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 克制、恰到好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格局和状态 中。“中和之美”与当下中国文化境遇及大众心灵感受的脉息相通,对当下文学 创作某些消极惰性倾向有平衡抑制功能。 “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经验的主体部分。文学的审美取向始终随社会主 流现实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震荡与观念不适后进入 了平稳有序的发展期,改革温和渐进,罕有社会结构的大幅调整与价值观念的剧 烈变迁。尽管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悲欢离合,但在平衡和平稳的社会大格局下 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和虎狼扑面,经历的大多也不是惊心动魄和生死抉择。“和 风细雨”和“微风小雨”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固然,人生难免有波折,情感也必 会有波澜起伏,人格也要顶天立地,批判的锋芒也自不可缺,但就中国社会生活 的主流气质而言,横眉冷对、歇斯底里、咬牙切齿明显是不自然和非常态的。重 提“中和美学”,是因为它本身就切近生活的已然状态。以“中和美学”直面人 生,钩沉世态,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存在经验 “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 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它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最深处。因此,文艺 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而且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而且还要有精神 的深度。一些文艺创作固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书写产生的强烈风格而 获得某种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和有限性的,因为它的本质是刺激性的 和消费性的。真正不沉于时间渊薮的富于成就的文学都是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 的美好天性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中和美学”更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 心理,它与当下中国人的心灵生活及大众生活精神主脉互息互通。自觉贯彻“中 和美学”的文艺创作传递的观念和经验,可以令艺术创造者和接受者分享共同的 情感与理念,获得真正的共鸣和相似的联想。 “中和之美”有利于抑制当下中国文学的某些偏颇。当下文坛,无论是文学观念 上的陈陈相因,还是创作意图上与商业文化的亦步亦趋,都要借助血泪涕零的悲 戚煽情、正邪价值的激烈对抗、高潮迭起的戏剧夸张、自我撕裂的感官本能以及 疯狂诡奇的文本格调来实现,这明显与习见的日常生活相抵触,意识偏见与美学 偏执不证自明。以“中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进行艺术选择和艺术升华可以创 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能在叙事的奔放与理性的约束间获取某种 平衡,能规范和治理文学创作中失之节制的欲望写作与个人化倾向,能赋予当下 文学创作以自觉的分寸感和节制感。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艺术表达要尽量处于平衡、 和谐、圆融的状态中,这是“中和之美”的基本要求。 B.今天,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经历的大多也不是生死抉择,时代也不会有悲 欢离合,“和风细雨”是生活的主旋律
福建省建瓯市 2017 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文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 克制、恰到好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格局和状态 中。“中和之美”与当下中国文化境遇及大众心灵感受的脉息相通,对当下文学 创作某些消极惰性倾向有平衡抑制功能。 “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经验的主体部分。文学的审美取向始终随社会主 流现实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震荡与观念不适后进入 了平稳有序的发展期,改革温和渐进,罕有社会结构的大幅调整与价值观念的剧 烈变迁。尽管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悲欢离合,但在平衡和平稳的社会大格局下, 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和虎狼扑面,经历的大多也不是惊心动魄和生死抉择。“和 风细雨”和“微风小雨”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固然,人生难免有波折,情感也必 会有波澜起伏,人格也要顶天立地,批判的锋芒也自不可缺,但就中国社会生活 的主流气质而言,横眉冷对、歇斯底里、咬牙切齿明显是不自然和非常态的。重 提“中和美学”,是因为它本身就切近生活的已然状态。以“中和美学”直面人 生,钩沉世态,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存在经验。 “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 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它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最深处。因此,文艺 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而且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而且还要有精神 的深度。一些文艺创作固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书写产生的强烈风格而 获得某种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和有限性的,因为它的本质是刺激性的 和消费性的。真正不沉于时间渊薮的富于成就的文学都是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 的美好天性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中和美学”更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 心理,它与当下中国人的心灵生活及大众生活精神主脉互息互通。自觉贯彻“中 和美学”的文艺创作传递的观念和经验,可以令艺术创造者和接受者分享共同的 情感与理念,获得真正的共鸣和相似的联想。 “中和之美”有利于抑制当下中国文学的某些偏颇。当下文坛,无论是文学观念 上的陈陈相因,还是创作意图上与商业文化的亦步亦趋,都要借助血泪涕零的悲 戚煽情、正邪价值的激烈对抗、高潮迭起的戏剧夸张、自我撕裂的感官本能以及 疯狂诡奇的文本格调来实现,这明显与习见的日常生活相抵触,意识偏见与美学 偏执不证自明。以 “中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进行艺术选择和艺术升华可以创 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能在叙事的奔放与理性的约束间获取某种 平衡,能规范和治理文学创作中失之节制的欲望写作与个人化倾向,能赋予当下 文学创作以自觉的分寸感和节制感。 (选自《 文艺报 》,有 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艺术表达要尽量处于平衡、 和谐、圆融的状态中,这是“中和之美”的基本要求。 B.今天,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经历的大多也不是生死抉择,时代也不会有悲 欢离合,“和风细雨”是生活的主旋律
C.“中和美学”切近我们今天生活的已然状态,以“中和美学”直面人生,钩 沉世态,就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存在经验 D.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最深处的“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 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刺激性和消费性为本质特征的文艺创作,虽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 格书写来获得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的, B.贯穿着“中和美学”的思想,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的美好天性,符合国人 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的文学是不沉于时间渊薮的。 C.当下文坛,一些与商业文化亦步亦趋的创作,与习见的日常生活相抵触,意 识偏见与美学偏执不证自明。 D.“中和美学”可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能赋予当下文学 创作以自觉的分寸感和节制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的主体部分,因此,当代作家要自觉地以“中 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B.“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因此,文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 更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更要有精神的深度。 C.借助血泪涕零的悲戚煽情、正邪价值的激烈对抗、高潮迭起的戏剧夸张等手 段来实现创作意图的作品不符合“中和美学”的主张 D.全文采用总分式结构,围绕中心论点层层论证,每段先亮出分论点,然后列 举大量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节选) ①启功先生生前有一方特别喜爱的古砚,上有砚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 水取其净。”先生多次书写这则铭文,并把自己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 自号“坚净翁”。 ②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和国学大师,启功出身皇族,是清雍正帝的 第九世孙,可是由于降袭制,到他曾祖父这一辈,受封爵位的俸禄已经连养家都 不够。到他这一辈,为了养家糊口,启功初中未毕业便辍学了。苦难的生活,磨 炼了启功的意志。他一边教家馆挣钱贴补家用,一边寻找工作,同时跟随几位老 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作诗词文章,练习书画创作。他不拘一格,师从百家, 如饥似渴地学习传统文化,奠定了以后做学问的基础。 ③启功最可贵的是不盲从前人,更不迷信权威。他向溥心畬学画,溥心畬总说“要 空灵”。至于怎样“空灵”,他也说不上来。启功就一边临摹学习一边用心琢磨, 终于有一天明白了“空灵”的道理。关于书法的结字、用笔,元代著名书画家赵 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这一观点流传了几百年,从来 没有人怀疑。可是启功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结论却不同。他认为:“从 书法艺术上讲,用笔与结字是辩证的关系。但从学习书法的深浅阶段讲,则应是 以结字为上。”他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了学书的奥妙:“用笔何如结字难,纵 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 ④启功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他天天临帖,几乎从未间断。当浮躁之气充斥书画 界,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美学原则,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笔一画地写着自己
C.“中和美学”切近我们今天生活的已然状态,以“中和美学”直面人生,钩 沉世态,就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存在经验。 D.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最深处的“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 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刺激性和消费性为本质特征的文艺创作,虽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 格书写来获得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的。 B.贯穿着“中和美学”的思想,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的美好天性,符合国人 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的文学是不沉于时间渊薮的。 C.当下文坛,一些与商业文化亦步亦趋的创作,与习见的日常生活相抵触,意 识偏见与美学偏执不证自明。 D.“中和美学” 可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能赋予当下文学 创作以自觉的分寸感和节制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的主体部分,因此,当代作家要自觉地以“中 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B.“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因此,文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 更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更要有精神的深度。 C.借助血泪涕零的悲戚煽情、正邪价值的激烈对抗、高潮迭起的戏剧夸张等手 段来实现创作意图的作品不符合“中和美学”的主张。 D.全文采用总分式结构,围绕中心论点层层论证,每段先亮出分论点,然后列 举大量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节选) ①启功先生生前有一方特别喜爱的古砚,上有砚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 水取其净。”先生多次书写这则铭文,并把自己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 自号“坚净翁”。 ②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和国学大师,启功出身皇族,是清雍正帝的 第九世孙,可是由于降袭制,到他曾祖父这一辈,受封爵位的俸禄已经连养家都 不够。到他这一辈,为了养家糊口,启功初中未毕业便辍学了。苦难的生活,磨 炼了启功的意志。他一边教家馆挣钱贴补家用,一边寻找工作,同时跟随几位老 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作诗词文章,练习书画创作。他不拘一格,师从百家, 如饥似渴地学习传统文化,奠定了以后做学问的基础。 ③启功最可贵的是不盲从前人,更不迷信权威。他向溥心畬学画,溥心畬总说“要 空灵”。至于怎样“空灵”,他也说不上来。启功就一边临摹学习一边用心琢磨, 终于有一天明白了“空灵”的道理。关于书法的结字、用笔,元代著名书画家赵 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这一观点流传了几百年,从来 没有人怀疑。可是启功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结论却不同。他认为:“从 书法艺术上讲,用笔与结字是辩证的关系。但从学习书法的深浅阶段讲,则应是 以结字为上。”他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了学书的奥妙:“用笔何如结字难,纵 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 ④启功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他天天临帖,几乎从未间断。当浮躁之气充斥书画 界,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美学原则,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笔一画地写着自己
的字。2000年4月,88岁的他在《光明日报》发表长文《读〈论语〉献疑》 就《论语》中的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2003年10月,91岁高龄 他抱病到国家图书馆作讲座《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对中国诗歌韵 律来自印度的说法予反驳。2004年7月,他出版了《启功讲学录》等三本书 留下了许多珍贵史料和重要观点。 ⑤改革开放之后,启功先生迎来了“迟到的春天”,他的书法声名日隆,一字千 金。先生并没有以此自矜,对一些修理工、服务员,他反倒是主动赠字感谢他们 的劳动。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社会上对他的字太“滥”的非议。而先生毫不介意 因为他本来就没像有的人那样拿字卖钱。 ⑥可是对一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权贵就不假以辞色了。一位商人向他求字,说 要制成匾额挂在酒楼上,但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甚是无礼。启功先生断然拒绝 了他的要求,还批评了他毫无诚意。还有一次,一位自称是空军首长秘书的人来 替首长索字,态度蛮横。启功缓缓问道:“我要不写,你们首长会不会派飞机来 炸我?”那人没想到他会这么问,赶紧回答:“那当然不会。”启功说:“那我 就放心了你走吧。” ⑦对于原则问题,先生从不苟且。1993年,他发现有人假冒他的名义,对古书 画作品进行鉴定,造成书画市场的混乱。对此,老先生非常愤怒,发表声明:“从 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鉴定真伪,凡有以‘启功’名义在个 人收藏的古字画上题签的均为假冒,概与本人无关。凡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的 属于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 ⑧先生对自己无情解剖、严格要求。1938年,启功失业后,为生活所迫,曾短 暂地在日伪政府里做过一个比科员还低的小职工,总共不过三个多月为此他一直 深深自责,视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污点。新中国成立后,启功主动向陈垣校 长坦白了这件事,陈校长听了,只说了一个字:“脏!”这一个字,启功记了 辈子,并且郑重地写进了《口述历史》中:“就这一个字,有如当头一棒,万雷 轰顶,我要把它当作一字箴言,警戒终身一一再不能染上任何污点了。”在自己 的回忆录里,启功不惜自曝其丑,没有掩饰自己,更没有美化自己,这不但是“不 为尊者讳”,而且是“不为自己讳”了 (徐可 《启功先生的文化品格》,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某日有一个专门假冒启功书法的人去书画店销售赝品,恰巧被启功先生堵住, 作伪者尴尬恐慌无地自容,哀求老先生高抬贵手。不料启功只是宽厚地笑道:“你 要真是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千万别写反动标语啊!” (李兴濂《启功的豁达与幽默》) ②启功先生是新中国最早一批“博导”,货真价实。他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 导”,他总是说:“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1999年,他被任 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人家告诉他这是“部级”,先生就故意打岔说:“不急, 我真不急!”实际上当时启功先生还真的不是“部级”;直到2000年之后,享 受了“副部级待遇”。听到这一消息,我感到震惊!可启功先生对什么级别、什 么待遇从来都毫不介意、毫不在乎,他是真的一点都“不 急 (徐可《启功先生的文化品格》)
的字。2000 年 4 月,88 岁的他在《光明日报》发表长文《读〈论语〉献疑》, 就《论语》中的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2003 年 10 月,91 岁高龄 他抱病到国家图书馆作讲座《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对中国诗歌韵 律来自印度的说法予反驳。2004 年 7 月,他出版了《启功讲学录》等三本书, 留下了许多珍贵史料和重要观点。 ⑤改革开放之后,启功先生迎来了“迟到的春天”,他的书法声名日隆,一字千 金。先生并没有以此自矜,对一些修理工、服务员,他反倒是主动赠字感谢他们 的劳动。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社会上对他的字太“滥”的非议。而先生毫不介意, 因为他本来就没像有的人那样拿字卖钱。 ⑥可是对一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权贵就不假以辞色了。一位商人向他求字,说 要制成匾额挂在酒楼上,但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甚是无礼。启功先生断然拒绝 了他的要求,还批评了他毫无诚意。还有一次,一位自称是空军首长秘书的人来 替首长索字,态度蛮横。启功缓缓问道:“我要不写,你们首长会不会派飞机来 炸我?”那人没想到他会这么问,赶紧回答:“那当然不会。”启功说:“那我 就放心了你走吧。” ⑦对于原则问题,先生从不苟且。1993 年,他发现有人假冒他的名义,对古书 画作品进行鉴定,造成书画市场的混乱。对此,老先生非常愤怒,发表声明:“从 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鉴定真伪,凡有以‘启功’名义在个 人收藏的古字画上题签的均为假冒,概与本人无关。凡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的, 属于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 ⑧先生对自己无情解剖、严格要求。1938 年,启功失业后,为生活所迫,曾短 暂地在日伪政府里做过一个比科员还低的小职工,总共不过三个多月为此他一直 深深自责,视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污点。新中国成立后,启功主动向陈垣校 长坦白了这件事,陈校长听了,只说了一个字:“脏!”这一个字,启功记了一 辈子,并且郑重地写进了《口述历史》中:“就这一个字,有如当头一棒,万雷 轰顶,我要把它当作一字箴言,警戒终身——再不能染上任何污点了。”在自己 的回忆录里,启功不惜自曝其丑,没有掩饰自己,更没有美化自己,这不但是“不 为尊者讳”,而且是“不为自己讳”了。 (徐可 《启功先生的文化品格》,有 删改) 相关链接 ①某日有一个专门假冒启功书法的人去书画店销售赝品,恰巧被启功先生堵住。 作伪者尴尬恐慌无地自容,哀求老先生高抬贵手。不料启功只是宽厚地笑道:“你 要真是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千万别写反动标语啊!” (李兴濂《启功的豁达与幽默》) ②启功先生是新中国最早一批“博导”,货真价实。他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 导”,他总是说:“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1999 年,他被任 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人家告诉他这是“部级”,先生就故意打岔说:“不急, 我真不急!”实际上当时启功先生还真的不是 “部级”;直到 2000 年之后,享 受了“副部级待遇”。听到这一消息,我感到震惊!可启功先生对什么级别、什 么待遇从来都毫不介意、毫不在乎,他是真的一点都“不 急”。 (徐可《启功先生的文化品格》)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启功向溥心畬学画,证明了书法与绘画等艺术创作都有共通的审美意趣。元代 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可是启功通过几 十年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结论却不同。这说明凡学习,不可尽信权威,要敢于质疑。 B.启功先生88岁时发表长文《读〈论语〉献疑》,91岁高龄抱病到国家图书馆 作讲座《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反映了先生博闻广识,增强了文章 的可读性 C.选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启功自曝其丑,不掩饰自己,不美化自己,表现了启功严 格自律、勇于解剖自己的一面,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以启功先生的自曝其丑、 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突出其“净”,照应标题 D.有人假冒启功的名义对古书画作品进行鉴定,他对此非常愤怒,而有人假冒他 的书法去销售,他却表现得很超然。这反映了启功性格中矛盾的一面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由于降袭制,启功这一辈已经没有优越的家境,这反而磨炼了他的意志,也奠 定了他以后做学问的基础。 B.启功经常主动赠字给一些普通老百姓,如修理工、服务员,这在客观上提高了 他书法艺术的声誉和社会影响。 C.某个自称是空军首长秘书的人来替首长索字,启功拒绝他时,语言温和中透着 坚决,表现出一个学者的幽默与智慧。 D.溥心畬认为书法“要空灵”他也说不出怎样“空灵”,而启功通过琢磨发现 “空灵”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字” E.启功说:“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这种风趣诙谐的语言既表 现了他对人生沉浮的洒脱乐观,也表现了他对学术的开明 6.启功把自己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且自号“坚净翁”,有何寓意?请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半张纸 [瑞典]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 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 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 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 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 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一一半张小纸上 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纸条。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 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一一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 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一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 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种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 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画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 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启功向溥心畬学画,证明了书法与绘画等艺术创作都有共通的审美意趣。元代 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可是启功通过几 十年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结论却不同。这说明凡学习,不可尽信权威,要敢于质疑。 B.启功先生 88 岁时发表长文《读〈论语〉献疑》,91 岁高龄抱病到国家图书馆 作讲座《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反映了先生博闻广识,增强了文章 的可读性。 C.选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启功自曝其丑,不掩饰自己,不美化自己,表现了启功严 格自律、勇于解剖自己的一面,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以启功先生的自曝其丑、 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突出其“净”,照应标题。 D.有人假冒启功的名义对古书画作品进行鉴定,他对此非常愤怒,而有人假冒他 的书法去销售,他却表现得很超然。这反映了启功性格中矛盾的一面。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由于降袭制,启功这一辈已经没有优越的家境,这反而磨炼了他的意志,也奠 定了他以后做学问的基础。 B.启功经常主动赠字给一些普通老百姓,如修理工、服务员,这在客观上提高了 他书法艺术的声誉和社会影响。 C.某个自称是空军首长秘书的人来替首长索字,启功拒绝他时,语言温和中透着 坚决,表现出一个学者的幽默与智慧。 D.溥心畬认为书法“要空灵”他也说不出怎样“空灵”,而启功通过琢磨发现 “空灵”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字”。 E.启功说:“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这种风趣诙谐的语言既表 现了他对人生沉浮的洒脱乐观,也表现了他对学术的开明。 6.启功把自己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且自号“坚净翁”,有何寓意?请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 字,完成 7-9 题。 半张纸 [瑞典]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 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 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 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 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 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 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纸条。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 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 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 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种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 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画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 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经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一一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一一他们搬进来了。 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 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 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 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 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 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一一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 了,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 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 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一一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 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 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一一个大的和一个 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 傲的快乐的人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的人, 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7.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以“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 徘徊”开头,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悲情低沉的情感基调,同时设置了悬念,吸引读 者的阅读兴趣,还与后文相关情节形成了照应。 B.第一段中说:“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这句话意在表明主 人公东西搬得非常干净,做事十分细心。 C.作者在第十一段中写道:“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 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意在表现男主人公情感已极度哀伤, 像溺水之人室息的感觉,为后文他积极乐观地振作起来做铺垫。 D.《半张纸》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了男主人公的家庭琐事,情节波澜起伏,情感 真实动人 E.《半张纸》以一千五百字的简短篇幅,用十来个电话号码展示一幅幅生活画面, 表现主人公一生中充满悲欢离合的两年,旨在表现20世纪初的瑞典资本主义社 会里小人物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却又对幸福充满坚定乐观的期待,选材别致,语 言平实,构思新颖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经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 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 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 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 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 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 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 L 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 了,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 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 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 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 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 一个大的和一个 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 傲的快乐的人。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的人, 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7.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以“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 徘徊”开头,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悲情低沉的情感基调,同时设置了悬念,吸引读 者的阅读兴趣,还与后文相关情节形成了照应。 B.第一段中说:“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这句话意在表明主 人公东西 搬得非常干净,做事十分细心。 C.作者在第十一段中写道:“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 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意在表现男主人公情感已极度哀伤, 像溺水之人窒息的感觉,为后文他积极乐观地振作起来做铺垫。 D.《半张纸》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了男主人公的家庭琐事,情节波澜起伏,情感 真实动人。 E.《半张纸》以一千五百字的简短篇幅,用十来个电话号码展示一幅幅生活画面, 表现主人公一生中充满悲欢离合的两年,旨在表现 20 世纪初的瑞典资本主义社 会里小人物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却又对幸福充满坚定乐观的期待,选材别致,语 言平实,构思新颖
8.小说的结尾画线句子“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9.文章为什么以“半张纸”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5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 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 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 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 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 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 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 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 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 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 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 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 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 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 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 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语在《既传》 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 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 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 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成侯。 子毓嗣。少子会,别有传。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钟繇传》)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辟:征召 B.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易:轻视 C.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 单:通“殚”,竭尽 D.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殆:几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孝 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清朝也 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B.关右,古代地区名。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 以东地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东 C.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 别。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
8.小说的结尾画线句子“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9.文章为什么以“半张纸”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 (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9 分)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 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 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 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 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 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 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 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 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 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 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 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 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 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 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 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语在《既传》。 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 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 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 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成侯。 子毓嗣。少子会,别有传。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钟繇传》)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辟:征召 B.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易:轻视 C.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 单:通“殚”,竭尽 D.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殆:几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孝 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清朝也 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B.关右,古代地区名。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 以东地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东。 C.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 别。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 人曰死 D.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 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硏学习钟繇 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繇未归附曹操前,就暗中与曹操有交情,劝李傕、郭汜等人为曹操的使者放 行,不要拒绝曹操的诚意 B.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 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 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欣赏,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 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 将来之望也。(5分) (2)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4.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 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 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 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 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 漂流不定的生活。 D.“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委 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E.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 回味无穷。 15.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 两句来提醒后主要赏罚分明,标准一致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 人曰死。” D.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 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 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钟繇未归附曹操前,就暗中与曹操有交情,劝李傕、郭汜等人为曹操的使者放 行,不要拒绝曹操的诚意。 B.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 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 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欣赏,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 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 将来之望也。(5 分) (2)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 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送 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4.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 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 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 “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 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 漂流不定的生活。 D.“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委 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 E.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 回味无穷。 15.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提醒后主要赏罚分明,标准一致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3)《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 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拍案叫好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 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不少省市片面追求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 渊驱鱼,为丛驱雀,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 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两门相对却不相往来、以邻为壑的邻里相 处之道早已引发社会学家的关注和思考。 ⑤国家人社部最近出台了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这一政策在大众自主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就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 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虽然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 黄河文明。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 B.在政府和龙头企业的推动下,内蒙古已经形成一条绵延上千公里东起呼伦贝尔 草原西至河套地区涉10个盟市的“奶牛带 C.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日前在日内瓦开幕,中国人权研究会代表团出 席此次会议,并于3月8日与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共同举办“共同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人权治理的新路径”为主题的边会。 D.目前,我国住房供应总量充足,但需求却难以平衡,高额的房价导致买不起房 的城镇常住人口一直有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口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学说,目前常见的有关 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重要概念,④在表达上或含糊不清,或烦琐难懂。⑤这 也不能全怪那些作者,⑥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那些新概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满了 数学公式和演算,□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论。 ④ 但是因为 便其实因为 因为 所以 便 毕竟 但是 以致就其实因为 一却因为所以 就 毕竟 ①②③④⑤⑥ A但是因为/便其实因为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 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拍案叫好。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 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不少省市片面追求 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 渊驱鱼,为丛驱雀,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 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两门相对却不相往来、以邻为壑的邻里相 处之道早已引发社会学家的关注和思考。 ⑤国家人社部最近出台了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这一政策在大众自主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就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 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①②④ B.②⑤⑥ C. ①③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虽然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 黄河文明。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B.在政府和龙头企业的推动下,内蒙古已经形成一条绵延上千公里东起呼伦贝尔 草原西至河套地区涉 10 个盟市的“奶牛带”。 C.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 34 次会议日前在日内瓦开幕,中国人权研究会代表团出 席此次会议,并于 3 月 8 日与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共同举办“共同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人权治理的新路径”为主题的边会。 D.目前,我国住房供应总量充足,但需求却难以平衡,高额的房价导致买不起房 的城镇常住人口一直有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学说, 目前常见的有关 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重要概念,④在表达上或含糊不清,或烦琐难懂。⑤这 也不能全怪那些作者,⑥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那些新概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满了 数学公式和演算,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是 因为 / 便 其实 因为 B / 因为 所以 便 但 毕竟 C 但是 / 以致 就 其实 因为 D 却 因为 所以 就 / 毕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是 因为 / 便 其实 因为
B/因为所以便但毕竟 C但是/以致就其实因为 D却因为所以就/毕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游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 它有助于提升四肢的力量, 还对心肺功能有很好的帮助,而且他所引起的关节肌肉损伤远小于其他运动项 目。掌握游泳这项技能,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看, 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理念的普 及 21.下面是某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简易流程图”,请把这个预案写成一段 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项目齐全。(6分) 校园突发事件 首发现场教职工=第一责任人 管控救助 报告校保卫室 保护现场 报告副校长 值班行政 拨打110119120报警或救助 报告校长 通知班主任 送往医院救治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通知家长 事后处理 四、写作(60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B / 因为 所以 便 但 毕竟 C 但是 / 以致 就 其实 因为 D 却 因为 所以 就 / 毕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游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 ,它有助于提升四肢的力量, 还对心肺功能有很好的帮助,而且他所引起的关节肌肉损伤远小于其他运动项 目。掌握游泳这项技能,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看, 。 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理念的普 及, 。 21.下面是某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简易流程图”,请把这个预案写成一段 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项目齐全。(6 分) 四、写作(60 分) 六、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中国成语大会”火了,“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朗读者”又火了。为 什么会火呢?有人认为是制作上的“高大上”,有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有 人认为是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共同的看点 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3分)B(“时代也不会有悲欢离合”错,原文“尽管任何一个时代都不 乏悲欢离合”。) 2.(3分)D(“中和美学”不能直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 韵致……”,原文“以‘中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进行艺术选择和艺术升华可 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 3.(3分)D(“然后列举大量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错,本文以说理论证为 主,并没有“列举大量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3分) 解析: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信息,理解传主人物性格特征 答案:C(A项启功向溥心畬学画是为了表现他不盲从前人,更不迷信权威 B项不是为了反映了先生博闻广识,而是为了表现先生的认真。D项不是反映启 功性格中矛盾的一面,而是他的大度。) 5.(5分)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归纳传主的性格特征。 答案:CE.(答E得3分,答C得2分,答B得1分,答A强加因果,相关内 容在原文第2段,B项客观上一句不准确,应是造成了社会上对他的字“太滥” 的非议D项并非“空灵”的关键在于“结字”。) 6.(4分)本题考査分析传主的性格,挖掘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答案:(1)这与启功先生的砚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的含 义相一致,表现了他的人生志趣和追求,同时也便于他勉励自己,鞭策自我。(2 分) (2)坚,指坚如磐石,主要体现在生活上自立自强、坚韧不拔、决不苟且;学 术和书画上执着、认真、敢于怀疑。举例的事迹略。(1分) (3)净:指纯净如水,主要体现在平易近人、不图名利、不媚权贵、坦诚而用 于自我剖析。举例的事例略。(1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5分)BC(选B得3分,选C得2分)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能力,主要是对 小说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B项句意重在表现妻子双双离世后男主 人公一无所有,情绪极度低落,同时准备告别过去。C项句子的作用不是为后文 做铺垫,而是与后文男主人公振作起来形成反衬,哀伤愈深,振作弥坚,更具感 染力
“中国成语大会”火了,“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朗读者”又火了。为 什么会火呢?有人认为是制作上的“高大上”,有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有 人认为是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共同的看点。 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3 分)B (“时代也不会有悲欢离合”错,原文“尽管任何一个时代都不 乏悲欢离合”。) 2.(3 分)D (“ 中和美学”不能直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 韵致……” ,原文“以‘中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进行艺术选择和艺术升华可 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 3.(3 分)D ( “然后列举大量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错,本文以说理论证为 主,并没有“列举大量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4.(3 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理解传主人物性格特征。 答案:C (A 项启功向溥心畬学画是为了表现他不盲从前人,更不迷信权威。 B 项不是为了反映了先生博闻广识,而是为了表现先生的认真。D 项不是反映启 功性格中矛盾的一面,而是他的大度。) 5.(5 分)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归纳传主的性格特征。 答案:C E. (答 E 得 3 分,答 C 得 2 分,答 B 得 1 分,答 A 强加因果,相关内 容在原文第 2 段,B 项客观上一句不准确,应是造成了社会上对他的字“太滥” 的非议 D 项并非“空灵”的关键在于“结字”。) 6.(4 分)本题考查分析传主的性格,挖掘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答案:(1)这与启功先生的砚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的含 义相一致,表现了他的人生志趣和追求,同时也便于他勉励自己,鞭策自我。(2 分) (2)坚,指坚如磐石,主要体现在生活上自立自强、坚韧不拔、决不苟且;学 术和书画上执着、认真、敢于怀疑。举例的事迹略。(1 分) (3)净:指纯净如水,主要体现在平易近人、不图名利、不媚权贵、坦诚而用 于自我剖析。举例的事例略。(1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7.(5 分)B C (选 B 得 3 分,选 C 得 2 分)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能力,主要是对 小说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B 项句意重在表现妻子双双离世后男主 人公一无所有,情绪极度低落,同时准备告别过去。C 项句子的作用不是为后文 做铺垫,而是与后文男主人公振作起来形成反衬,哀伤愈深,振作弥坚,更具感 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