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考试时间2008年8月29日 命题人:舒斌成特立 审题人:周玉龙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A、祓除fu 赧然1an 僭称jian 谬悠之说mid B、累赘16j 稗官bai 慰藉jie 溘然长逝he C、戏谑xue 口讷na 讪笑shan 胼手胝足di D、怃然w 狼嗥hao 眼眶 kuang朝暾夕月tun D(A,赧nan;B,溘ke;C讷ne,胝zh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北方的山本是岩石多,树木少,所以轮廓显得十分竣峭潇洒 B.十几年前,我住在匡庐,每日在外寻悠探胜,一次竟找到五老峰。 C.像石缝里的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竿,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 杖 D.阳光明丽、开阔,朗然现一派阳刚之气,却不免有些炙热与烦躁,而月光就幽深 了 D(A竣峻B悠-幽Cc竿-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谁也没有想到他作为一个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却成为一代哲学大师。 B.周敦颐仪态雍容,气度恢弘,光风霁月,具有一种中国传统哲学所重视的圣贤气 象 C.或善良正直或险恶邪辟,性格鲜明:《左传》描写人物,宛如明镜照物,妍媸毕 露 D.战争时代的动乱使孟子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易辙是不能济事的
1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 2009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 150 分 时量 150 分钟 考试时间 2008 年 8 月 29 日 命题人:舒斌 成特立 审题人:周玉龙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A、祓.除 fú 赧然 lǎn 僭称 jiàn 谬悠之说 miù B、累.赘 léi 稗官 bài 慰藉.jiè 溘然长逝 hè C、戏谑.xuè 口讷.nà 讪笑 shàn 胼手胝.足 dǐ D、怃.然 wǔ 狼嗥.háo 眼眶.kuàng 朝暾.夕月 tūn D(A,赧 nǎn ;B,溘 kè; C 讷 nè,胝 zh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北方的山本是岩石多,树木少,所以轮廓显得十分竣峭潇洒。 B.十几年前,我住在匡庐,每日在外寻悠探胜,一次竟找到五老峰。 C.像石缝里的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竿,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 杖。 D.阳光明丽、开阔,朗然现一派阳刚之气,却不免有些炙热与烦躁,而月光就幽深 了。 D(A 竣—峻 B 悠-幽 C 竿-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谁也没有想到他作为一个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却成为一代哲学大师。 B.周敦颐仪态雍容,气度恢弘,光风霁月,具有一种中国传统哲学所重视的圣贤气 象。 C.或善良正直或险恶邪辟,性格鲜明;《左传》描写人物,宛如明镜照物,妍媸毕 露。 D.战争时代的动乱使孟子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易辙 ....是不能济事的
A(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是个集体名 词,和前面“一个”矛盾。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 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也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姸媸 毕露:美的和丑的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改弦更张: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 谐。比喻变更方针、计划或办法。)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白的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以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 家思想,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 B、歌德在论及西西弗斯的时候,几乎是另一种调子;因为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 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C、不但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这种植物,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品种, 在茶叶制作工艺上更是不断发展创新。 D、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 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4、A.(B,搭配不当,“一生”是“贡献”,主宾意义上搭配不当,当改为“是… 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生”;C,语序不当,“不但”应移到“人民”与“最早”之间; D,句式杂樑或成分赘余,去掉“的危险”或改成“有遭到破坏的危险”) 5、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 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 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B.③④①⑤②⑥C.③⑤①④②⑥D.③⑤②①④⑥
2 A(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是个集体名 词,和前面“一个”矛盾。 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 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也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妍媸 毕露:美的和丑的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改弦更张: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 谐。比喻变更方针、计划或办法。)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李白的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以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 家思想,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 B、歌德在论及西西弗斯的时候,几乎是另一种调子;因为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 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C、不但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这种植物,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品种, 在茶叶制作工艺上更是不断发展创新。 D、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 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4、A.(B,搭配不当,“一生”是“贡献”,主宾意义上搭配不当,当改为“是…… 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生”;C,语序不当,“不但”应移到“人民”与“最早”之间; D,句式杂糅或成分赘余,去掉“的危险”或改成“有遭到破坏的危险”) 5、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 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 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B.③④①⑤②⑥ C.③⑤①④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C(先提出观点,从而引出阐述的对象“默契”;然后按先总后分的顺序介绍“默契 的特点。注意分析各句间的逻辑关系,并学会抓取关键词。)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①2003年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名誉教授杰拉尔德·扎特曼在美国岀版了一本书一 一《顾客是如何思考的》,2005年发行的该书日文版书名叫做《心脑营销术——顾客 潜意识解析》 ②扎特曼任所长的哈佛大学经营学硏究生部市场心脑硏究所的目的在于利用最尖 端的学术研究成果考察人的潜意识和消费行动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实用的营销手法 ③“心脑”这一概念来源于认知神经学,是以“人的心理就是脑的活动”这一脑科 学的知见为前提的专业术语。英语为"mind/ brain”,“心脑营销术”也就是吸收了 最先进的脑科学硏究成果的营销手段。“心脑营销术”的关键在于将人脑中各个神经原 相互作用时所发生的神经原群的复杂运动运用到营销战略上,通过“心-脑-身体一社 会”的互动关系来操纵顾客的消费心理。这种营销手段和以往以统计学为基础的营销方 法完全不同,它编制岀了一整套操纵人心的技术。而这种“心脑营销术″的基本手法和 思维方式正反映了二十一世纪“心脑控制社会”的现实 ④扎特曼所开发的扎特曼隐喻诱导法 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zMET是种通过印象和隐喻来调查消费者潜意识的方法,已经有了多 项成功经验 ⑤扎特曼最重视的不是人的有意识的思考,而是无意识的思考。因为据了解,人的 认知和认识的95%隐藏在心灵深处,这部分也就是没有被意识到的领域,而能够意识
3 C(先提出观点,从而引出阐述的对象“默契”;然后按先总后分的顺序介绍“默契” 的特点。注意分析各句间的逻辑关系,并学会抓取关键词。)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①2003 年,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名誉教授杰拉尔德·扎特曼在美国出版了一本书— —《顾客是如何思考的》,2005 年发行的该书日文版书名叫做《心脑营销术——顾客 潜意识解析》。 ②扎特曼任所长的哈佛大学经营学研究生部市场心脑研究所的目的在于利用最尖 端的学术研究成果考察人的潜意识和消费行动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实用的营销手法。 ③“心脑”这一概念来源于认知神经学,是以“人的心理就是脑的活动”这一脑科 学的知见为前提的专业术语。英语为“mind/brain”,“心脑营销术”也就是吸收了 最先进的脑科学研究成果的营销手段。“心脑营销术”的关键在于将人脑中各个神经原 相互作用时所发生的神经原群的复杂运动运用到营销战略上,通过“心-脑-身体一社 会”的互动关系来操纵顾客的消费心理。这种营销手段和以往以统计学为基础的营销方 法完全不同,它编制出了一整套操纵人心的技术。而这种“心脑营销术”的基本手法和 思维方式正反映了二十一世纪“心脑控制社会”的现实。 ④扎特曼所开发的扎特曼隐喻诱导法(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ZMET)是一种通过印象和隐喻来调查消费者潜意识的方法,已经有了多 项成功经验。 ⑤扎特曼最重视的不是人的有意识的思考,而是无意识的思考。因为据了解,人的 认知和认识的 95%隐藏在心灵深处,这部分也就是没有被意识到的领域,而能够意识
到的仅占5%(事实上,一秒钟之内从全身传到大脑的信息量多达数百万比特,但能够 浮上意识表层的不过四十比特,仅占全部信息的0.001%)。扎特曼把人的认知和认识 的领域分为两部分:95%的那部分叫做“认知性无意识″,5%的那部分叫做“高位意 识”。“高位意识”是指“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的倾向”,扎特曼将其看做是“区 分人与其他所有生物的特征”;而“高位意识”的下面就是占95%的广大的“认知性 无意识″的领域。“高位意识”是人在掌握语言之后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自我认识与自 我反省”,也就是自我成立以后的思考。与此相对,“认知性无意识”是在掌握语言之 前的各种知觉感觉经验的领域开始形成的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使所有的经验都内在 于它。无论在量还是在质上,人的意志决定与“认知性无意识”之间的关联都要比和“高 位意识”之间的联系来得更紧密,所占的比重也更大。 ⑥所以扎特曼特别重视隐喻。扎特曼称,隐喻能将消费者储藏在无意识里的隐形知 识转换成能够被意识到的显性知识,所谓‘zMET调查”就是“以隐喻为核心的新的调 查方法”。并且他所重视的隐喻是我们平时根本没有意识到的那些惯用的语言表达,特 别是和身体的知觉感觉相联系的表达。 ⑦扎特曼也非常重视记忆问题。或许因为记忆的操作方法正是“心脑营销术″的核 心 ——节选自小森阳一《“心脑营销术”的时代》(《读书》 20073) 6.下列关于“心脑营销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脑营销术”是一种吸收了最先进的脑科学研究成果的营销手段。 B.“心脑营销术”的关键在于将人身上各个神经原相互作用时所发生的神经原群 的复杂运动运用到营销战略上 C.心脑营销术通过“心一脑一身体一社会”的互动关系来操纵顾客的消费心理
4 到的仅占 5%(事实上,一秒钟之内从全身传到大脑的信息量多达数百万比特,但能够 浮上意识表层的不过四十比特,仅占全部信息的 0.001%)。扎特曼把人的认知和认识 的领域分为两部分:95%的那部分叫做“认知性无意识”,5%的那部分叫做“高位意 识”。“高位意识”是指“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的倾向”,扎特曼将其看做是“区 分人与其他所有生物的特征”;而“高位意识”的下面就是占 95%的广大的“认知性 无意识”的领域。“高位意识”是人在掌握语言之后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自我认识与自 我反省”,也就是自我成立以后的思考。与此相对,“认知性无意识”是在掌握语言之 前的各种知觉感觉经验的领域开始形成的,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使所有的经验都内在 于它。无论在量还是在质上,人的意志决定与“认知性无意识”之间的关联都要比和“高 位意识”之间的联系来得更紧密,所占的比重也更大。 ⑥所以扎特曼特别重视隐喻。扎特曼称,隐喻能将消费者储藏在无意识里的隐形知 识转换成能够被意识到的显性知识,所谓“ZMET 调查”就是“以隐喻为核心的新的调 查方法”。并且他所重视的隐喻是我们平时根本没有意识到的那些惯用的语言表达,特 别是和身体的知觉感觉相联系的表达。 ⑦扎特曼也非常重视记忆问题。或许因为记忆的操作方法正是“心脑营销术”的核 心。 ——节选自小森阳一《“心脑营销术”的时代》(《读书》 2007·3) 6.下列关于“心脑营销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脑营销术”是一种吸收了最先进的脑科学研究成果的营销手段。 B.“心脑营销术”的关键在于将人身上各个神经原相互作用时所发生的神经原群 的复杂运动运用到营销战略上。 C.心脑营销术通过“心-脑-身体一社会”的互动关系来操纵顾客的消费心理
D.心脑营销术和以往以统计学为基础的营销方法完全不同,它编制出了一整套操 纵人心的技术 B(是“人脑上的各个神经原”而不是“人身上各个神经原 7.下面不属于“扎特曼特别重视隐喻”的原因的一项是( A.“高位意识”被扎特曼看做是“区分人与其他所有生物的特征” B.在人的认知和认识的领域里“认知性无意识”占了95% C.“认知性无意识”是在掌握语言之前的各种知觉感觉经验的领域开始形成的 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使所有的经验都内在于它。 D.隐喻能将消费者储藏在无意识里的隐形知识转换成能够被意识到的显性知识。 A(扎特曼最重视的不是人的有意识的思考,而是无意识的思考。隐喻是用来转换无 意识里的知识,所以A不属于其中的原因) 8.下面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扎特曼任所长的哈佛大学经营学研究生部市场心脑研究所的目的在于利用最尖 端的学术研究成果考察人的潜意识和消费行动之间的关系 B.扎特曼所开发的扎特曼隐喻诱导法利用了最尖端的学术研究成果,已取得了全 面成功。 扎特曼对人无意识思考的重视程度高于对人的有意识思考的重视。 D.人能够意识到的5%的认识和认知正是区分人与其他所有生物的特征 C(A“目的”的表述不完整,还应加上“创造出实用的营销手法”;B文中只提到 已经有了多项成功经验”而没有提到已取得成功;D项内容只是扎特曼的个人观点)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心脑营销术”概念的提出,是以“人的心理就是脑的活动”这一脑科学的知 见为前提的。 B.因为记忆的操作方法正是“心脑营销术”的核心,所以扎特曼也非常重视记忆 问题 脑营销术”将使我们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理性。 D.“心脑营销术”必然会造成未来“心脑控制社会”的现实
5 D.心脑营销术和以往以统计学为基础的营销方法完全不同,它编制出了一整套操 纵人心的技术。 B(是“人脑上的各个神经原”而不是“人身上各个神经原”) 7.下面不属于“扎特曼特别重视隐喻”的原因的一项是( ) A.“高位意识”被扎特曼看做是“区分人与其他所有生物的特征”。 B.在人的认知和认识的领域里“认知性无意识”占了 95%。 C.“认知性无意识”是在掌握语言之前的各种知觉感觉经验的领域开始形成的, 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使所有的经验都内在于它。 D.隐喻能将消费者储藏在无意识里的隐形知识转换成能够被意识到的显性知识。 A(扎特曼最重视的不是人的有意识的思考,而是无意识的思考。隐喻是用来转换无 意识里的知识,所以 A 不属于其中的原因) 8.下面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扎特曼任所长的哈佛大学经营学研究生部市场心脑研究所的目的在于利用最尖 端的学术研究成果考察人的潜意识和消费行动之间的关系。 B.扎特曼所开发的扎特曼隐喻诱导法利用了最尖端的学术研究成果,已取得了全 面成功。 C.扎特曼对人无意识思考的重视程度高于对人的有意识思考的重视。 D.人能够意识到的 5%的认识和认知正是区分人与其他所有生物的特征。 C(A“目的”的表述不完整,还应加上“创造出实用的营销手法”;B 文中只提到 “已经有了多项成功经验”而没有提到已取得成功;D 项内容只是扎特曼的个人观点)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心脑营销术”概念的提出,是以“人的心理就是脑的活动”这一脑科学的知 见为前提的。 B.因为记忆的操作方法正是“心脑营销术”的核心,所以扎特曼也非常重视记忆 问题。 C.“心脑营销术”将使我们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理性。 D.“心脑营销术”必然会造成未来“心脑控制社会”的现实
A(B文章讲原因时,用的是“或许”,不是肯定语气;C文中没有谈及,另外“心 脑营销术”是有利于营销者一方的,而不是消费者;D“心脑营销术”只是一种营销手 段,文中只提及它的“基本手法和思维方式”正反映了现实,“必然造成”说法有误) 、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论贵粟疏 晁错 (1)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 二,十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无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 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译文】贤明的君主管理国家,老百姓没有挨饿受冻,并不是君主能种出粮食给老百 姓吃,织出布帛绐老百姓穿,而是他有能替老百姓开辟财源的办法。所以尧、禹的时候 有过九年水灾,汤的时候有过七年旱灾,可是国内没有流离失所和面黄肌瘦的人,这是 因为积蓄的粮食多,事先早有准备。现在全国统一,土地广大,人口众多,不亚于汤 禹的时候,加上又没有连续数年之久的水旱灾害,可是粮食的积蓄却不如禹、汤的时候, 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土地还有潜力,老百姓还有余力,可以生长粮食的土地没有全 部开垦,山林水泽的资源还没有完全开发,游手好闲的人还没有全部去从事耕种。 (2)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②,不地著则离 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 饥之于食,不待甘旨③;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 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译文】百姓贫穷就产生奸诈邪恶。他们生活贫困是因为物资不够,物资不够是由于 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不从事农业生产,便不会定居在一个地方,不定居在一个地方,便 会轻易离开家乡。百姓像乌兽一样四处谋生,即使有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严格
6 A(B 文章讲原因时,用的是“或许”,不是肯定语气;C 文中没有谈及,另外“心 脑营销术”是有利于营销者一方的,而不是消费者;D“心脑营销术”只是一种营销手 段,文中只提及它的“基本手法和思维方式”正反映了现实,“必然造成”说法有误) 三、文言文阅读(21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9 分,简答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小题。 论 贵 粟 疏 晁错 (1)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 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无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 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译文】贤明的君主管理国家,老百姓没有挨饿受冻,并不是君主能种出粮食给老百 姓吃,织出布帛给老百姓穿,而是他有能替老百姓开辟财源的办法。所以尧、禹的时候 有过九年水灾,汤的时候有过七年旱灾,可是国内没有流离失所和面黄肌瘦的人,这是 因为积蓄的粮食多,事先早有准备。现在全国统一,土地广大,人口众多,不亚于汤、 禹的时候,加上又没有连续数年之久的水旱灾害,可是粮食的积蓄却不如禹、汤的时候, 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土地还有潜力,老百姓还有余力,可以生长粮食的土地没有全 部开垦,山林水泽的资源还没有完全开发,游手好闲的人还没有全部去从事耕种。 (2)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②,不地著则离 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 饥之于食,不待甘旨③;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 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译文】百姓贫穷就产生奸诈邪恶。他们生活贫困是因为物资不够,物资不够是由于 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不从事农业生产,便不会定居在一个地方,不定居在一个地方,便 会轻易离开家乡。百姓像鸟兽一样四处谋生,即使有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严格
的法律,很重的刑罚,也不能禁止。人在寒冷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有轻暖的衣服才穿, 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一定要有美好的食物才吃。人在饥寒的时候,就不顾廉耻了。人的 一般情况,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一年到头不添做衣服就会受冻。肚子饿弄不到食 物,身子冷弄不到衣服,即使是慈爱的母亲也不能保全她的孩子,君主又怎么能拥有百 姓呢?英明的君主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赋税,扩充积 蓄,用来充实粮仓,防备水旱灾害,因此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 (3)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 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 粟有所渫④。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 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日主用足;二曰民赋 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匹者,复卒⑤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 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 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 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 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 塞下之粟必多矣。 【译文】现在的事情,没有什么事能比使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更为重要的。要老百姓 从事农业生产,在于重视粮食。重视粮食的办法,在于使老百姓把粮食作为奖赏和惩罚 的手段。现在招募天下的人把粮食交给朝廷,然后能够受封爵位,可以免去罪刑。这样, 富人有了爵位,农民有了钱,粮食得到流通。能够交纳粮食得到爵位的人,都是家有余 粮的。从有余粮的人手中取出来,以供朝廷使用,那么,贫穷农民的赋税就可以减少, 这就是所讲的拿有余补不足、命令一出老百姓就会受益的办法。它符合老百姓的心愿, 好处有三点:一是皇上财政费用充足,二是百姓赋税减轻,三是鼓励农业生产。现在法 令规定:百姓有出一匹驾战车的马,可以免除三人服兵役。车骑,这是国家的军事装备, 所以给献它的人免除兵役。神农氏说:“有十仞高的石头城墙,宽达百步的沸水护城河
7 的法律,很重的刑罚,也不能禁止。人在寒冷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有轻暖的衣服才穿, 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一定要有美好的食物才吃。人在饥寒的时候,就不顾廉耻了。人的 一般情况,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一年到头不添做衣服就会受冻。肚子饿弄不到食 物,身子冷弄不到衣服,即使是慈爱的母亲也不能保全她的孩子,君主又怎么能拥有百 姓呢?英明的君主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赋税,扩充积 蓄,用来充实粮仓,防备水旱灾害,因此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 (3)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 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 粟有所渫④。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 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 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匹者,复卒⑤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 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 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 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 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 塞下之粟必多矣。 【译文】现在的事情,没有什么事能比使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更为重要的。要老百姓 从事农业生产,在于重视粮食。重视粮食的办法,在于使老百姓把粮食作为奖赏和惩罚 的手段。现在招募天下的人把粮食交给朝廷,然后能够受封爵位,可以免去罪刑。这样, 富人有了爵位,农民有了钱,粮食得到流通。能够交纳粮食得到爵位的人,都是家有余 粮的。从有余粮的人手中取出来,以供朝廷使用,那么,贫穷农民的赋税就可以减少, 这就是所讲的拿有余补不足、命令一出老百姓就会受益的办法。它符合老百姓的心愿, 好处有三点:一是皇上财政费用充足,二是百姓赋税减轻,三是鼓励农业生产。现在法 令规定:百姓有出一匹驾战车的马,可以免除三人服兵役。车骑,这是国家的军事装备, 所以给献它的人免除兵役。神农氏说:“有十仞高的石头城墙,宽达百步的沸水护城河
以及披甲的百万军队,可是没有粮食,还是不能守住。”由此看来,粮食,是君王最重 要的财产,是治理国家最根本的事务。让老百姓交纳粮食受封爵位,到五大夫以上,才 免除一个人的兵役,这同出战马相比,受到的益处就相差太远了。爵位,是君王专有的, 出于君王的口没有限制。粮食,是老百姓种的,出在地里也没有穷尽。而得到高的爵位 和免除罪刑,是人们十分向往的事。让天下的人将粮食送到边地,用这来得到爵位、免 除罪刑,不超过三年,边防地区的粮食就一定会很多了。 [注]①捐∶抛弃,指流离失所。瘠瘦弱,面黄肌瘦。②地著zhυ:即土著,定居 在一地。③甘旨:精美的食物。④渫Xe:流通。⑤复卒:兔除兵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耕而食之 食:si,给…吃 B.故务民于农桑 务:使努力从事 C.贵粟之道 道:方法,途径 三曰劝农功 劝:劝说 D(劝勉,鼓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将以衅钟 B.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C.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其若是,孰能御之 D.民贫,则奸邪生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B(之:的,结构助词。A.以:因为,连词;用,介词。C.其:代词,他(君王) 的;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D.则:连词,那么;连词,表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中心论点,按务农一一贵粟一一以粟为奖赏的思路逐层推进,立论精 辟,论述严密。 8
8 以及披甲的百万军队,可是没有粮食,还是不能守住。”由此看来,粮食,是君王最重 要的财产,是治理国家最根本的事务。让老百姓交纳粮食受封爵位,到五大夫以上,才 免除一个人的兵役,这同出战马相比,受到的益处就相差太远了。爵位,是君王专有的, 出于君王的口没有限制。粮食,是老百姓种的,出在地里也没有穷尽。而得到高的爵位 和免除罪刑,是人们十分向往的事。让天下的人将粮食送到边地,用这来得到爵位、免 除罪刑,不超过三年,边防地区的粮食就一定会很多了。 [注]①捐:抛弃,指流离失所。瘠:瘦弱,面黄肌瘦。 ②地著 zhuó:即土著,定居 在一地。 ③甘旨:精美的食物。④渫 xiè:流通。⑤ 复卒:免除兵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耕而食.之 食:sì,给……吃 B.故务.民于农桑 务:使努力从事 C.贵粟之道. 道:方法,途径 D.三曰劝.农功 劝:劝说 D(劝勉,鼓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将以.衅钟 B.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C.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其.若是,孰能御之 D.民贫,则.奸邪生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B(之:的,结构助词。A.以:因为,连词;用,介词。C.其:代词,他(君王) 的;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D.则:连词,那么;连词,表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中心论点,按务农——贵粟——以粟为奖赏的思路逐层推进,立论精 辟,论述严密
B.本文作为政论文,不是平实地就事论事,而是善作古今比较,综言利弊得失, 且援引名言,具有很强的论辩说服力,风格流畅矫健, C.“复卒三人”“乃复一人耳”,表明作者为赏罚公平、鼓励入粟者,主张降低 对交战马者的奖赏标准 D.本文运用了排比、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不乏激切深刻的感情 和汪洋恣肆的气势。 c(只是主张提高对“入粟受爵”者的奖赏,以鼓励入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现在全国统一,土地广大,人口众多,不逊于汤、禹的时候。(关键给分点是 众”“避(逊于,比…差)”,每个给分点1分) (2)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人的一般情况,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一年到头不添做衣服就会受冻。(关键给 分点是“情”“再”“终”) (3)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由此看来,粮食,是君王最重要的财产,是治理国家最根本的事务。(关键给分点是 大”“政”“务”) 14.原文第(2)段说“明主知其然也”,“然”具体指什么?请简要作答。(3分) 答:不重农就不能保民。(3分,意思对即可) 四、古诗词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的元曲,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 赵善庆 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9 B.本文作为政论文,不是平实地就事论事,而是善作古今比较,综言利弊得失, 且援引名言,具有很强的论辩说服力,风格流畅矫健。 C.“复卒三人”“乃复一人耳”,表明作者为赏罚公平、鼓励入粟者,主张降低 对交战马者的奖赏标准。 D.本文运用了排比、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不乏激切深刻的感情 和汪洋恣肆的气势。 C(只是主张提高对“入粟受爵”者的奖赏,以鼓励入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每小题 3 分) (1)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现在全国统一,土地广大,人口众多,不逊于汤、禹的时候。(关键给分点是“一” “众”“避(逊于,比……差)”,每个给分点 1 分) (2)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人的一般情况,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一年到头不添做衣服就会受冻。(关键给 分点是“情”“再”“终”) (3)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由此看来,粮食,是君王最重要的财产,是治理国家最根本的事务。(关键给分点是 “大”“政”“务”) 14.原文第(2)段说“明主知其然也”,“ 然”具体指什么?请简要作答。(3 分) 答:不重农就不能保民。(3 分,意思对即可) 四、古诗词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1 分) 15.阅读下面的元曲,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 分) 【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① 赵善庆 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②败柳
[注]①湘阴:县名,今属湖南。②传黄∶即转黄。 古人素有悲秋传统,而这首曲子一洗历来悲秋的格套。请结合全曲作具体分析。(5 分) 答:1)从选取的意象(或从景情关系)看,堆满山峦的“兰草”,茂盛生长的绿 草,历经寒霜的橘柚,雨水洗濯的蒹葭,这些事物都呈现岀勃勃的生机,充满了生命的 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秋日胜景的赞美);2)从写景的色调看,作者写秋景浓墨重彩, 色彩丰富而明丽,“翠、绿、青”等词的运用,一洗秋日的萧瑟,使笔下的江南秋景图 高远开阔,明丽鲜妍,令人赏心悦目;3)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对比(或衬托), 虽然“几叶儿”给人“数叶而感秋”的喟叹,但万顷潇湘美景仍让人赞叹,虽在秋天, 景象还是明亮而美丽的;4)写景有强烈的层次感,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沙洲,橘柚之 青,芦苇之秀,更有沧茫碧波,隐隐江楼,画面呈现岀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前3 点任答两点,分析合理,可得满分。第4点不作要求。)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君不见青海头,古来自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 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2)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3)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4)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 于死亡。(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卖书 郭沫若 10
10 [注] ①湘阴:县名,今属湖南。 ②传黄:即转黄。 古人素有悲秋传统,而这首曲子一洗历来悲秋的格套。请结合全曲作具体分析。(5 分) 答:1)从选取的意象(或从景情关系)看,堆满山峦的“兰草”,茂盛生长的绿 草,历经寒霜的橘柚,雨水洗濯的蒹葭,这些事物都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充满了生命的 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秋日胜景的赞美);2)从写景的色调看,作者写秋景浓墨重彩, 色彩丰富而明丽,“翠、绿、青”等词的运用,一洗秋日的萧瑟,使笔下的江南秋景图 高远开阔,明丽鲜妍,令人赏心悦目; 3)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对比(或衬托), 虽然“几叶儿”给人“数叶而感秋”的喟叹,但万顷潇湘美景仍让人赞叹,虽在秋天, 景象还是明亮而美丽的;4)写景有强烈的层次感,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沙洲,橘柚之 青,芦苇之秀,更有沧茫碧波,隐隐江楼,画面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前 3 点任答两点,分析合理,可得满分。第 4 点不作要求。) 16、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1)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 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2)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3)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4)今也制民之产,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 于死亡。(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 分) 卖 书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