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验的丰富性,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对作家来说既 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我们置身于这一进程之中,往往对之习焉不察, 但如果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来考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也 不是从来如此的,我们的生活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在随着民族 国家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如何将个人体验与时代经验“历史 化”“相对化”“艺术化”,在作品中凝聚当代中国人的经验与情感,是一个巨 大的问题,这也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创造新的文学经典,能否攀上文艺的高峰 而要达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以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方法,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内 心世界进行观察、思考与研究。。 现实主义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也有着曲折复杂的历史。在历史上,19世纪 的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的一座高峰,可以说20世纪欧美的现代主义和苏联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都是试图超越批判现实主义的努力,前者将探索 的触角深入人类的精神领域,后者则试图从建构而不是批判的角度,重建现实主 义与生活的关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由于教条化而导致了公式化、概念 化,在具体实践中遭受了挫折,但无论是中国的“现实主义一一广阔的道路”, 还是西方的“无边的现实主义”,都试图在理论上对之做出纠正或扩展。20世 纪80年代,新的文艺思潮蜂拥而来,现实主义一度被视为落后、过时的创作方 法,来自西方的现代主义催生了中国的“先锋文学”,成为当时占据主流的文艺 潮流。但时过境迁,30年后重新去看,我们可以发现,当时风光无限的先锋文 学已经很少有人问津,而被视为“落后”的现实主义作品,却仍然能打动今日读 者的心,《平凡的世界》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不仅可以让我们反思上世纪80年 代以来的美学规范,也让我们看到现实主义的巨大生命力。在今天,我们可以更 加清晰地认识到,现实主义是一条越来越广阔的道路。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潮已经发生了转变,不仅先锋文学 作家转向了更加平实的写作,而且“新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冲击波”“底层文 学”“非虚构”等现实主义脉络不绝如缕,在文学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就 现实情况而言,现实主义并未成为很多人的自觉追求,也没有汇成一股巨大的力 量。其原因或许主要在于,现实主义在理论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研究,在实 践中也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主要涉及我们如何重新理解真实性、 思想性、文学性等现实主义的基本问题 但值得欣喜的是,新一代 中国作家已经登场。在这个充满丰富性与可能性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书写中国经 验,如何讲述中国故事?现实主义是一条越来越越广阔的道路,为我们提供了无 限的可能性,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置身于时代生活的洪流中, 在思想与文学的碰撞中,将真实性作为内在追求,才有可能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作品。 (选自2016年04月08日《人民日报;K现实主义:越来越广阔的道路》作者: 李云雷,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当代作家,只有以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方法去观察、思考与研究当代中国 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才有可能创造新的文学经典,攀上文艺的髙峰
江西省新余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验的丰富性,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对作家来说既 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我们置身于这一进程之中,往往对之习焉不察, 但如果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来考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也 不是从来如此的,我们的生活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在随着民族 国家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如何将个人体验与时代经验“历史 化”“相对化”“艺术化”,在作品中凝聚当代中国人的经验与情感,是一个巨 大的问题,这也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创造新的文学经典,能否攀上文艺的高峰。 而要达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以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方法,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内 心世界进行观察、思考与研究。。 现实主义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也有着曲折复杂的历史。在历史上,19 世纪 的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的一座高峰,可以说 20 世纪欧美的现代主义和苏联、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都是试图超越批判现实主义的努力,前者将探索 的触角深入人类的精神领域,后者则试图从建构而不是批判的角度,重建现实主 义与生活的关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由于教条化而导致了公式化、概念 化,在具体实践中遭受了挫折,但无论是中国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还是西方的“无边的现实主义”,都试图在理论上对之做出纠正或扩展。20 世 纪 80 年代,新的文艺思潮蜂拥而来,现实主义一度被视为落后、过时的创作方 法,来自西方的现代主义催生了中国的“先锋文学”,成为当时占据主流的文艺 潮流。但时过境迁,30 年后重新去看,我们可以发现,当时风光无限的先锋文 学已经很少有人问津,而被视为“落后”的现实主义作品,却仍然能打动今日读 者的心,《平凡的世界》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不仅可以让我们反思上世纪 80 年 代以来的美学规范,也让我们看到现实主义的巨大生命力。在今天,我们可以更 加清晰地认识到,现实主义是一条越来越广阔的道路。 事实上,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潮已经发生了转变,不仅先锋文学 作家转向了更加平实的写作,而且“新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冲击波”“底层文 学”“非虚构”等现实主义脉络不绝如缕,在文学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就 现实情况而言,现实主义并未成为很多人的自觉追求,也没有汇成一股巨大的力 量。其原因或许主要在于,现实主义在理论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研究,在实 践中也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主要涉及我们如何重新理解真实性、 思想性、文学性等现实主义的基本问题。 但值得欣喜的是,新一代 中国作家已经登场。在这个充满丰富性与可能性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书写中国经 验,如何讲述中国故事?现实主义是一条越来越越广阔的道路,为我们提供了无 限的可能性,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置身于时代生活的洪流中, 在思想与文学的碰撞中,将真实性作为内在追求,才有可能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作品。 (选自 2016 年 04 月 08 日《人民日报;K 现实主义:越来越广阔的道路》作者: 李云雷,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当代作家,只有以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方法去观察、思考与研究当代中国 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才有可能创造新的文学经典,攀上文艺的髙峰
B.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曾对人类的精神领域进行探索,而20世纪欧美的现 代主义则有过从建构的角度重建现实主义与生活的关系的打算 C.西方的“无边的现实主义”曾试图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由教条化而 导致的公式化、概念化做出纠正或扩展。 D.现实主义是一条越来越广阔的道路,它为我们书写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 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作品提供了可能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置身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荐之中,熟习中国经验的丰富性,也就会发现 自己的生活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 B.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曾因“先锋文学”的冲击而被视为是“落后” 的,但它仍能打动今日读者的心,这让我们看到现实主义的巨大生命力。 C.现实主义在理论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研究,这或许是目前现实主义还 没有成为很多作家的自觉追求,也没有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的原因之 D.20世纪90年代以来底层文学”等现实主义脉络连续不断地出现,先锋文学 作家转向更加平实的写作,显示着中国文学的主潮已经发生了转变。 3.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现实主义的一项是 A.《大卫·科波菲尔》融进了査尔斯,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讲述了主人 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 B.《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俄国法国战争为中心,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 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 的风貌。 C.莫言在《食草家族》前言中说,这本书表达了他渴望人类可以通过吃草净化 心灵的强烈愿望,对蹼膜的恐惧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膜拜。 D.《人民的名义》以改革开放后GDP飞速增长下的腐败事件为创作背景,以检 察官侯亮平的调査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 、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 【答案】1.B 2.A 【解析】 1.试题分析:原文第二段:“20世纪欧美的现代主义和苏联、中国的‘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都是试图超越批判现实主义的努力,前者将探索的触角深入人类 的精神领域,后者则试图从建构而不是批判的角度,重建现实主义与生活的关 系。”“前者”指的是“20世纪欧美的现代主义”,“后者”指的是“苏联、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选项指代错误 2.试题分析:“熟习中国经验的丰富性”错误。原文第一段:“我们置身于这 进程之中,往往对之习焉不察。”“习焉不察”的意思是“经常接触某种事物, 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而“发现自己的生活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休戚相 关”是“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来考察”才能做到的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 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 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B混淆范围。 3.试题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可知,A、B、D中的三部作品更加注重原文所强调 的时代性和真实性一“置身于时代生活的洪流中,在思想与文学的碰撞中,将 真实性作为内在追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B. 19 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曾对人类的精神领域进行探索,而 20 世纪欧美的现 代主义则有过从建构的角度重建现实主义与生活的关系的打算。 C. 西方的“无边的现实主义”曾试图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由教条化而 导致的公式化、概念化做出纠正或扩展。 D. 现实主义是一条越来越广阔的道路,它为我们书写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 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作品提供了可能性。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我们置身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荐之中,熟习中国经验的丰富性,也就会发现 自己的生活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 B. 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曾因“先锋文学”的冲击而被视为是“落后” 的,但它仍能打动今日读者的心,这让我们看到现实主义的巨大生命力。 C. 现实主义在理论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研究,这或许是目前现实主义还 没有成为很多作家的自觉追求,也没有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的原因之一。 D.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底层文学”等现实主义脉络连续不断地出现,先锋文学 作家转向更加平实的写作,显示着中国文学的主潮已经发生了转变。 3.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现实主义的一项是 A. 《大卫•科波菲尔》融进了查尔斯,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讲述了主人 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展示了 19 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 B. 《战争与和平》以 1812 年俄国法国战争为中心,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 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 的风貌。 C. 莫言在《食草家族》前言中说,这本书表达了他渴望人类可以通过吃草净化 心灵的强烈愿望,对蹼膜的恐惧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膜拜。 D. 《人民的名义》以改革开放后 GDP 飞速增长下的腐败事件为创作背景,以检 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 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原文第二段:“20 世纪欧美的现代主义和苏联、中国的‘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都是试图超越批判现实主义的努力,前者将探索的触角深入人类 的精神领域,后者则试图从建构而不是批判的角度,重建现实主义与生活的关 系。”“前者”指的是“20 世纪欧美的现代主义”,“后者”指的是“苏联、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选项指代错误。 2. 试题分析:“熟习中国经验的丰富性”错误。原文第一段:“我们置身于这 一进程之中,往往对之习焉不察。”“习焉不察”的意思是“经常接触某种事物, 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而“发现自己的生活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休戚相 关”是“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来考察”才能做到的。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 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 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 B 混淆范围。 3. 试题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可知,A、B、D 中的三部作品更加注重原文所强调 的时代性和真实性----“置身于时代生活的洪流中,在思想与文学的碰撞中,将 真实性作为内在追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百年震柳 梁衡 ①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 ②约在百年前,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 的地震,震级8.5.裂度12.死27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 称环球大地震。这远远大于后来我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 震 ③海原大地震实是地球的印度洋版块与太平洋版块相互挤压所致,与近年来的汶 川大地震同出一因。有案可査,1982年国家地震局曾在当地开深槽验土,探得6 千年来,在海原地区这两个版块就有6次因较劲失手而引发地震。第六次即海原 大地震。这次地震,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 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 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 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 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 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 ④为了寻找这棵树,从县城出发,车子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 途几乎没有看到人家。可想百年之前,这里更是怎样的荒凉寂寞。正当我心头 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里闪出一团翠绿,车头一折,拐入谷底。行到路尽之处, 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髙膀阔,蹲在那里 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 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欲问百年事,深山访古柳。但我不知道这株柳, 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 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 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 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 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 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00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 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 从哪个方 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夲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牛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 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囚过 f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 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 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 起伏不平的条 同、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 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 ⑤柳树这种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 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 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它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 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 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 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 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
百年震柳 梁衡 ①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 ②约在百年前,1920 年 12 月 16 日晚 8 时,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 的地震,震级 8.5.裂度 12.死 27 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 称环球大地震。这远远大于后来我国 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和 2008 年的汶川大地 震。 ③海原大地震实是地球的印度洋版块与太平洋版块相互挤压所致,与近年来的汶 川大地震同出一因。有案可查,1982 年国家地震局曾在当地开深槽验土,探得 6 千年来,在海原地区这两个版块就有 6 次因较劲失手而引发地震。第六次即海原 大地震。这次地震,大地瞬间裂开一条 237 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 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 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 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 摇 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 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 ④为了寻找这棵树,从县城出发,车子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 途几乎没有看到人家。可想百年之前,这里更是怎样的荒凉寂寞。正当我心头一 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里闪出一团翠绿,车头一折,拐入谷底。行到路尽之处, 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 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 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欲问百年事,深山访古柳。但我不知道这株柳, 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 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 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 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 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 500 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 400 岁的 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 100 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 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 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 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 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 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 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 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 ⑤柳树这种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 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 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它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 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 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 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 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
⑥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7万人的生命,为 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这株灾后之柳 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 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青枝。它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 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 ⑦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 只见一团浓浓的绿云。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一百年后,这棵树 化作一团绿色的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我知道县里已经建了地震 博物馆,有文字,有图片,但是最生动的,莫如就在这里建一座“震柳人文森林 公园”,再种它一沟的新柳。老树犹在,雄风不减。绿满天涯,长风浩荡。这不 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教科书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采用衬托的方法介绍海原大地震,把这场地震与唐山大地震、汶川 大地震比较,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 B.文章第③段巧妙使用动词和比喻修辞,形象再现海原大地震情形,把大地震 横摧一切的气势写了出来,反衬了震柳的顽强的意志 C.文章第⑤段采用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抓住柳树柔弱又刚 强、适应性强等特征,对柳树进行了热情的赞美。 D.文章写地震撕裂了一棵树,可是这棵树却化作一团绿色的云,抚平了地球的 伤口,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 5.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6.“百年震柳”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4. 5.①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震 柳这一形象。②行文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增强了气势,有力地揭示了百年震柳 的艰难的生命历程,更有感染力。③结构上,照应全文,为后文突出震柳的精神 品质做铺垫。 6.①“百年震柳”是灾难的见证者,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②“百年 震柳”承受了巨大灾难,历经百年后,顽强地活了下来,它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③“百年震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至柔至坚,适应性强,能应对突如其来的 灾难。④“百年震柳”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它让人从灾难、痛苦中挣脱出来, 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动力,它告诉我们:战胜灾难唯有坚守,活着多么美好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以扼杀生命的。 【解析】 4.试题分析:A项,“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不对,这里是平实 的说明,没有形象的表达效果:C项,“叙述”错,这里没有采用叙述的方法 D项,“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错误,这里主要体现的是柳树的 顽强的生命力和给人生机勃勃之感。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表达技巧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根据问段内容准确判 断运用各种技巧,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表达技巧一般包含艺术手法、遣词造句的 方式,文章的结构安排等,此题根据文段中的句子“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 过”“像一块凝固的岩石”“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以 及经受的灾难和结果的可以判断运用比喻、拟人和对比的手法,效果是形象生动 地突出“震柳“的形象特征;在从遣词造句上看是整散结合:从结构上看,全文
⑥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 27 万人的生命,为 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这株灾后之柳 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 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青枝。它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 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 ⑦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 只见一团浓浓的绿云。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一百年后,这棵树 化作一团绿色的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我知道县里已经建了地震 博物馆,有文字,有图片,但是最生动的,莫如就在这里建一座“震柳人文森林 公园”,再种它一沟的新柳。老树犹在,雄风不减。绿满天涯,长风浩荡。这不 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教科书。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采用衬托的方法介绍海原大地震,把这场地震与唐山大地震、汶川 大地震比较,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 B. 文章第③段巧妙使用动词和比喻修辞,形象再现海原大地震情形,把大地震 横摧一切的气势写了出来,反衬了震柳的顽强的意志。 C. 文章第⑤段采用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抓住柳树柔弱又刚 强、适应性强等特征,对柳树进行了热情的赞美。 D. 文章写地震撕裂了一棵树,可是这棵树却化作一团绿色的云,抚平了地球的 伤口,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 5. 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6. “百年震柳”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4. B 5. ①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震 柳这一形象。②行文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增强了气势,有力地揭示了百年震柳 的艰难的生命历程,更有感染力。③结构上,照应全文,为后文突出震柳的精神 品质做铺垫。 6. ①“百年震柳”是灾难的见证者,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②“百年 震柳”承受了巨大灾难,历经百年后,顽强地活了下来,它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③“百年震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至柔至坚,适应性强,能应对突如其来的 灾难。④“百年震柳”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它让人从灾难、痛苦中挣脱出来, 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动力,它告诉我们:战胜灾难唯有坚守,活着多么美好,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以扼杀生命的。 【解析】 4. 试题分析:A 项,“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不对,这里是平实 的说明,没有形象的表达效果;C 项,“叙述”错,这里没有采用叙述的方法; D 项,“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错误,这里主要体现的是柳树的 顽强的生命力和给人生机勃勃之感。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表达技巧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根据问段内容准确判 断运用各种技巧,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表达技巧一般包含艺术手法、遣词造句的 方式,文章的结构安排等,此题根据文段中的句子“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 过”“像一块凝固的岩石”“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以 及经受的灾难和结果的可以判断运用比喻、拟人和对比的手法,效果是形象生动 地突出“震柳“的形象特征;在从遣词造句上看是整散结合;从结构上看,全文
写“震柳”,此处写“震柳”的外形特征,后文写其内在的精神品质,照应全文, 为下文做铺垫。 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表达技巧的题目,分析散文的艺术手法一般要涉及艺术手法, 注意有修辞、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然后是文章的结构安排,句式的选用等,答 题时首先答技巧,然后结合文章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技巧,还要分析艺术效果。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主要的物象的意蕴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 文中关于物象的描写的段落和文章的主旨作答,如此题结合文中关系“震柳”的 相关描写,如第4段分析出其“承受了巨大灾难,历经百年后,顽强地活了下来” 的特征,意蕴为“顽强生命力的象征”,结合文章的主旨歌颂“震柳”的品质, 启示人们如何面对灾难,得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的启示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 现在的校园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导致的是“信息审核不严、 高服务费、高违约金”问题,而大学生年轻冲动,虚荣心强,金融知识匮乏,防 范意识薄弱,这些因素持续堆积,乱象就不可避免了。教育部、银监会等部委曾 多次发文提示校园贷风险,多地地方金融局也下发配套细则。令人遗憾的是,在 百般呵护下,一些大学生依旧没能逃脱非法校园贷的“魔爪”。这从客观上证明 了大学生的借贷需求旺盛,只有为大学生提供渠道畅通、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 金融借贷服务,让校园贷在法治化市场化的轨道上运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才能 真正得到保障, 对于“校园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更要精准打击,必须及时补上漏洞,严格 区分合法借贷与金融诈骗,对某些打着校园贷的幌子给大学生“挖坑”的借贷平 台,该取缔要取缔,该重罚要重罚,不能手软。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遇制校园贷 乱象的蔓延,并保障其健康、良性的成长。此外,大学生也要不断加强对风险的 识别和防范能力,同时少些虚荣心,避免过度透支消费 (来源:《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数据分析 今年2月,南京公安部门就大学生使用校园网贷情况进行了一次约3000名大学 生参与的网上问卷调查。 大学生每月开销多少钱? 1000元以下5% 10002000元39% 2000-3000元47% 3000元以上9% 校园贷的前被用来干啥? 投资、创业37% 旅游、休闲44 学习费用及用品26% 买奢侈品、化妆品、衣饰等12% 武他消费3 (注多选)
写“震柳”,此处写“震柳”的外形特征,后文写其内在的精神品质,照应全文, 为下文做铺垫。 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表达技巧的题目,分析散文的艺术手法一般要涉及艺术手法, 注意有修辞、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然后是文章的结构安排,句式的选用等,答 题时首先答技巧,然后结合文章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技巧,还要分析艺术效果。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主要的物象的意蕴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 文中关于物象的描写的段落和文章的主旨作答,如此题结合文中关系“震柳”的 相关描写,如第 4 段分析出其“承受了巨大灾难,历经百年后,顽强地活了下来” 的特征,意蕴为“顽强生命力的象征”,结合文章的主旨歌颂“震柳”的品质, 启示人们如何面对灾难,得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的启示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现在的校园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导致的是“信息审核不严、 高服务费、高违约金”问题,而大学生年轻冲动,虚荣心强,金融知识匮乏,防 范意识薄弱,这些因素持续堆积,乱象就不可避免了。教育部、银监会等部委曾 多次发文提示校园贷风险,多地地方金融局也下发配套细则。令人遗憾的是,在 百般呵护下,一些大学生依旧没能逃脱非法校园贷的“魔爪”。这从客观上证明 了大学生的借贷需求旺盛,只有为大学生提供渠道畅通、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 金融借贷服务,让校园贷在法治化市场化的轨道上运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才能 真正得到保障。 对于“校园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更要精准打击,必须及时补上漏洞,严格 区分合法借贷与金融诈骗,对某些打着校园贷的幌子给大学生“挖坑”的借贷平 台,该取缔要取缔,该重罚要重罚,不能手软。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遇制校园贷 乱象的蔓延,并保障其健康、良性的成长。此外,大学生也要不断加强对风险的 识别和防范能力,同时少些虚荣心,避免过度透支消费。 (来源:《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数据分析 今年 2 月,南京公安部门就大学生使用校园网贷情况进行了一次约 3000 名大学 生参与的网上问卷调查。 大学生每月开销多少钱? 1000 元以下 5% 1000-2000 元 39% 2000-3000 元 47% 3000 元以上 9% 校园贷的前被用来干啥? 投资、创业 37% 旅游、休闲 44% 学习费用及用品 26% 买奢侈品、化妆品、衣饰等 12% 其他消费 3% (注多选)
材料三: 园贷乱象触目惊心,如何解决?答案是打开校园贷的“正门” 据报道,日前建行和中行向市场推出其校园贷产品。其中建行的“金蜜蜂校园快 贷”年利率5.6%,授信额度在1000元到5万元;中行的“中银E贷路校园贷 最高贷款金额800元,不含任何手续费 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不会自律规范,即使靠制度约束和形成常态化的风险监 控,短时间内也难以奏效。更重要的是,校园虽是小社会,但也成为“大江湖”, 尤其大学校园汇聚了最庞大、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也掌握了更便捷的信 息化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规范的信贷平台已成为大学校园的必需品。 正规金融机构推出的校园贷产品,也缓解了校方和家庭的压力。“正规军”进军 校园贷,除了强化了大学生们的信用意识,还降低了校园消费的风险。此前那些 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几乎全都是采取诱惑的方式,几乎没有任何审批就让大 学生们掉入毂中。 (来源:中评网)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进入校园分期市场。不少 平台无法满足监管层的要求,在政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权衡营业状况后,选择 主动清盘停业,由于这部分平台待收较小,容易完成清算,主动停业或许是平台 良好退出的不错选择。“校园贷”本质上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具备其应有的工具 价值。如果接受“校园贷”服务的对象能够挖掘其价值,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 财观,“校园贷”是利大于弊的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认为,校园贷市场肯定不会消失,因为需求存在,近段 时间出台的政策也并非一刀切,而是建议校园贷平台更加规范。对于校园贷平台 适合转型的方向,马骏认为,可以随着毕业生的发展轨迹进行转型,比如目标客 户为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这样也能有效地控制平台成本。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园贷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助学、理财,但要防止不良借贷平台诱导学生 陷入“高利贷”陷阱。 B.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这两大银行推出的校园贷产品,具有利率适度、授信额 度适中的特点。 C.材料二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近半数学生月开销在两千至三千元之间, 月开销一千元以下的占比最少 D.大学校园汇聚了最庞大、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掌握了更便捷的信息 化技术,所以校园贷不会消失,也难以规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当代大学生年轻冲动,虚荣心强,思想前卫,金融知识匮乏,防范意识薄弱, 因此很容易 掉进部分校园贷平台的火坑 B.“校园贷”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工具,如果平台规范,受贷者能够合理利用 校园贷”是利大于弊的。 C.从材料二中的数据分析来看,接受调査的大学生中校园贷的钱被用来旅游、 休闲的最多,用于学习费用及用品的只有约四分之一
材料三: 园贷乱象触目惊心,如何解决?答案是打开校园贷的“正门”。 据报道,日前建行和中行向市场推出其校园贷产品。其中建行的“金蜜蜂校园快 贷”年利率 5.6%,授信额度在 1000 元到 5 万元;中行的“中银 E 贷路校园贷” 最高贷款金额 800 元,不含任何手续费。 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不会自律规范,即使靠制度约束和形成常态化的风险监 控,短时间内也难以奏效。更重要的是,校园虽是小社会,但也成为“大江湖”, 尤其大学校园汇聚了最庞大、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也掌握了更便捷的信 息化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规范的信贷平台已成为大学校园的必需品。 正规金融机构推出的校园贷产品,也缓解了校方和家庭的压力。“正规军”进军 校园贷,除了强化了大学生们的信用意识,还降低了校园消费的风险。此前那些 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几乎全都是采取诱惑的方式,几乎没有任何审批就让大 学生们掉入毂中。 (来源:中评网)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进入校园分期市场。不少 平台无法满足监管层的要求,在政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权衡营业状况后,选择 主动清盘停业,由于这部分平台待收较小,容易完成清算,主动停业或许是平台 良好退出的不错选择。“校园贷”本质上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具备其应有的工具 价值。如果接受“校园贷”服务的对象能够挖掘其价值,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 财观,“校园贷”是利大于弊的。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认为,校园贷市场肯定不会消失,因为需求存在,近段 时间出台的政策也并非一刀切,而是建议校园贷平台更加规范。对于校园贷平台 适合转型的方向,马骏认为,可以随着毕业生的发展轨迹进行转型,比如目标客 户为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这样也能有效地控制平台成本。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校园贷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助学、理财,但要防止不良借贷平台诱导学生 陷入“高利贷”陷阱。 B.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这两大银行推出的校园贷产品,具有利率适度、授信额 度适中的特点。 C. 材料二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近半数学生月开销在两千至三千元之间, 月开销一千元以下的占比最少。 D. 大学校园汇聚了最庞大、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掌握了更便捷的信息 化技术,所以校园贷不会消失,也难以规范。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当代大学生年轻冲动,虚荣心强,思想前卫,金融知识匮乏,防范意识薄弱, 因此很容易 掉进部分校园贷平台的火坑。 B. “校园贷”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工具,如果平台规范,受贷者能够合理利用, “校园贷”是利大于弊的。 C. 从材料二中的数据分析来看,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校园贷的钱被用来旅游、 休闲的最多,用于学习费用及用品的只有约四分之一
D.部分平台无法满足监管层的要求,在政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主动停业才是 平台良好退出的最好选择 E.现在的校园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都采取诱惑的方式,没 有任何审批就让大学生们掉入彀中。 9.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如何解决校园贷乱象问题 【答案】7.D 9.①对于“校园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更要精准打击。②大学生要不断加 强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同时少些虚荣心,避免过度透支消费。③正规金融 机构推出的校园贷产品,进军校园贷。 【解析】 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 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大学 校园汇聚了最庞大、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掌握了更便捷的信息化技术” 并非是“难以规范”的原因。 8.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 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思想 前卫”于文无据;D项,“主动停业才是平台良好退出的最好选择”理解错误, 原文“主动停业或许是平台良好退出的不错选择”;E项,范围扩大,原文是 “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几乎都是采取诱惑的方式,多数没有任何审批就让大 学生们掉入彀中” 9.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 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 学者的观点。此题的答题区域在材料一和材料三,可根据材料中的句子“根据对 于‘校园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更要精准打击”概括第一点;根据句子“此 外,大学生也要不断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同时少些虚荣心,避免过度 透支消费”概括第二点;根据句子“正规金融机构推出的校园贷产品,也缓解了 校方和家庭的压力”“除了强化了大学生们的信用意识,还降低了校园消费的风 险”概括第三点。 点睛:新闻调査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 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 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 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欧信,嗣世职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三年以广东破贼功,擢都指挥同知。已,命 守备白羊口,迁大宁都指挥使。天顺初,以都督佥事充参将,守备广东雷、廉诸 府。巡抚叶盛荐其廉勇,进都督同知,代副总兵翁信。两广瑶僮陷开建,杀官吏, 帝趣进兵。信破贼化州之马里村,再破之石城,击斩海南卫反者邵瑄。 时所在盜群起,将吏不能定。广西参将范信守浔、梧,瑶尽在境内,阴纳瑶赂, 纵使越境流劫,约毋犯己。于是雷、廉、高、肇悉被寇。帝命广西总兵官陈泾及 欧信合剿。时有斩获,而贼势不衰,朝廷犹倚范信。会泾以罪征,乃擢范信都督 佥事充副总兵,镇广东,而命欧信佩征蛮将军印,代泾镇广西 成化元年,贼掠英德诸县,欧信讨斩五百余人,夺还人口。韩雍督师令信等分 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λ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D. 部分平台无法满足监管层的要求,在政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主动停业才是 平台良好退出的最好选择。 E. 现在的校园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都采取诱惑的方式,没 有任何审批就让大学生们掉入彀中。 9. 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如何解决校园贷乱象问题。 【答案】7. D 8. BC 9. ①对于“校园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更要精准打击。②大学生要不断加 强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同时少些虚荣心,避免过度透支消费。③正规金融 机构推出的校园贷产品,进军校园贷。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 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D 项,“大学 校园汇聚了最庞大、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掌握了更便捷的信息化技术” 并非是“难以规范”的原因。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 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A 项,“思想 前卫”于文无据;D 项,“主动停业才是平台良好退出的最好选择”理解错误, 原文 “主动停业或许是平台良好退出的不错选择”;E 项,范围扩大,原文是 “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几乎都是采取诱惑的方式,多数没有任何审批就让大 学生们掉入彀中”。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 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 学者的观点。此题的答题区域在材料一和材料三,可根据材料中的句子“根据对 于‘校园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更要精准打击”概括第一点;根据句子“此 外,大学生也要不断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同时少些虚荣心,避免过度 透支消费”概括第二点;根据句子“正规金融机构推出的校园贷产品,也缓解了 校方和家庭的压力”“除了强化了大学生们的信用意识,还降低了校园消费的风 险”概括第三点。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 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 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 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欧信,嗣世职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三年以广东破贼功,擢都指挥同知。已,命 守备白羊口,迁大宁都指挥使。天顺初,以都督佥事充参将,守备广东雷、廉诸 府。巡抚叶盛荐其廉勇,进都督同知,代副总兵翁信。两广瑶僮陷开建,杀官吏, 帝趣进兵。信破贼化州之马里村,再破之石城,击斩海南卫反者邵瑄。 时所在盗群起,将吏不能定。广西参将范信守浔、梧,瑶尽在境内,阴纳瑶赂, 纵使越境流劫,约毋犯己。于是雷、廉、高、肇悉被寇。帝命广西总兵官陈泾及 欧信合剿。时有斩获,而贼势不衰,朝廷犹倚范信。会泾以罪征,乃擢范信都督 佥事充副总兵,镇广东,而命欧信佩征蛮将军印,代泾镇广西。 成化元年,贼掠英德诸县,欧信讨斩五百余人,夺还人口。韩雍督师令信等分 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七年春,充总兵官,镇守辽东,累败福余三卫。言者谓信已老,请召还。巡抚 彭谊奏:“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 立战功,威镇边陲。年六 旬,骑射胜壮士,不宜召回。”乃留镇如故。久之,陈钺代谊。钺贪功,信不能 违,十四年为巡按王崇之所劾。其冬,乃召归。寻遣中官汪直等往按,直右钺, 归罪信等。下狱,镌官闲住,饮恨而卒 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遺之 耶?”而是时都督颜彪佩征夷将军印,讨贼久无功,滥杀良民报捷。岭南人咸疾 (选自《明史·欧信列传第六十二》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年号纪年。文中,“成化元年” 为年号纪年,而文中的“景泰三年”则为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B.指挥同知、都指挥使等都是明朝官职名称,明锦衣卫,下设指挥使,指挥同 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五职。 C.擢,提升官职,其他如“迁”“拔”等也指官职的提升,而 “转”“徙”“调”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 D.辽东,指辽河以东,明朝时也是军镇名,辖境相当于辽宁省和吉林的部分, 岭南,指五岭之南的地区,辖境相当于两广及海南省。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λ浔州/信被劾/获宥 召还/理前府事 B.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 召还/理前府事 C.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 召还/理前府事 D.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 召还/理前府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信世袭金吾右卫指挥使,后因战功卓著受到提拔。天顺初年,承担了守备 广东雷州、廉州诸州的重任。 B.欧信的军事才能受到巡抚叶盛举的赏识,被其破格提升为都督同知,后两广 出现叛乱,欧信奉旨平叛 C.广西之乱范信难脱干系,而朝廷却倚重信仼他,这造成了欧信、陈泾平定叛 乱,虽时有斩获,但不能遏制贼患。 D.欧信镇守辽东期间,因不能阻止巡抚陈钺贪功,被巡按王崇之弹劾,不久被 朝廷召回,后也因此事被逮捕入狱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 (2)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 遣之耶?” 【答案】10.A 13.(1)官军中五千多受人尊重的老人,都说欧信忠诚、谨慎,有勇有谋,屡 立战功,威震边疆
七年春,充总兵官,镇守辽东,累败福余三卫。言者谓信已老,请召还。巡抚 彭谊奏:“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年六 旬,骑射胜壮士,不宜召回。”乃留镇如故。久之,陈钺代谊。钺贪功,信不能 违,十四年为巡按王崇之所劾。其冬,乃召归。寻遣中官汪直等往按,直右钺, 归罪信等。下狱,镌官闲住,饮恨而卒。 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遣之 耶?”而是时都督颜彪佩征夷将军印,讨贼久无功,滥杀良民报捷。岭南人咸疾 之。 (选自《明史·欧信列传第六十二》)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年号纪年。文中,“成化元年” 为年号纪年,而文中的“景泰三年”则为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B. 指挥同知、都指挥使等都是明朝官职名称,明锦衣卫,下设指挥使,指挥同 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五职。 C. 擢,提升官职,其他如“迁”“拔”等也指官职的提升,而 “转”“徙”“调”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 D. 辽东,指辽河以东,明朝时也是军镇名,辖境相当于辽宁省和吉林的部分, 岭南,指五岭之南的地区,辖境相当于两广及海南省。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 召还∕理前府事 B. 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 召还∕理前府事 C. 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 召还/理前府事 D. 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 召还∕理前府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信世袭金吾右卫指挥使,后因战功卓著受到提拔。天顺初年,承担了守备 广东雷州、廉州诸州的重任。 B. 欧信的军事才能受到巡抚叶盛举的赏识,被其破格提升为都督同知,后两广 出现叛乱,欧信奉旨平叛。 C. 广西之乱范信难脱干系,而朝廷却倚重信任他,这造成了欧信、陈泾平定叛 乱,虽时有斩获,但不能遏制贼患。 D. 欧信镇守辽东期间,因不能阻止巡抚陈钺贪功,被巡按王崇之弹劾,不久被 朝廷召回,后也因此事被逮捕入狱。 13.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 (2)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 遣之耶?” 【答案】10. A 11. A 12. B 13. (1)官军中五千多受人尊重的老人,都说欧信忠诚、谨慎,有勇有谋,屡 立战功,威震边疆
(2)范信被调任广州后,贼势更盛,劫掠不止,(范信)于是对人说道:“现 在贼寇仍在侵犯广东,也是我让他们这么做的吗?”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 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 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 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 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景泰三年是年号纪年。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 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 容的变化等。句中“督师”“令”两个事件,不要断开;“被劾”“获宥”“召 还”中“获宥”“召还”语意联系紧密,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 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 错误,题中B项,“受到巡抚叶盛举的赏识,被其破格提升为都督同知”错,原 文为“巡抚叶盛举举荐说欧信廉洁而勇猛”。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 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耆老:受人尊重的 老人:皆:都;忠谨:忠诚、谨慎;累:屡次;徙:调任;乃:于是;犯:侵犯 遣:让、派 参考译文 欧信,乘袭世袭职位任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三年,欧信因在广东破贼有功,被 提拔为都指挥同知。不久,他奉命守备白羊口,升为大宁都指挥使。天顺初年, 欧信以都督佥事的身份充任参将,守备广东的雷州、廉州诸州。巡抚叶盛举荐说 欧信廉洁而勇猛,欧信于是晋升为都督冋知,代替副总兵翁兴。两广的瑶、僮两 族人攻陷开建,杀害官吏,皇上督促进兵。欧信在化州之马里村击败贼寇,又在 石城打败他们,击杀海南卫谋反者邵瑄。 当时欧信所在之处群贼四起,将吏们平定不了。广西参将范信驻守得、梧二州。 瑶族全部住在境内,他暗自收纳瑶族的贿赂,放纵仼凭他们越境流窜劫掠,约定 他们不要自己境内骚扰。于是雷、廉、髙、肇事全受他们的骚扰。皇上命广西总 兵陈泾和欧信合兵围剿。(虽然)时有斩获,而贼势却并未减弱。朝廷也仍然倚 重范信。又逢陈泾因罪受到追究,于是朝廷提升范信以都督佥事的身份充任副总 兵,镇守广东,而命欧信佩带征蛮将军印,代替陈泾镇守广西 成化元年,贼寇抢掠英德诸县。欧信出兵征讨并斩首五百多人,夺回被掠人口。 韩雍督率军队,命欧信等分兵五路,攻破大藤峡。不久余贼又入侵浔州,欧信被 弹劾却又获得宽恕,应召回京,管理前府事务。 七年春,欧信充任总兵官,镇守辽东,屡次打败福余三卫。在朝议论者说欧信已 老,请求将他召回。巡抚彭谊上奏说:“官军中五千多受人尊重的老人,都说欧 信忠诚、谨慎,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威震边疆。虽年已六旬,骑马射箭却胜过 壮士,不应当召回他。”欧信这才仍然留镇辽东。很久之后,陈钺代替了彭谊的
(2)范信被调任广州后,贼势更盛,劫掠不止,(范信)于是对人说道:“现 在贼寇仍在侵犯广东,也是我让他们这么做的吗?”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 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 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 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 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A 项,景泰三年是年号纪年。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 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 容的变化等。句中“督师”“令”两个事件,不要断开;“被劾”“获宥”“召 还”中“获宥”“召还”语意联系紧密,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 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 错误,题中 B 项,“受到巡抚叶盛举的赏识,被其破格提升为都督同知”错,原 文为“巡抚叶盛举举荐说欧信廉洁而勇猛”。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 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耆老:受人尊重的 老人;皆:都;忠谨:忠诚、谨慎;累:屡次;徙:调任;乃:于是;犯:侵犯; 遣:让、派。 参考译文: 欧信,乘袭世袭职位任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三年,欧信因在广东破贼有功,被 提拔为都指挥同知。不久,他奉命守备白羊口,升为大宁都指挥使。天顺初年, 欧信以都督佥事的身份充任参将,守备广东的雷州、廉州诸州。巡抚叶盛举荐说 欧信廉洁而勇猛,欧信于是晋升为都督同知,代替副总兵翁兴。两广的瑶、僮两 族人攻陷开建,杀害官吏,皇上督促进兵。欧信在化州之马里村击败贼寇,又在 石城打败他们,击杀海南卫谋反者邵瑄。 当时欧信所在之处群贼四起,将吏们平定不了。广西参将范信驻守得、梧二州。 瑶族全部住在境内,他暗自收纳瑶族的贿赂,放纵任凭他们越境流窜劫掠,约定 他们不要自己境内骚扰。于是雷、廉、高、肇事全受他们的骚扰。皇上命广西总 兵陈泾和欧信合兵围剿。(虽然)时有斩获,而贼势却并未减弱。朝廷也仍然倚 重范信。又逢陈泾因罪受到追究,于是朝廷提升范信以都督佥事的身份充任副总 兵,镇守广东,而命欧信佩带征蛮将军印,代替陈泾镇守广西。 成化元年,贼寇抢掠英德诸县。欧信出兵征讨并斩首五百多人,夺回被掠人口。 韩雍督率军队,命欧信等分兵五路,攻破大藤峡。不久余贼又入侵浔州,欧信被 弹劾却又获得宽恕,应召回京,管理前府事务。 七年春,欧信充任总兵官,镇守辽东,屡次打败福余三卫。在朝议论者说欧信已 老,请求将他召回。巡抚彭谊上奏说:“官军中五千多受人尊重的老人,都说欧 信忠诚、谨慎,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威震边疆。虽年已六旬,骑马射箭却胜过 壮士,不应当召回他。”欧信这才仍然留镇辽东。很久之后,陈钺代替了彭谊的
职位。陈钺贪功,欧信不能违背他,十四年,被巡按王崇之弹劾。这年冬天,朝 廷将欧信召回京城。随即派遣宦官汪直等前往辽东审察此事。汪直包庇陈钺,将 事情归罪于欧信等人。欧信被下狱,削去官职,闲住无聊,终饮恨而死 范信被调任广东后,贼势更盛,劫掠不止,范信于是对人说道:“现在贼寇仍在 侵犯广东,也是我让他们这么做的吗?”而这时都督颜彪佩带征夷将军印,追讨 贼寇久而无功,却为了报捷而滥杀良民。岭南人都十分痛恨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①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 集,寓示着喜事临门。③谷:指谷风,即东风。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⑤商 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 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 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 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诗人的落魄、衰老 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这是自 卑、自责之语;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的悲凉。 E.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 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 15.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BD 15.(1)被贬后的失意。(结合“濩落”一词注释简析。) (2)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结合“濩落唯心在”简析。) (3)有知己的安慰。(结合“平生有己知”简析。) (4)对施展才华的渴望。(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简析。 (5)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简析。)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诗人虽然心境有所变化,但并未“心灰意冷”,从后文夜 深高唱“商歌”的情景也可以推知。D项,不是自卑、自责之语,而是怀才不遇, 故作愤激之语。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査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 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 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分 析,(1)被贬后的失意。(结合“濩落”一词注释简析。)(2)失意却初心不 改的坚持。(结合“濩落唯心在”简析。)(3)有知己的安慰。(结合“平生
职位。陈钺贪功,欧信不能违背他,十四年,被巡按王崇之弹劾。这年冬天,朝 廷将欧信召回京城。随即派遣宦官汪直等前往辽东审察此事。汪直包庇陈钺,将 事情归罪于欧信等人。欧信被下狱,削去官职,闲住无聊,终饮恨而死。 范信被调任广东后,贼势更盛,劫掠不止,范信于是对人说道:“现在贼寇仍在 侵犯广东,也是我让他们这么做的吗?”而这时都督颜彪佩带征夷将军印,追讨 贼寇久而无功,却为了报捷而滥杀良民。岭南人都十分痛恨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①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②,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③难吹。 濩落④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⑤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 集,寓示着喜事临门。③谷:指谷风,即东风。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⑤商 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 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 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 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 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 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诗人的落魄、衰老。 D. 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这是自 卑、自责之语;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的悲凉。 E. 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 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 15. 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BD 15. (1)被贬后的失意。(结合“濩落”一词注释简析。) (2)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结合“濩落唯心在”简析。) (3)有知己的安慰。(结合“平生有己知”简析。) (4)对施展才华的渴望。(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简析。) (5)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简析。) 【解析】 14. 试题分析:B 项,诗人虽然心境有所变化,但并未“心灰意冷”,从后文夜 深高唱“商歌”的情景也可以推知。D 项,不是自卑、自责之语,而是怀才不遇, 故作愤激之语。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 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 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分 析,(1)被贬后的失意。(结合“濩落”一词注释简析。)(2)失意却初心不 改的坚持。(结合“濩落唯心在”简析。)(3)有知己的安慰。(结合“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