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四中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次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测试 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字帖/服贴 纰缪/未雨绸缪安步当车/长歌当哭 B.强迫/迫击炮救济/济济一堂日薄西山/妄自菲薄 C.躯壳/甲壳虫慰藉/相与枕藉便宜行事/便民服务 D.开拓/拓片 应允/应声而落淡泊名利/水泊梁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报效/抱歉 分辨/辩论 山洪暴发/爆发革命 B.撕杀/厮守 冒昧/贸然 按部就班/亦步亦趋 C燥热/烦躁 佳音/嘉奖 面带喜色/披星戴月 D度假/渡河 防范/妨碍 振振有词/震耳欲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表达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4月21日举行全 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 ②“2010·书香中国”,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 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 中国人今天的阅读风貌 ③中国传统节日 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 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致哀展示蕴蓄 B.志哀显示蕴蓄 C.致哀显示蕴含 D.志哀展示蕴含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王选教授发明的高分辨率字形信息压缩、高速还原技术,让汉字告别了铅与火 的时代,在信息时代与拼音文字相得益彰。 B.你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表演,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请相信,德高望重 的评委们是不会“有眼不识金镶玉”的 C.随着长江全面进入枯水期,长江流域重庆段近期已经显山露水,对通航能力 造成一定影响。 D.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 其所。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次“凤凰”袭击台湾,不但马英九坐镇灾害应变中心,听取了各单位防灾 简报,而且逐一点出各县市的防灾重点,重现昔日台北市长的应变精神。 B.在2009年年初,各地陆续出台了新政策,积极回应环境保护、经济危机和百 姓生活等,科学发展观引领全国人民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C.民主改革前,在西藏只有两种人,奴隶和奴隶主。当达赖喇嘛的弟弟在试着 学习驾驶英国产的玩具汽车,与他同龄的小乞丐们正在街头与狗抢食
江西省新余四中 2012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次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测试 时间 150 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一.基础知识(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字帖/服贴 纰缪/未雨绸缪 安步当车/长歌当哭 B.强迫/迫击炮 救济/济济一堂 日薄西山/妄自菲薄 C.躯壳/甲壳虫 慰藉/相与枕藉 便宜行事/便民服务 D.开拓/拓片 应允/应声而落 淡泊名利/水泊梁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报效/抱歉 分辨/辩论 山洪暴发/爆发革命 B.撕杀/厮守 冒昧/贸然 按部就班/亦步亦趋 C 燥热/烦躁 佳音/嘉奖 面带喜色/披星戴月 D 度假/渡河 防范/妨碍 振振有词/震耳欲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为表达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4月 21 日举行全 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 。 ②“2010·书香中国”,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 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 中国人今天的阅读风貌。 ③中国传统节日 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 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致哀 展示 蕴蓄 B.志哀 显示 蕴蓄 C.致哀 显示 蕴含 D.志哀 展示 蕴含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王选教授发明的高分辨率字形信息压缩、高速还原技术,让汉字告别了铅与火 的时代,在信息时代与拼音文字相得益彰。 B.你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表演,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请相信,德高望重 的评委们是不会“有眼不识金镶玉”的。 C.随着长江全面进入枯水期,长江流域重庆段近期已经显山露水,对通航能力 造成一定影响。 D.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 其所。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次“凤凰”袭击台湾,不但马英九坐镇灾害应变中心,听取了各单位防灾 简报,而且逐一点出各县市的防灾重点,重现昔日台北市长的应变精神。 B.在 2009 年年初,各地陆续出台了新政策,积极回应环境保护、经济危机和百 姓生活等,科学发展观引领全国人民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C.民主改革前,在西藏只有两种人,奴隶和奴隶主。当达赖喇嘛的弟弟在试着 学习驾驶英国产的玩具汽车,与他同龄的小乞丐们正在街头与狗抢食
D.“碳关税”,源自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清洁能源和安全法 案》,该法案中的“征收特别关税”条款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 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征收关税 6.下列对有关文学名著的解说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高老头是个面条商有钱但没有社会地位,很想通过女儿成为上 层社会的一员;但在他病入膏肓之时,连女儿也抛弃了他。他几个女儿的婚姻表 现出了金钱的“魔力”,也不无讽刺意味地表现了当时新老贵族之间的矛盾。 (《高老头》) B.大学生加尔拉斯装扮成“白月骑士”与堂吉诃德决斗,堂吉诃德败北 后不得不服从命令,带领加尔拉斯开始了新的游侠活动。后来他一病不起,临终 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堂吉诃德》) C.诸葛亮三气周瑜,刘备不仅稳定了根据地,同时占领了益州,夺去了 汉中,又得到马超、黄忠等大将,势力不断壮大,并进位为汉中王。后曹操用司 马懿之计,挑起孙吴和刘蜀的矛盾。(《三国演义》) D.大卫是个遗腹子,后来,母亲改嫁,大卫受尽虐待,只有女仆始终在 保护他,使他体会到人间温情。母亲死后,大卫被迫当了童工,在姨婆的培养下, 他刻苦上进,终于成才。(《大卫·科波菲尔》) 二、阅读下文,完成7—9题(9分) 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 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 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 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思是 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甫“穿 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 “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达意 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话 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伸就是 画,东汉刘煕解释说:“画,挂也。”古文挂、卦,音同义同而形似。这意味着 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 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的文章 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 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上地议论, 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 士都是眼髙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看老婆, 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 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 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 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 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那里?
D.“碳关税”,源自 2009 年 6 月 26 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清洁能源和安全法 案》,该法案中的“征收特别关税”条款规定,从 2020 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 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征收关税。 6.下列对有关文学名著的解说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高老头是个面条商有钱但没有社会地位,很想通过女儿成为上 层社会的一员;但在他病入膏肓之时,连女儿也抛弃了他。他几个女儿的婚姻表 现出了金钱的“魔力”,也不无讽刺意味地表现了当时新老贵族之间的矛盾。 (《高老头》) B.大学生加尔拉斯装扮成“白月骑士”与堂吉诃德决斗,堂吉诃德败北 后不得不服从命令,带领加尔拉斯开始了新的游侠活动。后来他一病不起,临终 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堂吉诃德》) C.诸葛亮三气周瑜,刘备不仅稳定了根据地,同时占领了益州,夺去了 汉中,又得到马超、黄忠等大将,势力不断壮大,并进位为汉中王。后曹操用司 马懿之计,挑起孙吴和刘蜀的矛盾。(《三国演义》) D.大卫是个遗腹子,后来,母亲改嫁,大卫受尽虐待,只有女仆始终在 保护他,使他体会到人间温情。母亲死后,大卫被迫当了童工,在姨婆的培养下, 他刻苦上进,终于成才。(《大卫·科波菲尔》) 二、阅读下文,完成 7—9 题(9 分) 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 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 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 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思是 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甫“穿 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 “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达意 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话 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伸就是 画,东汉刘熙解释说:“画,挂也。”古文挂、卦,音同义同而形似。这意味着 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 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的文章 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 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上地议论, 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 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看老婆, 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 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 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 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 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那里?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来了: 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 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报上失 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 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件庸作, 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李思训、 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不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 字玑珠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又由于轻文 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凭你那几 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 批评界的内斗削弱了自身。进入学术的前沿地带,批评界的老同事老朋友也很难 形成共识,价值判断往往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容易发生冲突,让外界产生一盘 散沙的印象。 (来源:《中国书画》彭德《画家为何轻视批评家》) 7.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画家轻视批评家”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是有形的诗,批评是无形的思,诗与思是宿敌。 B.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话语往往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 C.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 D.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无法让人器重。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思想,卦象的延伸就是画,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 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 B.批评文章应是对艺术品的评价,但如果只是对艺术品的客观介绍,那就降低 了批评文章的品味,成了应用文 C.从价值观上看,当代的书画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章的价值,这和晋唐以来中国 长期形成的价值观截然相反。 D.大画家都是很有思想的,如果他们能写批评文章,一定会提高批评文章的品 格,但是现在真正写批评文章的一流人物实在太少, 9.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其结果是批评文章越来越被画家轻视。 B.画家的作品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批评文章则不允许出现败笔。 C.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的难度。 D.批评文章应学习一字千金、字字珠玑的传统,不应盲目效法西式文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 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 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髙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 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 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 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来了: 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 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报上失 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 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件庸作, 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李思训、 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不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 字玑珠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又由于轻文 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凭你那几 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 批评界的内斗削弱了自身。进入学术的前沿地带,批评界的老同事老朋友也很难 形成共识,价值判断往往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容易发生冲突,让外界产生一盘 散沙的印象。 (来源:《中国书画》彭德《画家为何轻视批评家》) 7.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画家轻视批评家”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画是有形的诗,批评是无形的思,诗与思是宿敌。 B.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话语往往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 C.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 D.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无法让人器重。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思想,卦象的延伸就是画,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 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 B.批评文章应是对艺术品的评价,但如果只是对艺术品的客观介绍,那就降低 了批评文章的品味,成了应用文。 C.从价值观上看,当代的书画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章的价值,这和晋唐以来中国 长期形成的价值观截然相反。 D.大画家都是很有思想的,如果他们能写批评文章,一定会提高批评文章的品 格,但是现在真正写批评文章的一流人物实在太少。 9.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其结果是批评文章越来越被画家轻视。 B.画家的作品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批评文章则不允许出现败笔。 C.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的难度。 D.批评文章应学习一字千金、字字珠玑的传统,不应盲目效法西式文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9 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 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 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 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 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 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
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 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 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 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 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 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 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 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 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 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 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 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 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 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②土木:土木堡,地 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责以督率修缮 责:责备 B.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按:巡查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望:怨恨 D.擅举人自代 擅:擅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 项 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请以每岁三月 比 去,以手阖门 C.而谦每议事京师 夜缒而出 D.一动则大事去矣 于其身 也,则耻师焉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A.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 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B.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 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 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 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 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 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 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 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 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 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 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 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 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 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②土木:土木堡,地 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责以督率修缮 责:责备 B.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按:巡查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望:怨恨 D.擅举人自代 擅:擅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 项 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请以每岁三月 比 去,以手阖门 C.而谦每议事京师 夜缒而出 D.一动则大事去矣 于其身 也,则耻师焉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A.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 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B.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4分)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4分)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杏花天影 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小舟挂席, 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ˆ。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栏桡,更少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 注:①沔口,今湖北汉口。②清淑,晴和。③桃叶,晋·王献之的爱妾。献之曾 于渡口作歌一首赠桃叶,桃叶亦作歌回赠。后人因此称此渡口为桃叶渡。 (1)有人认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着一“愁”字,含蓄精妙。你同意吗?请简 述理由。(4分) 答 (2)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的名篇名句。(8分) (1)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2)古人常在诗文中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如苏轼认为 ,羡长江之无穷”,而王勃写道 ,桑榆非晚”,认为尽管时光易逝,但珍 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4 分)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4 分)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杏花天影 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 ①。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②,小舟挂席, 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③。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栏桡,更少 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 处? 注:①沔口,今湖北汉口。②清淑,晴和。③桃叶,晋·王献之的爱妾。献之曾 于渡口作歌一首赠桃叶,桃叶亦作歌回赠。后人因此称此渡口为桃叶渡。 ⑴有人认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着一“愁”字,含蓄精妙。你同意吗?请简 述理由。(4 分) 答: ⑵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 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的名篇名句。(8 分) (1) “ ,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2)古人常在诗文中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如苏轼认为 “ ,羡长江之无穷”,而王勃写道 “ ,桑榆非晚”,认为尽管时光易逝,但珍 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
(3)李密在《陈情表》中以“情”动人,赵与时《宾退录》卷九说:“读李令 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此文中描述祖母生命垂危的句子“但 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 奄 的确悱恻动人。 (4)《荆轲刺秦王》中描写高渐离击筑,场面慷慨悲怆句子:“复为慷慨羽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滕王阁风景 高昌 (1)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2)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上,临观之美,心旷神怡。那一望无际的蓬勃风景, 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赣菜的“辣” (3)赣菜辣得很直接,很斩钉截铁。而滕王阁的风景,恰便也似这爽快的个性, 不用什么曲径过渡,不用什么花树遮掩,只要一抬眼,就干脆是辽阔的水,悠远 的山,出岫的云。 (4)朋友们似乎很替我遗憾,说是来早了。如果晚来些时,再赶上个晴朗的傍 晚,就可以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了, 可是,能够看到这些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能够看到那一片片 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的明亮含蓄的波纹,不也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吗? 远望是烟波浩淼,近观是碧水荡漾。水远山长,刚柔相济。清人撰联:“目极湖 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道的也正是眼前景色。浩荡江河行大地,依 然风雨共名山。一登上高阁,视野就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5)太阳照在滕王阁上,慷慨地铺开灿烂的热情。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 富起来。波光粼粼,美丽潇洒。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朵朵白帆,慵懒 地躺在江面上,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好姿态。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 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隐隐约约地,偶尔会从那云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 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轻盈, 就都留在我的左心房后面的一个小格子里,被小心收藏起来了。 6)素负盛名的碧水与长天,映照着暖暖的阳光,一江耀眼的亮丽色彩,一片 被阳光照耀的波浪,让人无比眷恋… ()我喜欢滕王阁,虽是初次造访,却仿佛早已是旧时相识。那山水胜迹,渔 歌帆影,落霞孤鹜,令我陶然心醉。一步步接近天上的蔚蓝,便也一步步接近绚 烂。伴随着攀登的脚步,天似乎都有欲坠的感觉了。远处八一大桥的吊索,酷似 扇动着的飞鱼翅翼,在那划破时空的飞翔里,我的心灵已经不知不觉地感悟了千 百年的沧桑。 (8)屈指算来,滕王阁前,走过了多少光阴。物换星移,留下了几多感叹。王 勃来过,白居易来过,杜牧来过,王安石来过,朱熹也来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 墨客,数不胜数,经历了各自的风景,留下了各自的歌吟,然后下楼去,走向了 历史的烟尘。今天登上滕王阁,不会踏到先人的脚印上了。因为这里几经兴废, 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人眼里的风景了。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达二十几 次之多。留下来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个富贵的旧名字而已。阁中序播千秋,江
(3)李密在《陈情表》中以“情”动人,赵与时《宾退录》卷九说:“读李令 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此文中描述祖母生命垂危的句子“但 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 奄; , ”的确悱恻动人。 (4)《荆轲刺秦王》中描写高渐离击筑,场面慷慨悲怆句子:“复为慷慨羽 声, 。 。”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滕王阁风景 高昌 ⑴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⑵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上,临观之美,心旷神怡。那一望无际的蓬勃风景, 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赣菜的“辣”。 ⑶赣菜辣得很直接,很斩钉截铁。而滕王阁的风景,恰便也似这爽快的个性, 不用什么曲径过渡,不用什么花树遮掩,只要一抬眼,就干脆是辽阔的水,悠远 的山,出岫的云。 ⑷朋友们似乎很替我遗憾,说是来早了。如果晚来些时,再赶上个晴朗的傍 晚,就可以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了。 可是,能够看到这些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能够看到那一片片 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的明亮含蓄的波纹,不也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吗? 远望是烟波浩淼,近观是碧水荡漾。水远山长,刚柔相济。清人撰联:“目极湖 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道的也正是眼前景色。浩荡江河行大地,依 然风雨共名山。一登上高阁,视野就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⑸太阳照在滕王阁上,慷慨地铺开灿烂的热情。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 富起来。波光粼粼,美丽潇洒。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朵朵白帆,慵懒 地躺在江面上,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好姿态。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 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隐隐约约地,偶尔会从那云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 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轻盈, 就都留在我的左心房后面的一个小格子里,被小心收藏起来了。 ⑹素负盛名的碧水与长天,映照着暖暖的阳光,一江耀眼的亮丽色彩,一片 被阳光照耀的波浪,让人无比眷恋…… ⑺我喜欢滕王阁,虽是初次造访,却仿佛早已是旧时相识。那山水胜迹,渔 歌帆影,落霞孤鹜,令我陶然心醉。一步步接近天上的蔚蓝,便也一步步接近绚 烂。伴随着攀登的脚步,天似乎都有欲坠的感觉了。远处八一大桥的吊索,酷似 扇动着的飞鱼翅翼,在那划破时空的飞翔里,我的心灵已经不知不觉地感悟了千 百年的沧桑。 ⑻屈指算来,滕王阁前,走过了多少光阴。物换星移,留下了几多感叹。王 勃来过,白居易来过,杜牧来过,王安石来过,朱熹也来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 墨客,数不胜数,经历了各自的风景,留下了各自的歌吟,然后下楼去,走向了 历史的烟尘。今天登上滕王阁,不会踏到先人的脚印上了。因为这里几经兴废, 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人眼里的风景了。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达二十几 次之多。留下来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个富贵的旧名字而已。阁中序播千秋,江
上帆收万里。从感情上来讲,我也希望保留下那旧日亭阁。毕竟记录着沧桑,见 证着历史。可是,经过今人的智慧和劳动,而今的滕王阁带给我们的,仍然是这 么美好的风景和这么美好的心情,这不也很好吗? (9)“层楼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1000多年过去了,王 勃站在滕王阁的那次抒情,永远让人怀念着。站在阳光灿烂的滕王阁上,想象着 王勃的锦心绣口,忍不住也会有握笔为文的冲动。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 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尽管有王勃恢宏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 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 ⑩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多少玉砌雕栏,珠帘旧梦,沧桑是不断变幻的,而物 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古人已远,山水依然,被光阴消磨了千余年的风 景,愈发生动和醇香。 ①D在王勃曾经眺望过的地方,我把目光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来,投向未来… 16、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赣菜的“辣”?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5分) 答 17、与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壮丽景色相比,作者眼前的滕王阁景色,有哪些独特之 处,结合④⑤段文字,请简要回答。(5分) 18、开篇作者便写道:“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读完全文,请你 列出至少三条理由。(6分) 答
上帆收万里。从感情上来讲,我也希望保留下那旧日亭阁。毕竟记录着沧桑,见 证着历史。可是,经过今人的智慧和劳动,而今的滕王阁带给我们的,仍然是这 么美好的风景和这么美好的心情,这不也很好吗? ⑼“层楼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1000 多年过去了,王 勃站在滕王阁的那次抒情,永远让人怀念着。站在阳光灿烂的滕王阁上,想象着 王勃的锦心绣口,忍不住也会有握笔为文的冲动。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 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尽管有王勃恢宏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 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 ⑽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多少玉砌雕栏,珠帘旧梦,沧桑是不断变幻的,而物 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古人已远,山水依然,被光阴消磨了千余年的风 景,愈发生动和醇香。 ⑾在王勃曾经眺望过的地方,我把目光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来,投向未来…… 16、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赣菜的“辣”?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5 分) 答: 17、与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壮丽景色相比,作者眼前的滕王阁景色,有哪些独特之 处,结合④⑤段文字,请简要回答。(5 分) 答: 18、开篇作者便写道:“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读完全文,请你 列出至少三条理由。(6 分) 答:
19、第(9)段中,作者说,“尽管有王勃恢宏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 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 分) 答: 六、(15分) 2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郁达夫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故都的秋,展示了秋天 “清静悲凉”的意境。请以“晨雾”为描写对象,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调动听觉、视觉和触觉,写景状物动静结合,有声有色;②融入个人的 感受和情思;③不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21、现今的网络媒体不再让读者只是成为新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以“跟 帖”的方式主动参与评论。请你针对下面的事件,也发一帖,联系生活实际,表 明你的想法。(题目自拟;700字左右) 中国青年报12月2日讯尽管有体检合格的手续、购车发票和残疾证,但是在 北京居住10年的河南籍残障人士李兵(化名)今天到北京市交管局石景山区交 通支队车辆管理站申请给自己的残摩上牌照,却被告知外地户籍残疾人的残摩无 法在北京上牌照,只能回户籍所在地上牌照。李冲咨询了北京市残联,得到的答 复与车管所的相同:根据“内部文件”规定,外地户籍残疾人不能在北京给残摩 上牌照
19、第⑼段中,作者说,“尽管有王勃恢宏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 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 分) 答: 六、(15 分) 2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5 分) 《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郁达夫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故都的秋,展示了秋天 “清静悲凉”的意境。请以“晨雾”为描写对象,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调动听觉、视觉和触觉,写景状物动静结合,有声有色;②融入个人的 感受和情思;③不少于 200 字。 七、作文(50 分) 21、现今的网络媒体不再让读者只是成为新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以“跟 帖”的方式主动参与评论。请你针对下面的事件,也发一帖,联系生活实际,表 明你的想法。(题目自拟;700 字左右) 中国青年报 12 月 2 日讯 尽管有体检合格的手续、购车发票和残疾证,但是在 北京居住 10 年的河南籍残障人士李兵(化名)今天到北京市交管局石景山区交 通支队车辆管理站申请给自己的残摩上牌照,却被告知外地户籍残疾人的残摩无 法在北京上牌照,只能回户籍所在地上牌照。李冲咨询了北京市残联,得到的答 复与车管所的相同:根据“内部文件”规定,外地户籍残疾人不能在北京给残摩 上牌照
2011—2012新余四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C(A、tie/ tie miu/ mou dang;B、po/paij/jb;C、 q ie bia D、tuo/ta Ying/ying bo/po) 2、B.“撕杀”应为“厮杀” 3、D(“致哀”,对死者表示哀悼;“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显示”, 显现,表示;“展示”,呈现出来让大家看。“蕴蓄”,积蓄或包含在里面而未 表露出来:;“蕴含”,包含。) 4、B.(A.相得益彰。【分析】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此处应为并驾 齐驱。B.“有眼不识金镶玉”【分析】“有眼不识金镶玉”多用来比喻见识浅 陋,缺乏识别事物的能力。C.显山露水,【分析】比喻出名,显露才能。望文 生义D.死得其所。【分析】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褒义词。而例 句中“歹徒”“一生恶贯满盈”怎能“死得其所”,只能是“死有余 辜 褒贬误用 5、D(A语序不当,“不但”放在“马英九”后面。B成分残缺,在“百姓生活 等”后加宾语“重大话题”,C缺介宾短语的宾语,在“汽车”后加“的时 候”。) 6、B(堂吉诃德败北后不得不服从命令,从此停止游侠活动。) 7.C(此项与原文细节不符。原文“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 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这只是某些画家的看法;“不会细微地体味 作品”不属于“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的看法。) 8.A(“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 画”文中无据,属于主观臆断。) 9.D(A、因果倒置;B、扩大了范围,第四段原文是“写意画家”;C、扩大了 范围,第五段原文是“凡是自大的画家”) 10、A(责:负责) 11.A(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B项中第一个“以”,介词,“在 时候”。第二个“以”,介词,“用”。C项中第一个“而”,表转折,“可是”。 第二个“而”,表修饰关系,可以不译。D项第一个“则”,连词,表承接关系, 相当于“那么……就”。第二个“则”,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12.B 13.(1)回答天子问话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关 键词:对奏、音吐、鸿畅)(2)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 指标的,不准离任。(关键词:秩、迁、未足、不听离任)(3)后来王振知 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关键词:已而、得释、左迁) 14、(1)同意。上片写景思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与起句“绿丝”相呼应 (1分)春风乍到,柳芽欲绽还闭,恍似含愁,因而愁人所见的柳芽,自然也成 为“愁眼”。(1分)这是一种移情作用。此处词人所云之愁,寄寓柳可再见而
2011—2012 新余四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C(A、tiè/tiē miù/moú dàng; B、pò/pǎi jì/jǐ bó ; C、 qiào jiè biàn ; D、tuò/tà Yīng/yìng bó/pō) 2、B.“撕杀”应为“ 厮杀” 3、D( “致哀”,对死者表示哀悼;“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显示”, 显现,表示;“展示”,呈现出来让大家看。“蕴蓄”,积蓄或包含在里面而未 表露出来;“蕴含”,包含。) 4、B. (A.相得益彰。【分析】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此处应为并驾 齐驱。B. “有眼不识金镶玉” 【分析】“有眼不识金镶玉”多用来比喻见识浅 陋,缺乏识别事物的能力。C.显山露水,【分析】比喻出名,显露才能。望文 生义 D.死得其所。【分析】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褒义词。而例 句中“歹徒”“一生恶贯满盈”怎能“死得其所”,只能是“死有余 辜”。 褒贬误用) 5、D(A 语序不当,“不但”放在“马英九”后面。B 成分残缺,在“百姓生活 等”后加宾语“重大话题”,C 缺介宾短语的宾语,在“汽车”后加“的时 候”。) 6、B (堂吉诃德败北后不得不服从命令,从此停止游侠活动。) 7.C(此项与原文细节不符。原文“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 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这只是某些画家的看法;“不会细微地体味 作品”不属于“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的看法。) 8.A(“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 画”文中无据,属于主观臆断。) 9.D(A、因果倒置;B、扩大了范围,第四段原文是“写意画家”;C、扩大了 范围,第五段原文是“凡是自大的画家”) 10、A(责:负责) 11.A(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B 项中第一个“以”,介词,“在…… 时候”。第二个“以”,介词,“用”。C 项中第一个“而”,表转折,“可是”。 第二个“而”,表修饰关系,可以不译。D 项第一个“则”,连词,表承接关系, 相当于“那么……就”。第二个“则”,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12.B 13.(1)回答天子问话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关 键词:对奏、音吐、鸿畅)(2)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 指标的,不准离任。(关键词:秩、迁、未足、不听离任) (3)后来王振知 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关键词:已而、得释、左迁) 14、⑴同意。上片写景思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与起句“绿丝”相呼应。 (1 分)春风乍到,柳芽欲绽还闭,恍似含愁,因而愁人所见的柳芽,自然也成 为“愁眼”。(1 分)这是一种移情作用。此处词人所云之愁,寄寓柳可再见而
人难重觅,景物犹在而情事已非之愁恨,故着一“愁”字,含蓄精妙。(2 分) (2)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运用了反衬、拟人、融情于景等手 法。(2分,答出两点即可) 如:“金陵路,莺吟燕舞”,以秦淮莺燕之 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又如:“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潮水人格化。潮 声呜咽,好象与自己交流心声,最能理解我之愁苦。托喻微妙,感慨亦深。又如 满汀”等句写江中小州,芳草萋萋,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 的伤感,遂发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国破家亡, 无限痛楚,均注于词义转折之中,神情刻画之内。(2分,举出一例并作分析即 可) 15、(8分)(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哀吾生之须臾,东隅 已逝 (3)人命危浅朝不虑夕(4)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6、这是作者产生的一种联想,一方面由南昌美景联想到赣菜美味,有其相关性; 另一方面因为赣菜辣得直接爽快,而滕王阁的美景也是毫无遮掩,让人一览无遗, 又有其相似性。这样写一是为了总体表达登临滕王阁的独特感受,赞美滕王阁视 野开阔,景致优美;二是自然引出下文对滕王阁美景的具体描述。 17、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 明亮含蓄的波纹;水远山长,刚柔相济,视野开阔,令人激情狂奔;太阳慷慨灿 烂的热情使江水丰富绚丽、美丽潇洒;慵懒的白帆展现各种美好的姿态,白云悠 然,飞鸟轻盈 18、①滕王阁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不能不前往一游;②滕王阁就矗立在赣江 边上,游玩方便,而且其临观之美,令人心旷神怡:③登上高阁,视野会开阔起 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④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为滕王阁留下震古烁 今的名篇一—《滕王阁序》;⑤滕王阁几经兴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登 临它,可以读历史烟尘,可以写当代风采,可以抒未来憧憬。 19、①因为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作者观赏了 滕王阁的胜景之后,觉得不吐不快。②作者觉得,虽然滕王阁经历了沧桑巨变, 但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他要把这种独到的感悟表达出来,与读者分 享登临的收获。 20、(略)21.(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说:“这是将 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 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 髙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 伏在地上颤栗,自称罪该万死。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 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 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 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 了数百万谷物。请在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 们。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 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査视 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
人难重觅,景物犹在而情事已非之愁恨,故着一“愁”字,含蓄精妙。(2 分) ⑵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运用了反衬、拟人、融情于景等手 法。(2 分,答出两点即可) 如:“金陵路,莺吟燕舞”,以秦淮莺燕之 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又如:“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潮水人格化。潮 声呜咽,好象与自己交流心声,最能理解我之愁苦。托喻微妙,感慨亦深。又如: “满汀”等句写江中小州,芳草萋萋,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 的伤感,遂发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国破家亡, 无限痛楚,均注于词义转折之中,神情刻画之内。(2 分,举出一例并作分析即 可) 15、(8 分)(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哀吾生之须臾,东隅 已逝 (3)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4)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6、这是作者产生的一种联想,一方面由南昌美景联想到赣菜美味,有其相关性; 另一方面因为赣菜辣得直接爽快,而滕王阁的美景也是毫无遮掩,让人一览无遗, 又有其相似性。这样写一是为了总体表达登临滕王阁的独特感受,赞美滕王阁视 野开阔,景致优美;二是自然引出下文对滕王阁美景的具体描述。 17 、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 明亮含蓄的波纹;水远山长,刚柔相济,视野开阔,令人激情狂奔;太阳慷慨灿 烂的热情使江水丰富绚丽、美丽潇洒;慵懒的白帆展现各种美好的姿态,白云悠 然,飞鸟轻盈。 18 、①滕王阁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不能不前往一游;②滕王阁就矗立在赣江 边上,游玩方便,而且其临观之美,令人心旷神怡;③登上高阁,视野会开阔起 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④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为滕王阁留下震古烁 今的名篇——《滕王阁序》;⑤滕王阁几经兴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登 临它,可以读历史烟尘,可以写当代风采,可以抒未来憧憬。 19、 ①因为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作者观赏了 滕王阁的胜景之后,觉得不吐不快。②作者觉得,虽然滕王阁经历了沧桑巨变, 但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他要把这种独到的感悟表达出来,与读者分 享登临的收获。 20、(略)21.(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说:“这是将 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 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 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 伏在地上颤栗,自称罪该万死。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 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 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 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 了数百万谷物。请在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 们。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 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 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