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14年髙考模拟试卷(二模)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道大题,2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小题)。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吝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给力E 怡恨zeng 压轴戏zhon哽手可得chu B.应届inE闻f链i 绊脚石ban 多为圭臬nie C.卓越zhu蜗盾 歼击机jin枪呷欲绝 aianE D.宅男zhi潜伏aian 涨伴板zhng容貌娥厢sh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荒诞 家具 仓皇 失措 销声匿迹 B.誊写 鬼秘 礼膜拜 应接不暇 C.告罄 领衔 辟入理 韬光养晦 顶鞭不 D.矫情 赌博 假思索 春意阑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雾霾、环保成为本次两会代表、委员最关注的焦点话题。有代表提出,我们 要加大科技改造的力度,要使碳排放量至少降低一倍。 B.在湖南卫视举办的“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每年看上去很枯燥无趣 的观众抽奖环节因为有了《爸爸去哪儿》剧组五个萌娃串场而显得看点十足,到 场的观众们不但获得了快乐和礼物,而且十份特殊的大奖也通过荧屏送给了全球 各地的粉丝们。 C.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 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D.今年初,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突然爆红,“炸鸡啤酒都教授”成为网 络流行语。有关人士认为,这部剧爆红的原因是“帅哥美女、专业编剧班底、时 时可以参与讨论的剧情”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下面这首宋词《虞美人》(陈与义)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歌声频 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 流 A.一身将影向潇湘 B.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C.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D.数帆带雨烟中落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毛诗序》
湖南省长沙市 2014 年高考模拟试卷(二模)语文试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荒诞 家具 仓皇 失措 销声匿迹 B.誊写 鬼秘 顶 礼膜拜 应接不暇 C.告罄 领衔 鞭 辟入理 韬光养晦 D.矫情 赌博 不 假思索 春意阑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雾霾、环保成为本次两会代表、委员最关注的焦点话题。有代表提出,我们 要加大科技改造的力度,要使碳排放量至少降低一倍。 B.在湖南卫视举办的“2014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每年看上去很枯燥无趣 的观众抽奖环节因为有了《爸爸去哪儿》剧组五个萌娃串场而显得看点十足,到 场的观众们不但获得了快乐和礼物,而且十份特殊的大奖也通过荧屏送给了全球 各地的粉丝们。 C.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 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D.今年初,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突然爆红,“炸鸡啤酒都教授”成为网 络流行语。有关人士认为,这部剧爆红的原因是“帅哥美女、专业编剧班底、时 时可以参与讨论的剧情”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下面这首宋词《虞美人》(陈与义)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歌声频 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 流, 。 A.一身将影向潇湘 B.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C.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D.数帆带雨烟中落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毛 诗 序》①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 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 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 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 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日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 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 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 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 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 忧在进贤,不淫其色。衷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 (据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卷一) 注:①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而毛诗则 为古文。我们现在所见的《诗经》主要是毛诗。《毛诗》于每首诗题下都有一篇 小序,简述诗的主旨、背景、作者等,而在《诗经》的第一篇《关睢》的小序之 下有一段较长的文字,论述诗的性质、作用、体裁、创作方法等,历来称之为“大 序”,又称“毛诗序”。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汉代学者郑玄认为是孔子弟子子夏 所作。②谲谏:含蓄地批评。③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正: 使……端正 B.先王以是经夫 经:经纬、治理 C.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刺:讽刺 D.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至:极至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诗者,志之所之也 后之 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B.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夫夷以近,则游者 众 C.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知不可乎骤得,托 遗响于悲风 D.《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 也 7.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 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 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 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 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②,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 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 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 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③,言化自 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 忧在进贤,不淫其色。衷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 (据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卷一) 注:①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而毛诗则 为古文。我们现在所见的《诗经》主要是毛诗。《毛诗》于每首诗题下都有一篇 小序,简述诗的主旨、背景、作者等,而在《诗经》的第一篇《关睢》的小序之 下有一段较长的文字,论述诗的性质、作用、体裁、创作方法等,历来称之为“大 序”,又称“毛诗序”。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汉代学者郑玄认为是孔子弟子子夏 所作。②谲谏:含蓄地批评。③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正: 使……端正 B.先王以是经夫 妇 经:经纬、治理 C.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刺:讽刺 D.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至:极至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诗者,志之所之也 后之 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B.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夫夷以近,则游者 众 C.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知不可乎骤得,托 遗响于悲风 D.《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 也。” 7.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诗序》继承了先秦“诗言志”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诗歌抒情言 志的特征,突出了情与志的统一性,认为“情”与“志”是二而一的东西 B.这篇总序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现形态,并认 为所有艺术形态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从抒情言志的角度论述三者在艺术上 的统一性 C.文中认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民困” 即论述了诗乐与社会政治状况的密切联系,而且还进一步指出社会政治、民情风 俗的兴衰成败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 D.《毛诗序》提到了《诗经》“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涉及到 诗歌体裁上的分类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并对“六义”进行了具体的展开和论 述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 /告于神明者也 B.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 告于神明者也 C.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 告于神明者也 D.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 告于神明者也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3分) 译 文 (2)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分) 译 文 (3)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4分) 文 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8分) 子规① 吴融②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A.《毛诗序》继承了先秦“诗言志”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诗歌抒情言 志的特征,突出了情与志的统一性,认为“情”与“志”是二而一的东西。 B.这篇总序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现形态,并认 为所有艺术形态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从抒情言志的角度论述三者在艺术上 的统一性。 C.文中认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民困”, 即论述了诗乐与社会政治状况的密切联系,而且还进一步指出社会政治、民情风 俗的兴衰成败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 D.《毛诗序》提到了《诗经》“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涉及到 诗歌体裁上的分类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并对“六义”进行了具体的展开和论 述。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 /告于神明者也 B.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 告于神明者也 C.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 告于神明者也 D.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 告于神明者也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3 分) 译 文: (2)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 分) 译 文: (3) 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4 分) 译 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8 分) 子 规① 吴融②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子规:杜鹃鸟的别称,鸟嘴呈红色,叫声类似“不如归去”。②吴融,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受牵累罢官,流寓湖湘时写下本诗。 (1)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子规”常用来抒发 之情。(1分) (2)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试做简要分析。(4分) 答 (3)本诗是咏物诗,主要突出了物的什么特点?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间关莺语花底 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2)叶上初阳干宿 雨 (周邦彦《苏幕遮》) (3)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在一些反映古代历史的戏剧和电影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古代人民行跪拜礼。特 别是在一些宫廷戏中,大臣见皇上或奴才见主子时更是要行跪拜礼,而且显得十 分威严。说到跪拜礼的产生发展,还要从古代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谈起。 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休息时都是坐在地上或睡在地上。 由于地很硬且又潮湿,人们便在坐或睡时铺垫一些树叶、兽皮之类的东西。旧石 器时代编织技术出现后,人们以芦苇、竹篾等为材料编出了“席”。自此,人们 在进食、议事时,便在地上铺一块席子,故称“席地而坐”。如果请客人坐正 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当时,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 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的要好一些,如周代每次举行朝觐时,王者所坐 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 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据史书记载,汉文帝 刘恒与太中大夫贾谊议政,谈话十分投机,文帝不觉“前席”,坐得离贾谊近 些,认真听取他的意见。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由于志趣不同而割席分交,更是 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由于那时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因而坐时要两膝着地, 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类似于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中, 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 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汉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胡床”传入中原。传 说曹操就曾坐在“胡床”上指挥作战。在“胡床”启迪下,人们发明了椅子、凳 子,因而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原来生活中的“跪坐”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坐、跪、拜分了家,但跪拜礼依然存在,只是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运用 于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周代对跪拜礼的动作 和对象则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
注:①子规:杜鹃鸟的别称,鸟嘴呈红色,叫声类似“不如归去”。 ②吴融,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受牵累罢官,流寓湖湘时写下本诗。 (1)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子规”常用来抒发_____________之情。(1 分) (2)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试做简要分析。(4 分) 答: (3)本诗是咏物诗,主要突出了物的什么特点?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间关莺语花底 滑, 。 ,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2)叶上初阳干宿 雨, , 。(周邦彦《苏幕遮》) (3)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 简答题 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在一些反映古代历史的戏剧和电影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古代人民行跪拜礼。特 别是在一些宫廷戏中,大臣见皇上或奴才见主子时更是要行跪拜礼,而且显得十 分威严。说到跪拜礼的产生发展,还要从古代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谈起。 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休息时都是坐在地上或睡在地上。 由于地很硬且又潮湿,人们便在坐或睡时铺垫一些树叶、兽皮之类的东西。旧石 器时代编织技术出现后,人们以芦苇、竹篾等为材料编出了“席”。自此,人们 在进食、议事时,便在地上铺一块席子,故称“席地而坐 ”。如果请客人坐正 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当时,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 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的要好一些,如周代每次举行朝觐时,王者所坐 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 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据史书记载,汉文帝 刘恒与太中大夫贾谊议政,谈话十分投机,文帝不觉“前席”,坐得离贾谊近一 些,认真听取他的意见。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由于志趣不同而割席分交,更是 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由于那时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因而坐时要两膝着地, 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类似于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中, 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 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汉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胡床”传入中原。传 说曹操就曾坐在“胡床”上指挥作战。在“胡床”启迪下,人们发明了椅子、凳 子,因而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原来生活中的“跪坐”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坐、跪、拜分了家,但跪拜礼依然存在,只是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运用 于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周代对跪拜礼的动作 和对象则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
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稽首是跪下后, 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九拜中的最重者,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 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顿首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在九拜中属次重者;空首是 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位九拜中第三位。前三拜称为“正拜”。振动, 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 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褒 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肃拜,是拱手礼,并不 下跪,俯身拱身行礼,其实也就是作揖。 随着朝代的变迁,封建统治阶级根据其阶级利益,对各种礼仪也不断地进行 改革兴废。例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清政府内外交困,财政危 机,为了节约经费充实粮饷,明令废止了沿用三千年之久的“乡饮酒礼”,虽然 也感到跪拜礼有种种不便,但由于它有助于封建等级制的维护和巩固,有助于封 建统治,因而仍被延续。据清末大学士瞿鸿禨的日记记载:清朝的宰相、大臣们 与皇帝、皇太后谈话时,均“一溜子跪在地上”,其中不乏有年纪大者,听力不 佳,跪在后边听不清皇上讲的什么,只好推推前面跪着的人,问一下所讲内容, 以免有违圣命。也有的因怕跪久了支撑不住,不得已在裤子的膝盖处加衬一些厚 点的东西,名曰“护膝”。不过,到了乾隆年间,中国式跪拜礼受到了一次挑战, 英国外交使节到北京谒见中国皇帝,不愿意向清朝皇帝行中国式跪拜礼,经过 番交涉,乾隆皇帝同意接受英国使者的西洋式单腿跪拜礼。 “跪拜”,从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阶级社会演变成了一种表 示臣服的礼节,被多少掺入了一种人格侮辱的成份,以至“卑躬屈膝”一词成了 损人尊严的贬义词。人民对这种礼节,从习惯到厌恶,从厌恶到反对,乃至提出 改革的主张,也就是必然的了。清朝末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从来不许人向他 行跪拜礼,也教育百姓不要向任何人跪拜。石达开被清军俘虏后,也不曾向清军 行跪拜礼,最多只是对四川都督骆秉章“长揖不拜”。 辛亥革命前,无政府主义者提出过改革跪拜礼的主张,他们认为跪拜礼“卑 躬俯首,生气毫无”,而“点首鞠躬最便宜,亦足示敬,且出于自然”。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西方资产阶 级平等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取消维护封建制度的跪拜礼已势在必行。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刚一成立,孙中山先生马上就宣布取消跪拜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 北京后,虽然是袁世凯窃居着大总统职位,但鉴于形势,他也不得不宣布:“所 有礼节,男子礼节为脱帽鞠躬,大礼三鞠躬,常礼一鞠躬,寻常相对,只用脱帽 礼。女子大礼大致相同,惟不脱帽,专行鞠躬礼。” 当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的今天,握手、拥抱、亲吻、致意已成为当今礼节的时 尚,特别是握手,几乎成为世界各国的见面和告别的通用礼节。然而,跪拜礼仍 未绝迹,特别是在亚洲一些国家的农村或偏远地区,跪拜礼仍是少数家庭中晚辈 对长辈表示尊崇的礼节,但其生命力却是异常苍白的,它的最终消失,还有待于 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提高。 12.跪拜礼的产生与古代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联的,最早,它代表着 种( ),后来,逐渐成了 )的标志。(4分) 13.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跪拜礼的特点 B.跪拜礼的历史 演变
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稽首是跪下后, 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九拜中的最重者,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 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顿首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在九拜中属次重者;空首是 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位九拜中第三位。前三拜称为“正拜”。振动, 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 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褒 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肃拜,是拱手礼,并不 下跪,俯身拱身行礼,其实也就是作揖。 随着朝代的变迁,封建统治阶级根据其阶级利益,对各种礼仪也不断地进行 改革兴废。例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 1843 年),清政府内外交困,财政危 机,为了节约经费充实粮饷,明令废止了沿用三千年之久的“乡饮酒礼”,虽然 也感到跪拜礼有种种不便,但由于它有助于封建等级制的维护和巩固,有助于封 建统治,因而仍被延续。据清末大学士瞿鸿禨的日记记载:清朝的宰相、大臣们 与皇帝、皇太后谈话时,均“一溜子跪在地上”,其中不乏有年纪大者,听力不 佳,跪在后边听不清皇上讲的什么,只好推推前面跪着的人,问一下所讲内容, 以免有违圣命。也有的因怕跪久了支撑不住,不得已在裤子的膝盖处加衬一些厚 点的东西,名曰“护膝”。不过,到了乾隆年间,中国式跪拜礼受到了一次挑战, 英国外交使节到北京谒见中国皇帝,不愿意向清朝皇帝行中国式跪拜礼,经过一 番交涉,乾隆皇帝同意接受英国使者的西洋式单腿跪拜礼。 “跪拜”,从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阶级社会演变成了一种表 示臣服的礼节,被多少掺入了一种人格侮辱的成份,以至“卑躬屈膝”一词成了 损人尊严的贬义词。人民对这种礼节,从习惯到厌恶,从厌恶到反对,乃至提出 改革的主张,也就是必然的了。清朝末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从来不许人向他 行跪拜礼,也教育百姓不要向任何人跪拜。石达开被清军俘虏后,也不曾向清军 行跪拜礼,最多只是对四川都督骆秉章“长揖不拜”。 辛亥革命前,无政府主义者提出过改革跪拜礼的主张,他们认为跪拜礼“卑 躬俯首,生气毫无”,而“点首鞠躬最便宜,亦足示敬,且出于自然”。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西方资产阶 级平等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取消维护封建制度的跪拜礼已势在必行。1912 年 南京临时政府刚一成立,孙中山先生马上就宣布取消跪拜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 北京后,虽然是袁世凯窃居着大总统职位,但鉴于形势,他也不得不宣布:“所 有礼节,男子礼节为脱帽鞠躬,大礼三鞠躬,常礼一鞠躬,寻常相对,只用脱帽 礼。女子大礼大致相同,惟不脱帽,专行鞠躬礼。” 当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的今天,握手、拥抱、亲吻、致意已成为当今礼节的时 尚,特别是握手,几乎成为世界各国的见面和告别的通用礼节。然而,跪拜礼仍 未绝迹,特别是在亚洲一些国家的农村或偏远地区,跪拜礼仍是少数家庭中晚辈 对长辈表示尊崇的礼节,但其生命力却是异常苍白的,它的最终消失,还有待于 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提高。 12. 跪拜礼的产生与古代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联的,最早,它代表着 一种( ),后来,逐渐成了 ( )的标志。(4 分) 13.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跪拜礼的特点 B.跪拜礼的历史 演变
C.跪拜与文明礼仪 D.跪拜礼与社会进步 14.下列各项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自从“胡床”传入中原之后,跪拜礼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只成为一种礼 仪的象征。 B.跪拜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无论是姿势还是 表达的含义,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C.因为鞠躬礼简单明了,所以,后来鞠躬礼就完全取代了跪拜礼。 D.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提高,人们最终会摒弃跪拜礼。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 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 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 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 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 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 “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 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 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递至今,简 直痛入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 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 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 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 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因为我 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 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 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 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 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 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 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 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 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 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 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 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 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
C.跪拜与文明礼仪 D.跪拜礼与社会进步 14.下列各项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自从“胡床”传入中原之后,跪拜礼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只成为一种礼 仪的象征。 B.跪拜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无论是姿势还是 表达的含义,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C.因为鞠躬礼简单明了,所以,后来鞠躬礼就完全取代了跪拜礼。 D.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提高,人们最终会摒弃跪拜礼。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 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 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 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 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 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 “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 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 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递至今,简 直痛入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 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 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 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 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因为我 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 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 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 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 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 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 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 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 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 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 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 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 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
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 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 卡拉∝歌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 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 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 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 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 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 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 闪申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髙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 吧 (选自《品中国散文》,有删 改) 15.纵观全文,谈谈标题“听雨的奢侈”中“奢侈”的含义。(5分) 16.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等例子,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 么作用?(4分) 17.请赏析文中划线语句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色。(6分) 8.儿时的“我”和长大后的“我”,对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 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分)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央视“听写大会”掀起汉字书写热 从央视科教频道低调开播到收视飘红,再到挺进央视一套,“中国汉字听写大 会”今年夏天在中国中小学生、青年人中掀起了一场汉字书写高潮,连以前很少 看娱乐、竞猜、选秀节目的父母们也对这档节目“痴迷”颇深,和电视上的小选 手一起挑战每一个汉字书写的乐趣。 由于汉字本身特有的复杂结构,每一个汉字都拼写正确并不容易。加之近年来电 子产品的普及,通过输入法“选字”成了人们写作、交流的主要方式,越来越少 在纸上书写大量汉字,催生了很多人“提笔忘字”的现象。[来源:学科网] 不同于充满着争议价值观和为博眼球而炒作的相亲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追求 的并不是收视率,节目总导演关正文直言:“我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
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 ”,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 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 卡拉 OK 歌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 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 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 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 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 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 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 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 吧。 (选自《品中国散文》,有删 改) 15.纵观全文,谈谈标题“听雨的奢侈”中“奢侈”的含义。(5 分) 16.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等例子,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 么作用?(4分) 17.请赏析文中划线语句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色。(6 分) 18.儿时的“我”和长大后的“我”,对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 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 分) 六、选做题(19、20 题任选做一题,12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 分) 央视“听写大会”掀起汉字书写热 从央视科教频道低调开播到收视飘红,再到挺进央视一套,“中国汉字听写大 会”今年夏天在中国中小学生、青年人中掀起了一场汉字书写高潮,连以前很少 看娱乐、竞猜、选秀节目的父母们也对这档节目“痴迷”颇深,和电视上的小选 手一起挑战每一个汉字书写的乐趣。 由于汉字本身特有的复杂结构,每一个汉字都拼写正确并不容易。加之近年来电 子产品的普及,通过输入法“选字”成了人们写作、交流的主要方式,越来越少 在纸上书写大量汉字,催生了很多人“提笔忘字”的现象。[来源:学科网] 不同于充满着争议价值观和为博眼球而炒作的相亲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追求 的并不是收视率,节目总导演关正文直言:“我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
化影响力。中国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多方言国家,汉字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 和谐的重要工具,一年一度的汉字狂欢,它的意义甚至超过汉字本身。 (选自《新民晚报》“盘点2013年度国内十大文化新闻:听写大会掀起汉字 热(分 1)请你结合以上消息,谈谈“汉字听写”成为受热捧的综艺节目的原因。(6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6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①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1)上述材料阐述了孔子对“君子”的一些看法,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如何对待 自己?(6分) 答: (2)请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关于“君子”的言论,简要谈谈你对“君子” 的认识,不超过140字。(6分) 答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女主人公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 本来就有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但是我们依然还是要经历。”请根据这句话,结 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 论文
化影响力。中国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多方言国家,汉字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 和谐的重要工具,一年一度的汉字狂欢,它的意义甚至超过汉字本身。” (选自《新民晚报》 “盘点 2013 年度国内十大文化新闻:听写大会掀起汉字 热”) (1)请你结合以上消息,谈谈 “汉字听写”成为受热捧的综艺节目的原因。(6 分)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6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 分) ①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1)上述材料阐述了孔子对“君子”的一些看法,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如何对待 自己?(6 分) 答: (2)请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关于“君子”的言论,简要谈谈你对“君子” 的认识,不超过 140 字。(6 分) 答: 七、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在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女主人公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 本来就有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但是我们依然还是要经历。”请根据这句话,结 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 论文
2014华长沙巾局考砜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本试惹共?道大题,2]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1小题)。时量】50分钟,满分 150分。 1.【答案】D【解析】本意秀查识记巩代汉语轡通话常用字的字吝,能力层级为真 重点考查“多吝字”“(体时代)高频字”以及“方言与通话差异性误读”只体为 A项“憎”读吝为“zeng".“哽”读吝为"tu";B吸“"读吝为“f";C项“卓 读吝为“zhu"解答本恧还需要考生平时的读和说中使用轡通话,习辔通话,这 才能成少方言读吝的彩响,散出正确的判断 2.【案】A【解折】B项,鬼一;C吸,理一里:D项,姗一 3、答:C(A项降低诫少不能用倍嫩:B项“不但”要放到“到场的双众)”前面 D项结构混乱,删惊“的原因”或“的结果") 4、答案:B项。根据我们所学的《虞美人》(李煜)的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来推断排除A、D两项,C项“一江明月”与词中上句“明朝酒醒” 相矛盾,故排除。B项“一船”与“大江流”对应,“离恨”与“行人”相呼应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C项根据上 下文语境可知“刺”不可能是“讽刺”,这是典型的以今证古,其实应该是“劝 告”的意思。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把各项的解释带入文句中,看语意是否通顺, 翻译有无阻碍。A、B、D三项的解释放入文句中理解上没有困难。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A项 “之”:前一个为动词,到达,所致,后一个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B项“以”:均为连词,和。C项“乎”:前一个是介词,相当于“于”,后 个是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D项“也”:前一个是语气词,帮助表判断,后 个同样是语气助词,但表感叹语气。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18个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 好课内知识的迁移,题目难度不小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D项“对‘六义’进行 了具体的展开和论述”与原文的意思相左,原文只对风、雅、颂进行了具体的阐
4、答案:B 项。根据我们所学的《虞美人》(李煜)的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来推断排除 A、D 两项,C 项“一江明月”与词中上句“明朝酒醒” 相矛盾,故排除。B 项“一船”与“大江流”对应,“离恨”与“行人”相呼应。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C 项根据上 下文语境可知“刺”不可能是“讽刺”,这是典型的以今证古,其实应该是“劝 告”的意思。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把各项的解释带入文句中,看语意是否通顺, 翻译有无阻碍。A、B、D 三项的解释放入文句中理解上没有困难。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 B。A 项 “之”:前一个为动词,到达,所致,后一个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B 项“以”:均为连词,和。C 项“乎”:前一个是介词,相当于“于”,后一 个是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D 项“也”:前一个是语气词,帮助表判断,后一 个同样是语气助词,但表感叹语气。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 18 个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 好课内知识的迁移,题目难度不小。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 C。D 项“对‘六义’进行 了具体的展开和论述”与原文的意思相左,原文只对风、雅、颂进行了具体的阐
述,但没有具体论述赋、比、兴的手法。这属于扩大了外延。解答本题需要考生 细心,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比对选项与原文信息的异同,有一定的难度。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考生首先要通读文段,尝试理解,然后可以巧借选 项帮助句读。四个选项以第二个“焉”为分界,前面划分BD相同,后面划分AC 样;《诗经》有“大雅”与“小雅”,故“政有大小”是总起,排除A,“焉” 为句末助词,C项两个“焉”均在句首,不合句法,故排除C。后半段是一个 “者……也”的判断句,且“形容”是一个词语,所以排除AD。文言断句,考 纲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同样考査了考生的文言翻译、分析、理解等能力,属综合 性较强的题目 9.【寄案】(1)诗,是人情惑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脱为优美的吝语就是 (2)如来歌唱不足以表达惑情,就会不知不觉她通过手舞足都来表达, (3)所以《关眼》的意恩是乐意得到女来配君子,也就是忧怨君子举荐贤袍面 不要一柴沉于美色, 【鳏折】本恋希查文言文開译,能力层级为B.需要生注意的得分点(1)两个 判断句,一个足“着……”表判断,一个足“为”表判断:“志”指恩想感情:“之”动 词,到达,“所之”即“所在"“发言":古今异义,此处指“发出的言语"(2)“不足”、 “不知”均足古今异义,前看译为“不足以",后看译为“不知不觉”:“手之舞之足之 之”简化为现在的成语“手舞足霜".(3)“是以”定结构,即因此:“进”即举荐, “溪”即沉迷。本意的三个文言译句子,有一定难度,别需要埋解的足实词意恩, 考生务必杷唔句放到原文上下文语境中整体考虑,以捉高嘿鳏的正确率,还需注意译 语句的流畅合理。 【附译文】:《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 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 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 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 的言语就是“诗”。 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 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 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情感通过宫商之声表达出来, 声声相应而成韵律或文采就是音。治世之音安静而愉悦,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 平和;乱世之音怨恨而愤怒,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乖戾(1i1);亡国之音哀婉
述,但没有具体论述赋、比、兴的手法。这属于扩大了外延。解答本题需要考生 细心,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比对选项与原文信息的异同,有一定的难度。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考生首先要通读文段,尝试理解,然后可以巧借选 项帮助句读。四个选项以第二个“焉”为分界,前面划分 BD 相同,后面划分 AC 一样;《诗经》有“大雅”与“小雅”,故“政有大小”是总起,排除 A,“焉” 为句末助词,C 项两个“焉”均在句首,不合句法,故排除 C。后半段是一个 “者……也”的判断句,且“形容”是一个词语,所以排除 AD。文言断句,考 纲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同样考查了考生的文言翻译、分析、理解等能力,属综合 性较强的题目。 【附译文】:《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 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 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 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 的言语就是“诗”。 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 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 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情感通过宫商之声表达出来, 声声相应而成韵律或文采就是音。治世之音安静而愉悦,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 平和;乱世之音怨恨而愤怒,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乖戾(lì);亡国之音哀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