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木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语文积累与运用(含1~6题,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袅袅(niao)浣妆(wan)璀璨(cui)如诉如泣(qi) B.斑斓(lan)不啻(di)谛听(di)风度翩翩(pian) C.籼稻(shan)娴熟(xian)颠簸(bδ)娓娓动听(wi) D.烙印(10)喧嚣(xiao)安谧(m)矢志不移(sh)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晶莹剔透 难以捉摸张灯结采瞬息万变 B.稍纵即逝庄严肃穆沧海桑田世外桃园 C.毅然决然 油然而生得天独厚虚无缥渺 D.脍炙人口 潸然泪下容光焕发分道扬镳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曲靖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B.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C.一个民族要想腾飞、发展,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D.绿茵场上,足球健儿精神矍铄,斗志昂扬,精湛的球技倾倒了 数万球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罗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B.我校20周年校庆这天,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 乐的歌声。 C.新来的孙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厚的印象
1 罗木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含 1~6 题,共 18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袅袅..(niǎo)浣.妆(wàn) 璀.璨(cuǐ)如诉如泣.(qì) B.斑斓.(lán)不啻.(dì) 谛.听(dì) 风度翩翩..(piān) C.籼.稻(shān)娴.熟(xián)颠簸.(bǒ)娓娓..动听(wěi) D.烙.印(lào) 喧嚣.(xiāo)安谧.(mì) 矢.志不移(sh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晶莹剔透 难以捉摸 张灯结采 瞬息万变 B.稍纵即逝 庄严肃穆 沧海桑田 世外桃园 C.毅然决然 油然而生 得天独厚 虚无缥渺 D.脍炙人口 潸然泪下 容光焕发 分道扬镳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曲靖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办得栩栩如生 ....,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B. 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 C. 一个民族要想腾飞、发展,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D. 绿茵场上,足球健儿精神矍铄 ....,斗志昂扬,精湛的球技倾倒了 数万球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 分) A.罗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B.我校 20 周年校庆这天,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 乐的歌声。 C.新来的孙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厚的印象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5.下面对文学名著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情节和幻想 的手法,揭露了当时英国统治阶层的腐败和罪恶。 B.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三大名人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 和托尔斯泰。 C.《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下收孙悟空,在流沙河收猪八戒, 路经高老庄收沙僧为徒。从此,师徒四人开始了西天取经的漫漫旅 程 D.《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 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 打镇关西也是“义”。 6.背诵大量的优美诗词、文章,将会陶冶你的性情,增强你的人格 魅力。考考你会背多少诗文,请按课文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2)《过故人庄》中描写优美农村风光的诗句 是: (3)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 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 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4)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 问题,让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能住上漂亮舒适的住房。这真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
2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5.下面对文学名著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情节和幻想 的手法,揭露了当时英国统治阶层的腐败和罪恶。 B.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三大名人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 和托尔斯泰。 C.《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下收孙悟空,在流沙河收猪八戒, 路经高老庄收沙僧为徒。从此,师徒四人开始了西天取经的漫漫旅 程。 D.《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 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 打镇关西也是“义”。 6.背诵大量的优美诗词、文章,将会陶冶你的性情,增强你的人格 魅力。考考你会背多少诗文,请按课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 (1)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2)《过故人庄》中描写优美农村风光的诗句 是: , 。 (3)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 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 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 , ”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4) 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 问题,让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能住上漂亮舒适的住房。这真 是: , 。 二、语文综合运用(6 分)
72010年11月15日下午在我校开展了“感恩励志校园行”活动 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活动的?(2分) 8.本学期学校开展以“爱我校园,树我形象,我行动”为主题的养 成教育活动,作为学校的一员,你是如何对待这一活动的?请按活 动要求完成任务。 (1)你观察到校园中“不文明、不热爱校园”现象有哪些?列举 两个最能突出的体现“破坏校园文明,有毁我校形象”的例子。(2 分) (2)写一条倡导同学们“从我做起,爱我校园,树我形象”的宣 传标语。(2分) 三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小石潭记》,然后完成下列各题。(15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 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悄怆幽邃( (3)不可久居( (4)隶而从者( 10、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4分)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 7.2010 年 11 月 15 日下午在我校开展了“感恩励志校园行”活动, 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活动的?(2 分) 8. 本学期学校开展以“爱我校园,树我形象,我行动”为主题的养 成教育活动,作为学校的一员,你是如何对待这一活动的?请按活 动要求完成任务。 ⑴你观察到校园中“不文明、不热爱校园”现象有哪些?列举 两个最能突出的体现“破坏校园文明,有毁我校形象”的例子。(2 分) ①、 ②、 ⑵写一条倡导同学们“从我做起,爱我校园,树我形象”的宣 传标语。(2 分) 。 三 阅读理解(46 分) (一)、阅读《小石潭记》,然后完成下列各题。(15 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 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 (3)不可久居.( ) (4)隶.而从者( ) 10、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4 分)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11、翻译。(3分)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 的手法;第二 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 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 岸势,多用 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3分)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3分) 二)记叙文阅读(18分) 永不录用 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 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 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 吧, 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班主任冷笑 “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 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 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 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 任断然拒绝。 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 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 爸,别求了,我们走
4 _________________, , 。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翻译。(3 分)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 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 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3 分)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3 分) (二)记叙文阅读(18 分) 永 不 录 用 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 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 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 吧。 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班主任冷笑: “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 11 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 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 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 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 任断然拒绝。 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 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 “爸,别求了,我们走
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 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 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 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 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 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 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 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 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 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 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 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 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 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 去读书。” 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 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 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 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 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 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 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 大哥,学校那晚査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 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 动,真真地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 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 子还有希望。 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 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 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 处。”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 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 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 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 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 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
5 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 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 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 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 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 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 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 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 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 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 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 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 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 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 去读书。” 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 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 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 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 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 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 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 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 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 动,真真地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 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 子还有希望。 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 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 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 处。”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 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 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 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 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 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
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14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6分) ①沉迷网游,遣返回家→② ④ →⑤省城上学,先访恩师 15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4分) (1)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 过多少人呀! (2)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16.文章结尾写到:“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请你写出 这样结尾的好处。(2分) 17.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3 分) 甘作红烛的苦心人,回头是岸的有志者,共同演绎一段感人故 事。这样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迪?请你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 不少于50字。(3分) (三)议论文阅读(13分) 说宽容 ①“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我国战国时期,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 池会见”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 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 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
6 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14.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6 分) ①沉迷网游,遣返回家→② →③ →④ →⑤省城上学,先访恩师 15.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4 分) (1)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 过多少人呀! (2)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16. 文章结尾写到:“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请你写出 这样结尾的好处。(2 分) 17.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3 分) 18.甘作红烛的苦心人,回头是岸的有志者,共同演绎一段感人故 事。这样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迪?请你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 不少于 50 字。(3 分) (三)议论文阅读(13 分) 说 宽 容 ①“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 我国战国时期,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 池会见”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 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 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
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 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给后人流下了一段广为 流传的佳话。 ③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相斗”, 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 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 ④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 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做官,互不相让。当地 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 干预。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地三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信 后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 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由来 ⑤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 阔天空。他的做法对我们不也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吗? ⑥《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味小伙子在公共汽 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 女售票员给了他一个抬价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 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你看姑娘做 得多好啊!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堪想 象。得理也让人,大度而包容,它的感化作用有多大啊! ⑦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缺乏种胸怀和气度,遇事斤斤计 较,寸步不让。譬如在大街上骑车,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乘公共汽 车,人多拥挤,不注意踩了别人的脚。这时不是你说对不起、他说 没关系,而是互逞一时之愤,用不能形诸于笔的语言,恶语相向, 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朋友,好好想一想,何必呢?为什么遇 事不退一步?为什么对别人不可宽容一下呢? ⑧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在大是大非 面前,当有人侵犯党和人民的利益之时,应挺身而出,绝不能姑息 养奸,苟且偷安。这是不在话下的。 ⑨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对宽容气量的赞美。人与 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19、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0、文中第⑧段阐述的内容是什么?(2分)
7 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 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给后人流下了一段广为 流传的佳话。 ③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相斗”, 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 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 ④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 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做官,互不相让。当地 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 干预。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地三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信 后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 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由来。 ⑤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 阔天空。他的做法对我们不也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吗? ⑥《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味小伙子在公共汽 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 女售票员给了他一个抬价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 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你看姑娘做 得多好啊!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堪想 象。得理也让人,大度而包容,它的感化作用有多大啊! ⑦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缺乏种胸怀和气度,遇事斤斤计 较,寸步不让。譬如在大街上骑车,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乘公共汽 车,人多拥挤,不注意踩了别人的脚。这时不是你说对不起、他说 没关系,而是互逞一时之愤,用不能形诸于笔的语言,恶语相向, 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朋友,好好想一想,何必呢?为什么遇 事不退一步?为什么对别人不可宽容一下呢? ⑧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在大是大非 面前,当有人侵犯党和人民的利益之时,应挺身而出,绝不能姑息 养奸,苟且偷安。这是不在话下的。 ⑨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对宽容气量的赞美。人与 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19、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答: 20、文中第⑧段阐述的内容是什么?(2 分) 答:
21、文中列举了3个事例,请你分别概括出来。(3分) 答:(1) 22、第③段中“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 气量和美德。”中的“这种”指什么?(2分) 答 23、读完上文,你有哪些感受?(4分) 答 四作文(50分) 24.以“我好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 “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飞上月球”、“美 梦成真”、“得到理解”等。 2、要有真情实感,语言通畅 3、不少于600字
8 21、文中列举了 3 个事例,请你分别概括出来。(3 分) 答:⑴ ⑵ ⑶ 22、第③段中“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 气量和美德。”中的“这种”指什么?(2 分) 答: 23、读完上文,你有哪些感受?(4 分) 答: 四 作文(50 分) 24.以“我好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 “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飞上月球”、“美 梦成真”、“得到理解”等。 2、要有真情实感,语言通畅。 3、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