梁万俊自觉学习老一辈试飞员迎难克险的大无畏战斗 精神,每次执行高难度高风险试飞、参加飞行表演等重大任务,都主动请缨。几 年来,他先后自学了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航空发动机、自动控制、航空电子 等多个学科专业,成为熟练驾驶多种机型的高素质试飞员。在试飞中,他先后遇 到惯导故障、航电故障、供氧故障等险情数十次,都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 飞行技术化险为夷,圆满完成了国产最新型战机火控系统定型、某型系列战机鉴 定、国产某新机首飞等数十项重大科研试飞任务,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 4次
⑾500 米、800 米、1000 米……飞机一气冲出 1700 米,在距离跑道尽头 300 米 处戛然停住。 ⑿"成功了!"欢呼声震动机场。梁万俊走下座舱,飞机总设计师与他紧紧拥抱, 激动地说:"你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⒀惊天一落救新鹰! ⒁这一落,挽救了价值上亿元的科研样机;这一落,为试飞员处理类似险情创造 了成功先例;这一落,飞出了新机优异的空滑性能。 ⒂让我们把时钟倒拨 35 分钟。 ⒃这一天 13 时 09 分,梁万俊驾驶着该型国产科研样机跃升到 1.2 万米高空。当 他按照预定的科研试飞计划刚刚做完一个规定动作后,突然发现油泵指示灯急剧 闪烁。紧接着,油量表指针一路下跌。两分钟之内,指针指向"0"刻度。 ⒄梁万俊报告:"发动机空中停车!" ⒅一级空中特情!空军相关条例规定:此时,作为试飞员梁万俊可以视情做出不 同选择——跳伞或迫降。 ⒆面对这种极为罕见的危险情况,跳伞无可指责,只需 0.01 秒,便能远离危险。 但是,凝聚科研人员无数心血的战鹰就会坠毁,故障原因就难以准确查找,新机 型的改进就缺乏依据……没有任何犹豫,梁万俊便做出抉择:危险再大,也要尽 一切可能把科研样机保住。决心定下,梁万俊很快镇定下来,他娴熟而机敏地调 整飞机的位置和高度,以争取每一秒的时间。 ⒇飞机像大铁砣似的向机场上空逼近。机场上,所有应急车辆全部到位,所有人 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指挥塔台里静得让人窒息,只听见指挥员下达指令的声音: "保持好飞机状态,控制高度、速度,做好迫降准备。" (21)梁万俊心里很明白,要想将飞机空滑回去,必须准确地通过高度来换取速 度,用势能来换取动能。他根据地面指挥员的命令,随时判断飞机状态,修正速 度和高度偏差。 (22)飞机滑到机场 1100 米上空。梁万俊下降飞机高度加入航线,在跑道头 3 公里,放起落架,操纵飞机对正跑道,100 米、50 米…… (23)"准备迫降!""明白!"天地间,惊人地默契。 (24)于是,机场上出现了惊心动魄的成功一落! (25)英雄壮举绝非偶然。仰望蓝天,人们看到了梁万俊出生入死、挑战试飞极 限的一道道闪光航迹。 (26)1998 年,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梁万俊,从成空某飞行团副团长的岗位上 来到空军某试飞大队。 (27)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群体,承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战机科研试飞重任, 曾有多名试飞员壮烈牺牲。梁万俊自觉学习老一辈试飞员迎难克险的大无畏战斗 精神,每次执行高难度高风险试飞、参加飞行表演等重大任务,都主动请缨。几 年来,他先后自学了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航空发动机、自动控制、航空电子 等多个学科专业,成为熟练驾驶多种机型的高素质试飞员。在试飞中,他先后遇 到惯导故障、航电故障、供氧故障等险情数十次,都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 飞行技术化险为夷,圆满完成了国产最新型战机火控系统定型、某型系列战机鉴 定、国产某新机首飞等数十项重大科研试飞任务,先后荣立二等功 2 次、三等功 4 次
(28)此次,梁万俊成功处置国产某新型科研样机重大特情,成都军区空军党委 为他报请一等功,并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军委首长称赞他是″一个思想、技术 双过硬的优秀试飞员"。 (原文载于《解放军报》2004年11月8日,该文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段除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外,也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紧 张”“焦灼”两词呼应标题,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第(10)自然段中“昂”字,生动地刻画了飞机着地的姿势,以及由此产生的 巨大惯性,也暗含着对驾驶员高超技艺的赞扬。 C.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句或排比段,或为突出这次试飞的重要性,或为阐释迫降成 功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 D.本文列举大量表时间、距离与速度的数字,在数字的极大变动与对比中,产生 “生死时速”的效果,进一步强化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E.本文以纪实散文的笔调,真实记录了空军特级飞行员梁万俊成功迫降某新型国 产样机的英雄壮举,想象丰富,描写细腻,新闻性与文学性完美统一。 14阅读文章(15)至(24)自然段,结合全文,从叙述顺序的角度简要分析这样 写的好处。(4分) 15第(27)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通读全文,加以探析。(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消费莫言无非两种方式:一则买莫言的书,二则谈论莫言的获奖。但就眼下的氛 围看,指望以莫言_①来改变文学的尴尬存在,只是良好的愿望,癫狂的 商业力量会裹②(xiθ)更多人把莫言往魔怔的漩涡里推。还好,莫言是清醒的 他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甚至还用戏谑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外界对他的 消费,比如他辟谣说自己想在北京买房,只不过是个玩笑;③家乡要种万亩髙粱 的说法,他称不必当真。莫言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莫言热”降温。 (1)在上文横线空缺①处填入一个熟语,最恰切的是(1分) A.一臂之力 B赤手空拳 C.孑然一身D.一己之力 (2)在横线空缺②处根据拼音写出一个汉字 (1分) (3)划线句子③中有一处语病,请修改。(1分) 修改意 见 17阅读下面一封感谢信,按要求答题。(3分) 感谢信 培英中学领导 ①我的女儿在去年的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腿,成为残疾姑娘。②一年多来,老 师和同学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给她补课,替她交作业。③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
(28)此次,梁万俊成功处置国产某新型科研样机重大特情,成都军区空军党委 为他报请一等功,并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军委首长称赞他是"一个思想、技术 双过硬的优秀试飞员"。 (原文载于《解放军报》2004 年 11 月 8 日,该文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⒔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开头两段除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外,也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紧 张”“焦灼”两词呼应标题,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第(10)自然段中“昂”字,生动地刻画了飞机着地的姿势,以及由此产生的 巨大惯性,也暗含着对驾驶员高超技艺的赞扬。 C.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句或排比段,或为突出这次试飞的重要性,或为阐释迫降成 功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 D.本文列举大量表时间、距离与速度的数字,在数字的极大变动与对比中,产生 “生死时速”的效果,进一步强化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E.本文以纪实散文的笔调,真实记录了空军特级飞行员梁万俊成功迫降某新型国 产样机的英雄壮举,想象丰富,描写细腻,新闻性与文学性完美统一。 ⒕阅读文章(15)至(24)自然段,结合全文,从叙述顺序的角度简要分析这样 写的好处。(4 分) ⒖第(27)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通读全文,加以探析。(6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 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 分) 消费莫言无非两种方式:一则买莫言的书,二则谈论莫言的获奖。但就眼下的氛 围看,指望以莫言 ① 来改变文学的尴尬存在,只是良好的愿望,癫狂的 商业力量会裹 ② (xié)更多人把莫言往魔怔的漩涡里推。还好,莫言是清醒的, 他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甚至还用戏谑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外界对他的 消费,比如他辟谣说自己想在北京买房,只不过是个玩笑;③家乡要种万亩高粱 的说法,他称不必当真。莫言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莫言热”降温。 ⑴在上文横线空缺①处填入一个熟语,最恰切的是(1 分) A.一臂之力 B.赤手空拳 C.孑然一身 D. 一己之力 ⑵在横线空缺②处根据拼音写出一个汉字 。(1 分) ⑶划线句子③中有一处语病,请修改。(1 分) 修改意 见: ⒘阅读下面一封感谢信,按要求答题。(3 分) 感谢信 培英中学领导: ①我的女儿在去年的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腿,成为残疾姑娘。②一年多来,老 师和同学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给她补课,替她交作业。③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
下,我的女儿战胜了伤残,如今已能拄着拐杖走路了;她加倍努力地学习,成绩 在班级名列前茅。④尤其是班主任董老师给她送来的“身残志坚”的条幅,成了 激励她奋斗的座右铭。⑤老师和同学们关心残疾人、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我 们学习的。⑥我们全家向董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请学校领导给予表 扬此 致 敬礼 学生家长王嘉彰 (1)信中第 句应调至第 句的前面,这样信的思路才顺畅。(1 分) (2)从感谢信的写作格式要求看,这封信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2分) (1分 ② (1分)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北京师范大学某教授认为,汉语的危机,并不是普通话的危机,而是另外两个危 机:一是方言的流失。上世纪80年代他初到北京时,经常听到“劳驾 借 光”、“盖帽儿”之类的词,现在几乎听不到了,很多原先挂在人们口头上的方 言都消失了。二是古汉语的流失。他认为,年轻人的古汉语阅读和使用能力在普 遍下降。 对于方言流失与古汉语流失的危机,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 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上升。没有差错。人说它 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它怀疑自己的生活:“我为什么要随着气温行动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 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 它决定了这样的自我尊重,不再留意着外面的温度了 它在墙壁上自由行动 于是人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地上了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⑤5)不得抄 袭,不得套作。 2013年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参考答案 ()1.(1)苟余情其信芳(2)轻拢慢捻抹复挑(3)凄凄惨惨戚戚(4)金块珠 砾(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朝晖夕阴
下,我的女儿战胜了伤残,如今已能拄着拐杖走路了;她加倍努力地学习,成绩 在班级名列前茅。④尤其是班主任董老师给她送来的“身残志坚”的条幅,成了 激励她奋斗的座右铭。⑤老师和同学们关心残疾人、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我 们学习的。⑥我们全家向董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请学校领导给予表 扬。 此致 敬礼 学生家长 王嘉彰 ⑴信中第 句应调至第 句的前面,这样信的思路才顺畅。(1 分) ⑵从感谢信的写作格式要求看,这封信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2 分) ① (1 分) ② (1 分)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 分) 北京师范大学某教授认为,汉语的危机,并不是普通话的危机,而是另外两个危 机:一是方言的流失。上世纪 80 年代他初到北京时,经常听到“劳驾”、“借 光”、“盖帽儿”之类的词,现在几乎听不到了,很多原先挂在人们口头上的方 言都消失了。二是古汉语的流失。他认为,年轻人的古汉语阅读和使用能力在普 遍下降。 对于方言流失与古汉语流失的危机,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 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 五、写作(70 分) 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 分)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上升。没有差错。人说它 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它怀疑自己的生活:“我为什么要随着气温行动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 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 味。” 它决定了这样的自我尊重,不再留意着外面的温度了。 它在墙壁上自由行动。 于是人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地上了。 要求:⑴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⑵角度自选;⑶立意自定;⑷题目自拟;⑸不得抄 袭,不得套作。 2013 年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参考答案 一、 ㈠⒈(1)苟余情其信芳(2)轻拢慢捻抹复挑 (3)凄凄惨惨戚戚(4)金块珠 砾(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朝晖夕阴 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