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4愚公移山 @素能.50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穷匮(kui) 始龀(chen) 厝(cuo) 万仞(ren) 智叟(sǒu) 惩(che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方七百里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2)年且九十将近。 (3)惩山北之塞苦于。 (4)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曰家人。 (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7)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8)始龀,跳往助之换牙。 (9)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10)惧其不已也停止。 3.从课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1)“反”同“返”,解释:往返。 (2)“惠(或:陇)”同“慧(或:垄)”,解释:聪明(或:高地)。 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杂然相许。(赞同) 寒暑易节。(更替) B.何苦而不平。(愁苦。这里指担心)
第六单元 24 愚公移山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穷匮.(kuì) 始龀.(chèn) 厝.(cuò) 万仞.(rèn) 智叟.(sǒu) 惩.(ché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方.七百里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2)年且.九十将近。 (3)惩.山北之塞苦于。 (4)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曰家人。 (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7)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8)始龀.,跳往助之换牙。 (9)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10)惧其不已.也停止。 3.从课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1)“反”同“返”,解释:往返。 (2)“惠(或:陇)”同“慧(或:垄)”,解释:聪明(或:高地)。 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杂然相许.。(赞同) 寒暑易.节。(更替) B.何苦.而不平。(愁苦。这里指担心)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C.虽我之死。(即使) 曾不若孀妻弱子。(不如,比不上) D.达于汉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跳往助之。 C.惩山北之塞。 D.操蛇之神闻之。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答案: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答案:于是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 7.下列对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寡妇幼儿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阻隔了) D.惧其不己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8.愚公移山的精神会使我们想到下面的对联,请你根据上联补写出下联。 上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示例)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阅读理解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①见而晒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 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 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④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 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C.虽.我之死。(即使) 曾不若..孀妻弱子。(不如,比不上) D.达于汉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C )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跳往助之.。 C.惩山北之.塞。 D.操蛇之神闻之.。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答案: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答案:于是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 7.下列对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寡妇幼儿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8.愚公移山的精神会使我们想到下面的对联,请你根据上联补写出下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示例)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①见而哂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 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②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 ,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 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④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 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
【注释】①行者:过路人。②所以:用什么方法。③未及移时:没过多少时间。④术:方法。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予莫知所以耕不。 (2)气竭汗雨像下雨一样。 (3)行者服而退信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农夫之惰也! 答案:农夫懒惰到极点了啊! (2)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答案:你可以把耕田的方法示范给我看吗? 1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表达应用 12.愚公移山是一种执着,水滴石穿是一种执着,一次次跌倒后的爬起也是一种执着…执着追寻的道路充 满激情,挥洒汗水,收获微笑…请你以“执着”为话题,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请另附纸书写) 答案:(略)
【注释】①行者:过路人。 ②所以:用什么方法。 ③未及移时:没过多少时间。 ④术:方法。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予莫.知所以耕不。 (2)气竭汗雨.像下雨一样。 (3)行者服.而退信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农夫之惰也! 答案:农夫懒惰到极点了啊! (2)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答案:你可以把耕田的方法示范给我看吗? 1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12.愚公移山是一种执着,水滴石穿是一种执着,一次次跌倒后的爬起也是一种执着……执着追寻的道路充 满激情,挥洒汗水,收获微笑……请你以“执着”为话题,写一段文字。(200 字左右,请另附纸书写)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