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4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弹劾/弹丸之地 解救/浑身解数畜牧/六畜兴旺 B.泊位/淡泊明志 长进/身无长物责难/多难兴邦 C.皱纹/骤然发生 柳花/扭转乾坤溯源/素昧平生 D.赡养/瞻仰英雄调试/阴阳调和涤纶/羽扇纶巾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这几天,谢亚龙出尽了“风头”。先是因为谢亚龙不仅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的头条,还因为谢亚龙案的扑朔迷离,翻来覆去牵动着亿万球迷的心。臭名昭著如谢亚龙的, 政府官员无出其右者。有足球比赛的地方,“谢亚龙下课”的吼叫声就会惊天动地。2010 年9月,一位外国的足球巨星对媒体说,我喜欢中国球迷,他们对自己喜欢的球队不喊“加 油!”,而喊“谢亚龙下课 A.扑朔迷离 B.臭名昭著 C.无出其右 D.惊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对亚运火炬是否在境外传递的问题,广州亚组委执委会讨论决定,基于节约成本的 考虑,广州亚运火炬传递只在中国境内进行 B.新版《红楼梦》的热播,引发人们对剧中演员的气质、服装、对白等问题的诸多争 议,在这些赞与批之间,导演李少红体味着人间的温情 C.菲律宾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对警队的投入不足,致使警队能应对“恐怖事件” 的先进设备非常奇缺,警察处理“恐怖事件”的能力不足。 D.2010年8月8日,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在遇 难的150多人中有70多人伤情严重,另有2000多人失踪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1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 2011 届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4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弹劾/弹丸之地 解救/浑身解数 畜牧/六畜兴旺 B.泊位/淡泊明志 长进/身无长物 责难/多难兴邦 C.皱纹/骤然发生 柳花/扭转乾坤 溯源/素昧平生 D.赡养/瞻仰英雄 调试/阴阳调和 涤纶/羽扇纶巾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这几天,谢亚龙出尽了“风头”。先是因为谢亚龙不仅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的头条,还因为谢亚龙案的扑朔迷离,翻来覆去牵动着亿万球迷的心。臭名昭著如谢亚龙的, 政府官员无出其右者。有足球比赛的地方,“谢亚龙下课”的吼叫声就会惊天动地。2010 年 9 月,一位外国的足球巨星对媒体说,我喜欢中国球迷,他们对自己喜欢的球队不喊“加 油!”,而喊“谢亚龙下课”! A. 扑朔迷离 B. 臭名昭著 C. 无出其右 D. 惊天 动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对亚运火炬是否在境外传递的问题,广州亚组委执委会讨论决定,基于节约成本的 考虑,广州亚运火炬传递只在中国境内进行。 B.新版《红楼梦》的热播,引发人们对剧中演员的气质、服装、对白等问题的诸多争 议,在这些赞与批之间,导演李少红体味着人间的温情。 C.菲律宾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对警队的投入不足,致使警队能应对“恐怖事件” 的先进设备非常奇缺,警察处理“恐怖事件”的能力不足。 D.2010 年 8 月 8 日,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在遇 难的 150 多人中有 70 多人伤情严重,另有 2000 多人失踪。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 , , ________, 。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2)③④⑤①②B.②③①⑤④C.②③④①⑤D.②③④⑤①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 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 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 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 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 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 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朿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丛 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 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 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干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 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 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 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 殊,多本于申公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胥(xu)靡:禁锢。②王:指鲁恭王刘余。③轺(ydo)传:一马或二马拉的驿站 之车,供使者乘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申公傅其太子戊 教导 B.戊不好学,疾申公 C.学官弟子行虽不备 完美 D.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不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2
2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2)③④⑤①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③④①⑤ D.②③④⑤①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 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 戊立为楚王,胥靡①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② 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 传。 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 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 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③从 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 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 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 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 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 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 殊,多本于申公。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胥(xū)靡:禁锢。②王:指鲁恭王刘余。③轺(yáo)传:一马或二马拉的驿站 之车,供使者乘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令申公傅其太子戊 教导 B.戊不好学,疾申公 嫉妒 C.学官弟子行虽不备 完美 D.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不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3 分)
A①申公者,鲁人也 ②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 B.①独王命召之乃往 ②臧乃上书宿卫上 C.①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②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D.①申公耻之 ②天子问治乱之事 7.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申公“儒学之士”气质的一组是( )(3分) ①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 ②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③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 ④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⑤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⑥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公带着弟子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 B.申公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师受业。后来刘郢做了楚王,就请申公教育他的儿 子刘戊 C.刘戊被立为楚王后,就把申公禁锢起来。申公感到耻辱,辞职回了鲁国,隐退在家 中教书,不出家门 D.申公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做博士官的有十多个人,官至大夫、郎中和掌故的人也有 百余人。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 子使使東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②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3 A.①申公者,鲁人也。 ②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 B.①独王命召之乃往 ②臧乃上书宿卫上 C.①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 ②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D.①申公耻之 ②天子问治乱之事 7.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申公“儒学之士”气质的一组是( ) (3 分) ①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 ②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③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④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⑤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⑥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①②④ D. 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公带着弟子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 B.申公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师受业。后来刘郢做了楚王,就请申公教育他的儿 子刘戊。 C.刘戊被立为楚王后,就把申公禁锢起来。申公感到耻辱,辞职回了鲁国,隐退在家 中教书,不出家门。 D.申公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做博士官的有十多个人,官至大夫、郎中和掌故的人也有 百余人。 9.断句和翻译。(10 分) 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 分) 绾 臧 请 天 子 欲 立 明 堂 以 朝诸 侯 不 能 就 其 事 乃言师申 公 于 是 天 子 使 使 束 帛 加 璧 安 车 驷 马 迎 申 公 弟 子 二 人 乘 轺 传 从 至 见 天 子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②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诉衷情 金·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注:①吴激原为宋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使金,被强留下来,一直未能返宋。此词写 于其即将回中原之时。 (1)词的上阙,诗人是怎样表现作者久居异乡归心似箭的心情的?(4分) (2)简析词的下阙“忆当年”一句的妙处。(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高适《燕歌行》)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 江花月夜》)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论宋诗 钱钟书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 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 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 字也插不进。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 捧得苏轼高出杜甫。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 倍。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 适当的比例感。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 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 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 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 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 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或者别开生面。假如后人
4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诉衷情 金·吴激①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注:①吴激原为宋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使金,被强留下来,一直未能返宋。此词写 于其即将回中原之时。 (1)词的上阙,诗人是怎样表现作者久居异乡归心似箭的心情的?(4 分) (2)简析词的下阙“忆当年”一句的妙处。(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 (高适《燕歌行》)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 江花月夜》)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论宋诗 钱钟书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 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 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 字也插不进。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 捧得苏轼高出杜甫。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 倍。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 适当的比例感。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 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 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 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 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 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或者别开生面。假如后人
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音粱纨绔 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 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宋人能够 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 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 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 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 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毛泽东同志早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 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但是继承和借鉴决 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宋诗就可以证实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表示出诗歌创作里把 流”错认为“源”的危险。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的发 展,具备了明确的理论,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 把末流当作本源的风气仿佛是宋代诗人里的流行性感冒。嫌孟浩然“无材料”的苏轼 有这种倾向,把“古人好对偶用尽”的陆游更有这种倾向:不但西昆体害这个毛病,江西派 也害这个毛病,而且反对江西派的“四灵”竟传染着同样的毛病。他们给这种习气的定义是 资书以为诗”,后人直率的解释是:“除却书本子,则更无诗。”宋代诗人的现实感虽然 没有完全沉没在文山字海里,但是有时也己经像李逵假洑水,探头探脑的挣扎 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来,把 书架子和书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尔向人生现实居高临远的凭栏眺望一番,内容就愈来 愈贫薄,形式也愈变愈严密。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 物的感受性,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 (选自《〈宋诗选注〉序言》,有删节)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就是批评有类寿到元、明,,对诗的洋价到然异,但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那 B.唐代以后的诗人都会有类似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时候的感受,担心自己无法守住前 人丰富的文化遗产 C.有唐诗作榜样,宋人就只能模仿与依赖,就只能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这正 是宋人的最大不幸。 D.宋代的诗人,即使是苏轼、陆游,在创作上也颠倒了“源”“流”关系,染上“资 书以为诗”的流行病。E.宋人的诗歌创作,基本是从古人著作中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 句,极少现实感和对具体事物的感受 13.对“膏粱纨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认为宋诗不如唐诗的明代诗人 B.只模仿和依赖前人成果的诗人
5 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 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 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宋人能够 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 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 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 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 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毛泽东同志早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 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但是继承和借鉴决 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宋诗就可以证实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表示出诗歌创作里把 “流”错认为“源”的危险。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的发 展,具备了明确的理论,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 把末流当作本源的风气仿佛是宋代诗人里的流行性感冒。嫌孟浩然“无材料”的苏轼 有这种倾向,把“古人好对偶用尽”的陆游更有这种倾向;不但西昆体害这个毛病,江西派 也害这个毛病,而且反对江西派的“四灵”竟传染着同样的毛病。他们给这种习气的定义是: “资书以为诗”,后人直率的解释是:“除却书本子,则更无诗。”宋代诗人的现实感虽然 没有完全沉没在文山字海里,但是有时也已经像李逵假洑水,探头探脑的挣扎。 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来,把 书架子和书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尔向人生现实居高临远的凭栏眺望一番,内容就愈来 愈贫薄,形式也愈变愈严密。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 物的感受性,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 (选自《〈宋诗选注〉序言》,有删节)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从南宋到元、明、清,对宋诗的评价虽然褒贬迥异,但都犯了一个共同的弊病,那 就是批评有失分寸。 B.唐代以后的诗人都会有类似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时候的感受,担心自己无法守住前 人丰富的文化遗产。 C.有唐诗作榜样,宋人就只能模仿与依赖,就只能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这正 是宋人的最大不幸。 D.宋代的诗人,即使是苏轼、陆游,在创作上也颠倒了“源”“流”关系,染上“资 书以为诗”的流行病。E.宋人的诗歌创作,基本是从古人著作中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 句,极少现实感和对具体事物的感受。 13.对“膏粱纨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认为宋诗不如唐诗的明代诗人 B.只模仿和依赖前人成果的诗人
C.不去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诗人 D.不能有所创造发明的宋代诗人 14.宋诗的成就是什么?它有什么不足?(4分) 5.导致宋诗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 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选做题时,请先在答卷上所选试题类型后填涂,再作答。漏填 类型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市长扶贫 申平 市里实施重点扶贫工程,规定处以上干部都要包村包户,书记市长也带头确定了联系 春节前,市长终于抽出一天时间,到他负责的联系户家里去走亲戚。这一看,市长感 到很震惊,也很心酸。 这户人家真是穷得家徒四壁,两个10来岁的孩子都已辍学在家。村长介绍说:原来这 家人也没有这么穷。只是因为一个孩子动了一次大手术,花掉人民币3万多元,才变成这样 这家的女主人是个哑巴,她看见市长,知道是个大官到了,就拖过那个做过手术的孩 子,撩起他的衣服指着背上的一处长长的疤痕给市长看。接着,她又比划着,说要给市长做 饭吃 市长哪有心思吃饭,但他心中又多了一份感动,他掏空了自己的钱包,又让秘书和司 机掏空了钱包,想想还不行,他对村长说:你要帮他家想个项目,让他家尽快从根本上脱贫 村长说:项目是有,可就是缺……缺钱呀。再说,也没那么快见效 市长又想了一阵,他对这家的男人说:我想带这两个孩子去我家里过年。 男人跟女人比划了一阵,后来他们终于同意了。市长便载上两个脏兮兮的孩子回城了。 回到家里,市长先让夫人和保姆给两个孩子洗澡,把他们收拾得焕然一新,然后又亲 自带他们去动物园和娱乐场玩。两个孩子先还拘谨得一句话不敢说,半天不到,已经一口一 个伯伯地叫了。 市长就是市长,在哪儿都能碰到熟人,人家惊奇地问:市长,这是谁家的孩子?市长 便说:是亲戚家的呀!
6 C.不去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诗人 D.不能有所创造发明的宋代诗人 14.宋诗的成就是什么?它有什么不足?(4 分) 15.导致宋诗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 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选做题时,请先在答卷上所选试题类型后填涂,再作答。漏填 类型的,答案无效。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市长扶贫 申平 市里实施重点扶贫工程,规定处以上干部都要包村包户,书记市长也带头确定了联系 户。 春节前,市长终于抽出一天时间,到他负责的联系户家里去走亲戚。这一看,市长感 到很震惊,也很心酸。 这户人家真是穷得家徒四壁,两个 10 来岁的孩子都已辍学在家。村长介绍说:原来这 家人也没有这么穷。只是因为一个孩子动了一次大手术,花掉人民币 3 万多元,才变成这样 的。 这家的女主人是个哑巴,她看见市长,知道是个大官到了,就拖过那个做过手术的孩 子,撩起他的衣服指着背上的一处长长的疤痕给市长看。接着,她又比划着,说要给市长做 饭吃。 市长哪有心思吃饭,但他心中又多了一份感动,他掏空了自己的钱包,又让秘书和司 机掏空了钱包,想想还不行,他对村长说:你要帮他家想个项目,让他家尽快从根本上脱贫。 村长说:项目是有,可就是缺……缺钱呀。再说,也没那么快见效。 市长又想了一阵,他对这家的男人说:我想带这两个孩子去我家里过年。 男人跟女人比划了一阵,后来他们终于同意了。市长便载上两个脏兮兮的孩子回城了。 回到家里,市长先让夫人和保姆给两个孩子洗澡,把他们收拾得焕然一新,然后又亲 自带他们去动物园和娱乐场玩。两个孩子先还拘谨得一句话不敢说,半天不到,已经一口一 个伯伯地叫了。 市长就是市长,在哪儿都能碰到熟人,人家惊奇地问:市长,这是谁家的孩子?市长 便说:是亲戚家的呀!
市长陪两个孩子疯玩了一天,晚上回到家。他看见夫人在收拾东西,便说:你不用收 拾了,今年过年不回乡下了,我们在城里过 夫人纳闷地问:怎么,今年你不廉政了 市长说:这你还不明白,今年咱家不是有从乡下来的客人吗?为他们,不回去。 第二天就是春舂节,市长忙着外出慰问到深夜,才赶回来和家人吃年饭。在饭桌上,他 和夫人以及姑娘女婿,都给那两个孩子发了红包。 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往年这个日子,市长家总是屋门紧闭,不见人影。今天市长 破例在家,立刻门庭若市。拜年的客人这批还没走,下批已经到了 每有客人进门,他们第一眼就看到市长身边坐着两个孩子,他们几乎都立刻条件反射 似地把手伸进衣兜或手提包,拿出两个红包就朝两个孩子递过来,有的还顺便问一句这是谁, 有的干脆什么也不问。但是那红包却都是鼓鼓囊囊的 市长也不推辞,有时反倒帮助做工作:孩子,拿着吧,叔叔给,你们就拿着吧,别客 气,啊 天下来,两个孩子各自收到大小红包二三十个,市长让夫人帮助清点了一下,共有 人民币2.8万元。市长把这些钱如数包好,让司机专程把钱和孩子一起送回去。他还亲自给 村长修书一封,责成他帮助孩子一家人把这些钱花在刀刃上。并说过一段时间他要前往检查。 这一年,市长的联系户迅速脱贫。 16.简析小说中的“市长”这一人物形象。(4分) 17.为了帮助联系户脱贫,市长如何精心布局?请依次概括。(5分) 18.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题在于“扬清”,也有人说这篇小说到底还是为了“激浊”, 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素面朝天毕淑敏 迟子建 (1)齐耳短发,白皙红润的脸色,善意的双眸,黑色圆口拉带布鞋,白底带着蚕丝一 样细的黑纹棉布夹克,这就是毕淑敏就读鲁迅文学院时留给我的印象。她在装束上那么普通 走在大街上,你确实很难想象她就是以《昆仑殇》享誉文坛的作家毕淑敏。她钻入菜摊儿 站在公共汽车站牌下,跻身于商场等等,确实与别的妇女相差无二。这也就是毕淑敏的平常, 同时也是不平常之处。我常常觉得,那些装束上很前卫,言谈举止很新潮的女性,其骨子往 往却是计较、琐碎、世俗的:而装束庄重、言语谦和的知识女性,其灵魂深处才真正拥有对 世俗生活的批判力量,对艺术探索的执著和标新立异
7 市长陪两个孩子疯玩了一天,晚上回到家。他看见夫人在收拾东西,便说:你不用收 拾了,今年过年不回乡下了,我们在城里过。 夫人纳闷地问:怎么,今年你不廉政了。 市长说:这你还不明白,今年咱家不是有从乡下来的客人吗?为他们,不回去。 第二天就是春节,市长忙着外出慰问到深夜,才赶回来和家人吃年饭。在饭桌上,他 和夫人以及姑娘女婿,都给那两个孩子发了红包。 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往年这个日子,市长家总是屋门紧闭,不见人影。今天市长 破例在家,立刻门庭若市。拜年的客人这批还没走,下批已经到了。 每有客人进门,他们第一眼就看到市长身边坐着两个孩子,他们几乎都立刻条件反射 似地把手伸进衣兜或手提包,拿出两个红包就朝两个孩子递过来,有的还顺便问一句这是谁, 有的干脆什么也不问。但是那红包却都是鼓鼓囊囊的。 市长也不推辞,有时反倒帮助做工作:孩子,拿着吧,叔叔给,你们就拿着吧,别客 气,啊! 一天下来,两个孩子各自收到大小红包二三十个,市长让夫人帮助清点了一下,共有 人民币 2.8 万元。市长把这些钱如数包好,让司机专程把钱和孩子一起送回去。他还亲自给 村长修书一封,责成他帮助孩子一家人把这些钱花在刀刃上。并说过一段时间他要前往检查。 这一年,市长的联系户迅速脱贫。 16. 简析小说中的“市长”这一人物形象。(4 分) 17. 为了帮助联系户脱贫,市长如何精心布局?请依次概括。(5 分) 18. 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题在于“扬清”,也有人说这篇小说到底还是为了“激浊”, 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素面朝天毕淑敏 迟子建 (1)齐耳短发,白皙红润的脸色,善意的双眸,黑色圆口拉带布鞋,白底带着蚕丝一 样细的黑纹棉布夹克,这就是毕淑敏就读鲁迅文学院时留给我的印象。她在装束上那么普通, 走在大街上,你确实很难想象她就是以《昆仑殇》享誉文坛的作家毕淑敏。她钻入菜摊儿, 站在公共汽车站牌下,跻身于商场等等,确实与别的妇女相差无二。这也就是毕淑敏的平常, 同时也是不平常之处。我常常觉得,那些装束上很前卫,言谈举止很新潮的女性,其骨子往 往却是计较、琐碎、世俗的;而装束庄重、言语谦和的知识女性,其灵魂深处才真正拥有对 世俗生活的批判力量,对艺术探索的执著和标新立异
(2)谦和的毕淑敏在研究生班里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身为医生的她,对待同学们各种 身体不适的咨询总是显得那么有耐心,而且还积极地带一些药送给同学。她总是笑微微的 雍容大度,从未听说她与谁隔阂或者给谁难堪过,可以想见她良好的修养和出色的心理素质 我曾暗自勾勒过毕淑敏的晚年形象,一个慈祥的胖老太太坐在环绕着花草的庭院里,她是坐 在藤椅里的,眯缝着眼,在享受滋润的太阳。她膝下儿孙满堂。毕淑敏是个有福之人,因而 会有这么理想的晚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让我们能联想到晚年的,而你一望毕淑敏,便知这 个来自雪域高原的人会有一个洗尽铅华、归于平淡的美好晚年。 (3)算起来,与毕淑敏在研究生班三年同窗的交往是极为有限的。真正交往却是在毕 业之后。虽然这时也较少见面,但电话却成了联络情感、交换创作想法的好方式。我只要去 北京开会,总要和她联系一下,彼此聊天,谈身体,谈现状,谈未来,谈创作,等等等等 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记得一九九七年盛夏我从美国回到北京,当夜毕淑敏来看我,提起不久 前有一个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纽约召开,邀她前往,而会期只有三天。毕淑敏说她决定不去了 理由是刚到那里时差还没倒过来,就得登机返程。毕淑敏笑言:“美国搁在那儿,又跑不了 以后再说吧。”这是我印象中的毕淑敏说过的最豪迈最幽默最有寓意的话了。把它套用她的 文学观,我想也一样适合。那便是从容、不急不躁、自信和有耐性 (4)毕淑敏的生活经历我想很多热爱她的读者比我还要熟悉。她出身于一个高干家庭, 青年时代到了西藏当兵。毕淑敏是个飒爽英姿的女兵。然而在雪域高原上,恶劣的气候对女 兵来讲怎么来说都是一种摧残。然而她挺下来了,不仅挺了下来,还将这种苦难变成了巨大 的精神财富,使经过了净化的灵魂得以在京城无边的烟尘和喧嚣之中,流淌出那么多有关西 藏、有关生与死的凄美故事。苦难之于人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一种是对生活永久的 怨艾和变本加厉的报复,一种则是对生活的珍惜和积极的不遗余力的创造。毕淑敏属于后 种,她用自己的笔,使那片雪域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梦想和圣地,而不是埋葬之地。 (5)毕淑敏的创作是勤奋的。她有一些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为我们所熟悉,最近她 的长篇处女作《红处方》又引起轰动,我打心眼里为她高兴。我婚后在大兴安岭休闲的一段 日子里,正赶上各有线台在播放《红处方》,于是每日很守时很积极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 可惜的是电视剧的《红处方》拍得不尽如人意,还是读原作的感觉更好。这也就是很多作家 在把自己喜爱的作品改编权交与影视单位后,总有些惴惴不安。那滋味就像把爱子送人了, 不知道他摊得摊不上个好人家而牵肠挂肚。好在连最普通的读者都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要 想真正了解和判断一个作家,还是去读她的作品。 19.毕淑敏是享誉文坛的知名作家,在本文作者的眼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0.文章开头部分的外貌描写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 分) 21.文中有多处议论性的语句,请选一句进行赏析(答题时说出第几段哪一句 并谈谈作者议论的意图。(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在广州出差的班主任汪老师得知学校要组织学生打甲流疫苗,给班长晓蓉打电话 说:“晓蓉,张强请假在家,我现在跟他联系不上,你放学回家的时候顺道去他家把《预防 接种知情同意书》交给他,并告诉明天上午8点带上签好的同意书到学校交给赵兰老师。如 果他不打算注射疫苗,就不用了。”蓉蓉放学到张强家时他不在,就写了一张留言条给张强。 请你根据汪老师的电话内容,代晓蓉拟写这张留言条。要求:措辞得当,语言简洁, 不超过50字
8 (2)谦和的毕淑敏在研究生班里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身为医生的她,对待同学们各种 身体不适的咨询总是显得那么有耐心,而且还积极地带一些药送给同学。她总是笑微微的, 雍容大度,从未听说她与谁隔阂或者给谁难堪过,可以想见她良好的修养和出色的心理素质。 我曾暗自勾勒过毕淑敏的晚年形象,一个慈祥的胖老太太坐在环绕着花草的庭院里,她是坐 在藤椅里的,眯缝着眼,在享受滋润的太阳。她膝下儿孙满堂。毕淑敏是个有福之人,因而 会有这么理想的晚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让我们能联想到晚年的,而你一望毕淑敏,便知这 个来自雪域高原的人会有一个洗尽铅华、归于平淡的美好晚年。 (3)算起来,与毕淑敏在研究生班三年同窗的交往是极为有限的。真正交往却是在毕 业之后。虽然这时也较少见面,但电话却成了联络情感、交换创作想法的好方式。我只要去 北京开会,总要和她联系一下,彼此聊天,谈身体,谈现状,谈未来,谈创作,等等等等, 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记得一九九七年盛夏我从美国回到北京,当夜毕淑敏来看我,提起不久 前有一个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纽约召开,邀她前往,而会期只有三天。毕淑敏说她决定不去了, 理由是刚到那里时差还没倒过来,就得登机返程。毕淑敏笑言:“美国搁在那儿,又跑不了, 以后再说吧。”这是我印象中的毕淑敏说过的最豪迈最幽默最有寓意的话了。把它套用她的 文学观,我想也一样适合。那便是从容、不急不躁、自信和有耐性。 (4)毕淑敏的生活经历我想很多热爱她的读者比我还要熟悉。她出身于一个高干家庭, 青年时代到了西藏当兵。毕淑敏是个飒爽英姿的女兵。然而在雪域高原上,恶劣的气候对女 兵来讲怎么来说都是一种摧残。然而她挺下来了,不仅挺了下来,还将这种苦难变成了巨大 的精神财富,使经过了净化的灵魂得以在京城无边的烟尘和喧嚣之中,流淌出那么多有关西 藏、有关生与死的凄美故事。苦难之于人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一种是对生活永久的 怨艾和变本加厉的报复,一种则是对生活的珍惜和积极的不遗余力的创造。毕淑敏属于后一 种,她用自己的笔,使那片雪域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梦想和圣地,而不是埋葬之地。 (5)毕淑敏的创作是勤奋的。她有一些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为我们所熟悉,最近她 的长篇处女作《红处方》又引起轰动,我打心眼里为她高兴。我婚后在大兴安岭休闲的一段 日子里,正赶上各有线台在播放《红处方》,于是每日很守时很积极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 可惜的是电视剧的《红处方》拍得不尽如人意,还是读原作的感觉更好。这也就是很多作家 在把自己喜爱的作品改编权交与影视单位后,总有些惴惴不安。那滋味就像把爱子送人了, 不知道他摊得摊不上个好人家而牵肠挂肚。好在连最普通的读者都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要 想真正了解和判断一个作家,还是去读她的作品。 19.毕淑敏是享誉文坛的知名作家,在本文作者的眼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20.文章开头部分的外貌描写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 分) 21.文中有多处议论性的语句,请选一句进行赏析(答题时说出第几段哪一句即可), 并谈谈作者议论的意图。(6 分) 五、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2. 在广州出差的班主任汪老师得知学校要组织学生打甲流疫苗,给班长晓蓉打电话 说:“晓蓉,张强请假在家,我现在跟他联系不上,你放学回家的时候顺道去他家把《预防 接种知情同意书》交给他,并告诉明天上午 8 点带上签好的同意书到学校交给赵兰老师。如 果他不打算注射疫苗,就不用了。”蓉蓉放学到张强家时他不在,就写了一张留言条给张强。 请你根据汪老师的电话内容,代晓蓉拟写这张留言条。要求:措辞得当,语言简洁, 不超过 50 字
22.上海世博会已经落下帷幕,学校高二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做了一个专 题研究。下面的文字摘自他们的研究报告,根据这些文字,列出该小组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 结论。(6分)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包括太阳能技术,新型环保交通工具,节能设 备,资源循环技术,固体废弃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等技术。与奥运会类似,世 博会把一个时代的科技成果高度集中起来供各国交流。本次世博会将目光聚焦在“城市 确定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目前全球都在关注着“城市”。与中国一样, 些发展中国家正进入快速城市化的阶段;一些国家的城市化走入误区,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 起;发达国家完成城市化后,又开始探索如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问题 研究的问题:上海世博 会 (15个字内) 研究的结论:(1)上海世博 (20个字内) (2)上海世博 (20个字内)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身为“90后”,我们很幸运,也很迷惘。时代、社会、家庭给予我们太多的关爱,更 给予我们无限的关注。身为“90后”,你也一定有过深深地思考吧? 请以“‘90后’的忧思”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9 22.上海世博会已经落下帷幕, 学校高二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做了一个专 题研究。下面的文字摘自他们的研究报告,根据这些文字,列出该小组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 结论。(6 分)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包括太阳能技术,新型环保交通工具,节能设 备,资源循环技术,固体废弃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等技术。与奥运会类似,世 博会把一个时代的科技成果高度集中起来供各国交流。本次世博会将目光聚焦在“城市”, 确定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目前全球都在关注着“城市”。与中国一样,一 些发展中国家正进入快速城市化的阶段;一些国家的城市化走入误区,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 一起;发达国家完成城市化后,又开始探索如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问题。 研究的问题:上海世博 会 (15 个字内) 研究的结论:(1)上海世博 会 (20 个字内) (2)上海世博 会 (20 个字内) 六.本大题 1 小题,60 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身为“90 后”,我们很幸运,也很迷惘。时代、社会、家庭给予我们太多的关爱,更 给予我们无限的关注。身为“90 后”,你也一定有过深深地思考吧? 请以“‘90 后’的忧思”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tan/dan,jd/xie,xu/ch。B.b6/bo, zhang/ chang,nan/ndn:C.zhou/zhou, liu/niu, su/su: D. shan/zhan tiao/ tido lun/guan 2.【答案】C 【解析】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 位,没有人能胜过他。褒义) 3.【答案】A 【解析】B,只能“赞”与“温情”搭配,“批”不能。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C,成 分赘余,“奇”已经有“非常”的意思。去掉“非常”。D,“遇难者”与“伤情严重”不 合逻辑 4.【答案】C 【解析】第②句,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第③句是对前文原因的表 述。第④句假设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第①句举例论证,同时也是对前文假设论证的进 步说明。第⑤句,得出结论,收结全文。 5.【答案】B 【解析】疾:厌恶、憎恨 6.【答案】C 【解析】A.助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代词,指人,可译为“的人”B.副词, 才/副词,于是、就C.表目的,来D.指示代词,这/结构助词,的 7.【答案】C 【解析】③说的是天子对申公的礼遇,⑤说的是申公晚年的遭遇,⑥说的是申公的学 而不是说申公,删除选项,答案选C。 8.【答案】A
10 参考答案 1. 【答案】A 【解析】A.tán/dàn,jiě/xiè,xù/chù。B.bó/bó,zhǎng/cháng,nàn/nàn;C.zhòu/zhòu, liǔ/niǔ,sù/sù;D.shàn/zhān tiáo/ tiáo lún/guān 2. 【答案】C 【解析】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 位,没有人能胜过他。褒义) 3. 【答案】A 【解析】B,只能“赞”与“温情”搭配,“批”不能。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C,成 分赘余,“奇”已经有“非常”的意思。去掉“非常”。D,“遇难者”与“伤情严重”不 合逻辑。 4. 【答案】C 【解析】第②句,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第③句是对前文原因的表 述。第④句假设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第①句举例论证,同时也是对前文假设论证的进一 步说明。第 ⑤句,得出结论,收结全文。 5.【答案】B 【解析】疾:厌恶、憎恨 6. 【答案】C 【解析】A.助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代词,指人,可译为“的人” B.副词, 才/副词,于是、就 C.表目的,来 D.指示代词,这/结构助词,的 7.【答案】C 【解析】③说的是天子对申公的礼遇,⑤说的是申公晚年的遭遇,⑥说的是申公的学 生,而不是说申公,删除选项,答案选 C。 8.【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