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六校第二次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深圳实验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 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 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跻身侪辈剂量济济一堂光风霁月 B.禅让阐释忌惮瞻前顾后殚精竭虑 C.旗帜炽热谥号臻于郅治识微见远 D.和面弹劾鼎镬 丘之貉荷枪实弹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对那些师资力量本就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 异于釜底抽薪。 B.地震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C.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 劣根性体味深刻 D.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 “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 2009 届六校第二次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深圳实验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 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 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跻.身 侪.辈 剂.量 济.济一堂 光风霁.月 B.禅.让 阐.释 忌惮. 瞻.前顾后 殚.精竭虑 C.旗帜. 炽.热 谥.号 臻于郅.治 识.微见远 D.和.面 弹劾. 鼎镬. 一丘之貉. 荷.枪实弹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对那些师资力量本就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 异于釜底抽薪 ....。 B.地震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 ....,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C.鲁迅对阿 Q 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 ....,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 劣根性体味深刻。 D.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 ....,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 “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 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B.在这一次抢险救灾中,战士们个个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大家虽然有点累,但保护了 集体财产免遭损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C.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与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不断摸索,中国队现在的 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理想的配合 D.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 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 势加以改造, ①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②不仅能重构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 ③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④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 ⑤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拔根”感 A.④②⑤③①B.③①⑤②④C.②①③⑤④D.①⑤③④②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 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女,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 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
2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 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B.在这一次抢险救灾中,战士们个个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大家虽然有点累,但保护了 集体财产免遭损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C.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与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不断摸索,中国队现在的 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理想的配合。 D.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 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 势加以改造, 。 ①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②不仅能重构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 ③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④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 ⑤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拔根”感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⑤②④ C.②①③⑤④ D.①⑤③④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 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女,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 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
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 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 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 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土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 时变,自以为西伯①可规。土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 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 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 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肖而诵之,不 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吧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 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②所引 诛。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①西伯:周文王原来的封号。②魏讽:魏相国钟繇的属官,曾图谋反,被人告发,牵连被杀的有几 千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容貌)丑陋 B.自以为西伯可规 效法 C.下车即缮其甲卒 修补,整治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流传
3 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 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 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 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 时变,自以为西伯①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 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 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 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 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 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②所引, 诛。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①西伯:周文王原来的封号。②魏讽:魏相国钟繇的属官,曾图谋反,被人告发,牵连被杀的有几 千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容貌)丑陋 B.自以为西伯可规. 效法 C.下车即缮.其甲卒 修补,整治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流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疾免,卒于家 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B.乃之荆州依刘表 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C.然好贤而不能用 故国危而无辅 D.收其豪杰而用之 其强记默识如此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王粲“有异才”的一项是(3分) A.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此王公孙也,有异才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C.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 D.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用相比校,不误一道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粲是王公之胄,被才学显著而且不以貌取人的蔡邕所赏识。蔡邕认为他家的书籍文 章都应当送给王粲 B.王粲借向太祖敬酒的机会,向太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袁绍喜爱贤才却不懂得任用 刘表拥有贤才却不能任用。只有太祖能招引贤才并任用贤才 C.王粲对读过的道边碑文能背诵下来,而且不差一字。他观赏别人下围棋,棋局坏了 他能把坏了的棋局恢复原样。从中可见他的“强记”和“默识”(暗中认识)能力 D.王粲天性擅长算术。但他在作算术的时候,只能大略的弄清算术的道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女,使择焉。(3) ②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4)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蝉
4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以.疾免,卒于家 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B. 乃之.荆州依刘表 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C. 然好贤而.不能用 故国危而.无辅 D. 收其.豪杰而用之 其.强记默识如此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王粲“有异才”的一项是(3 分) A.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B.此王公孙也,有异才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C.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 D.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用相比校,不误一道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粲是王公之胄,被才学显著而且不以貌取人的蔡邕所赏识。蔡邕认为他家的书籍文 章都应当送给王粲。 B.王粲借向太祖敬酒的机会,向太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袁绍喜爱贤才却不懂得任用; 刘表拥有贤才却不能任用。只有太祖能招引贤才并任用贤才。 C.王粲对读过的道边碑文能背诵下来,而且不差一字。他观赏别人下围棋,棋局坏了, 他能把坏了的棋局恢复原样。从中可见他的“强记”和“默识”(暗中认识)能力。 D.王粲天性擅长算术。但他在作算术的时候,只能大略的弄清算术的道理。 9.断句和翻译。(10 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7 分) ①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女,使择焉。(3) ②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4)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蝉 蝉
虞世南① 李商隐 垂綾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③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①虞世南,唐太宗时的秘书监,为人沉静寡欲,议论持正,极为唐太宗所倚重。 ②矮,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矮”。在 此暗示显宦身份 ③梗,桃枝做的木偶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蝉的什么特征?从整体看都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3分) (2)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蝉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意蕴。(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2)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氓》) (3)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 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 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
5 虞世南① 李商隐 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③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①虞世南,唐太宗时的秘书监,为人沉静寡欲,议论持正,极为唐太宗所倚重。 ②緌,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在 此暗示显宦身份。 ③梗,桃枝做的木偶。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蝉的什么特征?从整体看都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3 分) (2)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蝉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意蕴。(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 ,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2)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氓》) ( 3 )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 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 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
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 “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 桃花文化" 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 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并用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 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 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 句就成了干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有 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 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 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 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 点,早舂二月,人们踏青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 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 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 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 学生之多.… 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6 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 “ 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 “ 桃花文化”。 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 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并用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 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 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 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有 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 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 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 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 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 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 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 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 学生之多…… 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 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 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 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 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 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 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 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 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 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 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 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 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桃花文化”贯穿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尤其在表现女性方面。 B.“桃花文化”源远流长,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绵不绝。 C.中国文人虽有“经世治国”的人生理想,但是现实往往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所以他 们对桃花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 D.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7 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 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 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 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 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 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 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 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 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 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 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 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 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 分) A.“桃花文化”贯穿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尤其在表现女性方面。 B.“桃花文化”源远流长,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绵不绝。 C.中国文人虽有“经世治国”的人生理想,但是现实往往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所以他 们对桃花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 D.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E.“桃都”、“蟠桃宴”、“桃李满天下”等美好传说都与民间“尚红”的礼俗有关。 F.“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文人“入世”追求和自我解脱的矛盾统一。 13.根据文意,不符合中国“桃花文化”形成条件的一项是(3分) A.桃花具有一种自然物的观赏价值。 B.桃花俏丽的色彩和缤纷的落英会使人触景生情,产生丰富的联想 C.人们用比喻、象征手法,把审美情感寄托于桃花,使其成为一种共同认可的移情物 D.在具备了以上条件之后,中国的“桃花文化”才有可能逐渐形成。 14.第三段写桃花文化在民间有哪些现象?体现了中国人怎样一种愿望?(4分) 15.中国的一些文人,“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 原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作者把文人学 士寻找桃花源“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 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 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渡 朱以撒 ()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 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2)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古渡脚下的卵 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 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古渡是这些劳作
8 E.“桃都”、“蟠桃宴”、“桃李满天下”等美好传说都与民间“尚红”的礼俗有关。 F.“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文人“入世”追求和自我解脱的矛盾统一。 13.根据文意,不符合中国“桃花文化”形成条件的一项是(3 分) A.桃花具有一种自然物的观赏价值。 B.桃花俏丽的色彩和缤纷的落英会使人触景生情,产生丰富的联想。 C.人们用比喻、象征手法,把审美情感寄托于桃花,使其成为一种共同认可的移情物。 D.在具备了以上条件之后,中国的“桃花文化”才有可能逐渐形成。 14.第三段写桃花文化在民间有哪些现象?体现了中国人怎样一种愿望?(4 分) 15.中国的一些文人,“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 原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作者把文人学 士寻找桃花源“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 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 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古 渡 朱以撒 ⑴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 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⑵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古渡脚下的卵 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 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古渡是这些劳作
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款款 缓缓而来。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 些。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 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 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 河面上飘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冋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岀现惊险、慌乱的 情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3)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这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4)后来我离开了这里,由这条脱去油漆露出本色的木船送我到下游的一个渡口,不远 处有一条公路,每日有车经过 (5)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肆 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涨水时节,反倒 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拍岸。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 子。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 纹丝不动。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 (6那一页的生活,已被翻了过去 (刁)有多少像这样的生活场景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一旦遇到时机,一抹颜色、 缕气味,都会使这些久远的记忆鲜明而又生动的。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 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生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
9 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款款 缓缓而来。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 些。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 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 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 河面上飘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 情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⑶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这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⑷后来我离开了这里,由这条脱去油漆露出本色的木船送我到下游的一个渡口,不远 处有一条公路,每日有车经过。 ⑸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肆 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涨水时节,反倒 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拍岸。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 子。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 纹丝不动。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 ⑹那一页的生活,已被翻了过去。 ⑺有多少像这样的生活场景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一旦遇到时机,一抹颜色、一 缕气味,都会使这些久远的记忆鲜明而又生动的。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 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生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
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 馆的藏品。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这些地方去。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 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有什 么两样。有人曾说过,常常想起过去就意味着心态老了,不过,要感到有味的还真不能脱 离怀旧呢 8过去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很带有朴素化韵味的。时代的进展,使我们所见到的都 变得比以前漂亮和精细。残垣断壁的古宅换成了高楼大厦长衫对襟也剪裁成了时髦短装 再如家居用具,葫芦瓢、蓑衣、木桶,无不换成了铝合金或塑料制品。变化最多的当属人 的形相、人的神情。前不久我特地坐下来,再看遍黑白影片《鸡毛信》。我并不注重海 娃送信的艰辛过程,而是沉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陕北背景里——那满是沟壑的黄土高坡 愣头愣脑的群羊,还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袄。那时节,人的举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朴素实 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这些情景,总是让人想起真实无华的泥土,没有-丁点儿文饰。 后来,我又看了几部重拍片,黑白换成了彩色,演员队伍也换了另一拨,主要角色漂亮多 了,动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间巧多于拙,那种能表现苦难、风霜的背景如风飘散。在我看 来,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子来,让人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 (9)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使人面向电脑,面向新奇繁杂的信息。可是, 闲散下来,还是会感到传统的人格心理在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有回味不变和陈旧的成 分。那历史的神髓、底蕴亦如天地苍冥中来去的飞鸿,究竟难以付之提挈和把捉了,只是 常常泛起,成为一种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即便是很寻常的乡间古渡,也概莫能外
10 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 馆的藏品。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这些地方去。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 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有什 么两样。有人曾说过,常常想起过去就意味着心态老了,不过,要感到有味的还真不能脱 离怀旧呢! ⑻过去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很带有朴素化韵味的。时代的进展,使我们所见到的都 变得比以前漂亮和精细。残垣断壁的古宅换成了高楼大厦,长衫对襟也剪裁成了时髦短装, 再如家居用具,葫芦瓢、蓑衣、木桶,无不换成了铝合金或塑料制品。变化最多的当属人 的形相、人的神情。前不久我特地坐下来,再看一遍黑白影片《鸡毛信》。我并不注重海 娃送信的艰辛过程,而是沉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陕北背景里——那满是沟壑的黄土高坡、 愣头愣脑的群羊,还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袄。那时节,人的举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朴素实 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这些情景,总是让人想起真实无华的泥土,没有一丁点儿文饰。 后来,我又看了几部重拍片,黑白换成了彩色,演员队伍也换了另一拨,主要角色漂亮多 了,动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间巧多于拙,那种能表现苦难、风霜的背景如风飘散。在我看 来,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子来,让人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 ⑼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使人面向电脑,面向新奇繁杂的信息。可是, 闲散下来,还是会感到传统的人格心理在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有回味不变和陈旧的成 分。那历史的神髓、底蕴亦如天地苍冥中来去的飞鸿,究竟难以付之提挈和把捉了,只是 常常泛起,成为一种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即便是很寻常的乡间古渡,也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