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市2012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州司临门, (李密《陈情表》)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 居(其一)》) (4)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5)越明年, ,百废具兴。(范仲淹《岳 阳楼记》)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曹野人先生传 [清]易顺鼎 曹野人先生,名宗先,字述之,野人其号也。远祖官益阳,占籍焉。曾 祖某,迁龙阳之鹿溪,遂为龙阳人。五世祖某,尝为明显宦,多藏书。先生诵其 清芬,记睹淹博。性敏慧,下笔成文。 蔡忠烈公为长沙推官,见其制艺①,以为古岸奇特。入益阳县学,甫冠, 即食廪饩②。席先业,资甚丰,一旦叹曰:“士君子立身何等,乃驰逐于富贵之 场而已乎?”遂弃家资,薄举子业,辟地读书,殚心濂、洛③,作乐饥之文以自 勉。乐饥者,非以饥为乐也,乐其所乐,虽饥而乐自在也。其文云云,大抵皆言 刻苦自修,淡名利,寡嗜欲,以蕲④及于“乐天知命”者之所为。又好读仙佛家 书,久之,自谓有得。见于行事,多意料所不及,乡里目为异人。然志在用世, 言事深中时弊,上邑令张际熙书数千言,穷治乱之原,具忠爱之志,蔡忠烈尤重 之。谓其理论至是,欲为下拜。盖生平知己,忠烈一人而已。 事亲孝,以天下大乱,患无以全其母,每囊沙于足而行,人或以为狂。 崇祯癸未,流贼张献忠至,负母急走二百里外,得免。色养慎终。后自髡⑤其顶 初先生美风度。无须,遇髯道人,脱其须赠之,遂美髯焉。顺治甲申仲春卒, 山东人许尚忠者,好道,与友隐居魯山之丹霞洞。以是年遇髯僧,奇其 语,师事之。僧深穆寡言,问姓氏里居,不答。居三年始去。以所说经为一书, 授尚忠,曰《通源集》,复留一偈,署“楚益阳曹氏行尸”。康熙甲辰,尚忠官 常德,以丈量役至鹿溪,宿曹氏。初不知即先生家,见案头有稿本,署“曹宗先 野人著”,与《通源集》无异也。大惊,讯之,始知所师事者,即先生化身矣 节选自《虞初近志》) [注]①制艺:指八股文。②廪饩:公家按月供给的粮食等生活物资。③ 濂、洛:北宋理学的两个学派。“濂”指濂溪周敦颐;“洛”指洛阳程颢、程颐 ④蕲:祈求。⑤髡:剃去头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福建泉州市 2012 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满分 150 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州司临门, 。(李密《陈情表》) (3)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 居(其一)》) (4)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5)越明年, ,百废具兴。(范仲淹《岳 阳楼记》)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曹野人先生传 [清]易顺鼎 曹野人先生,名宗先,字述之,野人其号也。远祖官益阳,占籍焉。曾 祖某,迁龙阳之鹿溪,遂为龙阳人。五世祖某,尝为明显宦,多藏书。先生诵其 清芬,记睹淹博。性敏慧,下笔成文。 蔡忠烈公为长沙推官,见其制艺①,以为古岸奇特。入益阳县学,甫冠, 即食廪饩②。席先业,资甚丰,一旦叹曰:“士君子立身何等,乃驰逐于富贵之 场而已乎?”遂弃家资,薄举子业,辟地读书,殚心濂、洛③,作乐饥之文以自 勉。乐饥者,非以饥为乐也,乐其所乐,虽饥而乐自在也。其文云云,大抵皆言 刻苦自修,淡名利,寡嗜欲,以蕲④及于“乐天知命”者之所为。又好读仙佛家 书,久之,自谓有得。见于行事,多意料所不及,乡里目为异人。然志在用世, 言事深中时弊,上邑令张际熙书数千言,穷治乱之原,具忠爱之志,蔡忠烈尤重 之。谓其理论至是,欲为下拜。盖生平知己,忠烈一人而已。 事亲孝,以天下大乱,患无以全其母,每囊沙于足而行,人或以为狂。 崇祯癸未,流贼张献忠至,负母急走二百里外,得免。色养慎终。后自髡⑤其顶。 初先生美风度。无须,遇髯道人,脱其须赠之,遂美髯焉。顺治甲申仲春卒。 山东人许尚忠者,好道,与友隐居鲁山之丹霞洞。以是年遇髯僧,奇其 语,师事之。僧深穆寡言,问姓氏里居,不答。居三年始去。以所说经为一书, 授尚忠,曰《通源集》,复留一偈,署“楚益阳曹氏行尸”。康熙甲辰,尚忠官 常德,以丈量役至鹿溪,宿曹氏。初不知即先生家,见案头有稿本,署“曹宗先 野人著”,与《通源集》无异也。大惊,讯之,始知所师事者,即先生化身矣。 (节选自《虞初近志》) [注]①制艺:指八股文。②廪饩:公家按月供给的粮食等生活物资。③ 濂、洛:北宋理学的两个学派。“濂”指濂溪周敦颐;“洛”指洛阳程颢、程颐。 ④蕲:祈求。⑤髡:剃去头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远祖官益阳 官:为官 B.甫冠,即食廪饩 甫:始,才 C.穷治乱之原 治:治理 D.大惊,讯之 讯:询问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曹野人是“异人”的一项是(3分) ①尝为明显宦,多藏书 ②遂弃家资,薄举子业 ③见于行事,多意料所不及u ④然志在用世,言事深中时弊 ⑤每囊沙于足而行 ⑥与友隐居鲁山之丹霞洞 A.①③⑤ B.②③⑤ ②④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野人出身官宦人家,从小就广泛阅读,加上他天资聪敏,文章写得 又快又好。 B.蔡忠烈欣赏曹野人八股文的古朴不俗,对他写给张际熙的意见书更是 赞赏有加。 C.曹野人空有一身才能,却无法实现其远大抱负,失望之余便转而迷上 仙佛之道。 D.文章简洁有力,如对曹野人的语言描写,用语不多便勾画出其淡薄名 利的形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负母急走二百里外,得免。(2分) 译 文 (2)以是年遇髯僧,奇其语,师事之。(4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寄洪与权① 王令 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 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 旧说王侯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 须将大道为奇遇,莫踏人间龌龊踪。 [注]①洪与权:作者的朋友。 (1)首联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男儿”形象?请简要概括。(2分 答:
A.远祖官益阳 官:为官 B.甫冠,即食廪饩 甫:始,才 C.穷治乱之原 治:治理 D.大惊,讯之 讯:询问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曹野人是“异人”的一项是 (3 分) ①尝为明显宦,多藏书 ②遂弃家资,薄举子业 ③见于行事,多意料所不及 u ④然志在用世,言事深中时弊 ⑤每囊沙于足而行 ⑥与友隐居鲁山之丹霞洞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曹野人出身官宦人家,从小就广泛阅读,加上他天资聪敏,文章写得 又快又好。 B.蔡忠烈欣赏曹野人八股文的古朴不俗,对他写给张际熙的意见书更是 赞赏有加。 C.曹野人空有一身才能,却无法实现其远大抱负,失望之余便转而迷上 仙佛之道。 D.文章简洁有力,如对曹野人的语言描写,用语不多便勾画出其淡薄名 利的形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负母急走二百里外,得免。(2 分) 译 文: (2)以是年遇髯僧,奇其语,师事之。(4 分) 译 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6 分) 寄洪与权① 王 令 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 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 旧说王侯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 须将大道为奇遇,莫踏人间龌龊踪。 [注]①洪与权:作者的朋友。 (1)首联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男儿”形象?请简要概括。(2 分) 答:
(2)本诗寄赠友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志?请简要分析。(4分) 答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赤壁大战之前,庞统提出给曹操献“连环计”的主张,周瑜十分赞同 后来,周瑜利用蒋干再次来江东打探消息的机会,设计让蒋干带走庞统,曹操最 后接受了庞统的“连环计”。(《三国演义》) B.贾雨村偶遇冷子兴,告诉冷子兴一件趣事:贾宝玉一挨打,便会“姐 姐”“妹妹”乱叫起来,并说叫“姐姐”“妹妹”可以解疼。为此,贾雨村断言 贾宝玉“将来酒色之徒耳”。(《红楼梦》 C.由于杜竹斋临阵倒戈,吴荪甫在公债市场上一败涂地。深感众叛亲离 的吴荪甫一声狞笑,一手拉开书桌的抽屉,抓出一把手枪来,把枪口对准自己的 胸口,但最终没有开枪。(《子夜》) D.葛朗台太太是一个有钱木板商的女儿,她虽然给葛朗台带来了巨额的 陪嫁和所继承的丰厚遗产,但对丈夫却十分顺从。临终前,她给女儿留下了“幸 福只有在天上”的遗言。(《欧也妮·葛朗台》) E.当聂赫留朵夫来到监狱医院,准备把上诉获胜的消息告诉玛丝洛娃时, 医院看门人告诉他,玛丝洛娃因勾搭医士,已被赶回狱中。聂赫留朵夫并不相信 玛丝洛娃会干这种事。(《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家》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觉慧依旧在屋子里踱着。“我 要出去,我一定要出去,看他们把我怎样!”他说着,就往外面走 觉慧为什么被囚禁在家里?他最终离家出走到了哪里?对于觉慧的离家 出走,觉新的前后态度是什么? 2)阅读下面《巴黎圣母院》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犯人终于给绑在一辆车子后面带来了。当他给拖到刑台顶上的时候,当 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场内爆发 了一阵笑声和喊声,人们认出他就是伽西莫多 伽西莫多为什么成为犯人?面对伽西莫多求救的眼光,路过刑场的克洛 德是如何对待他的?当爱斯梅拉达被绞死时,伽西莫多又是如何对待克洛德的? 第(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①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论语·先进》)
(2)本诗寄赠友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志?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赤壁大战之前,庞统提出给曹操献“连环计”的主张,周瑜十分赞同。 后来,周瑜利用蒋干再次来江东打探消息的机会,设计让蒋干带走庞统,曹操最 后接受了庞统的“连环计”。(《三国演义》) B.贾雨村偶遇冷子兴,告诉冷子兴一件趣事:贾宝玉一挨打,便会“姐 姐”“妹妹”乱叫起来,并说叫“姐姐”“妹妹”可以解疼。为此,贾雨村断言 贾宝玉“将来酒色之徒耳”。(《红楼梦》) C.由于杜竹斋临阵倒戈,吴荪甫在公债市场上一败涂地。深感众叛亲离 的吴荪甫一声狞笑,一手拉开书桌的抽屉,抓出一把手枪来,把枪口对准自己的 胸口,但最终没有开枪。(《子夜》) D.葛朗台太太是一个有钱木板商的女儿,她虽然给葛朗台带来了巨额的 陪嫁和所继承的丰厚遗产,但对丈夫却十分顺从。临终前,她给女儿留下了“幸 福只有在天上”的遗言。(《欧也妮·葛朗台》) E.当聂赫留朵夫来到监狱医院,准备把上诉获胜的消息告诉玛丝洛娃时, 医院看门人告诉他,玛丝洛娃因勾搭医士,已被赶回狱中。聂赫留朵夫并不相信 玛丝洛娃会干这种事。(《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家》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觉慧依旧在屋子里踱着。“我 要出去,我一定要出去,看他们把我怎样!”他说着,就往外面走。 觉慧为什么被囚禁在家里?他最终离家出走到了哪里?对于觉慧的离家 出走,觉新的前后态度是什么? (2)阅读下面《巴黎圣母院》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犯人终于给绑在一辆车子后面带来了。当他给拖到刑台顶上的时候,当 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场内爆发 了一阵笑声和喊声,人们认出他就是伽西莫多。 伽西莫多为什么成为犯人?面对伽西莫多求救的眼光,路过刑场的克洛 德是如何对待他的?当爱斯梅拉达被绞死时,伽西莫多又是如何对待克洛德的? 第(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①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论语·先进》)
②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 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④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 上》) [注]①由:仲由,字子路。求:冉求,字子有。赤:公西赤,字子华 ②兼人:指勇气有两个人的大。③财:同“材”。④私淑艾:靠学问品德使人私 下受到教诲。 (1)请用以上选段的词语填空。(2分) 选段②孟子把教育的方法概括为五种,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最需自 主探究的一种是“ 选段①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属于 孟子所说的“ 氽(2)以上两个选段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原则?请结合选段①简要说明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化“拼爹”与“啃老” 陈鲁民 文化“拼爹”,即与别的民族比传统文化、比文化遗产。世界上能拼过 我们的不多,回首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文学,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都是我们文化“拼爹” 的雄厚资本,足以傲视天下。如果把这些东西通过现代文化手段艺术地表现出来, 不仅能教化国人,增强历史自豪感,而且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 响,输出文化和价值观,亦大有裨益。 遗憾的是,历史上的很多优秀的人和事我们还没有写出来,或没写好, 就好比是捧着金碗吃不饱。如今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小说,数量尽管很多,但多 是粗制滥造之作,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敢恭维,因而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很 少 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文化“拼爹”固然可以使我们得天独厚,但也可 能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躺在“爹”的安乐椅上不求进取,最后变成了文化“啃 老”,即只靠稀释、重拍、戏说、改写或颠覆前人的经典过日子 文化“啃老”,一是啃古代经典,如影视剧啃《红楼梦》、啃《三国演 义》;二是啃当代经典,如把那些曾经反响不错的电影改编成电视剧,譬如《永 不消逝的电波》等,把多年前拍过的电视剧重拍拉长,如《玉观音》,还有金庸 的武打剧、琼瑶的言情戏等。体现在书籍出版上,则是无休止地推出那些“我注 六经”类的戏说、解释、阐发、歪曲经典的通俗读物。还有一种文化“啃老”, 是争夺真真假假的古人遗址来吸引大众注意力,猎取经济利益。凡此种种,对传 统文化盲目依赖,对当下文化极端不自信,都没有表现出当今中国文化应有的创 造力,而陷入了庸俗化和功利主义的泥潭。u 文化上“有爹可拼”、“有老可啃”,无疑是幸运的,但也可能会变成 包袱,使我们的创新能力严重萎缩:而反观历史不长的美国人,因“无爹可拼” “无老可啃”,只好拼创新,拼创意,拼匠心独具,“他山之爹,可以攻玉
②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 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④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 上》) [注]①由:仲由,字子路。求:冉求,字子有。赤:公西赤,字子华。 ②兼人:指勇气有两个人的大。③财:同“材”。④私淑艾:靠学问品德使人私 下受到教诲。 (1)请用以上选段的词语填空。(2 分) 选段②孟子把教育的方法概括为五种,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最需自 主探究的一种是“ ”;选段①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属于 孟子所说的“ ”。 (2)以上两个选段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原则?请结合选段①简要说明。 (4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文化“拼爹”与“啃老” 陈鲁民 文化“拼爹”,即与别的民族比传统文化、比文化遗产。世界上能拼过 我们的不多,回首中华民族 5000 年历史,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文学,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都是我们文化“拼爹” 的雄厚资本,足以傲视天下。如果把这些东西通过现代文化手段艺术地表现出来, 不仅能教化国人,增强历史自豪感,而且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 响,输出文化和价值观,亦大有裨益。 遗憾的是,历史上的很多优秀的人和事我们还没有写出来,或没写好, 就好比是捧着金碗吃不饱。如今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小说,数量尽管很多,但多 是粗制滥造之作,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敢恭维,因而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很 少。 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文化“拼爹”固然可以使我们得天独厚,但也可 能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躺在“爹”的安乐椅上不求进取,最后变成了文化“啃 老”,即只靠稀释、重拍、戏说、改写或颠覆前人的经典过日子。 文化“啃老”,一是啃古代经典,如影视剧啃《红楼梦》、啃《三国演 义》;二是啃当代经典,如把那些曾经反响不错的电影改编成电视剧,譬如《永 不消逝的电波》等,把多年前拍过的电视剧重拍拉长,如《玉观音》,还有金庸 的武打剧、琼瑶的言情戏等。体现在书籍出版上,则是无休止地推出那些“我注 六经”类的戏说、解释、阐发、歪曲经典的通俗读物。还有一种文化“啃老”, 是争夺真真假假的古人遗址来吸引大众注意力,猎取经济利益。凡此种种,对传 统文化盲目依赖,对当下文化极端不自信,都没有表现出当今中国文化应有的创 造力,而陷入了庸俗化和功利主义的泥潭。u 文化上“有爹可拼”、“有老可啃”,无疑是幸运的,但也可能会变成 包袱,使我们的创新能力严重萎缩;而反观历史不长的美国人,因“无爹可拼”, “无老可啃”,只好拼创新,拼创意,拼匠心独具,“他山之爹,可以攻玉
他们利用中国故事拍成电影《花木兰》占领中国市场,利用埃及故事拍成《埃及 艳后》占领埃及市场,利用古罗马故事拍成《角斗士》占领欧洲市场… 文化“拼爹”与“啃老”,从性质上来说无所谓好坏,关键是一定要注 入创新元素,唯有创新才是文化的灵魂。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啃老”的表现的一项是(3分) A.把《红楼梦》改编成影视作品,重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B.把曾经反响不错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成电视剧。 C.不断推出金庸的武打剧、琼瑶的言情戏以及大众通俗读物。 D.争夺古人遗址以获取经济利益,如争夺“李白故里”称号 11.请简要概括“他山之爹,可以攻玉”一句在文中的含义。(2分) 12.文化“拼爹”可能给我国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后果?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 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老裁缝 丁立梅 ①老裁缝是上海人,下放到我们苏北乡下时,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我 没亲眼见到老裁缝从上海来,我有记忆的时候,老裁缝已在村子里住很久了,久 得像我每天爬过的木头桥。木头桥搭在一条小河上面,东西流向的小河,把一个 村庄,分成了河北与河南。 ②老裁缝的家,住在河北,我得爬过小桥去。他的家门口总是扫得很干 净,地上连一片草叶儿也没有。屋檐下放一口废弃的大缸,缸里面种着太阳花 年四季,那些花仿佛都在开着,红红黄黄白白的,满满一大缸的颜色。这在上 个世纪70年代的乡下,很特别了。这种特别,在我们小孩看来,很神秘 ③我们常聚在他的家门口跳格子(一种孩子玩的游戏),不时探头探脑 往他屋内瞧。瞧见的景,永远是那样的:他系着蓝布围裙,脖子上挂根皮尺,坐 在矮凳上,低着头在缝衣裳。身形很清瘦。他旁边的案板上,放着剪刀、粉饼、 直尺、裁剪好的布料、零碎的布头。阳光照着檐下的大缸,一缸的颜色,满得要 溢出来。时光好像被老裁缝的针线缝住了似的,温柔地静止着。老裁缝偶尔从那 静止里,抬了头看看我们,目光缥缈。我们“呀”一声惊叫,小鸡似的,快速地 散开去。 ④听大人们说过他的故事,原本有妻有儿的,却突然犯了事,坐了两年 牢。妻子带着儿子,再嫁人了。他从牢里出来后,家回不去了,被遣送到这苏北 乡下来
他们利用中国故事拍成电影《花木兰》占领中国市场,利用埃及故事拍成《埃及 艳后》占领埃及市场,利用古罗马故事拍成《角斗士》占领欧洲市场…… 文化“拼爹”与“啃老”,从性质上来说无所谓好坏,关键是一定要注 入创新元素,唯有创新才是文化的灵魂。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啃老”的表现的一项是(3 分) A.把《红楼梦》改编成影视作品,重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B.把曾经反响不错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成电视剧。 C.不断推出金庸的武打剧、琼瑶的言情戏以及大众通俗读物。 D.争夺古人遗址以获取经济利益,如争夺“李白故里”称号。 11.请简要概括“他山之爹,可以攻玉”一句在文中的含义。(2 分) 答: 12.文化“拼爹”可能给我国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后果?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 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老裁缝 丁立梅 ①老裁缝是上海人,下放到我们苏北乡下时,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我 没亲眼见到老裁缝从上海来,我有记忆的时候,老裁缝已在村子里住很久了,久 得像我每天爬过的木头桥。木头桥搭在一条小河上面,东西流向的小河,把一个 村庄,分成了河北与河南。 ②老裁缝的家,住在河北,我得爬过小桥去。他的家门口总是扫得很干 净,地上连一片草叶儿也没有。屋檐下放一口废弃的大缸,缸里面种着太阳花。 一年四季,那些花仿佛都在开着,红红黄黄白白的,满满一大缸的颜色。这在上 个世纪 70 年代的乡下,很特别了。这种特别,在我们小孩看来,很神秘。 ③我们常聚在他的家门口跳格子(一种孩子玩的游戏),不时探头探脑 往他屋内瞧。瞧见的景,永远是那样的:他系着蓝布围裙,脖子上挂根皮尺,坐 在矮凳上,低着头在缝衣裳。身形很清瘦。他旁边的案板上,放着剪刀、粉饼、 直尺、裁剪好的布料、零碎的布头。阳光照着檐下的大缸,一缸的颜色,满得要 溢出来。时光好像被老裁缝的针线缝住了似的,温柔地静止着。老裁缝偶尔从那 静止里,抬了头看看我们,目光缥缈。我们“呀”一声惊叫,小鸡似的,快速地 散开去。 ④听大人们说过他的故事,原本有妻有儿的,却突然犯了事,坐了两年 牢。妻子带着儿子,再嫁人了。他从牢里出来后,家回不去了,被遣送到这苏北 乡下来
⑤我们怕他,怕得没来由的。我们不敢踏进他的屋子一步。但也有例外, 是大人领我们去裁衣,二是大人吩咐我们送东西给他 ⑥腊月脚下,村人们得了空闲,各家的大人,找了零碎的票子,给孩子 们扯上几尺棉布,做过年的新衣裳。老裁缝的小屋里,终日挤满了人。大家热热 闹闹地闲唠着,老裁缝静静听,并不插话。他不紧不慢地帮我们量尺寸,手指凉 凉地滑过我们的脖颈,很异样的感觉 ⑦夏秋季节,乡下瓜果蔬菜多。草垛上趴着大南瓜;矮树枝上,缠着一 串一串紫扁豆;茅屋后,挂满丝瓜。大人们随手摘一只南瓜,扯一把扁豆,再摘 几根丝瓜,放到篮子里,让我们给老裁缝送去。老裁缝接过东西,必往我们的空 篮子里,放上几颗水果糖。一边伸手摸摸我们的头,嘱咐,回去替我谢谢你们家 大人,他们太客气了。一口的上海腔,很耐听。 ⑧老裁缝后来收了个女徒弟,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姑娘,外村人。这事 很是让村人们喧哗了一阵子,因为老裁缝向来不收徒弟的,何况是个女徒弟,更 何况她还拄着拐杖。但那姑娘很固执,天天守在老裁缝家门口。老裁缝破了规矩 答应了。 ⑨从此,我们看到的景,变了,老裁缝还系着蓝布围裙,脖子上挂根皮 尺,但他的身边,多出一团亮丽,如檐下缸里的太阳花。那朵花,眉眼盈盈,唤 他师傅。和他相挨着,穿针引线。他们偶尔低声说着什么,发出笑声来,他的笑 声,她的笑声,一团的温馨。我们都有些惊讶:原来,老裁缝是会笑的。 ⑩上海来人找老裁缝,是秋末的事。来人很年轻,声音极像老裁缝。村 人们望着他的背影,很有预见地说,这肯定是老裁缝的儿子,老裁缝怕是要回上 海了。 ①老裁缝却没走,只是比往常更沉默了。他依旧坐在矮凳上缝衣裳,系着 蓝布围裙,脖子上挂根皮尺。他的女徒弟,守在一边,也沉默地干着活儿。时光 宁静,却在那宁静里,让人望出忧愁来,总感觉着有什么事要发生。 ⑩到底出事了,问题出在他的女徒弟身上。姑娘回家,对父母说出一句 石破天惊的话来:她爱老裁缝,她要嫁给老裁缝。结果,老裁缝的家,被愤怒的 姑娘家人,砸了个稀巴烂。姑娘很快被嫁了岀去,听说岀嫁时,哭声震天。老裁 缝在村里待不下去了,他于一个清晨离开了村子。 ⑩当一个冬天过去,天开始晴暖了,土地开始苏醒了,村人们开始忙春耕 老裁缝住过的地方,一对老夫妻搬了进去。屋檐下的大缸里,不再长太阳花,而 是长了一缸的葱,在春风里,很有风情地绿着 (节选自《2008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 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①段中“久得像我每天爬过的木头桥”一句,交代了老裁缝在村里 的生活时间之久,也写出了苏北农村的古朴。 B.第③段运用肖像、动作等描写方法,对老裁缝缝衣裳的细节进行了生 动的描绘,表现了老裁缝手艺的精湛 C.老裁缝破例收下患小儿麻痹症的姑娘为徒,女徒弟的到来给他的生活 增添了欢乐,也引发了后面的生活变故
⑤我们怕他,怕得没来由的。我们不敢踏进他的屋子一步。但也有例外, 一是大人领我们去裁衣,二是大人吩咐我们送东西给他。 ⑥腊月脚下,村人们得了空闲,各家的大人,找了零碎的票子,给孩子 们扯上几尺棉布,做过年的新衣裳。老裁缝的小屋里,终日挤满了人。大家热热 闹闹地闲唠着,老裁缝静静听,并不插话。他不紧不慢地帮我们量尺寸,手指凉 凉地滑过我们的脖颈,很异样的感觉。 ⑦夏秋季节,乡下瓜果蔬菜多。草垛上趴着大南瓜;矮树枝上,缠着一 串一串紫扁豆;茅屋后,挂满丝瓜。大人们随手摘一只南瓜,扯一把扁豆,再摘 几根丝瓜,放到篮子里,让我们给老裁缝送去。老裁缝接过东西,必往我们的空 篮子里,放上几颗水果糖。一边伸手摸摸我们的头,嘱咐,回去替我谢谢你们家 大人,他们太客气了。一口的上海腔,很耐听。 ⑧老裁缝后来收了个女徒弟,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姑娘,外村人。这事 很是让村人们喧哗了一阵子,因为老裁缝向来不收徒弟的,何况是个女徒弟,更 何况她还拄着拐杖。但那姑娘很固执,天天守在老裁缝家门口。老裁缝破了规矩, 答应了。 ⑨从此,我们看到的景,变了,老裁缝还系着蓝布围裙,脖子上挂根皮 尺,但他的身边,多出一团亮丽,如檐下缸里的太阳花。那朵花,眉眼盈盈,唤 他师傅。和他相挨着,穿针引线。他们偶尔低声说着什么,发出笑声来,他的笑 声,她的笑声,一团的温馨。我们都有些惊讶:原来,老裁缝是会笑的。 ⑩上海来人找老裁缝,是秋末的事。来人很年轻,声音极像老裁缝。村 人们望着他的背影,很有预见地说,这肯定是老裁缝的儿子,老裁缝怕是要回上 海了。 ⑪老裁缝却没走,只是比往常更沉默了。他依旧坐在矮凳上缝衣裳,系着 蓝布围裙,脖子上挂根皮尺。他的女徒弟,守在一边,也沉默地干着活儿。时光 宁静,却在那宁静里,让人望出忧愁来,总感觉着有什么事要发生。 ⑫到底出事了,问题出在他的女徒弟身上。姑娘回家,对父母说出一句 石破天惊的话来:她爱老裁缝,她要嫁给老裁缝。结果,老裁缝的家,被愤怒的 姑娘家人,砸了个稀巴烂。姑娘很快被嫁了出去,听说出嫁时,哭声震天。老裁 缝在村里待不下去了,他于一个清晨离开了村子。 ⑬当一个冬天过去,天开始晴暖了,土地开始苏醒了,村人们开始忙春耕。 老裁缝住过的地方,一对老夫妻搬了进去。屋檐下的大缸里,不再长太阳花,而 是长了一缸的葱,在春风里,很有风情地绿着。 (节选自《2008 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 100 篇》) 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第①段中“久得像我每天爬过的木头桥”一句,交代了老裁缝在村里 的生活时间之久,也写出了苏北农村的古朴。 B.第③段运用肖像、动作等描写方法,对老裁缝缝衣裳的细节进行了生 动的描绘,表现了老裁缝手艺的精湛。 C.老裁缝破例收下患小儿麻痹症的姑娘为徒,女徒弟的到来给他的生活 增添了欢乐,也引发了后面的生活变故
D.老裁缝的儿子赶到苏北乡下,想让父母破镜重圆。老裁缝没有如村民 所料回上海,而且变得比以前更沉默了。 E.文章略写老裁缝来苏北乡下之前与离开之后的生活,对他在苏北乡下 的生活,大多从“我们”观察的角度来写。 14.文章第⑨段画橫线句说“我们都有些惊讶:原来,老裁缝是会笑的”,请谈 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15.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处两次写到“太阳花”,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 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杨镰:我和新疆的六十个约定 王斯敏计亚男 ①“阿提米西布拉克,60泉。”一幅新疆地图被“哗”地摊开,一根手 指在上面游走着,寻找这天书一样的名字,指给我们这两个好奇的访客看。 ②没有人会不好奇。西域、楼兰、罗布泊……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是些 多么奇妙的地方一-极具魅力,却遥不可及。然而,我们面前这个身材高大、银发 粲然的学者,数说起来却陶然自若,像言及自己花园里的寻常花草。因为,这些 都是他用脚步一次次丈量过、用文字一次次解剖过的地方。 ③l968年,杨镰髙中毕业,他选择去新疆“接受再教育”。临行,杨镰 去向父亲的挚友一著名诗人冯至告别。冯至取出一本书来送给他,发黄的封皮上 赫然几个大字—《我的探险生涯》,斯文·赫定著。 ④纵横山野的“牧马人”生活听来浪漫,实则苦不堪言。无数个静寂无 人的夜晩,陪伴他的只有斯文·赫定穿越时空的诉说。他似乎跟着这位探险家踏 上了一条无尽的长路,新疆的悠远历史和多彩文明,开始浸润他干渴的心。 ⑤1976年,杨镰终于奋斗回北京了,但他却再也无法割舍新疆。他为自 己圈定了60个探险考察点,和新疆订立了60个约定。 ⑥1989年的一天,瑞典一家电视台找上门来:他们筹拍大型电视片《斯 文·赫定之路》,想请杨镰帮助策划。《斯文·赫定之路》播出后,在瑞典反响 热烈,杨镰应邀赴瑞典交流。在那里,他拜访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著名汉学家 马悦然。马悦然的夫人是四川人,她感慨地告诉杨镰:“你要记住,我们不是关 心沙漠,是关心在沙漠中居住和进出的人;我们不是关心雪峰,是关心雪峰对人 类的影响 ⑦杨镰陡然一惊,立时颖悟:是呀,人的焦虑可以烧灼生烟,人的企盼 能够再造情感。为什么我心焦如焚地想重返新疆,难道不是为了这些世代生长于 斯、与沙漠抗争的人们吗? ⑧从此以后,杨镰把考察重点锁定在自然和人的关系上,把大漠、绿洲 建筑……统统还原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背景
D.老裁缝的儿子赶到苏北乡下,想让父母破镜重圆。老裁缝没有如村民 所料回上海,而且变得比以前更沉默了。 E.文章略写老裁缝来苏北乡下之前与离开之后的生活,对他在苏北乡下 的生活,大多从“我们”观察的角度来写。 14.文章第⑨段画横线句说“我们都有些惊讶:原来,老裁缝是会笑的”,请谈 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答: 15.文章第②、⒀段画横线处两次写到“太阳花”,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 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杨镰:我和新疆的六十个约定 王斯敏 计亚男 ①“阿提米西布拉克,60 泉。”一幅新疆地图被“哗”地摊开,一根手 指在上面游走着,寻找这天书一样的名字,指给我们这两个好奇的访客看。 ②没有人会不好奇。西域、楼兰、罗布泊……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是些 多么奇妙的地方--极具魅力,却遥不可及。然而,我们面前这个身材高大、银发 粲然的学者,数说起来却陶然自若,像言及自己花园里的寻常花草。因为,这些 都是他用脚步一次次丈量过、用文字一次次解剖过的地方。 ③1968 年,杨镰高中毕业,他选择去新疆“接受再教育”。临行,杨镰 去向父亲的挚友--著名诗人冯至告别。冯至取出一本书来送给他,发黄的封皮上, 赫然几个大字--《我的探险生涯》,斯文·赫定著。 ④纵横山野的“牧马人”生活听来浪漫,实则苦不堪言。无数个静寂无 人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斯文·赫定穿越时空的诉说。他似乎跟着这位探险家踏 上了一条无尽的长路,新疆的悠远历史和多彩文明,开始浸润他干渴的心。 ⑤1976 年,杨镰终于奋斗回北京了,但他却再也无法割舍新疆。他为自 己圈定了 60 个探险考察点,和新疆订立了 60 个约定。 ⑥1989 年的一天,瑞典一家电视台找上门来:他们筹拍大型电视片《斯 文·赫定之路》,想请杨镰帮助策划。《斯文·赫定之路》播出后,在瑞典反响 热烈,杨镰应邀赴瑞典交流。在那里,他拜访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著名汉学家 马悦然。马悦然的夫人是四川人,她感慨地告诉杨镰:“你要记住,我们不是关 心沙漠,是关心在沙漠中居住和进出的人;我们不是关心雪峰,是关心雪峰对人 类的影响。” ⑦杨镰陡然一惊,立时颖悟:是呀,人的焦虑可以烧灼生烟,人的企盼 能够再造情感。为什么我心焦如焚地想重返新疆,难道不是为了这些世代生长于 斯、与沙漠抗争的人们吗? ⑧从此以后,杨镰把考察重点锁定在自然和人的关系上,把大漠、绿洲、 建筑……统统还原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背景
⑨1998年10月11日,塔里木东端,罗布沙漠深处的荒村阿不旦。在罗 布人举族撤离家园整整一个世纪之后,这里迎来了第一位外界的探访者。 ⑩他就是杨镰。带他前来的,是当年随祖辈们移居若羌县米兰镇的百岁 罗布老人热合曼。热合曼逐一为杨镰指点着他父辈们生活过的地方。原来,这每 个沙包之下,就是一个昔日罗布人的庭院,肆虐的风沙以其为核,聚敛成丘;而 那残存的芦苇荡,旧时则长满了“密集得插不进一根手指”的芦苇。 ①这就是楼兰遗民罗布人最后的“伊甸园”吗?那个有着“中亚地中 海”之称的游移湖,那个以“水草丰美,适宜人居”命名的渔村?杨镰不由想起 了罗布人最有名的传说:在罗布泊广袤的海域中有许多一人长的大鱼,每逢春天, 这些鱼会跃上湖岸,变成马鹿,跑进茂密的胡杨林栖身;等到深秋树叶落尽,这 些马鹿又跳回水里,变成大鱼……可是今天,鱼、湖、树、鹿,都哪儿去了呢? ⑩此行结束后,杨镰将十余年考察见闻写成非虚构小说《最后的罗布人》 这本书不但引起了读者对罗布人的兴趣,更使杨镰在罗布人中名声大振。 ③360个目标,就这样一个个实现一探求清朝流放乌鲁木齐的越南王公的 存在证据,寻找80多年前叱咤河西走廊的国际大盗黑喇嘛,重新发现80多年前 斯文?赫定记述的“中蒙边界第496号界桩”谢别斯廷泉……20多年来,他47 次深入新疆腹地,写出了《荒漠独行》、《发现西部》、《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等作品,主持编译了《西域探险考察大系》、《探险与发现》等丛书。他丈量着 新疆,不但用脚步,也用饱蘸深情的文字。 460个目标的实现,并不意味着终止 ⑩在他心中,“西部探险如同一扇闭得死死的大门,被一个傻里傻气的 人,硬是推开了一道缝隙……他鼓足勇气向前走去,终于为他身后的人留出了观 察秘境的通道。”在杨镰推开的门缝里,我们看到新疆,看到绿洲,看到人类文 明成长的身影。 (摘编自《光明日报》) 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大多数人眼里,楼兰、罗布泊等地方都是遥不可及的,但对于杨镰 而言,这些地方就像自己花园里的寻常花草一样。 B.杨镰高中毕业时,出于对新疆悠远历史和多彩文明的喜爱,毅然选择 怀揣一本《我的探险生涯》到新疆“接受再教育” C.从瑞典一家电视台请杨镰帮忙策划拍摄电视片《斯文?赫定之路》 事,可以看出杨镰在新疆探险考察方面颇有影响力 D.杨镰在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带领下,来到了沙漠深处的荒村阿不旦,并 且揭开了一个世纪前罗布人举族撤离家园的秘密。 E.文章以叙述为主,但也不乏描写,如为了表现杨镰对新疆的热爱和对 探险考察的深刻认识,除了叙述,还有心理描写 14.文章第③段写到冯至送杨镰一本斯文?赫定的《我的探险生涯》,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4分)
⑨1998 年 10 月 11 日,塔里木东端,罗布沙漠深处的荒村阿不旦。在罗 布人举族撤离家园整整一个世纪之后,这里迎来了第一位外界的探访者。 ⑩他就是杨镰。带他前来的,是当年随祖辈们移居若羌县米兰镇的百岁 罗布老人热合曼。热合曼逐一为杨镰指点着他父辈们生活过的地方。原来,这每 个沙包之下,就是一个昔日罗布人的庭院,肆虐的风沙以其为核,聚敛成丘;而 那残存的芦苇荡,旧时则长满了“密集得插不进一根手指”的芦苇。 ⑪这就是楼兰遗民罗布人最后的“伊甸园”吗?那个有着“中亚地中 海”之称的游移湖,那个以“水草丰美,适宜人居”命名的渔村?杨镰不由想起 了罗布人最有名的传说:在罗布泊广袤的海域中有许多一人长的大鱼,每逢春天, 这些鱼会跃上湖岸,变成马鹿,跑进茂密的胡杨林栖身;等到深秋树叶落尽,这 些马鹿又跳回水里,变成大鱼……可是今天,鱼、湖、树、鹿,都哪儿去了呢? ⑫此行结束后,杨镰将十余年考察见闻写成非虚构小说《最后的罗布人》。 这本书不但引起了读者对罗布人的兴趣,更使杨镰在罗布人中名声大振。 ⑬60 个目标,就这样一个个实现--探求清朝流放乌鲁木齐的越南王公的 存在证据,寻找 80 多年前叱咤河西走廊的国际大盗黑喇嘛,重新发现 80 多年前 斯文?赫定记述的“中蒙边界第 496 号界桩”谢别斯廷泉……20 多年来,他 47 次深入新疆腹地,写出了《荒漠独行》、《发现西部》、《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等作品,主持编译了《西域探险考察大系》、《探险与发现》等丛书。他丈量着 新疆,不但用脚步,也用饱蘸深情的文字。 ⑭60 个目标的实现,并不意味着终止。 ⑮在他心中,“西部探险如同一扇闭得死死的大门,被一个傻里傻气的 人,硬是推开了一道缝隙……他鼓足勇气向前走去,终于为他身后的人留出了观 察秘境的通道。”在杨镰推开的门缝里,我们看到新疆,看到绿洲,看到人类文 明成长的身影。 (摘编自《光明日报》) 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在大多数人眼里,楼兰、罗布泊等地方都是遥不可及的,但对于杨镰 而言,这些地方就像自己花园里的寻常花草一样。 B.杨镰高中毕业时,出于对新疆悠远历史和多彩文明的喜爱,毅然选择 怀揣一本《我的探险生涯》到新疆“接受再教育”。 C.从瑞典一家电视台请杨镰帮忙策划拍摄电视片《斯文?赫定之路》一 事,可以看出杨镰在新疆探险考察方面颇有影响力。 D.杨镰在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带领下,来到了沙漠深处的荒村阿不旦,并 且揭开了一个世纪前罗布人举族撤离家园的秘密。 E.文章以叙述为主,但也不乏描写,如为了表现杨镰对新疆的热爱和对 探险考察的深刻认识,除了叙述,还有心理描写。 14.文章第③段写到冯至送杨镰一本斯文?赫定的《我的探险生涯》,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15.作者认为,杨镰让“我们看到新疆,看到绿洲,看到人类文明成长的身影” 请结合杨镰的探险活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一则通知,完成后面题目。(4分) 通知 全体同学 为了加强以 为主题的传统教育,学生会决定从即日起组织全体同学开展《祭英烈》征文 比赛活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景仰之情。请各位同学踊跃参加,稿件直接 提交学生会,投稿时间截止4月1日。 XX中学学生会 2012年3月20日 分)(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用一个对子补写出传统教育的主题内容。(2 答 (2)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答 (3)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答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文意在画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用幽默感来评人的等级,有三等。第一等有幽默的天赋,能在荒谬里觑 见幽默。第二等虽不能创造幽默,却多少能领略别人的幽默,第三等连领略也无 能力。第一等是先知先觉,第二等是后知后觉,第三等是 如 果幽默感是磁性,第一等便是 ,第二等是铁,第三等便 是一块木头了。 答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90后”学生王××:曾与一名爱好音乐的朋友在网上聊得十分愉快, 但后来见面,却不知道说什么。 青年刘××:不久前,一位网友约自己见面谈如何才能进入银行工作。 见面后,两人对话不超过5分钟,网友忙着发微博,自己干脆也掏出手机发短信 (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青年人的交流沟通存在什么现象?(2分) 答:
答: 15.作者认为,杨镰让“我们看到新疆,看到绿洲,看到人类文明成长的身影”, 请结合杨镰的探险活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16.阅读下面一则通知,完成后面题目。(4 分) 通 知 全体同学: 为了加强以 “ , ”为主题的传统教育,学生会决定从即日起组织全体同学开展《祭英烈》征文 比赛活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景仰之情。请各位同学踊跃参加,稿件直接 提交学生会,投稿时间截止 4 月 1 日。 XX 中学学生会 2012 年 3 月 20 日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用一个对子补写出传统教育的主题内容。(2 分) 答: , (2)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1 分) 答: (3)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1 分) 答: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文意在画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2 分) 用幽默感来评人的等级,有三等。第一等有幽默的天赋,能在荒谬里觑 见幽默。第二等虽不能创造幽默,却多少能领略别人的幽默,第三等连领略也无 能力。第一等是先知先觉,第二等是后知后觉,第三等是 ① 。如 果幽默感是磁性,第一等便是 ② ,第二等是铁,第三等便 是一块木头了。 答: ① ②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 分) “90 后”学生王××:曾与一名爱好音乐的朋友在网上聊得十分愉快, 但后来见面,却不知道说什么。 青年刘××:不久前,一位网友约自己见面谈如何才能进入银行工作。 见面后,两人对话不超过 5 分钟,网友忙着发微博,自己干脆也掏出手机发短信。 (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青年人的交流沟通存在什么现象?(2 分) 答:
2)对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 字左右)(5分) 答 五、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人说:“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又有人说:“即使不喜欢,那 也要去适应。” 面对不喜欢的事物,你会怎么办?请根据你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写一篇 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少于 800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泉州市2012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7分) (一)(6分) 1.(6分) (1)言笑晏晏 (2)急于星火 (3)暧暧远人村 (4)无为在歧路 (5)政通人和 (6)赢得仓皇北顾 (每处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 (二)(15分) 2.(3分) C(治:安定太平。) 3.(3分) B(①写的是曹野人五世祖的事情;⑥写的是许尚忠的事情。) 4.(3分) C(“迷上仙佛之道”与“无法实现其远大抱负”不存在因果关系。) 5.(6分) (1)(2分) 曹野人背着母亲急速奔跑到二百里外的地方,母亲才得以避免战祸。(大 意译对、语言通顺得1分;“走”译对得1分。) (2)(4分) 许尚忠在这一年遇到一个长胡子的和尚,认为他的言谈十分奇特,便像 对待师长一样侍奉他。(大意译对、语言通顺得1分;“以”“奇”“师”译对 各得1分。) (三)(6分) 6.(6分) (1)(2分)
(2)对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 字左右)(5 分) 答: 五、写作(70 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有人说:“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又有人说:“即使不喜欢,那 也要去适应。” 面对不喜欢的事物,你会怎么办?请根据你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写一篇 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少于 800 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泉州市 2012 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7 分) (一)(6 分) 1.(6 分) (1)言笑晏晏 (2)急于星火 (3)暧暧远人村 (4)无为在歧路 (5)政通人和 (6)赢得仓皇北顾 (每处 1 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 (二)(15 分) 2.(3 分) C(治:安定太平。) 3.(3 分) B(①写的是曹野人五世祖的事情;⑥写的是许尚忠的事情。) 4.(3 分) C(“迷上仙佛之道”与“无法实现其远大抱负”不存在因果关系。) 5.(6 分) (1)(2 分) 曹野人背着母亲急速奔跑到二百里外的地方,母亲才得以避免战祸。(大 意译对、语言通顺得 1 分;“走”译对得 1 分。) (2)(4 分) 许尚忠在这一年遇到一个长胡子的和尚,认为他的言谈十分奇特,便像 对待师长一样侍奉他。(大意译对、语言通顺得 1 分;“以”“奇”“师”译对 各得 1 分。) (三)(6 分) 6.(6 分) (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