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是我国古代出版业的“黄金时期”与“经典时期”。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版的出 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为我国此后的文化传播做出了伟大贡献。宋代出版业的发展 与繁荣,是宋代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全面发展的产物。 宋代立国之初,即确立了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所谓“兴文教,抑武事”, 崇尚文治。终宋之世,未改初衷。这是宋代出版业发达的根本原因。宋太宗倡言:“夫教化 之本,治乱之源,苟无书籍,何以取法?”可见,宋代出版业的发达,首先就是宋代重文政 策的必然结果 宋代的出版政策,总体上同其“文治”政策是完全一致的。因而宋代出版政策较之前代, 也是较为宽容与自由的。宋代对出版业的政治管治,也主要限于时事政治、边事、国家政治 内幕、伪书、党争中人之书籍。总体而言,宋代书籍出版审査、管理、惩治的政治环境是较 为宽松的,而其实际管治效果的宽松则又使这种宽松变得更甚。这也是宋代出版发展与繁荣 的重要原因 宋代建立了一整套文官制度,其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不仅从政治制度上,而且从作者 出版者、传播者、读者诸方面,为宋代出版业造就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版团队。从 政府出版的角度考察,这一队伍又是宋代政府出版人力资源的主体。以宋代一国之官员队伍 作为其书籍出版的人力资源库,岂有书籍出版不发达之理乎!南宋地方官往往把校雠及出版 图书作为美好政绩。王明清记载:“近年所至郡府,多刊文籍,且易得本传录,仕宦稍显者, 家必有书数千卷……”文官制度促成了出版政治制度及文化制度的制度化,并使得出版制度 与国家制度一体化。国家政治及文化与书籍出版媒介实现了制度化联姻。文官制度也必然成 为书籍出版制度、体制及机制的制度保障。 宋代扩大、创新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宋太祖积极倡导并推行科举改革的平等理念,以使 “文治”政策推广到社会各个层面。这一科举理念不啻为科举史上的一次观念革命,打破了 世家垄断的科举传统,为天下所有读书人平等地参与科举敞开了大门,同时也为书籍出版培 养了政策层面上最大的潜在读者群体。宋代通过科举考试不仅录取了大批人才,尤为重要的 是在全国树立了学习与阅读的普遍理念,成为直接推动出版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力。而且, 中举入仕者一旦成为上述文官体系中的一员,则又以文官体系的因子显示出其对书籍出版的 价值与意义。 在科举核心价值的带动下,宋代的整体教育及平民教育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宋代书籍 出版与教育发达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教育发展促进了书籍出版,书籍出版也促进了教育发展, 从而导致了书籍出版与教育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教育发展为书籍出版培养了一个持续的巨大 的社会性阅读阶层与书籍消费群体。科举教育的现实功利性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为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代是我国古代出版业的“黄金时期”与“经典时期”。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版的出 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为我国此后的文化传播做出了伟大贡献。宋代出版业的发展 与繁荣,是宋代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全面发展的产物。 宋代立国之初,即确立了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所谓“兴文教,抑武事”, 崇尚文治。终宋之世,未改初衷。这是宋代出版业发达的根本原因。宋太宗倡言:“夫教化 之本,治乱之源,苟无书籍,何以取法?”可见,宋代出版业的发达,首先就是宋代重文政 策的必然结果。 宋代的出版政策,总体上同其“文治”政策是完全一致的。因而宋代出版政策较之前代, 也是较为宽容与自由的。宋代对出版业的政治管治,也主要限于时事政治、边事、国家政治 内幕、伪书、党争中人之书籍。总体而言,宋代书籍出版审查、管理、惩治的政治环境是较 为宽松的,而其实际管治效果的宽松则又使这种宽松变得更甚。这也是宋代出版发展与繁荣 的重要原因。 宋代建立了一整套文官制度,其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不仅从政治制度上,而且从作者、 出版者、传播者、读者诸方面,为宋代出版业造就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版团队。从 政府出版的角度考察,这一队伍又是宋代政府出版人力资源的主体。以宋代一国之官员队伍 作为其书籍出版的人力资源库,岂有书籍出版不发达之理乎!南宋地方官往往把校雠及出版 图书作为美好政绩。王明清记载:“近年所至郡府,多刊文籍,且易得本传录,仕宦稍显者, 家必有书数千卷……”文官制度促成了出版政治制度及文化制度的制度化,并使得出版制度 与国家制度一体化。国家政治及文化与书籍出版媒介实现了制度化联姻。文官制度也必然成 为书籍出版制度、体制及机制的制度保障。 宋代扩大、创新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宋太祖积极倡导并推行科举改革的平等理念,以使 “文治”政策推广到社会各个层面。这一科举理念不啻为科举史上的一次观念革命,打破了 世家垄断的科举传统,为天下所有读书人平等地参与科举敞开了大门,同时也为书籍出版培 养了政策层面上最大的潜在读者群体。宋代通过科举考试不仅录取了大批人才,尤为重要的 是在全国树立了学习与阅读的普遍理念,成为直接推动出版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力。而且, 中举入仕者一旦成为上述文官体系中的一员,则又以文官体系的因子显示出其对书籍出版的 价值与意义。 在科举核心价值的带动下,宋代的整体教育及平民教育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宋代书籍 出版与教育发达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教育发展促进了书籍出版,书籍出版也促进了教育发展, 从而导致了书籍出版与教育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教育发展为书籍出版培养了一个持续的巨大 的社会性阅读阶层与书籍消费群体。科举教育的现实功利性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为
重要者,是教育的发展在宋代社会普遍树立了重视教育与阅读的社会公共观念,而这一观念 是书籍出版的教育主因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崇尚文治,确立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这为宋代出版业发达提供了政 策上的保证。 B.宋代出版政策和“文治”政策总体一样,都较宽容与自由,这是宋代出版发展与繁荣 的重要原因 C.宋代科举理念打破了世家垄断的科举传统,在政策层面上为书籍出版培养了最大的潜 在读者群体 D.宋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书籍出版,同时也在宋代社会普遍树立了重视教育与阅读的社 会公共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宋代出版政策较为宽容与自由,但对涉及国家安全、军政稳定等方面的书籍出版还是 有政治管治的。 B.宋代重文政策催生了数量庞大的文人官员,他们既是书籍著作者、出版者,也是书籍 传播者、读者 C.文官制度促成出版政治制度及文化制度的制度化,也为书籍出版制度、体制及机制的 制度提供保障 D.科举教育的现实功利性促使广大学子购买并阅读书籍、从而促进书籍出版和教育的共 同发展与繁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毫无疑问与宋代奠定的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 基本范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B.宋太宗认为可从书籍中取法前代教化之法、治乱之策,书籍是文治的本源:可见宋代 重文政策促进了出版业的发达 C.王明清记载的郡府“多刊文籍”,说明南宋地方官往往把岀版图书作为美好政绩,这 间接促进了宋代书籍出版的发展。 D.宋太祖倡行科举改革的平等理念,让天下读书人都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而中举入仕, 显示了书籍出版的价值与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好东西在哪里 黄建国
重要者,是教育的发展在宋代社会普遍树立了重视教育与阅读的社会公共观念,而这一观念 是书籍出版的教育主因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代崇尚文治,确立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这为宋代出版业发达提供了政 策上的保证。 B.宋代出版政策和“文治”政策总体一样,都较宽容与自由,这是宋代出版发展与繁荣 的重要原因。 C.宋代科举理念打破了世家垄断的科举传统,在政策层面上为书籍出版培养了最大的潜 在读者群体。 D.宋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书籍出版,同时也在宋代社会普遍树立了重视教育与阅读的社 会公共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宋代出版政策较为宽容与自由,但对涉及国家安全、军政稳定等方面的书籍出版还是 有政治管治的。 B.宋代重文政策催生了数量庞大的文人官员,他们既是书籍著作者、出版者,也是书籍 传播者、读者。 C.文官制度促成出版政治制度及文化制度的制度化,也为书籍出版制度、体制及机制的 制度提供保障。 D.科举教育的现实功利性促使广大学子购买并阅读书籍、从而促进书籍出版和教育的共 同发展与繁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毫无疑问与宋代奠定的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 基本范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B.宋太宗认为可从书籍中取法前代教化之法、治乱之策,书籍是文治的本源;可见宋代 重文政策促进了出版业的发达。 C.王明清记载的郡府“多刊文籍”,说明南宋地方官往往把出版图书作为美好政绩,这 间接促进了宋代书籍出版的发展。 D.宋太祖倡行科举改革的平等理念,让天下读书人都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而中举入仕, 显示了书籍出版的价值与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好东西在哪里 黄建国
胡军胜在外头打了两年工,然后回来了。他对人说:“城里好是好,但好东西全是别人 的。好吃的好喝的是别人的,女人是别人的,轿车是别人的,连拉屎尿尿的地方都是别人的 好有什么用?不如回到村子里,我是我自己的。”话虽这么说,可过了几天之后,胡军胜觉 得梅庄其实很没有意思 梅庄跟其他村庄一样,早上天一亮,家家打开头门,用扫帚在门前划拉几下,接着,你 出来我进去,一整天忙忙碌碌的不知干些啥名堂:太阳一落山,暮色四合,家家门户紧闭, 街上一片漆黑又悄无声息,好像整个村庄钻到地底下去了,好像地球上没有这个村庄了。所 以,胡军胜觉得梅庄真的很没有意思。 上午十点多钟,胡军胜走出家门,穿过街道,离开村子径直到北边的阳峪岭去。他想在 那儿寻一阵子清净。事实上家里也够清净的,麦子已经下种,又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不过 胡军胜不喜欢家里的感觉,因为他父亲胡庄庄总吊着个长脸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不时为布尔 山羊的事唉声叹气,让人不舒服。 节令已过寒露,搭眼望去,四周一片乱糟糟的。果园的树叶还没有落尽,玉米杆横七竖 八地散落在地里,麦苗只探出一点黄芽,连土坷垃都遮不住。胡军胜不看地上,看天空。他 看见空中有一只鸟在飞,他仰起脸朝它吹了一声口哨 翻过底角沟,又过一道梁,沿着一条弯曲的小路就到阳峪岭的最高处了。胡军胜找到一 个合适的斜坡半躺下去,用胳膊肘支着头,眯起眼打量梅庄。他从来还没有隔开这么一段距 离认真地打量过梅庄呢。冬天尚未到来,太阳依然温暖,明亮的光线如同绸缎一样又柔软又 光滑。从眼缝望出去,梅庄渐渐模糊,变成了一条黑色的细线:睁大眼,它又清清楚楚了。 哎,这个梅庄哎。在深而远的天空下,在岭坡平缓的地方,梅庄被树木遮盖着,不像一头牛 也不像一只羊,而像一块贴在地上的膏药。哎,膏药,胡军胜说,真的像膏药。胡军胜想, 梅庄夜晚的街道太黑太静了。胡军胜想,梅庄应该有点什么事,它不能老没有事。胡军胜这 么想着,睡着了一会儿 胡军胜呼的一声坐起来。胡军胜揉揉眼走下阳峪岭。胡军胜推开他家果园房庵的门。胡 军胜愣住了。屋子里烟雾缭绕,四五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围在一起玩扑克牌。胡军胜惊讶地说: “你们干什么?”很显然那是几个逃学的初中学生,个个嘴里叼着烟,扭过头,表情怪异地 对胡军胜笑。一个说:“上午的课没意思,老师胡讲呢。”另一个说:“我们死活念不进脑 子里去。”胡军胜像他父亲那样哦了一声,说:“你们,看看这梅庄,像一块膏药。我以前 没有用功念书,不然,城里的好东西就有我一份了。你们,自毁前程啊。”几个初中生哗的 声笑起来,说:“考不上学的人一茬子呢。我们跟你一样。管屎那么多。”胡军胜也笑了。 但胡军胜忽然一挥胳膊吼了一声:“出去!”他又说:“都滚出去!”他从墙角扛起一根木 椽走出来,他是到房庵里去取那根木椽的 下午,胡军胜在他家门前的街道边竖起一根木杆,然后找到村上的电工梅跃进说 扯二十米电线,接一只电灯挂起来
胡军胜在外头打了两年工,然后回来了。他对人说:“城里好是好,但好东西全是别人 的。好吃的好喝的是别人的,女人是别人的,轿车是别人的,连拉屎尿尿的地方都是别人的。 好有什么用?不如回到村子里,我是我自己的。”话虽这么说,可过了几天之后,胡军胜觉 得梅庄其实很没有意思。 梅庄跟其他村庄一样,早上天一亮,家家打开头门,用扫帚在门前划拉几下,接着,你 出来我进去,一整天忙忙碌碌的不知干些啥名堂;太阳一落山,暮色四合,家家门户紧闭, 街上一片漆黑又悄无声息,好像整个村庄钻到地底下去了,好像地球上没有这个村庄了。所 以,胡军胜觉得梅庄真的很没有意思。 上午十点多钟,胡军胜走出家门,穿过街道,离开村子径直到北边的阳峪岭去。他想在 那儿寻一阵子清净。事实上家里也够清净的,麦子已经下种,又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不过, 胡军胜不喜欢家里的感觉,因为他父亲胡庄庄总吊着个长脸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不时为布尔 山羊的事唉声叹气,让人不舒服。 节令已过寒露,搭眼望去,四周一片乱糟糟的。果园的树叶还没有落尽,玉米杆横七竖 八地散落在地里,麦苗只探出一点黄芽,连土坷垃都遮不住。胡军胜不看地上,看天空。他 看见空中有一只鸟在飞,他仰起脸朝它吹了一声口哨。 翻过底角沟,又过一道梁,沿着一条弯曲的小路就到阳峪岭的最高处了。胡军胜找到一 个合适的斜坡半躺下去,用胳膊肘支着头,眯起眼打量梅庄。他从来还没有隔开这么一段距 离认真地打量过梅庄呢。冬天尚未到来,太阳依然温暖,明亮的光线如同绸缎一样又柔软又 光滑。从眼缝望出去,梅庄渐渐模糊,变成了一条黑色的细线;睁大眼,它又清清楚楚了。 哎,这个梅庄哎。在深而远的天空下,在岭坡平缓的地方,梅庄被树木遮盖着,不像一头牛, 也不像一只羊,而像一块贴在地上的膏药。哎,膏药,胡军胜说,真的像膏药。胡军胜想, 梅庄夜晚的街道太黑太静了。胡军胜想,梅庄应该有点什么事,它不能老没有事。胡军胜这 么想着,睡着了一会儿。 胡军胜呼的一声坐起来。胡军胜揉揉眼走下阳峪岭。胡军胜推开他家果园房庵的门。胡 军胜愣住了。屋子里烟雾缭绕,四五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围在一起玩扑克牌。胡军胜惊讶地说: “你们干什么?”很显然那是几个逃学的初中学生,个个嘴里叼着烟,扭过头,表情怪异地 对胡军胜笑。一个说:“上午的课没意思,老师胡讲呢。”另一个说:“我们死活念不进脑 子里去。”胡军胜像他父亲那样哦了一声,说:“你们,看看这梅庄,像一块膏药。我以前 没有用功念书,不然,城里的好东西就有我一份了。你们,自毁前程啊。”几个初中生哗的 一声笑起来,说:“考不上学的人一茬子呢。我们跟你一样。管屎那么多。”胡军胜也笑了。 但胡军胜忽然一挥胳膊吼了一声:“出去!”他又说:“都滚出去!”他从墙角扛起一根木 椽走出来,他是到房庵里去取那根木椽的。 下午,胡军胜在他家门前的街道边竖起一根木杆,然后找到村上的电工梅跃进说:“ 扯二十米电线,接一只电灯挂起来
梅跃进眨巴着眼睛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胡军胜说:“村子里应该有点事。夜晚太黑了,没一点人气 梅跃进绕着胡军胜转了一圈,上下打量着他说:“你给街上扯电灯,让梅庄变得亮堂?” “我不想让黑夜淹没了村子,看上去像一块膏药。” “胡军胜哎,你进城打工两年,叫人认不得你了。” “城里没有黑夜,街道和广场彻夜通明。” “地方不一样哎。” “好地方都这样。依我看,梅庄应该发生点什么事情。” 好,你弄嘛。”电工梅跃进说,“我现在就给你接线。你哪怕在灯下耍猴呢。不过, 电线得从你家电表里走。” 这时候,胡军胜的父亲胡庄庄突然冲了过来。他说:“我不同意!”左手在屁股上拍打 了两下。他右手牵着一只布尔山羊,刚从双庙镇赶集回来。这只羊让他伤透了脑筋,五个月 前两千多元买进,今天买主只出到三百元。他两眼通红,愤怒地瞪视着胡军胜。 胡军胜对他父亲说:“这是我自己的事,你回。” “我不同意!”胡庄庄说。他倒了一下手,右掌又拍打在屁股上。“鳖大头才耗财呢!” 但是,胡军胜的父亲胡庄庄没有能够阻止胡军胜。当天晚上,梅庄的街道上亮起了一盏 黄灿灿的电灯,一群猴子追逐打闹到小半夜。 不久,梅庄果然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一只布尔山羊被吊死在灯下的木杆上 (选自《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黄建国卷》)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胡军胜的形象。如他对逃学孩子的呵斥,梅跃进对他 的评价,父亲的反对等,具体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B.小说多处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觉得梅庄其实很没有意思”“觉得梅庄 真的很没有意思”等,表明他对家乡现状的绝望。 C.小说叙事简洁,描写生动,语言质朴,多用口语,又掺入方言,如“管屎那么多”“鳖 大头才耗财呢!”等,呈现出鲜明的乡土色彩。 D.小说结尾写“果然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吊死布尔山羊,呼应上文,暗示胡 军胜试图改变一潭死水的梅庄的愿望落空,耐人寻味。 5.小说中的胡军胜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以“好东西在哪里”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写书
梅跃进眨巴着眼睛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胡军胜说:“村子里应该有点事。夜晚太黑了,没一点人气。” 梅跃进绕着胡军胜转了一圈,上下打量着他说:“你给街上扯电灯,让梅庄变得亮堂?” “我不想让黑夜淹没了村子,看上去像一块膏药。” “胡军胜哎,你进城打工两年,叫人认不得你了。” “城里没有黑夜,街道和广场彻夜通明。” “地方不一样哎。” “好地方都这样。依我看,梅庄应该发生点什么事情。” “好,你弄嘛。”电工梅跃进说,“我现在就给你接线。你哪怕在灯下耍猴呢。不过, 电线得从你家电表里走。” 这时候,胡军胜的父亲胡庄庄突然冲了过来。他说:“我不同意!”左手在屁股上拍打 了两下。他右手牵着一只布尔山羊,刚从双庙镇赶集回来。这只羊让他伤透了脑筋,五个月 前两千多元买进,今天买主只出到三百元。他两眼通红,愤怒地瞪视着胡军胜。 胡军胜对他父亲说:“这是我自己的事,你回。” “我不同意!”胡庄庄说。他倒了一下手,右掌又拍打在屁股上。“鳖大头才耗财呢!” 但是,胡军胜的父亲胡庄庄没有能够阻止胡军胜。当天晚上,梅庄的街道上亮起了一盏 黄灿灿的电灯,一群猴子追逐打闹到小半夜。 不久,梅庄果然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一只布尔山羊被吊死在灯下的木杆上。 (选自《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黄建国卷》)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胡军胜的形象。如他对逃学孩子的呵斥,梅跃进对他 的评价,父亲的反对等,具体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B.小说多处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觉得梅庄其实很没有意思”“觉得梅庄 真的很没有意思”等,表明他对家乡现状的绝望。 C.小说叙事简洁,描写生动,语言质朴,多用口语,又掺入方言,如“管屎那么多”“鳖 大头才耗财呢!”等,呈现出鲜明的乡土色彩。 D.小说结尾写“果然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吊死布尔山羊,呼应上文,暗示胡 军胜试图改变一潭死水的梅庄的愿望落空,耐人寻味。 5.小说中的胡军胜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5 分) 6.小说以“好东西在哪里”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写书
所谓“写书”,就是从事学术研究。霍先生有句名言:“我的岗位工作是教学,所谓研 究,其实是备课。” 学术研究、著书立说,必须求真求是,甚至要敢冒风险。自1958年开始,霍先生就因其 出版的《文艺学概论》受到冲击。“文革”之初,又因发表《试论形象思维》一文,被点名 批判,扣上“为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思潮提供了理论基础”的帽子。抄家、游街、挨斗、扫 马路、扫厕所,到最后关牛棚、劳动改造,这些都没能改变先生的学术个性。平反之后,他 又写了《再论形象思维》的长篇文章,表明自己的学术观点。这样的精神追求,可用他的 句诗来概括:“浩气由来塞天地,高标那许混风尘。” 学术研究需要宽广的视野。霍先生曾在《“断代”的研究内容与非“断代”的研究方法》 文中强调,“断代”的研究内容不能用“断代”的研究方法。就研究唐诗说,不应割断它 与唐以前、唐以后诗歌发展的联系,尤其不应忽视唐诗与今诗的关系。也正是这样的研究视 野,他的研究显示出宏大的气魄。如《论白居易的田园诗》一文,直接溯源至先秦时代的《诗 经·七月》,然后经陶渊明、王维等发展,中国的田园诗形成了两条线索:一是“田家乐”, 二是“田家苦”,再通过对白居易田园诗的分析,认为白居易是“田家苦”线索的继承者和 杰出代表。 学术研究要创新。霍先生经常引用《南齐书·文学传论》的一句名言鼓励学术创新:“若 无新变,不能代雄。”他的硏究,重视资料的挖掘和阐释,如对于《西厢记》的硏究,从《西 厢记简说》到《西厢述评》,再到后来的《西厢汇编》,把《西厢记》有关的问题、资料进 行系统的梳理分析,把研究结论建立在扎实的材料基础之上。先生的研究,重点在于唐宋诗 词,尤其是对杜甫、白居易予以特别关注。《青春集》中显示,在大学本科阶段,他就已发 表七篇研究杜甫的论文,展现出青年学者的锐气和创新精神,此后对杜甫的研究更加深入 学术研究需要理论支撑。霍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建立在他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之上。 他自己除撰有《文艺学简论》《诗的形象及其他》等著作之外,还整理了大量古代文艺理论 著作,如校注《滹南诗话》《瓯北诗话》《原诗》等,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中 国诗论史》等,并且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古代诗文的研究实践当中,因而成就斐然 学术研究还要有广泛的交流。1982年3月,霍先生主持召开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名家 云集,气氛热烈,当他在开幕致辞中说到“我们的这次全国性的唐诗讨论会,新中国成立以 来是第一次,唐代以来也是第一次”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在这次会议上,程千帆先 生给他题写斋榜“唐音阁”,从此,“唐音”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霍先生晚年仍然笔耕不辍,2001年,出版《唐音阁论文集》《唐音阁译诗集》等系列著 作。2010年霍先生90寿辰时,他亲自整理编撰的《霍松林选集》(十卷本)正式出版,集中 体现了其学术成就 写诗也是霍先生“写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少年时期写的抗战作品,如《卢沟桥战歌》 《惊闻南京沦陷,日寇屠城》《八百壮士颂》等,真实反映了抗战历史,把自己的心声与民
所谓“写书”,就是从事学术研究。霍先生有句名言:“我的岗位工作是教学,所谓研 究,其实是备课。” 学术研究、著书立说,必须求真求是,甚至要敢冒风险。自 1958 年开始,霍先生就因其 出版的《文艺学概论》受到冲击。“文革”之初,又因发表《试论形象思维》一文,被点名 批判,扣上“为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思潮提供了理论基础”的帽子。抄家、游街、挨斗、扫 马路、扫厕所,到最后关牛棚、劳动改造,这些都没能改变先生的学术个性。平反之后,他 又写了《再论形象思维》的长篇文章,表明自己的学术观点。这样的精神追求,可用他的一 句诗来概括:“浩气由来塞天地,高标那许混风尘。” 学术研究需要宽广的视野。霍先生曾在《“断代”的研究内容与非“断代”的研究方法》 一文中强调,“断代”的研究内容不能用“断代”的研究方法。就研究唐诗说,不应割断它 与唐以前、唐以后诗歌发展的联系,尤其不应忽视唐诗与今诗的关系。也正是这样的研究视 野,他的研究显示出宏大的气魄。如《论白居易的田园诗》一文,直接溯源至先秦时代的《诗 经·七月》,然后经陶渊明、王维等发展,中国的田园诗形成了两条线索:一是“田家乐”, 二是“田家苦”,再通过对白居易田园诗的分析,认为白居易是“田家苦”线索的继承者和 杰出代表。 学术研究要创新。霍先生经常引用《南齐书·文学传论》的一句名言鼓励学术创新:“若 无新变,不能代雄。”他的研究,重视资料的挖掘和阐释,如对于《西厢记》的研究,从《西 厢记简说》到《西厢述评》,再到后来的《西厢汇编》,把《西厢记》有关的问题、资料进 行系统的梳理分析,把研究结论建立在扎实的材料基础之上。先生的研究,重点在于唐宋诗 词,尤其是对杜甫、白居易予以特别关注。《青春集》中显示,在大学本科阶段,他就已发 表七篇研究杜甫的论文,展现出青年学者的锐气和创新精神,此后对杜甫的研究更加深入。 学术研究需要理论支撑。霍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建立在他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之上。 他自己除撰有《文艺学简论》《诗的形象及其他》等著作之外,还整理了大量古代文艺理论 著作,如校注《滹南诗话》《瓯北诗话》《原诗》等,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中 国诗论史》等,并且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古代诗文的研究实践当中,因而成就斐然。 学术研究还要有广泛的交流。1982 年 3 月,霍先生主持召开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名家 云集,气氛热烈,当他在开幕致辞中说到“我们的这次全国性的唐诗讨论会,新中国成立以 来是第一次,唐代以来也是第一次”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在这次会议上,程千帆先 生给他题写斋榜“唐音阁”,从此,“唐音”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霍先生晚年仍然笔耕不辍,2001 年,出版《唐音阁论文集》《唐音阁译诗集》等系列著 作。2010 年霍先生 90 寿辰时,他亲自整理编撰的《霍松林选集》(十卷本)正式出版,集中 体现了其学术成就。 写诗也是霍先生“写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少年时期写的抗战作品,如《卢沟桥战歌》 《惊闻南京沦陷,日寇屠城》《八百壮士颂》等,真实反映了抗战历史,把自己的心声与民
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1995年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中国作家协会特将先生列名 于“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中,颁赠“以笔为枪,投身抗战”的奖牌 霍先生的诗词创作,独树一帜,引领风气,正如程千帆先生所言:“松林之为诗,兼备 古今之体,才雄而格峻,绪密而思清。”他还呼吁当前的诗词创作必须求变求新,率先主张 用新声新韵取代旧声旧韵,并用新声新韵创作七律。2008年12月20日,“中华诗词终身成 就奖”颁奖大会暨5位诗家作品集首发式,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霍先生成为首次颁发 的“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5位获奖人之 书法也是霍先生“写书”的一个重要部分,他的字就像他的诗一样“刚健含婀娜,韶秀 寓清淑”。书法家钟明善先生曾概括霍先生的书法特点:“方圆兼备,疾涩得体,寓刚于柔, 潇洒自若。”先生自撰、自书的《香港回归赋》等作品,气势恢宏,刚劲有力,给人以美的 享受 学海珠玑光简册,诗坛星月耀乾坤”,这是霍先生献给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的诗句, 用来概括先生的学术风范也十分恰当。先生离开我们了,但“唐音”永存,他的著作将永远 流传、光照千古 (摘编自张新科《霍松林:“唐音“永存》,原文刊于《光明日报》2017年2月22日第 16版) 相关链接 “如果知识很渊博,却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和论著,那就是有 知无能,也就是古人讥笑的‘两脚书橱’,对学术文化的发展起不到重要作用。“(霍松林) (引自《访著名古典文学家、文艺理论家霍松林》)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松林认为“断代”的研究内容不能用“断代”的研究方法,研究唐诗,应注意它与 唐前后诗歌的联系,也要关注与今诗发展的关系 B.霍松林《论白居易的田园诗》一文指出:中国田园诗发展有两条线索——“田家乐” 与“田家苦”,白居易是后者的继承者和杰出代表 C.霍松林古典文学研究成就斐然,是源于他大学本科阶段就具备的学者锐气和创新精神, 以及他的开阔的学术视野、坚持不辍的笔耕 D.霍松林创作的《卢沟桥战歌》等作品,真实反映了抗战历史;因而纪念抗战胜利50 周年时,他被列入“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1982年召开的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上,程千帆为霍松林题写斋榜“唐音阁”,此后, “唐音”日渐享誉国内,声播海外。 B.“浩气由来塞天地,高标那许混风尘”这两句诗概括了霍松林先生凛然正气,孤芳自 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个性精神
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1995 年纪念抗战胜利 50 周年之际,中国作家协会特将先生列名 于“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中,颁赠“以笔为枪,投身抗战”的奖牌。 霍先生的诗词创作,独树一帜,引领风气,正如程千帆先生所言:“松林之为诗,兼备 古今之体,才雄而格峻,绪密而思清。”他还呼吁当前的诗词创作必须求变求新,率先主张 用新声新韵取代旧声旧韵,并用新声新韵创作七律。2008 年 12 月 20 日,“中华诗词终身成 就奖”颁奖大会暨 5 位诗家作品集首发式,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霍先生成为首次颁发 的“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5 位获奖人之一。 书法也是霍先生“写书”的一个重要部分,他的字就像他的诗一样“刚健含婀娜,韶秀 寓清淑”。书法家钟明善先生曾概括霍先生的书法特点:“方圆兼备,疾涩得体,寓刚于柔, 潇洒自若。”先生自撰、自书的《香港回归赋》等作品,气势恢宏,刚劲有力,给人以美的 享受。 “学海珠玑光简册,诗坛星月耀乾坤”,这是霍先生献给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的诗句, 用来概括先生的学术风范也十分恰当。先生离开我们了,但“唐音”永存,他的著作将永远 流传、光照千古。 (摘编自张新科《霍松林:“唐音“永存》,原文刊于《光明日报》2017 年 2 月 22 日第 16 版) 相关链接: “如果知识很渊博,却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和论著,那就是有 知无能,也就是古人讥笑的‘两脚书橱’,对学术文化的发展起不到重要作用。“(霍松林) (引自《访著名古典文学家、文艺理论家霍松林》)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霍松林认为“断代”的研究内容不能用“断代”的研究方法,研究唐诗,应注意它与 唐前后诗歌的联系,也要关注与今诗发展的关系。 B.霍松林《论白居易的田园诗》一文指出:中国田园诗发展有两条线索——“田家乐” 与“田家苦”,白居易是后者的继承者和杰出代表。 C.霍松林古典文学研究成就斐然,是源于他大学本科阶段就具备的学者锐气和创新精神, 以及他的开阔的学术视野、坚持不辍的笔耕。 D.霍松林创作的《卢沟桥战歌》等作品,真实反映了抗战历史;因而纪念抗战胜利 50 周年时,他被列入“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1982 年召开的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上,程千帆为霍松林题写斋榜“唐音阁”,此后, “唐音”日渐享誉国内,声播海外。 B.“浩气由来塞天地,高标那许混风尘”这两句诗概括了霍松林先生凛然正气,孤芳自 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个性精神
C.霍松林《西厢记》研究成就卓著,这表明要想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应 努力改进研究方法,拓宽研究思路 D.文章引用的诗句、他人的评论等,突出表现了霍松林的风骨、才情与学养,起到充实 文章内容、增强报道真实性的作用, E.本文题为“写书”,分别从文学研究、诗歌创作、书法等方面介绍了他的贡献与成就, 选材典型,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9.霍松林先生认为,学术研究要做到“知能并重”,不做“两脚书橱”。他如何做到“知能 结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于翼,字文若。孝闵帝践阼,出为渭州刺史。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翼又推诚布 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时吐谷浑入寇河右,凉、鄯、河三州咸被攻围, 使来告急。秦州都督遣翼赴援,不从。寮属咸以为言。翼曰:“攻取之术,非夷俗所长。此寇 之来,不过抄掠边牧耳。安能顿兵城下,久事攻围!掠而无获,势将自走。劳师以往,亦无 所及。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数日,问至,果如翼所策。 明帝雅爱文史,立麟趾学,在朝有艺业者,不限贵贱,皆听预焉。乃至萧搗、王褒等与 卑鄙之徒同为学士。翼言于帝曰:“捻,梁之宗子:褒,梁之公卿,今与趋走同跻,恐非尚贤 贵爵之义。”帝纳之,诏翼定其班次,于是有等差矣。 明帝崩,翼与晋公宇文护同受遗诏,立武帝。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寻 有诏起令视事。武帝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 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帝召翼遺 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翼曰:“冢宰无君陵上,自取诛夷。元恶既除,余孽宜殄 然皆陛下骨囱,犹谓疏不间亲。陛下不使诸王,而使臣异姓,非直物有横议,愚臣亦所未安。” 帝然之,乃遣越王盛代翼 建德二年,武帝将东伐,遣纳言卢韫等前后三乘驿诣翼问策焉。翼赞成之。及军出,诏 翼自宛、叶趣襄城。旬日下齐一十九城。所过秋毫无犯,所部都督辄入人村,即斩以徇。由 是百姓欣悦,赴者如归 隋开皇初,翼入朝,上降榻握手极欢。数日,拜太尉。三年,薨于本位。 (选自《北史》,有删改) 【注】(1)麟趾学:北周学校名。(2)冢宰:即太宰,位次三公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翼兄寔先莅此州 :来到
C.霍松林《西厢记》研究成就卓著,这表明要想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应 努力改进研究方法,拓宽研究思路。 D.文章引用的诗句、他人的评论等,突出表现了霍松林的风骨、才情与学养,起到充实 文章内容、增强报道真实性的作用。 E.本文题为“写书”,分别从文学研究、诗歌创作、书法等方面介绍了他的贡献与成就, 选材典型,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9.霍松林先生认为,学术研究要做到“知能并重”,不做“两脚书橱”。他如何做到“知能 结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于翼,字文若。孝闵帝践阼,出为渭州刺史。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翼又推诚布 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时吐谷浑入寇河右,凉、鄯、河三州咸被攻围, 使来告急。秦州都督遣翼赴援,不从。寮属咸以为言。翼曰:“攻取之术,非夷俗所长。此寇 之来,不过抄掠边牧耳。安能顿兵城下,久事攻围!掠而无获,势将自走。劳师以往,亦无 所及。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数日,问至,果如翼所策。 明帝雅爱文史,立麟趾学,在朝有艺业者,不限贵贱,皆听.预焉。乃至萧撝、王褒等与 卑鄙..之徒同为学士。翼言于帝曰:“捴,梁之宗子;褒,梁之公卿,今与趋走同跻,恐非尚贤 贵爵之义。”帝纳之,诏翼定其班次,于是有等差矣。 明帝崩,翼与晋公宇文护同受遗诏,立武帝。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寻 有诏起令视事。武帝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 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帝召翼遣 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翼曰:“冢宰无君陵上,自取诛夷。元恶既除,余孽宜殄。 然皆陛下骨肉,犹谓疏不间亲。陛下不使诸王,而使臣异姓,非直物有横议,愚臣亦所未安。” 帝然之,乃遣越王盛代翼。 建德二年,武帝将东伐,遣纳言卢韫等前后三乘驿诣翼问策焉。翼赞成之。及军出,诏 翼自宛、叶趣襄城。旬日下齐一十九城。所过秋毫无犯,所部都督辄入人村,即斩以徇。由 是百姓欣悦,赴者如归。 隋开皇初,翼入朝,上降榻握手极欢。数日,拜太尉。三年,薨于本位。 (选自《北史》,有删改) 【注】(1)麟趾学:北周学校名。(2)冢宰:即太宰,位次三公。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翼兄寔先莅.此州 莅:来到
B.皆听预焉 听:听凭 C.与卑鄙之徒同为学士 卑鄙:低微鄙陋 D.冢宰无君陵上 陵:侵犯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 /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B.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 /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C.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 /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D.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 /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翼从政治军,宽严相济。担任渭州刺史,以诚相待,严守信用,施政宽容简约;率 军伐齐,所部都督擅自进入别人的村庄,当即被斩首示众 B.于翼多谋善断,才能出众。凉、鄯、河三州被围,秦州都督派于翼前去援救,于翼力 排众议,拒不发兵:武帝伐齐之前,多次派人向于翼问计 C.于翼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他受命负责皇太子和诸王等相傅及以下官员的挑选工作, 经他选拔的官员,都受到民众赞誉,也深得当时舆论好评。 D.于翼数朝为官,颇受重用。明帝驾崩,于翼与晋公宇文护同受遗诏,拥立武帝:开皇 初,于翼入朝,皇帝走下坐榻与他握手极欢,后又拜他为太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5分) (2)元恶既除,余孽宜殄。然皆陛下骨肉,犹谓疏不间亲。(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1),武陵(1)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3)尽生? (选自《全唐诗》)
B.皆听.预焉 听:听凭 C.与卑鄙..之徒同为学士 卑鄙:低微鄙陋 D.冢宰无君陵.上 陵:侵犯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 /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B.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 /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C.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 /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D.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 /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于翼从政治军,宽严相济。担任渭州刺史,以诚相待,严守信用,施政宽容简约;率 军伐齐,所部都督擅自进入别人的村庄,当即被斩首示众。 B.于翼多谋善断,才能出众。凉、鄯、河三州被围,秦州都督派于翼前去援救,于翼力 排众议,拒不发兵;武帝伐齐之前,多次派人向于翼问计。 C.于翼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他受命负责皇太子和诸王等相傅及以下官员的挑选工作, 经他选拔的官员,都受到民众赞誉,也深得当时舆论好评。 D.于翼数朝为官,颇受重用。明帝驾崩,于翼与晋公宇文护同受遗诏,拥立武帝;开皇 初,于翼入朝,皇帝走下坐榻与他握手极欢,后又拜他为太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5 分) (2)元恶既除,余孽宜殄。然皆陛下骨肉,犹谓疏不间亲。(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1),武陵(1)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3)尽生? (选自《全唐诗》)
【注】①胡骑中宵堪北走:此句引晋代名将刘琨奏胡笳退敌之事:胡骑北走,言胡兵闻 笛声而起乡思。②武陵:后汉马援南征武陵,曾作笛曲《武陵深》,此处借以寄托羁旅漂 泊之感。③却:反倒、反而 14.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扣题起兴,“巧作”两字写吹笛者吹笛技巧高妙,统率全篇。 B.“律吕”是古代用竹管制成的用于校正乐律的器具,此处指笛音。 C.颔联承首句“风月”二字写风送笛声,关山月明之景,景中含情 D.尾联用反问手法抒发韶光易逝、年华空老的悲切之情,情中见景。 E.全诗巧用典故,多方铺垫,反复渲染,有慷慨悲凉、沉郁顿挫之感。 15.本诗与高适《塞上听吹笛》(“雪浄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 吹一夜满关山。”)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加以比较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氓》中,热恋的女子多情善感,看不到氓时:“ ”看到氓时 (2)《饮酒》中陶渊明用“ ”揭示了自己身居闹市却不闻车马喧闹的原因 (3)“空明”一词语意丰富,在《记承天寺夜游》“”一句与空旷澄澈之意,而在《赤 壁赋》“”这句中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1)广汽北美研发中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这是广汽传祺进入北美市场的第一步 更是其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全新的里程碑。 (2)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讨论便络绎不绝,但有一点正在 成为共识:美德需要修炼,养成就在平时。 (3)要从多如牛毛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选出具有语文学习价值的好文章,教材编写者,特 别是教材的主编,必须是读书人和鉴赏家。 (4)垃圾分类在实际推进中并不尽如人意,一边是居民倾倒垃圾的漫不经心,一边是从 业者清运垃圾工作的简单粗放,难以成为合力 (5)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可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 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6)法治的美德在于分寸感,只有坚持违法必究与防止矫枉过正并举,才能在法理、情 理、伦理的统一中守护公序良俗,实现社会善治。 A.(1)(3)(6) B.(1)(4)(6)
【注】①胡骑中宵堪北走:此句引晋代名将刘琨奏胡笳退敌之事;胡骑北走,言胡兵闻 笛声而起乡思。②武陵:后汉马援南征武陵,曾作笛曲《武陵深》,此处借以寄托羁旅漂 泊之感。③却:反倒、反而。 14.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扣题起兴,“巧作”两字写吹笛者吹笛技巧高妙,统率全篇。 B.“律吕”是古代用竹管制成的用于校正乐律的器具,此处指笛音。 C.颔联承首句“风月”二字写风送笛声,关山月明之景,景中含情。 D.尾联用反问手法抒发韶光易逝、年华空老的悲切之情,情中见景。 E.全诗巧用典故,多方铺垫,反复渲染,有慷慨悲凉、沉郁顿挫之感。 15.本诗与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 吹一夜满关山。”)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加以比较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氓》中,热恋的女子多情善感,看不到氓时:“ ”看到氓时,“ ”。 (2)《饮酒》中陶渊明用“ ”揭示了自己身居闹市却不闻车马喧闹的原因。 (3)“空明”一词语意丰富,在《记承天寺夜游》“ ”一句与空旷澄澈之意,而在《赤 壁赋》“ ”这句中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第 II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3 分) (1)广汽北美研发中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 ....地筹备,这是广汽传祺进入北美市场的第一步, 更是其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全新的里程碑。 (2)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讨论便络绎不绝 ....,但有一点正在 成为共识:美德需要修炼,养成就在平时。 (3)要从多如牛毛 ....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选出具有语文学习价值的好文章,教材编写者,特 别是教材的主编,必须是读书人和鉴赏家。 (4)垃圾分类在实际推进中并不尽如人意,一边是居民倾倒垃圾的漫不经心 ....,一边是从 业者清运垃圾工作的简单粗放,难以成为合力。 (5)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可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 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起到事倍功半 ....的效果。 (6)法治的美德在于分寸感,只有坚持违法必究与防止矫枉过正 ....并举,才能在法理、情 理、伦理的统一中守护公序良俗,实现社会善治。 A.(1)(3)(6) B.(1)(4)(6)
C.(2)(3)(5) D.(2)(4)(5)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和郎平回归中国女排担任主教练一样,姚明此番担任篮协主席视为“最对的人”出现 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且有望做出“最对的事”。 B.在经历了爆发性增长后,面对行业薄利,加盟商亏损,总部不能给网店利润等现实情 况,民营快递企业已经面临新的拐点。 C.雄安新区建设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生态标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要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自然生态要更好。 D.受美国放言将对叙利亚采取军事打击的消息影响下,上周包括黄金在内的国际大宗商 品一度集体上扬,金价涨至数月来最高水平。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宋代文人画在有限的画面中寄托了很多“画外之音”。在文人画中,山水、花鸟(1)是 自然景物,(②)是图像作者书法人品、修养、情感的载体。(3)有学者(4)认为,宋代的文 人画为了表现某种“理”,(5)刻意寻求一个合适的象征物,这种途径的创作(6)使象征带 上了明显的斧凿之痕 (1)(2)(3)(4)(5)(6) A.不但而且所以/因而难免 更因此当然总是未免 C.不仅仅还/ 甚至而不免 D./ 还因而可能难免当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5分) 绝对的逻辑化语言和相对的诗化语言,反映了语言使用和理解中的两个极端。① 把它看成一个闭环系统,有确定的词义、句法和结构,以及使用的规则,不能任意违背,语 言走向严密化;后者强调语言的个体性、动态性,把它从静态的网络体系中解放出来,② 认为说话和写作需要选择词语,创造新词,必然要突破语言系统中原有的界线、规则和结构, 21.下面是“海峡两岸青年东湖论坛《湖北武汉》”会标主体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 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6分)
C.(2)(3)(5) D.(2)(4)(5)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和郎平回归中国女排担任主教练一样,姚明此番担任篮协主席视为“最对的人”出现 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且有望做出“最对的事”。 B.在经历了爆发性增长后,面对行业薄利,加盟商亏损,总部不能给网店利润等现实情 况,民营快递企业已经面临新的拐点。 C.雄安新区建设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生态标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要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自然生态要更好。 D.受美国放言将对叙利亚采取军事打击的消息影响下,上周包括黄金在内的国际大宗商 品一度集体上扬,金价涨至数月来最高水平。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宋代文人画在有限的画面中寄托了很多“画外之音”。在文人画中,山水、花鸟(1)是 自然景物,(2)是图像作者书法人品、修养、情感的载体。(3)有学者(4)认为,宋代的文 人画为了表现某种“理”,(5)刻意寻求一个合适的象征物,这种途径的创作(6)使象征带 上了明显的斧凿之痕。 (1) (2) (3) (4) (5) (6) A.不但 而且 所以 / 因而 难免 B./ 更 因此 当然 总是 未免 C.不仅仅 还 / 甚至 而 不免 D./ 还 因而 可能 难免 当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4 个字。(5 分) 绝对的逻辑化语言和相对的诗化语言,反映了语言使用和理解中的两个极端。① , 把它看成一个闭环系统,有确定的词义、句法和结构,以及使用的规则,不能任意违背,语 言走向严密化;后者强调语言的个体性、动态性,把它从静态的网络体系中解放出来,② , 认为说话和写作需要选择词语,创造新词,必然要突破语言系统中原有的界线、规则和结构, ③ 。 21.下面是“海峡两岸青年东湖论坛《湖北武汉》”会标主体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 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 字。(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