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厦门市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 (3)造化钟神秀, 。(《望岳》 (4)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 (5)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 (6)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7)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诗经·关雎》)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10)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时,常引用《出师表》中的名言“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墨子》《孟子》《庄子》分别是阐述墨家、儒家、道家思想的著作。创始人分别是春秋战 国时的墨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庄子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它对后代诗 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C鲁迅的作品《社戏》《故乡》都是出自小说集《呐喊》。《社戏》是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 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的。《故乡》写“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对现实的不 满对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语文试题第1页(共9页)
语文试题第1页 (共 9 页) 2019 年厦门市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 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商女不知亡国恨, 。 (《泊秦淮》) (3)造化钟神秀, 。 (《望岳》) (4)但愿人长久, 。 (《水调歌头》) (5)伤心秦汉经行处, 。 (《山坡羊·潼关怀古》) (6) ,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 (7)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10)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时,常引用《出师表》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来源:学§科§网Z§X§X§K] A.《墨子》《孟子》《庄子》分别是阐述墨家、儒家、道家思想的著作。创始人分别是春秋战 国时的墨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庄子。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它对后代诗 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C.鲁迅的作品《社戏》《故乡》都是出自小说集《呐喊》 。《社戏》是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 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的。《故乡》写“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对现实的不 满,对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D.《最后一课》《变色龙》《热爱生命》这三篇小说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都德、俄国的契诃夫 和美国的杰克伦敦他们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6分)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 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 递的贲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 其mei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 着深刻的【甲】(底蕴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 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he乃至冲突,与观众【乙】(分享共享)对儿子的教育 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 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2分) ①mei力( ②隔he(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2分 【甲】 【乙】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2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5分)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 4阅读上面一首词,完成问题。(5分)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是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淸冷秋景 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曹刿论战 语文试题第2页(共9页)
语文试题第2页 (共 9 页) D.《最后一课》《变色龙》《热爱生命》这三篇小说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都德、俄国的契诃夫 和美国的杰克·伦敦,他们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6 分)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 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 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 其 mèi 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 着深刻的【甲】(底蕴 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 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 hé 乃至冲突,与观众【乙】(分享 共享)对儿子的教育 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 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2 分) ①mèi 力(___________) ②隔 hé(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2 分) 【甲】________ 【乙】_______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2 分)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5 分)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 头。 4.阅读上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5 分)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是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清冷秋景。 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分) 曹刿论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7分)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岁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 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 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 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 chong) 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 要的地势。①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牺牲玉帛 (2)肉食者鄙( (3)门官歼焉 (4)公伤股 6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分)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2分) 语文试题第3页(共9页)
语文试题第3页 (共 9 页)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7 分)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 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 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 ,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 ,不鼓不成列。” [注释] 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 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g) 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 要的地势。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牺牲..玉帛 ( ) (2)肉食者鄙. ( ) (3)门官歼.焉 ( ) (4)公伤股. ( ) 6.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2 分) 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 分)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2 分)
8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 是 (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9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2分) 梨园有灵 蔡雅迪 ①家乡的锣鼓声虽至今兴盛不辍然重温暌违已久的乡土野腔高甲戏已是十年之后 ②高甲戏通常就在庙宇、祠堂或野台之上表演,名曰酬神,实则聚集村内男女老幼,共享数 日之乐同饱眼耳口之福也。回忆童年,戏台子就搭在自家门外,开演之时每以锣鼓聚众。站在 窗边就可听见胡琴、单皮鼓、堂鼓、大锣等催场的声音,大有“万灶貔貅戈甲散,千家罗绮管弦 鸣”一般承平日久之况味。这些高亢的锣鼓就这样回旋在红砖古厝高高扬起的燕尾脊上,一路 跋扈,直至消散于深夜 ③A]小时搬着板凳、踩着叮当响的月光就去看戏实则是湊热闹的。尽管台上乱哄哄你 方唱罢我登场,我图的也不过是台下的小摊贩:豆腐脑、炸菜棵、水煎包、煮馄饨小桌子一排 连一排还有卖荧光棒、拨浪鼓儿、小糖人儿的……那时,伯父常带我买牛肉羹去:一对老夫妇 推着铁车子就来了,碗里生粉、醋和姜都放得多,另加入食盐、少许味精、小苏打、碎葱花, 配合着一派团团而上、生香活意的热气端上桌只见透明鲜白的浓汤上是红棕色的挤挤挨挨 的牛肉,配上零星的葱绿、碧青的蒜末以及漂浮着的“细若游丝”的姜黄色,煞是好看。用调羹 下一下舀着吃,只觉汤汁稠密咸鲜,牛肉香而不腻。朗朗圆月之下,只一盏昏灯、几粒飞虫、 我与伯父一长一幼两道影子偕而缓归。如今,伯父已去,再回想起戏台子下的牛肉羹时总竞能 嗅出高草飞虫、昏灯鼓声和当时明月那遥远而鲜活的“味道”来。 ④后来我离乡求学常年如浮萍飘散在外,身影单薄…此番回乡,仍有几分情怯 ⑤回家的这几日,一连在村南的新台子上演了两场戏,其一便是《武松杀嫂》。胡想间,戏 便开演了,那老武将出场,和着节拍,昂然走七步定住,转头面向观众,眼睛一瞪亮相。一连串动 作,真干净利落风度逼人也![B接着用手一捧胸前长自胡子周 声如 我意外地喜欢这响遏长空的腔调!也许是命运的残酷还未曾磨平我骨子里极原始、极狂野的 那种凭将一腔热肝脏,烈作三江沸春水的情怀罢。当天的戏服也令人难忘:那青罗袍子就在武 松吟唱舞将时飘开来,露出红里子,那玉色裤管里则露岀玫瑰紫里子,踢蹬得满台灰尘飞扬,叫 语文试题第4页(共9页)
语文试题第4页 (共 9 页) 8.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 分) (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 是“ ”。 (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 9.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2 分) 梨园有灵[来源:学*科*网] 蔡雅迪 ①家乡的锣鼓声虽至今兴盛不辍,然重温暌违已久的乡土野腔高甲戏,已是十年之后。 ②高甲戏通常就在庙宇、祠堂或野台之上表演,名曰酬神,实则聚集村内男女老幼,共享数 日之乐,同饱眼耳口之福也。回忆童年,戏台子就搭在自家门外,开演之时,每以锣鼓聚众。站在 窗边就可听见胡琴、单皮鼓、堂鼓、大锣等催场的声音,大有“万灶貔貅戈甲散,千家罗绮管弦 鸣”一般承平日久之况味。这些高亢的锣鼓,就这样回旋在红砖古厝高高扬起的燕尾脊上,一路 跋扈,直至消散于深夜。 ③[A]小时,搬着板凳、踩着叮当响 ...的月光就去看戏,实则是凑热闹的。尽管台上乱哄哄你 方唱罢我登场,我图的也不过是台下的小摊贩:豆腐脑、炸菜粿、水煎包、煮馄饨,小桌子一排 连一排;还有卖荧光棒、拨浪鼓儿、小糖人儿的……那时,伯父常带我买牛肉羹去:一对老夫妇 推着铁车子就来了,碗里生粉、醋和姜都放得多,另加入食盐、少许味精、小苏打、碎葱花, 配合着一派团团而上、生香活意的热气端上桌,只见透明鲜白的浓汤上是红棕色的挤挤挨挨 的牛肉,配上零星的葱绿、碧青的蒜末以及漂浮着的“细若游丝”的姜黄色,煞是好看。用调羹 一下一下舀着吃,只觉汤汁稠密咸鲜,牛肉香而不腻。朗朗圆月之下,只一盏昏灯、几粒飞虫、 我与伯父一长一幼两道影子偕而缓归。如今,伯父已去,再回想起戏台子下的牛肉羹时总竟能 嗅出高草飞虫、昏灯鼓声和当时明月那遥远而鲜活的“味道”来。 ④后来,我离乡求学,常年如浮萍飘散在外,身影单薄……此番回乡,仍有几分情怯。 ⑤回家的这几日,一连在村南的新台子上演了两场戏,其一便是《武松杀嫂》。胡想间,戏 便开演了,那老武将出场,和着节拍,昂然走七步,定住,转头,面向观众,眼睛一瞪,亮相。一连串动 作,真干净利落,风度逼人也![B]接着用手一捧胸前长白胡子,周身一震,声如裂帛:“啊呀——” 我意外地喜欢这响遏长空的腔调!也许是命运的残酷还未曾磨平我骨子里极原始、极狂野的 那种凭将一腔热肝脏,烈作三江沸春水的情怀罢。当天的戏服也令人难忘:那青罗袍子就在武 松吟唱舞将时飘开来,露出红里子,那玉色裤管里则露出玫瑰紫里子,踢蹬得满台灰尘飞扬,叫
人目眩。高甲戏出身草莽而特有的一股大气恢宏、生猛激昂的英雄气就这样扑面而来。这是 失落已久的精神吗?我想,是那种义无反顾、石破天惊、怒发冲冠的精神 ⑥经过几场戏的洗礼,那个近乡情更怯的身影突然发现梨园是有灵性的而这瞬间的感化 便使之收获了生活的勇气、宇宙的点津与家乡梨园——高甲戏有关的一切,台下闹市、台前 繁复的祭祀、台上流光溢彩的华服、戏文里的沸腾豪情与缠绵爱意,这些欢悦的细节,饱满的 享受、热闹的追逐、情感的表达,实际上都是蓬勃蓊郁的生命热情对虚无的生存困境发岀的 形上挑战。这种反抗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因为梨园不是未发觉生命的虚无其实在它火炽、 明朗的色彩里早己经潜伏着“必定散场”的人生暗喻。你看那水袖分明染尽了红尘,数声叹息 也掩埋于衣香鬓影中,隔世经年的梦境一再搬上舞台,恨只恨满座衣冠无相忆,有多繁华就有 多凋败…也正因为如此梨园对生命的昂扬积极就不是肤浅盲目的鸵鸟式乐观和所谓的 正能量”而是直面虚无后的觉醒生命不应卑微绝望地生存,而要发现隐藏个体生命背后生 生不息、不可摧毁的生存意志这就是一个小生命本身的伟大和骄傲罢 ⑦于是,故乡梨园就在这样的景况中显示出灵性! ⑧我终于明白,生命即使孤独脆弱,也依然能够孑然一身地承担起一个大宇宙 (选自《福建日报》2018年5月22日)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先声夺人用锣鼓声引出下文对家乡梨园的描写,生动有趣 B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使文章从儿时观戏的回忆转到现实的回乡观 戏 C.文中两次写“我”的“近乡情怯”,强调出“我”在外生活多年,经受许多挫折的脆弱 D本文通过写儿时及长大后观戏的经过,揭示了故乡梨园对生命昂扬积极的精神,表达了作者 对故乡梨园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l1本文题为“梨园有灵”,为何第③段却花了大量笔墨写儿时买牛肉羹的经历?(3分) 12.按照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A]小时,搬着板凳、踩着叮当响的月光就去看戏。(从加点词的角度) B]接着用手一捧胸前长白胡子周身一震,声如裂帛:啊呀——(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13通读全文,说说“梨园”的“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4请结合本文及以下材料谈谈你对“戏曲进校园”的看法。(4分) 材料一教育部在2016年就提出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2017年8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 语文试题第5页(共9页)
语文试题第5页 (共 9 页) 人目眩。高甲戏出身草莽而特有的一股大气恢宏、生猛激昂的英雄气就这样扑面而来。这是 失落已久的精神吗?我想,是那种义无反顾、石破天惊、怒发冲冠的精神…… ⑥经过几场戏的洗礼,那个近乡情更怯的身影突然发现梨园是有灵性的,而这瞬间的感化 便使之收获了生活的勇气、宇宙的点津:与家乡梨园——高甲戏有关的一切,台下闹市、台前 繁复的祭祀、台上流光溢彩的华服、戏文里的沸腾豪情与缠绵爱意,这些欢悦的细节,饱满的 享受、热闹的追逐、情感的表达,实际上都是蓬勃蓊郁的生命热情对虚无的生存困境发出的 形上挑战。这种反抗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因为梨园不是未发觉生命的虚无,其实,在它火炽、 明朗的色彩里早已经潜伏着“必定散场”的人生暗喻。你看那水袖分明染尽了红尘,数声叹息 也掩埋于衣香鬓影中,隔世经年的梦境一再搬上舞台,恨只恨满座衣冠无相忆,有多繁华就有 多凋败……也正因为如此,梨园对生命的昂扬积极,就不是肤浅盲目的鸵鸟式乐观和所谓的 “正能量”,而是直面虚无后的觉醒:生命不应卑微绝望地生存,而要发现隐藏个体生命背后生 生不息、不可摧毁的生存意志,这就是一个小生命本身的伟大和骄傲罢。 ⑦于是,故乡梨园就在这样的景况中显示出灵性! ⑧我终于明白,生命即使孤独脆弱,也依然能够孑然一身地承担起一个大宇宙。 (选自《福建日报》2018 年 5 月 22 日)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第②段先声夺人,用锣鼓声引出下文对家乡梨园的描写,生动有趣。 B.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使文章从儿时观戏的回忆转到现实的回乡观 戏。 C.文中两次写“我”的“近乡情怯”,强调出“我”在外生活多年,经受许多挫折的脆弱。 D.本文通过写儿时及长大后观戏的经过,揭示了故乡梨园对生命昂扬积极的精神,表达了作者 对故乡梨园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11.本文题为“梨园有灵”,为何第③段却花了大量笔墨写儿时买牛肉羹的经历?(3 分) 12.按照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 分) [A]小时,搬着板凳、踩着叮当响 ...的月光就去看戏。(从加点词的角度) [B]接着用手一捧胸前长白胡子,周身一震,声如裂帛:“啊呀——”(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13.通读全文,说说“梨园”的“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 14.请结合本文及以下材料,谈谈你对“戏曲进校园”的看法。(4 分) 材料一 教育部在 2016 年就提出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2017 年 8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
出“应加强戏曲通识普识教育,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基本实现全覆盖。” 材料二中国的戏曲如果灭亡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灭亡了一半或三分之一;一个民族如果失 去了传统文化(其中必然包括独立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它独立存在的精神基础。 文化学者冯其庸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中国家谱 潘道正 ①家谱又称为族谱、宗谱、家乘等目前存世的中国家谱计有5万多种其中又有2万多 种家谱流落海外。家谱是记载本族世系及其相关内容的历史图籍,其内容涉及姓氏源流、家 族迁徙、世系图录、族规礼仪、人物传记、艺文图志、风土人情等。历史学家章学诚在《文 史通义》中曾说:“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 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统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而后有家,比家而后 有国比国而后有天下。”家谱和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历史的三大支柱,是我国传统 文化形式之一,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式与内容,而且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持久的社会文化效应, 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中国家谱最早可追溯到周代,魏征《隋书·经籍志》有记载。秦统一天下后,原有的王侯 将相失去世袭势力社会格局重新划分制谱有了其必要性。不过先秦时家谱体例简单,一般只 按世系先后记述宗族人名和交代人物关系。汉代以后家谱不仅记世谱,而且记姓氏起源及官 职等。汉代初期问世的《世本》有“叙黄帝以来祖世所出”,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期,诸侯大 夫的姓氏、世系、迁居、名号等被认为是中国家谱的首创之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制定家 谱为官方掌握,官方的重视使修谱之风盛行。当时门阀等级森严,流行以婚姻集团为核心的综 合家谱。在唐代中后期民族大融合门第更替谱学得到进一步发展且私家修谱逐渐流行。到 了宋代中国家谱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宋代许多文人学士都积极参加修谱并创制谱例,著名的 〈小宗谱法”和“大宗谱法”就是由欧阳修和苏洵两个大文学家创立的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与前代相比,其功能由以往的“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本 族伦理教化作用。在这一时期,私家修谱进一步发展取代了官方修谱,成为家谱主要的编纂方 式。明清时期,私家修谱蔚然成风,家谱的形式结构、内容也更加完善精密。一部体例完备的 家谱大约包括谱名、谱序和凡例等30多项。 ③家谱的价值主要有两个:一是丰富的史料价值;二是具有纽带作用,即所谓“家之有谱,如 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中国人有着尊祖敬宗的优良传统这跟千百年来家谱的维系有很大的关 语文试题第6页(共9页)
语文试题第6页 (共 9 页) 出:“应加强戏曲通识普识教育,到 2020 年戏曲进校园基本实现全覆盖。” 材料二 中国的戏曲如果灭亡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灭亡了一半或三分之一;一个民族如果失 去了传统文化(其中必然包括独立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它独立存在的精神基础。 ——文化学者冯其庸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 分) 中国家谱 潘道正 ①家谱又称为族谱、宗谱、家乘等,目前存世的中国家谱计有 5 万多种,其中又有 2 万多 种家谱流落海外。家谱是记载本族世系及其相关内容的历史图籍,其内容涉及姓氏源流、家 族迁徙、世系图录、族规礼仪、人物传记、艺文图志、风土人情等。历史学家章学诚在《文 史通义》中曾说:“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 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统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而后有家,比家而后 有国,比国而后有天下。”家谱和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历史的三大支柱,是我国传统 文化形式之一,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式与内容,而且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持久的社会文化效应, 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中国家谱最早可追溯到周代,魏征《隋书·经籍志》有记载。秦统一天下后,原有的王侯 将相失去世袭势力,社会格局重新划分,制谱有了其必要性。不过先秦时,家谱体例简单,一般只 按世系先后记述宗族人名和交代人物关系。汉代以后,家谱不仅记世谱,而且记姓氏起源及官 职等。汉代初期问世的《世本》有“叙黄帝以来祖世所出”,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期,诸侯大 夫的姓氏、世系、迁居、名号等,被认为是中国家谱的首创之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制定家 谱为官方掌握,官方的重视使修谱之风盛行。当时门阀等级森严,流行以婚姻集团为核心的综 合家谱。在唐代中后期,民族大融合,门第更替,谱学得到进一步发展,且私家修谱逐渐流行。到 了宋代,中国家谱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宋代许多文人学士都积极参加修谱并创制谱例,著名的 “小宗谱法”和“大宗谱法”就是由欧阳修和苏洵两个大文学家创立的,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与前代相比,其功能由以往的“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本 族伦理教化作用。在这一时期,私家修谱进一步发展,取代了官方修谱,成为家谱主要的编纂方 式。明清时期,私家修谱蔚然成风,家谱的形式结构、内容也更加完善精密。一部体例完备的 家谱大约包括谱名、谱序和凡例等 30 多项。 ③家谱的价值主要有两个:一是丰富的史料价值;二是具有纽带作用,即所谓“家之有谱,如 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中国人有着尊祖敬宗的优良传统,这跟千百年来家谱的维系有很大的关
(选自《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作品有改动)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家谱最早可追溯到周代,魏征的《隋书·经籍志》是中国第一部家谱。 B家谱和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历史的三大支柱所以一直被官方所掌握 C.明清时期的家谱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形式结构、内容已经非常完善精密。 D家谱的价值主要是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具有纽带作用。 16.阅读第②段,概括各时期家谱的内容或功能。(5分) 17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要查询一个人的相关信息非常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认为 还有制谱的必要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10分 材料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它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 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随着科 技不断进步,电报、电话、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相继出现。如 今,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等新兴的通信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附:传统书信样稿 文,意空两格。书信正文为所想表达内 像正规文章的 另忽一行时要注意空格 书信的读者为特定对象,说话要有针对性,礼貌 空两格飞性,要被,对长辈要谦有礼,尽量使用书 格习进北,身体健水 信人署名,往 表人类氧 写信日期二年 材料二 习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 建设”,而“家书”长久以来正是家庭共同记忆的最好见证家书是家庭文化的重要载体。杜甫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其他如《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 等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典范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用行动践行传统文化,尽管表达情感的方式 变了但是老祖宗的传统和中华民族宝贵财富不能丢,更要不断发扬、不断创新和传承 语文试题第7页(共9页)
语文试题第7页 (共 9 页) 系。 (选自《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作品有改动)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家谱最早可追溯到周代,魏征的《隋书·经籍志》是中国第一部家谱。 B.家谱和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历史的三大支柱,所以一直被官方所掌握。 C.明清时期的家谱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形式结构、内容已经非常完善精密。 D.家谱的价值主要是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具有纽带作用。 16.阅读第②段,概括各时期家谱的内容或功能。(5 分) 17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要查询一个人的相关信息非常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认为 还有制谱的必要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4 分)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10 分) 材料一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它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 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随着科 技不断进步,电报、电话、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相继出现。如 今,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等新兴的通信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附:传统书信样稿 材料二 习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 建设”,而“家书”长久以来正是家庭共同记忆的最好见证,家书是家庭文化的重要载体。杜甫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其他如《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 等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典范,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用行动践行传统文化,尽管表达情感的方式 变了,但是老祖宗的传统和中华民族宝贵财富不能丢,更要不断发扬、不断创新和传承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 从去年火爆的《见字如面》到今年最新的《信中国》《中国情书》,书信类节目己然成为 当下文化类节目的热点。观众们从这些节目中体味到手写书信的非凡魅力书信是有情物每 一封书信都在描绘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淡化的今天,用书信打开历 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今天我们讲书信,并不是要 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 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 (摘编自《光明日报》) 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 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家书”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也可 以写信。 C.书信的读者为特定对象所以书信正文要有针对性,要礼貌、诚恳对长辈要谦逊有礼,尽量使 用书面语 D.《信中国》等书信类节目用书信打开历史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观众从这 些节目中体味到手写书信的魅力。 19传统书信一般由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等五个部分构成。其中,称呼要从第一 行顶格写起称呼后面要加_表示下面有话要说祝福语一般分两行写,以“此致敬 礼”为例,“此致”可以紧接正文之后,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则一定 要 写完信之后在祝福语的下一行的后半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在署名 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儿子”您的学生”等,表明_写信日 期则要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后半行。(3分) 20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淡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家书文化?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 分析。(4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1.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3分) (1)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 的血雨。”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在羡慕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更应看到成功背后的艰辛。 语文试题第8页(共9页)
语文试题第8页 (共 9 页)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 从去年火爆的《见字如面》到今年最新的《信中国》《中国情书》,书信类节目已然成为 当下文化类节目的热点。观众们从这些节目中体味到手写书信的非凡魅力:书信是有情物,每 一封书信都在描绘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淡化的今天,用书信打开历 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今天我们讲书信,并不是要 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 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 (摘编自《光明日报》) 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3 分)[来源:学§科§网] A.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 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家书”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也可 以写信。 C.书信的读者为特定对象,所以书信正文要有针对性,要礼貌、诚恳,对长辈要谦逊有礼,尽量使 用书面语。 D.《信中国》等书信类节目用书信打开历史,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观众从这 些节目中体味到手写书信的魅力。 19.传统书信一般由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等五个部分构成。其中,称呼要从第一 行顶格写起,称呼后面要加 ,表示下面有话要说;祝福语一般分两行写,以“此致敬 礼 ” 为 例 ,“ 此 致 ” 可 以 紧 接 正 文 之 后 , 也 可 以 另 起 一 行 空 两 格 写 ,“ 敬 礼 ” 则一定 要 ;写完信之后,在祝福语的下一行的后半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在署名 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儿子”“您的学生”等,表明 ;写信日 期则要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后半行。(3 分) 20 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淡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家书文化?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 分析。 (4 分) (六)名著阅读(5 分) 21.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3 分) (1)“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 的血雨。”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在羡慕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更应看到成功背后的艰辛
(2)巾帼不让须眉。梁山泊一百零八位英雄中有四位女性按排座次先后分别是矮脚虎王英的 妻子、武艺高强的一丈青扈三娘侠义敢为、开酒店的母大虫顾大嫂,同样曾开酒店的母夜叉 孙二娘和一枝花蔡庆 (3)在西天取经路上唐三藏先来到西梁女国,被貌赛西施的女国王相中招亲后到天竺国,被假 冒天竺国公主的玉兔妖精将绣球抛在头上欲招为配偶。唐僧不为烟花所动,不向妖邪屈服不 忘初心排除干扰矢志西行取经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我得往前走吗?先生?”我问。“我得离开桑菲尔德吗?” “我相信你得离开,简。我很抱歉,简妮特,可是我真的相信你得离开。” 这是个打击,可是我没有让它把我打垮。 “好吧,先生,往前走的命令一来,我就可以走。”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世界文学名著《简·爱》,主人公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的身份是 。这个“打击”是指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请你以“我们都是追梦人”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立意明确;符合 文体;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 名代替。 语文试题第9页(共9页)
语文试题第9页 (共 9 页) ( ) (2)巾帼不让须眉。梁山泊一百零八位英雄中有四位女性,按排座次先后分别是:矮脚虎王英的 妻子、武艺高强的一丈青扈三娘,侠义敢为、开酒店的母大虫顾大嫂,同样曾开酒店的母夜叉 孙二娘和一枝花蔡庆。 ( ) (3)在西天取经路上,唐三藏先来到西梁女国,被貌赛西施的女国王相中招亲,后到天竺国,被假 冒天竺国公主的玉兔妖精将绣球抛在头上欲招为配偶。唐僧不为烟花所动,不向妖邪屈服,不 忘初心,排除干扰,矢志西行取经。 (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2 分) “我得往前走吗?先生?”我问。“我得离开桑菲尔德吗?” “我相信你得离开,简。我很抱歉,简妮特,可是我真的相信你得离开。” 这是个打击..,可是我没有让它把我打垮。 “好吧,先生,往前走的命令一来,我就可以走。”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世界文学名著《简·爱》,主人公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的身份是__ ________。这个“打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请你以“我们都是追梦人”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立意明确;符合 文体;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 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