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2019531)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众文化领域,是近年来大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趋势 首先在电视文化中形成潮流,继而影响带动网络等新媒体的相应表现,常常形成“热 点”和“焦点”,这既说明社会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需求日趋强烈,也体现 出综艺节目等大众文化形态新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流行化”,让优秀传统文化 资源进一步“活化”,将成为今后文化内容创作生产的重要增长点 但问题和挑战仍然不少。一是表现失当,对传统的发掘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有 时还出现“戏说”、过度阐释等情况,一些未必与当下时代契合的趣味时有出现。二 是千人一面、重复单调,一窝蜂追逐同一题材主题,如不少传统诗词类节目形式相似, 表现方式雷同,影响传播效果和公众接受。三是创新不足,缺乏更有效展示传统知识 和价值的新手段、新方式,简单直接搬用传统知识,节目本身缺乏吸引力。 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手段,让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入地“流行化”,还需在以下几方 面做出努力 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高度尊重。在活化和通俗化的过程中避免“戏说”和过 度发挥,避免对传统价值的通俗化变为庯俗化,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更接近其本质, 开掘凸显其内在的真正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有许多有魅力、有活力的故事, 真正把传统的内涵发掘妤、把传统的精神把握好,本身就是吸引力所在。 二是在综芑模式上推陈出新。充分研究电视和网络等新兴媒体规律和观众接受习 惯,在汲取近年创新经验基础上大胆开拓。传播力是真正影响力的保障,影响力是真 正接受度的前提。让传统“流行”起来,一定要让媒介特点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影像 和声音的丰富立体达到事半功倍的展现,通过让人耳目一新的设置、让人充满美的享 受的环节使观众得到陶冶。 三是在“融媒体”传播上下功夫。利用多种媒体互动互渗,在传统电视媒体之外 通过多样传播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更丰富的吸引力。比如最
高三年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2019.5.31)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众文化领域,是近年来大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趋势 首先在电视文化中形成潮流,继而影响带动网络等新媒体的相应表现,常常形成“热 点”和“焦点”,这既说明社会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需求日趋强烈,也体现 出综艺节目等大众文化形态新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流行化”,让优秀传统文化 资源进一步“活化”,将成为今后文化内容创作生产的重要增长点。 但问题和挑战仍然不少。一是表现失当,对传统的发掘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有 时还出现“戏说”、过度阐释等情况,一些未必与当下时代契合的趣味时有出现。二 是千人一面、重复单调,一窝蜂追逐同一题材主题,如不少传统诗词类节目形式相似, 表现方式雷同,影响传播效果和公众接受。三是创新不足,缺乏更有效展示传统知识 和价值的新手段、新方式,简单直接搬用传统知识,节目本身缺乏吸引力。 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手段,让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入地“流行化”,还需在以下几方 面做出努力: 一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高度尊重。在活化和通俗化的过程中避免“戏说”和过 度发挥,避免对传统价值的通俗化变为庸俗化,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更接近其本质, 开掘凸显其内在的真正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有许多有魅力、有活力的故事, 真正把传统的内涵发掘好、把传统的精神把握好,本身就是吸引力所在。 二是在综艺模式上推陈出新。充分研究电视和网络等新兴媒体规律和观众接受习 惯,在汲取近年创新经验基础上大胆开拓。传播力是真正影响力的保障,影响力是真 正接受度的前提。让传统“流行”起来,一定要让媒介特点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影像 和声音的丰富立体达到事半功倍的展现,通过让人耳目一新的设置、让人充满美的享 受的环节使观众得到陶冶。 三是在“融媒体”传播上下功夫。利用多种媒体互动互渗,在传统电视媒体之外, 通过多样传播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更丰富的吸引力。比如最
近流行的“短视频”,是与电视综艺节目有差异的新“节目”,对于电视传播具有丰 富攴撑作用。利用好这些新的传播方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行化”有重要意义 如何让当代人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可以为当代中国人深入理 解的表达,尤其让当代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传统,需要持续付出艰苦努力的工作。让博 大精深和生动活泼对接,让深厚沉雄和感性活跃对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要求对传 统文化的“可释性”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从综艺节目 到“短视频”,这些可贵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传承提供有益经验,为未来 继续前行提供坚实基础 (摘编自张颐武《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助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众文化领域已形成发展趋势 B.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众文化领域能够形成潮流,表明社会对它的精神价值存在需求 C.受单调雷同表现方式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因传播效果存在问题而让公众无法接受。 D.优秀文化传统要获得当代人的理解,需要探讨其“可释性”,探索其传承传播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摆问题、提措施的顺序,论证了如何更深入λ地让优秀传统文化“流行化”的 论题 B.文章从解读失当、方式雷同、创新不足等角度,论证“流行化”中存在的问题与挑 战 C.对如何利用新兴媒体手段更深入地让优秀传统文化“流行化”,文章从三个方面加 以阐述分析。 D.文章例举“短视频”之例,意在论证更深入地“流行化”需在“融媒体”传播上下 功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进一步“活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文化内容的创作生产才可获得新的增长点。 B.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戏说”与过度阐释,导致了对它的发掘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 C.如果能充分发挥影像、声音等媒介的特点,优秀文化传统的呈现将会更接近其本质。 D.多种媒体互动互渗的传播方式,可提高传播效果,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行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近流行的“短视频”,是与电视综艺节目有差异的新“节目”,对于电视传播具有丰 富支撑作用。利用好这些新的传播方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行化”有重要意义。 如何让当代人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可以为当代中国人深入理 解的表达,尤其让当代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传统,需要持续付出艰苦努力的工作。让博 大精深和生动活泼对接,让深厚沉雄和感性活跃对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要求对传 统文化的“可释性”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从综艺节目 到“短视频”,这些可贵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传承提供有益经验,为未来 继续前行提供坚实基础。 (摘编自张颐武《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借助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众文化领域已形成发展趋势。 B. 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众文化领域能够形成潮流,表明社会对它的精神价值存在需求。 C. 受单调雷同表现方式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因传播效果存在问题而让公众无法接受。 D. 优秀文化传统要获得当代人的理解,需要探讨其“可释性”,探索其传承传播方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按摆问题、提措施的顺序,论证了如何更深入地让优秀传统文化“流行化”的 论题。 B. 文章从解读失当、方式雷同、创新不足等角度,论证“流行化”中存在的问题与挑 战。 C. 对如何利用新兴媒体手段更深入地让优秀传统文化“流行化”,文章从三个方面加 以阐述分析。 D. 文章例举“短视频”之例,意在论证更深入地“流行化”需在“融媒体”传播上下 功夫。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只有进一步“活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文化内容的创作生产才可获得新的增长点。 B.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戏说”与过度阐释,导致了对它的发掘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 C. 如果能充分发挥影像、声音等媒介的特点,优秀文化传统的呈现将会更接近其本质。 D. 多种媒体互动互渗的传播方式,可提高传播效果,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行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村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不仅走进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更早已走进了校园的各 个角落。多媒体教学、交互式学习在各类学校屡见不鲜,早教机、学习机、学生平板电脑等 也已成为各年龄段学生的“手头必备”。现如今,网上借书、二维码考勤甚至手机远程开教 室门、开多媒体设备这样的“神操作”陆续出现,让更多师生认识并享受着智能化带来的教 育和学习便利。智慧校园作为应运而生的一个“热词”,正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应有 之义。 智慧校园建设主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通过人、设备和社会因 素之间互动的智能化,实现学校改革、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智能化。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作用 下,师生们不用再为攻克一道题目而苦思冥想,更不用为查找一篇文章而翻遍群书,只需在 电子设备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题目解析、课本原文都会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现已出现的 “未来教室”更是颠覆了传统的教室概念,不需书本黑板,只需一个超大屏幕,轻轻一指 来自全世界的教学资源就会伴随着教程一起,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 学习的方式简单了,学习的动力自然也就更大了。 智慧校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师生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学生们在学校 的学习时间可以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但学校里难查询到的信息、难处理的琐事却往往 给师生们增添了许多学业之外的负担。现如今,借助网络的信息联动,课表、学分等数据信 息都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借助网络的万物联通,生活、教学设施使用也只需动动手指即可操 作。不必要的时间省下了,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摘自2019年3月1日光明网《智慧校园,未来可期》 村料二
材料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不仅走进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更早已走进了校园的各 个角落。多媒体教学、交互式学习在各类学校屡见不鲜,早教机、学习机、学生平板电脑等 也已成为各年龄段学生的“手头必备”。现如今,网上借书、二维码考勤甚至手机远程开教 室门、开多媒体设备这样的“神操作”陆续出现,让更多师生认识并享受着智能化带来的教 育和学习便利。智慧校园作为应运而生的一个“热词”,正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应有 之义。 智慧校园建设主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通过人、设备和社会因 素之间互动的智能化,实现学校改革、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智能化。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作用 下,师生们不用再为攻克一道题目而苦思冥想,更不用为查找一篇文章而翻遍群书,只需在 电子设备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题目解析、课本原文都会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现已出现的 “未来教室”更是颠覆了传统的教室概念,不需书本黑板,只需一个超大屏幕,轻轻一指, 来自全世界的教学资源就会伴随着教程一起,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 学习的方式简单了,学习的动力自然也就更大了。 智慧校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师生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学生们在学校 的学习时间可以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但学校里难查询到的信息、难处理的琐事却往往 给师生们增添了许多学业之外的负担。现如今,借助网络的信息联动,课表、学分等数据信 息都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借助网络的万物联通,生活、教学设施使用也只需动动手指即可操 作。不必要的时间省下了,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摘自 2019 年 3 月 1 日光明网《智慧校园,未来可期》 材料二
350.00 20000 5000 0.00 201112012年2013年2014年205年2016年 智慧校园市场规模:亿元164681995923988288293362139989 同比增长:% 21%2019%2018%1572%1986% 2011-2016年中国智慧校园行业发展规模 智研咨询网 村料三 “每年毕业时,很多学生要到图书馆来盖章,证明他借的书还清了。一万个毕业生里只 有一百个欠了书没有还,为什么叫其他学生陪他一起来呢?”南京师范大学信息建设管理处 处长张建平在报告中说起一个在高校司空见惯的“小事”。他认为,信息化不是买硬件,不 是买一个软件,也不是订一个合同。 “并不是说用了计算机或者用了物联网技术就可以称作‘智慧校园’的。”金智教育首 席运营官黄坚对记者说。前两年金智教育做过100多个高校的移动校园,在看似不错的数据 面前,θE0史鸣杰却认为它“非常糟糕”——这100多个移动校园的活跃度很差。史鸣杰认 为,该现象的原因在于过去提供的产品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任何C端(用户)不喜欢的东 西都不是好产品”。 真正的智慧校园是以学生、老师、家长和校园生活的视角,以人为中心,构建一个承载 海量微服务的校园智慧开放平台服务师生。史鳴杰称,今年要发布的新一代智慧系统会更多 考虑C端的看法。“我们不再独立跟网络中心谈,我们会跟很多C端谈,跟很多95后谈 听听他们需要什么。比如,大一新生可能最关心是课表安排,学校所在城市的美食、旅游景 点等,但对于一个大三学生来说,他的需要则跟就业相关。”史鸣杰说。 摘自《“智慧校园”建设亟须转变观念》,2017年5月27日《科技 日报》
2011—2016 年中国智慧校园行业发展规模 ——智研咨询网 材料三 “每年毕业时,很多学生要到图书馆来盖章,证明他借的书还清了。一万个毕业生里只 有一百个欠了书没有还,为什么叫其他学生陪他一起来呢?”南京师范大学信息建设管理处 处长张建平在报告中说起一个在高校司空见惯的“小事”。他认为,信息化不是买硬件,不 是买一个软件,也不是订一个合同。 “并不是说用了计算机或者用了物联网技术就可以称作‘智慧校园’的。”金智教育首 席运营官黄坚对记者说。前两年金智教育做过 100 多个高校的移动校园,在看似不错的数据 面前,CEO 史鸣杰却认为它“非常糟糕”——这 100 多个移动校园的活跃度很差。史鸣杰认 为,该现象的原因在于过去提供的产品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任何 C 端(用户)不喜欢的东 西都不是好产品”。 真正的智慧校园是以学生、老师、家长和校园生活的视角,以人为中心,构建一个承载 海量微服务的校园智慧开放平台服务师生。史鸣杰称,今年要发布的新一代智慧系统会更多 考虑 C 端的看法。“我们不再独立跟网络中心谈,我们会跟很多 C 端谈,跟很多 95 后谈, 听听他们需要什么。比如,大一新生可能最关心是课表安排,学校所在城市的美食、旅游景 点等,但对于一个大三学生来说,他的需要则跟就业相关。”史鸣杰说。 ——摘自《“智慧校园”建设亟须转变观念》,2017 年 5 月 27 日《科技 日报》
村料四 腾讯智慧校园是面向各类学校的移动端校园智慧生态圈解决方案,打造基于云计算、物 联网、大数据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智慧教育模式,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冋步学习 的更开放融合、智慧生态的学习方式。用符合校园场景化的呈现形式,将学生、家长、老师、 学校四类角色进行有效连接。此外,腾讯公司将充分发挥优势,继续优化和发挥大数据、云 计算方面的能力,为腾讯智慧校园产品提供开放接口,在腾讯智慧校园平台中集成其它应用 功能,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福州市携手騰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双方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理念,按照需求导向、应用驱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学校发展和师生 教育的需求为本,力求在移动办公、在线学习、移动端教育管理上取得实际成效。腾讯智慧 校园还将与福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实现统一认证、教 育资源互通、人人通空间互通要求。 摘自2018年9月21日腾讯教育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校园建设通过人、设备和社会因素之间互动的智能化,实现学校改革、教学和管 理服务的智能化。智慧校园正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B.智慧校园让学生学习的方式变得简单了,学习的动力变得更大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 效率。不仅如此,它还为师生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帮学生们节省不必要的时间 C.腾讯智慧校园打造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智 慧教育模式。福州市携手腾讯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力求取得实际成效。 金智教育CEO史鸣杰发现了目前高校移动校园存在的很多问题,他细致地分析了其中 的原因,更新了经营观念,计划在新一代智慧系统中更多参考用户的看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智慧校园中,师生们之所以不用再为攻克一道题目而苦思冥想,只需在电子设备 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就能清晰地呈现题目解析,是因为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作用使然。 B.我们可以以选定的特定年份作为样本年份,通过对智慧校园市场规模以及同比增长 的统计来把握中国智慧校园行业发展规模的相关情况。材料二采取了这种硏究视角。 C.从图表可见,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智慧校园市场规模逐年增长,说明相 关方较为重视开发中国智慧校园市场。但是,这阶段相应年份同比增长下滑 D.腾讯智慧校园努力打造它所期待的智慧教育模式,通过符合校园场景化的呈现形式
材料四 腾讯智慧校园是面向各类学校的移动端校园智慧生态圈解决方案,打造基于云计算、物 联网、大数据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智慧教育模式,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学习 的更开放融合、智慧生态的学习方式。用符合校园场景化的呈现形式,将学生、家长、老师、 学校四类角色进行有效连接。此外,腾讯公司将充分发挥优势,继续优化和发挥大数据、云 计算方面的能力,为腾讯智慧校园产品提供开放接口,在腾讯智慧校园平台中集成其它应用 功能,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福州市携手腾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双方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理念,按照需求导向、应用驱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学校发展和师生 教育的需求为本,力求在移动办公、在线学习、移动端教育管理上取得实际成效。腾讯智慧 校园还将与福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实现统一认证、教 育资源互通、人人通空间互通要求。 ——摘自 2018 年 9 月 21 日腾讯教育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慧校园建设通过人、设备和社会因素之间互动的智能化,实现学校改革、教学和管 理服务的智能化。智慧校园正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B.智慧校园让学生学习的方式变得简单了,学习的动力变得更大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 效率。不仅如此,它还为师生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帮学生们节省不必要的时间。 C.腾讯智慧校园打造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智 慧教育模式。福州市携手腾讯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力求取得实际成效。 D.金智教育 CEO 史鸣杰发现了目前高校移动校园存在的很多问题,他细致地分析了其中 的原因,更新了经营观念,计划在新一代智慧系统中更多参考用户的看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智慧校园中,师生们之所以不用再为攻克一道题目而苦思冥想,只需在电子设备 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就能清晰地呈现题目解析,是因为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作用使然。 B. 我们可以以选定的特定年份作为样本年份,通过对智慧校园市场规模以及同比增长 的统计来把握中国智慧校园行业发展规模的相关情况。材料二采取了这种研究视角。 C. 从图表可见,在 2011 年至 2015 年期间,中国智慧校园市场规模逐年增长,说明相 关方较为重视开发中国智慧校园市场。但是,这阶段相应年份同比增长下滑。 D.腾讯智慧校园努力打造它所期待的智慧教育模式,通过符合校园场景化的呈现形式
将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四类角色予以有效连接,从而形成开放接口 6.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虽然都是谈及“智慧校园”的话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请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南方的水 张炜 浅而细、悠而长的南方之水,流动着,蜿蜒而去。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 洁白的面容:又像她暖融融的微笑,清澈的眸子,含蓄而委婉的问候 南方的水,涓涓细流,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南 方的水,汇拢了万千小溪,渐成一条宽阔的大江,负载舟舸,运送木排,携走沙石,塑造陆 地。南方江河由柔韧之水综合而成。它们决定了这水的性质、历史、来路,也造就了它的终 这几尽是温暖的季节,蓬勃的绿色。南方挽留了旅人。他走进南方的怀抱,让水流抚 过身躯。一片温暖使人难以回报,他甚至不敢在此久留。他知道很远的路程在等待。你洗去 他浑身的泥垢,脱落一路风尘。他转身注视南方,不知该向你倾诉什么,只默默掩住了感激 和惊叹。 他不得不惊叹这美好的造就、神奇的时光、不可多得的怜惜。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 交给了一场无边的磨损。这磨损也将使你变得苍老,变得浑浊。陪伴旅人的,是你哭泣般的 流动。 你的哭泣之声让人想起很多往事。 悠长陈旧的往昔,贯穿了所有故事。明天仍将如此继续。离开了你的洗礼,心中泛起 阵阵思念。这思念不可阻止,难以中断。当他回到出生地——那个寒冷刚烈的北方时,思念 就愈加浓烈。北方的河流是季节河,汛期滔滔不休,冲刷石块,挟向大海。可是枯水季节只 剩一线细流,甚至终将干涸,只裸露出焦干的河床。它把从西部山地挟来的卵石生生抛在半 路。此地离大海甚远,可是这些卵石就这样被抛置,迎送烈日寒风。 北方的海闪着墨绿的颜色,像生铁和钢。它充满了硬度:撞在岩石上,岩石开裂,或 留下创痕。它把整道岩壁给劈下一半:它有时像火药一样轰击半座山峰。它把航船打碎,把 陆地吞没:在一个疯狂的夜晩,它毁掉了整个港湾。只在风平浪静的某个下午,它才温柔起 来,变成绸缎般的柔软细膩。美极了,开阔极了,令人神往
将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四类角色予以有效连接,从而形成开放接口。 6. 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虽然都是谈及“智慧校园”的话题 ,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请简要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南方的水 张炜 浅而细、悠而长的南方之水,流动着,蜿蜒而去。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 洁白的面容:又像她暖融融的微笑,清澈的眸子,含蓄而委婉的问候。 南方的水,涓涓细流,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南 方的水,汇拢了万千小溪,渐成一条宽阔的大江,负载舟舸,运送木排,携走沙石,塑造陆 地。南方江河由柔韧之水综合而成。它们决定了这水的性质、历史、来路,也造就了它的终 点。 这儿尽是温暖的季节,蓬勃的绿色。南方挽留了旅人。他走进南方的怀抱,让水流抚 过身躯。一片温暖使人难以回报,他甚至不敢在此久留。他知道很远的路程在等待。你洗去 他浑身的泥垢,脱落一路风尘。他转身注视南方,不知该向你倾诉什么,只默默掩住了感激 和惊叹。 他不得不惊叹这美好的造就、神奇的时光、不可多得的怜惜。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 交给了一场无边的磨损。这磨损也将使你变得苍老,变得浑浊。陪伴旅人的,是你哭泣般的 流动。 你的哭泣之声让人想起很多往事。 悠长陈旧的往昔,贯穿了所有故事。明天仍将如此继续。离开了你的洗礼,心中泛起 阵阵思念。这思念不可阻止,难以中断。当他回到出生地——那个寒冷刚烈的北方时,思念 就愈加浓烈。北方的河流是季节河,汛期滔滔不休,冲刷石块,挟向大海。可是枯水季节只 剩一线细流,甚至终将干涸,只裸露出焦干的河床。它把从西部山地挟来的卵石生生抛在半 路。此地离大海甚远,可是这些卵石就这样被抛置,迎送烈日寒风。 北方的海闪着墨绿的颜色,像生铁和钢。它充满了硬度:撞在岩石上,岩石开裂,或 留下创痕。它把整道岩壁给劈下一半:它有时像火药一样轰击半座山峰。它把航船打碎,把 陆地吞没:在一个疯狂的夜晚,它毁掉了整个港湾。只在风平浪静的某个下午,它才温柔起 来,变成绸缎般的柔软细腻。美极了,开阔极了,令人神往
可是你不敢想象它暴烈的、咆哮的时刻。 南方和北方,命运之中两片不同的陆地他在心中将其悄悄缝合,感觉统一和连接的 博大。对土地和江河的塑造同样需要南方和北方之水,需要它们的滋润和负载、它们滔滔不 止的涤荡与洗刷之力。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抹去男儿的泪水。离开南方的时 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把一片伤感甩到身后,埋入土中。 在北方的寒夜里,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 你不倦地流。在这午夜,你仍然在流,目光催动旅人的步伐。伸手即可触摸你柔发 样的长流,也记住你那潺潺的声音。就是这不倦的流动,让人想到了一个风凤火火的身影。 这是一种追赶 在童年,他感到最为迷惑和惊讶的一个图景,就是蓝天上那排成“一”字和“人”字 的大雁。它们无一例外地从北方飞向南方。北方不远就是一片大海,它们是从海的那一边飞 来。多么了不起的神奇生命!它们整齐划一,歌唱着,不可思议地、勇敢地飞越了大海,飞 向自己的梦想之地——南方。 他多想随它们一起去寻找那片温暖,那片躲避寒冷的热土。那时他尚不知自己的将来, 但那歌唱前行的雁群却是最好的指引。它们飞去之地当是他的向往之地——那里到底有什 么?那里将使大雁获得什么?是什么使其如此着迷、执拗和不倦?旅人今天明白了,原来是 你在这里流动。在这片土地上,你经过的是这样一片林木山脉 今天他终要离去。不能在此驻足,也是他的悲哀。你流动吧,不要发出哭泣般的声音。 你看,午夜的月光下,你闪动着多么明亮的眸子。你应该欢笑,可是却发出了鸣咽。这个世 界上的悲伤已经太多了 他伴随你往前,你也送他一程 南方的水,执拗而长久的水,你的品质与性格将永远使旅人着迷 你注入了旅人的心中 (有删改)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其实是作者在叙述,但却不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而是让自己以“他”“旅 人”的身份融入其中,这样就可以从旁观者的视角,更为清醒、理智地审视与思索。 B.文中多次提到南方的水“哭泣”,既是绘声,也是传情;既体现南方的水日夜不息、 淙淙作响的特点,又体现南方的水情深意重;同时又是移情于物,表达不舍之意
可是你不敢想象它暴烈的、咆哮的时刻。 南方和北方,命运之中两片不同的陆地.他在心中将其悄悄缝合,感觉统一和连接的 博大。对土地和江河的塑造同样需要南方和北方之水,需要它们的滋润和负载、它们滔滔不 止的涤荡与洗刷之力。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抹去男儿的泪水。离开南方的时 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把一片伤感甩到身后,埋入土中。 在北方的寒夜里,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 你不倦地流。在这午夜,你仍然在流,目光催动旅人的步伐。伸手即可触摸你柔发一 样的长流,也记住你那潺潺的声音。就是这不倦的流动,让人想到了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 这是一种追赶。 在童年,他感到最为迷惑和惊讶的一个图景,就是蓝天上那排成“一”字和“人”字 的大雁。它们无一例外地从北方飞向南方。北方不远就是一片大海,它们是从海的那一边飞 来。多么了不起的神奇生命!它们整齐划一,歌唱着,不可思议地、勇敢地飞越了大海,飞 向自己的梦想之地——南方。 他多想随它们一起去寻找那片温暖,那片躲避寒冷的热土。那时他尚不知自己的将来, 但那歌唱前行的雁群却是最好的指引。它们飞去之地当是他的向往之地——那里到底有什 么?那里将使大雁获得什么?是什么使其如此着迷、执拗和不倦?旅人今天明白了,原来是 你在这里流动。在这片土地上,你经过的是这样一片林木山脉…… 今天他终要离去。不能在此驻足,也是他的悲哀。你流动吧,不要发出哭泣般的声音。 你看,午夜的月光下,你闪动着多么明亮的眸子。你应该欢笑,可是却发出了呜咽。这个世 界上的悲伤已经太多了…… 他伴随你往前,你也送他一程. 南方的水,执拗而长久的水,你的品质与性格将永远使旅人着迷。 你注入了旅人的心中。 (有删改)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其实是作者在叙述,但却不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而是让自己以“他”“旅 人”的身份融入其中,这样就可以从旁观者的视角,更为清醒、理智地审视与思索。 B.文中多次提到南方的水“哭泣”,既是绘声,也是传情;既体现南方的水日夜不息、 淙淙作响的特点,又体现南方的水情深意重;同时又是移情于物,表达不舍之意
C.“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他 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情感对比强烈,爱憎分明。 D.“南方的水”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它既能代表南方的自然环境,也能代表南方的 社会环境,它对人的品质与性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了热情赞颂 8.本文前四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南方的水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散文讲究的是“形散神凝”,请从“形散”和“神凝”两个角度赏析这篇文章。(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门荫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改京兆府尹, 所在皆著声绩。天宝大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宝臣杨围患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赞哀兆尹及出 为长波郡太灾具京师术麦贵百遥欲得米栗贱无追李岘其为政得人心如此。乾元 二年,与吕袒、李揆、第五琦同拜相。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 岘。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毎日于银台门决夭下事,须处分,便称制敕。禁中符印, 悉佩之出入。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 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属銮與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既还京师,拜岘为 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 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奏请常参 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 初收东京,受伪官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 下,欲从器议。时岘为三司使,执之曰:“夫事有首从,情有轻重,若一概处死,恐非 陛下含弘之义,又失国家惟新之典。昔者明王用刑,歼厥渠魁,胁从罔理。况河北残寇 未平,官吏多陷,苟容漏网,适开自新之路。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 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崔器、吕袒,皆守文之吏,不识大体,殊无变通。廷议数日, 方从岘奏,全活甚众。竞为中官所挤,罢知政事。永泰二年七月以疾终,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旧唐书·李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他 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情感对比强烈,爱憎分明。 D.“南方的水”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它既能代表南方的自然环境,也能代表南方的 社会环境,它对人的品质与性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了热情赞颂。 8.本文前四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南方的水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9.散文讲究的是“形散神凝”,请从“形散”和“神凝”两个角度赏析这篇文章。(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门荫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改京兆府尹, 所在皆著声绩。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 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其为政得人心如此。乾元 二年,与吕袒、李揆、第五琦同拜相。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 岘。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制敕。禁中符印, 悉佩之出入。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 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属銮舆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既还京师,拜岘为 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 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奏请常参 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 初收东京,受伪官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 下,欲从器议。时岘为三司使,执之曰:“夫事有首从,情有轻重,若一概处死,恐非 陛下含弘之义,又失国家惟新之典。昔者明王用刑,歼厥渠魁,胁从罔理。况河北残寇 未平,官吏多陷,苟容漏网,适开自新之路。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 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崔器、吕袒,皆守文之吏,不识大体,殊无变通。廷议数日, 方从岘奏,全活甚众。竞为中官所挤,罢知政事。永泰二年七月以疾终,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旧唐书·李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 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酉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B.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 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C.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 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D.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 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荫:也称作“门腐”,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 B.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 C.銮舆:即銮驾,天子车驾。文中指代当时的唐代宗 D.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岘礼贤下士,政绩卓著。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 干;多次升迁,因为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所任各职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B.李蚬声望极高,嫉恶如仇。与吕翘、李揆、第五琦同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 颇高,军国大事全李岘独自裁决:他向皇上进谏,指责李辅国专权乱国 C.李蚬严守规矩,广延人才。宰相元载等违反先例在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宦官, 李蚬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上奏请求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 D.李岘能识大体,决事明敏。李岘力排众议,建议朝廷依据黄河以北地区的形势 尽数免除接受叛贼官职的人的死罪,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从而保全了多人性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5分) (2)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雨后观音门渡江0
A.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 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酉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B.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 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C.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 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D.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 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门荫:也称作“门腐”,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 B.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 C.銮舆:即銮驾,天子车驾。文中指代当时的唐代宗。 D.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岘礼贤下士,政绩卓著。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 干;多次升迁,因为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所任各职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B.李蚬声望极高,嫉恶如仇。与吕翘、李揆、第五琦同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 颇高,军国大事全李岘独自裁决;他向皇上进谏,指责李辅国专权乱国。 C.李蚬严守规矩,广延人才。宰相元载等违反先例在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宦官, 李蚬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上奏请求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 D.李岘能识大体,决事明敏。李岘力排众议,建议朝廷依据黄河以北地区的形势, 尽数免除接受叛贼官职的人的死罪,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从而保全了多人性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5 分) (2)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雨后观音门渡江①
王士祯 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依约落潮平。 吴山带雨参差没,楚火沿流次第生。 名士尚传麾扇渡,踏歌终怨石头城。 南朝无限伤心史,惆怅秦淮玉笛声 【注】①观音门:南京北城门之一,临长江。王士祯(1634年-1711年),清初诗坛 领袖。②麾扇渡:在南京秦淮河上。据《晋书·顾荣传》载,晋广陵相陈敏反,名士顾 荣率兵讨伐,与陈军夹河而阵,荣挥以羽扇,陈军溃散。后因名其地为麾扇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用“暮晴”照应“雨后”,写暮色中饱挂轻帆渡江,表达了诗人轻快的心 B.第二句从江寒写到潮落水平,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由喜悦到悲伤的情感变化。 C.三、四句描绘山水美景,远近结合,吴山逶迤,烟雨朦胧,江上渔火次第点亮。 D.尾联咏史抒怀,借南朝“伤心史”、惆怅“玉笛声”,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沉痛 15.诗中“名士尚传麾扇渡”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界条件变化而动摇心志, 紧接着指出为官应该“ (2)《离骚》中屈原用 两句表白心志,表示自 己要像古代圣贤所崇尚的那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 (3)“鲲龙”出水,直上云霄!我国自主研发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的 过程,正如《逍遥游》中描写大鹏鸟展翅高飞时“ ”的状 第Ⅱ卷(阅读题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王士祯 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依约落潮平。 吴山带雨参差没,楚火沿流次第生。 名士尚传麾扇渡②,踏歌终怨石头城。 南朝无限伤心史,惆怅秦淮玉笛声 【注】①观音门:南京北城门之一,临长江。王士祯(1634 年—1711 年),清初诗坛 领袖。②麾扇渡:在南京秦淮河上。据《晋书·顾荣传》载,晋广陵相陈敏反,名士顾 荣率兵讨伐,与陈军夹河而阵,荣挥以羽扇,陈军溃散。后因名其地为麾扇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用“暮晴”照应“雨后”,写暮色中饱挂轻帆渡江,表达了诗人轻快的心 情。 B.第二句从江寒写到潮落水平,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由喜悦到悲伤的情感变化。 C.三、四句描绘山水美景,远近结合,吴山逶迤,烟雨朦胧,江上渔火次第点亮。 D.尾联咏史抒怀,借南朝“伤心史”、惆怅“玉笛声”,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沉痛 感受。 15.诗中“名士尚传麾扇渡”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界条件变化而动摇心志, 紧接着指出为官应该“ , ”。 (2)《离骚》中屈原用“ , ”两句表白心志,表示自 己要像古代圣贤所崇尚的那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 (3)“鲲龙”出水,直上云霄!我国自主研发的水陆两栖飞机 AG600 水上首飞的 过程,正如《逍遥游》中描写大鹏鸟展翅高飞时“ , ”的状 态。 第Ⅱ卷(阅读题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