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 1、按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kui不成军雅俗共 shang以身殉职深恶痛疾 2、默写填空。(10分)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 ②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荀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④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⑤而现在/乡愁是 俄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⑥光光鵾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 ⑦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⑧请你写出两句描写乡村生活(或乡村景色)的古诗词句:“ 3、用符号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4分) 备选符号:换位号删除号 替换号增补号 ①杨家溪山青水秀,虽然开发不久,但已经远近闻名,闻名遐迩。 ②闽东经济能否腾飞,关键在于有没有良好的一个投资环境。 4、根据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写出一个含有这个加点字,且意义一致的成语。(3分)(任选三题做 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奔走相告 ①益习其声(更加)→②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③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凭借、倚仗)→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空闲)→ 5、仔细观察右边这幅课本插图(见人教版第六册彩页插图《古隆中》—上传者注),根据提示写出 你所读到(或想到)的信息。(5分) ①这幅图可做课文 》的插图 ②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的故事,下联讲的 是 的事情。 ③宋代诗人陆游非常推祟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用诗句称赞 6、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划波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2分)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阅读《森林的兴利除害》一文,完成7-11题。(15分)
宁德市 2004 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28 分) 1、按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 分) kuì 不成军 雅俗共 shǎng 以身殉 职 深恶 痛疾 2、默写填空。(10 分)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 ②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④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⑤而现在/乡愁是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⑥光光鴡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诗经》) ⑦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请你写出两句描写乡村生活(或乡村景色)的古诗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符号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4 分) 备选符号:换位号 删除号 替换号 增补号 ①杨家溪山青水秀,虽然开发不久,但已经远近闻名,闻名遐迩。 ②闽东经济能否腾飞,关键在于有没有良好的一个投资环境。 4、根据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写出一个含有这个加点字,且意义一致的成语。(3 分)(任选三题做 答) 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奔走相告 ①益习其声(更加)→ ②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③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凭借、倚仗)→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空闲)→ 5、仔细观察右边这幅课本插图(见人教版第六册彩页插图《古隆中》——上传者注),根据提示写出 你所读到(或想到)的信息。(5 分) ①这幅图可做课文《___________》的插图。 ②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_____________的故事,下联讲的 是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 ③ 宋 代 诗 人 陆 游 非 常 推 崇 诸 葛 亮 的 文 章 及 为 人 , 他 用 诗 句 称 赞 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划波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2 分)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森林的兴利除害》一文,完成 7-11 题。(15 分)
在一个流域内,森林能起其它植被及工程措施代替不了的保护作用。它通过树冠、树干、树叶截留相 当比例的天然降水,缓和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减少砂土流失:又因森林植被的残落物以及林内植物 根系和动物的活动,使森林土壤的结构形成涵水能力很强的孔隙,落在林地的水分能迅速下渗沉贮起来 据观测,森林土壤的根系空间达到一公尺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2000立方公尺。以500立方计 算,则每2000公顷森林的贮水量,便相当一个百万立方的小型水库。人们就是从这个意义上称森林为绿 色水库”的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还能起抑制洪峰、削弱洪峰从而消除险情的作用。1975年河南 大水灾,驻马店地区的洪汝河、沙颖河、唐白河流域连降特大暴雨,三天内降水达800-1000毫米,使 板桥和石漫滩两座水库大坝决口,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而同一条件下的薄山、东风两水库,却经受住了 洪峰的冲击,安然度险。据河南有关单位事后调査,认为水库的失事与否,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密切 相关。原来那两座失事水库的周围及其上游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0%:而安然无恙的两座水库的周围及其 上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经历这场浩劫的对比,很能说明森林在 方面的重要作用。 7、“人们就是从这个意义上称森林为绿色水库的”,这里的“这个意义”是指 。(3分) 8、从“1975年河南大水灾”至“而安然无恙的水库的周围及其上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这里同时采 用了 三种说明方法。(3分) 9、文段末尾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 (只能填四个字)。(2分) 10、“据河南有关单位事后调查,认为水库的失事与否,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密切相关。”这里的“密 切”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1、近来我宁德市许多地方频发森林火灾,请你就“预防森林火灾”这一主题拟一条宣传标语。(8-20 个字)(3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2-14题。(13分) 没有材料,主旨就没有了表达的凭借,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没 有了文章:没有主旨,只有一大堆材料,这样的东西是没有“统帅”的一批乌合之众,依然不能称为文章 ②文章的主旨从哪里来呢?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感悟中来。人们在实践生活中,接触到各式各样的 人和事,得到了大量的实际材料,获得了多方面的切身A。然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仔细 的进行分析B,就会逐渐形成一些初步C,这样在进一步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若能强化并明晰起来,就 会形成文章的主旨一一中心思想。 ③中心思想一旦确定,就对材料起统率作用。它指导写作中对材料的取舍以及详略的安排:跟文章主 旨无关的,弃置不取:跟主旨相关的也要分清主次,选取那些最能表现主旨的重要、典型、生动的材料 详细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把文章主旨表达得鲜明、突出,达到写作目的。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在文中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环境,写到的人有“我”、长妈妈、闰土的父亲、书塾里的 先生和同学等,写到的事有园中捕鸟、拔何首乌、长妈妈讲故事、入学、读书、逃学、画画等,反映了 作者童年生活的许多方面。作者选择的材料虽多,却都是为一个目的服务的—一真实地记写自己童年生 活的一个“转折”(由学前到入学),展现“我”挚爱自由、探求新知的生动个性。因此,文中写到的材料虽 多,却并不散漫芜杂。 12、第①段的橫线上应填的句子是()(3分) A.文章要有具体的材料。B.文章要有明确的主旨。 C.文章的材料和主旨是密不可分的。D.文章要有好的材料和明确的主旨 13、请在第②段的三条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3分)
在一个流域内,森林能起其它植被及工程措施代替不了的保护作用。它通过树冠、树干、树叶截留相 当比例的天然降水,缓和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减少砂土流失;又因森林植被的残落物以及林内植物 根系和动物的活动,使森林土壤的结构形成涵水能力很强的孔隙,落在林地的水分能迅速下渗沉贮起来。 据观测,森林土壤的根系空间达到一公尺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 500-2000 立方公尺。以 500 立方计 算,则每 2000 公顷森林的贮水量,便相当一个百万立方的小型水库。人们就是从这个意义上称森林为“绿 色水库”的。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还能起抑制洪峰、削弱洪峰从而消除险情的作用。1975 年河南 大水灾,驻马店地区的洪汝河、沙颖河、唐白河流域连降特大暴雨,三天内降水达 800-1000 毫米,使 板桥和石漫滩两座水库大坝决口,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而同一条件下的薄山、东风两水库,却经受住了 洪峰的冲击,安然度险。据河南有关单位事后调查,认为水库的失事与否,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密切 相关。原来那两座失事水库的周围及其上游的森林覆盖率仅为 20%;而安然无恙的两座水库的周围及其 上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 90%。经历这场浩劫的对比,很能说明森林在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重要作用。 7、“人们就是从这个意义上称森林为‘绿色水库’的”,这里的“这个意义”是指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8、从“1975 年河南大水灾”至“而安然无恙的水库的周围及其上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 90%”,这里同时采 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说明方法。(3 分) 9、文段末尾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只能填四个字)。(2 分) 10、“据河南有关单位事后调查,认为水库的失事与否,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密切相关。”这里的“密 切”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 11、近来我宁德市许多地方频发森林火灾,请你就“预防森林火灾”这一主题拟一条宣传标语。(8-20 个字)(3 分) 二、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2—14 题。(13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材料,主旨就没有了表达的凭借,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没 有了文章;没有主旨,只有一大堆材料,这样的东西是没有“统帅”的一批乌合之众,依然不能称为文章。 ②文章的主旨从哪里来呢?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感悟中来。人们在实践生活中,接触到各式各样的 人和事,得到了大量的实际材料,获得了多方面的切身 A 。然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仔细 的进行分析 B ,就会逐渐形成一些初步 C ,这样在进一步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若能强化并明晰起来,就 会形成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 ③中心思想一旦确定,就对材料起统率作用。它指导写作中对材料的取舍以及详略的安排:跟文章主 旨无关的,弃置不取;跟主旨相关的也要分清主次,选取那些最能表现主旨的重要、典型、生动的材料 详细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把文章主旨表达得鲜明、突出,达到写作目的。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在文中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环境,写到的人有“我”、长妈妈、闰土的父亲、书塾里的 先生和同学等,写到的事有园中捕鸟、拔何首乌、长妈妈讲故事、入学、读书、逃学、画画等,反映了 作者童年生活的许多方面。作者选择的材料虽多,却都是为一个目的服务的――真实地记写自己童年生 活的一个“转折”(由学前到入学),展现“我”挚爱自由、探求新知的生动个性。因此,文中写到的材料虽 多,却并不散漫芜杂。 12、第①段的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是( )(3 分) A.文章要有具体的材料。 B.文章要有明确的主旨。 C.文章的材料和主旨是密不可分的。 D.文章要有好的材料和明确的主旨。 13、请在第②段的三条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3 分)
(备选词:研究认识体验) A处应填的词是 B处应填的词是 C处应填的词是 14、第③段末尾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用的材料虽多,却并不散漫芜杂。其原因是作者能 (答案不超过15字)。(3分 又如《社戏》一文,作者详写了 的情节,是为了表现“我”对江 南水乡迷人景色和淳朴民风的留恋、以及对农家少年的天真烂漫和聪明能干的赞美这一主旨。(2分) 又如《背影》一文,作者对“南京勾留”一事写得很简略,是因为它同文章所要表达的 这一主旨关系不大。(2分) 四、阅读《幸福铃声》一文,完成15-18题。(16分)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己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 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我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 针做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 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 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 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④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 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都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话。 ⑤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那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了 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 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在那里。 ⑥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 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 都好。 ⑦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 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 笑声。 ⑧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 口对他说呀。 ⑨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我们寝室昨 天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⑩0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 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 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α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 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ω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 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备选词:研究 认识 体验) A 处应填的词是____________ B 处应填的词是_____________ C 处应填的词是____________ 14、第③段末尾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用的材料虽多,却并不散漫芜杂。其原因是作者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 15 字)。(3 分) 又如《社戏》一文,作者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节,是为了表现“我”对江 南水乡迷人景色和淳朴民风的留恋、以及对农家少年的天真烂漫和聪明能干的赞美这一主旨。(2 分) 又 如 《 背 影 》 一 文 , 作 者 对 “南 京 勾 留 ”一 事 写 得 很 简 略 , 是 因 为 它 同 文 章 所 要 表 达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旨关系不大。(2 分) 四、阅读《幸福铃声》一文,完成 15-18 题。(16 分)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 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我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 针做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 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 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 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④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 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都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话。 ⑤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那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了 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 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在那里。 ⑥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 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 都好。 ⑦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 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 笑声。 ⑧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 口对他说呀。 ⑨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我们寝室昨 天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⑩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 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 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⑾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 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⑿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 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15、文中第②段详细写了“我”家境贫寒,这样写的作用是 16、除了文章第③段的加横线处外,⑦⑩aD三段还多次写见到了家乡的白桦林,这样写的作用是 17、从文章⑦⑩段加点的语句,可以看出父亲的心理。父亲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呢?请说说你的理解。(3 分) 18、为什么文章将电话铃声说成是“幸福铃声”?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3题。(18分)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 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 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戏君乎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及鲁肃过寻阳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 22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 2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六、作文(60分)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次的成功,每一次的进步,都是生命的闪光。这些成功与进步是与老师、 家长、同学、朋友的夸奖分不开的。现在请你以“ 跨我 ”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写前要在横线上填写下恰当的词,构成一个完整的题目。当然,你也可以以“夸奖”为话 题,自拟题目,畅所欲言,但自拟的题目中必须含有“夸奖两字 注意:1、要求字迹工整易认,卷面清楚:字数不少于60 2、文中不得写学校的名称和相关人物的真实姓名。老师可称“陈老师”林老师”等:自己的名字用“新华” 代替:同学朋友可称“小敏小军”等
15、文中第②段详细写了“我”家境贫寒,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16、除了文章第③段的加横线处外,⑦⑩⑾三段还多次写见到了家乡的白桦林,这样写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17、从文章⑦⑩段加点的语句,可以看出父亲的心理。父亲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呢?请说说你的理解。(3 分) 18、为什么文章将电话铃声说成是“幸福铃声”?请说说你的理解。(6 分) 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 19—23 题。(18 分)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 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 分)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晋 平 公 担 心 学 不 好 的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吕 蒙 不 愿 学 的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 5 字)(2 分) 2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3 分) 六、作文(60 分)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次的成功,每一次的进步,都是生命的闪光。这些成功与进步是与老师、 家长、同学、朋友的夸奖分不开的。现在请你以“___________________跨我__________________”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写前要在横线上填写下恰当的词,构成一个完整的题目。当然,你也可以以“夸奖”为话 题,自拟题目,畅所欲言,但自拟的题目中必须含有“夸奖”两字。 注意:1、要求字迹工整易认,卷面清楚;字数不少于 600。 2、文中不得写学校的名称和相关人物的真实姓名。老师可称“陈老师”“林老师”等;自己的名字用“新华” 代替;同学朋友可称“小敏”“小军”等
宁德市2004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 1、溃赏xunw(4分,每处1分,书写正确,规范方可得分。) 2、①听取蛙声一片②我寄愁心与明月③不求闻达于诸侯④逝者如斯夫⑤一湾浅浅的海峡⑥君子 好逑 ⑦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等(两句不相连亦可) ⑧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两句不相连亦可)(10分,每空 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3、①远近扬名”与“闻名遐迩任去其一。②“良好的”与“一个”互换。(4分,每改对一处得2分) ①精益求精多多益善②如释重负前嫌尽释③有恃无恐恃强凌弱④目不暇接无暇顾及等 (3分,每写对一处得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5、①《隆中对》或《出师表》②三顾茅庐:诸葛亮辅佐刘氏父子两代。(此两代文意正确即可)③出 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5分,每空1分) 6、如: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 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共2分,能说出事物特点,句式相近即可) (15分) 7、森林具备保水作用。(3分,意思相同即可) 8、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3分,每处各1分) 9、“消除水患”、“战胜洪灾”、“消洪除险”、“抑洪除险”、“消除险情”(分,其它意思相近的表达亦 可) 10、不能。(1分)因为四座水库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是四座水库是否失事的主要原因。(2分)如果删 去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共4分,具体原因的说明意思正确即可) 11、如: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一时疏忽,可毁百年森林。等(3分,能扣住主题,有宣传作用即 可) 三、(13分) 12、C(3分) 13、A.体验B研究C.认识(3分,每处各1分) 14、作者能用中心思想来统率(取舍、安排)材料(3分) 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任答其中一点。若答其它内容但符合要求也可给2分) 父子相爱相怜(语意相同即给2分) 四、(13分) 15、更能表现出父女的亲情,为下文做了铺垫,使人觉得“我”给父亲“打”电话这一做法真实可信。(4 分,三点中只需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16、营造氛围,提高文学品味。(3分,若答“创设情境”、“増强文学色彩”、“以景物描写烘托亲情”等 均可。) 17、愉快,为女儿的进步感到自豪。(3分,语意正确即可) 18、那铃声不再是普通的电话铃声,那铃声饱含亲情,饱含思念,凝聚着父亲和女儿的千言万语,女 儿通过电话铃声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祝福,父亲从电话铃声中听出女儿的平安与牵挂。(6分,大意相近
宁德市 2004 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28 分) 1、溃 赏 xùn wù (4 分,每处 1 分,书写正确,规范方可得分。) 2、①听取蛙声一片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③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逝者如斯夫 ⑤一湾浅浅的海峡 ⑥君子 好逑 ⑦如: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等(两句不相连亦可) ⑧如: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等(两句不相连亦可)(10 分,每空 1 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3、①“远近扬名”与“闻名遐迩”任去其一。 ②“良好的”与“一个”互换。(4 分,每改对一处得 2 分) 4、如:①精益求精 多多益善 ②如释重负 前嫌尽释 ③有恃无恐 恃强凌弱 ④目不暇接 无暇顾及 等 (3 分,每写对一处得 1 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5、①《隆中对》或《出师表》②三顾茅庐;诸葛亮辅佐刘氏父子两代。(此两代文意正确即可)③出 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5 分,每空 1 分) 6、如: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 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共 2 分,能说出事物特点,句式相近即可) 二、(15 分) 7、森林具备保水作用。(3 分,意思相同即可) 8、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3 分,每处各 1 分) 9、“消除水患”、“战胜洪灾”、“消洪除险”、“抑洪除险”、“消除险情”(2 分,其它意思相近的表达亦 可) 10、不能。(1 分)因为四座水库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是四座水库是否失事的主要原因。(2 分)如果删 去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 分)(共 4 分,具体原因的说明意思正确即可) 11、如: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一时疏忽,可毁百年森林。 等(3 分,能扣住主题,有宣传作用即 可) 三、(13 分) 12、C(3 分) 13、A.体验 B.研究 C.认识(3 分,每处各 1 分) 14、作者能用中心思想来统率(取舍、安排)材料(3 分) 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任答其中一点。若答其它内容但符合要求也可给 2 分) 父子相爱相怜(语意相同即给 2 分) 四、(13 分) 15、更能表现出父女的亲情,为下文做了铺垫,使人觉得“我”给父亲“打”电话这一做法真实可信。(4 分,三点中只需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16、营造氛围,提高文学品味。(3 分,若答“创设情境”、“增强文学色彩”、“以景物描写烘托亲情”等 均可。) 17、愉快,为女儿的进步感到自豪。(3 分,语意正确即可) 18、那铃声不再是普通的电话铃声,那铃声饱含亲情,饱含思念,凝聚着父亲和女儿的千言万语,女 儿通过电话铃声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祝福,父亲从电话铃声中听出女儿的平安与牵挂。(6 分,大意相近
即可) 五、(18分) 19、C(3分) 20、①迟、晚②怎么③再次、重新④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 21、(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 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 22、年纪大:事务多。(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2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虛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3分,语意明确、 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六、作文(60分) 评分标准略
即可) 五、(18 分) 19、C(3 分) 20、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共 4 分,每个 1 分) 21、(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 分, 每处 3 分,大意相近即可) 22、年纪大;事务多。(2 分,每处各 1 分,意思正确即可) 2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3 分,语意明确、 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六、作文(60 分) 评分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