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一中、万载中学、宜春中学2016届高三联考语文卷解析 命题人:龙瑞平审题人:章兴华 【试卷综析】 本次试题难度适中,设题合理,对学生高考复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现代文阅读 卷面来看,难度适中,以高考考试题型为模式,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 进行 论述类语段阅读,选取了有关苏轼的文章,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中学课本中选用了他的不少作品,学生对苏轼有一定了解,选文能引起学生阅读 兴趣,并且试题起到了引导学生平时扩大阅读,开阔视野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语段出题巧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题、猜题,四个小题综合考査 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四道主 观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 2.语言知识运用 语言知识运用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从辨析病句到成语运用,均 紧扣高考知识点。成语运用小题的几个成语比较常见,区分度较大,学生答题的 准确率较高。 第10题默写名句,全是课本的名句,要求默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文名句,难 度不大。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 但有的学生读书不认字,写错别字的不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的故乡观 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 的人。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 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他虽总在异乡 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在异地他乡, 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我家峨眉阴,与 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 的他难忘。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胶西高 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 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 花,无乃好事移西蜀?”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 乡的气息。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 号 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 老家。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 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 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首先将故乡具化,与异乡对 立。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如成都、青城、峨眉、 岷江等。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
江西省新余一中、万载中学、宜春中学 2016 届高三联考语文卷解析 命题人:龙瑞平 审题人:章兴华 【试卷综析】 本次试题难度适中,设题合理,对学生高考复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现代文阅读 卷面来看,难度适中,以高考考试题型为模式,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 进行 论述类语段阅读,选取了有关苏轼的文章,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中学课本中选用了他的不少作品,学生对苏轼有一定了解,选文能引起学生阅读 兴趣,并且试题起到了引导学生平时扩大阅读,开阔视野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语段出题巧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题、猜题,四个小题综合考查 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四道主 观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 2.语言知识运用 语言知识运用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从辨析病句到成语运用,均 紧扣高考知识点。成语运用小题的几个成语比较常见,区分度较大,学生答题的 准确率较高。 第 10 题默写名句,全是课本的名句,要求默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文名句,难 度不大。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 但有的学生读书不认字,写错别字的不少。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题文】M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苏轼的故乡观 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 的人。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 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吾家蜀江上, 江水绿如蓝。”他虽总在异乡 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在异地他乡, 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我家峨眉阴,与 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 的他难忘。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胶西高 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 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 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 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 乡的气息。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 号。 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 老家。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 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 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首先将故乡具化, 与异乡对 立。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如成都、青城、峨眉、 岷江等。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
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其次是将故乡泛化。不具述与眉山 有关的地名,而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以表 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此时的故乡是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对现实漂泊处 境的抗衡工具,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然后是将故乡意念化。 所谓意念化,就是不执泥于出生地的故乡,一切随缘,适意,将足之所履和心之所 安处都视为故乡,“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时的故乡只是 一种意念,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不再与异乡对立。最后是,实现故乡的异乡 化,甚至是异乡的故乡化。对苏轼而言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异乡的和睦相处, 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如果异乡的风景足够好,苏轼甚至会“贬 低”故乡:“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对异乡的山水、人情等的好感 至极,苏轼就会用佛教思维,将异乡“前生”化为故乡:“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 如到旧游。”另一种是受命运驱策打击,颠沛异乡,与魂牵梦萦的故乡阻隔时,扩 大心胸,寓寄于物,发现异乡的种种优点。先将异乡寄托甚至实体化为身体和心灵 栖息的故乡,最后实现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以一种处处吾乡处处家的心态 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经历。(选自《苏轼的故乡观》,有删改) 1.下列对于“苏轼故乡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的内涵之一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苏轼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 之间、蜀江之上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 B.故乡是苏轼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见到美丽的海棠苏轼也要发出是否来自 故乡的疑问,充分体现了他对故乡的依恋。 C.故乡是苏轼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苏轼对现实漂泊处境相抗衡的工具,此时 的故乡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D.当故乡是个意念化的概念时,苏轼把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当作故乡,此时 的故乡代表的是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来自故乡的乡人和到故乡去做官的人往往会勾起苏轼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在 其诗歌中都有所体现。 B.苏轼虽然有浓厚的怀乡情结,但他在被贬谪远离故乡之后就对故乡的情感日益 淡薄,乃至把他乡认作故乡。 C.为了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苏轼将故乡泛化,只说“故园”、“故山” 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 D.“故乡的异乡化”是指苏轼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以及身体和 心灵栖息的故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中的“蜀江”是苏轼地理意义的故乡,“此心安 处是吾乡”中的“吾乡”是意念化的故乡 B.苏轼对故乡的具化就是他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 发生在苏轼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C.苏轼长期过着贬谪流放的生活,处于“无家”状态,因此他有时贬低自己的故 乡:“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D.泛化了的故乡让苏轼实现了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使他能够以旷达的心态 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经历。 【答案】1.【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解)
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其次是将故乡泛化。不具述与眉山 有关的地名,而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以表 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此时的故乡是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对现实漂泊处 境的抗衡工具,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然后是将故乡意念化。 所谓意念化,就是不执泥于出生地的故乡,一切随缘,适意,将足之所履和心之所 安处都视为故乡,“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时的故乡只是 一种意念,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不再与异乡对立。最后是,实现故乡的异乡 化,甚至是异乡的故乡化。对苏轼而言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异乡的和睦相处, 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如果异乡的风景足够好,苏轼甚至会“贬 低”故乡:“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对异乡的山水、人情等的好感 至极, 苏轼就会用佛教思维,将异乡“前生”化为故乡:“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 如到旧游。”另一种是受命运驱策打击,颠沛异乡,与魂牵梦萦的故乡阻隔时,扩 大心胸,寓寄于物,发现异乡的种种优点。先将异乡寄托甚至实体化为身体和心灵 栖息的故乡, 最后实现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以一种处处吾乡处处家的心态 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经历。(选自《苏轼的故乡观》,有删改) 1.下列对于“苏轼故乡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的内涵之一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苏轼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 之间、蜀江之上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 B.故乡是苏轼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见到美丽的海棠苏轼也要发出是否来自 故乡的疑问,充分体现了他对故乡的依恋。 C.故乡是苏轼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苏轼对现实漂泊处境相抗衡的工具,此时 的故乡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D.当故乡是个意念化的概念时,苏轼把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当作故乡,此时 的故乡代表的是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来自故乡的乡人和到故乡去做官的人往往会勾起苏轼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在 其诗歌中都有所体现。 B.苏轼虽然有浓厚的怀乡情结,但他在被贬谪远离故乡之后就对故乡的情感日益 淡薄,乃至把他乡认作故乡。 C.为了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苏轼将故乡泛化,只说“故园”、“故山”、 “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 D.“故乡的异乡化”是指苏轼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以及身体和 心灵栖息的故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吾家蜀江上, 江水绿如蓝”中的“蜀江”是苏轼地理意义的故乡,“此心安 处是吾乡”中的“吾乡”是意念化的故乡。 B.苏轼对故乡的具化就是他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 发生在苏轼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C.苏轼长期过着贬谪流放的生活,处于“无家”状态,因此他有时贬低自己的故 乡:“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D.泛化了的故乡让苏轼实现了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使他能够以旷达的心态 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经历。 【答案】1.【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解)
【答案与解析】答案:C 解析:“不仅仅是“错,原文说的是“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2.【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 综合) 【答案与解析】答案:B 解析:“对故乡的情感日益淡薄,乃至把他乡认作故乡”错,本文阐述苏轼把 他乡认作故乡是为了说明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3.【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 综合)。 【答案与解析】答案:A 解析:B.原文说的是“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C.因果关系不成 立;D.“泛化了的故乡”错,应该是“异乡的故乡化”。 【题文】J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 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 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 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 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话,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 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 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 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 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 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 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卒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住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 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 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 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 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 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首相目以 退。翌日,震凌却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干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 “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 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 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选自《小 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穷:穷究,彻查
【答案与解析】答案:C 解析: “不仅仅是“错,原文说的是“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 综合)。 【答案与解析】答案: B 解析: “对故乡的情感日益淡薄,乃至把他乡认作故乡”错,本文阐述苏轼把 他乡认作故乡是为了说明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3.【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 综合)。 【答案与解析】答案: A 解析:B.原文说的是“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C.因果关系不成 立;D.“泛化了的故乡”错,应该是“异乡的故乡化”。 【题文】J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 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 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 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 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话,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 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 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 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 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 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 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卒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住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 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 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 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 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 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首相目以 退。翌日,震凌却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 “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 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 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 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 穷:穷究,彻查
B.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徇:示众 C.卒以马病,不能穷追病:生病 D.事集,万世和好集:成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均之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B.诸酋相目以退不赂者以赂者丧 C.请于大将军马尔塞不拘于时 D.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但未 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却 没有获得皇上的嘉奖 C.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 使无数人平反昭雪。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 观真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5分) (2)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5分) 【答案】 4.【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解 【答案与解析】答案:C 解析:病:疲惫不堪 5.【知识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 解)。 【答案与解析】答案:D 解析:D.都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A.助词,的/指示代词,这;B.连 词,表承接/介词,因C.介词,向/相当于“被” 6.【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答案与解析】答案:B 解析:“却没有获得皇上的嘉奖”,获得了皇上的嘉奖 7.(1)【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理解) 【答案与解析】答案:(1)傅鼐眉目俊朗,身材挺拔,声音髙亢,精于骑马射 箭,读书一目数行。 解析:“英朗”:俊朗;“倨身”:身材挺拔:“扬声”:声音髙亢、洪亮。(“英 朗“”倨身””扬声””目”各一分) (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 解) 【答案与解析】答案:果亲王掌权时,命令传到的地方,大臣们都恭敬地听从 (“任事”“声咳所及”“唯唯”各1分,句意整体1分)
B.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徇:示众 C.卒以马病,不能穷追 病:生病 D.事集,万世和好 集:成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鼐事上 久,能知上之用心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B.诸酋相目以退 不赂者以赂者丧 C.请于大将军马尔塞 不拘于时 D.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但未 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却 没有获得皇上的嘉奖。 C.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 使无数人平反昭雪。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 观真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5 分) (2)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5 分) 【答案】 4.【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解)。 【答案与解析】答案:C 解析:病:疲惫不堪。 5.【知识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 解)。 【答案与解析】答案:D 解析:D .都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A.助词,的/指示代词,这;B.连 词,表承接/介词,因 C.介词,向/相当于“被”。 6.【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合)。 【答案与解析】答案:B 解析:“却没有获得皇上的嘉奖”,获得了皇上的嘉奖。 7.(1)【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理解)。 【答案与解析】答案:(1)傅鼐眉目俊朗,身材挺拔,声音高亢,精于骑马射 箭,读书一目数行。 解析:“英朗”:俊朗;“倨身”:身材挺拔;“扬声”:声音高亢、洪亮。( “英 朗 “”倨身””扬声”” 目”各一分)。 (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 解)。 【答案与解析】答案:果亲王掌权时,命令传到的地方,大臣们都恭敬地听从。 (“任事”“声咳所及”“唯唯”各 1 分,句意整体 1 分)
解析:“任事”:掌权;“声咳所及”:直译为声音到达的地方;引申为命令传 到的地方。“唯唯”:恭敬的应答声。 【参考译文】 富察公名讳傅鼐,字阁峰。祖先世代居住在长白山,号富察氏。祖父额色泰,跟 从皇太极出兵,立有大功。有四个儿子,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佐康熙皇帝平定 天下,生下富察公。 傅鼐眉目俊朗,身材挺拔,声音髙亢,精于骑马射箭,读书一目数行。十六岁时, 被选入右卫,在雍邸侍奉雍正。担任护卫贴身跟随,片刻不离。雍正元年,补任 兵部右侍郎。年羹尧因为大逆之罪被诛杀,要穷究他的党众,傅鼐对朝廷大臣说: “首恶已被诛杀,被胁迫相从者就不要再追究了。我侍奉皇上时间长久,能了解 皇上的心思。倘若各位心里知道某人有冤屈却不说,这不是皇上的本意。”王公 大臣因为傅鼐的话,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岳兴阿是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儿子。 隆科多被重用而掌握大权的时候,对傅鼐以礼相待,傅鼐不与之交往。等到隆科 多败落,傅鼐向皇上禀明岳兴阿无罪。皇上怀疑傅鼐与隆科多有私交,贬谪他戍 守黑龙江。傅鼐接受皇上的命令后,背着一箱子书徒步前往,率领家僮砍柴自己 做饭 在这之前,傅鼐在皇上面前曾经谈论准噶尔部的情况,皇上不以为然。用兵几年 后,傅鼐所说的都得到验证,于是征召傅鼐回来,授予他侍郎的官衔,让他担任 军前参赞。还未出发,命令他仍然入宫侍奉皇上起居。皇上生病,所有治疗的事 情都由他掌管。十二年春,皇上命令他到鄂尔多斯部落察看军情。半路上,发现 几万敌人,快速向西行进。傅鼐当即奔赴拜达理,向大将军马尔塞请求说:“敌 人自寻死路,(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我远道而来,虽然兵力疲惫 还能一战。只是马的力量稍显衰退,希望大将军能给我几千骑兵助我出战。事情 成功,功劳归于将军;事情失败,我领受罪责。”马尔塞默不作声,傅鼐再三请 求,马尔塞不答应。傅鼐愤怒而激动,亲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出兵,与敌人作战, 大败敌军,缴获作战物资、牛畜数以万计。最终因为马力疲惫,不能连续追击。 皇上听说之后,非常高兴,赐给他孔雀翎,调任佐平郡王军谋,斩杀大将军马尔 赛在军队中示众。恰逢敌人有求降的想法,满朝的大臣都想派遣使者谈判讲和结 束战争,皇上询问傅鼐,傅鼐叩头说:“这是国家的福气。”皇上的心意于是确 定下来。皇上就命令他和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前往 傅鼐领命后快马赶到策凌部落。策凌集合十四鄂托、十四宰桑一起接见傅鼐,说: “议和不成,你回不去!”鄂托、宰桑,是中国语言十四路的头目之意。傅鼐叱 责说:“走出嘉峪关又想回去的,是愚夫!我想着回去,我就不来了。今日议和 之事,事情成功,万世和好;不成功,三军横尸露骨。一句话就可决断。”各族 首领面面相觑而退去。第二天,策凌按照约定写好奏章,请求傅鼐转奏皇帝,并 遣宰桑同来,献上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掌权时,对他的命令,大臣都恭敬地听从。傅鼐在场的时候,果亲王说话, 傅鼐还未听完,就迎面抗拒说:“你错了!”果亲王不能忍受,雍正帝责备他说: “你知道果亲王说什么就说他错了?”傅鼐也不能回答。 雍正帝驾崩,当今皇帝登基,傅鼐升仼刑部尚书。因为错误推举参领明山、疏于 督察家人两件事被免职。入狱,生病,刑部尚书孙嘉淦奏请皇上让他回到家中求 医治病,皇上答应。死于家中。六十二岁 【题文】K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念奴娇·梅
解析:“任事”:掌权;“声咳所及”:直译为声音到达的地方;引申为命令传 到的地方。“唯唯”:恭敬的应答声。 【参考译文】 富察公名讳傅鼐,字阁峰。祖先世代居住在长白山,号富察氏。祖父额色泰,跟 从皇太极出兵,立有大功。有四个儿子,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佐康熙皇帝平定 天下,生下富察公。 傅鼐眉目俊朗,身材挺拔,声音高亢,精于骑马射箭,读书一目数行。十六岁时, 被选入右卫,在雍邸侍奉雍正。担任护卫贴身跟随,片刻不离。雍正元年,补任 兵部右侍郎。年羹尧因为大逆之罪被诛杀,要穷究他的党众,傅鼐对朝廷大臣说: “首恶已被诛杀,被胁迫相从者就不要再追究了。我侍奉皇上时间长久,能了解 皇上的心思。倘若各位心里知道某人有冤屈却不说,这不是皇上的本意。”王公 大臣因为傅鼐的话,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岳兴阿是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儿子。 隆科多被重用而掌握大权的时候,对傅鼐以礼相待,傅鼐不与之交往。等到隆科 多败落,傅鼐向皇上禀明岳兴阿无罪。皇上怀疑傅鼐与隆科多有私交,贬谪他戍 守黑龙江。傅鼐接受皇上的命令后,背着一箱子书徒步前往,率领家僮砍柴自己 做饭。 在这之前,傅鼐在皇上面前曾经谈论准噶尔部的情况,皇上不以为然。用兵几年 后,傅鼐所说的都得到验证,于是征召傅鼐回来,授予他侍郎的官衔,让他担任 军前参赞。还未出发,命令他仍然入宫侍奉皇上起居。皇上生病,所有治疗的事 情都由他掌管。十二年春,皇上命令他到鄂尔多斯部落察看军情。半路上,发现 几万敌人,快速向西行进。傅鼐当即奔赴拜达理,向大将军马尔塞请求说:“敌 人自寻死路,(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我远道而来,虽然兵力疲惫, 还能一战。只是马的力量稍显衰退,希望大将军能给我几千骑兵助我出战。事情 成功,功劳归于将军;事情失败,我领受罪责。”马尔塞默不作声,傅鼐再三请 求,马尔塞不答应。傅鼐愤怒而激动,亲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出兵,与敌人作战, 大败敌军,缴获作战物资、牛畜数以万计。最终因为马力疲惫,不能连续追击。 皇上听说之后,非常高兴,赐给他孔雀翎,调任佐平郡王军谋,斩杀大将军马尔 赛在军队中示众。恰逢敌人有求降的想法,满朝的大臣都想派遣使者谈判讲和结 束战争,皇上询问傅鼐,傅鼐叩头说:“这是国家的福气。”皇上的心意于是确 定下来。皇上就命令他和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前往。 傅鼐领命后快马赶到策凌部落。策凌集合十四鄂托、十四宰桑一起接见傅鼐,说: “议和不成,你回不去!”鄂托、宰桑,是中国语言十四路的头目之意。傅鼐叱 责说:“走出嘉峪关又想回去的,是愚夫!我想着回去,我就不来了。今日议和 之事,事情成功,万世和好;不成功,三军横尸露骨。一句话就可决断。”各族 首领面面相觑而退去。第二天,策凌按照约定写好奏章,请求傅鼐转奏皇帝,并 遣宰桑同来,献上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掌权时,对他的命令,大臣都恭敬地听从。傅鼐在场的时候,果亲王说话, 傅鼐还未听完,就迎面抗拒说:“你错了!”果亲王不能忍受,雍正帝责备他说: “你知道果亲王说什么就说他错了?”傅鼐也不能回答。 雍正帝驾崩,当今皇帝登基,傅鼐升任刑部尚书。因为错误推举参领明山、疏于 督察家人两件事被免职。入狱,生病,刑部尚书孙嘉淦奏请皇上让他回到家中求 医治病,皇上答应。死于家中。六十二岁。 【题文】K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念奴娇·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①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 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獅②寒轻,琐窗③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④有个人忆。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獅:禁苑。③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④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 居住的地方 8.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6分) 【答案】 8.【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与解析】答案:①拟人。(1分)上片“笑杀”“温柔”“借”等词语运 用拟人化手法写梅花笑傲百花之神,其神姿天真自然、温柔清秀,却不借助仼何 力量。(1分)②对比、衬托。(1分)将春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的 百花和清秀不俗、骨气奇绝的梅花作对比,衬托梅花。(1分)③词人通过描写 突出了梅的迥异百花、超凡脱俗的神韵。(1分)(如从色彩等角度作答,言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把握诗歌事物形象,主要是抓住诗歌中体现事物特征的词。 上片中,“笑杀”“温柔”“接”等词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梅花的,体现梅花的形 象笑傲东君,骨清春嫩,不借助外力:接着又和春季百花相比,用娇艳绚丽,千 娇百媚的春季百花来烘托梅花的清秀、奇绝。 9.【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与解析】答案:①冰清玉洁,髙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 在冰雪之中、清澈水边,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2分)②坚贞 不屈,傲霜斗雪。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零之时飘泊天涯,“风烟”“霜雪”, 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格。(2分)③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内 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以及归隐情思。(2分) 解析:抓住“疏疏淡淡”“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 嫩”等描写来总结梅花的品质。诗人借梅花的品质来托物言志,书写自己傲岸不 屈的精神和归隐田园的想法 【诗词赏析】 《念奴娇·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 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词的 上片写梅之风韵,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 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开头二句写其颜色。“疏疏淡 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 比。“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 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 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 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①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 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②寒轻,琐窗③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④有个人忆。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篽:禁苑。③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④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 居住的地方。 8.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 分) 9.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6 分) 【答案】 8.【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 D(鉴赏评价)。 【答案与解析】答案:①拟人。(1 分)上片“笑杀”“温柔”“借”等词语运 用拟人化手法写梅花笑傲百花之神,其神姿天真自然、温柔清秀,却不借助任何 力量。(1 分)②对比、衬托。(1 分)将春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的 百花和清秀不俗、骨气奇绝的梅花作对比,衬托梅花。(1 分)③词人通过描写 突出了梅的迥异百花、超凡脱俗的神韵。(1 分)(如从色彩等角度作答,言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把握诗歌事物形象,主要是抓住诗歌中体现事物特征的词。 上片中,“笑杀”“温柔”“接”等词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梅花的,体现梅花的形 象笑傲东君,骨清春嫩,不借助外力;接着又和春季百花相比,用娇艳绚丽,千 娇百媚的春季百花来烘托梅花的清秀、奇绝。 9.【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 D(鉴赏评价)。 【答案与解析】答案:①冰清玉洁,高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 在冰雪之中、清澈水边,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2 分)②坚贞 不屈,傲霜斗雪。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零之时飘泊天涯,“风烟”“霜雪”, 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格。(2 分)③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内 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以及归隐情思。(2 分) 解析:抓住“疏疏淡淡”“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 嫩”等描写来总结梅花的品质。诗人借梅花的品质来托物言志,书写自己傲岸不 屈的精神和归隐田园的想法。 【诗词赏析】 《念奴娇·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 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词的 上片写梅之风韵,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 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开头二句写其颜色。“疏疏淡 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 比。“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 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 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 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
“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 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 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髙雅不俗。“万 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 出梅花的坚贞。“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细读词之下片, 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 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题文】L010、(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泰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 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2)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 壮、残酷的气氛。 【答案】10.【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识记) 【答案与解析】答案:名句填空(6分)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解析:易错的字有“锱铢”“雕栏”“砌”“燕”“脂凝” 【题文】N2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城市人的压力 克瑞斯·罗斯 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 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只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只香蕉, 只是隐约觉得这只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 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 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 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小心你手中的香蕉! 她说。我大笑,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根重要的香蕉,我会小心的。她提出与我同行 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快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 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 怪的事,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我想的是: “糟糕,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 有一只重要的香蕉 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 “只是一个梦。”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 香蕉和艾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6点钟自动开启,起 到闹钟的作用。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7点7分了。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 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 恍然大悟,或许我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了这则新闻的,然后就梦到了大象 我吃完早饭,准备去上班。我在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负责策划、创意、写剧本
“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 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 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万 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 出梅花的坚贞。“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细读词之下片, 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 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题文】L010、(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泰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 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 " (2)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 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 壮、残酷的气氛。 【答案】10.【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识记)。 【答案与解析】答案:名句填空(6 分) (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每答出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解析:易错的字有“锱铢”“雕栏”“砌”“燕”“脂凝” 【题文】N2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城市人的压力 克瑞斯·罗斯 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 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只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只香蕉, 只是隐约觉得这只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 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 我已经有 20 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二 十多年没有见面了!” 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小心你手中的香蕉!” 她说。我大笑,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根重要的香蕉,我会小心的。她提出与我同行, 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快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 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 怪的事,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我想的是: “糟糕,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 有一只重要的香蕉……” 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 “只是一个梦。”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 香蕉和艾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 6 点钟自动开启,起 到闹钟的作用。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 7 点 7 分了。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 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 恍然大悟,或许我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了这则新闻的,然后就梦到了大象。 我吃完早饭,准备去上班。我在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负责策划、创意、写剧本
我突然想,如果有一部关于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大街上的电影,效果肯定会不错。 我拿包的时候,发现包旁边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我妻子的笔迹:“下班回家时, 不要忘了顺路买一些香蕉!”我忽然明白梦中的香蕉为什么是重要的东西,因为 我妻子最近在减肥,好几次让我买香蕉回家,而我每次都忘了。我想,我今天肯 定会把香蕉买回家的 在我刚出门时,手机响了。是我母亲的电话。“有一个坏消息,”母亲说,“你 还记得你的艾丝尔姨妈吗?”“记得。”我说,“不过,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 见过她了。”“是的,她昨天晚上去世的。她两周前就病得卧床不起,我对你说 过的。”奇怪的梦终于得到了解释。 我匆匆赶路,但是发现我越是想走快,却走得越慢。我看了看手表,又发现了 个奇怪的事,手表的指针往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很有意思。”我想,“如果手 表是逆时针旋转,这说明我上班就不会迟到了……”然后,我又醒了。这太奇怪 了。我拧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很疼,确定这一次不是在梦境里,而是真的醒了。 时间是五点半,收音机还没有自动开启呢。我不会迟到 我看到了妻子,就问她:“你今天还需要买香蕉吗?”“为什么问我这个问 题?”她显得很诧异。“我以为你要减肥呢?”“减肥?”她说,“我胖 吗?”“哦,不……那么,你听说过大象的事吗?”我问。“大象?”“对, 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出来了 “曼彻斯特没有马戏团,更没有大象。你怎么了?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也许你 需要在家里休息一下。”妻子说。“不过,我先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我说。 “现在才五点半,你为什么要去打搅母亲呢?”妻子不明白我的意思。“嗯,确 实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说。“好了,放松一点,行吗?”妻子说完就出去 了 我立即给母亲打了电话。“妈妈。”“哦,亲爱的,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事 呀?”“你还记得艾丝尔姨妈吗?”“当然,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 她了……”“她还好吗?”我打断母亲。“我不知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她 了?”“哦,没什么,再见!” 放下电话,我想,也许妻子说的对,我需要好好休息一天,于是我拨通了老板的 电话。“是这样的。”我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可能是这几天策划剧本过于 劳累了。”“你病的真不是时候,”老板说,“我们刚刚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 我本想今天和你好好谈论的。这是一个动作片,故事情节也非常有意思。我简单 说给你听一听: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了一个大城市,它吃了一只被恐怖分子注 射了具有放射性物质的香蕉后,变得焦虑暴躁……”“我的艾丝尔姨妈什么时 候在这部片中出现?”“姨妈?什么姨妈?”老板很生气。我挂断了电话。希望 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城市人生活压力太大的症状。(选自《小说中的小说》,译林 出版社) (1)下列对小说的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梦境中,我遇到了二十多年没有见过的艾丝尔姨妈,却因害怕迟到以致对 与她同行感到为难,这折射了城市人因紧张忙碌而无暇顾及亲情的现实。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因为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而心怀愧疚, 所以才会在梦中觉得这是件重要的事,并提醒自己一定要把香蕉买回家 C.在梦中,我拿着香蕉匆匆赶路,偶遇艾丝尔姨妈,又被一头大象挡住扶持路 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在后来的梦境中有了解释,并最终在现实中得到了证实
我突然想,如果有一部关于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大街上的电影,效果肯定会不错。 我拿包的时候,发现包旁边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我妻子的笔迹:“下班回家时, 不要忘了顺路买一些香蕉!”我忽然明白梦中的香蕉为什么是重要的东西,因为 我妻子最近在减肥,好几次让我买香蕉回家,而我每次都忘了。我想,我今天肯 定会把香蕉买回家的。 在我刚出门时,手机响了。是我母亲的电话。“有一个坏消息,”母亲说,“你 还记得你的艾丝尔姨妈吗?”“记得。”我说,“不过,我已经有 20 多年没有 见过她了。”“是的,她昨天晚上去世的。她两周前就病得卧床不起,我对你说 过的。”奇怪的梦终于得到了解释。 我匆匆赶路,但是发现我越是想走快,却走得越慢。我看了看手表,又发现了一 个奇怪的事,手表的指针往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很有意思。”我想,“如果手 表是逆时针旋转,这说明我上班就不会迟到了……”然后,我又醒了。这太奇怪 了。我拧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很疼,确定这一次不是在梦境里,而是真的醒了。 时间是五点半,收音机还没有自动开启呢。我不会迟到。 我看到了妻子,就问她:“你今天还需要买香蕉吗?”“为什么问我这个问 题?”她显得很诧异。“我以为你要减肥呢?”“减肥?”她说,“我胖 吗?”“哦,不……那么,你听说过大象的事吗?”我问。“大象?”“对,一 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出来了。” “曼彻斯特没有马戏团,更没有大象。你怎么了?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也许你 需要在家里休息一下。”妻子说。“不过,我先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我说。 “现在才五点半,你为什么要去打搅母亲呢?”妻子不明白我的意思。“嗯,确 实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说。“好了,放松一点,行吗?”妻子说完就出去 了。 我立即给母亲打了电话。“妈妈。”“哦,亲爱的,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事 呀?”“你还记得艾丝尔姨妈吗?”“当然,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 她了……” “她还好吗?”我打断母亲。“我不知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她 了?”“哦,没什么,再见!” 放下电话,我想,也许妻子说的对,我需要好好休息一天,于是我拨通了老板的 电话。“是这样的。”我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可能是这几天策划剧本过于 劳累了。”“你病的真不是时候,”老板说,“我们刚刚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 我本想今天和你好好谈论的。这是一个动作片,故事情节也非常有意思。我简单 说给你听一听: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了一个大城市,它吃了一只被恐怖分子注 射了具有放射性物质的香蕉后,变得焦虑暴躁……” “我的艾丝尔姨妈什么时 候在这部片中出现?”“姨妈?什么姨妈?”老板很生气。我挂断了电话。希望 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城市人生活压力太大的症状。(选自《小说中的小说》,译林 出版社) (1)下列对小说的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在梦境中,我遇到了二十多年没有见过的艾丝尔 姨妈,却因害怕迟到以致对 与她同行感到为难,这折射了城市人因紧张忙碌而无暇顾及亲情的现实。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因为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而心怀愧疚, 所以才会在梦中觉得这是件重要的事,并提醒自己一定要把香蕉买回家。 C.在梦中,我拿着香蕉匆匆赶路,偶遇艾丝尔姨妈,又被一头大象挡住扶持路, 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在后来的梦境中有了解释,并最终在现实中得到了证实
D.当发现被大象挡住去路的状况并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后,我长舒了一口气, 因为这样自己就不会因为上班迟到而被暴躁的老板训斥了 E.小说主要是写“我”的压力,而以“城市人的压力”为题,突出“我”的典型 性和代表性,使“我”的生存状态成为城市人生活的缩影,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小说为什么反复写到“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1)【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 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与解析】答案:(5分)E,3分,A,2分,D,1分,B、C不给分 解析:B项“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是梦境,而非现实;C项“在后 来的梦境中有了解释”“最终在现实中得到了证实”理解不准确;D项“被暴躁 的老板训斥”依据不充分,从小说结尾处不足以断言老板脾气暴躁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考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懂得其中蕴含的主要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C(鉴赏评价)。 (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能力层 级为F(探究)。 【答案与解析】答案:(6分)①起线索作用。这些内容反复出现在“我”的梦 境中,贯穿全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连贯;②暗示小说主题。无论是一根 普通的香蕉,在城市里很难出现的大象,还是二十多年未见面的姨妈,都在梦中 给“我”以紧张、焦虑的感觉,它们的反复出现,象征着压力的难以摆脱和排遣 (压力大、重)。③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反复写“香蕉、大象和艾丝 尔姨妈”,表现了“我”在梦中和梦醒之后对梦境追因溯源的执着,表现了 “我”的焦虑不安和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心理状态,使人物心理更真实,形象更 鲜明。④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象在“我”的梦境中和“我” 醒来后的话语中反复出现,将梦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增强了小说的荒诞性和戏 剧性。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反复写到“香蕉、大象和 艾丝尔姨妈”的作用。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 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 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与解析】答案:(6分)①焦虑紧张,惶恐不安:总害怕迟到,在梦中 匆匆赶路,却又早早醒来;潜意识里总觉得忘记了重要的事情;甚至混淆梦境和 现实。②工作勤勉努力:为被耽搁了时间不能快走而焦急;策划剧本劳累过度导 致精神紧张焦虑;在梦中也不忘思考策划剧本。③工作压力大但牵挂关心亲人: “香蕉”“艾丝尔姨妈”反复出现在梦中,看出“我”关心妻子,担忧艾丝尔 姨妈 解析:锁定信息区域,根据人物的动作、语言去分析概括人物性格。 (4)【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能力层 级为F(探究)。 【答案与解析】答案:(8分)①善于设置悬念。开头写“我”在大街上遇到的 种种怪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情节怪诞离奇。小说梦中有梦,“我”自认 为梦醒,却依然在梦中,真正醒来却又把现实当作梦境,怪诞离奇的情节表现出
D.当发现被大象挡住去路的状况并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后,我长舒了一口气, 因为这样自己就不会因为上班迟到而被暴躁的老板训斥了。 E.小说主要是写“我”的压力,而以“城市人的压力”为题,突出“我”的典型 性和代表性,使“我”的生存状态成为城市人生活的缩影,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小说为什么反复写到“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4)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 分) 【答案】(1)【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 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 D(鉴赏评价)。 【答案与解析】答案:(5 分)E,3 分,A,2 分,D,1 分,B、C 不给分。 解析:B 项“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是梦境,而非现实;C 项“在后 来的梦境中有了解释”“最终在现实中得到了证实”理解不准确;D 项“被暴躁 的老板训斥”依据不充分,从小说结尾处不足以断言老板脾气暴躁。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懂得其中蕴含的主要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 C(鉴赏评价)。 (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能力层 级为 F(探究)。 【答案与解析】答案:(6 分)①起线索作用。这些内容反复出现在“我”的梦 境中,贯穿全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连贯;②暗示小说主题。无论是一根 普通的香蕉,在城市里很难出现的大象,还是二十多年未见面的姨妈,都在梦中 给“我”以紧张、焦虑的感觉,它们的反复出现,象征着压力的难以摆脱和排遣 (压力大、重)。③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反复写“香蕉、大象和艾丝 尔姨妈”,表现了“我”在梦中和梦醒之后对梦境追因溯源的执着,表现了 “我”的焦虑不安和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心理状态,使人物心理更真实,形象更 鲜明。④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象在“我”的梦境中和“我” 醒来后的话语中反复出现,将梦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增强了小说的荒诞性和戏 剧性。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反复写到“香蕉、大象和 艾丝尔姨妈”的作用。6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 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 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 D(鉴赏评价)。 【答案与解析】答案:(6 分) ①焦虑紧张,惶恐不安:总害怕迟到,在梦中 匆匆赶路,却又早早醒来;潜意识里总觉得忘记了重要的事情;甚至混淆梦境和 现实。②工作勤勉努力:为被耽搁了时间不能快走而焦急;策划剧本劳累过度导 致精神紧张焦虑;在梦中也不忘思考策划剧本。③工作压力大但牵挂关心亲人: “香蕉”“艾丝尔姨妈”反复出现在梦中,看出 “我”关心妻子,担忧艾丝尔 姨妈。 解析:锁定信息区域,根据人物的动作、语言去分析概括人物性格。 (4)【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能力层 级为 F(探究)。 【答案与解析】答案:(8 分)①善于设置悬念。开头写“我”在大街上遇到的 种种怪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情节怪诞离奇。小说梦中有梦,“我”自认 为梦醒,却依然在梦中,真正醒来却又把现实当作梦境,怪诞离奇的情节表现出
并不荒诞的主题,凸显了“我”因压力过大而疏离亲情的无奈愧疚。③故事情节 波三折(波澜迭起,突转频繁)。我路遇种种怪事快要迟到的经历原来只是个 梦;以为找到了梦境中种种怪事的合理解释,却发现自己仍在梦中;醒来后得知 梦中的解释并没有依据,却又与老板的创意不谋而合。④线索明晰。小说以“我” 的怪梦为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情节围绕“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铺设,显得 清晰紧凑。⑤伏笔设置巧妙。如二十多年未见的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并不惊奇, 我”看到城市出现大象也没有感到奇怪等都暗示了这一切不是真实的。⑥结尾 出人意料,自己的梦境竟然与现实中老板剧本的创意不谋而合,但“我”又将梦 境与老板的创意混为一谈,揭示了生活压力导致城市人精神恍惚的主题 解析:分析这篇小说的艺术手法可以从情节特点上去考虑,如:善于设置悬念 情节怪诞离奇等等。 【题文】01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报人王芸生 王芸生的一生注定与《大公报》有关,《大公报》这张曾经在中国叱咤风云的报 纸决定了王芸生一生的走向,王芸生的是是非非与《大公报》的是是非非也密不 可分。抗战胜利后进入上海《大公报》担任记者的唐振常说:“先生一生事业在 《大公报》,《大公报》因得先生而益彰。先生与《大公报》,盖一而二,二而 者也”。 1927年3月,北伐军打进南京,英、美、日等帝国主义派出军舰炮轰南京,引 起第六军官兵奋起反杭。王芸生在《华北新闻》的社论中声援第六军将士的正义 行动。而《大公报》则发表文章呼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第二天,王芸生发 表社论对《大公报》进行反驳。文章写道:“被侵略者对侵略者无所谓“躬自厚 的问题。中国国民革命的根本任务,不仅对内要打倒军间,对外还要取消一切不 平等条约,把帝国主义的特权铲除净尽!”1928年《大公报》总编张季莺亲自 登门接王芸生到《大公报》。从此王芸生的命运就与《大公报》连在一起了。 《大公报》自创刊以来,以“四不”为“家训”,素有稳健的“文人论政”的报 格。到了王芸生,也继承了这种传统。王芸生以国际关系和时政见长,他写的社 评挥洒自如,一吐块垒,人们争相抢读。“九一八”事变三天后,《大公报》总 编张季莺决定尽快开辟一个专拦,记载自1871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重 大事件,带动读者了解甲午以来的对日屈辱史,栏目名称定为“六十年来中国与 日本”,并指定王芸生专主其事 在王芸生开始编撰工作时,正好赶上傅作义离开清宫,清代历史档案得以公开 其中清朝与外国列强的外交文件很多很丰富。王芸生奔走于京津之间,广泛搜集 史料,在多数未经整理的浩瀚史籍和档案中,耐心搜寻,精选细择,有时竟通宵 不眠。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王芸生在《大公报》隆重推出“六十年来中国 与日本”专栏,每日登载一段,连续两年半,无一日中断。每日文前冠以“前 事不忘,后事之师!国肚认明,国难可救!”读来铿然有声。他的文章后来编成 了厚厚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影响深远。王芸生因著此书而成为我国研究 日本近现代史的著名专家和日本问题的政论家 1943年3月29日,抗战处于最艰难的时候,他在《大公报》发起一场以“爱、 恨、悔”为主题的精神运动。他疾呼:“我们要爱一爱国、爱族、爱人、爱事、 爱理;凡我所爱,生死以之,爱护到底!我恨敌人,恨汉奸,恨一切口是心非, 损人利已,对人无同情,对国无热爱,贪赃枉法,以及做事不尽职的人!我们要
并不荒诞的主题,凸显了“我”因压力过大而疏离亲情的无奈愧疚。③故事情节 一波三折(波澜迭起,突转频繁)。我路遇种种怪事快要迟到的经历原来只是个 梦;以为找到了梦境中种种怪事的合理解释,却发现自己仍在梦中;醒来后得知 梦中的解释并没有依据,却又与老板的创意不谋而合。④线索明晰。小说以“我” 的怪梦为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情节围绕“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铺设,显得 清晰紧凑。⑤伏笔设置巧妙。如二十多年未见的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并不惊奇, “我”看到城市出现大象也没有感到奇怪等都暗示了这一切不是真实的。⑥结尾 出人意料,自己的梦境竟然与现实中老板剧本的创意不谋而合,但“我”又将梦 境与老板的创意混为一谈,揭示了生活压力导致城市人精神恍惚的主题。 解析:分析这篇小说的艺术手法可以从情节特点上去考虑,如:善于设置悬念, 情节怪诞离奇等等。 【题文】O1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报人王芸生 王芸生的一生注定与《大公报》有关,《大公报》这张曾经在中国叱咤风云的报 纸决定了王芸生一生的走向,王芸生的是是非非与《大公报》的是是非非也密不 可分。抗战胜利后进入上海《大公报》担任记者的唐振常说:“先生一生事业在 《大公报》,《大公报》因得先生而益彰。先生与《大公报》,盖一而二,二而 一者也”。 1927 年 3 月,北伐军打进南京,英、美、日等帝国主义派出军舰炮轰南京,引 起第六军官兵奋起反杭。王芸生在《华北新闻》的社论中声援第六军将士的正义 行动。而《大公报》则发表文章呼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第二天,王芸生发 表社论对《大公报》进行反驳。文章写道:“被侵略者对侵略者无所谓‘躬自厚’ 的问题。中国国民革命的根本任务,不仅对内要打倒军间,对外还要取消一切不 平等条约,把帝国主义的特权铲除净尽!”1928 年《大公报》总编张季莺亲自 登门接王芸生到《大公报》。从此王芸生的命运就与《大公报》连在一起了。 《大公报》自创刊以来,以“四不”为“家训”,素有稳健的“文人论政”的报 格。到了王芸生,也继承了这种传统。王芸生以国际关系和时政见长,他写的社 评挥洒自如,一吐块垒,人们争相抢读。“九一八”事变三天后,《大公报》总 编张季莺决定尽快开辟一个专拦,记载自 1871 年至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的重 大事件,带动读者了解甲午以来的对日屈辱史,栏目名称定为“六十年来中国与 日本”,并指定王芸生专主其事。 在王芸生开始编撰工作时,正好赶上傅作义离开清宫,清代历史档案得以公开, 其中清朝与外国列强的外交文件很多很丰富。王芸生奔走于京津之间,广泛搜集 史料,在多数未经整理的浩瀚史籍和档案中,耐心搜寻,精选细择,有时竟通宵 不眠。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王芸生在《大公报》隆重推出“六十年来中国 与日本”专栏,每日登载一段,连续两年半,无一日中断。每日文前冠以 “前 事不忘,后事之师!国肚认明,国难可救!”读来铿然有声。他的文章后来编成 了厚厚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影响深远。王芸生因著此书而成为我国研究 日本近现代史的著名专家和日本问题的政论家。 1943 年 3 月 29 日,抗战处于最艰难的时候,他在《大公报》发起一场以“爱、 恨、悔”为主题的精神运动。他疾呼:“我们要爱—爱国、爱族、爱人、爱事、 爱理;凡我所爱,生死以之,爱护到底!我恨敌人,恨汉奸,恨一切口是心非, 损人利已,对人无同情,对国无热爱,贪赃枉法,以及做事不尽职的人!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