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永春二中培元中学 季延中学石光华侨联中 四校高三年联合考试卷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70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此时无声胜有声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 卷起千堆雪。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15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 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 日:“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 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 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 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 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 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日:“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日:“故云中守孟舒,长 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日:“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 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 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土卒罢敝,不忍言出,土争临城死敌,如子为 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 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虫出:指死不得葬。 2.对下面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背叛 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无,没有 D.士争临城死敌 敌:敌人,仇敌
2009 届 四校高三年联合考试卷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Ⅰ卷 (阅读 70 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 。 (4) , ,卷起千堆雪。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6 题。(15 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 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 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 “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 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 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 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 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 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 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 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 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 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虫出:指死不得葬。 2.对下面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背叛 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无,没有 D.士争临城死敌 敌:敌人,仇敌 永春一中 培元中学 季延中学 石光华侨联中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 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 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 情,爱护土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 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三)阅读下面二首诗歌,完成6、7题。(6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见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6.试分析“都”“惊”在韩诗中的表达效果(3分) 7.两诗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首诗简析其妙处。(3分)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A.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 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 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 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 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 情,爱护土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 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 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 3 分,共 6 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三)阅读下面二首诗歌,完成 6、7 题。(6 分)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见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 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6.试分析“都”“惊”在韩诗中的表达效果(3 分) 答 : 7.两诗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首诗简析其妙处。(3 分) 答 :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得胜之 兵,往西追袭,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 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看探春是个姑娘,又是庶出,自恃是邢夫人的陪 房,便趁势作脸,掀起探舂的衣襟,结果,挨了探春一耳光,还遭到侍书的挖苦。凤 姐见此情景,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 (《红楼梦》) C.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 上低声哭起来。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 待,要去讲道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决, 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家》) D.“我的天啊!咱们这位女主人比鹞子还轻巧呢!最灵活的果都巴人或墨西 哥人上高鞍也没她这本领 堂吉诃德要去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公主,可是桑丘却把路过的三个村姑说成是 杜尔西内娅和随从。堂吉诃德便跪下大献殷勤,他看到那位被认作杜尔西内娅的村姑 被驴儿掀翻在地,还一味地加以赞美,说了上述一番话。(《堂吉诃德》) E.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蓬风所长自告奋勇要去打 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死了 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欧也妮·葛朗台》) 9、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请你谈谈下面划线短语的潜台词。 葛朗台要给太太治病,他问医生:“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要不要吃药呢?裴日冷医生 回答:“不用多少药,调养要紧。”医生不由得微微一笑 (2)“头戴三叉東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 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三国人物?他的性 格特点怎样,请根据相关情节简要说明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名著阅读(10 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得胜之 兵,往西追袭,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 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B.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看探春是个姑娘,又是庶出,自恃是邢夫人的陪 房,便趁势作脸,掀起探春的衣襟,结果,挨了探春一耳光,还遭到侍书的挖苦。凤 姐见此情景,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红楼梦》) C.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 上低声哭起来。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 待,要去讲道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决, 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家》) D.“我的天啊!咱们这位女主人比鹞子还轻巧呢!最灵活的果都巴人或墨西 哥人上高鞍也没她这本领。……” 堂吉诃德要去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公主,可是桑丘却把路过的三个村姑说成是 杜尔西内娅和随从。堂吉诃德便跪下大献殷勤,他看到那位被认作杜尔西内娅的村姑 被驴儿掀翻在地,还一味地加以赞美,说了上述一番话。(《堂吉诃德》) E.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蓬风所长自告奋勇要去打 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死了, 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欧也妮·葛朗台》) 9、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1)请你谈谈下面划线短语的潜台词。 葛朗台要给太太治病,他问医生:“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要不要吃药呢?裴日冷医生 回答:“不用多少药,调养要紧。”医生不由得微微一笑。 (2)“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 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三国人物?他的性 格特点怎样,请根据相关情节简要说明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 “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 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日:“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 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 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公孙丑下》) 10.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3分) 11.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 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笔墨祭 余秋雨 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许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却 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中国传统文人面壁十年,博览 诸子,行迹万里,宦海浮沉,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个混沌的秘仪,不可轻易窥探;而 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 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赵孟頫,他的书法确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却又嶙嶙峋峋地有
(二)文化经典阅读 (6 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 “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 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 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 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公孙丑下》) 10.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3分) 11.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 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3 题。 笔 墨 祭 余秋雨 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许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却 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中国传统文人面壁十年,博览 诸子,行迹万里,宦海浮沉,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混沌的秘仪,不可轻易窥探;而 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 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赵孟頫,他的书法确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却又嶙嶙峋峋地有
着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见到·幅赵孟頫的墨迹,乍看全是赵 孟頫,但仔细一看,这个过于纯净的赵孟頫就不可能是赵孟頫。赵孟頫学过二王,学过李 北海,学过褚河南,没有这些先师们的痕迹,赵孟頫只剩下一种字形,显然是赝品。 这个论断着实高妙。像赵孟頫这么复杂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结构汇聚和融化的结 果。已经汇聚、融化成了一个卓然独立的大家,竟可以——寻其脉络,并在墨迹上指认出 来。这种现象,与人们平时谈艺时津津乐道的“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正好相悖。这里, 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 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情况也是有的,主要出现在早期创业者群体中,如王羲之, 曾悉心学习过卫夫人的书法,后来又追慕钟繇和张芝,还揣摩过其他许多秦汉以来的碑迹。 他自称隶胜钟而草逊张,终于融会贯通而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峰巅。要在王羲之行书中 一辨认出他师法过的前代书家的痕迹,不太容易。但是,当高峰树起之后,它就成了后世 书家不能不继承的遗产。继承者又成了高峰,遗产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叠的迷宫,使代 代子孙既富足又惶恐,即使力求创新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苏东坡算是敢于独立创新的 了,但清代翁方纲一眼看破,说苏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带有晋贤风味的那-种。二王余绪的 远代流注,连苏东坡也逃不过 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总摄 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本该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 越来越趋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 成种承传性的定势。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维艰。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 从于群体惰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请看,仅仅是一枚毛笔,就负
着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见到一幅赵孟頫的墨迹,乍看全是赵 孟頫,但仔细一看,这个过于纯净的赵孟頫就不可能是赵孟頫。赵孟頫学过二王,学过李 北海,学过褚河南,没有这些先师们的痕迹,赵孟頫只剩下一种字形,显然是赝品。 这个论断着实高妙。像赵孟頫这么复杂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结构汇聚和融化的结 果。已经汇聚、融化成了一个卓然独立的大家,竟可以一一寻其脉络,并在墨迹上指认出 来。这种现象,与人们平时谈艺时津津乐道的“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正好相悖。这里, 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 “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情况也是有的,主要出现在早期创业者群体中,如王羲之, 曾悉心学习过卫夫人的书法,后来又追慕钟繇和张芝,还揣摩过其他许多秦汉以来的碑迹。 他自称隶胜钟而草逊张,终于融会贯通而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峰巅。要在王羲之行书中一 一辨认出他师法过的前代书家的痕迹,不太容易。但是,当高峰树起之后,它就成了后世 书家不能不继承的遗产。继承者又成了高峰,遗产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叠的迷宫,使代 代子孙既富足又惶恐,即使力求创新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苏东坡算是敢于独立创新的 了,但清代翁方纲一眼看破,说苏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带有晋贤风味的那一种。二王余绪的 远代流注,连苏东坡也逃不过。 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总摄 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本该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 越来越趋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 成一种承传性的定势。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维艰。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 从于群体惰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请看,仅仅是一枚毛笔,就负
载起了干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节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删改)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书法艺术体现了美,但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不一定能反映出书法家的品性 B.傅青主认为,赵孟頫的书法虽有甜媚之弊,却嶙嶙峋峋地有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 C.一幅书法作品,如果无法找岀师承的痕迹,过于纯净,那么这幅墨迹显然是赝品。 D.中国文化,既想努力摆脱前人的规范,展现个性,又不能不模仿前人,接受遗产。 E.本文作者认为,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使中国文人完全失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13.请根据文本信息,概括赵孟頫和王羲之这两位书法大家在书法艺术上的异同。(3分) 第⑤段开头说:“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为什么说中国文化是“可敬可叹 的?请简要说明。(4分) 四.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分) 甲、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15分) 想讨一本书 我给小有名气的“大款”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求一位姓申的小姐。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共进午餐后,申小组接 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 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载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节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删改)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 分) A.书法艺术体现了美,但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不一定能反映出书法家的品性。 B.傅青主认为,赵孟頫的书法虽有甜媚之弊,却嶙嶙峋峋地有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 C.一幅书法作品,如果无法找出师承的痕迹,过于纯净,那么这幅墨迹显然是赝品。 D.中国文化,既想努力摆脱前人的规范,展现个性,又不能不模仿前人,接受遗产。 E.本文作者认为,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使中国文人完全失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13.请根据文本信息,概括赵孟頫和王羲之这两位书法大家在书法艺术上的异同。(3 分) 14.第⑤段开头说:“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为什么说中国文化是“可敬可叹” 的?请简要说明。(4 分) 四.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 分) 甲、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7 题。(15 分) 想讨一本书 我给小有名气的“大款”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求一位姓申的小姐。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共进午餐后,申小组接 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 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还想…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别 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干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像我的日子, 饭是毎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看看,可是一直难于启齿。 您能不能让我进您家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 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 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 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 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这天送走申小姐后,方先生 满腹心事。 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做出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愿 意与我做一笔大生意吗? 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还想……”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 100 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别 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像我的日子, 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看看,可是一直难于启齿。 您能不能让我进您家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 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 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 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 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这天送走申小姐后,方先生 满腹心事。 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做出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 2 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愿 意与我做一笔大生意吗?” 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当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时 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您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走了过来,将支票给方先生,并说:“很抱 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他要我定转告您: 本书店没有一本书是做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 正爱书的人。 15.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主要采用语言对话和行为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B.文中的方先生财大气粗,目空一切,认为有钱就能办到任何事情。没有想到因为不读 书而连续碰壁 C.文章表明了物质财富的充裕并不等于精神的富有,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应追 求崇高的精神生活 D.乞丐的形象表明了精神生活的享受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即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 E.小说的结尾让我们知道了那个乞丐原来就是书店的经理,使这篇小说的构思显得很巧 16.根据方先生对乞丐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和心理,请你写出当乞丐讨要一本书,方先生 为什么“惊奇”、“羞愧”和“窘迫”。(4分) 直接原因是 深层次原因 17.请你根据文章推测设想一下,在听了书店小姐转告的经理的话后,方先生会有怎样的 表现?你这样设想的理由是什么?(理由不少于两条)(6分)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当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时, 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您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走了过来,将支票给方先生,并说:“很抱 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他要我一定转告您: 本书店没有一本书是做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 正爱书的人。” 15.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 A.这篇小说主要采用语言对话和行为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B.文中的方先生财大气粗,目空一切,认为有钱就能办到任何事情。没有想到因为不读 书而连续碰壁。 C.文章表明了物质财富的充裕并不等于精神的富有,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应追 求崇高的精神生活。 D.乞丐的形象表明了精神生活的享受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即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 E.小说的结尾让我们知道了那个乞丐原来就是书店的经理,使这篇小说的构思显得很巧 妙。 16.根据方先生对乞丐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和心理,请你写出当乞丐讨要一本书,方先生 为什么“惊奇”、“羞愧”和“窘迫”。 (4 分) 直接原因是 深层次原因 17.请你根据文章推测设想一下,在听了书店小姐转告的经理的话后,方先生会有怎样的 表现?你这样设想的理由是什么?(理由不少于两条) (6 分) 表现:
理由: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5-17题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 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 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 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 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 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 重重包裹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 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 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 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 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 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 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 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 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
理由: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 15—17 题。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 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 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 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 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 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 重重包裹。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 17 年前,在他还是只有 20 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 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 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 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 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 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 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 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 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
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 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 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 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 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 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 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 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干年土中碧。老天啊 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 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 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 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 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 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岀的最强度的瓘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 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 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 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5.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 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 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 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 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 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 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 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 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 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 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 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 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 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 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 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 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5.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