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凄美的传说 《伊豆的舞女》教学案例 浙江省玉环县玉城中学叶红珠 [教学说明]指导学生进行高一(下)《语文读本》学习一个阶段后,要求每一位同 学推选出自己喜爱的课文,作为课堂教学的篇目。有近半数的同学选择了川端康成的 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考虑到这是名家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它的表现形式,还是 艺术技巧,甚或是作家笼罩在作品始终的哀伤唯美的情致,都是课堂涵咏品味的上品, 笔者设计了一个课时的教案。在课堂上进行品味和赏玩,现将课堂进行的主要内容梳 理如下 [教学过程]上课之前,播放朴树的《生如夏花》,感受那激越而略带哀伤的旋 律 、导入新课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国一样,牵动着我们广泛而长久的情感丝线,哪怕是一个 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一生中未曾与某个具体的日本人有过接触,他的内心也许蕴藏着 难以言说的爱恨情仇 今天,让我们抛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直奔日本文学的一座高峰一一川端康 成,领略一下来自日本伊豆的唯美的情调。 [创设教学氛围,切入课堂] 二、介绍作者川端康成 中国的一位普通读者曾说:“川端的作品中有一缕氤氲首尾的凄凉,构成了含蓄 「悲剧美。” 川端康成说过:他自幼犹如野狗,是个感情乞丐。川端康成二岁丧父,三岁丧母, 七岁失去祖母,十岁失去姐姐,十五岁时又失去唯一的亲人祖父,成为名副其实的孤 儿。孑然一身的孤儿经历,造成了川端康成孤僻、内向和病态的性情。这种“孤儿禀 性”自然会使他更多地去感悟人生的苦短和哀怨。加之,在东京大学读二年级时又失
有一个凄美的传说 ——《伊豆的舞女》教学案例 浙江省玉环县玉城中学 叶红珠 [教学说明]指导学生进行高一(下)《语文读本》学习一个阶段后,要求每一位同 学推选出自己喜爱的课文,作为课堂教学的篇目。有近半数的同学选择了川端康成的 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考虑到这是名家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它的表现形式,还是 艺术技巧,甚或是作家笼罩在作品始终的哀伤唯美的情致,都是课堂涵咏品味的上品, 笔者设计了一个课时的教案。在课堂上进行品味和赏玩,现将课堂进行的主要内容梳 理如下: [教学过程]上课之前,播放朴树的《生如夏花》,感受那激越而略带哀伤的旋 律。 一、导入新课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国一样,牵动着我们广泛而长久的情感丝线,哪怕是一个 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一生中未曾与某个具体的日本人有过接触,他的内心也许蕴藏着 难以言说的爱恨情仇。 今天,让我们抛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直奔日本文学的一座高峰——川端康 成,领略一下来自日本伊豆的唯美的情调。 [创设教学氛围,切入课堂] 二、介绍作者川端康成 中国的一位普通读者曾说:“川端的作品中有一缕氤氲首尾的凄凉,构成了含蓄 的悲剧美。” 川端康成说过:他自幼犹如野狗,是个感情乞丐。川端康成二岁丧父,三岁丧母, 七岁失去祖母,十岁失去姐姐,十五岁时又失去唯一的亲人祖父,成为名副其实的孤 儿。孑然一身的孤儿经历,造成了川端康成孤僻、内向和病态的性情。这种“孤儿禀 性”自然会使他更多地去感悟人生的苦短和哀怨。加之,在东京大学读二年级时又失
恋,更加重了他的孤儿心态和自卑感。这些在《伊豆的舞女》中可以说是得到了极为 丰满的折射 把握故事,理解意蕴 1.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要文字概括文意。 学生:小说写的是一个20岁的高中生“我”,为了排遣假期生活的寂寞,独自登 上了南去的旅程,在风景秀丽的伊豆与一个14岁的卖艺舞女熏子萍水相逢的故事。 2.舞女熏子 四天的伊豆之行,我看到的熏子具有哪些外貌特征?(用课文的语句回答) 学生1:…大发髻,发型古雅而又奇特,这种发式,把他那严肃的鹅蛋型脸庞衬 托得更加小巧,十分匀称,真是美极了。 学生2:洁白的裸体,修长的双腿,站在那里宛如一株小梧桐。她还是个孩子呢。 学生3、她那双娇媚地闪动着的、亮晶晶的又大又黑的眼珠,是她身上最美的地方。 双眼皮的线条,也优美得无以复加。,她笑起来像一朵先鲜花这句话用来形容她,是恰 如其分的。 幻灯展示,学生齐读。 师:用一个短语概括熏子的外貌? 生:如花美貌。 师:美貌纯洁的熏子深深地吸引了“我”,在四天相伴相行的过程中,虽然没有 轰轰烈烈之举动,却不乏细腻真诚的细节,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加以概括。 学生1:为“我”端茶而羞涩的薰子 学生2:听故事时天真专注的薰子 学生3:在浴场童心未泯的薰子 学生4:舞女在伊豆山峦,也是那么心细的为“我”擦拭山石 3.我和熏子 师:熏子对“我”亲近而不失庄重,爱慕而又含蓄。我对熏子这些艺人的态度是 怎样的呢? 学生:同情 学生:友善 学生:平等 师:社会上一般的人对这些巡游艺人又是什么态度?(根据课文相关内容回答) 学生1:乞丐、巡回演出艺人禁止进出(告示牌) 学生2:那种人谁知道会住在哪儿呢,少爷。什么今天晚上,哪有固定住处的哟。 哪儿有客人,就住在哪儿呗。(茶馆大娘) 学生3:请这种人吃饭,白花钱(旅馆老板娘)
恋,更加重了他的孤儿心态和自卑感。这些在《伊豆的舞女》中可以说是得到了极为 丰满的折射。 三、把握故事,理解意蕴。 1.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要文字概括文意。 学生:小说写的是一个 20 岁的高中生“我”,为了排遣假期生活的寂寞,独自登 上了南去的旅程,在风景秀丽的伊豆与一个 14 岁的卖艺舞女熏子萍水相逢的故事。 2.舞女熏子 四天的伊豆之行,我看到的熏子具有哪些外貌特征?(用课文的语句回答) 学生 1:……大发髻,发型古雅而又奇特,这种发式,把他那严肃的鹅蛋型脸庞衬 托得更加小巧,十分匀称,真是美极了。 学生 2:洁白的裸体,修长的双腿,站在那里宛如一株小梧桐。她还是个孩子呢。 学生 3、她那双娇媚地闪动着的、亮晶晶的又大又黑的眼珠,是她身上最美的地方。 双眼皮的线条,也优美得无以复加。,她笑起来像一朵先鲜花这句话用来形容她,是恰 如其分的。 幻灯展示,学生齐读。 师:用一个短语概括熏子的外貌? 生:如花美貌。 师:美貌纯洁的熏子深深地吸引了“我”,在四天相伴相行的过程中,虽然没有 轰轰烈烈之举动,却不乏细腻真诚的细节,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加以概括。 学生 1:为“我”端茶而羞涩的薰子, 学生 2:听故事时天真专注的薰子, 学生 3:在浴场童心未泯的薰子 学生 4:舞女在伊豆山峦,也是那么心细的为“我”擦拭山石. …… 3.我和熏子 师:熏子对“我”亲近而不失庄重,爱慕而又含蓄。我对熏子这些艺人的态度是 怎样的呢? 学生:同情 学生:友善 学生:平等 …… 师:社会上一般的人对这些巡游艺人又是什么态度?(根据课文相关内容回答) 学生 1:乞丐、巡回演出艺人禁止进出(告示牌) 学生 2:那种人谁知道会住在哪儿呢,少爷。什么今天晚上,哪有固定住处的哟。 哪儿有客人,就住在哪儿呗。(茶馆大娘) 学生 3:请这种人吃饭,白花钱(旅馆老板娘) ……
师:熏子们受到的是浓重而深刻的歧视,一个受人尊重的读书人,平等而亲切地 对待他们。年少而单纯的熏子和“我”是多么容易产生似恋非恋的情愫啊,他们这个 爱情故事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还是哀伤的?抑或是凄凉的? 学生1:凄凉的。因为他们最终天各一方,感情没法延续。 学生2:我认为是忧伤而凄凉的,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比较深的等级差异。“我”作 为学生,必须回东京上学,不可能跟她们浪迹天涯 师:你认为她们的感情是否因等级而造成障碍? 学生3:对于他们本人可能没有直接造成障碍,他们之间彼此很清楚对方的等级, 但还是真诚地相爱 学生4:我认为有构成障碍,因为巡游艺人中的阿妈不同意熏子陪“我”去看电影 作为这个团体的“领导”—一阿妈,似乎已经凭经验和阅历预知到两人之间深深的鸿 沟,她有意扩大这个鸿沟,因而造成了恋爱中的双方不能如愿,其实这已经对他们的 感情造成障碍。 师:除了他们之间的等级差异,使他们的爱情遭遇了挫折。这或许让我们遗憾, 何至于会感到凄凉呢? 学生5:因为舞女的身世凄凉:在社会上遭受排挤和歧视,工作奔波劳碌,经常提 心吊胆怕挨骂。文中始终都笼罩着这种氛围。 师:除了小舞女的身世悲凄,造成一种凄美之感,还有什么原因呢?………“我” 为什么到伊豆来? 学生6:还有,“我”因为令人室息的忧郁,为了摆脱这种心境,“我”来到伊豆。 说明我的内心郁结着苦痛和哀伤,这种苦痛而哀伤的情绪让这个爱情有着深沉的凄凉 师: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不仅因为主人公各奔东西的归宿,让人感受到凄凉, 更因为两个主人公的内心精神和现实处境,让这个故事一直笼罩在凄凉的氛围中。不 仅如此,我们关注一下,小说出现的其他相关人物,他们有怎样的遭际? 学生7:作品结尾部分出现的老太婆,带着失去父母的三个孩子回乡下,死亡给这 祖孙四人造成悲哀凄惨的人生 学生:山中茶馆老大爷,患了半身不遂,终日枯坐,身边的药方和药品堆积如山 成了“山中怪物”,严重的疾病对他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摧残,惨不忍睹。 学生8:一班巡游的艺人,其中荣吉的妻子千代子,由于身体虚弱,孩子的天亡给 他们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荣吉老是“哭丧着脸 师:川端以他一颗易感的心,捕捉到社会现实的悲凉和苦痛,但奇怪的是,我们 在读《伊豆的舞女》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多么逼人的凉意,这应该归功于作者高超 而含蓄的写作技巧。北大才子余杰对此曾有评说:“川端康成写伤痕并不是以控诉的 方式,而是以一种非常温暖的方式在写。” 在一个充满凄凉背景的社会里,忧郁的高中生和社会底层的小舞女萌生了纯洁的 爱情,他们的爱情像烟花一样绚烂,也像烟花一样短暂;像鲜花一样鲜艳,却又备觉 凄凉,由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日本人所崇尚的国花一一樱花,川端的这部作品,也 和樱花一样,展露了日本人的精华
师:熏子们受到的是浓重而深刻的歧视,一个受人尊重的读书人,平等而亲切地 对待他们。年少而单纯的熏子和“我”是多么容易产生似恋非恋的情愫啊,他们这个 爱情故事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还是哀伤的?抑或是凄凉的? 学生 1:凄凉的。因为他们最终天各一方,感情没法延续。 学生 2:我认为是忧伤而凄凉的,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比较深的等级差异。“我”作 为学生,必须回东京上学,不可能跟她们浪迹天涯。 师:你认为她们的感情是否因等级而造成障碍? 学生 3:对于他们本人可能没有直接造成障碍,他们之间彼此很清楚对方的等级, 但还是真诚地相爱。 学生 4:我认为有构成障碍,因为巡游艺人中的阿妈不同意熏子陪“我”去看电影。 作为这个团体的“领导”——阿妈,似乎已经凭经验和阅历预知到两人之间深深的鸿 沟,她有意扩大这个鸿沟,因而 造成了恋爱中的双方不能如愿,其实这已经对他们的 感情造成障碍。 师:除了他们之间的等级差异,使他们的爱情遭遇了挫折。这或许让我们遗憾, 何至于会感到凄凉呢? 学生 5:因为舞女的身世凄凉:在社会上遭受排挤和歧视,工作奔波劳碌,经常提 心吊胆怕挨骂。文中始终都笼罩着这种氛围。 师:除了小舞女的身世悲凄,造成一种凄美之感,还有什么原因呢?……“我” 为什么到伊豆来? 学生 6:还有,“我”因为令人窒息的忧郁,为了摆脱这种心境,“我”来到伊豆。 说明我的内心郁结着苦痛和哀伤,这种苦痛而哀伤的情绪让这个爱情有着深沉的凄凉。 师: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不仅因为主人公各奔东西的归宿,让人感受到凄凉, 更因为两个主人公的内心精神和现实处境,让这个故事一直笼罩在凄凉的氛围中。不 仅如此,我们关注一下,小说出现的其他相关人物,他们有怎样的遭际? 学生 7:作品结尾部分出现的老太婆,带着失去父母的三个孩子回乡下,死亡给这 祖孙四人造成悲哀凄惨的人生。 学生:山中茶馆老大爷,患了半身不遂,终日枯坐,身边的药方和药品堆积如山, 成了“山中怪物”,严重的疾病对他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摧残,惨不忍睹。 学生 8:一班巡游的艺人,其中荣吉的妻子千代子,由于身体虚弱,孩子的夭亡给 他们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荣吉老是“哭丧着脸”。 师:川端以他一颗易感的心,捕捉到社会现实的悲凉和苦痛,但奇怪的是,我们 在读《伊豆的舞女》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多么逼人的凉意,这应该归功于作者高超 而含蓄的写作技巧。北大才子余杰对此曾有评说:“川端康成写伤痕并不是以控诉的 方式,而是以一种非常温暖的方式在写。” 在一个充满凄凉背景的社会里,忧郁的高中生和社会底层的小舞女萌生了纯洁的 爱情,他们的爱情像烟花一样绚烂,也像烟花一样短暂;像鲜花一样鲜艳,却又备觉 凄凉,由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日本人所崇尚的国花——樱花,川端的这部作品,也 和樱花一样,展露了日本人的精华
授予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如是说:“由于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小说 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华。” 四、课堂训练 在我们十七岁这个充满梦幻和激情的年龄,你感受过美吗?无论那给予你感悟的 美是短暂的,抑或是永恒的,你回味一下你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 出来。以“那瞬间的美”或“那永恒的美”为题 [教学反思]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这篇课文教学得以实施,基本也是源于 学生的愿望,在设计教案时,我对文本进行了深入解读,抓住“凄美”两个字,围绕 作家的凄美人生、伊豆恋情的纯洁凄美、艺术表现手法的凄美含蓄以及大和民族对樱 花精神的迷恋,贯串勾连教学内容,教师的预设也有,课堂生成的内容也有,但似乎 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这对于今后的教学也是一个警戒
授予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如是说:“由于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小说 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华。” 四、课堂训练 在我们十七岁这个充满梦幻和激情的年龄,你感受过美吗?无论那给予你感悟的 美是短暂的,抑或是永恒的,你回味一下你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 出来。以“那瞬间的美”或“那永恒的美” 为题。 [教学反思]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这篇课文教学得以实施,基本也是源于 学生的愿望,在设计教案时,我对文本进行了深入解读,抓住“凄美”两个字,围绕 作家的凄美人生、伊豆恋情的纯洁凄美、艺术表现手法的凄美含蓄以及大和民族对樱 花精神的迷恋,贯串勾连教学内容,教师的预设也有,课堂生成的内容也有,但似乎 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这对于今后的教学也是一个警戒